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國小教師教學隨筆【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3W

2020國小教師教學隨筆【多篇】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 篇一

開學的第一天就學習了面的旋轉,學生的表現出乎意料,能很快快適應到學習中,沒有了以往的浮躁,學習熱情高漲。

面的旋轉的教學內容實際就是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北師大版教材的重點不僅限於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為了能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通過觀察情境圖1和圖2,感受“點動成線”,通過學生用筆代替線段在桌面上平移,感受“線動成面”,通過轉動豎立的數學書(代替一個長方形的面),感受“面動成體”。利用課件教學,非常形象直觀,學生接收效果好

第一單元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學生已經理解了表面的含義,為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打下了基礎。圓柱的底面積計算對於學生來説不是新知識,因此把本節課的重點放在計算側面積。課前佈置學生如何把圓柱的側面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圖形,轉化後的圖形與圓柱有什麼聯繫,學生預習效果很好,很快推導出了側面積計算公式,突破了難點。本節課還存在的問題:1、計算出錯多。本單元的計算都牽扯到圓周率,計算比較麻煩,出錯率高,因此讓學生背誦從1×3。14到10×3。14,提高學生計算效率。2、底面積忘記乘2,或者多算。應該讓學生在做題時,審好題,弄清題意。

第一單元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圓柱的體積這部分知識是學生在有了圓柱、圓和長方體的相關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本節課提示課題後,我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要解決圓柱的體積問題,可以怎麼辦?學生通過思考很快確定打算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那麼怎樣來切割呢?此時採用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同愛們有了圓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經驗,經過討論得出:把圓柱的底面沿直徑分成若干等份。在此基礎上,小組拿出學具進行了動手操作,拼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同學們在操作、比較中,圍繞圓柱體和長方體之間的聯繫,抽象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這個過程,學生從形象具體的知識形成過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認識得以昇華(較抽象的認識——公式)。不足之處是:由於學生自由討論、實踐和思考的時間較多,練習的時間較少。

為了讓學生能熟練地掌握計算圓柱的體積,在設計練習時要多動腦,花心思去考慮怎樣才能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不同類型的題目。通過反思,我概括出五種類型:

1、已知圓柱底面積(s)和高(h),計算圓柱體積可以應用這一公式:v=sh。

2、已知圓柱底面半徑(r)和高(h),計算圓柱體積可以應用這一公式:v=πr2h。

3、已知圓柱底面直徑(d)和高(h),計算圓柱體積可以應用這一公式:v=π(d/2)2h。

4、已知圓柱底面周長(c)和高(h),計算圓柱體積可以應用這一公式:v=π(c÷π÷2)2h。

5、已知圓柱側面積(s側)和高(h),計算圓柱體積可以應用這一公式:v=π(s側÷h÷π÷2)2h。

第二單元 變化的量

“數學源於生活”,因此這節課我是這樣導入的:直接出示一個表格説這是我們班某某的體重變化情況,學生比較感興趣,然後問這個表中哪些量在變化?他十週歲前的體重是如何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然後讓學生把答案寫下來。(讓學生寫的目的是讓學生全體參與)得出結論:通過看圖表能夠看出量的變化。然後出示駱駝圖片讓學生説一説看到駱駝會想到哪些變化的量?然後出示統計圖,讓學生回答問題還是寫下來,然後進行交流。得出結論:通過看統計圖也能看出變化的量。再出示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温之間的關係,讓學生寫一寫關係式。得出結論:看關係式也能看出變化的量。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變化的量有了一個清楚的認識,然後提出什麼是相關聯的量。直接告訴學生什麼叫相關聯的量。出示練習讓學生判斷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對練習的出示本着從身邊的例子出發。最後送給同學們一句話: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動腦,我們的眼界會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得開闊,就會有更多的發現盡收眼底。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 篇二

課程為德育課堂注入了活力。我們以先進的教育理念,高漲的熱情投身於教學改革的研究中,使課堂出現了可喜的變化。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存在着“形似而神異”的現象,甚至在某些地方也步入了誤區,這些現象值得我們去關注思考。

課程改革後教學不僅僅侷限於課堂內的教與學,而是體現在課前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後的延續和知識的連續這樣一個完整過程。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傳統的課程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為課堂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強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從班集體中的小事入手,緊抓集體中常見的不良現象,如在《我們的班集體》一課中,我們召開了“我的心裏話”發佈會,事先要求學生蒐集各自的心裏話,以便於活動的順利進行,目的在於提升學生在集體中與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兒童的生活是豐富多采的,教師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讓學生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通過《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通過一系列的生活體驗,生活探究,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具有學會做人的初步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把學生培養成為自律、自信,有社會責任感的合格公民。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認為要紮實的上好這門課程,首先應瞭解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的性質,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發展的綜合課程。根據學生社會生活範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行為規範,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文化教育等有機的結合起來,並在此基礎上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為他們的成長奠定基礎。

體驗產生理解,體驗產生情感。體驗是對具體的社會事物或情境的親身經歷,它不僅僅發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還會作為活動的結果而存在,並且作為活動追求的結果。體驗學習活動是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活動的模擬活動,它可以分為直接體驗和模擬體驗。通過體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對於實際的真實感受。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正視自己的不足,不斷地積累經驗,取人之長,補已之短。我知道了要上好一節品德課教師要根據內容精心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真切的情境中獲得連接體驗,提高教學實效;要重視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和強情感教學,充分利用情感推動作用,促進學生認知的內化和良好行為的形成;更要加強自身修養,要以人格力量影響學生,帶動學生。

這就是我在這閃實踐後所得,所思,所感。這想:我會朝着我奮鬥的方向,不斷完善自己,把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很好地用於農村國小的課堂中。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 篇三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末尾有0的)除法這課教學的難點是:當被除數十位上的數除以除數正好整除,而被除數個位上的數除以除數不夠商1時,要在商的個位上寫0。教材先結合現實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後,讓學生藉助於學具擺一擺,為豎式計算的思維過程提供形象的基礎,再教學。

在創入情境前,我加入一些基本的口算訓練和前面學過的兩位數除一位數除法的計算練習。我認為筆算以口算為基礎,口算訓練紮實了,筆算的速度和正確率就有了保障。筆算採用板演的形式,來鞏固所學知識,為本課教學打下伏筆。就看圖而言,在學生分開説出條件和問題後,讓學生再連起來完整地説一説。並先讓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只是學生在嘗試時暴露了很多問題,有這樣四類,一是個位商0後,用0乘3寫2,減為0;二是個位商1,用1乘3得1,減為1;三是個位商1,用1乘3得3,減為1;四是十位減為0,將2移下後,2裏面沒有3,而倒看成20,商6……,可見,有部分孩子對前面的知識掌握得還不是特別的牢固,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要結合實物圖來幫助學生理解,十位上為什麼商2?商2後用誰跟誰相乘?再用誰跟誰相減?十位正好除盡,這時怎麼辦?個位2能不能平均分成3份?那個位上不能商1該上幾呢?商0以後怎麼辦?(因為這時0和一個數相乘得0的知識還沒有學到)當時並沒有一步一步地説到位。重點的地方應該反覆強調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