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兩基”迎國檢工作開展情況彙報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64W

切實履行政府職責  抓好“兩基”教育工作

“兩基”迎國檢工作開展情況彙報


“兩基”迎國檢工作開展情況彙報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首先,我代表羅江縣人民政府,歡迎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到我縣檢查、指導“兩基”迎國檢工作,並真誠希望你們給我縣的迎檢工作提出寶貴意見。下面我就羅江“兩基”迎國檢工作開展情況作一彙報:

一、基本情況

羅江縣位於成都平原北部邊緣,轄10個鎮,108個行政村,19個居民委員會,幅員面積47.9平方公里,總人口24.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 20萬人)。2010年,全縣實現國民生產總值48.3億元,財政總收入6.9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376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879 元。

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67所,其中:國小1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特教中心校1所,單設制國中5所,高級完全中學2所,中等職業學校2所,農村成人教育學校10所,高等民辦職業院校1所,幼兒園28所(其中民辦幼兒園 11 所)。在校學生總數達到38662人。其中:國小在校生9545人;國中在校生6893人;特教中心在校生 13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967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6097 人;幼兒園在園幼兒5162人;高等職業學院在校生8000餘人。公辦學前教育階段專任教師29人,義務教育階段專任教師1103人,其中國中教師480人、國小教師623人;高中教育階段專任教師231人。各級各類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均達到了省定標準。

全縣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輟學率為0,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9%、輟學率0.15%,殘疾兒童入學率91%,15週歲人口文盲率為0。“三殘”兒童義務教育普及程度不斷提高,“普九”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標準。1998年,御營鎮榮獲教育部“中華掃盲獎”,縣教育局被省政府評為“掃盲工作先進集體”,2001年縣教育局被省政府評為“兩基”工作先進集體。

二、工作成效

長期以來,羅江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把“科教興縣”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戰略,行政府之責,舉全縣之力,求真務實,創新進取,教育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兩基”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

(一)全縣教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

2008年我縣“普及程度”各項指標分別為:國小6-11歲兒童學入率為100%,國中12─14歲青少年入學率為99.9%; 特殊兒童入學率為93.9%;國小輟學率為0,國中輟學率0.04%;國小畢業率100%,國中畢業率100%;國小15週歲完成率為100%,國中17週歲完成率99.8%;15週歲人口文盲率為0。

2009年國小6-11歲兒童學入率為100%,國中12─14歲青少年入學率為99.9%; 特殊兒童入學率為94.7%;國小輟學率為0,國中輟學率0.04%;國小畢業率100%,國中畢業率100%;國小15週歲完成率為100%,國中17週歲完成率99.7%;15週歲文盲率為0。

2010年國小6-11歲兒童學入率為100%,國中12─14歲青少年入學率為99.9%; 特殊兒童入學率為91%;國小輟學率為0,國中輟學率0.15%;國小畢業率100%,國中畢業率100%;國小15週歲完成率為100 %,國中17週歲完成率99.8%;15週歲文盲率為0。

(二)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穩步提升

2010年底, 全縣中國小教師學歷達標率均達到省上規定標準,國小、國中、高中教師取得中專、專科、本科及以上學歷分別達100%、98.9%和93.9%,國小、國中、高中教師取得專科、本科、研究生(含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分別達78.7%,65.6%,13.9%。近幾年公開招聘的教師除國小個別學科是專科學歷外,其餘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即新補充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我縣對中國小教師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比例實行動態管理,比例幅度嚴格控制在人事職改部門下達的幅度以內。2010年底,全縣國小教師中已有副高級 3人,佔國小專任教師總數的0.5 %,中級258人,佔國小專任教師總數的40.77%;國中教師中已有副高級 62人,佔國中專任教師總數的12.9%,中級 215人,佔國中專任教師總數的42.29 %;高中(含中職)教師中已有副高級66人,佔高中專任教師總數的28.6%,中級 98人,佔高中專任教師總數的42.4%。

目前,我縣有國家級優秀教師 3人,省特級教師2人,省級模範教師、優秀教師8人,市級優秀教師87人,省級骨幹教師21人,市級學科帶頭人35人,市級骨幹教師108人。

(三)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1、學校佈局更加合理。“5.12”地震後,根據城鎮規劃,我縣結合災後重建實際,對學校佈局進行了調整。遷建整合職業中學 1 所,合併普通高中 2 所,擴建公辦幼兒園 1 所,新建深雪堂國小,使其規模達到可容納學生1800人左右;新建一所深雪堂國中,規模達到可容納學生2400人左右;逐步取消縣城國小舉辦的幼兒園,在縣城內新建2所幼兒園,可容納幼兒1200人。

2、配套設施逐步完善。近三年用於中國小教育技術裝備累計總投資近3千萬元,有14所國小校教學儀器配備已達省2007一類標準,4所國小達省2007二類標準。按省2007教學儀器配備標準,18所國小均達到規定要求。5所國中均按照教學儀器配備省2007一類標準裝備,國小儀器達標率為98.9%,國中儀器達標率為98.6%。

3、教學設備不斷更新。我縣投入大量資金為各學校添置了實驗、藝體器材,併為多所學校添置了科學、數學、音樂、美術、衞生等教學設備。購買各類圖書,充實學生業餘學習,目前,國小、國中生均圖書分別達到19.7冊、25.9冊,實現了全部達到及部分超過省定標準。

(四)教育經費投入不斷增加

1、教育經費增長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三年來,預算內教育撥款為別為8023萬元、11728萬元13209萬元,分別比上年的增長24.16%、46.18%、12.63%。同年,全縣財政經常性收入17696萬元、22596萬元、2441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18%、27.68%、8.06%,預算內教育撥款增長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

2、在校學生人均教育經費逐年增長。三年來,我縣在校學生人均教育經費分別為3558元、5496元、6528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9.8%、54.47%、18.78%。其中: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分別為國小1996元、3081元、3779元,國中為2133元、3274元、4339元。生均教育教育費用逐年增長。

3、教師工資和在校學生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三年來,我縣在職教師平均工資分別為24381元、37272元、46761元,較上年分別增長3.25%、52.87%、25.46%;我縣在校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分別為國小288元、325元、425元,國中448元、545元、645元。教師工資和在校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

4、教育費附加及地方教育費附加足額徵收,並全額用於教育事業。三年來,城市教育費附加分別達到364萬元、528萬元、703萬元,地方教育附加為121萬元、175萬元、235萬元,並全部安排用於教育。同期農村税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總額每年為2124萬元,其中用其中用於教育資金為1310萬元,用於教育的比例達61.68%。高於農村税費改革轉移支付45%用於教育的比例。

5、家庭貧困學生的資助政策認真落實。2006年實施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以來,我縣全面貫徹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全縣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交學雜費,併為其免費提供教科書,同時,為家庭貧困的寄宿制學生補助生活費。三年來,我縣用於發放義務教育家庭貧困的寄宿制學生補助生活費金額達1002萬元。嚴格按照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資助貧困生政策,及時足額撥付了免學費和國家助學金資金。

6、普九債務全部化解。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我縣成立了由相關部門組成的羅江縣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普九”化債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羅江縣化解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實施方案》,明確了相關部門的職責。通過各種渠道籌措化債資金,全部化解“普九”2514萬元。

(五)教育質量顯著提高

1、堅持德育為先。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以《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指南,結合時代特徵,實施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知心育人活動,全縣覆蓋率達100%。通過多種手段積極創設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濃厚氛圍,促進了師生“學教雙贏,共同成長”。

2、規範辦學行為。為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對學校收費、招生、課程與課時、作息時間等內容做出了明確規定,並與學校的評先創優緊密掛鈎,積極引導學校走“規範+特色”的發展之路。充分發揮縣紀檢、物價部門及特邀教育監督員的職能優勢,及時監督檢查學校辦學行為。在治理教育收費、規範教師職業行為和行風評議等工作中,社會各方及廣大羣眾反映良好。

3、加強體藝教育。全面推進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實施,深入貫徹《省教育廳關於保證中國小體育課課時的通知》和《省教育廳關於落實保證國小生每天體育活動時間的通知》精神,強化藝術教育隊伍建設,把學校體育、藝術、衞生等工作納入素質教育質量考核重要範疇。

(六)各級各類教育均衡發展

1、學前教育快速發展。我縣以四川省示範幼兒園羅江縣幼兒園為龍頭,帶動國小的附屬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的建設和發展,全縣共有幼兒園28所(其中民辦11所),在園幼兒5162人。現在正在引進一所民辦幼兒園和新建一所城南幼兒園。基本形成了“以國辦園為主體、以社會力量辦園為補充”的辦園格局,滿足了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需求。

2、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縣實施了學校標準化建設及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在學校建設、師資配備、設施裝備均按標準化要求實施,並不斷擴大辦學規模和進行資源整合,將部分規模小,效益差的學校與效益較好、質量高的學校合併;資源配置向薄弱學校傾斜;實行片區聯合教研改革,全縣各校在學校管理、教學研究、資源共享、課程安排、師資統籌等方面多層次、多方位的合作、交流與互動,龍頭學校送教下鄉、舉行教學開放周活動,促進了城鄉學校在教學和管理水平上的均衡發展,全縣各校在管理水平、教育質量方面差距明顯縮小。特殊教育從無到有,“三殘”兒童義務教育普及程度不斷提高;“普九”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標準,全縣村小布局調整基本完成,教育“十一五”規劃逐步實施;“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提高。

3、普通高中教育健康發展。高中階段教育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高,本科上線人數萬人比居全市前茅;高中階段入學率逐年遞增,羅江中學在短短的時間裏從一個鄉鎮學校創建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2007年新組建了潺亭實驗國中,進一步完善了縣城教育結構,教育質量已跨入市同類學校前列。

   4、職業教育迅猛發展。羅江縣職業高中於1997年掛牌成立,通過10餘年的艱苦努力,已經創建為全國重點職中。2003年引進的德陽市通用電子科技學校,通過整合資源,建立職教中心,現在校學生已經達到6097人,並先後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四川省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先進單位”、“四川省發展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等殊榮,成為德陽市三大中職集團主力;2007年引進了高等職業院校——四川警安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學生已經達到8000人,開創了羅江高等教育新的里程。

5、成人教育穩步發展。全縣有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0所,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年培訓率達28%;成立農民工轉移培訓點19個。同時,以各鄉鎮的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為依託,以全面實施“2112”教育富民工程為切入點,認真搞好三教統籌,促進農、科、教更加緊密的結合,切實服務於“三農”。

羅江縣雖然只是一個縣域經濟不發達、人口二十多萬的小縣,卻形成了從幼兒教育到高等職業教育、從基礎教育到職業教育的完整體系。

三、工作措施

(一)領導重視,強化保障

一是加強領導,強化組織保障。縣委縣府堅持把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和任期目標,始終把教育工作擺在全局性、先導性、基礎性的位置,成立由縣長任組長的“兩基”工作領導小組,並精心制定了《羅江縣教育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及時、有效地解決有關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困難,如學校佈局、基礎設施建設、師資補充配備、教師福利待遇、“普九”化債等系列重難點問題,為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經常深入中國小調研指導工作,定期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和部署教育工作,為教育發展定向把關,及時解決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縣人大、縣政協每年對教育工作進行視察和專題調研,積極督查教育法律法規等執行情況,各級各部門各司其職,強化教育管理、優化教育環境,共同促進全縣教育工作健康協調發展。

為全力推進教育發展,我們始終堅持“四個優先”原則,即:在研究制定發展和年度計劃時,把教育擺在優先地位;在制定年度經費預算時,優先保證教育事業的需要;在具體開展工作時,優先安排部署教育工作;在落實幹部職工工資時,優先保證教師工資,切實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二是建章立制,強化制度保障。我縣切實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任務、實施步驟和政策措施納入《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研究制定了《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按照“統一規劃、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原則,從經費、師資和政策等方面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傾斜。建立了示範學校與薄弱學校結對幫扶制度,促進薄弱學校在辦學、管理水平、師資素質和辦學效益等方面不斷提高。

建立留守少年兒童和進城就業務工農民子女入學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為主”的原則,落實了加強留守少年兒童教育、管理和關愛的具體措施,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形成了學校搭建溝通平台、政府加大政策扶持、社會齊抓共管的留守少年兒童管理新模式,留守少年兒童得到有效管理,受教育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學習生活倍受關愛。留守少年兒童和進城就業務工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得到切實保障。

三是加大投入,強化經費保障。教育要優先發展、均衡發展,都需要大量的經費作支撐。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教育為先”原則,建立了穩定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積極克服財政困難,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了辦學條件和水平,為縣域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1、建立中國小校舍維修改機制,教育專項資金專款專用。中國小危房改革資金和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等資金均按照專項資金的管理辦法進行項目管理,項目嚴格實行的招投制,設備實行政府採購,資金使用嚴格按程序辦理。確保教育專項資金專款專用。

2、鞏固完善農村中國小教職工工資保障機制。我縣於2000年10月起,教職工的工資由縣財政統一直髮,確保了教職工工資及時兑現,至今未發生拖欠現象;2006年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落實了教師的各項津補貼、社會保障和住房公積金;2009年全面實施了教師績效工資改革,完善了社會保障政策,兑現了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教師的工資、區域內津補貼、“五險一金”等全面落實。

3、依法徵收教育費附加。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我縣的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由縣地方税務局按“增值税、營業税、消費税”的3%和1%進行徵收。徵收的教育附加由縣財政全額安排給教育使用,教育局用於校舍維修、償還債務和教育發展方面的支出。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捐資助學。有力地促進了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堅持城鄉統籌,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凝神聚力推進縣域教育均衡發展。

我縣始終把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縮小城鄉差距、校際差距,作為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礎和前提。特別是近年來,針對農村中國小相對數量多、生源少、規模小、效益差等問題,我縣明確了“兩個擴大、兩項改革、一個提升、一個轉變”的發展目標(即:擴大辦學規模、擴大優質資源,深化縣域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學校管理體制改革,提升全縣城鄉整體辦學水平,使每個學生由“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勇於探索,大膽實踐,強力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以期鞏固兩基成果。

一是實施學校標準化建設及薄弱學校改造工程,不斷擴大辦學規模和資源整合。

建縣以來,適應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要求,因地制宜,以縣為主進行中國小布局結構調整。一是在不影響適齡兒童入學的前提下,撤併村小、全縣村小已由建縣時的128所調減至5所;二是將部分規模小,效益差的學校與效益較好、質量高的學校合併;三是將部分鄉鎮的國小、國中和農校實行“三校合一”,組建九年一貫制學校。同時,通過經費傾斜、智力扶持和評優傾斜等措施,加強對薄弱學校的改造和建設,優化了教育資源的配置,使教育投入更加集中,充分發揮了有限資金的最大使用效益,也使一批弱勢學校重新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二是實施片區聯合管理模式改革,促進城鄉一體共同發展。

在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中,原有管理體制已不適於農村學校的管理與發展,為此,我縣配套啟動了片區管理體制改革。在推進城鄉學校一體化發展工作中,我縣不斷探索片區聯合管理模式。根據學校佈局調整後的地理位置、辦學水平、師資配備等指標,組建了4個片區聯合管理模式的“共同體”,每個共同體由龍頭學校和農村學校組成。縣教育局結合實際,對片區聯合管理提出明確規定和要求,有力地推動了全縣各校特別是聯合校在學校管理、教學研究、資源共享、課程安排、師資統籌等方面多層次、多方位的合作、交流與互動,促進了城鄉學校在教學和管理水平上的均衡發展。

三是與義務教育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統籌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小縣辦出大教育。

在發展學前教育方面,針對我縣國辦幼兒園難以滿足學生需要、民辦幼兒園人數少且規模小、農村缺少規範幼兒園的問題,我縣結合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充分利用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及薄弱學校改造的有利契機,同步發展學前教育。在規劃發展思路上,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幼兒教育的意見》;在規範辦園行為上,定期進行督導評估;在硬件建設上,先後新建、改建縣幼兒園1所和農村附設幼兒園10所。目前,城市國小基本取消了國小附設幼兒班,學前教育規模已發展成目前的1所國辦園、16所農村國小附設幼兒園和 11所民辦園,全縣學前教育幼兒入園率達95%以上,基本形成了“以國辦園為主體、以社會力量辦園為補充”的辦園格局,滿足了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需求。

在發展民辦教育方面,從園舍設施、師資水平、辦學規模、社會聲譽等多方面對民辦教育進行督導評估,進一步規範民辦學前教育,強力開展清理整頓活動,共取締規模小、水平低的非法辦園4所,整改幼兒園11所。同時積極引導社會力量辦學,着力改善民辦學校辦學條件。目前,全縣有11所幼兒園、1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職業技術學院,均達到社會力量辦學評估標準。

在發展成人教育方面,堅持“政府統籌領導、教育部門主管、有關部門配合、社會積極支持、羣眾廣泛參與”的成人教育發展思路,在充分利用技工學校、職業中學進行崗位技能培訓的基礎上,着力抓好鎮、村成人培訓網絡建設。

(三)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提升整體水平

建縣以來,我們始終堅持完善師資管理制度,優化師資隊伍結構,紮實有效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

師資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着教育發展的水平;師資水平的均衡更是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內容。我縣一直將師資作為教育發展的主體資源,通過實施“四項工程”,極大提升了全縣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一是“城鄉一體化”工程。依據教師的能力和工作實績,優化人才資源配置,切實抓好教師交流工作。三年來結合學校撤併工作,統籌調整、交流教師112人,佔教師總數的8.2 %,使全縣教師隊伍在城鄉一體、學科配置、年齡結構等方面更趨均衡。

二是“幹部培養、教師培訓”工程。切實抓好中國小校長和青年後備幹部的培養。建立健全中國小校長隊伍選拔任用、培訓與工作考核掛鈎等制度,進一步選準配強中國小領導班子。校級領導幹部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自主選拔任用(國家級示範性高中除外),使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在學校幹部配備、使用、管理等方面上有了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三年來,共提拔、調配、交流和改任中層以上幹部110人次,其中校級幹部30人。為加大教師培訓力度,縣財政安排了專項資金用於教師培訓,鼓勵、支持校長和中國小教師參加崗位業務培訓和學歷進修。全縣校長崗位培訓率達100%,每年提高培訓的面都在50%以上。中國小教師各項規範化和靈活性培訓,培訓面達100%;組織選派中國小骨幹教師參加省市各項學科專業化培訓、班主任培訓。建立健全了一套科學的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考核和成績登記制度,全面實施了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學時的信息化管理。全縣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學時達標率和審登率達99.5%。

三是名師帶動工程。建立了省、市、縣三個層次的骨幹教師梯隊,進一步完善了骨幹教師的考評認定及跟蹤考核管理工作。通過定期示範教學,形成名師帶骨幹、骨幹帶全員、一級帶一級的示範輻射體系,提高了城鄉學校師資均衡化水平。                                                                                                                                                                                                                       

四是師德建設工程。結合“幹部作風建設年”和“師德建設年”活動,以“講師德、鑄師魂、做人民滿意合格教師”為主題,開展了師德教育、師德承諾系列活動,切實將師德師風工作落到實處。

(四)深化教學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不懈地提升縣域教育教學質量

我縣始終把提高縣域教育的整體質量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標。通過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深化課程改革,深入推進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六個提升”。

一是以德育教育為切入點,不斷提升學生道德素質。結合時代特徵,實施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知心育人活動,全縣覆蓋率達100%。通過多種手段積極創設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濃厚氛圍,促進了師生“學教雙贏,共同成長”。

二是以教學改革為突破點,不斷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堅持“理念先行、培訓提高、教研推動、以點帶面、評價引路、機制保障”的原則,深入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注重依託“校本教研系列活動”、“片區教研”活動,積極向“校本”要質量,不斷加強校際間的橫向                                                                                                                                                                                      交流,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形成了“導、學、研”一體化的教研模式。三年來,組織全縣課改培訓達1400餘人次。同時,深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全縣師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共獲國家、省、市級獎勵4000多項次;獲省級優質課2節;獲國家級優秀論文40多篇、省市級優秀論文400多篇。

三是以課題研究為連接點,不斷提升教育科研水平。樹立教育科研先導意識,通過聯合實驗、協作研討、教師論壇、網絡互動等多種形式實施教育科研聯動,切實提高教育科研質量。目前我縣承擔國家級課題1項、省級課題2項、市級課題7項,縣級課題39項,榮獲省市級優秀科研成果獎21項。

四是以信息教育為牽動點,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將推進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作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手段,進一步完善了中國小信息網絡建設,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教育管理的緊密融合。同時,積極探索信息化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模式,逐步實現從知識性教學向發展性教育的轉變。

五是以健全教育機制為關鍵點,不斷提升控輟保學水平。縣政府明確了各部門職責,並把普及程度列為考核鎮、村和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完善責任機制,使控制學生流失工作落到實處。推行輟學生復學責任制。實行縣、鎮、村三級組織及教育、公安、司法等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密切配合,有效控制輟學率。

六是以創建平安校園為着力點,不斷提升學校安全工作水平。我縣認真貫徹執行市、縣學校安全管理責任制,結合教育系統實際,努力抓好安全管理工作。按照市、縣政府年度安全工作安排,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和“以人為本,積極預防”的方針,緊緊圍繞“強化意識、完善制度、鞏固成果、確保平安”的工作思路,牢固樹立學校安全“防範重在管理”的思想意識。認真落實市、縣安全管理各項工作,以做好學校隱患治理和落實好“一崗雙責”為重點,把安全工作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按照市、縣關於安全生產的要求,我縣教育系統結合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確立了“大安全”的觀念,明確了學校在學法、守法、防火、防盜、防毒、防破壞、防自然災害、禁毒、保密安全、交通安全、設施設備安全、治安等方面的重要職責。縣教育局和市教育局、縣政府簽訂了《安全工作責任書》,並和各學校、幼兒園第一責任人簽訂了《安全工作責任書》,各學校第一責任人又分別與教師簽訂了《安全工作責任書》。在責任書中體現了學校安全治理、安全管理責任和精神文明建設目標責任的要點。層層實行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書,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結合學校標準化建設及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啟動實施了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對全縣27所學校校舍進行全面排查,共排查單體建築139棟,總建築面積15.23萬平方米。建縣以來加固改造校舍面積3.77萬平米,重建7.96萬平方米。同時,建立健全校園安全工作機制,層層簽訂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真正做到工作有部署、經費有保障、任務有落實。加強日常消殺和疫情監控工作,未發生學校大面積暴發疫情。積極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治理活動,公安、交警、城管、工商、文化、教育等部門協調聯動,開展經常性聯合專項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切實維護學校的正常秩序。特別是針對前期全國校園傷害案件的頻發形勢,已為全縣中國小、幼兒園配置專業保安人員,從人防和技防兩方面下大力氣確保學校財產和師生人身安全,使學校真正成為最安全的地方。

(五)積極配合,形成合力。

一是積極配合,形成合力。各部門結合實際,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通力合作,羣策羣力,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兩基”工作。財政、税務、發改等部門依法徵齊各類教育税費,千方百計爭取政策和項目,保證了對教育的投入;國土、建設等部門積極解決學校用地、校舍等問題,及時為學校建設辦理相關證件,在收費上給予了最大限度的優惠;公安、衞生、文化、工商等部門,對學校周邊的網吧、商業網點、集貿市場等進行了集中治理,加強了對學校食堂衞生、飲水衞生的監督管理,淨化了校園周邊環境,維護了教育平安穩定;人事、編辦等部門通力合作,積極支持補充教師,緩解了教師緊缺的矛盾。

二是加強宣傳工作。始終把宣傳工作貫穿於“兩基”攻堅全過程,為“兩基”工作的全面開展創造良好的社會基礎。加強思想動員,利用廣播、電視、標語等多種形式深入宣傳教育法律法規,做到廣播有聲音、電視有畫面、街道有標語、學校有板報,動員全社會力量支持“兩基”工作。

三是鞏固掃盲成果。掃盲工作做到人員不減、工作到位、經費保障,不斷加強掃盲工作,鞏固掃盲成果。同時,加強成人學校建設,把掃盲工作的重心從掃除文盲轉移到實用技術培訓上來,有效防止復盲。狠抓普及教育,逐年提高普及率,從源頭上防止新文盲產生。對每年不參與會考的應屆畢業生進行職業技術培訓,積極探索在義務教育階段滲透職業技術教育的新模式。加大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讓農村富餘勞務人員掌握一技之長,增強就業能力,加快脱貧致富步伐。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主要問題

經過建縣以來不斷的鞏固、不斷的改進、不斷的建設,全縣整體教育辦學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但是與先進地縣的教育發展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如:因財力緊困,教育經費和建設資金仍然不足;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特色教育有待繼續挖掘和推動等。

(二)下一步打算

我縣將以此次檢查為契機,找準問題,落實措施,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全局,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搶抓機遇,突出重點,體現特色,堅持全面嚴格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原則,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調整支出結構,確保義務教育經費“三個增長”。 加強師資隊伍培訓,促進教師隊伍轉變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充分挖掘當地的課程資源,開好學校課程,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不斷完善教育結構,解決教育難題,提高教育水平,舉全縣之力,建幸福校園,努力開創全縣教育事業更好更快發展的新局面。

  兩基迎國檢工作進展情況彙報材料

為了認真做好我校“兩基”迎國檢工作,根據省市相關文件精神和縣教體局有關要求,我校紮紮實實開展了各項工作,現將近期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積極參加上級部門組織召開的動員會議,及時傳達會議及文件精神。

為做好我校“兩基”迎國檢工作,學校主要領導先後參加縣政府、縣教體局主持召開的動員會、推進會,並及時向學校全體教師傳達有關會議精神,和縣教體局簽訂了目標責任書。

二、召開學校內部動員會議,加強培訓,全面把握迎國檢工作。

3月中旬,我校先後召開全校“兩基”迎國檢動員會、推進會,對“兩基”迎國檢工作總動員、總部署。並對 “兩基”工作人員進行了專項業務培訓,使工作人員明確了目的、掌握了工作方法,積極地投入我校兩基迎國檢工作。

三、加強組織領導,認真落實責任制度。

學校成立了“兩基”迎“國檢”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校長擔任,成員為學校各處室負責人及各班班主任。下設宣傳資料組、教育質量管理組、普及程度和掃盲組等7個工作組,分別由各組制定相應的具體方案,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

四、制定了《高台縣城關國中兩基迎國檢工作方案》,明確了任務、明晰了責任分工和每個時段的工作進度。

五、強化輿論宣傳,營造迎國檢良好氛圍。

一是政策學習宣傳。春季開學後,我校再次組織學習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陸續開闢了“兩基”迎“國檢”宣傳專欄,在校內掛大幅標語3條。二是信息宣傳。堅持每月向高台教育信息網發佈我校“兩基”信息,並進一步拓寬教育宣傳渠道。

六、對我校有城關鎮户籍就讀的學生進行兩基調查摸底。

學校先及時瞭解學生在校的基本情況,然後分多組下社區摸底。對輟學的學生,要求班主任到學生家,並讓教師全員出動,深入細緻的做學生及其家長工作,要求每位教師必須密切關注即將輟學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到不歧視差生,及時向學校反饋信息;同時做好“特困生”工作,採取獻愛心活動,重點幫扶,用好政府扶貧資金,使真正貧困的學生得到救助,完成學業。

七、進行環境整治,抓校園文化建設。

為保證學生願意學、學得好、留得住,我校大力發展校園文化建設。首先着手校園的綠化美化工作,其次大力開展興趣活動課,挖掘和弘揚本地民族文化,開設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多門校本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