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鄉村振興及傳統產業升級相關情況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11W

鄉村振興及傳統產業升級相關情況

鄉村振興及傳統產業升級相關情況

一、鄉村振興方面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重大戰略部署,是實現縣域經濟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年初以來,我們堅持抓早抓細抓實,對標入列,突出特色明確目標,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擴大開放為前導,以創新驅動為引領,以項目建設為支撐,多措並舉,全力推進,使縣域經濟更具實力,經濟結構更趨優化,生態環境更顯秀美,人民生活更為幸福。中央一號文件下發後,我縣在第一時間制定下發了《枱安縣2018年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任務責任清單》,明確了工作重點、責任領導和責任單位,全縣153個行政村每個村除完成12項規定動作外,各村結合自身實際從26項自選清單中自選至少10項,確保鄉村振興的責任全部分解落實到位。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按照清單要求有序推進,部分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

1、立足強村富民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構建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推進我縣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推進九股河集團“企業+農户+基地”模式,為資金週轉困難農户提供貸款及擔保,提供從種雛、飼料、獸藥、技術服務等方面全程保障,確保農户收益穩定。壯大村集體經濟,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增加村集體和農户收入。西佛鎮西佛村將土地整體流轉給遼寧天龍中草藥種植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輻射周邊的中草藥種植基地;台北街道雅化花田小鎮,以種植宿根花卉為牽動,推進農事旅遊產業,大幅度提升土地單位畝效益。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農業園已獲批國家首批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正在申報國家級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下步,繼續實施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戰略,做精做強中草藥、宿根花卉、禽羽等特色產業,做大做優產業發展平台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條、全產業領域從量到質的發展,做優一產、做大二產、做活三產,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引進和建設陝西楊凌農事互聯項目,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採取訂單式種植模式,擴大輻射帶動範圍,讓農民更多分享價值鏈收益。

2、堅持以人為本推進鄉村人才振興。人才是鄉村振興的支撐。堅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造就、匯聚更多鄉村人才投身鄉村振興中來。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採取“一點兩線”模式,依託省級培訓基地、鎮場特色農業站、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通過實踐操作、現場指導經驗交流等方式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壯大鄉村人才隊伍。積極發展致富帶頭人,鼓勵有能力、有想法、有社會責任感的“能人”通過發展設施農業、成立合作社等方式,帶動農户共同致富。台北街道李坊村王少賀通過成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興農佳樂”水稻種植品牌生產基地,帶動農户增收致富。下步,繼續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力度,完善配套政策體系,創新培訓機制,為全面提升我縣農民素質奠定基礎。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專業人才服務保障能力。以鄉情鄉愁為紐帶,鼓勵在外枱安籍人才返鄉創業,以先進技術、資金等優勢,帶動農户致富,全年扶持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50人。

3、注重特色傳承推進鄉村文化振興。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保障。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同發展,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升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深入開展村民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強化思想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建設,構建公共圖書服務、文化活動、公益演出三項鄉村文化“配送體系”,對接羣眾需求。下步,按照有標準、有網絡、有內容、有人才的原則,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公共文化資源向鄉村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農村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全年計劃開展文藝團體送戲下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流動文化服務14場、非遺“進社區、進校園”活動4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2200場。

4、強化環境約束推進鄉村生態振興。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原則,優化鎮村環境,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圍繞試點先行先試,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全力打造樣板級特色小鎮。桑林國家級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建設已完成新建小區選址;省級特色小鎮建設穩步實施,其中西佛鎮以中草藥為特色產業基礎的創建模式初步形成,高力房等鎮棚户區改造項目有序推進。大力實施“廁所革命”,深入推進廁所入院、入户工程,年內實現農村廁所全部入院。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秸稈熱解氣化清潔能源利用等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全面推進跡地更新3.6萬畝任務。下步,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出發點,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着力點,以強化突出問題綜合治理為切入點,有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進縣城南外環路、雙沙線三道渡口渡改橋、城鄉垃圾處理一體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整縣推進、秸稈熱解氣化清潔能源利用等項目,完善農村道路、通信、供電、供氣等基礎設施,通過實施道路升級、污水處理、庭院整治等12項工程,完成村屯綠化11個,補齊農村環境、基礎設施短板。

5、發揮堡壘作用推進鄉村組織振興。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標誌。堅持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按照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紮實推進抓黨建促振興,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戰鬥堡壘。大力實施“領頭雁”工程,拓寬選人視野,加強教育培訓,切實提升村黨組織書記“五種能力”。堅持問題導向,完善縣級領導包保軟弱渙散村制度,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強化村級黨委建設,15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均有一名縣級領導包保。壯大村集體經濟,制定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年初以來,91個村申報省市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財政獎補資金項目,每村配套省、市、縣三級獎補資金22.5萬元;爭取省級扶持發展村集體經濟試點項目6個,共1200萬元。下步,着力健全縣、鎮、村三級為民服務代辦網,深入開展代辦、代詢,實行全程留痕管理,切實做到讓羣眾好辦事、把羣眾事辦好。充分發揮152名省、市、縣三級選派幹部作用,推進基礎黨組織建設與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同調度、同督查,探索黨建統領、村社一體、抱團發展、合股經營等多種致富發展之路。同時,大力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都有一名縣級領導包保,確保年底前全部實現提檔升級。

二、傳統產業升級方面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近年來,我縣始終把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和優化經濟升級的主攻方向,加快技術、產品、業態創新升級步伐,三次產業經濟質量和效益得到穩步提升。農業方面,穩步實施產業結構優化調整,2017年,調減玉米種植面積3萬畝,2018年,計劃再調減玉米種植面積1.5萬畝,發展特色林果、中藥材等高效經濟作物,打造區域綠色果蔬肉禽生產供應基地。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鼓勵、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產業升級。全縣已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21萬畝,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849家,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1家。大力實施三品認證工程,已發展無公害認證合作社15家、遼寧省名牌農產品1家、綠色食品2家,正在推進枱安綠茄、枱安肉鴨和枱安福祿考申報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工業方面,以產業集聚和價值鏈延伸為指引,全力推進彩塗板及深加工、精細化工、造紙、農產品深加工和新型材料等五大主導產業集羣建設,全力推進了年產100萬噸熱鍍鋅板帶冷彎型鋼、年產6萬噸速凍食品、年產40萬噸生活用紙、年產3.6萬噸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等重點項目,推動產業鏈向中高端、消費端和新興領域延伸,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產業競爭力。服務業方面,圍繞建設沿海經濟區的發展定位,以大通道、大物流為產業目標,規劃建設了外環路服務業產業帶,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汽車服務、電子商務等新業態,通過招商引資,培育和引進了鞍煉近海貨運鐵路物流區、銘晨二手車交易市場、移聯網信農村電商等一批大型商貿和物流項目,打造“互聯網+”新模式,生產性服務業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依託大河、温泉、民俗、特色農業等旅遊資源,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規劃建設了遼河文化旅遊帶,以遼河(枱安)文化旅遊區、少帥陵風景區為核心的文化旅遊線路初步成型,“少帥故里、遼畔明珠”旅遊品牌影響力穩步提升。

下步,我縣將按照沿海經濟區發展戰略和壯大縣域經濟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效率和效益為中心,全力以赴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縣域經濟更高質量發展。

1、以精準招商拓展產業升級新空間。按照“大項目帶動、大配套跟進、大集羣發展”的思路,圍繞彩塗板及深加工、精細化工、造紙、農產品深加工、新型材料及現代服務業等主導產業,開展瀋陽經濟區、京津冀和長三角等地專題招商,重點引進高端製造、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現代供應鏈等產業項目,培育新興業態,打造新經濟增長點。在項目引進上,落後產能項目堅決不進,低端產業、資源消耗、環保不合格項目堅決不落,在源頭上預留升級空間,實現選擇性發展。制定落實人才引領新政策,培養和引進一批企業急需的高端技術人才和創業人才,為產業升級提供智力支撐。

2、以資產整合增強產業升級新活力。通過兼併重組、資產租賃等方式,啟動盤活了一批閒置資產和停產企業,目前,遼寧銀恆嫁接鞍山明宇新上年產50萬噸連續熱鍍鋅板卷、天和礦產嫁接金禾再生資源新上生產廢舊金屬加工及配送、福瑞達鋼構收購合豐金工擴大產能等資產重組項目正在有序推進,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和帶動作用。在此基礎上,我縣將繼續按照依法依規、自主選擇、多措並舉、因企施策原則,積極開展二次招商,引進域外優質項目資金,推進長期停產或半停產企業盤活,實現回購收儲一批、破產重組一批、以租代售一批、轉型升級一批,全面提升資源利用效益,最大限度挖掘內在發展潛力。

3、以質量提升開闢產業升級新路徑。利用鞍山科技大學與經濟開發區建設台安科技園的有利契機,鼓勵鞍山石化、神龍騰達等重點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建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打造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速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提升產業、產品市場競爭力。全面提升農產品品質,加快品牌化建設步伐,重點圍繞西平林果、新華河蟹、洪家羊駝等特色產業,創建申報一批國家和省、市名牌產品,提升農產品區域影響力和經濟效益。

4、以業態創新築牢產業升級新基點。高標準實施南外環路、雙沙線三道渡改橋、庫盤線改造、鞍煉近海貨運鐵路物流區等基礎設施工程,為大型物流項目引進和實施奠定硬件基礎。依託資源特色和產業基礎,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積極培育農事體驗、鄉村旅遊和民宿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推動一三產業融合,打造旅遊產業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