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呼蘭河傳好句好段【精彩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6W

呼蘭河傳好句好段【精彩多篇】

摘抄呼蘭河傳的好詞好句 篇一

呼蘭河傳好詞一:

1、面面相覷,油頭粉面,笑厴動人,輪廓分明,方面大耳,廣額方頤

2、面如銀盤,闊臉暴腮,兩腮圓潤,面容豐腴,黑裏透紅,塗脂抹粉

3、耳目一新,方面大耳,肥頭大耳,耳聰目明,兩耳垂肩,眉如新月

4、神采奕奕,喜笑顏開,和顏悦色,喜形於色,面黃肌瘦,愁雲滿面

5、氣色紅潤,容光煥發,酒窩深陷,白淨柔嫩,春風滿面,神采飛揚

6、眉如春山,眉如卧蠶,顴骨高聳,黑裏透紅,塗脂抹粉,酒窩迷人

呼蘭河傳好詞二:

1、面容剛毅,面目可憎,面如滿月,面白如玉,平頭正臉,臉龐清秀,臉色紅潤,臉色白皙

2、愁雲滿面,面黃肌瘦,面如銀盤,闊臉暴腮,兩腮圓潤,面容豐腴,皺紋縱橫,皺紋密佈

3、水汪汪的,圓溜溜的,滴溜溜的,烏溜溜的,盈盈秋水,清澈明亮,烏黑有神,深沉睿智

4、面白脣紅,面如晚霞,面似紅火,滿臉皺紋,滿臉雀斑,滿面春風,滿面紅光,滿面笑容

5、容光煥發,酒窩深陷,白淨柔嫩,春風滿面,神采飛揚,神采奕奕,喜笑顏開,和顏悦色

6、慈眉秀目,秀目黛眉,眉蔬目朗,明眸秀眉,火眼金睛,黑亮亮的,水晶晶的,水靈靈的

7、深不可測,深邃犀利,目光深邃,臉色如蠟,面若鵝卵,面若銀盤,面如土色,面紅耳赤

8、酒窩迷人,笑厴動人,輪廓分明,面面相覷,油頭粉面,方面大耳,廣額方頤,氣色紅潤

9、粉紅含春,笑臉相迎,皮泡臉腫,青面獠牙,兩頰緋紅,顴骨高聳,黑裏透紅,塗脂抹粉

呼蘭河傳好詞三:

1、濃眉打眼,柳眉杏眼,龍眉鳳眼,慈眉笑眼,橫眉冷眼,金剛怒目,獐頭鼠目,老眼昏花

2、鼻似彎鈎,挺鼻如峯,鼻子端正,鼻子扁闊,鼻子粗短,鼻尖扁平,鼻頭微勾,鼻孔飽滿

3、風霜雨雪,晨霜曉月,白霜鋪地,瓦楞凝霜,玉霜滿地,霜葉如火,層層寒霜,銀霜遍地

4、雙目似箭,雙目傳神,兩眼如燈,兩眼發呆,兩眼放光,睛若秋波,眼若流星,眸清似水

5、鼻孔朝天,鼻青臉腫,鼻歪臉腫,端莊秀麗,細巧挺秀,端正闊大,拱樑大鼻,鼻樑挺直

6、鳳眼流盼,碧眼盈波,眼睛賊亮,眼花繚亂,側目而視,顧盼生神,睡眼惺忪,賊眉鼠眼

7、劍眉倒豎,青眉如黛,長眉似雪,兩眉入鬢,雙眉高挑,眉聳春山,柳眉淡描,眉同翠羽

8、眉如春山,眉如新月,眉如卧蠶,眉清目秀,愁眉不展,柳眉倒豎,慈眉善目,賊眉鼠眼

9、大雨淋漓,大雨滂沱,大雨傾盆,狂風暴雨,驟雨大作,雨急似箭,疾風暴雨,暴雨狂風

10、電閃雷鳴,悶雷低沉,雷聲滾滾,晴天霹靂,雷雨交加,雷聲轟鳴,雷電大作,淅淅瀝瀝

呼蘭河傳好句:

1、雨點連在一起像一張大網,掛在我的眼前

2、於是吹風的,把眼的,跑線的,絕對的不辭辛苦,在飄着白白的大雪的夜裏,也就戴着皮帽子,穿着大氈靴,站在馮歪嘴子的窗户外邊,在那裏守候着,為的是偷聽一點什麼消息。若能聽到一點點,哪怕針孔那麼大一點,也總沒有白挨凍,好做為第二天宣傳的材料。

3、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着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向地,便隨時隨地,只要嚴冬一到,大地就裂開口了。

4、“上吊。”為啥一個好好人,活着不願意活,而願意“上吊”呢大家快去看看吧,其中必是趣味無窮,大家快去看看吧。

5、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給他戴花。祖父只明白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明白我到底是在幹什麼。我把他的草帽給他插了一圈的花,紅通通的二朵。我一邊插着一邊笑,當我聽到祖父説:“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麼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來。我幾乎沒有支持的本事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還是安然的不曉得。他還照樣地拔着壟上的草。我跑得很遠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邊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藉機進屋去找一點吃的來,還沒有等我回到園中,祖父也進屋來了。那滿頭紅通通的花朵,一進來祖母就看見了。她看見什麼也沒説,就大笑了起來。父親母親也笑了起來,而以我笑得最厲害,我在炕上打着滾笑。祖父把帽子摘下來一看,原先那玫瑰的香並不是因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緣故,而是那花就頂在他的頭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鐘還停不住,過一會一想起來,又笑了。

6、他就用這手在筐子裏邊挑選,幾乎是每個都讓他摸過了,不一會工夫,全個的筐子都讓他翻遍了。本來這筐子雖大,麻花也並沒有幾隻。除了一個頂大的之外,其餘小的也可是十來只,經了他這一翻,可就完全遍了。弄了他滿手是油,把那小黑手染得油亮油亮的,黑亮黑亮的。

7、這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個土名,叫火燒雲説“晚霞”人們不懂,若一説“火燒雲”就連三歲的孩子也會呀呀地往西天空裏指給你看。

8、婆婆只要遇到不順心的事,就變本加厲的折磨小團圓媳婦,日久天長,團圓媳婦生了病,婆婆又給她治病,東家出個偏方,西家出個祕方,反正,只要是辦法,不管好壞都用了。這下,團圓媳婦不但沒好,反而更加嚴重了。一天,來了個雲遊真人,又是給她畫符,又是在腳心上畫記號,最終,又替團圓媳婦打抱不平。折騰來折騰去,還是沒把團圓媳婦的病治好。

9、他們這種生活,似乎也很苦的。可是一天一天的,也就糊里糊塗地過去了,也就過着春夏秋冬,脱下單衣去,穿起棉衣來地過去了。

10、節婦坊上為什麼沒寫着讚美女子跳井跳得勇敢的讚詞那是修節婦坊的人故意給刪去的。因為修節婦坊的,多半是男人。他家裏也有一個女人。他怕是寫上了,將來他打他女人的時候,他的女人也去跳井。女人也跳下井,留下來一大羣孩子可怎樣辦於是一律不寫。只寫,温文爾雅,孝順公婆……

11、微風吹過,雨簾斜了,像一根根的細絲奔向草木牆壁。

12、雨珠順着小草的莖滾下來,一滴鑽到土裏,又一滴鑽到了小草的嘴裏,找不到了。

13、我拉着祖父就到後園裏去了,一到了後園裏,立刻就另是一個世界了。決不是那房子裏的狹窄的世界,而是寬廣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麼大,多麼遠,用手摸不到天空。而土地上所長的又是那麼繁華,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覺得眼前鮮綠的一片。

14、哭了一朝或是三日,就總得到城外去,挖一個坑把這人埋起來。

15、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凍裂了;井被凍住了;大風雪的夜裏,竟會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來,一推門,竟推不開門了呼蘭河傳名言語錄。

16、他在這世界上他不明白人們都用絕望的眼光來看他,他不明白他已經處在了怎樣的一種艱難的境地他不明白他自己已經完了他沒有想過。

17、他們就是這類人,他們不明白光明在哪裏,可是他們實實在在地感得到寒涼就在他們的身上,他們想擊退了寒涼,所以而來了悲哀。

18、雨水灑下來,各種花草的葉子上都凝結着一顆顆晶瑩的水珠。

19、婆婆只要遇到不順心的事,就變本加厲的折磨小團圓媳婦,日久天長,團圓媳婦生了病,婆婆又給她治病,東家出個偏方,西家出個祕方,反正,只要是辦法,不管好壞都用了。這下,團圓媳婦不但沒好,反而更加嚴重了。一天,來了個雲遊真人,又是給她畫符,又是在腳心上畫記號,最終,又替團圓媳婦打抱不平。折騰來折騰去,還是沒把團圓媳婦的病治好。

20、雨珠順着小草的莖滾下來,一滴鑽到土裏,又一滴鑽到了小草的嘴裏,找不到了。

21、雨如萬條銀絲從天上飄下來,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麗的珠簾

22、微風吹過,雨簾斜了,像一根根的細絲奔向草木牆壁

23、呼蘭河這小城裏邊,以前住着我的祖父,此刻埋着我的祖父。

24、別的一切都玩厭了的時候,我就想起來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來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時候,有兩種恐懼,一種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種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明白做什麼了。忽然異想天開,這花若給祖父戴起來該多好看。

摘抄呼蘭河傳的好詞好句 篇二

好詞:

耳目一新 方面大耳 肥頭大耳 耳聰目明 兩耳垂肩 眉如新月

眉如春山 眉如卧蠶 顴骨高聳 黑裏透紅 塗脂抹粉 酒窩迷人

笑厴動人 輪廓分明 面面相覷 油頭粉面 方面大耳 廣額方頤

氣色紅潤 容光煥發 酒窩深陷 白淨柔嫩 春風滿面 神采飛揚

神采奕奕 喜笑顏開 和顏悦色 喜形於色 面黃肌瘦 愁雲滿面

面如銀盤 闊臉暴腮 兩腮圓潤 面容豐腴 黑裏透紅 塗脂抹粉

好句:

1、雨點連在一起像一張大網,掛在我的 眼前。

2、微風吹過,雨簾斜了,像一根根的細絲奔向草木、牆壁。

3、雨水灑下來,各種花草的葉子上都凝結着一顆顆晶瑩的水珠。

4、雨滴就像千萬個傘兵,從空中跳下來,安全地降落在地面上。

5、雨如萬條銀絲從天上飄下來,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麗的珠簾。

6、雨珠順着小草的莖滾下來,一滴鑽到土裏,又一滴鑽到了小草的嘴裏,找不到了。

7、窗外下着濛濛細雨,滴滴的小雨點,好像伴奏着一支小舞曲,我不禁被窗外的世界所誘惑。

作品簡介

《呼蘭河傳》共七章,寫的是20世紀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蘭,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呼蘭河傳》不是為某一個人作傳,而是為作者生於斯、長於斯的小城作傳。

第一、二章對呼蘭河城風情的描繪。第一章以宏觀的俯瞰視角,按照空間順序勾勒呼蘭小城的總體格局:十字街、東二道街、西二道街、若干小衚衕,將呼蘭固定在了寒冷而荒涼的東北大地上。第二章勾勒呼蘭小城的總體面貌。

小城人的生活空間侷促、逼仄、簡陋,城裏除了十字街外,還有兩條都是從南到北五六里長的街,再就是有些小衚衕,街上為人而做的設施不多——幾家碾磨房,幾家豆腐店,一兩家機房、染缸房,東二道街上唯一的文化設施是兩座國小校,西二道街還有一個設在城隍廟裏的清真學校。

東二道街還有一個赫赫有名的、全城引為光榮與驕傲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在這裏上演了一幕幕讓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劇。呼蘭河人雖然深受其苦,但一直沒有想法用土去填平,因為這泥坑子施給當地居民兩條福利:一是常常抬轎抬馬,淹雞淹鴨,鬧得非常熱鬧,可使居民説長道短,得以消遣;二是居民們可以心安理得地吃又經濟,又不算不衞生的瘟豬肉。

在呼蘭河畔,人們對生活抱着麻木不仁、聽天由命的態度,生、老、病、死都沒有什麼表示。呼蘭河人過着卑瑣平凡的生活,對生命抱着讓人難以置信的漠然態度,而在對鬼神的精神依附上他們卻又保持着極大的熱情——也許正因為對現實世界的無奈和無知,才促使他們把最大的希望投注在對遙遙無期的來世的關懷上。呼蘭小城有非常齊全的為神鬼服務的設施:幾家扎彩鋪、老爺廟、娘娘廟,還有龍王廟、祖師廟、城隍廟,相應的便是異彩紛呈的不少精神上的盛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呼蘭河人也就在這些信仰風俗中找到他們的一點卑微的生存的理由和樂趣。

第三、四章是“我”童年的回憶,展現“我”在呼蘭河城度過的童年時光。

第三章寫“我”幼時的生活,總共九個小節,除了第三、第九兩個小節外,其餘七小節都是以祖父或者祖母開 頭,中斷以前的言語,繼續新的言説。第三章是整部小説的重彩油畫的聚焦點,描繪了“我家”的後花園。

第四章寫“我”家,共五小節,除第一小節外,其餘四小節的開頭分別是:我家是荒涼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我家是荒涼的。每個小節就是一個完整的言説序列。該章節,從“我家”的後面轉到前面,以“一進大門”的正面視角為觀察點,勾勒前院的整體格局,並按相應的空間順序,逐一點出幾户人家:養豬的、漏粉的、拉磨的、趕車的。

第五、六、七章則是由景物轉到人物,寫出了團圓媳婦、馮歪嘴子、有 二伯等一系列悲慘的故事。

第五章承接第四章對租住在西南角小偏房裏,以趕車為職業的老胡家的介紹而來,寫老胡家小團圓媳婦的悲慘命運。

第六章寫有二伯。本章節是《呼蘭河傳》“最像小説”的一章,它從小團圓媳婦,也就是第五章潑墨澆成的黑洞內部開始,將筆墨集中在滑稽中透着悲憫的灰色人物有二伯身上,以極大的耐心和頑強意志,築造了一條灰色的過渡地帶。有二伯既可厭又可憐的品質,恰好和他既住在“我家”,但又不是家庭成員的特殊位置,構成了內在呼應。以第六章的灰色人物有二伯為緩衝和過渡,形成了一片獨立而穩定的區域。

結尾處,有二伯因“絕後”而生的哭泣,順勢為全書最後一章,即第七章勾畫馮歪嘴子一家——焦點是馮歪嘴子小兒子咧嘴一笑中露出的“小白牙”——的命運,營造好了勢所必至的運筆方向。馮歪嘴子的兩個孩子,“大的孩子會拉着小驢到井邊去飲水了,小的會笑了,會拍手了,會搖頭了。給他東西吃,他會伸出手來拿。而且小牙也長出來了。”“微微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來了。”《呼蘭河傳》到此結束。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呼蘭河傳》主題思想:小城故事——國民靈魂的挽唱

《呼蘭河傳》,敍述以“呼蘭河”為中心場景的鄉土人生的小城故事,展示的是“北中國”鄉民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即20世紀10年代中葉前後小鎮民眾的生態與心態,是一曲國民靈魂改造的挽唱。

呼蘭河小城的生存環境封閉窒悶,死氣沉沉,除了老胡家的大孫子媳婦“跟人跑了”和有二伯提及的“俄國毛子”這一出一進外,基本上是與外界處於完全隔離的狀態。這樣偏遠閉塞的生存環境必然帶來小城物質生活的原始落後以及芸芸眾生精神世界的愚昧麻木,而芸芸眾生的精神麻木又反過來加劇了小城生存空間的封閉落後。二者互為因果,惡性循環。

呼蘭小鎮民眾生存的方方面面都是簡簡單單的,他們物質生活是簡單的,“煮一點鹽豆下飯,就是一年”,這就是農耕時期自然原始的生存狀態。“不過了,買一塊豆腐吃去。”這橫下一心的壯舉和並不幽默的自嘲中藴含着貧窮落後給予他們怎樣沉重的辛酸。他們的生存方式是簡單的,“冬天來了就穿棉衣裳,夏天來了就穿單衣裳”,寒來暑往一年又一年,生老病死一輩又一輩;他們的生活目的是簡單的,“人活着是為了吃飯穿衣”;他們的人生理想是簡單的,五歲的孩子都説長大了“開豆腐房”;他們的人生要求是簡單的“只希望吃飽了,穿暖了。”當然,他們也勤勞、純樸、忍耐、善良,但如果這些品格一旦與愚昧、麻木、野蠻、迷信、保守等精神頑症聯手,那麼這些品格尤其是善良就會變得相當殘酷相當可怕。這種變形的善良,使他們寬容一切醜惡而拒斥一切新生事物,胡家婆婆“為了她好”竟用愚昧的三步曲:毒打、跳大神、洗熱水澡將健康的小團圓媳婦這個少年女子虐殺了;王大姑娘自己作主嫁給了馮歪嘴子,違背了“媒妁之言”的封建傳統,於是鄉鄰們冒着嚴寒去“探訪”、“作論”、“作傳”、大興輿論撻伐,結果王大姑娘在冷清的秋夜死了,善良的人們又用舌頭將這個青年女子虐殺了。

該故事發生人間悲劇的深刻性在於屠戮她們的不是地主階級,而是那些和她們處於同一階級的“善心”的婆婆、楊老太太、週三奶奶等人們,而這些“吃人”的奴隸卻“善心”洋溢,振振有詞。封建落後思想摧殘了他們的精神,扭曲了他們的靈魂。這再次證明了魯迅先生精闢的判斷:“中國人歷來是排着吃人的筵席,有的吃,有的被吃,被吃的也曾吃人,正吃的也曾被吃。”他們的性格,使他們成為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也在無意識中成了害人者,成了“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是他們毀滅了小團圓媳婦的“美”,是他們毀滅了王大姑娘的“愛” 。

蕭紅的《呼蘭河傳》將批判的鋒芒指向了北方土地上芸芸眾生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這一深隱的文化層面。該小説中作為文化載體的主要有“大泥坑”、“跳大神”和“洗熱水澡” 。這樣的文化載體孕生了更具文化意味的主體——“看客”羣體。尤其將主體與載體結合起來,更具有文化批判的歷史厚度和哲學力度。蕭紅大書特書了晴雨時節“大泥坑”各種樣態及其帶給人們的種種“快樂”,它既能滿足人們看熱鬧的眼福和吃些死豬死雞的口福,又能滿足人們茶餘飯後的消遣、愉樂和談資。試想如果沒有它,小城的人們會失去多少樂趣而更顯“寂寞” 。其實,它是小城人生原始狀態的寫真,“大泥坑實際上成了呼蘭縣城的標誌和象徵。”成了小城生活的一部分,它“象徵着削弱國民進取、向上的精神魔障。”“跳大神”是東北早期普遍流行的一種文化習俗。

12歲的小團圓媳婦由於活潑開朗,婆家將她視為怪物,遵從“打到的媳婦,揉到的面”的古訓,進行殘酷的規訓。先是毒打,接着是“跳大神”,最後是一天連續洗三次“熱水澡”。那些東家的嬸子、西家的大娘等“善心”的“看客”給她撕下了衣服,澆水的澆水、按頭的按頭,樂此不疲地狂喊着參與並欣賞這一壯舉,小團圓媳婦真的被折磨得死去活來。那些“看客”們 “於是人心大為振奮,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覺的也精神了。這來看熱鬧的,不下三十人,個個眼睛發亮,人人精神百倍。看吧,洗一次就昏過去了,洗上三次,那可就不堪想象了。所以看熱鬧的人的心裏,都滿懷奧祕。”結果小團圓媳婦被活活燙死了。“看客們”津津樂道地欣賞“呼蘭河”的各種景緻。“大泥坑”的種種悲喜他們繞有興致地看;婦女追打自己的孩子他們繞有興致地看;跳井的、上吊的他們繞有興致地看;賣麻花、賣豆腐的他們繞有興致地看;馮歪嘴子的女人和小孩他們繞有興致地看。

總之,“看”成了這些鄉民重要的生活方式和古老的娛樂方式以及傳播流言緋聞的特有方式。他們不僅麻木地看着他人的命運,而且也麻木地看着自己的人生。“看客”的書寫,標誌着作家對封建文化的批判不僅僅停留在表層的野蠻陋習上,而且挺進了國民文化心理和人格深層,提示了這些人內在生命力的枯萎。“蕭紅通過‘看客’的眾生相、社會相,畫出了沉睡的國民的靈魂,揭示了東北世世代代國民經歷着什麼樣的人生——對待生命、生活、命運的態度和採取這種態度的心理基礎及思維形態,在歷史文化的批判中,藴含着改造國民靈魂的願望。”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説,《呼蘭河傳》是國民靈魂的一曲挽唱。該小説旨在批判封建主義思想對民眾精神的戕害,改造國民麻木的靈魂,因為蕭紅早就意識到“中國人有一種民族的病態”,那就是“病態的靈魂”,於是“想改正它”,正面揭露“封建的剝削和壓迫”是反對封建主義的一條有效途徑。

藝術特色

敍述視角

《呼蘭河傳》有三重視角,一個是童真童趣的兒童視角——“我”,孩子看不清事件的內涵,於是產生了“陌生化效果”;一個是成年敍述者視角,敍述者是處在一種超然的境界,與小説中人物保持着距離;第三個是蕭紅視角,蕭紅視角是居高臨下的,讀者可能看不見她,但她隨時會出來發議論,有時連議論也不發,但讀者可以感覺到蕭紅的情感波動。

1、兒童視角的“陌生化效果”

蕭紅兒童視角的使用,是從藝術的角度來考慮的,因為兒童視角可以達到“陌生化效果”。兒童感受世界的混沌性、單純性往往更能接近事物的真相,看到成人看不到或不願看到的隱祕世界,也能看到被成人忽略或遮蔽的生活細節。

在《呼蘭河傳》中,眾人都説小團圓媳婦有病,抓來公雞,燒了開水,要用大缸給團圓媳婦洗澡。只有“我”説:“她沒有病,她好好的。”並且跟小團圓媳婦一起玩,“‘我’給她一個玻璃球,又給她一片碗碟,她説這碗碟很好看,她拿在眼睛前照一照。她説這玻璃球也很好玩,她用手指甲彈着。”小團圓媳婦“看見‘我’,也還偷着笑”,並且孩子氣地對“我”説:“等一會你看吧,就要洗澡了。”兩個孩子哪裏知道“洗澡”會把命洗沒了。還有,小團圓媳婦的辮子分明是她婆婆剪掉的,但是“她的婆婆説這團圓媳婦一定是妖精。就説,睡了一夜覺就自己掉下來了。”所有人都相信婆婆所言,而“我”卻説:“不是的,是用剪刀剪的。”

“我”和小團圓媳婦是兒童之間的交流,從而暴露了小團圓媳婦“沒有病”和頭髮是婆婆“剪下來的”真實,兒童看不到或者説預料不到事情發展的殘酷和恐怖的結局,造成對成人內心世界的遮蔽,達到了“陌生化效果”。而讀者在這距離中有了思索的空間,反而使恐怖事件更加觸目驚心。蕭紅小説兒童視角的運用,製造出驚愕和新奇感,從而看到人間的真面目。兒童視角還可以使特別沉重的悲劇有了一絲輕鬆,也達到了一種陌生化。如“我”看到有二伯被父親打倒在地上,“有二伯就這樣自己躺着,躺了許多時候,才有兩個鴨子來啄食撒在有二伯身邊的那些血。那兩個鴨子,一個是花脖,一個是綠頭頂。”有二伯捱了打,受了氣,沒有地方發泄,就罵狼心狗肺的“兔羔子”,在“兔羔子,兔羔子……”的罵聲中,“於是‘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了大白兔,‘我’聽見有二伯説‘兔羔子’,‘我’想到一個大白兔,‘我’抱着那大白兔,‘我’越看越喜歡,‘我’一笑笑醒了。”從兒童輕鬆、喜悦的敍述中,更加感受到有二伯悽慘的命運。

《呼蘭河傳》中寫“我”看到馮歪嘴子一家,數九寒天屋裏水盆都結了冰,新生的孩子沒有衣服穿,只能蓋着面袋睡覺。“‘我’想那磨房的温度在零度以下,豈不是等於露天地了嗎?這真是笑話,房子和露天地一樣。‘我’越想越可笑,也就越高興。”兒童視角的“越想越可笑”的“陌生化”描寫,更使讀者感到一種無法遏制的悲哀。

用兒童視角進入歷史,感知呼蘭小城,可以呈現出生活的原生態:“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的飛,一會從牆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牆頭上飛走了一個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在這裏,大自然特別孩子氣,“要怎麼樣,就怎麼樣”,自由自在。對祖父的描寫也是為了表現這種自由自在,祖父在蕭紅眼裏,也是一株自然生長的植物。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遇到小孩子,每每喜歡開個玩笑,説“你看天空飛個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給取下來了。有的時候放在長衫的下邊,有的時候放在袖口裏頭。他説:“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大自然和祖父的自然狀態與折磨小團圓媳婦的殺人者和“看客”形成鮮明對照。

2、成人敍述者的超然與“間離”

成人敍述者是超然視角,對呼蘭河人無視生命的現狀表現出一種與己無關的態度:“他們對生老病死,都沒有什麼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長大,長大了就長大,長不大就算了。”如寫賣豆芽菜的王寡婦兒子死了的情形:“忽然有一年夏天,她的獨子到河邊去洗澡,掉河淹死了。雖然她從此以後就瘋了,但她到底還曉得賣豆芽菜,她仍還是靜靜地活着,雖然偶爾她的菜被偷了,在大街上或是在廟台上狂哭一場,但一哭過了之後,她還是平平靜靜地活着。”

染房裏兩個徒弟為了爭一個女人而死了人:“其中一個把另一個按進染缸子給淹死了。死了的不説,就説那活着的也下了監獄,判了無期徒刑。但這也是不聲不響地把事就解決了,過了三年兩載,若有人提起那件事來,差不多就像人們講着岳飛、秦檜似的,久遠得不知多少年前的事情似的。”

造紙的紙房裏死了一個孩子:“再説那造紙的紙房裏邊,把一個私生子活活餓死。因為他是一個初生的孩子,算不了什麼。也就不説他了。”敍述人用這種淡然、超然的態度,敍述着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故事,從而與所敍述的事件產生了一種“間離”。

3、蕭紅視角的嘲諷與批判

在小説的潛層,是蕭紅的視角,蕭紅的視角從兩個方面體現,一個是作品中時時出現的議論,大多夾敍夾議,是凌駕人物之上的,與小説中人物有距離;一個是湧動着的、濃烈的、按捺不住的情感,使讀者為之動容。蕭紅説:“‘我’家的院子是荒涼的”,“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如何,為什麼這樣悲涼。”這是典型的蕭紅視角,因為兒童不會用“荒涼”、“悲涼”這樣的詞,超然的視角也不會用“荒涼”、“悲涼”去形容情感,只有蕭紅視角才説出這樣包含情感的話。

蕭紅的視角會在作品中情不自禁地發議論,如第一章寫東二道街的大泥坑,“這泥坑子裏面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泥坑裏邊。”甚至馬也經常陷進去,“一年之中抬車抬馬,在這泥坑子上不知抬了多少次。”有時人也掉進去了。但是,“説拆牆的有,説種樹的有,若説用土把泥坑來填平的,一個人也沒有。”這後一句話就是蕭紅的議論。

這樣的議論在《呼蘭河傳》隨處可見,如寫漏粉的人:“他們一邊掛着粉,也是一邊唱着的。等粉條曬乾了,他們一邊收着粉,也是一邊地唱着。那唱不是從工作所得到的愉快,好像含着眼淚在笑似的。逆來順受,你説‘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麼樣?人生是苦多樂少。那粉房裏的歌聲,就像一朵紅花開在了牆頭上。越鮮明,就越覺得荒涼。他們被父母生下來,沒有什麼希望。只希望吃飽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飽,也穿不暖。逆來了,順受了。順來的事情,卻一輩子也沒有。”

蕭紅視角的議論與成人敍述者的超然敍述是不同的,成人敍述者一般不會用“人生是苦多樂少”、“越鮮明,就越覺得荒涼”這樣帶感情的用語,這樣的用語是蕭紅真實感情的流露。

散文化的敍述結構

《呼蘭河傳》第一、二章主要通過對呼蘭城的風土與人情的敍述,展現出了一幅大泥坑、跳大神、放河燈、野台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等優美的畫卷。第三、四章轉換角度,寫“我”在後花園的無慮的童年生活和對祖父的無限依戀;第六、七章則又分別以有二伯、小團圓媳婦和磨倌馮歪嘴子為主角講述他們的悲慘故事。

由於該作品並不立足於給某人立傳,而是給作者記憶中的呼蘭城立傳,所以這七章都並無標題作為內在的邏輯聯繫,彼此之間獨立,均可單獨列章,且沒有貫穿始終的故事情節,除了回憶的“我”外,連貫穿始終的人物也沒有。

以第一章為例,作者不是寫某一家、某一事,而是寫到全城。先寫繁華的十字街,再寫西二道街與東二道街,最後寫那小衚衕裏的人生。寫東二道街時,也沒有突出、典型的故事情節,只是絮絮叨叨地寫了那個橫在街心、淹死人畜的大泥坑,寫賣豆芽的王寡婦因兒子淹死而發瘋,發瘋後還是每天平平靜靜地去賣豆芽菜,隨後又寫染缸房,兩個青年學徒為爭一個婦女,一個把另一個按進染缸淹死,這件事很快就被人淡忘。在這裏,作者並沒有刻意追求故事過程的'扣人心絃,只是把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認識,用一種率真的方式描繪出來。

《呼蘭河傳》的散文化敍述結構,除了淡化情節之外,也與文本中大量兒童視角的敍事模式的存在有關。兒童視角指以兒童的眼光來看待周遭,例如文本中對於呼蘭城的各樣風俗的回憶以及“我”和爺爺在後花園的甜美生活的回憶,便是典型的兒童視角。“由於兒童對敍述者身份的承擔所帶來的敍述上的變化是多方面的,文本呈現的是兒童眼裏的成人的世界,他們感受的直覺性所形成的文本自然趨於碎片化。”兒童的視角具有主觀色彩濃厚、理性思維弱化的特點,而且看待事物也往往是散點透視的,邏輯性不強。但正是這種碎片式的、邏輯性不強的兒童視角,正好無意中契合了原本就瑣碎、庸常的呼蘭城人的生活狀態,因此《呼蘭河傳》的結構既與生活原狀相吻合,又與童年視角相契合。這種兒童意識流導致了結構鬆散,情節淡化,使小説呈現出了散文化的結構特點。

在《呼蘭河傳》中,憑個人的天賦和感覺來進行創作的蕭紅打破了傳統的嚴絲合縫的結構章法,通過自由聯想將這些看似破碎的生活畫面連綴起來,進行無邊的伸展,成就了一種非情節化的散文風格。這種看似無組織的組織、無結構的結構,正是中國散文“行散而神聚”的精髓所在。

散文化的敍述情調

蕭紅在《呼蘭河傳》中,不僅用飽含深情的筆墨追憶了往昔,而且也表達出了對温暖和愛的痴痴追求。因而,在整個《呼蘭河傳》的敍事中,作者一直都將抒情的筆法滲入到敍事文體中,使其敍述模式充滿了散文化的情調。

在《呼蘭河傳》中,蕭紅表達情感的方式多樣化。有時借景抒情,有時融抒情於敍事之中,情感濃烈之時,則直抒胸臆。如寫放燈之後的情景:“這時,再往遠處的下流看去,看着,看着,那燈就滅了一個,再看着看着,又滅了一個,還有兩個一塊兒滅的。於是就真像被鬼一個一個地託着走了。打過三更,河沿上一個人也沒有了,河裏邊一個燈也沒有了。”整段的文字沒有傳統意義中的故事情節,沒有完整的結構,沒有固定不變的人物,連描繪景象也不甚重要了,而是借那場面的流動,傳達出抒情主人公的惆悵情緒。一種繁華過後的淒涼,從那明明滅滅的河燈油然而生。

又如在文本中,作者寫及因生病小團圓媳婦而“跳大神”,文中只用簡短的語言寫道:“過了十天半月的,又是跳神的鼓,噹噹地響,於是人們又着了慌,爬牆的爬牆,登門的登門,看看這一家的大神,顯得是什麼本領,穿的是什麼衣裳。聽聽她唱的是什麼腔調,看看她的衣裳漂亮不漂亮。跳到夜靜時分,又是送神回山。送神回山的鼓,個個都打得漂亮。”

然後就是抒情性極強的話語進行了總結:“若趕上一個下雨的夜,就特別淒涼。寡婦可以落淚,鰥夫就要起來彷徨。”並進一步寫道“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如何,為什麼這麼悲涼。”“人生為了什麼,才有這樣淒涼的夜。”在這裏,蕭紅使用了中國傳統的白描手法,只是粗粗勾勒幾筆,平淡如水的現實生活盡顯。

蕭紅借“難以忘卻”的童年回憶來抒發內心無法排遣的寂寞情懷,使得《呼蘭河傳》充滿了散文化的情調。

散文化的敍述語言

旅居他鄉、久病纏綿的蕭紅在《呼蘭河傳》中,用詩一般的語言敍盡了對故土和童年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懷念之情。在這裏,蕭紅遵循着她一貫的創作特點,打破常規,不追求故事情節的曲折蜿蜒,也不追求人物形象的典型突出,其敍述語言與傳統小説的敍述語言完全不同,充滿了散文化的特點。

《呼蘭河傳》散文化敍述語言首先表現在大量的散文式的景物描寫上。如在小説的開頭,作者這樣寫道:“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着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向地,便隨時隨地,只要嚴冬一到,大地就裂開口了。”這裏,完全用了散文化的敍述語言勾勒出一幅呼蘭河的冬景。又如小説中對火燒雲的場景描寫,沒有華麗的辭藻與過分的渲染,但卻對火燒雲進行了細緻而生動的描寫,勾勒出一幅北方鄉村的落日圖。正是這些散文化的語言,給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幅作者記憶中的故鄉的畫面。其次,小説的散文化的敍事語言還表現在小説中大量的段落與段落之間的呼應上。例如,第四章第二節起句是“‘我’家是荒涼的”。第三、四節的起句是“‘我’家的院子是荒涼的”。第五節的起句重複用“‘我’家是荒涼的”,到了第六章第十三節的起句重複用了“‘我’家的院子是荒涼的”。又如在第六章裏也是這樣的運用,有十一節的起句都帶有“有二伯……。”蕭紅正是用這種語言實現她的小説理念,這陽關三疊式的語言,在細微差別中重複,猶如音樂主題的反覆出現,不僅強調了揮之不去的印象,並呈現出縈迴不散的藝術魅力。

另外,在《呼蘭河傳》的“尾聲”裏,作者還這樣寫道:“‘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我’還沒有長到二十歲,祖父就七八十了。祖父一過了八十,祖父就死了。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以上‘我’所寫的並沒有什麼優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裏了。”

在這裏,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散文化的敍述語言,不厭其煩地絮絮叨叨地敍述了祖父年齡與自己年齡的變化,不僅強烈地流露出對祖父的熱愛與懷戀之情,而且以弦外之音告訴讀者人世間生生死死的單調重複,表現了作者對歲月易逝、人生無常的歎惋。

又如在第三章寫後花園生活時,作者這樣寫道:“祖父一天都在後園裏邊,‘我’也跟着祖父在後園裏邊。祖父戴一個大草帽,‘我’戴一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這完全是一種純粹的散文語言。用這種散文化的“童言”來敍述,雖無助於情節結構的引人入勝,但別具韻味,寫出了小女孩“我”童年時代對祖父的依戀,同時也寫出了對童年依稀美好往事的無限懷戀,如詩如畫一般。

蕭紅通過選擇獨特的節奏和韻味的語言,完成了從句子到句子,從段落到段落直至整個篇章的結構安排,並表現出舒緩、憂鬱的美感。

蕭紅以其真誠的自我表達和突破傳統創作模式的創新精神,自由地吟唱出對生命的感悟,體現出她對世事不同尋常的洞察,在散文化的優美意境中寫出了其寂寞人生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