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美術活動反思(精選30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9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30篇《美術活動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美術活動反思》相關的範文。

美術活動反思(精選30篇)

篇一:小班美術活動反思

教學目標:

1、學習用多種新材料在玻璃紙上作畫,製作窗簾。

2、對新材料感興趣,喜歡新穎的作畫方式。

3、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窗簾圖片、人手一件工作服、玻璃紙、盆、各種顏料、各種海綿印章、海綿滾筒、排筆等。

教學過程:

一、預熱階段 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題。

1、回憶故事《三隻小豬蓋房子》 老師結合提問回憶故事的大概內容。

2、續編故事:小黑豬、小白豬最後也認真地蓋了新房子,搬進了新家。可小豬的新家沒有窗簾,怎麼辦呢?(製作窗簾)

二、圖形刺激

1、實物投影儀放出各種窗簾的圖片,幼兒欣賞。

2、請幼兒説説窗簾的色彩,感受色彩美

三、創作表現

(一)介紹材料、提出要求。

1、出示各種材料。提問:你們想來製作窗簾嗎?看看這些材料你們認識嗎?它們有什麼用?

重點介紹海綿印章。

2、請一位幼兒嘗試在玻璃紙上作畫。

3、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a) 用多種材料製作窗簾。

(b)顏料盆中的顏料不能混在一起。

(二)製作窗簾。

幼兒倆人合作,自由創作。教師適當輔導。

四、診斷作品

1、幼兒相互參觀製作的窗簾。

2、教師根據窗簾的圖案與色彩進行評價。

3、一起把製作的窗簾送給小豬。

教學反思:

窗簾是孩子很熟悉的生活物品,充滿了豐富的藝術美感,又易於孩子觀察、體驗、創作和欣賞,所以非常適合小班幼兒。

篇二:小班美術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剪刀。

2、喜歡嘗試,體驗自己學會新本領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膠水、剪刀、小簍等。

活動過程:

1、認識、瞭解新工具:

教師出示剪刀,“你會使用剪刀嗎?” 請有經驗的幼兒演示怎樣使用剪刀。

教師根據幼兒的演示,講解使用剪刀的方法和注意點:

“不能拿着剪刀比劃,剪刀不用時要放好。”

2、給火車“裝貨”:

教師示範粘貼貨物的過程,提示幼兒貨物粘貼時要靠近火車的車廂部位。

3、幼兒嘗試使用新工具:

幼兒使用時,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掌握情況,根據需要給予指導

4、欣賞幼兒的作品:

幼兒將自己的作品陳列在桌上,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欣賞自己或他人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與幼兒説説是怎樣學會使用新工具的。

教師用讚賞的口吻祝賀幼兒學到了新本領,真了不起!

活動反思:

用剪刀剪是本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小班幼兒的手部控制能力還不太好。因為是第一次嘗試,所以要對幼兒的作品更多的是給予鼓勵的評價,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篇三:小班美術活動反思

現狀分析:

小班後期的幼兒已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也嘗試畫過這些圖形的組合體,他們對畫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屋頂的房子都不陌生,然而沒有畫過立體的房子。 設計意圖: 為挖掘幼兒的潛能,我們採用“小豬造新房”的故情景,鼓勵幼兒嘗試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畫立體房子。通過第一教時讓幼兒“搬”材料,重點認識平行四邊形,並嘗試拼搭房子。通過第二教時,讓幼兒根據小豬的設計圖來畫房子,激發創作的興趣。

活動目標:

1、 區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嘗試用組合圖形的方法拼搭房子。

2、 初步學畫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3、 培養幼兒幫助小動物的情感。

4、 對方形、圓形,線條等塗鴉感興趣,並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5、 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用四種圖形拼搭房子,認識房子的構造。

難點:學畫平行四邊形

活動流程:

情景導入 --> 拼拼玩玩--> 激發評價--> 引導評價

活動準備:

每組一套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模板,半圓形、蘿蔔形各一個,房子3間,課前觀察各種房子

活動過程:

一、 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 以故事情節導入

“呼呼呼”一陣大風把小豬家的房子給吹倒了,那怎麼辦呢?(引導想辦法:造一間既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2、 引發觀察興趣 你們看,小豬找到了什麼?

二、拼拼玩玩,認識房子

1、 觀察認識材料

1)小豬找到了哪些形狀的材料?(出示四種形狀模板)

2)分別辨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並在自己的桌子上找出圖形。

3)重點觀察討論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不同。

小結:原來平行四邊形有兩條邊是向一個方向斜斜的。

2、 嘗試拼搭房子

1)、材料準備好了,讓我們試試用這些材料能不能造出新房子。(老師示範模板拼搭新房)

2)、幼兒操作,師指導幼兒拼搭

三、激發創作,共同參與

1、 引發創作 小豬想請小朋友把找到的材料搬到樹林裏去,你們願意嗎?

2、 幼兒練習,老師指導。

1)平行四邊形:旁邊的兩條邊都是朝一個方向斜斜的。

2)啟發幼兒選用不同形狀的材料:半圓形、蘿蔔形。

3)有意缺少門、窗,讓幼兒發現。並啟發幼兒尋找可以做門、窗的圖形。

四、 引導評價,激發興趣

1、 找一找有沒有漏掉材料,(把漏的趕緊去搬來)

2、 引發興趣 材料都搬來了,休息一下我們再來幫小豬造新房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活動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美術活動要重在引導。以前繪畫的形式都是比較枯燥,孩子們的學習也相對呆板。其實,我們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重在學會多少技能,更多的是要讓幼兒學會欣賞美,感受美,因為有了這樣的基礎才能真正地懂得創造美。本次活動,我通過小豬洗澡的情景來引導幼兒繪畫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接着在個別操作之後讓幼兒自由操作,幼兒在以自己為主體的.活動中,感受美、創造美。當然,活動中還有不足之處,在示範時要注意是否所有的幼兒都能夠觀察到,畫面有沒有被擋住。

篇四:小班美術活動反思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春天也是百花盛開的季節。幼兒園裏種着許多美麗的花,有粉紅色的桃花、嫩黃色的迎春花、紫色的蝴蝶花等,這幾天花兒開得特別旺盛,每次帶孩子們到幼兒園裏散步,孩子們都爭着問我:“老師,這些是什麼花呀?”“老師,這些花兒真漂亮!”孩子們常常會被這些漂亮的花兒吸引,在那裏留戀忘返。我想怎樣能讓孩子們更好的瞭解春天裏的花兒呢?因為小班幼兒對鮮豔的色彩特別感興趣,且他們已初步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添畫、粘貼技能,他們願意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簡單的事情,體驗成功的喜悦。因此我設計生成了小班粘貼添畫活動――《花兒朵朵》。這是一種較新穎新的作畫方式,通過粘貼、添畫等活動方式,讓幼兒通過團色彩鮮豔的皺紋紙,添畫簡單的葉、莖、草等,來培養幼兒耐心做事的好習慣,發展手部肌肉的靈活性。通過這個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也讓孩子們體會到不同的作畫方式可以帶來不同的樂趣。

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趣味教學”活動模式,即通過選擇有趣味的活動內容,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幼兒樹立活動的自信心。首先讓幼兒觀察感知春天裏各種各樣美麗的鮮花來激發幼兒的興趣。然後教師直接出示範畫,並説:“這裏有一座小花園,請小朋友們看一看,花園裏開了一些什麼顏色的花?”來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進行欣賞、觀察,同時啟發幼兒思考:“花園裏的小花是什麼顏色的?它們是用什麼來製作的?”來引出課題。接着教師示範皺紋紙團花、粘貼以及用彩筆添畫的製作方法,重點幫幼兒掌握團圓、添畫的技能。在幼兒動手操作之前,將難點直接提出來(如:這些皺紋紙軟軟的,不太好團,只要小朋友能把紙捏緊,就一定能做出好看的花。)鼓勵幼兒不怕困難。提示粘貼時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紙團的上半部,將底部在膠水中蘸一下,然後按在圖畫紙上,稍按一會兒,使它粘得更牢固一些,能集中地粘在紙的中部。同時注意引導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紙團而鬆開了,説明團得不夠緊,應再重新團一下。通過師生之間的趣味體驗活動,運用開放點評作品的形式,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最後教師利用評價、點評來喚起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如引導幼兒討論:誰的花園裏的花最多?誰的花最美?誰添畫的最好看?誰的畫面最整潔?等。

整個活動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和諧的師生關係,達到趣味性、科學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活動材料均是幼兒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做到了既保證幼兒對材料產生興趣,又不花哨,從而有利於幼兒專注地學習。

篇五:小班美術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前,孩子們已經學過了歌曲《蘋果》,也有過談話活動《甜甜的水果》,知道蘋果是什麼形狀,有哪些顏色,有大小,有蘋果柄等,在孩子們對蘋果有了一定的經驗的基礎上,開展了美術活動《蘋果》。

在講解示範畫蘋果時,我利用兒歌,讓孩子瞭解畫蘋果的步驟——“一個大皮球,挖坑種樹苗,”然後再引導孩子給蘋果塗上飽滿的顏色時,我讓孩子們先圍着輪廓圖一圈,再一筆一筆來回塗色,可以橫着來回塗,也可以豎着來回塗,只要讓他們不塗到蘋果圓圓的輪廓外去,孩子們在操作時也都按照老師的方法,一筆一筆地認真塗着顏色。儘管有的孩子畫的蘋果比較大,但由於油畫棒的關係,孩子還是很快的就圖好了自己畫出來的蘋果。

由於之前對蘋果的認識,孩子們潛意識中只有紅色和綠色兩種顏色,作畫時孩子們都只選用了這兩種顏色的蘋果,看起來也比較地單調。其實可以讓孩子們進行自由想象,他們希望的蘋果還能是什麼顏色的,這樣就不會過於侷限。小班孩子的繪畫,還處於塗鴉期,不應該刻意的去模仿教師的範畫,而應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多給孩子想象和創造的機會,能讓孩子可以施展個性,促使孩子個性化成長。

通過這個活動,讓我深刻的感受到,小班的繪畫要把目標放在幼兒的創造性上,充分發揮幼兒繪畫活動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幫助幼兒在自我表現與所表現的事物之間建立起關係。幼兒正處於一個創造和發展的時間,我們應為他們打開創造的大門,讓幼兒在這個廣闊的空間裏自由地進行創造。

篇六:小班美術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棉籤在輪廓線內來回塗色。

2、會選用鮮豔的色彩表現秋天不同的水果。

3、樂於參加棉籤畫活動,並從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一隻袋子,蘋果、梨子、香蕉。

2、剪好的蘋果、梨子。

3、紅、黃、綠的顏料。盒子、棉籤等。

活動過程:

1、出示袋子,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老師這裏有一隻袋子,請你來猜猜,裏面會裝些什麼呢?我請小朋友來摸摸袋子,你能感到摸到什麼了嗎?教師引導幼兒學説:綠綠的蘋果、紫紫的葡萄等。

2、出示果樹,告訴幼兒這是一棵神奇的果樹。

提問:這棵神奇的果樹上有哪些水果?(紅蘋果、綠蘋果、黃香蕉)教師:呀!這裏還有幾隻水果沒有穿上漂亮的衣服呢,我們來幫助它吧!在我這裏有三種顏色的水,我們來看看是哪三種顏色的水呀?(紅色、黃色、綠色)我喜歡吃紅蘋果,我就選紅色的水來給蘋果穿衣服吧!(喝喝水,靠一靠,來回走)哎呀!棉籤寶寶沒水了,怎麼辦?對!再讓它喝點水。好了,我給蘋果穿好紅衣服了。我還想給香蕉穿黃衣服呢!我能不能用這根棉籤寶寶喝黃顏色的水呀?(不能)應該換一根棉籤寶寶。在小朋友的桌上還有許多的水果寶寶沒穿衣服呢,請你先想好準備給水果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再給水果穿衣服。

3、交代要求,幼兒塗色,教師巡迴指導。

(1) 兒大膽選用各種顏色表現水果。

(2) 提醒幼兒在輪廓線內來回塗色,注意塗滿,保持畫面的整潔。

(3) 表揚認真塗色的幼兒。

4、展示幼兒的作品,大家觀摩欣賞。

聽《蘋果》的音樂,大家圍着神奇樹邊唱邊跳。師:哇!樹上有好多好多的水果哦!我們大家一起來摘水果吧!

活動反思:

《秋天的水果》這個美術活動過程充滿趣味性,是幼兒生活中知識的鞏固,也符合幼兒需要,活動目標完成比較好。活動中幼兒最感興趣的是最後吃水果的環節,將活動推向**,孩子們在吃吃,説説中自然結束。此次活動嘗試了對幼兒的有效迴應,通過迴應孩子更加積極的回答問題,都願意説一説自己的水果什麼樣、什麼滋味,迴應中體會到新鮮感。

不足之處:值得反思的是問題:“你還知道哪些水果”的問題設計,小班幼兒經驗少,當老師問到這一問題時大部分孩子説“我還知道蘋果(香蕉)(橘子)”雖然老師一再引導説一説別的小朋友沒説過的,看看誰知道的多,但是孩子們舉手回答的依舊是眼前的水果,只有個別孩子會説“我還知道草莓、我還知道葡萄”而這幾個小朋友都是想像力很豐富的,平時知識經驗比較多的。尋找原因:對於沒有上過幼兒園的孩子來説這個問題似乎有些抽象,幼兒吃過的水果雖多但是回憶起來有些難度,眼前的水果實實在在擺在面前而且確實是經常見到、吃到的水果,難怪孩子只會回答這些答案。策略:我及時在已有的水果中讓孩子説説顏色,教師記錄顏色的標記,以“你還吃過什麼水果也象蘋果一樣紅紅的?”能讓孩子們更有目的地説出相應顏色的水果。在活動延伸塗色活動中,幼兒充分感受到顏色和具體的形狀。可能因為孩子還小,對顏色不是很明白,就需要我們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多提醒。

篇七:小班美術活動反思

本次的美術活動是《牙刷》,首先我讓孩子們認識牙刷,使孩子對牙刷有更深的認識和直接的經驗。而後我對牙刷的畫法盡享重點觀察講解,引導孩子發現牙刷的不同,引導幼兒説説的,在此基礎上,出示作品,引出活動內容,由於這次作畫配上兒歌,幼兒還是很感興趣,我先教會幼兒熟念兒歌,再徒手畫牙刷,彬彬在活動中能認真聽老師講課,由於彬彬性格文靜,屬於很乖巧類型,老師説開始作畫時候,他還是靜靜坐在那裏,等待老師點他的名字,才開始動手作畫。

這是一節教幼兒畫橫線和豎線的美術活動,由於班上的孩子年齡較小,所以還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在幼兒操作時發現,幼兒小手控制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大部分孩子都能參與其中,對於能力一般的孩子,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完成作品,對於個別能力較差的孩子需進一步加強練習。

篇八:小班美術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能辨別生活中圓形的物體。

2.嘗試用各種圓形材料進行印畫,初步感受大小虛實不同的圓形組合的畫面效果。

3.願意在集體中介紹自己的作品,體驗創作的快樂。

4.幼兒學習畫封閉的圓圈泡泡。

5.能畫出不同大小、顏色、形態的圓圈泡泡。

活動準備:

幼兒熟悉並瞭解生活中的各種圓形物體;學唱歌曲吹泡泡吹泡泡用的材料。多媒體課件吹泡泡。

活動過程:

一、感知體驗

1.教師出示吹泡泡的遊戲材料,引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玩吹泡泡的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教師播放吹泡泡的音樂,鼓勵幼兒跟着音樂邊唱邊玩,和泡泡玩一玩、追一追、抓一抓。

3.引導幼兒觀察泡泡,感受各種泡泡的形狀以及大小顏色的不同變化。

4.播放課件並欣賞名畫《無題》中豐富的色彩。

二、探索發現

1.出示範創意畫紙和各種瓶蓋、水粉臉顏料,鼓勵幼兒探索各種圓形物品變出泡泡的方法。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提示水粉顏料的操作常規。

3.引導幼兒説説自己壓印的方法和步驟。

三、創作表現1.教師提示印畫要求,鼓勵幼兒自選材料和顏色,在各自的創意畫紙上大膽印畫。

2.幼兒印畫,教師巡迴指導。

指導要點:引導幼兒注意畫畫的疏密;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材料、多種顏色的顏料進行壓印;提醒幼兒手不要接觸顏料,用完一種材料後放回原位,以免弄髒衣服和桌面。

四、欣賞評議

1.將幼兒的作品集中展示,引導大家共同欣賞。

2.鼓勵幼兒説一説:你印出了哪些顏色的泡泡,這些泡泡聚在一起給你怎樣的感受

3.播放歌曲《吹泡泡》,引導幼兒繼續玩吹泡泡的遊戲,體驗創作成功的樂趣。

活動反思:

1.玩中求樂,玩中長知識,玩中激發學習主動性是本次活動的亮點。兒童一般好動喜玩,對世間一切充滿新鮮感、好奇感,什麼都嘗試一下。因此幼兒美術啟蒙教育的第一步就是玩。活動開始教師便為幼兒營造出一種自然、和諧、親切、輕鬆的氛圍:教師和幼兒一起扮演小魚跟隨音樂的節拍到水裏遊一遊、吐泡泡,幼兒始終沉浸在興奮、激動中,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對身邊的'事物從無意注意過渡到有意注意,對收集到的各種信息,運用語言、圖像加以梳理,使腦海中的形象更加清晰,幼兒的創作慾望很快就激發起來。

2.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作為一個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融入活動中,順應童心、傾聽他們的見解,潛移默化地引領,把從“教師教”為主轉變為以“幼兒學”為主,讓幼兒與同伴、與老師等之間進行多維互動,給幼兒親身體驗感受的機會,給幼兒自由創作的機會,給幼兒自我欣賞的機會,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檢查正面評價。本着“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思想,把評價核心放在建議性的指導的基礎上,對幼兒活動中的表現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堅持從正面加以引導,讓幼兒在不斷受鼓勵的情感體驗中樹立參與學習的信心。

①在提供的材料上要考慮科學、合理,長短適宜;

②要指導孩子合理佈局畫面,不是吹得越多越好,而應重在創作;

③教師的個別指導非常重要。

結合指南精神,我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美術教學方面還存在很多的誤區,以前我們老師往往重視技巧,兒現在則要重視創造,要讓孩子學會觀察,用手中的畫筆自由自在的表達心智和情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篇九:小班美術活動反思

我們班有幾個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弱,在美工活動中,總是害怕操作,不敢動手或者動手操作太慢,所以在今天的製作《節日帽》的活動中,我着重對這幾個幼兒進行了觀察與指導,同時也對自己的評價策略進行了反思。

我覺得應該在美工活動過程中動態地評價幼兒的創作過程,這種類似於跟蹤式的評價方式,可以幫助那些幼兒瞭解操作的要求或者步驟,也可以讓幼兒在鼓勵與幫助中創造表現。這樣還能及時肯定幼兒的思維閃光點,引導孩子更好的完成作品。例如我發現沈昊澤小朋友在用油畫棒打扮節日帽的半圓形部分,可是油畫棒落筆的時候,線條輕輕地看不清楚,連續畫了幾筆以後,我就忍不住問他了:“昊澤,你在畫什麼圖案打扮呀?”他回答我説:“我畫了小草!”於是我就先肯定了他,並引導他説:“你的小草畫得長長地、直直地,真不錯,要是再用力畫出來,小草一定會更好看的,你試試!”我的賞識與鼓勵讓昊澤很快拿起小蠟筆,用力畫起了小草。所以,我覺得在運用動態評價時,應給孩子一個寬鬆的氛圍,允許孩子們小聲的自言自語或是“交頭接耳”,讓孩子邊畫邊説,大膽表達自己的思維。同時我們也要做個有心人,能隨時發現問題,及時鼓勵,不厭其煩,對每個孩子都抱以賞識的眼光、真誠的微笑。

篇十:小班美術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線條繪畫出餅乾。

2、初步感知線條畫的美。

3、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實物:各種餅乾

2、繪畫紙、蠟筆、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餅乾,引發興趣

1、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東西,看是什麼呀?”

2、師:“原來是我們每天都吃的餅乾呀!”

二、幼兒觀察餅乾的形狀。

1、師:“看看,這些餅乾是什麼形狀的呀?”(有正方形、有圓形、有長方形等)

2、出示範畫。“看看,老師呀把這些餅乾都給畫了下來,仔細看,我是怎樣畫的?”(引導幼兒感知線條畫)

三、幼兒作畫。

1、提醒幼兒用各種線條來繪畫餅乾。

2、教師巡迴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四、繪畫點評。

活動反思:

小班的美術活動不應以技能為主,應該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讓幼兒在原有的經驗上一點點的進行提升,他們還不懂得什麼是點、線,對於幼兒原來的經驗這樣的跨度太大,幼兒消化不了,或許將本堂課定位在色彩上會更好,讓幼兒去感受色彩帶來的美和自己所畫的不同的圖案所帶來的美,讓幼兒覺得其實我這樣畫也是美的,讓幼兒感到自己成功了,增強幼兒的自信心。通過本堂課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去改進,並深思自己在美術活動中所缺失的東西,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改進,並且不斷的去學習。

篇十一:幼兒園美術活動反思

情景描述:

一盆盆的紅黃藍綠顏料在孩子們的桌子上擺放着,一張張宣紙在他們的手中摺疊着,他們把摺好的宣紙一個角一個角的輪流在不同的顏料裏蘸着,然後輕輕地展開宣紙,一聲驚呼“哇!真漂亮!”這是我們班小朋友在嘗試用宣紙進行印染。

評價分析:

《彩色花》是中班建構式教材主題為《紅黃藍綠》中的一節美術活動課,主要的活動目標:能用印染、摺疊等方法制作彩色花;萌發大膽創造的願望。由於我們中班小朋友剛從小班升上來,對於染色活動還接觸的比較少,再加上怕他們在動手操作時不注意衞生把衣服弄髒,因此在準備這次的活動時,我還是想了很多的辦法,最後決定採用參觀花卉展覽這一內容來引出課題,問問孩子們喜歡哪朵花?讓幼兒觀察這些布花、紙花、絹花都是怎樣做出來的?激發幼兒的觀察慾望和探究的積極性。

用宣紙蘸顏料染色這是孩子們第一次嘗試的活動,因此,他們在操作前,教師示範時就已經是興奮不已,一個個都是蠢蠢欲動,摺紙、蘸顏料對於孩子來説都沒問題,但是,把蘸好各種顏料的紙展開時,孩子們一個個都犯難了,因為宣紙蘸了顏料後,變得爛而且一碰就會容易碎,再加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也不是很強,讓他們小心地輕輕地展開已經浸濕的宣紙就更加的難了,於是一個個都喊了起來:“老師,你來幫我啊,我不行了”我過去一幫忙,發現也有點困難,但是,我事先已經做過實驗了啊!後來一想,對啊!我自己在操作時顏料蘸的不是很多,而且我的動作也比較快,宣紙還沒有開始爛時,我已經展開了宣紙,所以效果非常好。但是孩子們就不一樣了。所以,在這一次的活動中,孩子們嘗試到了用宣紙蘸顏料染色的作畫方法,也看到了老師用宣紙蘸顏料後出現的效果,但是他們在自己操作中沒有體驗到成功的喜悦,這是這次活動的遺憾。

所思所悟:

課後,我思考了這次活動中出現的想象,也問了朋友,最後才得知,我是犯了一個錯誤,宣紙分生宣和熟宣,我們用來染色的紙應該是用生宣紙,這就是我這次活動中出現問題的最主要的致命點。

篇十二:幼兒園美術活動反思

一、理想中的校園

教學反思:

在美術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一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主動、積極,內在自我與外在環境實現了有效溝通,創新能力在評價交流過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並從中得到了自信心。為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而在學生髮表意見時老師認真傾聽,在學生產生困惑時,老師適時點撥、指導,實現了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在這堂課當中我運用邊講邊問、啟發思考、集中注意、師生共同參與,強化了師生互動教學過程;精心組織訓練,小步快進,當堂反饋,力爭把問題解決在課內。

二、美術聽課評課稿《剪花邊》

由顧老師執教的《剪花邊》一課屬於設計應用的學習領域,內容和形式貼近生活,符合學生心理。

首先,顧老師從備課,教具準備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教師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學習製作方法,培養能力為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

顧老師整堂課的結構分如下幾塊來完成:

(1)創設情境,看一看:看老師身上的衣服上的裝飾,引出花邊。

(2)觀看圖片,賞一賞: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各種生活中用花邊來裝飾的衣服、褲子、裙子 。

(3)欣賞範例,學一學:通過展示三條花邊,讓孩子們找特點,引出花邊概念。

(4)探究方法,試一試: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説説剪出一個連續花邊的方法,然後以小組為單位嘗試探究方法。

(5)運用方法,做一做:提出要求,剪出美麗的花邊,裝飾衣服、裙子等。

(6)展示欣賞,評一評:展示欣賞最後的作品,評一評作品的優缺點,並拓展課堂內容。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打破了常規的課堂教學形式,以自己身上精心製作的帶有花邊的衣服作為導入來引起孩子們的注意,激發學生活動的興趣,營造了一個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在這樣的導入下,整堂課也是自然地進入教學環節,“衣服上的花邊”這個主題詞貫穿着整堂課,從導入,引出花邊概念,到最後作業要求,作業展示方式,都沒有離開這個主題,使得整堂課教學設計條理清晰、有條不紊,給人一種一氣呵成的感覺。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美術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並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於“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隨着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

思路清晰,形式新穎,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有易至難,學習目標比較明確。並做到靜中有動、動而有序、活而不亂。每個教學環節都完成得想到到位,整堂課給人完整而優美的感覺。

顧老師的課讓我感受到另外一種美術教學的新穎形式,給了我很多的啟示與自我反省的機會,對我改善今後的教學將是一個很大的推動。

校園風景寫生

教學反思:

這節課使學生們走出了教室,親近了大自然,不僅豐富了學生進行藝術創作活動的形式,滿足了每一位學生的表現慾望,而且培養了學生髮現美、創作美的意識。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也使我深刻的認識到:我們要求學生用發現美的眼光看世界,同時我們更應該這樣要求自己。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好的東西,教師要勇於突破成規,發現、挖掘身邊的素材並用到實際教學中,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表現美的慾望,從而達到完善人格、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質的目的,這正是美術教育的特殊性所在。當然只要我們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的同仁共同在教育實踐中不多探索、不斷髮掘,定能將美術教學推上一個更新的高度。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邊講邊反饋教學信息,及時調控課堂,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促使課堂教學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在欣賞了後,讓學生分組進行討的特徵,引導學生利用觀察,比較的方法分析的特徵,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識。不僅讓孩子們學到知識,而且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同時也看到孩子們的求知慾望高,而且表現慾望,創造性都表現的很突出,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以往的填鴨式教學已不適應學生的發展,啟發學生,引起興趣,這是學生所需要的。我也發現孩子們有了興趣,做起事情來,非常認真。老師並不需要為課堂紀律所煩惱,而是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帶動他們圍繞興趣進行學習。

學畫寫意花卉

教學反思:

中國畫的意境,主要是畫面筆與墨的經營,心與物的交融,但是面對極少接觸中國畫的國中生,就需要把深奧的畫理簡單化、淺顯化、形象化地描述説明,才能使學生們更快捷地吸收和消化相應的知識。然後再給學生介紹中國寫意畫的筆墨情趣和用筆用墨的方法和做畫的基本步驟,並以課本中的梅花為例加以示範,學生就能很直觀地感受到中國畫的魅力所在了。然後再選擇數幅詩境、意境較明顯的作品展示給學生,並就其中較典型的畫面佈局、留白等營造中國畫意境的關鍵點進行扼要講解,其次是利用幻燈、示範、範畫等手段向學生介紹用筆、用墨、佈局、留白、題款等畫花鳥畫所必不可少的要素,通過一系列的措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們情趣高漲地拿起畫筆去表現他們心中的花鳥營造他們心中的意境。

作為美術教師,以前不是太重視美術課與相關學科尤其是語文科的橫向聯繫教學,所以就很難了解學生在文學或其他方面的積累。在這一課的教學中,由於選擇了學生普遍熟悉的詩詞、散文作為切入點,使得學生在接受和理解方面就會更容易、更快捷。使這—課的教學不但很好地完成了《新課標》所要求的教學任務與目標,更為關鍵的是極大地鍛鍊和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素養。

篇十三:美術活動教學反思

根據主題活動《小小蛋兒把門開》今天我組織了美術活動《彩蛋》,蛋寶寶是生活中很常見的東西,小朋友甚至每天都能吃到,但是幼兒看見的蛋寶寶是一種顏色的,而這節美術活動是讓幼兒感受蛋寶寶穿上衣服後變成了有鮮豔的顏色和好看的圖案的彩蛋了,從而在繪畫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藝術的美。

目標定位於1.欣賞彩蛋,瞭解彩蛋裝飾的多樣形式。2.嘗試用簡單的點、線等花紋裝飾雞蛋。通過整個活動,我發現了存在的很多問題,並且在王老師的指導下我將整個活動進行了一個反思和總結。

第一、兩條目標的定位都在於技能方面,缺少情感的目標。

小班幼兒應以情感和興趣為主,而本活動中我所訂的目標太多於技能化,注重強調技能,卻忽略了情感的重要性。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可以將目標改為注重色彩搭配和通過畫彩蛋來感受藝術的美。

第二、目標在活動過程中達成度不夠,並有所偏離。

第二條目標為嘗試用簡單的點、線等花紋裝飾雞蛋但在我執教的整個過程中卻未將這條目標進行解決,而是草草帶過,沒有給孩子經驗的一個提升,而在欣賞過程中,圖片上的彩蛋以線條和簡單的小圖案居多,可以將第二條目標改為嘗試用線條和簡單的小圖案來裝飾。而且我的示範圖過於複雜,與目標也不符合,在示範時可以徵求幼兒的意見,但也不能一味的照着幼兒所説的意見進行示範,我應該加入目標中所需要達成的內容進行示範,這樣會更有針對性。以前上的美術活動都是提前準備好範畫讓幼兒欣賞,而這次是第一次當場和幼兒一起來畫範畫,由於經驗不足,大大的偏離了目標,在這方面我還需要不斷的進行學習,改進不足之處,讓自己不偏離目標,將目標把握好。

第三、引導環節很重要,教具需要有針對性。

本次活動中,欣賞環節的圖片太廣泛,準備的蛋寶寶太多,不具有針對性,不能讓幼兒很好的欣賞到本次所需要達成目標的幾幅關鍵的畫,幼兒變得漫無目的,導致後來幼兒進行繪畫時畫出的畫都是隨意性的,在這方面,我在課前還考慮的不夠充分,在以後的美術活動中,我將在課前考慮的更充分一些,特別是在選擇讓幼兒欣賞的畫應該更有針對性,能讓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

第四、講評環節問題過於簡單,幼兒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提升。

在講評環節中我只是問幼兒你最喜歡哪個蛋寶寶,為什麼?在幼兒回答時我也沒有及時的進行有效的總結,讓幼兒得到提升。可以將問題變得更全面一些,可以問你畫的蛋寶寶用了什麼裝飾的,用了什麼顏色?讓講評更有效,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小班的美術活動不應以技能為主,應該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讓幼兒在原有的經驗上一點點的進行提升,他們還不懂得什麼是點、線,對於幼兒原來的經驗這樣的跨度太大,幼兒消化不了,或許將本堂課定位在色彩上會更好,讓幼兒去感受色彩帶來的美和自己所畫的不同的圖案所帶來的美,讓幼兒覺得其實我這樣畫也是美的,讓幼兒感到自己成功了,增強幼兒的自信心。通過本堂課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去改進,並深思自己在美術活動中所缺失的東西,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改進,並且不斷的去學習。

今天讓小班的小朋友們畫畫我家的房子,活動一開始,我就讓孩子們在教室裏找一找,有沒有房子,結果心細的孩子們找到了四處,一處是我們的放玩具的架子,本身造型就是一個大房子,第二處是貼在牆上的手工作品房子,第三處是摺紙房子,第四處則是貼在牆上的照片上有房子的背景,孩子們真是聰明。我則各用一句話來總結孩子們看到的房子,“對,它有兩個不同的屋頂,一個三角形的,一個半圓形的”“這個房子的牆是長方形的,它是磚頭砌的,牆上有一格一格的線條”“這個房子好簡單,上面是個三角形,下面是個正方形,不過我覺得這些房子最漂亮,因為小朋友們給它塗上了漂亮的顏色。”“那個房子是我們住的,想想街上還有很多的房子,都是怎麼樣的……”

第二個環節,示範。我總共畫了三個房子,第一個是孩子們找到的最簡單的,上面一個三角形,下面是個長方形。當我畫好這兩個圖形時,孩子們又讓我添上了門,窗,花,草,樹,鳥等……這個佈景,本來是我想在最後環節才演示的。但是既然孩子們説了,我就畫了上去……再然後我出示了兩個“房子”一個是一高一低兩個牙膏盒並在一起,並在上面貼有帶鏤空格子的白紙,第二個是用大積木搭的彩色卡通的房子。一個一個我也畫在了畫紙上。三種不同風格的房子,應該很會引孩子們想像。

輪到孩子們自己畫了。當然,對孩子們畫得有多像,我是不抱希望的,甚至我會知道,孩子們畫出來的,絕對不是“房子”,可能是一個圓圈,或者是一些線條。

而我有自己的任務。在孩子們畫的時候,我四處查看,這個班裏,大概有五六個孩子,可能畫畫的基礎比較好,他們畫的房子有點成形,像個房子,我就舉起來給孩子們看看。還有一部分孩子是肯畫,但不知道畫的是什麼,我就採用了給他們添畫的方法來幫助他們。比如有個孩子只畫了一個圈,我就把這個圈變成一個窗,在圈的外面加個方形,方形上面加個三角形,就是一個房子了……還有些孩子畫的乾脆就是最簡單的線條,我就把線條變一變,變成房子的一部分。他覺得很神奇……越來越多的孩子舉手要求讓我來幫他們添畫。

有個孩子,我看了她的畫,覺得不錯,因為她的想像力,她説,她的這幾個房子,都是因為下雨了,雨把房子衝得東倒西歪了……我想這肯定不是她一開始的構思,只是因為線條彎了,房子畫得比較不正,才有了這想法。而且她自己添畫上了雨點……我覺得很不錯。

經過一個學期的“磨練”,孩子們的小手越來越靈活了,以前不會使用剪刀的孩子現在都能比較自如的運用剪刀了,以前不愛動手的小朋友現在也漸漸地愛上了美工活動,“小青蛙”的順利展開在讓我感歎孩子們驚人學習力的同時,又讓我對小班幼兒美工活動有了新的感悟和思考。

首先,美工活動可結合其他領域的活動一起進行。

“我是一隻小青蛙,我有一隻大嘴巴,兩個眼睛長的大……”,在悦耳的歌聲中,孩子們不僅瞭解了青蛙的外形特徵,也知道了青蛙的本領,更對模仿小青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合着歡快的音樂在場地中間一蹦一跳的唱了起來。

陳鶴琴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我們要利用遊戲教導孩子!”這種以音樂遊戲的形式導入讓孩子輕鬆自然的參與到活動中,有效地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既營造了一個輕鬆、活躍的學習氛圍,又為下一環節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活動的最後《小青蛙》的樂曲再次的迴盪在活動室裏,孩子們拿起自己做好的青蛙玩具合着音樂跳了起來,讓安靜的美工活動也變得生動活躍起來。

其次,創設條件讓幼兒觀察探索製作的方法。

美術活動很大程度上是讓幼兒學會觀察,讓他們表達自己理解的事與物,而美工活動同樣如此,需要我們多提供機會讓他們自主觀察,自由探索,通過自己的感知、理解、體驗其中的美,《綱要》藝術教育的目標也明確提出要讓幼兒“能初步感受並喜歡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所以活動中我試圖讓孩子自主觀察範例,瞭解“小青蛙”的製作方法,孩子們紛紛舉起了小手:“這是蛋糕盤做的!”“它上面還有鈕釦。”、“大嘴巴里面還有瓶蓋呢!”在感歎孩子們驚人觀察力的同時,我及時的追問孩子:“鈕釦變成了什麼?”“瓶蓋變成了什麼?”“我用什麼辦法讓鈕釦粘到青蛙身上?”等等,孩子們專注觀察的時候,我進行了適時適當的引導,他們很快就發現了製作青蛙的奧祕,廢舊蛋糕盤、瓶蓋、鈕釦一下子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並散發出一種組合起來的美。

第五,家園合作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

美工活動的展開離不開豐富、充實的物質材料,各種色彩的鈕釦、啤酒蓋、瓶蓋成了此次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準備,因此根據活動的目標、內容及幼兒的發展水平,我們發動了全體幼兒的家長與我們一起收集材料(一次性盤子、啤酒瓶蓋子、鈕釦等)為美工製作創造了物質條件。很多孩子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搜尋着這些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生活物品,不僅增進了親子間的關係,而且孩子們也會慢慢的關注生活中的這些廢舊物品。

篇十四:美術活動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觀察蝴蝶的各種造型和花紋,知道蝴蝶的翅膀是對稱的。

2、用折、畫和剪的方法剪出美麗的蝴蝶。

3、培養幼兒的剪紙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欣賞過美麗的蝴蝶。

2、各種美麗的蝴蝶圖片,蝴蝶折、剪步驟圖,剪好的蝴蝶。

3、剪刀、彩紙、鉛筆各人手一份,膠水、棉籤。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畫好蝴蝶翅膀及觸角。

活動難點:沿線剪好半個蝴蝶。

活動過程:

(1)組織教學,活動手指,做一下手指遊戲。

師: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雙能幹的小手,今天老師就要帶小朋友用能幹的小手剪一個非常好看的圖案,是什麼呢?;現在請小朋友猜一個謎語:頭上兩觸頭,身穿花花衣,飛在花叢中,快樂把舞跳。 (幼兒猜,猜不出來,老師提示)

師:對,這個謎底就是蝴蝶。蝴蝶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昆蟲。

(2)出示蝴蝶掛圖,請幼兒觀察蝴蝶的外形。

師:蝴蝶有一對觸角,兩隊翅膀,觸角翅膀都是互相對稱的,也就是説蝴蝶的兩邊大小、樣子都是一樣的。蝴蝶的翅膀非常漂亮,是五顏六色的,兩邊翅膀的圖案也是一樣的。蝴蝶的種類特別多,有14000多種,大的展開翅膀有26釐米,小的展翅只有1.5釐米。(請幼兒講一講蝴蝶的外形特徵。)

(3)出示蝴蝶剪紙圖案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一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它漂亮嗎?

(4)看老師剪蝴蝶

出示一張長方形紙,告訴幼兒蝴蝶的剪法。

(5)出示剪紙蝴蝶步驟圖,全班幼兒操作剪蝴蝶。(告訴幼兒剪蝴蝶應注意什麼?)

師:老師這兒有一幅畫草圖,但是老師還覺得缺點什麼,你覺得可以添畫上什麼動物呢?(把幼兒剪好的蝴蝶貼上去)

(6)活動結束

師:現在老師扮演蝴蝶媽媽,小朋友扮演小蝴蝶,飛到花草叢中去遊玩。因為漂亮的小蝴蝶最喜歡漂亮的花兒了,哪裏有花它就飛到哪裏去,它是花兒的好朋友,我們小朋友都非常喜歡小蝴蝶。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教自己的爸爸媽媽剪蝴蝶,一起進行親子游戲 --小蝴蝶飛飛飛。

活動反思:

剪紙活動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每次我告訴孩子今天的手工有剪紙活動,孩子們都是歡呼雀躍、興奮不已,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但剪紙就要求每個孩子都要用到剪刀,這也是老師們最不放心的教學活動之一,因為老師平時都教育孩子們不能玩尖鋭的東西,不能玩剪刀等,可是剪紙活動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剪刀,這就要求每位老師給孩子講清剪紙時用剪刀的方法,不能用剪刀對着小朋友,剪刀只能用來剪紙,剪刀這個時候是用來幫我們小朋友學本領的。

本次活動是剪蝴蝶,這在我們老師看起來是很簡單的剪紙圖案,但對於孩子們來説卻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首先要求孩子來畫半個蝴蝶,這看似簡單的活動卻引發了很多問題,很多孩子畫出來的蝴蝶很小氣,有的孩子畫不好蝴蝶的觸角,蝴蝶的翅膀也畫得不好,縮在一起了,就這點看來也充分説明了孩子們在平時的生活中缺乏觀察,再就是沿畫線剪好半隻蝴蝶對於孩子來説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過程,有的孩子會把觸角剪掉,有的孩子會把真個翅膀剪掉。

但孩子們對整個教學活動是非常感興趣的,不管是手指遊戲活動,還是猜謎,講述蝴蝶的知識,剪蝴蝶,粘貼蝴蝶都是情緒飽滿,課堂氣氛非常活潑,真正做到了師幼互動,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的教學氛圍。

篇十五:美術活動教學反思

美術活動《圍巾工廠》的主要目的在於讓幼兒用不同的圖形和對比色有規律的進行裝飾圍巾,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自己設計圍巾的快樂。

一、導入

在導入環節,我採用“天氣冷了,小朋友們都帶上圍巾,今天老師也為大家設計了3條圍巾”來引出內容,在這個環節上我覺得還可以,能夠正常的引入環節。

二、觀察圍巾的裝飾圖案和色彩

在這個環節中,我提出了幾個問題,一是圍巾上有什麼圖形,二是這些圖形有什麼變化,三是顏色有什麼規律。我發現在活動中,幼兒對第二個問題並沒有什麼多大的反應,他們沒有達到點子上,有些幼兒甚至都直接説了第三個問題的答案,所以我就直接問了第三個問題。可是現在反思起來,我覺得要是當時問“這些圖形是怎麼排列的?”可能幼兒就會有所反應了。在問第一個問題時,有幼兒説有尖尖的圖形,之後,我就直接讓他坐下了,並沒有對其正確的進行糾正,或是説“那尖尖的圖形是什麼圖形呢?”更進一步的進行引導,這樣幼兒應該會有更深一點的印象。而且,以後在設計問題時,在問題的針對性和合理性上我還是應該有所改進的,要根據幼兒的年齡段和具體情況,比如理解力之類來更切實的設計問題。

三、製作圍巾

在這個環節上,我請幼兒在設計圍巾時用我們剛才説過的圖形來設計圍巾,在塗顏色的時候請幼兒用兩種深淺不同的對比色來裝飾圍巾,

我説完要求之後,又請幼兒複述一遍,而且在顏色上我還特別強調是兩種。可是,當幼兒正式開始作畫時,才發現,有好幾個幼兒用了超過兩種顏色來裝飾圍巾,而且有的幼兒畫的太密了,還有個別幼兒在畫的過程中用了花的草來裝飾圍巾,脱離了用幾何圖形來裝飾圍巾的要求。可能我在提出要求的時候有個別幼兒沒有聽明白,又或者是幼兒已經習慣用各種顏色,對於現在只能用兩種顏色有些沒反映過來。

對於作畫的結果來看,我覺得我在提出要求時應更明確、講的更清楚、語速稍稍放慢。或是舉一些例子,如:“一定要用幾和圖形來設計圍巾,不能畫花、草、小動物之類的”這樣可以讓幼兒更加了解這次作畫的要求。

四、講評、總結

由於時間的問題,我沒有進行集體點評,而是讓幼兒把自己的畫放在自己的作品展示袋裏。

這次的教學活動,讓我收穫很多,也讓我瞭解了一些自身的問題,還有就是在設計問題和對幼兒提出要求時的一些注意點。在以後教學活動中,我會不斷提高和改進。

篇十六:美術活動教學反思

在我們的生活中美是無處不在,需要我們去發現。“染紙”是人們在最初的無意識中發現的,後來成為中國傳統的一種民間美術,因其變化無窮最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一種適合幼兒特點富於遊戲性的美術活動。能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和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活動目標

1.認知領域:通過活動了解我國民間藝術悠久的歷史,初步感知染紙工藝的樂趣。

2.情意領域: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增加幼兒對色彩變化和創作的樂趣。

3.技能領域:嘗試用摺疊、浸染的方法染紙,體驗不同折法產生的色彩、圖案變化,並感受對稱美。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積極參與染紙活動,嘗試用摺疊、浸染的方法染紙,感受其中的樂趣。

教學難點:嘗試重疊暈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蓋淺色的顏色特性。

活動準備

兩種不同的紙張(白紙、宣紙各一張),4—6幅範例,字條,4張彩紙,事先學習幾種摺紙的方法(米字折、田字折、摺扇折、任意折),彩色墨水,宣紙,水彩盤,舊報紙,抹布,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1.出示紙張導入:對白紙和宣紙進行比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小結:白紙厚而硬,吸水性差,遇水不容易破;宣紙薄而軟,吸水性強,遇水容易破。

2.複習米字折、田字折、摺扇折、任意折的折法。

二.基本環節:

1.出示範例:請幼兒觀察再次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教師示範講解染紙的過程及方法:

(1)先摺疊:每折一次都要壓平,這樣等下染出來的紙就平整,這時候不需要打開。

(2)染顏色:把摺好的紙的角或邊浸到水彩盤中,想要花紋大一點就在顏料中多染一會兒,想要花紋小點就在顏料中少染一會兒。這時候宣紙裏面吸飽了顏料,剛才老師説宣紙濕了很容易破的,要把裏面的水分去掉一些,所以把它放到舊報紙裏輕輕地按一下就可以。

(3)打開作品:小心地把它打開,按折的順序打開就不容易破,平放在舊報紙上晾乾。

3.教師提出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播放歡快的音樂):

(1)要求:保持地面、桌子、身上乾淨,可以用不同的折法染出來的效果不一樣,打開時要小心平放在報紙上晾乾。

(2)幼兒動手操作:提醒幼兒注意色彩的搭配,使畫面色彩明快。同時別讓顏料滴下來。

(3)幫助能力差的幼兒把作品打開。

(4)幼兒可嘗試多種折染的方法,感受不同折染方法能產生變化無窮圖案的樂趣。並啟發幼兒大膽設計摺疊方法進行染紙。

三.結束環節:

1.講評、展覽:

師幼欣賞,簡單介紹自己的作品。進一步激發他們對民間工藝的熱愛,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

2.教師總結

延伸環節:

小朋友們,這些染紙太美了,這樣美麗的染紙到這兒是不是就結束了?他們還有什麼用途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發揮創意挖掘更多的用途。

篇十七:美術活動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瞭解花瓣娃娃是通過動手操作的藝術作品。

2 、欣賞花瓣娃娃的造型、神態、及色彩美。

3、喜愛春天,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更加熱愛生活。

活動準備:

1、相關圖片或影像。音樂《春天來了》、《小籬笆》。

2、各種顏色的花朵和各種顏色的花瓣若干。

3、有相關的知識經驗。

活動過程:

一、幼兒在《春天來了》的音中進入活動室。

1、談話導入課題

2、出示作品‘花瓣娃娃’,引導幼兒觀看。

二、欣賞‘花瓣娃娃’。

1、提問:你們看到的是什麼?他是用什麼製作出來的?

2、花瓣娃娃的頭部和身體有什麼特點?

小結:花瓣娃娃是老師製作的一種娃娃圖片。製作花瓣娃娃的材料各有不同。主要是利用各種花的花瓣,根據人的外形,用剪、拼、挖、補、貼等方法制作不同娃娃的頭和身體造型。娃娃的不同形狀顯示不同娃娃的活動狀態,也顯示了他們的天真和可愛。

3、提問:‘花瓣娃娃’身上都有那些顏色?這些顏色都是怎樣搭配的?這樣的搭配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4、引導幼兒觀看影像圖片,比較娃娃的不同。

5、提問:花瓣娃娃的動態是怎樣的?請你們用動作表演一下。

6、你們看見過真的娃娃嗎?花瓣娃娃和真的娃娃比,花瓣娃娃給你們什麼感覺?

小結:在我們眼裏,真的娃娃會説話、會吃東西、會走路,會思考。可花瓣娃娃它是我們用各種顏色,不同形狀花瓣通過剪、貼等很多方法制作出來的娃娃圖形。它不會説話、不會吃東西、不會走路,更主要的是它沒有生命。每年春天到來,田野裏,小溪旁,大樹邊,山坡山都會開放許多五顏六色的小花。我們不但把它編成各種花環,還要把它們製作成各種不同的娃娃,讓他們跟我們一起在春天裏遊戲。

7、在《小籬笆》的音樂聲中結束活動。幼兒跟隨老師走出活動室。

活動延伸:

在美術區角防止各種操作材料讓幼兒進行創作:送給媽媽的禮物。

美術活動《花瓣娃娃》

1今天我們在郊外做遊戲,看見許多美麗的小花、小草,還有發芽的柳樹,都是春姑娘送來的禮物。還有許多禮物我們沒有看見,現在請跟老師一起走進春天看看春姑娘帶來的禮物好不好?(進班)

2放音樂《春姑娘來了》,幼兒跟誰老師進入活動室(談話導入)。

來到春天裏小朋友你看見什麼?(粉紅的桃花開了、金黃的油菜花開了、還有白色的梨花也開了、老師!我看見紅杜鵑、山茶都開了-----)小朋友們觀察的真仔細!

3老師在春天裏看見的和小朋友看見的不一樣!大家請看春姑娘帶來的禮物:(出示圖片)(欣賞一)

你們看到什麼?(你説的真好!)他是用什麼製作出來的?你説得對極了!花瓣娃娃的頭部和身體有什麼特點?(幼兒回答)你觀查的真仔細

4、我們身上都穿上各種顏色的衣服,花瓣娃娃也一樣,你看到花瓣娃娃身上都有那些顏色?這些顏色是怎樣搭配的?這樣的搭配給你什麼樣的感覺?(你説得好極了、你的聲音真響亮、你回答得真精彩,-----)

教師小結:花瓣娃娃是老師用各種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花瓣製作的一種娃娃圖片。製作花瓣娃娃的材料各有不同。但主要是利用各種花的花瓣和葉子,根據人的外形,用剪、拼、挖、補、貼等方法制作不同娃娃的頭、身體的造型。

(欣賞二)

剛才你們把看到的花瓣娃娃告述了大家,現在我們繼續看其他娃娃都有些什麼不一樣,再用動作表演給大家看,好不好!現在起(某某)告訴大家你看到的花瓣娃娃是什麼樣的?(你真棒!繼續努力!)(表演的真棒!)從娃娃的各種形態也可看出花瓣娃娃不同的可愛與天真。

5、我們看見的是各種花瓣娃娃,接下來誰告訴我你看見過真的娃娃嗎?花瓣娃娃和真娃娃比,花瓣娃娃給你什麼感覺?(你説的棒極了)

小結:你們説的都很好,在我們眼裏,真的娃娃會説話、會吃東西、會走路、會思考,可花瓣娃娃是我用各種顏色,不同形狀的花瓣通過剪、貼等方法制作起來的娃娃圖形。他不會説話,不會吃東西、不會走路,更主要的是他沒有生命。

每年春天到來,田野裏、小溪旁、大樹邊、山坡上都會開放許多五顏六色的小花。我們不但要把他編成美麗的花環,還要把它製作成各種不同的娃娃。讓他們跟我們一起在春天裏遊戲。你們説好不好?

(結束)播放歌曲《小籬笆》歌曲中結束活動。

篇十八:美術活動教學反思

設計意圖

藝術無邊界,藝術大師的作品能夠觸動我們的心絃,除了非凡的天賦和技巧,還有眼球的視覺刺激和愉悦,更是感覺到靈魂的震撼,所以,從經典作品欣賞中感受藝術的魅力,賦予幼兒美的高鑑賞起點,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之一。

在技能方面,5—6歲幼兒繪畫人物時姿態單一,呆板,不靈動,缺少情節和情感的表達。而馬克.夏加爾作品中夢幻、飄逸的人物動態姿勢能給予幼兒更多的創作靈感。所以,選擇馬克.夏加爾的作品,讓幼兒通過欣賞、感受人物的姿勢變化,在繪畫創作的過程中有效提高孩子的繪畫技能。

活動目標

1.欣賞夏加爾的繪畫作品,從童話般的幻想和飄逸的動態姿勢變化中,感受畫面中的快樂。

2.能創造性的繪畫人物動態姿勢,表達內心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事先與孩子聊聊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通過圖片欣賞初步感受親情、愛情、友情;引導幼兒談談自己的快樂。

2.材料準備:PPT幻燈製作:夏加爾的作品《生日》、《散步》;膠片紙、彩色筆、背景圖5幅;音樂《小美人魚》

活動過程

1.導入式討論:你什麼時候會感到快樂?

2.作品欣賞《散步》,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姿態變化。

導語:俄國有位大畫家,叫馬克.夏加爾,他的畫總是充滿着快樂,我們一起欣賞他的第一幅作品《散步》。

討論:這兩個人很快樂,你從哪裏看出來?他們的姿勢是怎樣的?阿姨飛起來時身體是怎樣的?裙子是怎樣的?手臂是怎樣的?他們的姿勢像什麼?

小結:叔叔、阿姨是在散步,他們散步的時候都快樂得像在空中飛翔!

3.作品欣賞《生日》,感受作品所表現的情感。

故事: 這天是叔叔的生日,當時叔叔正在畫室裏作畫,阿姨手捧着鮮花走了進來向他祝賀生日,那瞬間,叔叔感到非常非常的快樂,叔叔把心底的快樂變成了奇妙的想象,並且把它畫了下來。請欣賞作品《生日》。

討論:叔叔的姿勢是怎樣的?身體線條是怎樣的??看看房間裏哪些東西是紅色的?看到這樣的畫面,有什麼感覺?

小結:叔叔用暖暖的顏色,彎曲的線條,夢幻般的驚喜畫出了自己的快樂!

4.完整欣賞夏加爾的作品。

5.繪畫創作:大膽的進行想象創作。

(1)繪畫暢想:讓幼兒伴隨着輕柔的音樂進行想象。

(2)繪畫創作:在透明膠片上進行創作並在背景圖上展示分享。

指導要點:鼓勵孩子大膽的下筆創作,繪畫的人物儘量大一些。

引導幼兒儘量畫出人物的飄逸動態姿勢。

引導幼兒注意整體的構圖,即背景圖中人物姿勢的組合拼擺。

6.作品分享

(1)觀察同伴繪畫作品中人物的姿態動作,講講其中的故事。

(2)將分組畫面擺在一起感受合作繪畫的快樂。

篇十九:美術活動教學反思

幼兒時期是想象力發展非常活躍的時期,他們在生活和遊戲時都離不開想象,特別是幼兒在進行藝術創造的時候,想象力更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與發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教師要創造各種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鼓勵和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那麼在實踐活動中,我們如何以開展美術活動為契機來培養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呢?

首先,我們要豐富孩子的感性知識,使其頭腦裏充滿各種事物的形象,這是兒童想象力發展的基礎。我們都知道美術活動最重要的是先讓幼兒進行充分的感知與欣賞,這一步就是讓孩子在頭腦中形成他所要繪畫的內容的形象與內容,只有他頭腦裏有各種形象,才能為他在創作過程中提供物質基礎。所以在平時,比如户外活動或者飯後散步時間,我們帶孩子在户外的時候,可以多引導他們觀察大自然的事物,比如各種小草、小花、葉子的形狀、顏色以及特徵等等,豐富孩子腦中關於各種事物的形象。

其次,要鼓勵幼兒,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美術活動中我們往往習慣以成人的眼光和標準來評價孩子的作品,對於構圖好、顏色搭配協調、塗色均勻的孩子的作品我們會表現出讚美和欣賞,而對於畫面比較凌亂、顏色搭配不協調的作品我們總是會覺得孩子沒有用心畫,是在搗亂。可是孩子天生是藝術家,每一個孩子的作品都是他內心世界的表達,在遇到我們覺得並不如意的作品時,我們不要急着用成人的眼光去否定他,可以去聆聽孩子的表達,他畫的是什麼,然後可以從構圖、顏色等方面給孩子以引導,讓孩子充分的想象與創造,我想這比去否定他批評他更能激發孩子創作的慾望和想象力。

再次,通過啟發誘導,引導幼兒逐漸展開想象。對於剛開始接觸美術的幼兒來説,欣賞世界名畫可能會讓他們無從下手。因此,我們應該起到引導作用,通過漸進的提出問題,使兒童展開想象,從整體到細節,對美術作品進行全面的欣賞和評價。選擇有趣味性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鼓勵兒童大膽説出自已的想法,不要給出標準答案,給兒童更多的想象空間。在進行美術創作課程時要選擇開放性的課題,不要限定畫面的具體內容。

最後,適宜的評價,激發幼兒的想象。幼兒是繪畫的主人,因此評價的主體應該是幼兒。把評價的主動權教給孩子,首先讓孩子自評,説一説自己畫的是什麼,為什麼這樣畫,然後讓小朋友們互評,説一説自己最喜歡的畫是哪副,為什麼喜歡,最後老師做一個小結,可以從構圖、線條、顏色、塗色等方面進行評價,也可以從孩子們的創作興趣以及最後的體驗評價來説,給幼兒以鼓勵和肯定,激發他們下次創作的興趣和慾望。

幼兒美術教育是對兒童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讓兒童進行美術活動,只是美術教育過程中的手段和方法,通過美術活動的手段,培養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兒童借繪畫表現舒展自己的內在意欲和情感,培養美的情操和陶冶美的人格。

篇二十:美術活動教學反思

天空漸漸步入夜暗的起點,我靜坐在屋中,靜靜的回想着今天上課的過程,反思着、沉浸着。

今天的課我上的是一堂小班的美術活動《彩色石頭路》,我以小兔回家道路難走,請幼兒觀察ppt,動腦想辦法用什麼辦法為小兔鋪一條漂亮的路,寶貝們很聰明想了很多辦法,其中就有想到了用石頭幫小兔鋪一條彩色石頭路,我先請幼兒觀察ppt,石頭有些什麼形狀的,再到我示範繪畫石頭,我選用了小班幼兒喜歡的情景導入,但是在時間的控制上有點長了,第二部分我邊畫邊提要求“石子要鋪得平一些,石子多一點,排得緊一點,畫完石頭的輪廓再給石頭塗上你喜歡的顏色,你可以是一塊石頭一種顏色,也可以一塊石頭多種顏色但是不能混在一起塗,間隔的兩塊石頭不要塗一樣的顏色,這樣就不漂亮了哦”讓幼兒明白畫塗的要求,教師示範的時候我自己沒有顧及到顏色的配對,沒有給孩子很好的滲透,示範講解完,我以一句:“我一個的力量太小了,請小朋友們一起來幫助小兔家鋪一條漂亮的路。”滲透了要求幼兒合作來完成。第三部分作畫,孩子在不同形狀的紙上繪畫出不同形狀的石頭,由於我實現沒提到要畫石頭畫得大一點,大部分幼兒畫的都很小,畫的時間有點長,再請幼兒送過去,自己鋪墊,學會在別人鋪墊的畫後面接上,共同完成這條路。最後部分是評價,這也是一個關鍵點,我以玩偶“小兔”要回家了走在小朋友們設計的彩色石頭路上,美麗的石頭路完成了“正是人多力量大呀!”以小兔的身份説説喜歡的石頭,請幼兒説説小兔為什麼喜歡?最後我以頭尾呼應的方式還是選用ppt結束,以“我把小朋友們鋪的彩色路給拍下來了,看看小兔走着開心嗎?”(開心)小兔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了結束。

整個活動,繪畫石頭,我在幼兒學會畫圓的基礎上今天還學會畫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等不同形狀,在原有的基礎上跟進了一步,塗色我沒有強調的很深,孩子畫的都是自己喜歡的顏色就好了,在以後的活動中,我會把配色也放入其中,讓孩子更會顏色的搭配。想了很多感悟很深,還有許許多多的不足,我將這些不足在今後的活動中完善,今天,這樣的彙報課讓我感覺像重新沐浴了“陽光”,我會學會用今後的時間、實踐來感謝陽光,讓我有這樣的成長機會。

篇二十一:美術活動教學反思

孩子的天性是遊戲的、好奇的、探索的、夢想的、塗鴉的……孩子天性地呈現需要教育者理性的教育和充分的理解,美術活動《樹蛙的故事》的教學反思。一味地按照自己的目標而忽略了孩子自由的想象和奇怪的想法,則是教師最呆板、最荒唐的做法。

美術活動是孩子宣泄心情、想象,創造新鮮事物的理想活動。它最能體現孩子對世界以及所有事物的原始看法。通常的美術活動就是教師提供參照物,把自己的經驗機械似地灌輸到孩子的頭腦裏。這樣的做法不僅大大的毀壞了孩子的創作激情,同時,也間接地否定了他們對事物的看法和理解。

認識這一點後,在設計美術活動時,我都要精心地思考一番,想想我的方式是不是阻礙了孩子的思維,攔截了他們的想象和認識。我把孩子的想象作為美術活動的重點,就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東西,從不強行糾正孩子錯誤的認為,因為,在以後的生活中,隨着經驗和實踐的幫助,他自己就會理解並改正一些錯誤地認識。

美術活動:樹蛙的故事

活動來源:自從我在網上找到許多珍奇動物的照片並介紹給幼兒後,他們對一些自己不知道的動物就非常感興趣,幼教之友《美術活動《樹蛙的故事》的教學反思》。回家後經常讓爸爸媽媽幫忙尋找,再把新知道的動物介紹給其他幼兒,誰知道得越多誰就顯得特別自豪。於是,我又找了一個大家都沒見過的動物——樹蛙,就利用美術活動來幫助幼兒認識它。

活動一:

我把孩子召集在一起圍成一個圓圈做在地毯上,我神祕的對大家説:“今天,我又找到了一個珍奇的動物,想不想看?”所有孩子都張大嘴“啊”了一聲,接着,一個個都睜大眼睛露出驚喜的神色説:“想!”看着他們的表現我非常高興,於是我又對孩子們説:“我先不讓你們看,我就告訴你它的名字,你來想想它應該長成什麼樣子。”孩子們更好奇了,“它的名字是樹蛙。”樹蛙?看着他們一遍遍地念着樹蛙的名字苦想的樣子,我真想笑。

突然,張漢卿説了一句:“嗯,我知道了,樹蛙就是豎着的青蛙。”大家哄得就笑了。李法健也發表了他的想法:“樹蛙就是樹上的青蛙。”我又補充了一句:“是大樹的樹,青蛙的蛙。”這時大家都開始表達自己的想象了:

“樹蛙應該是綠色的,因為我見過的青蛙就是綠色的。”

“我覺得它應該有一個大大的頭,有八條腿。”

“誰説的,它應該和奧特曼打的怪獸一樣,能發射激光!”

“樹蛙會上樹。”

“……”

聽着孩子你一言我一語的講述,我想,他們的想法還挺有趣。但我並沒有馬上把樹蛙的照片給他們看,我要把孩子的想象保留下來 ,好讓他們將來能夠有機會欣賞一下自己的內心原創。

活動二:

有的孩子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見見樹蛙的樣子了,於是我安撫了孩子焦急的心,請他們先做一件事情 ,然後答應把照片給大家看。當孩子聽説我要他們把自己心中樹蛙的樣子畫出來時,都顯得特別激動,有的孩子説回家時已經畫了,媽媽卻説畫的是怪物。

篇二十二:美術活動教學反思

這是本週主題裏的一個教學活動,先是請孩子們説一説自己高興的事情是什麼,然後再畫下來。在組織活動時,我以識字“高興”引入課題,既切入主題又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接着提出問題“高興是什麼意思?”目的在於瞭解班中孩子對“高興”這個描寫心裏活動詞語的理解程度。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中班下學期的孩子已能較好地知道自己的心理變化,較正確地理解“高興”這個詞語的含義。因為前幾個活動説到了“我很快樂”,所以大部分的孩子能正確地找同義詞來解釋“高興”的意思。

接下來請孩子們討論:人們遇到高興事情的時候,臉上的表情是怎麼樣的?你遇到什麼事情,會覺得很高興?這個問題也就是本次活動的主要繪畫內容,即畫下你覺得最高興的事情。這個屬於命題畫,有一定的難度,是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把“高興的事情”以畫畫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這也就是本次活動的難點了。在討論講述過程中,孩子們説的高興的事情從幼兒園到家裏,從生活上到學習上,從和同伴之間到和家人之間的種種開心的事。比如:高興的事情是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遊樂園玩,穿新衣服等等。

孩子們説了很多,但是要怎麼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呢?提問:如果請你把你剛才所説的開心的事畫下來,你會怎麼畫?畫面上應該畫些什麼呢?這個問題看似很細小,卻把孩子們原有腦海中的“高興的事”中的形象組合起來,把作畫的方法呈現出來,直接點破難點。也就是在畫的時候,要把“高興的表情”表現出來。最後,出示了幾張圖片,引導孩子們觀察畫中的人物表情,也為幼兒作畫給予了借鑑。整個活動組織下來,感覺還是比較成功的,從孩子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來,他們把“高興”這一詞的含義表現出來了。

篇二十三:美術活動教學反思

美術活動《好大的爸爸》是讓幼兒用誇張的手法畫出小朋友穿着爸爸衣服的滑稽形象,體現爸爸的高大形象。一開始,我讓傑生穿着他爸爸的襯衫,從午睡室裏走出來。一下子,全班小朋友大笑起來,並大叫:傑生怎麼這樣了呀?真滑稽!傑生剛穿上爸爸的衣服的時候還很高興,能穿爸爸的衣服了,有點自豪,再加上我説:傑生你穿上爸爸的衣服真象你爸爸,他高興極了。被小朋友怎麼一笑、一叫,傑生的臉一下變了,並耍起了脾氣:我不來了。兩隻小手趕緊脱衣服。我也一下呆了,我知道孩子們會覺得滑稽、會笑,但沒有估計到孩子們會笑成這個樣子、還會惹得傑生很生氣,馬上要脱衣服。我馬上説:“小朋友,傑生穿上他爸爸的衣服真象他爸爸,真帥。”教室裏一下安靜了,35雙眼睛都看着傑生,傑生也不那麼生氣了。塗婕説:“有點象,但他太小了、衣服太大了。”“是的,他爸爸也是這樣一點一點長大的。那我們看看傑生小朋友今天穿了爸爸的衣服有什麼不一樣?”孩子們馬上回答:“衣服太大了。”“手看不見了、腳也不見了”“肚子也看不見了。”“你覺得傑生穿着爸爸的衣服滑稽嗎?”“很滑稽,好笑死了。”“那是因為傑生個子很矮,爸爸個子很高、衣服大,所以手、腳都看不見了,”我説。在這一環節裏,我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知道同爸爸相比,“爸爸個子很高,自己個子很矮”。第二個環節裏,我請小朋友畫一件爸爸的大衣服,讓自己穿一穿,感受一下自己穿上爸爸的衣服的樣子。孩子們的興趣很濃,一個個都很快地描繪出這樣一副畫:爸爸的服衣大大的,自己的頭會變得很小,手會藏起來看不見,衣服下面只能看見自己的一雙小腳。使幼兒感受到自己穿上爸爸的衣服真滑稽。

整堂課上下來,我覺得孩子們都表現不錯,就是開始的一環節,我備課時認為這一環節效果會很好,但沒有想到就是我認為設計挺好的一環節,居然引起孩子們鬨堂大笑,差點收不住。是呀,幼兒的學習是非常情緒化的,與興趣有極大的關係。要使幼兒對學習保持穩定的興趣,所選材料要新穎、有創意,但怎樣的創意才能恰到好處,正好被幼兒接受呢?這需要我在以後的日常教學中不斷探索。

篇二十四:美術活動教學反思

《綱要》中多次提到,要通過藝術活動激發情趣,體驗審美愉悦和體現成就感。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表現往往帶有“情緒色彩”,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歡”的水平上。結合平時的教學,我發現小班孩子非常喜歡拓印活動,豐富的材料和鮮豔的色彩能給孩子帶來極大的滿足。因此,我以拓印為活動的方式。同時,我在生活中尋找美術的素材,我發現帽子是孩子很熟悉的生活物品,充滿了豐富的藝術美感,又易於孩子觀察、體驗、創作和欣賞,非常適合小班幼兒。所以我設計了美術活動:拓印畫——漂亮的帽子,引導幼兒積極、快樂的投入活動。讓幼兒在愉快、輕鬆、活動中在玩中學、在玩中獲得發展。

在本活動中我們從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整合,使師、幼始終處於積極的探索狀態。

一、創設了有趣的情境,激發了孩子們活動的熱情。首先在活動導入中。我運用了談話導入法,“春天到了,我們一起去春遊好不好啊!不過天氣這麼好、太陽這麼大,曬的汗都要流出來了,那怎麼辦呀?對了帶頂帽子,遮住太陽就好多了。”通過提問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一下子把幼兒的注意力緊緊吸引住了。

二、觀看各種帽子的圖片:“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的帽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通過圖片,讓幼兒認識各種帽子,引導幼兒觀察帽子上的圖案、花紋,給幼兒一種感性的認識,並讓幼兒觀察每一種顏色在帽子上的分佈,使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每種色彩的分佈應均勻。

三、方法的介紹。首先由老師示範用不同的顏色印畫,接着請個別幼兒示範。示範操作就注意提醒孩子選擇不同的顏色,在印另一種顏色前要換一個紙團,以免顏色交替後搞雜了。

四、孩子的參與積極,作品的成功率高。在活動中孩子們的參與是積極的,每個孩子都能主動的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在帽子上印上花紋。在最後的成果展示中,孩子和老師都是眼中為之一亮,好美麗的帽子啊!在結束活動中我請孩子們戴上自己的帽子,一起去春遊。這一刻孩子們無疑是快樂的,他們的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他們的心中充滿了成功的喜悦!

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次活動同樣也存在許多的不盡人意之處,也是我今後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一、在活動可以整合更多的內容。如在活動中,可以讓幼兒自己團紙團,因為現在已是小班下學期了,幼兒已有團紙團的經驗和能力。讓幼兒自己團紙團,而不用老師事先團好。

二、細節部分要處理更完善。如:工具的介紹、要求的交代,觀察等。

三、評價部分還要更詳細一點。並讓幼兒自我評價,充分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地位和作用。

總之,本次活動從設計到展示,我是收益非淺,尤其在活動後的反思中認識到每次活動都是一次藝術的創造,好與不好只在於你是否從中領悟了什麼,下次的活動應該怎麼做。相信在不斷的學習和反思中,對小班幼兒的生活化美術課堂教學我會把握的更好。

篇二十五:美術活動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通過紙杯變形制作出紙杯花。

2、在剪剪、畫畫、貼貼中體驗手工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一次性紙杯。剪刀。正方形摺紙。筆芯。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小朋友,前幾天我們聽了《三隻蝴蝶》的故事,故事中的蝴蝶最後都找到了避雨的地方嗎?

幼:沒有

2、師:是的,雨還在下着,花園裏還有幾隻蝴蝶沒有找到避雨的地方,小朋友你們願意幫助它們嗎?怎麼才能幫助他們呢?

3、幼兒討論。

二、基本部分

1、師出示紙杯花範例,師:小朋友看,這是什麼?這朵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2、鼓勵幼兒探索紙杯花的製作方法。

(1)師:一次性紙杯怎樣才能變成一朵美麗的花呢?(幼兒猜測製作方法)

(2)師:紙杯花的祕密你們找到了嗎?(幼兒講述)

根據幼兒講述的內容依次出示步驟圖,並補充操作難點:從杯口沿直線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從杯口沿直線剪到杯底,直到將杯身全部剪開,用手將剪開的長條狀花瓣向外打開即變成花。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操作要求:沿直線剪出花瓣、不能剪斷,剪好後利用提供的材料進行裝飾,把紙杯花打扮的漂漂亮亮。

三、結束部分

作品欣賞,教師表揚並鼓勵幼兒。

紙杯花活動反思對

於中班孩子我選擇了紙杯花,讓孩子進行手工製作,但在剪紙杯的過程中,由於我沒有給紙杯上標明要剪開的線條,導致多數孩子在剪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其它方面還挺順利。

活動效果評析

因為以往這種形式手工製作在我們班很少開展,幼兒接觸少,不過本節活動相對來説是成功的。因為孩子表現出了喜悦、渴望及期待。

篇二十六:美術活動教學反思

週五,我執教了大班美術活動《小水滴的新家》,本次活動選自我們正在進行的《大自然的語言》主題活動。在《小水滴的新家》這一活動中,讓幼兒動手動腦,嘗試用擬人的手法來表現小水滴!擬人化的小水滴表現了雨水從天空中落下來的各種去處,引導幼兒用心去感受自然現象,可以讓他們擁有一顆敏感的心靈,一份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的情感。

活動一開始,我是以手指遊戲《下雨了》引出活動內容,激發幼兒的興趣。我與幼兒一起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兩隻小手做雨點,雨點從空中落下來,淅瀝瀝,淅瀝瀝。兩隻小手做小傘,小傘小傘遮住我,嘩啦啦,嘩啦啦。兩隻小手做小船,雨點落在船槳上,小船開進大海里。接着是邊欣賞故事,邊提問。念一遍兒歌后出示課件圖片“小水滴”,告訴幼兒這是一滴淘氣的小水滴,有一個關於它的故事,聽一聽故事裏的小水滴怎麼了?在講述過程中,還讓幼兒欣賞課件圖片,目的是讓幼兒感受畫面的構圖。其中,我提問道:“你們認為小水滴的新家大嗎?漂亮嗎?”“故事中的小水滴落到了哪裏?他幹了些什麼事?”在繪畫之前,我還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小水滴不是隻單單去了故事裏的這幾個地方,小水滴還找到了許多新家!”然後讓孩子們説一説,小水滴還去了哪些地方?孩子們開始議論紛紛。

有的説:“小水滴落到了屋頂上,給屋頂洗了個澡。”

有的説:“小水滴來到了雨傘上,把雨傘當成了滑梯,快樂地玩耍。”

有的説:“小水滴來到了爸爸的車子上,把車子洗得跟新的一樣了。”

有的説:“小水滴來到了小狗的身上,給小狗洗得乾乾淨淨。”

還有孩子説:“小水滴落到了操場上,把滑滑梯洗得亮亮的。”

......孩子們説了許多。

有可能這個環節用了許多時間,留給幼兒繪畫的時間少了些,最後的評價部分有點倉促。每個活動上下來總有許多的不足之處,但每一次的活動都是反思和積累經驗的機會。

活動最後的評價是引導幼兒説説小水滴掉到了哪裏,它的新家在哪裏?請幼兒將想象畫編成一個簡短的小故事。

本次美術教學活動,我的重點是想讓畫畫活動真正成為幼兒自己的繪畫活動,真正體現幼兒為主體的教學活動。整個堂課環節思路比較清晰流暢,注重幼兒的繪畫創作,沒有單一的範例,而是以故事情景想象,充分以幼兒為主體。

篇二十七:美術活動教學反思

今天的美術活動是繪畫《我的家》,要求用三角形和正方形畫出簡單的房子形狀 ,在設計活動時,我認為這次活動很簡單,小朋友都能畫出來(可能房子會傾斜),幼兒園美術反思:一個失敗的活動。活動開始也正如我估計得那樣,幼兒的興趣很高!可當幼兒握着畫筆時,我的笑容凝固了:小朋友們都在犯愁不知從何落筆?還有小朋友對着我皺着眉頭説:“老師!我不會畫!”儘管我很耐心地輔導每一位幼兒畫,但幼兒的興趣全沒了。毫無疑問這個活動失敗了!

交接班後,我坐下來仔細地回憶每個環節,尋找活動失敗的原因:小班幼兒的繪畫能力遠遠還沒有趕上他們的智力發展水平,許多他們能想、能説的不一定就能畫下來,這就是幼兒畫與成人畫的區別,儘管預先我也估計到了幼兒畫出房子的千姿百態,但沒有料及幼兒會不動畫筆!最後幼兒畫出來的房子都是經過我協助先畫好了三角形的尖角部分,才畫出來的,幼教之友《幼兒園美術反思:一個失敗的活動》。這就説明要求他們畫三角形是個跳一跳也摘不到果子的難題,這是這個活動失敗最大的因素!

我把活動設計重新設計:

1、用三角形粘貼做屋頂、添畫出房子的其他部分。

2、在畫面上添畫出小草、小雨等景物。我堅信這樣一改肯定會收到好的效果!

篇二十八:美術活動教學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我班的幼兒對色彩豔麗、精美的小飾物特別感興趣,比如髮夾、手錶等等。蝴蝶是幼兒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一種昆蟲,其色彩豔麗,深受幼兒的喜愛。《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活動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同時又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因此,我根據幼兒的興趣及生活經驗,設計了藝術活動《美麗的蝴蝶》,目的是讓幼兒通過欣賞蝴蝶,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的興趣為切入點,讓幼兒充分地看、説、想、做,使幼兒的興趣大大激發,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作為老師的我不急於追求結果,而是重視活動過程,為幼兒提供發現、感受和創造美的機會,使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滿足和愉悦。

在活動中,我改變以往的美術教學模式,教師沒有進行示範,而是嘗試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感受,自己去裝飾小飾物, 同時提供的材料有難、易,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及喜好,自己選擇裝飾材料,幼兒參與活動的非常興趣高。活動結束時,讓幼兒相互評價,教師參與評價,再次達到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效應,同時也充分體現以幼兒為活動的主體,讓幼兒自主評價,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參與性。

在活動中還存在了一些不足:1、教師的引導語言不夠清晰。2、幼兒的操作沒有交代清楚,出現了較髒、亂的現象。

篇二十九:美術活動教學反思

在開展主題《動物,我們的朋友》時,孩子們認識並瞭解了許多動物的習性、特徵等。憨態可掬的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在之前的捏泥活動中,幼兒對這種動物的外形等特徵也有所瞭解。因此我們設計了一次藝術活動:國畫“熊貓一家”。

活動前,我們為幼兒準備好了宣紙、毛筆、墨汁、抹布,還從網上打印了幾份熊貓的國畫作品,以及真實的熊貓圖片。活動開始,一般對於這種要求幼兒針對性畫某樣事物或動物時,教師都要為幼兒做示範。平時在這方面難不到我,但是今天我卻頓時感到犯了難:我該如何下筆呢?由於我也沒有真正接觸過國畫,因此我只好仿照那幾幅打印好的作品來畫,用中鋒、側鋒勾畫出了一隻所謂“成人版”的熊貓。草草示範後,我便請幼兒自己去畫了。而畫出的效果是不怎麼理想的,總結有以下幾點問題:

1、熊貓畫得太小,畫面太空。

2、幼兒在繪畫熊貓時的步驟過於繁瑣,不能體現國畫簡練的特點。

3、熊貓的形象不活潑,有被“成人化”的影子。

活動後,我立即對活動進行了反思。我感覺本活動的失敗完全是有我的示範引導造成的。首先,由於我本身對國畫的不熟悉,導致在示範的時候就沒有放開,示範得非常小。這樣一來,幼兒也就不敢放心大膽地繪畫了。其次也是由於我的心虛,在示範時的用筆並不乾淨利落,本身就沒有體現國畫的特點。第三,我的示範是仿照成人的國畫作品的,並沒有首先站在幼兒的視覺角度進行示範。導致幼兒的作品失去了它應該富有的那份童真。

回顧那次國畫課,我到現在仍然後悔不已,後悔當初由於自己的原因帶來的失敗。下次,遇到類似的活動時,一定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引導他們發揮,“成人化”東西並不是我們想要的。

篇三十:美術活動教學反思

葵花籽我們幼兒都是常吃的一種食物,特別是家住農村的孩子,好多人家的房前屋後還種着向日葵。所以説,從選擇教材來説,《向日葵》這一內容是取材於幼兒實際生活的也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的。目標定位上,很明確,重點、難點突出。整個活動環節安排清晰、合理,教學中一環一環下來,層層推進,重難點也能分佈到每個環節中,特別是認識斜線和弧線時,引導方法合理,採用司空練習的方法,所以幼兒對斜線和弧線的認識都掌握較好。整個活動過程中師生、生生能注意積極互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較高。整體活動環境佈置較好,作畫過程中,孩子們都很投入,能很好地相互合作,作品質量較好。但是,在重點目標達成時,花的時間太多,所以造成整個活動超時太多。在難點突破上,指導還不是很到位,線條分佈合理這一難點沒有完全突破。在每一個環節後,我非常注意用語言進行總結過度到下一個環節,但是語言的精煉性不夠。整個活動容量太大,塗色這一部分放到延伸活動中,可能會更好些。

學習活動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通過了解我發現幼兒有關“向日葵”的生活經驗不足,我就注重了幼兒生活經驗的補充,使幼兒在活動中有話可説,有感而發,我首先出示範畫。引導幼兒欣賞,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畫面明亮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以及作品的構圖。運用的恰到好處。通過範畫可以讓小朋友更好的來模仿,而且範畫顏色很豐富、很漂亮,更能提高小朋友的畫畫興趣。我們就一起對着範畫描述向日葵的特徵,吳浩説“向日葵長得像盤子”小寶説“向日葵長的像太陽”……小朋友的想象力真的是非常豐富,拿起畫筆畫的時候小朋友們一起聽着我的指令,向日葵像太陽就先畫一個大圓圈,再畫花瓣、莖和葉子……一大部分小朋友都畫得非常好,郭培傑、和文文有些吃力,我就把他們安排在畫的`比較好的小朋友身邊,這樣畫得好的小朋友帶着畫的一般的小朋友,互相模仿者畫,進步得也比較快,本節課上的還不足的地方就是前面講得有點久,到後來小朋友畫的時間有些來不及。

通過這節課使我瞭解到了孩子間互相的模仿能力、想象力是超乎我們大人所想象的,而且小朋友也喜歡接受新鮮的事物,時常讓他們觀察大自然,提高他們的日常生活經驗,會對他們的各個方面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