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就業工作報告多篇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5.85K

就業工作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全市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情況的報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祕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政府委託,就我市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 主要工作措施

(一) 加強領導,明確目標,建立責任機制

就業是民生之本,事關改革發展大局,也是廣大人民羣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為此,我們把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作為民心工程,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全省再就業工作會議後,我市迅速行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把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及時召開了全市再就業工作會議,市長 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做了重要講話,全面部署了我市就業和再就業工作。要求各縣(市)區黨委、政府要把控制失業率和增加就業崗位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指標,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把淨增就業崗位,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強化再就業服務,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和幫助困難羣體就業等五項指標作為政府目標考核的主要內容,層層分解,定期進行檢查。成立了全市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委副書記 同志擔任,副組長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同志擔任,勞動保障等部門為成員,下設了辦公室。各縣(市)區也相應成立了再就業工作領導機構。制發了《全市就業與再就業目標責任和工作任務督辦要點》,將全年淨增就業崗位16500個就業任務指標進行分解,由六位副市長作為分管領導,相關部門具體承辦,明確了各部門在再就業工作中的目標任務。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勞動就業機構建設、職業介紹機構和就業訓練中心場地等問題,有效地促進了我市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開展。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經常深入基層,進行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促進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開展。形成了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部門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在社區勞動保障平台建設中,五大連池市每個處級領導幹部包扶一個社區,解決了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經費、場所、設施等問題,推動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開展。二是明確目標,落實責任。為了保障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順利推進,年初,市政府與各縣(市)區簽訂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目標責任狀,並按照《全市就業與再就業目標責任和工作任務督辦要點》要求,層層明確和細化了有關單位和人員責任,建立了目標考核與責任追究制度,實行一票否決,完善了就業和再就業目標體系。各職能部門能夠服從大局,恪盡職守,不折不扣落實有關政策,部門之間經常召開協調會議,研究職能交叉、工作配合的問題。初步形成了各方面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再就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檢查、督辦落實。

(二) 強化職能,協調運作,完善政策體系

(三) 發展經濟、開發崗位,拓寬就業渠道

(四)廣泛宣傳,轉變觀念,營造良好氛圍

全市再就業工作會議後,為在我市創造一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良好社會輿論氛圍,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今年三月,市委宣傳部、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下發了《 市關於開展再就業宣傳工作方案》,之後,我市各相關部門迅速行動,積極開展了再就業宣傳活動。《 日報》和 電視台定期宣傳再就業優惠政策和先進典型事蹟;市婦聯組織了下崗女工再就業事蹟巡迴演講團,深受下崗失業人員的歡迎,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市總工會召開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經驗交流會,貧困户現身説法,廣泛宣傳幫扶先進典型,推動了城市“一幫一”工作的順利開展,全市773名幫扶對象已有748人得到安置,基本實現了脱貧;市勞動就業局舉辦了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優惠政策培訓班,對街道、社區的勞動社會保障工作人員進行了培訓。各縣(市)區也都積極行動起來,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廣泛宣傳國家、省、市出台的相關優惠政策。 通過開展“再就業宣傳月”活動,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曉,人人皆知。 通過電視台開闢每週一期的再就業宣傳專欄、在繁華街段設立政策諮詢台等形式開展宣傳活動,使廣大下崗失業人員掌握了國家和省的再就業優惠政策,增強了自主創業的信心。

(五) 完善功能,強化培訓,搞好就業服務

一是完善勞動力市場服務功能。各級政府能夠把勞動力市場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在加強場所建設、場所管理、完善功能上下功夫。目前,全市在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的大力幫助下全部建立了勞動力市場交易大廳,並配備了現代化的辦公設備,實現了信息網絡化。我市的勞動力市場已由原來簡單的職業介紹、就業指導和信息服務向求職登記、職業介紹、合同鑑定、檔案管理、辦理社保手續等業務代理的“一站式”服務方向上發展,服務功能日趨完善。

(六) 增加投入,多方籌措,落實保障資金

二、 存在的問題

(一) 淨增就業崗位難度較大

【第2篇】就業工作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研究分析我院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和存在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畢業生就工作具體措施,努力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經學院黨政聯席會議研究決定,開展本項調研工作。

一、調研工作組及人員組成

為確保本次畢業生就業調研工作的順利進行,成立人文學院畢業生就業調研工作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畢業生就業調研工作是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環節,本次調研將為下一步開展就業工作提供依據。

二、調研目的

瞭解我院就業工作的現狀、畢業生對學院的要求,提出就業對策措施,適當提高就業率。

三、調研內容

(一)今年畢業生就業工作總的形勢是十分嚴峻。

1、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413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雲南省高校畢業大學生與相比增加2萬;

2、“十一五”期間,需要就業崗位163萬,只能提供就業崗位100萬;

3、今年地方鄉鎮合併,到國家機關就業難度較大;

4、國有企業減員增效,不可能吸納太多的大學生就業;

5、用人需求向重點大學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增大,人文學院研究生數量有限;

6、高校畢業生“重心”下移受阻,由於下崗失業人員、中學畢業生、農民工等的搶佔,一些低端崗位被佔領;

7、研究生就業率出現下降的趨勢;

8、近年來待就業畢業生有增加的趨勢;

9、社會的有效需求趕不上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

10、農大的優勢就業專業是農科類,人文社科處於不利地位。

【第3篇】關於政府就業形勢工作報告

近年來,永興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貫徹落實各項人口政策,努力構建和諧永興,全縣人口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積極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大力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就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就業格局日趨穩定。

一、全縣人口和就業形勢良好

(一)人口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繼續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現代型人口生產方式轉變。,全縣總人口為63.85萬人,與2000年相比增加0.86 萬人,年均增長0.19%。全縣出生人口5220人,出生率8.54‰,比2000年下降了0.33個千分點;死亡人口2196人,死亡率為3.59 ‰,比2000年相比下降了2.11個千分點;自然增長人口3024人,自然增長率為 4.95 ‰,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自1996年以來基本控制在5‰以內。

(二)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但人口負擔處於較輕時期。2000年,全縣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7.3%,上升到9.2%。永興縣老齡化步伐加快主要受兩大因素的影響,一是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衞生保健事業的發展,城鄉養老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使得人口預期壽命不斷提高,老年人口的數量不斷加大;二是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人口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兒童少年組人口減少,比重大幅度下降,相應的兒童人口係數下降,從而推動老齡人口的比重進一步上升。雖然永興面臨“未富先老”的局面,但生育率下降帶來的較低的少兒撫養比例,在老年人口比例達到較高水平之前,仍將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少兒與老年撫養負擔均相對較輕,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也就是“人口紅利期”。調查數據顯示,2000年全縣人口總撫養比為43.2%,降至26.3%。

(三)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對人口的集聚能力進一步增強。近年來,我縣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非農產業的發展,積極推進縣城“南延西擴、發展新區”建設,穩步推進馬田、柏林、湘陰渡、塘門口、鯉魚塘等中心小城鎮建設,提高了城市聚集、輻射功能,增強了城市對人口的承載力和吸納能力,促進中心城鎮對區域發展的積聚和帶頭作用,進一步推動了城鎮化進程。,全縣城市化率達33.25%,比2000年相比提高7.8個百分點。

(四)就業政策逐步完善,就業格局保持穩定。近年來,全縣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快建立促進就業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再就業援助的辦法和措施,制訂並逐步落實了新一輪就業再就業政策。五年來,全縣累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5萬人,引導和幫助8000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左右,全縣就業格局基本穩定。

(五)就業總量穩步增長,非公經濟已成為吸納就業的主渠道。經濟發展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出路。,全縣從業人員為35.02萬人,比增長8.5%,其中,非產業產業就業人口所佔比重達56.33 %,比2000年上升7.5個百分點。我縣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在增加就業總量中的積極作用,通過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和税收政策,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吸納更多的勞動力。,全縣非公有經濟從業人員達18.23萬人,佔全部從業人員的52.1%,比2000年增加了8.5萬人,已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的重要渠道。

二、全縣人口和就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人口規模不斷擴大增加了區域資源環境的承載壓力。制約人口承載量的諸多資源性因素當中,主要是人均耕地面積剛性更強,人均耕地面積已經低於警戒線。,全縣耕地面積為28500公頃,人均佔有耕地面積約為0.045公頃/人(0.68畝/人),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低於聯合國設定的人均0.053公頃的警戒線。

【第4篇】實施小額借款幫助下崗困難職工實現再就業的工作報告

工會做為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其職能也隨着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而得到進一步體現並日益凸顯。近幾年我們抓住機遇,立足xx的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再就業會議精神,按照市總工會和縣委的要求和佈署,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積極開展幫扶、解困、促進再就業工作。在對下崗職工實施了小額借款幫扶方面我們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大膽的實踐,實現了由'輸血'幫扶向'造血'幫扶的轉變。截止20__年底,通過各種途徑,已向70名下崗職工累計提供了小額借(貸)款幫扶資金30。96萬元,目前我縣接受小額借(貸)款幫扶的下崗職工中,已有70%以上的人創業成功,並擺脱了貧困。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提高思想認識,抓好機制建設

實施小額借款幫助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是為下崗困難職工排憂解難,為黨和政府分憂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穩定職工隊伍服務社會發展的需要。工作伊始,有的同志認識不足,認為我們縣工會經費不足,維持正常工作、機關人員工資都十分困難,如何拿得出資金幫助下崗困難職工?即使想法搞到資金,萬一要不回來又怎麼辦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首先組織同志們認真學習上級有關精神和要求,使大家統一思想,提高了認識。我們採取從“送温暖”資金中拿出一點,向政府要一點,滾動發展,並積極爭取金融部門支持,通過信貸正常手續向下崗職工提供借(貸)的方法,解決了資金來源問題。其次我們建立了領導機構。縣總工會成立了由主席牽頭,抽調保障部及部門骨幹力量參加的小額借款幫扶領導小組,加強對小額借(貸)工作的協調和領導,並決定把小額借(貸)款工作列為全縣幫扶工作的重點工作,同時要求全縣各級工會,對小額借(貸)幫扶要有充分的認識,對小額借(貸)幫扶對象建立檔案,實施動態管理,目標到人、責任到人。三是健全制度,落實責任。為把此項工作落到實處,我們制定出台了《xx縣總工會關於實施小額借款計劃的意見》、《xx縣小額借款幫扶資金實施方法》、《小額借款擔保人負責制度》,對小額借款工作實施了目標管理,對借款人的產生、資金運行情況實施責任人跟蹤動態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通過提高認識、健全機制,落實責任,使小額借(貸)款幫扶工作得到順利開展。

二、規範操作程序,抓好關鍵環節

為下崗困難職工提供資金幫助,不同於其它幫扶,它是一項難度大、風險高的工作,稍有不慎,資金便會有去無回。因此,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嚴格把握好了五個關鍵環節。一是立足“送温暖”有限資金的基礎,依託金融部門,對下崗困難職工實施小額借(貸)。在工會幫扶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如何開展小額借(貸)工作,我們通過集思廣益,最後決定尋求金融部門的支持,通過協調與縣農村信用聯社達成了共識,與他們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由農村信用聯社為下崗困難職工承擔部分小額借(貸)業務。解決了幫扶資金不足的難題。二是精挑細選,選準借款人和幫扶項目。工會開展小額借款幫扶工作,目的是幫扶那些有創業能力,但缺乏啟動資金的下崗失業人員走出困境,不是誰最“窮”就給誰。小額借款是幫助創業的啟動資金,而不是救濟款。我們在選人、選項目上制定了嚴格的程序,即在基層工會掌握情況的基礎上,由個人申請,經基層工會把關後,再組織專人進行實地考察,對項目及借款人情況做出評估,最後由小額借款領導小組討論決定借(貸)與否。如我們在辦理縣輕工鞋廠下崗職工xxx的借款時,首先考察xxx本人和他的項目,得知xxx原為輕工海淀鞋廠職工,為人真誠厚道、有一手精湛的皮鞋製作手藝,由於廠子倒閉而下崗,他申請開辦一家皮鞋訂做門店。瞭解到這些情況後,我們決定幫助他20__元啟動資金,由於他的誠實信用,且貨真價實、手工製作精細,深受消費者歡迎。目前他的門店生意興隆,發展前景樂觀。三是嚴格擔保簽約,履行必要的法律手續,讓申請人提供擔保等相關手續是保證借款安全運行的重要手段。我們在申請人及項目考察論證的基礎上,讓申請人所在單位的基層工會提供保證,申請人提供物質或人員工資擔保、簽訂擔保協議和借款協議,確保資金的安全有效運行。如原土產公司下崗職工xxx,原來在土產公司草辮漂染崗位上,下崗後想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和有利的場地創辦自己的草辮加工業。通過擔保和抵押爭取了5000元啟動資金幫助,在他辛勤努力下,他的草辮加工作坊越辦越大,生意越來越紅火,還吸納帶動了下崗職工和周邊富餘勞動力,他加工的草辮遠銷到了廣東、廣西等地。四是跟蹤回訪服務,監督資金使用情況。錢借出去了,但對困難職工的經營不能撒手不管,工作中,我們實行了跟蹤服務,回訪制度。從申請人提出申請,到項目考察、項目經營,一直到協議終止、資金回收,均由工會工作人員跟蹤服務,實施定人、定户責任目標管理,並負連帶責任。如我縣糧食系統下崗職工xxx20__年申請獺兔養殖項目,獲得幫助資金3000元,隨着市場行情的下跌,經營導致困難,一度無力償還借款。20__年當工會工作人員(責任人)瞭解到國內、國際市場皮貨緊缺,獺兔皮無貨時,及時地把信息反饋給了她,並鼓勵她擴大兔羣,重新把她的養殖業發展了起來,獲得了較好收益,最終償還了借款。

三、鞏固成果,穩步開展

幫扶困難職工解困、再就業,為他們提供資金幫扶,不同於其它工作,一方面受有限的資金限制,更主要受風險的制約。因此工作中我們謹慎操作,周密安排,把鋼用在刀刃上,力爭使每一個受幫助的下崗職工都能脱貧解困,創業項目成功。在項目的篩選上,我們結合申請人的特點、特長,努力做到精選細挑,力求讓困難職工經營一些風險性較小的、有發展潛力的加工業、養殖業和服務業,選一些適合下崗職工就業脱貧的項目。如在幫助原木材公司下崗職工xxx創業時,結合xxx家住農村、周邊沒有木材帶鋸加工點的實際,幫助他20__元啟動資金,搞起了帶鋸加工。隨着我縣木材加工業的興旺,不僅解決了xxx一家的生活困難,而且帶動了周邊幾個村的木材、木板加工業發展;幫助下崗職工xxx20__元啟動資金,幹起了服裝剪裁縫紉;幫助貿易公司下崗職工xxx5000元資金在縣xx門口租賃了一間門店開起了飯店,由於她經營品種多,對

學生優惠,每天平均就餐人數多達300餘人,獲得了很好的收益,等等。

通過實施小額借(貸)款幫扶,使一部分下崗困難職工得到了幫助,他們當中有的現在已經成了個體老闆、業主,有的成了種殖業、養殖業、加工業大户,不但擺脱了貧困,而且已邁向了勞動致富的康莊大道。

我們在上級工會的指導幫助下,結合我縣的實際,通過積極的摸索和實踐,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與上級的要求、困難職工的期望還相差很遠,與其它兄弟縣(區)相比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今後工作中我們要按照新時期對工會工作的要求,更加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努力工作,不斷探索新的歷史時期下工會工作的新途徑。

【第5篇】失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的調查與思考工作報告

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農民只有循序從土地剝離出來,才能提高生活質量,才能加快現代化的步伐。黨的十六大提出,解決“三農”問題必須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城鄉統籌”就是要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提高農業的競爭力,為農村經濟發展開拓新的空間,為農民增收開闢新的途徑。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創造條件,讓更多的農民離開土地,從而在工業化、城市化的牽引下完成人口與資源的優化組合。因此,部分農民失地不僅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時代進步的需要。合理地離開土地,不僅符合政府的願望,也是多數農民的願望和要求。城市化有利於農民富裕,而不是造成大批農民失地失業;有利於縮小城鄉差距,而不是擴大社會不公。但在具體操作中也應認識到,農民失去土地之時,便是政府引導農民建立長久生活基礎的“歷史性時刻”。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大量土地被徵用後必須做好補償工作。更要考慮到失地農民今後的經濟來源和生活保障問題。為此,我們做了失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的專題調研。

一、基本情況

(一)農村分佈和農民收入情況。到2003年底,奎文區共有人口33.9萬人,城鎮人口27.4萬人,農村人口6.5萬人。其中,城中無地村15個,人均0.2畝以下的村11個,0.2畝至0.5畝的村14個,0.5畝至1畝的村12個,1畝以上的村13個。鋼廠工業園區共有12個村,6652人,勞動力3463人,人均耕地面積均在1.4畝以上。2003年全區農村經濟收入32.5億元,其中來自一產的3.9億元,佔11.8%;來自二產的18.1億元,佔55.7%;來自三產的10.5億元,佔32.5%。全區農民人均收入3878元,其中工資性收入1774元,佔45.7%;經營性收入1467元,佔37.8%;農業收入636元,佔16.5%。農民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村22個,最多的為濰州路街道楊家村,人均5371元;在3000元以下的14個村,最少的為鋼廠工業園孫家村,人均2700元。

(二)農村勞動力就業現狀。近年來,我區把國有集體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農民就業通盤考慮,城鄉統籌,優劣互補,在做好國有集體企業下崗失業職工再就業工作的同時,把街道企業、村辦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作為吸納農民就業的主渠道,不斷開發就業崗位,加強進城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能力,從而形成了城鄉一體,工農一體的大就業格局,促進了全區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開展,保持了就業局勢穩定。

到2003年底,全區共有城鎮從業人口89935人,農村勞動力34101人,其中,年齡在20歲以下的佔28%,20—40歲的佔32%,40—60歲的佔40%。從事傳統農業的0.77萬人,佔23.3%;在企業打工的1.28萬人,佔38.8%;從事個體私營經濟的0.78萬人,佔23.6%;無業的0.44萬人,佔13.3%。無地村中,從村集體積累、村辦企業效益等方面綜合看,就業情況可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層面。部分近郊村、城中村的村辦集體企業效益比較好,村中80%—90%左右的農村勞動力在本村企業工作,其餘外出打工或在本村自謀職業。這些村就業問題解決得比較好,基本上無農村勞動力失業問題,生活安寧,社會穩定。如廣文街道李家村,廿裏堡街道南屯、廿裏堡村,大虞街道東莊村等。廣文街道李家村發揮集體經濟優勢,對自願參與本村企業就工的村民實現全部就業。南屯村依託金寶集團公司安置本村1300名村民,佔全村勞動力的73.7%。大虞街道東莊村結合舊村改造,騰出黃金地段聯合開發建設了早春園市場和沿街商業房,提供就業崗位300多個。據統計,全區在本村就工的農民達5980人,佔全部勞動力的18%。

第二層面。部分近郊村,村辦企業少,農村勞動力只有30%左右在村辦企業工作,其他在外打工或自謀職業,大部分家庭比較富裕,就業壓力不大。

第三層面。大部分遠郊村、小部分近郊村無村辦企業或村辦企業效益不佳,部分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或自謀職業,還有部分無業,就業壓力大。如廣文街道東上虞村、廿裏堡街道範家村、大虞街道劉家村等。

(三)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情況。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參加農村養老保險。按照“政府引導、羣眾自願”的原則,根據各村實際情況,分類指導,採取不同的投保辦法,對村集體經濟條件好的村,象廿裏堡街道北王村,採取村集體投保,村民達到領取養老金年齡時,由農村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發放養老金;對村集體經濟比較好的村,如北苑街道沙窩村、丁家,濰州路街道丁家道口村等,採取農民個人繳費與村集體補助相結合的辦法,由村裏統一組織為適齡農民辦理;對部分村集體經濟收入減少、村民收入較好的村,如櫻桃園街道西櫻、櫻南村,組織村民自己投保。目前,全區共有3979名農民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佔農村人口的6.4%,其中無地農民2100人左右。二是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近年來,立足區情實際,我們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在深入宣傳發動的基礎上,逐步將街村企業職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範圍,提高了社會保險對農民合同制工人的保障作用。同時,與經貿局、外經貿局聯合下發了《奎文區個體私營企業參加社會保險辦法》和《外商投資企業參加社會保險辦法》,努力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做好應保盡保。到目前農民合同制工人蔘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人數已經達到3711人。三是依靠村集體發放福利和老年生活補助金等方式解決。村裏發放基本生活保障金主要依靠土地補償金和村辦集體企業收入。同就業情況相同,根據土地補償金多少和企業效益好差,發放福利待遇也分三個層面。第一層面。土地補償金多或村辦企業效益好的,對農民的生活保障待遇就高。大虞街道東莊村對男年滿50週歲,女年滿45週歲的村民實行了退休,每人每月發放150元生活費,節日期間發放麪粉、食油等生活補助品,並且對村民住房及水、電、暖等進行一定數額的補助。第二層面。村集體企業效益一般或有部分集體積累,也能保證村民的基本生活。廣文街道中上虞村,每月給村民發100元生活補助費,一年發兩次麪粉。第三層面。村集體企業效益差或沒有企業,集體資金積累又不多,大部分村民基本上沒有福利和補助金,只給年滿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發放30元左右的生活補助費,由於資金有限,這部分資金積累一旦用完,則60歲以上老人的保障也無着落。

二、存在的問題

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民在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後,在其自身觀念以及與其相聯繫的隨之而來的就業、保障等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焦點,這是一個全新的問題,也是解決農民轉市民的關鍵。從目前情況看,失地農村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一)思想觀念沒有根本轉變。一方面,就業觀念差。農民失去土地後,其生活習慣、思想觀念還停留在農民原有的層次上,仍存在只要有土地就有飯吃,就有保障,失去了土地就等於失去了生存的權利,只能依靠政府、依靠村裏補助救濟,認為就業仍然是村和集體的事,通過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和通過其它途徑實現就業的意識較差。對參加社會保險沒有充分的認識,這些問題在經濟條件差的村表現的尤為突出。另一方面,社會保障觀念淡薄。在調查中,有50%以上村民對到了不能工作的年齡將如何保障自己的生活問題的回答是:到時候再説吧,先把眼前的吃飯、孩子上學問題解決了就行。有些村領導希望能有一個比較好的保障方法來保障村民今後的生活問題,但沒有達成村與村民的共識。

(二)社會保險開展難度大,覆蓋面窄。從調查情況看,全區無地或少地村的社會保障當前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保障覆蓋面窄。目前我區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民佔適齡投保人員的比例不足四分之一,全區大多數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障問題沒有解決。二是保障數額偏低。目前我區已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村大多數參保農民都存在繳費基數低,保障數額偏少的問題,尚達不到解決基本生活保障的目的。目前我區大多數村已無土地,但這部分村的村民多數還沒有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三是生活補助少。由於村集體企業少或效益不佳,許多村資金積累不多,僅靠有限集體積累來對村民或僅對60歲以上老人進行生活補助,且補助額度偏低。四是失業農民依然存在。農村無地後,青壯勞動力外出打工,但有相當一部分中老年村民無業在家,僅依靠村積累或土地補償金進行生活補助也難以維持長久。

由於上述現實問題的存在,加上我區8個街道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各街道的村經濟發展也不一樣,對農村社會保障帶來了一定困難。如廣文街道東上虞村負債大於資產,村裏也沒有集體企業,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和做小生意維持生活。如果參加農村社會保險,集體難以承擔繳納的社會保險費。還有的村村民有願望、集體也有願望,如廣文街道中上虞村,村集體有部分積累,但是不願一下子拿出很多的資金為村民繳納保險費。村民的經濟水平也不一樣,有的農民從事個體經營,經濟收入較高,不在乎參不參加保險,甚至不願參加。有的經濟條件相對較差,僅能保障基本生活和子女上學,也無力參加保險,造成了兩極分化的問題。

(三)就業安置困難。 從我區目前的產業結構來看,有三分之一的農村勞動力處於就業不充分狀態,加上今後平均每年新增農村勞動力,就業壓力將不斷增大。從無業農民情況看,失地的中老年農民失業比率比較高。具體分析:一是企業提供的再就業崗位有限,安置大齡下崗職工十分困難,再要安排失地農民的就業更難。二是受下崗職工和外地來的打工者的衝擊,就業崗位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上無地農民對工作挑肥揀瘦,這與外地農民工“肯吃苦、低報酬”的優勢形成鮮明對比。三是農民素質低,尤其中老年農民素質更低,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更難。由於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術難度較大,再就業困難重重。四是部分村辦企業效益不佳,也使失地農民減少了就業機會。五是失地農民中“弱勢羣體”就業難尤為突出。這不僅包括身體上有缺陷的殘疾人和體弱多病者,還包括40歲以上的婦女,50歲以上男子農民。這些人有土地補償金,生活還能勉強維持,一旦補償金用完了,生活將無着落。

(四)社會不安定因素多。失地農民中的青壯年由於無事可幹,出去打工又怕累,又嫌報酬低,加上有一定補貼,就是在村裏閒逛。他們因為年輕往往覺着生活無聊,於是或結夥鬧事,或坑蒙拐騙幹起違法勾當。此外,因土地出讓或補償金問題處理不妥而引起村民集體上訪因素增多。這些都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

三、對策建議

解決失地農民問題必須綜合考慮,統籌兼顧,既要有利於推進農村工業化和城鄉一體化,又要從保障農民的生活需要出發。研究解決徵地費用偏低、就業困難等問題,還要從保障農民長遠利益出發,探索制定深化體制改革的政策,從根本上解決失地農民的生活和出路問題,以維護社會穩定。

【第6篇】就業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導語:就業是民生之本,黨的十七大將擴大就業作為一個重要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建設中,實現充分就業對於發展國民經濟、維護社會穩定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認真總結實施積極就業政策以來我省促進就業工作的成效和經驗,分析存在問題,研究改進措施,根據省政府領導意見,由省政府研究室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對我省就業再就業工作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告如下。

就業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一、近年來我省就業再就業工作主要成效

(一)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了全省就業工作的平穩發展

根據中央部署,自xx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認真推行積極的就業政策,提出了就業優先戰略,確定了“增加就業崗位、落實再就業政策、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強化再就業服務和幫助困難羣體就業”等五大工作目標,提出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要與增加投資相結合、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與國有企業改革相結合、與城市化相結合、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的五個結合要求,並以省政府名義將就業再就業目標下達各地州,要求各地把增加就業崗位、實現就業人數、控制失業率等目標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先後製定出台了一系列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配套政策和操作辦法,形成了“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就業機制,全省就業工作平穩發展,各項就業指標基本實現。xx-xx年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5.01萬人,年均增加約1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累計54萬人,年均登記失業人數1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家產業就業人數521.6萬人次,其中,省外流動就業人數為201.14萬人次;累計投入使用就業再就業資金15.17億元;領取《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50.4萬人,實現再就業42.9萬人,再就業率為85.1%;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190.55萬人,失業保險基金收入30.49億元,支出18.76億元,有35.4萬人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建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 127個,職業介紹機構共1715個,其中:公益性職業介紹機構1518個,街道、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1359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855個。

(二)勞動力市場體系和現代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雲南省勞動力市場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探索,90年代逐漸培育並隨着國家“金保工程”的實施而不斷髮展,至今,一批設施、功能較為齊全的地方性的勞動力市場體系框架基本建立,包含職業介紹、就業訓練、失業保險和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等內容的就業服務體系以及職業介紹諮詢服務網絡基本形成,通過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已經成為我省勞動用工的主導方式。

一是全省城鄉普遍建立了勞動保障所(站)。xx年,全省129個縣(市、區)所轄的53個街道已經全部建立了勞動保障所(站),1517個鄉鎮上已經有1301個鄉鎮建立了勞動保障所(站),全省851個社區中,已有637個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站。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設,使勞動保障工作重心下移、更貼近羣眾,窗口前移、更方便羣眾。二是全省基本完成了勞動力市場網絡和信息化建設,並逐步完善了勞動力市場的職能。“十五”期間,全省各級勞動力市場場地建設面積達82,649.84平方米,其中:州、市級為14,428.18平方米,縣級為68,221.66平方米。市場內設有求職與用人登記、信息發佈與查詢匹配、職業指導與政策諮詢、推薦介紹與現場招聘等服務項目和窗口。全省各地先後籌集勞動力市場建設資金8,026.03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38萬元,省級補助691.25萬元,各州、市、縣自籌7,196.78萬元。各級政府除資金投入外,還以其它方式支持勞動力市場建設,如房產、土地、辦公用品、設備等,摺合資金3,161.67萬元。

xx年年,雲南全省共有職業介紹機構1 865個,其中,省級1個,地、州、市級16個,縣(區)以上140個,街道51個,鄉鎮級1,477個,其它部門開辦的28個,個人開辦的169個。職業介紹工作人員2,675人。勞動保障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完全覆蓋了全省縣以上行政區域,鄉鎮職業介紹機構已覆蓋了全省鄉鎮的75.2 %,工作覆蓋面達到90%以上。全省勞動力市場載體建設形成了以省級勞動力中心市場為龍頭,以16個州、市為勞動力分市場,128個(不含麗江市古城區)縣級公共介紹機構為骨幹、其它民辦職業介紹機構為補充的勞動力市場體系。

(三)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成效顯著

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流動(勞務輸出)是關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問題,也是實現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省委、省政府將勞務輸出作為農民增收和三項扶貧工程的重要任務來抓,加大了輸出前的引導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的投入,強化了勞動力市場的建設,全省勞務輸出規模穩中有升,勞務收入穩定增長,輸出區域不斷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已經成為緩解城鄉就業矛盾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據省勞動保障部門數據顯示, xx年年1-10月,全省當年共輸出勞務人員137.68萬人次,完成年計劃任務的172 %。其中:境外輸出0.49萬人次,佔0.36%;省外輸出40.81萬人次,佔輸出人數29.65%;省內輸出36.45萬人,佔輸出人數26.47%,縣內輸出59.92萬人,佔輸出人數的43.52%。預計全年輸出150萬人次,完成年計劃80萬人的187%。

xx年起,我省開始實施“興邊富民工程”勞務輸出項目,當年省級投入1,147.28萬元,其中勞動力市場建設費380萬元、農村勞動力引導性培訓及職業技能培訓費用767.28萬元,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7,251人,輸出勞務人員239,600人次,完成省下達計劃任務43,500人的550%, 當年實現勞務收入約11.5億元。xx年投入1,317萬元,其中勞動力市場建設費120萬元,農村勞動力引導性培訓及職業技能培訓費用1,197萬元,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3,398人,輸出勞務人員24,4728人次,完成省下達計劃任務39,900人的613%,當年實現勞務收入約11.7億元。xx年年投入1,848萬元,其中勞動力市場建設費18萬元,農村勞動力引導性培訓及職業技能培訓費用1,830萬元,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42,018人,輸出勞務人員313,510人次,完成省下達計劃任務36,600人的856%,當年實現勞務收入約14.7億元。

就業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進一步研究分析我院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和存在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畢業生就工作具體措施,努力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經學院黨政聯席會議研究決定,開展本項調研工作。一、調研工作組及人員組成為確保本次畢業生就業調研工作的順利進行,成立人文學院畢業生就業調研工作組:組 長:副組長:成 員:畢業生就業調研工作是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環節,本次調研將為下一步開展就業工作提供依據。

二、調研目的瞭解我院就業工作的現狀、畢業生對學院的要求,提出就業對策措施,適當提高就業率。三、調研內容(一)今年畢業生就業工作總的形勢是十分嚴峻。1、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413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雲南省高校畢業大學生與相比增加2萬;2、“十一五”期間,需要就業崗位163萬,只能提供就業崗位100萬;3、今年地方鄉鎮合併,到國家機關就業難度較大;4、國有企業減員增效,不可能吸納太多的大學生就業;5、用人需求向重點大學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增大,人文學院研究生數量有限;6、高校畢業生“重心”下移受阻,由於下崗失業人員、中學畢業生、農民工等的搶佔,一些低端崗位被佔領;7、研究生就業率出現下降的趨勢;8、近年來待就業畢業生有增加的趨勢;9、社會的有效需求趕不上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10、農大的優勢就業專業是農科類,人文社科處於不利地位。(二)畢業生就業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除了就業形勢很嚴峻外,學生的就業觀念是影響學生就業的主要原因,目前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正在進行改革,國有大中型企業實施減員增效,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崗位,然而,我院屆畢業生73%的選擇國家機關,76%的選擇事業單位,62.5%選擇國有企業。這種供需狀況的不平衡,是影響就業率的主要原因,為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學院目前正在開展就業講座,但是56%的學生在校外實習,也有的學生忙於找工作,因此,聽講座的學生較少。畢業生就業工作檔案管理較為混亂。畢業生就業工作材料報送不及時。(三)畢業生簽約狀況。我院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57.63%,年終就業率為86.2%。我院的畢業生96人,其中社會工作40人,森林保護專業56人,可能找到工作的有12人(其中,森林保護專業9人,考取研究生2人,社會工作1人),目前的就業率為12.5%。(四)學生的要求。擴大專業介紹(尤其是社會工作專業),增加宣傳力度,提供就業信息,聯繫用人單位,開展就業輔導講座,提供實習和實踐鍛鍊機會,幫助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解決不能報考公務員的問題。

(五)工作對策1、做好畢業生就業信息發佈工作。編印《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畢業生就業信息》(主要內容:學院簡介,專業介紹,畢業生個人基本信息)發往各相關單位。 本項工作在4月20日以前完成。進一步加強網絡建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提供和發佈網絡信息,實現用人單位與畢業生的雙向互動;2、積極聯繫用人單位。首批邀請的單位15個,邀請函已發出,4月8日以前爭取聯繫單位達30個;3、聘請就業顧問,拓寬就業渠道。擬聘請3-5名就業顧問,現已聘請了一位(證書已發),就業顧問將動用其良好的社會關係為畢業生拓展就業渠道;4、開展畢業生就業講座,轉變畢業生就業觀念、提高畢業生擇業技巧和改善畢業生就業心態。上半年講5講,在4月8日以前講3講;5、加強畢業生就業檔案管理,理順畢業生就業的各項工作;6、從開始面對大二、大三學生開展畢業生就業指導講座。就業指導注重面試素質,不單單講有關簡歷、面試、政策法規,還着重講解試用期的相關注意事項,還專門開設若干課時對此進行介紹。學院應結合學校畢業就業指導講座的情況,有選擇的安排政府主管就業負責人、就業指導專家、知名企業人力資源主管、就業顧問和專業諮詢公司的專家來校為大學生開展就業系列講座;7、在提高學生就業能力方面,通過院學生會開展一系列喜聞樂見的活動,如:完美簡歷比賽、就業徵文、模擬招聘大賽、職業證書展示會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職業啟蒙,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8、開展就業援助計劃。為貸了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特別推薦就業崗位。3月28日園林園藝學院、人文學院畢業生就業講座安排表(表一)時間 主講人 題目 地點 備註3月22日 曹忠民 職業的選擇 綜合樓一樓階梯教室 已講3月29日 謝國文 大學生就業機會成本分析 綜合樓一樓階梯教室 已講4月4日 馬茜 大學生就業與大學生就業觀 綜合樓一樓階梯教室 人文學院2002級畢業生就業相關信息統計表(表二)2002級社會工作專業總人數 40人 調查表回收數 37份社會實踐情況登記 已找到工作人數(1人)空白 四項以上 男生 女生2份 23份 1人

想要找的工作類型百分比國家機關 事業單位 國有企業 私營企業 外資企業 自主創業 考研70% 77.5% 52.5% 25% 27.5% 32.5% 7.5%特殊情況 無特長偏向方向計算機 5人 寫作 10人 體育 15人文藝 6人 英語 2人 茶藝 2人演講 2人 社交 6人 攝影 1人書法 1人 駕駛執照 2人(表三)2002級森林保護與遊憩專業總人數 56人 調查表回收數 55份社會實踐情況登記 已找到工作人數(9人)空白 四項以上 男生 女生33份 7份 2人 7人想要找的工作類型百分比國家機關 事業單位 國有企業 私營企業 外資企業 自主創業 考研75% 75% 69.6% 41% 36% 15.4% 5.4%特殊情況 無特長偏向方向計算機 8人 寫作 5人 體育 17人文藝 12人 英語 1人 茶藝 1人閲讀 1人 社交 3人 繪畫 4人書法 1人

【第7篇】勞動就業管理局年度目標管理自我考核工作報告

xx年,在市勞動保障局的正確領導下,我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解放思想、招商引資和全民創業”三大重點工作以及全年目標任務,大膽創新、迎堅破難,在堅持業務工作與政治思想、黨風廉政教育並舉的同時,積極探索新形式下就業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有力促進了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各項工作目標全面超額完成

(一)主要目標完成情況

1、城鎮新增就業崗位。通過企業吸納、公益性崗位安置、鼓勵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和組織起來就業等多種渠道,全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33362個,完成局目標任務的111%。

2、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困難羣體再就業和城鎮登記失業率。全市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9207人,完成局下達任務的115%;困難羣體再就業2817人,完成局下達任務的14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以內,比局下達任務低了個百分點。

3、小額擔保貸款和組織起來就業。全市發放小額貸款1549萬元,完成局下達任務的155%;認定組織起來就業經濟實體301個,完成局下達任務的100%,安置就業3070人,完成局下達任務的102%。

4、社區就業。全年開發社區就業崗位8943個,完成局下達任務的122%,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17人,完成局下達任務的176%。

5、免費職業介紹、勞動事務代理和本局轉移就業。我局免費職業介紹4867人,完成局下達任務的121%;新增勞動保障事務代理1741人,完成局下達任務的174%;有組織轉移就業656人,完成局下達任務的109%。

6、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萬人,完成市局下達任務的%;當年新增33217人,完成局下達任務的%,其中有組織轉移就業26008人,完成局下達任務的104%;建立標準化勞務輸出基地107個,完成局下達任務的107%;勞務輸入基地119個,完成局下達任務的103%;發展轉移就業經紀人466名,完成局下達任務的233%。

7、就業實訓基地和轉移就業示範鄉鎮建設。按照功能齊全、技術先進、裝備優良的要求,加強與高等院校之間的協調,積極配合局培訓就業科建立了就業局創業培訓中心、xx礦務局幹校、xx匯眾職業技術學校、xx新興職業學校等4個就業實訓基地,就業實訓基地面向企事業單位免費開放,為不同職業類別、崗位提供實訓服務,提高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同時,着力推進勞務培訓的市場化運作,湧現出鐵佛、劉橋、百善、宋疃、韓村、五溝、四鋪、古饒等8個轉移就業示範鄉鎮。

(二)主要措施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就業崗位得到了多渠道開發,下崗失業人員得到了多形式安置,城鎮失業率得到有效控制。

年初,我局分別以市目標辦和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名義,對全市各項就業工作目標任務進行層層分解,健全了就業工作的組織領導體系、目標責任體系、任務考核體系和工作制度體系,形成了“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協調聯動、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時,以開發就業崗位、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為重點,堅持以項目帶動戰略為依託,通過招商引資、新上項目擴大就業;圍繞城市管理,拓寬社區服務的領域和層次,大力開發社區便民服務、公共服務和公共事務協管等社區就業崗位,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通過政府出資,提供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購買保安、保潔、保綠等公益性就業崗位,安置大齡就業困難人員就業;通過建立勞務型服務公司和開展再就業援助活動,挖掘社區和各類企業就業崗位,對困難就業人員進行託底安置;通過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等形式,廣開就業門路,增加就業崗位,確保了各各項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

2、完善功能,強化服務,深入開展就業援助活動。

年初對市級勞動力市場進行改建,進一步完善了就業服務功能,設立了職業指導、創業服務等6個服務區和政策諮詢、殘疾人就業等10多個服務窗口,面向各類求職人員和用工單位全面開展“一站式”、“一對一”的就業服務。同時,依託就業服務平台,全年共組織開展了“六大”就業援助活動:一是“兩節”期間開展的“再就業百日幫扶”活動,使300多名困難就業對象通過重點幫扶實現了就業再就業;二是年初開展的“春風行動”,為萬名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者提供了免費職介服務;三是聯合市工會、工商聯部門舉辦了“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組織50多家民營企業參加招聘會,提供崗位1591個,幫助218人實現就業;四是聯合淮南、蚌埠兩市舉辦了首屆“兩淮一蚌”技能崗位對接活動,招聘會主會場設在我市就業服務大廳,我市194家用工單位共提供技能崗位信息1464個,成功就業892人;五是9月份開展了大中專技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舉辦了兩次大中專技校畢業生就業專場招聘會,95家用工提供崗位2783個,其中技能性崗位1643個,成功就業800多人;六是年底聯合團市委舉辦了市第二屆促進青年就業招聘會活動,現場求職登記10000多人次,當場達成就業意向2637人。

3、建立機制,協調運作,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取得大邁進。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降低反擔門檻、擴大發放範圍,我局制定了《關於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的通知》,在將申貸對象擴大到復員轉業退役軍人和其他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的同時,將小額擔保貸款與創業培訓進行有機結合,對經創業培訓後專家認定合格的創業培訓學員,且銀行有貸款額30%的存款,便可作為擔保條件,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為切實加大小額擔保工作力度,促進中小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提高經辦的銀行、擔保機構和社區對做好小額擔保貸款工作積極性,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小額擔保貸款工作的意見》,建立了小額擔保貸款獎懲約束機制。大力開展“信用社區創建”活動,建立了社區小額擔保貸款推薦責任制和回收目標責任制,推動了小額擔保貸款工作的良性發展。近年來,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344萬元,分別完成省下達任務的114%。

4、創新思路,鋭意進取,“創業扶持工程”取得階段性進展。

啟動實施了以“你創業,我扶持”為主題的“創業扶持工程”。一是制定併發放了《全民創業綠色通行證》,通過政策、場地、培訓、服務和維權等五大扶持政策,鼓勵和扶持廣大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二是加快了創業基地建設步伐。我局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對於進入園區創業的下崗失業人員給予三年內“開業不登記、經營免四税、管理不收費、房租給優惠、成功有獎勵”等優惠政策。目前,我市已建立創業園區3個,再就業一條街5個,入駐109户,帶動就業510人。三是打造了創業培訓新品牌。聯合團市委、市婦聯舉辦了青年創業培訓班和婦女創業培訓班,成立了創業培訓後續服務專家志願團,並於每月在市就業服務大廳舉辦兩次創業諮詢服務活動,及時為創業者提供政策、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指導服務;培育了5個創業培訓教學點,把培訓班向培訓對象相對集中的地方或礦區轉移。xx年共培訓創業學員1045人,其中成功創業526人,並帶動就業1998人。

【第8篇】殘疾人就業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做好殘疾人各項工作,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下面是關於殘疾人就業工作情況調研報告,一起來關注身殘志堅的他們,關愛他們,讓社會充滿愛。

關於殘疾人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為了加快發展殘疾人事業,促進殘疾人就業工作,根據安排,我採取聽取基層情況介紹、召集部分殘疾人開展座談、訪問福利企業、走訪殘疾人個體創業帶頭人等形式,就我縣殘疾人就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殘疾人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縣在安置殘疾人就業方面,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安置殘疾人在福利企業集中就業,這一直是安置殘疾人就業的一條主要渠道。二是殘疾人自主創業,主要是從事養殖、三輪車營運、家電維修、廢品回收、盲人按摩等。三是各用人單位分散按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近年來,我縣通過依法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努力穩定殘疾人集中就業,鼓勵和扶持殘疾人個體就業創業,殘疾人就業率逐步提高,生活狀況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從深度分析,殘疾人就業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從勞動力就業的全局看,殘疾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殘疾人由於自身條件的缺陷,如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一技之長、擇業工種受限等,在就業競爭中處於劣勢的局面依然嚴峻。此外,社會認識對殘疾人就業重視不夠,認為健全人甚至大學生就業尚且困難,何況殘疾人。部分企業仍存在歧視殘疾人的現象,有的同工不同酬;有的企業認為接納了殘疾人,有損企業形象,寧願繳納保障金也不願意安置殘疾人。

(二)從殘疾人羣體看,部分殘疾人擇業觀念不正確。有些殘疾人不願意通過自己的勞動自食其力,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擺脱不了對社會和家庭的依賴,缺乏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不具備參與社會競爭的積極態度。

(三)從殘疾人就業的機制看,政策制度還不夠健全完善。近年來,我縣先後出台了一些政策,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殘疾人就業工作的發展,但與殘疾人就業實際需求也有不相適應的地方,有的設限過多,不夠寬鬆;有的剛性不強,操作困難。在殘疾人自主創業方面,政策扶持力度明顯不夠,小額貸款沒有正常運作,單憑微薄的扶貧資金影響不了他們自主創業的積極性。在集中就業方面,由於殘聯不參與社會福利企業審批和管理,福利企業作為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的主渠道作用發揮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殘疾人就業集中安置。

(四)從就業服務機構看,還沒有達到規範化建設。我縣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還沒有按照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機構設置、管理方式、崗位設置等實現規範化建設,服務流程和服務內容不夠規範和完善,職能弱、人員少、場地小,為殘疾人提供全方位就業服務的能力明顯。

(五)從殘疾人就業的收入看,工資普遍偏低。很多企業給殘疾人的工資一般在800元以下,基本沒有實現同工同酬,各種保險也很難依法落實。有些福利企業甚至不讓殘疾人上班,每月只給100元補貼,這就從根本上失去了就業的意義,對這樣的企業來説是鑽了政策的空子,侵佔了殘疾人利益。

二、促進殘疾人就業的幾點建議和對策

(一)、政府在就業政策的宏觀調控中,要更加關注殘疾人就業。要認真落實好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有關規定。税務、財政要充分發揮自身職能,保證就業保障金足額上繳。在產業結構調整和深化企業改革中,政府要通過給予相應政策上的扶持,使福利企業在改革中得到更好的發展,使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落到實處,保障殘疾人穩定就業。

(二)、各級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開發社區就業潛力,為殘疾人廣開就業渠道,要保障殘疾人的工資標準和崗位穩定性,不斷增加殘疾人的收入,使他們逐漸擺脱對社會和家庭的依賴。

(三)、加強殘疾人就業市場體系建設。要進一步加強殘疾人就業市場建設,完善就業登記、信息服務、中介、再培訓等服務,打破部門之間、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隔離,將殘疾人就業市場納入社會勞動力市場體系建設當中。

(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一是完善自身基地建設,培訓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形成專業化培訓特色;二是依託社會培訓機構開展培訓;三是與勞動就業部門聯合培訓,提高殘疾人在市場競爭的能力;四是搞好市場調查,瞭解市場需求,定向培訓殘疾人;五是參加培訓的殘疾人經勞動部門考核合格後頒發技術等級證書;六是在培訓中要加強對殘疾人擇業觀念和職業道德的教育,要將教育列為培訓的重要內容。

(五)、在體制上要逐步改進和理順。建議各級殘聯參與福利企業的認定、審核和管理。在政策上向殘疾人事業傾斜,大連、瀋陽都有明確的規定,我們可以借鑑一下。

(六)、按照上級要求,加強市殘聯就業服務機構的規範化建設,逐步解決機構設置、人員編制、服務場地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增強為殘疾人提供規範的就業服務的能力,提高服務水平。

(七)、努力營造有利於殘疾人就業的輿論環境。要對殘疾人自強創業和扶殘助業典型進行大力宣傳,努力營造殘疾人就業的良好社會環境,使全社會充分認識到殘疾人就業對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體現黨的宗旨,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意義,讓全社會都瞭解和支持殘疾人就業工作。

殘疾人就業工作情況調研報告,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9篇】積極擴大就業構建和諧地區的工作報告

一、就業:乃民生之本和諧之基

人之生存,衣、食、住、行無不靠經濟來支撐,而就業又是人們獲得經濟來源的主要方式,也是人們獲得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滿足生存和發展需要的基本途徑。因此,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實實在在地解決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幫助他們儘快走上新的工作崗位,使他們的生活、醫療、養老得到基本保障。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為一切有勞動能力的人提供就業崗位,是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社會的共同責任。在南充這樣一個人口多,勞動力資源豐富,而經濟又欠發達的地區,擴大就業,促進再就業,始終是必須長期面對的重大民生問題,更是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南充”的內在要求和重要內容。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將擴大就業擺在全市社會經濟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圍繞落實各項再就業扶持政策,通過開展就業服務和就業培訓,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擴大就業規模。2003年以來,全市幫助16.4萬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就業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比2003年下降了0.4個百分點,保持了就業局勢的基本穩定,為深化改革創造了條件,對推動我市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離構建和諧南充的距離

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市正處在勞動年齡人口增長的高峯期、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攻堅期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的加速期,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同時並存,城鎮就業壓力加大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速度加快形成疊加,新成長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相互交織。因此,就業矛盾仍很突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據調查,今年全市需要就業再就業的人數達9.8萬人,而提供的就業崗位僅有3.7萬個,社會需要就業的人數遠遠超過社會所能提供的崗位數。我市的就業困難羣體隊伍也十分龐大,目前全市尚有“4050”等就業困難對象2.7萬人,他們由於長期下崗失業,生活十分困難。另外,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復員退伍軍人就業問題和失地無業農民再就業問題也凸現出來。這些問題處理不好,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我市和諧穩定。就業再就業工作作為構建和諧南充的重要措施,已列入今年市委、市政府“十大惠民行動”之一,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鉅性,增強構建和諧南充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三、構建和諧南充:就業工作尚需加大力度創新舉措

加快經濟發展,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經濟發展是擴大就業的根本途徑。要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正確處理發展經濟同擴大就業的關係,在保持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同時,不斷提高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能力,努力實現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要大力發展就業增長彈性高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中小企業,落實鼓勵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其加快發展,努力擴大就業容量。要充分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吸納就業的主力軍作用,努力營造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制度和政策環境,擴大招商引資,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來我市投資興業,創造新的就業崗位。要進一步整合社區資源,加快發展社區服務業,挖掘開發社區就業崗位,擴大就業渠道。同時,要把靈活就業作為增加就業崗位的一條重要途徑,鼓勵下崗失業人員通過非全日制、臨時性、季節性、彈性工作等形式實現就業。要推廣勞務派遣、社區組織就業等模式,使更多的人走上就業崗位。

落實扶持政策,充分發揮政策促進就業的效應。一要落實好税費減免政策。繼續加大落實税費減免扶持政策的力度,支持企業招用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鼓勵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二要攻克政策落實的難點。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在我市落實得較差,要認真總結經驗,不斷探索工作規律,擴大貸款覆蓋範圍。要按照新政策的要求,加快推進建立信用社區、創業培訓和小額擔保貸款的聯動機制,力爭在擴大貸款規模上有新的突破。三要全面落實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社會保險、公益性崗位和技能鑑定等5項補貼政策。要加大對就業資金的使用力度,做到應補盡補,補足補夠,將再就業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惠及下崗失業人員,以提高其就業積極性和就業穩定性。四要進一步加大就業資金投入。要按照市委確定的市級每年不低於200萬元,縣市區每年不低於50萬元的標準,籌集就業資金,並形成制度性安排,確保資金落實到位。

改善創業環境,全力推進創業促就業工作。以政策推動創業,以創業促進就業,已成為新時期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一項重要任務,要把以創業促就業作為解決就業問題的主攻方向,努力形成新的就業增長點。今年市勞動保障局、市就業局擬在全市實施“創業在南充”大型主題活動,濾布主要是通過培訓促創業、政策促創業、資金促創業、服務促創業四大抓手,為有創業願望和創業能力的人員提供平台,培養更多的小老闆,實現一人創業帶動多人就業的倍增效應。在具體工作中,重點應抓好四個關鍵環節:一是營造推動創業的良好環境。出台創業扶持政策,鼓勵勞動者敢於創業,支持勞動者能夠創業,幫助勞動者成功創業,減少勞動者創業風險。二是加強創業培訓。充分利用電化教學、電視遠程教學等手段,大力推廣syb、siyb創業培訓模式,加快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創業型人才,提高創業能力。三是培育打造就業園區,使創業者工作有舞台。四是通過政策扶持和跟蹤服務,提高創業成功率,增強其自身的內在發展能力。認真落實好促進創業的各項扶持政策,全面推廣為創業者提供項目開發、創業培訓、開業指導、小額貸款、場地安排、税費減免、跟蹤服務“一條龍”服務的工作方法,用更好的服務保障為創業者鋪就一條“綠色通道”,幫助其創業,促進其發展。

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幫助困難羣體實現就業再就業。要繼續組織實施好機關幹部結對幫扶和“零就業”家庭解困行動,突出抓好“4050”人員、享受“低保”且失業一年以上的人員、“零就業”家庭和殘疾下崗失業人員等困難對象的就業再就業工作。要摸清就業困難對象的相關情況,逐一登記造冊,實行“一人一卡”和“一户一檔”,通過深入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和“結對幫扶”等其他專項援助活動,並採取託底安置、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等措施,進一步完善就業援助制度,建立長效機制,確保現有“零就業”家庭在年底前至少有1人就業。

加強職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隨着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勞動者的職業素質日益成為決定其能否就業和穩定就業的重要因素。要把加強勞動者能力建設、強化職業培訓工作作為一項戰略任務進行部署和落實。緊緊抓住職業培訓這個“牛鼻子”,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通過大規模培訓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推動勞動者就業能力的全面提高。要充分發揮技工學校、就業培訓中心和各類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的積極性,引導各類培訓機構根據市場需求開展定向培訓和訂單式培訓。要鼓勵各類職業教育培訓機構突出能力訓練,打造技能就業品牌。積極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發揮資格證書對勞動者就業和成長的導向作用,促使勞動者憑技能實現就業,憑技能穩定就業。

強化就業服務,為擴大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就業再就業工作涉及廣大職工羣眾的切身利益,直接面對企業,面對職工,面對百姓,作風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政府的形象,關係到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有關部門特別是勞動就業部門要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強化就業服務。一是要樹立“羣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做到心裏裝着羣眾,凡事想着羣眾,工作依靠羣眾,一切為了羣眾,要深入基層,深入羣眾,辦實事,求實效,幫助困難羣眾解決就業問題。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拓展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方式,不斷提高公共就業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各級就業服務機構要繼續按照“優質文明服務窗口”要求,全面推行“零收費”、“零距離”服務,為求職人員提供失業登記、職業介紹、職業指導、職業培訓、技能鑑定、勞動保障事務代理等“一條龍”服務,為用工單位提供“一次性告知”、“一套手續辦結”的人才聘用服務。同時大力開展 “一走五送”活動,將崗位、政策、培訓等信息送到企業、社區和下崗失業人員家中。三是加強勞動力市場和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壓濾機濾布要加大對勞動力市場建設的投入,加快推進就業服務信息化,逐步建成市到縣,縣到街道和重點社區互通互聯的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發佈系統,暢通信息發佈渠道,確保信息對稱,為求職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務。

統籌城鄉就業,探索建立促進就業長效機制。在重點做好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的同時,要統籌做好新成長勞動力、大學生、復員轉業退役士兵、農村勞動力轉移等各類羣體的就業工作。要把高校畢業生納入就業總體規劃,對失業的高校畢業生,要進行失業登記,組織其參加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免費提供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等公共就業服務,幫助其實現就業。要進一步改善農民工進城就業環境,重點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規範農民工勞動管理、保障農民工勞動安全,搞好農民工技能培訓,保障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等問題,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並加快構建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積極探索適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辦法,促進農村勞動者平等就業、素質就業和穩定就業。

【第10篇】計算機系大學生就業工作自查報告

計算機系大學生就業工作自查報告

按照學院的統一部署,我係對照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檢查評估的考評辦法》會考評內容與標準進行了認真自查,分析出了我係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優勢和特色,更找出了差距與不足,我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揚長補短,再接再厲,使我係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現將自查情況予以總結匯報。

一、系黨政領導班子高度重視我係畢業生就業工作。

99級學生是我係首屆本科畢業生,從他們入校到畢業的全過程中,我係全體領導和老師在他們身上傾注了大量心血,面向培養合格人才與就業,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成才氛圍。尤其在99級的第四學年裏,系黨政領導班子將99級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作為我係日常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給予了高度重視。系黨政聯席會與系務會建立了定期專門討論我係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機制,研究解決我係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對我係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提出意見和要求,有力地保障了就業工作的開展。由系黨政領導牽頭,我係成立了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領導小組、大學生就業策略研究小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辦公室專門負責我係的學生就業工作,按照崗位職責與分工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學生就業工作在我係黨總支和系行政年度工作計劃中均列入工作要點。我係黨政領導班子專題討論學生就業工作每月平均2次,並從政策、經費等各方面給就業指導部門提供了最大便利,在工作場所、設備等方面加大投入,保證了學生就業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以制度建設作為就業指導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石。

我係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學習研究就業政策、研討就業工作的例會制度,從系領導到畢業生都認真學習領會國家、省、學院的相關就業政策並貫徹實施。每年和學期初,我係學生就業各工作小組均在第一次例會上主題討論年度和學期的工作重點,制定工作計劃。針對國家、省、學院的就業政策的貫徹與執行,我係一般分為三個環節。畢業生就業三個工作小組率先進行學習並針對我係具體實際提出貫徹意見、畢業班就業信息員、學生幹部和黨員進行學習、全體畢業生進行學習貫徹。建立了《計算機系就業指導課管理條例》,對上課教師與學生提出了具體要求,對課堂考勤與紀律進行了明確規定,按照《就業指導課管理條例》的要求和教學計劃認真上好就業指導課,起到了良好的授課效果。建立了黨政領導聯繫畢業班的制度,並且由我係基礎教研室、應用教研室、軟件教研室分別協助指導99級三個畢業班,畢業設計指導老師對設計小組學生的就業分工幫助指導,全系教職工都參與到了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系領導、我係就業工作各小組還密切關注it產業的發展動態和用人單位對本專業學生的要求,定期研究就業前景,針對社會發展變化及時向系務會建議提出學科專業和課程設置方案,比如經系務會通過報教務處批准在99級學生教學計劃中添加《電子商務與政務》課程,將大四上學期的部分課程調到大三上學期,加強教學內容的社會實用性。

三、重視就業市場建設,廣開就業渠道。

努力拓寬就業渠道是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一個前提。在2002年我係尚未有畢業生時,我係就劃出專項資金印製了專業與學生宣傳材料在省各大人才市場上分發。在2003年,我係印製了邀請函與專業和畢業生在校外各大人才交流會上散發,還將材料郵寄到省內外信息技術產業知名企業。浪潮集團、三聯集團、齊魯軟件園、新浪網等知名企業面向我係畢業生先後進行了專場招聘。我係建立了暢通的用人單位信息收集與發佈渠道,建立了規範的用人單位信息庫。我係在畢業班學生黨員、幹部中選出了就業信息員,各班建立了信息小組。當有人才交流會舉行時,信息員到交流會上散發宣傳材料,收集用人單位信息,回校後整理輸入我係用人單位庫,並及時在本班發佈。與我係團總支聯繫、到我係選拔畢業生的用人單位信息也輸入我係用人單位庫並反饋給畢業生。我係還發揮全員育人的優勢、調動起本系教職工的積極性,專業教師積極幫助廣大學生聯繫用人單位,開拓市場、收集信息。我係用人單位庫有廣泛的來源保證,有暢通的發佈渠道。

四、深入細緻地開展就業指導,為廣大畢業生提供優質服務。

我係就業指導由課堂內集中授課與課堂外分散個別指導相結合。集中的就業指導課嚴格按照學生處有關規定執行,及時上交授課計劃,按照授課計劃和相關要求備課與組織課堂教學,沒有發生停、調課現象。就業指導課緊密圍繞職業生涯設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注重培養提高學生的擇業能力,講授求職擇業技巧,得到了廣大畢業生的好評。同時,我係緊緊依靠本系全體教職工形成的就業指導網絡,發揮全員育人的優勢,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給予廣大畢業生熱情的幫助和無私的關懷,對畢業生進行分散的個別指導,發揮了較好的效果。

舉辦較高水平的就業專題講座與報告也是我係進行就業指導的一個重要環節。我係先後邀請了新浪網企業服務平台、浪潮集團通軟公司、我係中科院在讀博士李盛恩老師等圍繞it產業的發展前景及對人才的要求標準,面向我係畢業生和低年級學生舉辦了多場報告會,從不同的角度向學生傳達社會對學生的要求與挑戰,激發了廣大學生的成才責任感,提高了擇業能力。值得一題的是,在我係黨政領導和教工的積極聯繫下,我係學生獲得了參加信博會技術論壇的機會,與會同學聆聽了數十名國內外專家、院士的報告。

五、以嚴格﹑科學的管理促進我係就業指導工作的規範化。

規範的管理本身就是優質的服務。只有加強制度建設﹑促進規範管理,才能使就業指導工作走上一個良性發展的軌道。

我係黨政聯席會、系務會對畢業生就業各個工作機構、工作人員崗位職責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並以制度形式確定下來,做到了分工合理、人盡其責。同時,我係就業指導工作人員接受學生處等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保質保量地完成就業指導中心交給的各項任務,積極參加學習培訓活動,及時準確核對上報畢業生生源信息,按要求發放、管理《就業協議書》,嚴格審查畢業生的《就業推薦書》。用人單位進我係招聘畢業生有具體的管理方法,用人單位進行信息登記錄入我係用人單位庫,積極、客觀地向用人單位推薦我係畢業生,做到了“優生優推”。嚴格按照省人事廳和學校的要求進行優秀畢業生的評選,做到了公開、公平、公正,起到了評優樹先的積極導向作用。畢業生檔案管理認真規範,檔案材料交接手續完備,不允許畢業生自帶、自留檔案。

六、努力提高初次就業率,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以優質服務做到讓畢業生滿意。

我係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在確保就業質量的基礎上努力提高就業數量”的總方針,提出了“先就業再擇業”的理念供廣大畢業生討論。在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後期,我們尤為注重加強對就業存在困難同學的幫助,採取了個別指導的方式,並積極地向用人單位推薦,幫助他們成功實現就業。即使因為特殊原因未能實現就業的同學,我們對其將來的擇業策略進行了個別輔導,做到讓畢業生真正滿意。由於部分學生考公務員和選調生因手續問題而沒有在畢業之前簽約,影響了我係初次就業率。

七、學習兄弟院校計算機專業就業指導的先進經驗,調查研究,提高就業指導水平,增強就業工作的創新性。

在系黨政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我係先後派畢業生就業領導小組、就業策略研究小組和就業指導辦公室相關成員分赴曲阜師範大學、山東經濟學院等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所在院系進行考察,學習借鑑兄弟院校在就業指導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成功作法,開闊了眼界,促進了本系的工作。同時在本系畢業班學生開展了思想狀況調查,進行了就業需求形勢分析,在《院報》、《學生工作簡報》上各發表就業工作文章。

我係在就業工作中,在以下方面實現了突破,取得了一些經驗:

(1)系領導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全體專業教師和行政人員努力支持這項工作,畢業生質量關係到我係的生死存亡已成為我係全體教職工的共識;

(2)隨着我係首屆本科生的畢業,我係畢業生教育與管理工作也走向了深入,我係緊緊圍繞“愛校、立志、成才”主題,開展了文明離校教育,把畢業典禮從一種儀式變成了一種教育;

(3)我係就業工作從系內走向系外,走出校門,在系領導的支持下,我係在省內外各高校對就業工作進行了廣泛的調研,極大地開闊了眼界,提高了工作與服務水平。

(4)就業指導由集體指導與個別指導相結合,個別指導既有專業上教研室分工聯繫個別同學,又有擇業技巧上對個別同學的幫助,點面結合,極大地豐富了我係就業指導工作的形式和內容。

【第11篇】就業管理局抓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一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切實履行基層黨支部書記抓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積極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抓黨建促發展,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紮實推進黨建工作有序開展。現就基層機關黨建工作彙報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況

1、強化職責意識,狠抓班子建設。作為抓黨建第一責任人,我始終做到黨建工作嚴格抓,多次召開支部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支部學習活動、組織活動、黨建目標考核、工作機制完善等具體工作,認真履行“一崗雙責”要求。

2、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組織我局全體工作人員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一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集體學習和個人自學為主,黨員小書包、黨建雲平台、手機報為輔的方式組織黨員幹部認真開展學習。並要求大家認真做好學習筆記,撰寫學習心得。

3、建章立制着重抓好制度落實。建立健全組織生活會制度,定期召開組織生活會。落實好“三會一課”制度,定期召開支部黨員大會、支部委員會,結合“兩學一做”學習,加強黨員教育,每3個月上一次黨課。

4、積極創建服務型黨組織。為進一步紮實工作、服務羣眾我局將全體機關工作人員的照片、姓名、電話號碼、崗位職責等具體信息製成崗位公示牌粘貼在每個辦公室門前,接受羣眾監督、方便羣眾辦事、崗位責任明晰、提高辦事效率,進一步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是對黨建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還需進一步提高,對抓不好黨建的嚴重性、危害性還需進一步深化,重業務輕黨務的思想沒有根除。二是黨內政治生活制度落實的還有差距,沒有把黨內製度建設作為從嚴治黨的有效手段,支部大會制度執行不夠規範,缺乏嚴肅性,黨員管理考核體系不健全、不科學。三是黨組織建設活力不足。黨建活動缺乏系統性和創新性。黨員組織生活單一,黨員幹部積極性不高,活動效果不明顯的問題。

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一是在抓機關黨建工作中存在“只求完成任務、不求精益求精”的思想。沒有完全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政績觀。認為黨建工作是長期工作,政績難顯現,把研究業務工作排在黨建工作之前。二是黨內政治生活相關制度還不夠健全,有一些制度修訂的不及時,有一些該建立的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在執行制度方面,執行的不夠徹底。三是對黨建工作積極性調動不到位。對基層黨務幹部的激勵關懷機制尚未建立起來,幹部缺乏工作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下步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1、進一步明確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意識。一是強化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建理論的學習,特別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從嚴治黨的八項要求。二是強化責任落實。明確責任主體,使職責任務清晰明瞭。

2、進一步抓好制度落實。結合工作實際做好黨建工作制度的“廢、改、立”,建立健全黨內政治生活各項制度。強化各項制度的執行力,把組織生活會制度、“三會一課”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等落到實處,切實推進黨內政治生活正常化、規範化。

3、堅持以上率下,強化主體責任。帶頭落實責任、帶頭搞好調查研究、帶頭解決問題,牢固樹立黨建“第一責任人”意識。

【第12篇】畢業生就業工作自評報告

一、領導重視

就業工作一直是我係工作重心,系部專門成立了以系主任劉x、書記鄧x為組長,各教研室主任為成員的就業領導工作小組,下設了以主管學生工作的副主任楊敬亭為組長的就業工作小組,配備了就業專幹,還配備電話機、電腦、打印機等必要辦公設備,爭取了新花卉基地多媒體教室、一教教師休息室作為招聘會洽談場所。根據就業需求,還專門成立了xx屆畢業生學生就業小組。通過紙製通知、系部網站、飛信、qq羣等多種渠道發佈就業信息

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每年度每學期研究部署我係就業工作,特別制定獎勵措施,鼓勵全系師生進行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的擴展和就業市場開發,就業工作小組主要建立就業工作檔案,做好就業工作會議記錄,負責學生就業思想教育工作和組織就業指導工作。學院下撥就業經費專款專用,並從系部創收經費中支持就業工作。

二、制度健全

從我係專業當前就業形勢出發,制定了年度就業工作計劃、總結、就業指導工作計劃,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三、管理與服務

1、我係就業工作圍繞學院招生就業指導中心為中心,按時上報計劃、總結、就業率,高質量完成上報材料及數據。畢業生信息、就業方案報送準確,無漏報、錯報現象,紙質及電子文本數據準確規範。

2、就業協議書管理嚴格,無借用、亂用協議書現象

3、時刻掌握畢業生詳細就業去向情況,所有就業證明材料上交及時,整理規範

4招聘會和需求信息發佈及時,渠道暢通,由就業專幹負責,並及時做好公司人員的接待和招聘會現場秩序,無學生、用人單位投訴。

四、教育與就業指導

1、針對不同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想教育,重點加強畢業生的擇業觀教育、自主創業教育,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到西部。我係xx屆畢業生中共有40餘名同學參加了村官和各級公務員考試,4名畢業生積極響應黨和國家“到西部去”和“到基層”去的號召,積極應徵報名參加大學生志願者服務西部計劃。15名同學順利通過“專升本”進入湖南農業大學學習,目前還有數名同學積極準備xx年研究生入學考試。

2、為做好畢業生離校工作,專門召開xx屆畢業生安全離校工作動員大會,為學生講解離校手續的辦理程序,在整個離校過程中,我係無一起安全事故發生,全部文明離校。

3、就業指導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係從大一新生進校就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大二學生接受就業指導理論課程的學習和模擬職場的鍛鍊,大三離校上崗前接受專家就業講座、面試技巧的指導學習。

4、我係每年都會針對家庭貧困學生進行座談會,瞭解他們的就業情況,為他們面臨的就業過程中的困難進校指導和解決,切實做好貧困家庭的就業工作。

五、市場建設

就業形勢每年都在發生變化,制定年度就業市場建設方案並認真組織實施;今年暑假劉唐興主任、鄧建平主任、鄧灶福書記就前往武漢、廣州、深圳、佛山等地就業就業考察和就業市場建設。xx年下學期邀請12家新單位來我係招聘,提供了216個實習就業崗位。積極組織畢業生參加校園專場招聘會,要求就業專幹必須到場接待公司工作人員和維持會場紀律,資助組織召開了23場招聘會。

制定了《植物科技系教育教學與學術成果獎勵辦法》,設立專項經費獎勵全系教職工在校企合作、頂崗實習與就業做貢獻。將市場開發與教學、科研及系企合作結合起來,形成教職工全員參與就業工作的局面。建立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或就業基地64個。

六、信息化建設

根據我係專業,及時蒐集就業需求信息,建立用人單位信息庫,收集需求信息崗位634,遠遠大於我係應屆畢業生469.

利用植科系網站平台,並於學院就業信息網鏈接,通過網站信息全面及時地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

七、理論研究與工作創新

在xx屆畢業生在返校期間進行跟蹤調查,收集畢業生典型事蹟材料及對學院評價意見和召開校友座談會,形成了書面調查分析材料,在應屆畢業生上崗前下發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質量及專業的評價意見,在返校期間收集,並形成書面調查分析,做出我係畢業生總體的評價。

認真開展了就業理論研討工作,積極撰寫研究論文,王伽撰寫了《貧困生就業難現狀及對策分析》、楊敬亭老師撰寫了《金融危機下高職院校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都針對我係畢業生的就業現狀的分析。

八、特色工作

我係根據新時期就業形勢的變化並積極利用現代通訊平台開設了新的就業信息發佈渠道,如飛信、qq羣、系網站、職教新幹線等平台發佈信息。

【第13篇】大學生就業調查工作報告範文

當代大學生面臨着相當嚴峻的就業形勢,零八年的持續經濟危機不僅影響了世界各國的經濟,還導致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各 校大學生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呢?

對此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對這個令人煩惱而大家又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作了一次深入的調查。

全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使大學生就業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

1.供與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並不突出。從總體情況來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場供需兩旺,其中提供的職位數達到了二十四萬餘個,創歷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場接待、登記的求職人數更是達到了七十七萬餘人次,這個數字裏面雖然存在着有重複登記和已經就職而想跳槽的在職人員等情況,但仍明顯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業壓力巨大。

為了促進廣大求職者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作為政府所屬的各級人才服務機構將在今年開展一系列的就業服務活動,包括每季度在省內人才網上召開的全省人才市場共同舉辦的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會和每年開展的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組織各類企事業用人單位進入高校開展校園招聘會,組織實施“一村一大”、“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專項計劃,開展高校畢業生創業活動等系列服務舉措。而高校畢業生則應該更進一步的提升自身就業能力,積極主極的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就業指導、見習實習活動,同時更深層次的轉變就業觀念,特別是轉變擇業地區觀念,面向基層、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難地區就業,爭取成功的邁出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2.量與質逆向而馳,量穩質降十分明顯。缺少訓練良好的畢業生,將會妨礙我國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更高層次的產業。 由於我國許多大學畢業生缺乏實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語口語能力,妨礙了我國發展服務型產業, 儘管我國大學大量擴招,每年生產出大量畢業生,但從我國現在的製造型模式轉向服務和研究型產業所面臨的諸多困難。隨着跨國公司在我國不斷擴展業務,它們將面臨着招聘高質量工作人員的困難。豐裕的大學生中存在匱乏的知識,大批量的畢業生,很少有人能夠遊刃有餘地在出口服務行業工作。

我國學生的教育模式使他們難以學到跨國公司所需要的實用技能和團隊精神。大學教育採用的是理論化的、侷限於書本的和老師傳授的方法,英語教學對話能力也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

我認為,我國教育應當提高大學與企業之間的“聯合機制”,讓畢業生能夠學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種技能,我國需要在這個問題上想出對策。當然作為大學生自己也應該寬泛的發展自己的見識。

3.冷與熱分佈不均,冷熱兩極反差強烈。臨近年底,大中專畢業生開始進入應聘高峯。我近日走訪部分中高職院校瞭解到我市內一些中高職院校現已開始積極籌劃零九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但受經濟形勢變化及我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今年的高職生就業出現了冷熱不均的情況。

首先,物流畢業生過半專業卻不對口。前幾年,物流專業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應該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專業往日風光不再,部分高職院校招生就業辦負責人坦承,物流專業已成就業最困難的專業之一。

去年某院首屆物流專業招生時共招了四個班兩百多學生,然而去年畢業之後,據某院流專業畢業生順利畢業走向社會,當初第一屆物招生就業辦統計,目前仍在從事與物流相關的職業的學生已不到四十人。為此,他們今年在招生的時候,僅僅只招了一個班。

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少物流企業業務量萎縮,為了節約經營成本,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往年大幅縮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前幾年物流專業大熱,不少院校根據專業設置緊貼市場需求的原則,大量招收物流專業學生,幾年之後導致物流專業人才太多,而市場需求不多。對於已經在物流公司就業的畢業生來説,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導致大部分已就業的畢業生轉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畢業生,工資待遇各方面與一般的普工幾乎沒有差別,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規模偏小,一些畢業生甚至淪落為倉管員、搬運工等,因此一些畢業生紛紛轉向市場營銷等領域。另外中高級焊工供不應求 。在物流專業就業遇冷的情況下,部分新興專業的畢業生卻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例如機械製造、模具設計等專業,基本上學校培養的人才每年都被企業提前預訂。

據我調查市場瞭解到,一個模具專業培養出來的焊工,經過在企業半年到一年的實操訓練,熟悉工作流程之後,收入比其它專業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證,他們的月工資最低不會低於三千元。而這類人才一直頗受格蘭仕、長虹等企業的歡迎,而隨着廣船等大型央企落户我市這類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加旺盛。

隨着我市產業結構的調整,房地產、生物製藥等新興產業在我市的興起,無疑需要大量人才為其服務,為此,我市中高職院校紛紛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相應人才以滿足市場需求。

其他燈飾專業人才一將難求 。但是在燈飾人才集聚方面,確實無法與它燈都的身份相稱。日前,我市有十餘所中高職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沒有一所學校培養專業的燈飾專業人才,這不能不説是一個遺憾。

據我瞭解,在部分中職院校中,與燈飾比較相近的專業就是五金電子類,但是基本上沒有燈飾外形設計等方面的專業。在各種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中,往往設置有五金電子類、燈飾照明類招聘專區,但是燈飾照明類應聘畢業生與企業招聘專業的燈飾人才存在着較大的差距。

“畢業即失業”已成為當今不少大學生的口頭禪。其實,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原因除了就業形勢嚴峻以外,很多大學生不願“為生存而打工”、寧願“為理想而待業”的思想觀念也是造成就業難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畢業生大多扎堆於城市,就業不均衡的現象依然嚴重。

當下,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已將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應該適時調整心態,降低就業期望值,到農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緊缺的地方去,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現在,最讓我們擔心的是,自己如果選擇到基層工作,以後是否還有選擇其他職業的機會,對於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畢業生,政府能否出台相應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從市人才交流中心瞭解到,今年十月,為全面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我市政府結合我市實際,特別制訂了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攻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方案中制訂的多項優待政策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了良好平台。各部門及教育機構也將加強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建設,幫助畢業生了解就業政策,提高求職技巧,調整就業預期。政府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崗位就業,對於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從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並在公益性崗位上就業的,經勞動保障部門審核、財政部門複核後,將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及失業保險單位繳費部分之和計算。對於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其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的,給予相應薪酬或生活補貼。另外,對於到城市社區基層崗位就業並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五分;對到農村基層崗位就業並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 ,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十分;對經考試或考核到縣以下農村基層單位就業並服務滿四年的高校畢業生、應徵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畢業生給予相應的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補償。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有很大關係,另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於市場就業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提供幫扶與補貼。

據我最近調查瞭解,截至目前,對於尚未就業的我市高校畢業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失業登記手續,領取就業失業登記證。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按照相關規定將其納入本地失業人員統籌管理,享受國家關於失業人員就業的優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勞動保障、教育部門和高校將把家庭困難高校畢業生及長期失業、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列為重點幫扶對象,積極為其提供就業援助,並由人才服務機構負責建立困難畢業生信息庫,組織力量實施職業指導。通過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利用政府購買的公益性崗位進行託底安置等多項幫扶措施,有效促進困難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第14篇】關於市就業工作自查情況的報告

省就業工作督查組:

按照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開展全市就業工作自查活動的通知》(皖就辦[xx]3號)要求,現就我市自3查工作開展情況及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這次就業工作自查活動在省就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安排部署下,及時成立自查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關於開展全市就業工作自查活動的通知》,協調市財政、人事、教育、税務、工商、人行等相關部門對自查內容逐項進行了對照核查,並抽專人督查了各縣(區)的自查落實情況,做到了邊查邊改,以查促改,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二、自查內容落實情況

(一)今年以來就業工作開展情況及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1、今年以來工作開展情況。全省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後,我局立即將會議精神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做了彙報。召開局黨組會議,專題討論xx年如何將促進城鄉就業、做好農民工工作的具體辦法,並將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形勢,將就業服務延伸到企業,延伸到城鄉居民家庭特別是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放在當前就業工作首。4月3日召開了全市就業和勞動保障工作會議,傳達了全省就業和勞動保障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了我市xx年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會上淮北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負責人蔘加了會議。縣區政府、市財政、税務、金融、工商、婦聯、團委等單位就應對金融危機、促進就業分別做了大會發言。同時,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全省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精神,我市根據國家、省新一輪就業再就業政策,主要在加強基層平台建設、《安徽省就失業登記證》發放與管理、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小額擔保貸款等方面,完善出台相關配套政策規定和意見辦法,為抓好全民創業促就業工作奠定了基礎。

2、目標任務完成情況。截止7月底,我市已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1589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572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218人,分別佔省指標28700人的 %、6800人的 %和1800人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全市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759萬元,佔省指標6200萬元的 %;新增創業培訓900人,佔省指標xx人的 %;農村新增轉移就業12458人,佔省指標8000人的 %,轉移就業規模達到39萬人,建立標準化就業和社會保障平台試點鎮5個、試點村8個;開展農民工技能性培訓9984人,佔省指標14400人的 %。

(二)就業政策制度和落實情況

1、落實省廳文件和制定配套政策情況。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皖發[xx]7號、皖政[xx]51號、皖政[xx]31號和皖政辦[xx]67號等文件精神,並結合我實際,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原則,強化政策建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一是制定《關於進一步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淮發[xx]6號),實施更加積極的城鄉就業政策,全力促進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二是制定《淮北市推進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一體化工作方案》,着手建立“1+x”的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框架,提出全市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建設一體化的總體規劃、目標任務、政策措施;三是制定了《關於印發淮北市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方案》(淮政辦[xx]38號),將高校畢業生、復轉退役軍人、殘疾人、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納入創業扶持政策範圍,享受與城鎮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同等的創業扶持政策。四是制定《關於印發<淮北市就失業登記證>;發放和管理辦法的通知》(淮勞障[xx]61號),加強勞動就業服務與管理,提高城鄉勞動力就業率,穩步實現統籌城鄉就業一體化的目標;四是制定《加強鄉鎮、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機構建設意見》,按照“六個到位”、“十統一”的要求和建設標準,建立健全鄉鎮、村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體系。

2、“五緩四降三補貼”政策落實情況。為確保省“五緩四降三補貼”落實到實處,我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三緩四降兩補貼”政策,即緩繳養老、失業、生育三項社會保障費,降低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四項保險費率,為檢驗企業發放崗位和培訓兩項補貼。加大對對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困難企業進行了調查摸底,積極宣傳“三緩四降兩補貼”政策,允許困難企業在一定期限內緩交社會保險費,鼓勵企業儘量不裁員或少裁員,穩定就業局勢。同時對市直及各縣(區)新增就業等主要目標任務進行分解,明確目標,細化內容,並督促落實。要求各縣(區)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將任務指標落實到街道(鄉鎮)、社區(村)就業和社會保障事務所(工作站)。年內預計減收企業社保費7500萬元;安排資金1.1億元用於崗位補貼和培訓補貼。截止7月底,全市已緩繳社保保險費 萬元,降低費率減收社保費 萬元,發放崗位補貼和培訓補貼 萬元。

3、就業專項資金籌集和鑑定情況。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力度,健全完善《淮北市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做到再就業資金的預算安排與就業再就業目標任務的需要相一致,資金的使用與就業再就業政策的落實相一致,資金的使用進度與就業再就業目標任務完成的序時進度相一致,為再就業扶持政策落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今年就業再就業財政預算在去年 萬元的基礎上增加到 萬元,目前已實際使用了 萬元。一季度,發放社會保險補貼等就業資金1360萬元;爭取省財政資金450萬元,用於南坪、劉橋、臨渙3個鄉鎮“省級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建設;爭取省就業專項資金200萬元,依託淮北煤電技師學院建設市級公共實訓基地。

4、税費減免政策落實情況。今年以來,市勞動保障、工商、税務、民政、教育等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各項再就業扶持政策,為下崗失業人員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税務部門共審批下崗再就業減免税 户,減免税費 萬元,為享受優惠扶持政策的 名個體經營户和靈活就業人員減免税費 萬元。國税部門免收155户税務登記證工本費4560元。工商部門通過放寬市場準入、減免管理費、改善就業環境等有效措施,積極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提供政策支持。今年來為持《再就業優惠證》的户自謀職業人員減免個體營業行政性經費 萬元。勞動保障部門共為 名下崗失業人員發放《再就業優惠證》,減免税費 萬元;共有 人享受公益性崗位補貼, 名下崗失業人員享受了職業介紹補貼, 名下崗失業人員享受了培訓補貼;為 人、 個勞動密集型企業發放小額擔保貸款 萬元,帶動約 人實現再就業。

5、五項補貼政策落實情況。進一步完善就業資金補助辦法,全力落實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職業培訓補貼、職業介紹補貼、職業技能鑑定補貼,對就業困難人員積極開展“送政策、送崗位、送温暖、送技能、送服務和落實社會保險補貼”為內容的“五送一落實”就業援助活動,提高就業的穩定性。截止7月底,共籌集就業資金 萬元,為 名下崗失業人員發放社保補貼 萬元,為 下崗失業人員發放崗位補貼 元,免費職業介紹 人,落實職介補貼 萬元;免費職業培訓 人,落實培訓補貼 萬元,政策促進和穩定就業的效能得到較好發揮。

6、小額擔保貸款政策落實情況。積極推進小額擔保貸款,扶持中小企業創業促就業。把完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規定與創業培訓、企業開業指導、企業發展服務等結合起來,鼓勵支持城鎮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城鎮退役軍人、城鎮殘疾人員、失地農民、返鄉農民工、零就業家庭成員等社會羣體,充分利用創業扶持政策自主創業。全市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759萬元,佔省指標6200萬元的 %,通過貸款扶持 人自主創業帶動就業。制訂下發《淮北市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跟蹤管理考核獎勵辦法》,充分調動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及勞動保障協理員的積極性,加對小額擔保貸款後跟蹤管理,提高了小額擔保貸款的代償率,促進了小額貸款自身良性循環。

(三)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

1、制定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情況。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的有關精神,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近年來,我們制定了《中共淮北市委淮北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淮政[xx]6號)等一系列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體系。一是將高校畢業生納入到國家和省促進就業、組織起來就業、扶持創業的各項優惠政策扶持範圍。二是對登記失業高校畢業生自願組織起來通過合夥經營或創辦企業的,按照每人xx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對吸納勞動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的登記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的,按其吸納人數每人1500元、xx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三是對登記失業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免收最長不超過3年的屬於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四是認真組織落實“選調生”、“選聘生”、“三支一扶”計劃項目,對通過公開招聘方式選拔出的高校畢業生,安排到相關部門或企事業單位進行為期二至三年的實習、鍛鍊,期滿考核合格後,分配到有空編的事業單位。

2、登記求職(失業)應屆高校畢業生、家庭困難和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情況。全面開展人性化就業服務活動,幫助高校畢業生了解就業政策、就業形勢,掌握就業技能,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建立政策引導、就業指導、就業推薦、就業培訓、檔案託管、信息服務工作制度,積極為到淮北就業、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人事代理等公共服務。加強與縣區人力資源市場及縣區人才中心相關部門的聯動互動,着力構建內外貫通、上下貫通、橫向貫通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網絡體系。切實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活動的監督和管理,維護高校畢業生合法權益,確保招聘活動安全。建立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機制,通過政策調控鼓勵用人單位接收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為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提供“一條龍、一對一”的全免費就業服務。截止7月底,共幫助名應屆高校畢業生求職(失業)登記,其中家庭困難和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人,已實現就業 人。

3、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情況。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市場的主渠道作用,有針對性地舉辦多形式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招聘活動,不僅使企業更瞭解畢業生的情況,增強其對畢業生的吸引力,也使畢業生能更多地與用人單位接觸,增加就業機會和可能。一是開展組織“就業政策校園行”活動,通過在校園內設立政策諮詢台、發放宣傳資料、開設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專題講座、就業求職專場輔導會、創業成果展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以《勞動合同法》和《就業促進法》為重點的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國家促進就業和扶持創業的政策規定、維權知識等,進一步提高廣大高校畢業生的勞動保障法律知識水平,轉變就業觀念,增強維權意識。二是舉辦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對享受助學貸款的應屆畢業生、家庭困難的歷屆畢業生、服務期滿的“三支一扶”大學生、“零就業家庭”家庭大學生、自主創業大學生提供重點幫扶,通過加大幫扶力度,在其中一場對接洽談會上使登記求職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突破了90%。三是積極搭建企業與高校畢業生溝通平台,xx年以來,我市在保證招聘單位質量的基礎上,突出針對性,按照不同專業、院校類別,組織舉辦了“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27場,累計提供31078個崗位信息,發放各類宣傳資料4萬份。其中深入淮北煤師院、淮北職業技術學院、淮北一、二職業高中等學校開展送政策、送崗位、送信息活動5次。

(四)農民工就業情況

一是加強動態監控,對出現的企業規模裁員、批量農民工返鄉等重大問題及時上報市政府領導和省勞動保障廳。二是建立了市、縣、鄉鎮、村四級外出人員返鄉就業工作領導體系,在18個鄉鎮分別設立了返鄉農民工監測點,建立了返鄉農民工日報告制度和就業信息台帳。三是把“返鄉農民工與就業崗位招聘周”擴大為“招聘月”,組織各縣區對返鄉農民工實施了“三送”(就業崗位信息、技能培訓、就業創業政策)等“一條龍”服務,深入開展返鄉農民工系列現場招聘、技能助你就業、春風送崗位下鄉、就業信息對接、返鄉農民創業、用工需求調查等6大活動。四是市、縣(區)人力資源市場分別設立了專門的返鄉農民工就業服務窗口,將家庭困難的農民工作為重點援助對象,為每一位重點援助對象免費提供一次職業指導、三個就業信息。五是市、縣兩級公共就業服務部門分別成立了“農民工創業培訓指導中心”,從xx年第四季度截至到目前,共舉辦10期返鄉農民工創業培訓班,390名返鄉農民工參加培訓,其中成功創業195人,帶動1365人就業。六是全面啟動了以返鄉農民工為重點對象的“特別職業技能培訓計劃”,並指導、督促全市33家定點培訓機構對返鄉農民工開展“訂單式”、“定向式”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截止7月底,全市共有滯留返鄉農民工 人,其中已實現就近就地就業 人;新增農民工轉移就業 人,轉移就業規模達萬人;農民工技能培訓 人。

(五)幫扶困難人員就業情況

為切實做好睏難羣體就業援助工作,有效緩解“零就業家庭”和“零轉移農户”在生產生活方面的突出困難,我市積極探索實施就業幫扶的新方法、新途徑,逐步摸索出一條幫扶就業的長效工作機制。一是建立入户調查制度。利用街道(鄉鎮)、社區(村)就業服務平台及時全面掌握轄區內困難就業人員動態,實行自我申報登記制度,及時提供登記服務,並彙總整理、逐級上報。二是建立動態管理制度。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和街道(鄉鎮)、社區(村)就業平台都建立了就業困難羣體基礎台賬,開通援助服務熱線電話,對其就業狀況進行跟蹤管理和服務。三是開展針對性的就業援助活動。集中了開展“就業百日幫扶”、“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技能崗位對接”等專項就業援助活動,將招聘會舉辦到企業、學校,辦在到街道鄉鎮,真正將就業政策、就業信息送到老百姓家門口。四是建立了消除“零就業家庭”動態管理的長效幫扶機制。通過實施送援助進家庭、送政策進社區,社保補貼送到人、就業崗位送上門,對新申報的零就業家庭採取“申報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穩定一户”,使158名“零就業家庭”成員實現了就業再就業。

(六)創業帶動就業情況

1、創業政策配套措施出台情況。近年來,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創業培訓工作的新政策新精神,積極適應就業形勢發展新需求,積極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和退役士兵等潛在就業羣體向產業工人轉化,淮北市大力實施“以培訓促創業、以創業帶就業”工程,不斷健全完善創業培訓政策體系,並結合市情實情,先後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創業培訓學員組織報名和建立健全後續服務工作體系的通知》、《關於對創業培訓教學點教學及後續服務工作督查考核的通知》、《關於進一步促進淮北市農民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做好創業培訓工作的通知》、《關於成立淮北市創業培訓服務指導中心的通知》等文件,在推廣創業培訓目的、參加培訓對象、創業培訓工作及後續服務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意見,逐步形成了以培訓促創業帶就業的政策體系。

2、農民工創業園區建設情況。通過創建“返鄉創業園”、“返鄉創業一條街”等方式,為農民工回鄉創業提供良好的硬件環境。目前,全市現有3個縣區創業園區、5個再就業一條街,已落户82户,安置就業766人;市級創業基地已陸續入駐企業3家;濉溪縣南坪、劉橋、臨渙3個鄉鎮省級首批“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已初見成效,建成標準化廠房7棟,在建4棟,建設面積15440平方米,現已入住華強麪粉廠、淮北天王機械加工、淮北巨鑫特種鑄鍛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吸納就業1186人;相山區在仁和小區正在建設佔地400畝的“農民工創業一條街”。

3、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及運轉情況。市、縣區兩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分別成立了“創業培訓指導中心”,將創業培訓逐步向縣區、鄉鎮(街道)、社區基層延伸,培訓對象擴大到城鎮新增勞動力、返鄉農民工、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等人員,舉辦了下崗失業黨員、青年、大中專畢業生、農民工等特色創業培訓班。

4、創業培訓、後續服務及創業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建立了創業人員扶持檔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聯繫方式清、技能優勢清、發展項目清、經營狀況清。成立了以勞動保障、工商、税務及大專院校等部門專家組成的創業諮詢指導專家志願團,免費為學員創業提供幫助和指導。收集適合返鄉農民工創業項目600多個,編印成冊,推介給返鄉創業農民工。截止7月底,我市共舉辦創業培訓26班,培訓創業學員780人,其中成功創業275人,帶動就業1688人。目前,全市返鄉農民工創辦各類經濟實體已達541家,其中創辦經營企業86家,從事規模化養殖102個,安置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近2萬人。

(七)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1、鄉鎮及行政村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建設情況。今年以來,我市將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組織起來就業認定、困難就業羣體就業幫扶等工作下移至社區,街道(鄉鎮)、社區依託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與市、縣區人力資源市場聯網,實現了全市就業信息“一點登錄、多點查詢、資源共享”。全市16個街道、18個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135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開展了“充分就業創建活動”,發揮了小平台、“大窗口”作用。目前,我市第一批5個試點鎮、8個試點村就業和社會保障平台已初步完成標準化建設工作。

2、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情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層次配套的原則,把市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成為功能最為完善、信息化程度高的市場,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技能培訓、失業保險、勞動保障事務代理和勞務輸出、勞務派遣等多項服務。在縣區建立了4個人力資源市場,在19個街道、18個鄉鎮建立了勞動保障事務所,在135個社區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形成了市、區縣、街道(鄉鎮)和社區四級就業再就業服務體系。市人力資源市場依託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與縣區、街道、社區聯網,實現了全市就業信息“一點登錄、多點查詢、資源共享”。同時,我市將就業工作重心下移,在相山區相南街道建立了淮北市相陽勞務市場,不僅強化了基層就業服務,而且有效解決了非正規勞務市場給主城區帶來的市容、交通、治安等問題。強化社區建設,逐步形成了“興辦社區實體、鼓勵企業吸納、推行靈活就業”的社區就業模式,並把再就業優惠證發放、小額擔保貸款初審、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等重點工作下移社區,發揮了小平台、“大窗口”作用。

3、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建設。為提供更加快捷優質的服務,暢通畢業生就業信息渠道,我們在充分發揮有形市場發佈信息的同時,積極運用淮北就業網和淮北就業報載體作用,全面蒐集和發佈就業信息,根據崗位需求情況,為各類求職者量身定製信息,並定期向社會發布。充分利用淮北就業網“就業政策宣傳、業務辦理、求職招聘、人才論壇”等多功能就業平台,為畢業生提供貼心服務,目前網站擁有198 家網絡會員單位,xx年以來,共通過淮北就業網舉辦網上招聘會6場次,發佈招聘信息720條,提供5014個就業崗位。

三、就業工作目前面臨的形勢

一是全球經濟危機對我市就業崗位流失的影響逐步顯現,南方一些企業停產半停產,裁員在部分企業相對嚴重,對我市外出就業空間縮小,就業壓力不斷加大。

二是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基礎薄弱。鄉鎮、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機構不健全,鄉鎮勞動保障平台建設滯後,行政村沒有建立勞動保障工作站,沒有配備專職人員,缺乏專項工作經費,難以滿足農村勞動者對就業培訓的需求。目前我市第一批5個試點鎮、8個試點村就業和社會保障平台已初步完成標準化建設工作。統籌城鄉就業工作剛剛開始,任重而道遠。

三是人力資源市場和信息網絡建設與實際工作需要相差較大,特別是各類勞動力資源的基礎數據掌握不全面,存在死角較多。

四是小額擔保貸款工作有待進一步拓展。今年啟動扶持中小企業創業促就業小額信貸,要求貸款企業以物權擔保,貸款銀行擔心風險大,要求加大風險防範力度,此工作仍需進一步加強協調,積極推動。

五是就業工作統計數據仍不夠及時準確,縣、區統計人員個別同志業務不夠熟練,跟不上工作要求。

這些問題的存在,有着方方面面的客觀原因,也直接影響着就業工作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克服和解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議

一是加強宣傳引導、典型示範,切實轉變羣眾觀念,激發羣眾自主創業積極性;二是充分整合培訓資源,加大培訓資金投入,做好技能培訓工作,切實提高我市勞動者技能水平;三是進一步擴大實訓基地建設規模,提升勞務品牌含量,加大勞務輸出力度,使更多的羣眾外出實現就業;四是鼓勵具有一定技術的羣眾回鄉創業、創辦企業,吸納更多的富餘勞動力實現就業。六是《就業失業登記證》換髮工作量大,換髮後享受優惠政策的對象範圍隨之擴大,而且將《再就業優惠證》換髮為《就業失業登記證》後,因政策享受上的不同,造成一部分人不理解,建議能否制訂下發完整的運行方案,以便於在實際操作中遵照執行;七是建議省撥就業再就業專項資金適當放寬,將公共就業服務補貼延伸到村級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再就業資金可用於村級勞動保障平台補貼、基礎管理、人員培訓等方面工作。

【第15篇】低保人口就業工作調研報告

城市低保人口在我縣大致有幾種情況:一是老弱病殘,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極度貧困;二是家庭無主要勞動力,低收入,高支出;三是家庭有勞動力,但是無就業渠道,也沒有自謀職業。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受教育程度低、職業技能差、就業率極低。

多年來,縣委、縣政府一直致力於提高城市低收入羣體的收入,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尤其是從XX年實施城市低保以來,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最低保障。但是我認為,長期給予他們低保,不促進他們自身的發展,就沒有實現以人為本,沒有很好地落實科學發展觀。所在,如何處理好城市低保人口的就業問題對於建設和諧社會、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有着重大的意義。

一、促進就業是低保人口實現自身發展的重要途徑

目前,我縣有城市低保人口8169人,佔全縣城鎮人口的13%;人均月補助標準78元,在瀘州市處於第6位,年支出城市低保金850萬元,居全市第1位。呈現出人多、面廣、標準低、支出量大是我縣城市低保的特點。

如此規模的城市低保保障了全縣絕大多數困難居民的生活,對於全縣社會穩定起到明顯的保障作用,從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實際。但從當前低保工作開展的情況看,存在部份人依賴低保金、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現象;存在低保金養懶人現象,有些人年輕力壯,領取低保金不做事;存在低保金養閒人現象,有些人成天在茶館喝茶打牌,靠低保金過日子。這些問題的出現,從主觀上看,是低保人口自身素質不高,幾乎不具備勞動技能,就業困難;從客觀上講,當前的低保政策中缺少鼓勵低保人口就業的內容,在勞務開發和促進就業工作中對這個羣體的重視不夠,工作力度不夠。

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們在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低保人口的發展問題,以保障促進發展,以發展落實保障。要在分析低保工作時,正確認識目前低保政策存在的弊端,我們不能讓低保的面越擴越大、低保人口越來越多。我們可以換一種思維來思考:如果今年全縣低保的需求量為9000人,明年增加為1XX人,難道能夠説明我們的工作做好了嗎?應該説明我們的發展工作沒有做好,羣眾的增收問題沒有解決好。

只有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加大勞務開發工作力度,促進就業,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在發展的同時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才是正確的發展思路。

二、促進城鎮低保人口就業的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據調查,我縣城市低保人口中有勞動力1023人,有就業需求的878人,佔86%,這説明大部分都有就業意願,但為何沒有就業?如果不考慮主觀的因素,我認為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低保政策中關於居民收入計算的方式,客觀上抑制了低保人口就業的積極性。在目前的低保政策中,低保標準為150元/人、月,也就是説人均月收入達到150元的家庭不能享受低保。對於收入的計算,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中,沒有説明是淨收入還是總收入,所以目前在計算居民家庭收入時都按總收入計算,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如四口之家有一人外出務工,月薪600元,那該户的低保按政策應予以取消,而實際上600元,只夠一人的在外面的基本生活支出,這一人外出務工反而讓一家人的生活失去了最低生活保障。所以當低保人口要選擇外出務工時,他就得反覆權衡,患得患失。

2、縣內就業崗位有限,外出務工面臨的困難多,讓城市低保政策成為低保人口手中的“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由於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企業規模小,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縣內的規模企業,郎酒集團、煙草公司等目前都沒有太多的就業崗位,新興的一些煤礦企業,技術要求又比較高,大部份城鎮居民又不願從事採掘工作。所以縣內就業的可能性比較小。

由於縣外企業在招用工上的不規範,服務保障政策滯後,外出務工又面臨勞動強度大、合同糾紛頻繁、工資拖欠等諸多困難。多數低保人員對外出務工前景不看好。

另外低保人口的知識水平和技術能力都不高,出去後工資也不高。這些原因就讓低保人口常在領低保金和就業之間徘徊。

3、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不健全,就業就等同於失去社會保障。全縣目前已有的政策措施是體現了各個部門促進就業的良好願望,勞動與社會保障局執行為外出務工的低保對象報銷車費的政策就是例子,但各個部門所執行的政策沒有整合,一些沒有促進就業任務的部門的職能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保障作用在促進就業工作中沒有得以體現。

如民政局沒有促進就業的工作任務,但承擔了社會保障工作任務。如何整合這些政策資源,形成促進就業的聯動機制,一方面要制約具備就業條件而不就業的低保人員,另一方面又要激勵積極就業的低保對象。

三、創新思維,紮實工作,促進城市低保人口就業。

1、加大勞動技能培訓力度,提高城市低保人口的就業機率。

按照全縣城鄉勞動力統籌培訓工作的統一安排,認真按勞動力市場需求合理設置培訓專業,調查結果顯示:全縣有就業需求的低保1023人口中,有人希望接受電動縫紉培訓,人希望接受電子裝配培訓,人希望接受車、焊鉗工培訓,人希望接受計算機操作與維修培訓,人希望接受物業管理培訓,人希望接受餐飲服務培訓,另外還有

人希望接受保安、創業規劃、煤炭採掘等專業培訓。要根據個人意願,作好規劃,利用好勞務培訓費和下崗失業人員培訓費,採取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組織針對性強、效果明顯的培訓班,確保培訓時間和培訓內容,提高培訓質量。

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們在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低保人口的發展問題,以保障促進發展,以發展落實保障。要在分析低保工作時,正確認識目前低保政策存在的弊端,我們不能讓低保的面越擴越大、低保人口越來越多。我們可以換一種思維來思考:如果今年全縣低保的需求量為9000人,明年增加為1XX人,難道能夠説明我們的工作做好了嗎?應該説明我們的發展工作沒有做好,羣眾的增收問題沒有解決好。

只有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加大勞務開發工作力度,促進就業,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在發展的同時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才是正確的發展思路。

二、促進城鎮低保人口就業的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據調查,我縣城市低保人口中有勞動力1023人,有就業需求的878人,佔86%,這説明大部分都有就業意願,但為何沒有就業?如果不考慮主觀的因素,我認為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低保政策中關於居民收入計算的方式,客觀上抑制了低保人口就業的積極性。在目前的低保政策中,低保標準為150元/人、月,也就是説人均月收入達到150元的家庭不能享受低保。對於收入的計算,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中,沒有説明是淨收入還是總收入,所以目前在計算居民家庭收入時都按總收入計算,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如四口之家有一人外出務工,月薪600元,那該户的低保按政策應予以取消,而實際上600元,只夠一人的在外面的基本生活支出,這一人外出務工反而讓一家人的生活失去了最低生活保障。所以當低保人口要選擇外出務工時,他就得反覆權衡,患得患失。

2、縣內就業崗位有限,外出務工面臨的困難多,讓城市低保政策成為低保人口手中的“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由於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企業規模小,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縣內的規模企業,郎酒集團、煙草公司等目前都沒有太多的就業崗位,新興的一些煤礦企業,技術要求又比較高,大部份城鎮居民又不願從事採掘工作。所以縣內就業的可能性比較小。

由於縣外企業在招用工上的不規範,服務保障政策滯後,外出務工又面臨勞動強度大、合同糾紛頻繁、工資拖欠等諸多困難。多數低保人員對外出務工前景不看好。

另外低保人口的知識水平和技術能力都不高,出去後工資也不高。這些原因就讓低保人口常在領低保金和就業之間徘徊。

3、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不健全,就業就等同於失去社會保障。全縣目前已有的政策措施是體現了各個部門促進就業的良好願望,勞動與社會保障局執行為外出務工的低保對象報銷車費的政策就是例子,但各個部門所執行的政策沒有整合,一些沒有促進就業任務的部門的職能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保障作用在促進就業工作中沒有得以體現。

如民政局沒有促進就業的工作任務,但承擔了社會保障工作任務。如何整合這些政策資源,形成促進就業的聯動機制,一方面要制約具備就業條件而不就業的低保人員,另一方面又要激勵積極就業的低保對象。

三、創新思維,紮實工作,促進城市低保人口就業。

1、加大勞動技能培訓力度,提高城市低保人口的就業機率。

按照全縣城鄉勞動力統籌培訓工作的統一安排,認真按勞動力市場需求合理設置培訓專業,調查結果顯示:全縣有就業需求的低保1023人口中,有人希望接受電動縫紉培訓,人希望接受電子裝配培訓,人希望接受車、焊鉗工培訓,人希望接受計算機操作與維修培訓,人希望接受物業管理培訓,人希望接受餐飲服務培訓,另外還有

人希望接受保安、創業規劃、煤炭採掘等專業培訓。要根據個人意願,作好規劃,利用好勞務培訓費和下崗失業人員培訓費,採取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組織針對性強、效果明顯的培訓班,確保培訓時間和培訓內容,提高培訓質量。

嚴格管理培訓經費和培訓補貼,要將培訓補貼與培訓質量掛鈎、與輸出比例掛鈎。對於組織培訓後仍然多數參培人員不能從事基本操作工作或者輸出比率低於60%的要進行責任倒查。對於培訓效果明顯,輸出比例超過95%的要進行獎勵。

2、加大勞務開發力度,拓寬城市低保人口的就業渠道。

積極開發就業崗位,多渠道促進就業。組織專門的隊伍深入到國有、集體、私營企業開展用工需求調查,召開企業用工需求座談會,充分了解各類企業享受再就業優惠政策的落實情況和用工情況。充分利用税收優惠和收費減免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尤其是商貿、服務型、加工型企業積極開發就業崗位,廣泛吸納城市低保人口就業。

加快社區建設步伐,扶持社區企業發展,探索社區企業由社區居民共同投資入股的模式,鼓勵並優先讓城市低保人口參股經營。對於投資有困難的家庭,可以協調信貸部門發放小額貸款予以扶持。

鼓勵和支持自主創業,對自主創業的應採用發放小額貸款、税收政策上給予優惠等方式予以扶持。在規劃城市建設、建立和新辦貿易市場時,可安排不低於20%的攤位,按成本價租售給城市低保對象。

3、加大維權工作力度,保障外出務工人員出得去穩得住。

實施好培訓、輸出、服務、維權、管理一體化工程,着力提高勞務開發的質量和效益,有效的促進城市低保人口就業。

勞務開發部門、工會、司法、公安、法院等相關部門要加強協作,認真履行職責,共同維護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勞務辦要利用現代信息網絡,建立與用工地相關職能部門、企業、法律服務機構的綜合協調、聯動維權服務新機制。在外出務工人員相對集中的地區要建立勞務工作站,定期對輸出的人員進行回訪,切實維護外出低保人員的合法權益。從而實現城市低保對象出得去、穩得住,實現外出就業的良性循環,用不斷有人成功的實例教育和引導低保人口自力更生、自強自立。

要通過服務與維權,避免外出務工瞎折騰情況的出現,如果是出去的低保對象一月兩月就幹不下去了,那他不僅掙不到錢,反而會增加家庭負擔,加劇貧困程度。

4、加大科學管理城市低保的力度,解決城市低保人口就業的後顧之憂。

首先是要開展調查研究,掌握全縣低保人口的基本情況,尤其要掌握其中勞動力的情況,建立制約機制。對已享受城市低保或正在申請城市低保男48歲以下、女38歲以下有就業能力的人員,必須在本人所在社區或鄉鎮勞務辦進行求職登記,如果兩次以上不接受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提供的就業崗位,可停發其城市低保金或不受理其城市低保申請。

其次是要建立激勵機制。對積極參加就業培訓並積極就業的可適當放寬低保政策,讓低保成為其就業和發展的有力保障,對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其原享受的城市低保待遇延續6個月,對月收入在800元以上的其原享受的城市低保待遇減半發放6個月。

第三是要建立低保人口就業檔案,掌握其就業的基本信息,對於就業失敗的,要放寬低保申請條件,簡化審批程序,做到出得去進得來,讓低保對象在就業時無後顧之憂。

5、加大調查研究力度,建立促進城市低保人口就業的長效機制。

要進一步調查全縣低保羣體的生存狀況,關注和研究他們的發展問題,探索和實踐幫助他們脱困致富的工作思路,建立促進他們就業的長效機制。

促進城市低保人口就業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參與,縣政府可以考慮在適當的時候建立促進就業專項基金,專門用於解決城市低收入人羣的就業問題,可以解決城市低保人口外出務工的路費補助、醫療補助、維權服務等。

整合政策資源,建立健全促進就業的激勵和制約機制,激勵與制約並重,加強宣傳教育,轉變城市低保羣體的就業觀念,用制度促進和保障城市低保羣體的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