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禮樂制度(精選多篇)

欄目: 章程規章制度 / 發佈於: / 人氣:1.51W

第一篇:西周禮樂制度的認識

禮樂制度(精選多篇)

對西周禮樂制度的文化的認識

一、周代的禮樂制度

公元前11世紀中期推翻殷商建立的周王朝,在總結殷商典章制度的基礎上,制定了等級嚴密的禮樂制度。“禮”是為了區分貴賤等級,“樂”可以使人互相和敬,兩者結合,為的是維護奴隸制貴族的等級秩序,鞏固統治階級內部團結而更有效地統治百姓。

周禮的種類繁多,主要有祭祀、喪葬、交際、征戰和吉慶五大類。涉及冠、婚、喪、祭、朝、聘、鄉、射及職官制度等諸多禮儀、禮制和禮義。由繁瑣的禮儀制定了與之配合的各種音樂使用標準,不同場合、不同身份的人,不僅禮儀有別,所用音樂也有嚴格規定。為了維護和推行禮樂制度,周王朝還設立了由“大司樂”總管的音樂機構,對十三歲到二十歲的貴族子弟進行系統的音樂教育。在周禮中,“禮”與“樂”是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的,“禮”體現為等級制度的規定和要求,社會秩序中的君臣、父子、夫妻和高低、貴賤、尊卑都要由禮來加以區別和定位。但是僅僅有“禮”是不夠的,單純強調“禮”可能會造成等級間的距離和人際關係的冷漠,而“樂”的作用就是與“禮”相配合,起調和關係、融合感情的作用,消解由“禮”所帶來的等級差別感,以達致和諧的理想境界。二者雖然功能各不相同,但相輔相成,構成了一個完整有序的社會政治制度。

東周時代即春秋戰國時代,總體上是諸侯爭霸、列國爭強,戰火頻仍、紛爭相繼的亂世,同時吃?鄭衞之音”的傳人,在這樣的政治和社會環

境下,禮樂制度逐步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被列國紛紛棄之如弊履,史稱“禮壞樂崩”。但正是在這一“禮壞樂崩”的時代,禮樂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的價值得到了包括孔子在內的各類有識之士的思考和重新認識,基於此,禮樂制度才能在漢初重登政治舞台,並綿延兩千多年而不衰。

二、儒家對禮樂文明的繼承和發展

自周朝以後,歷史上每個朝代興起後都要有一番“制禮作樂”的活動,或者把前代流傳下來的禮樂加以改造,或者根據當時的需要制定新的禮樂,歷代史書裏面都有一部k}l樂志》。那麼,在周代“制禮作樂”至春秋戰國“禮崩樂壞”,再到以後每朝每代的“制禮作樂”,這中間明顯存在着一個斷層。是誰將這個斷層連接起來的呢?儒家是主要的貢獻者,儒家創立者孔子則是發展中國古代禮樂文明的另一個重要人物。他一方面繼承、推廣和宣揚禮樂文明,整理、傳播了記載古代禮樂文明的儒家經典“六經”,另一方面以禮樂為解説對象,着力彰顯禮樂文明的精義,強調禮樂文明的人倫教化和治世功能。

三、禮樂文化的內核及其對傳統文化的影響

禮之所以合理,正如孔子所説,“禮緣人情而作”,它是基於人情而制定的。儒家從人本主義出發,提出治理人民的前提是尊重人性。只有充分注意到人民的好惡之情,社會才能長治久安。但是,這並不等於説人性可以不受制約,可以縱情放任,那樣無異於將人類等同於動物。人的好惡之情的缺乏或者過度,同樣不利於社會的安定。只有健康的情感,是社會和諧、進步的保證。人的情感應該與天道一樣,處在陰

陽和諧的“至中”境界。但是人性不能自發企及於至中之地,因此需要禮(各種儀式節文)來引導人性,使之合於天道,這是儒家禮治主義的根本要旨之所在。

1.禮樂文明中“禮”的要義。其一,“禮”是人性的基礎。孔子:“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把“禮”作為區別人與動物、文明與野蠻的標準,所以“禮”是人類文明社會最主要的特徵之一。其二,“禮”的重要作用在於規範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和關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禮”作為一種行為規範,維護了社會的秩序和等級關係。 其三,“禮”也是一種道德規範,引導人們向善和自律。禮樂文明更強調通過禮教,使社會規則內化為人的內心尺度。 其四,通過知禮、守禮,達到社會和諧的境界。

2.禮樂文明中“樂”的要義。其一,“樂”的社會作用重在精神和諧。“故樂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紀,人情所不能免也。”指出“樂”是協調世間萬物的綱紀,它的作用是使人們各安其位,和諧相處。 其二,“樂”注重有秩序的協調。《樂記》雲:“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微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j沽卷之音矣。”其三,“樂”也有陶冶情操,移風易俗的功用。

3.二者關係的認識。“樂者為同,禮者為異。”禮和樂雖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本質上是相通的。份l記·樂i改中説:“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禮樂在儒家的體系中得到規範。“禮”先“樂”後,禮

是樂的基礎,樂為禮定,樂為禮用。不僅選用樂,要按禮的規定,評價樂,也要以禮為標準。( 2)禮和樂不可偏廢,禮樂不潛越,平衡與調和,就會形成和諧社會“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禮是貴賤有序,樂是對禮的調度。

四、禮樂文明的現實意義

傳統禮樂文明有助於當今和諧社會建設,“禮樂無常制”,應該與時俱進。在建設和諧社會的當代中國,禮樂文明具有值得開掘吸取的價值。比如其中對中和之美的愛好,對盡善盡美的追求,對道器合一的嚮往,對人格尊嚴的歌頌,對社會和諧的規劃,對藝術目的的設計,對教育功能的要求等等。傳統的禮樂文明,有許多值得當代人反思和學習的地方。孔子在對周朝禮樂制度有所損益的基礎上,對禮樂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形成儒家獨特的禮樂精神。在道德倫理、修身治國、構建融洽的社會關係方面都有生動的闡述,在解決人自身矛盾,解決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矛盾方面俱有值得今人繼承和借鑑的寶貴品質。

中美4班蔣明華0256

第二篇:中國的禮樂制度

禮樂制度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無論從哪個角度以及何種意義上説,禮樂制度對於中國文化的影響和塑造作用都是其他任何一種文化現象或因素所無法相比擬的。一:

禮樂制度是形成和廣泛應用於西周時代(前1046~前771年),併為周以後的各朝各代所沿用信守的一項基本的社會和政治制度。禮,原本是古人事神祈福的一種原始宗教儀式,在這種儀式上,獻祭、頌神、祈福的各項活動都按照一定的規程進行。西周初年,經過周公等人的改造,禮便從宗教的制度轉換成了基本的社會典章制度,規定着貴族社會生活和國家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周公“制禮作樂”。據《儀禮》記載,周初的禮,內容有十七項,包括士冠禮、婚禮、相見禮、鄉飲酒禮、鄉射禮、聘禮、朝覲禮、喪禮、祭禮等等。《周禮?春官?大宗伯》則將《儀禮》所載的十七項禮歸併為五禮:吉禮,主要是用於祭祀的禮儀;凶禮,主要是用於哀悼死亡、吊恤寇亂、慰問災禍等等,是處理個人、社會、鄰國遭遇的不幸事件的禮儀;賓禮,是上至天子諸侯,下至普通貴族相互往來、迎見賓客,處理日常社交關係的禮儀;軍禮,則是軍隊在日常操練、徵

伐、出行、凱旋時所用禮儀;嘉禮,則是以婚禮為主,處理各種吉慶事件所用的禮儀。唐代以後,五禮的格局便一直沿用下來。

概約而言,周禮的主要功能在於,第一,周禮對於貴族的身份等級進行了劃分和確認,即荀子所説的“明份”;第二,周禮規定了不同身份和等級的貴族應當享有的各種特權,以及應當承擔的各種政治和社會責任;第三,周禮對貴族們在各種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日常個人生活中的行為進行了規範,是一種行為規範大全。

樂,原本也是一種輔助性的原始宗教儀式,是古人將“頌神娛神”的願望以舞和樂的形式“送達天聽”的手段。周初,經過周公等人的改造,樂便成了人們在宗廟之中、在族長鄉里之間、在父子長幼閨門之內等等社交場合溝通情感的基本方式,其目的,就在於通過喚起血緣親情,增進社會成員之間的親密感,從而化解因為禮的等級化、秩序化引起的種種對立感和心理矛盾。荀子把樂的這種功能恰當地稱之為“和”。

禮和樂相輔相成,構成了一個完整有序的社會政治制度。西周王朝能夠延續275年,在一定意義上,依賴的就是這套禮樂制度。二:

東周時代(前770~前256年)也即春秋戰國時代,總體上是一個諸侯爭霸、列國爭強,戰火頻仍、紛爭相繼的亂世,禮樂制度在這樣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下逐步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被列國紛紛棄之如

弊履,史稱“禮壞樂崩”。但另一方面,恰恰就在此時,禮樂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的價值得到了包括孔子在內的各類有識之士的思考和重新認識,基於此,禮樂制度才能在漢初重登政治舞台,並綿延2014多年而不衰。中國因此鑄就了禮儀之邦的世界形象。

大約而言,禮樂制度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其大端可以歸結為如下幾方面:

1.禮樂制度是中國古代雅文化的邏輯起點。中國雅文化,以諸子百家為發端,而諸子百家,恰恰都是在反思和總結禮樂制度的基礎上形成的。

2.從政治文化的層面上,禮樂制度既是廣義的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又是維護各種狹義的政治制度的潤滑劑,正是在禮樂的維繫下,宗法封建的各項政治制度才能夠相互包容而真正有效運行。中國歷史上不管王朝如何興替,但禮樂的延續卻始終一脈相承,道理也在這裏。

3.從社會文化的層面上,禮樂制度和宗法制本就有極深的血緣關係,因此禮樂在社會生活層面上運行時,就很自然地與宗法制相結合,從而構成了古代社會生活的兩個基本軌道,深遠而全面地塑造着社會文化的性格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4.從經濟文化的層面上,禮樂制度是立足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基礎上的,反過來,它又強化着小農經濟安土重遷的文化性格,排斥商業文明。這也是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緩緩遲來的重要原因。

5.從倫理文化的層面上,一方面,禮樂制度本身天然地具有倫理教育的功能和價值取向,因此,它為各種適齡的受教育者提供了良好的道德教育環境和精神素材;另一方面,禮樂面對的是相對固定的社會關係,因此,在它的影響下,中國古代以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為核心的私德十分發達,而以社會公共生活為內容的社會公德則十分欠缺。

6.禮樂制度最初的話語權是貴族的,即所謂“禮不下庶人”,漢代以後的話語權則是男性的,因此,種種壓制乃至摧殘女性的教條便蜂擁而生。孔夫子治理魯國的都城時,就推行過“男女別途”即劃分男女各自的道路行走區域的歧視性辦法,他的徒子徒孫更是變本加厲。漢代以後,女性從懂事之日起,便從父母那兒接受“三從四德”的教育。宋代開始,《女誡》、《女兒經》、《女論語》、《女訓約言》等等專為女性而作的蒙學讀物風行於世。在這種教育大環境下,女性自身也從內心接受了種種歧視性的教條。

建築工程學院

建築工程技術六班

牟健壘201417010616

第三篇:關於禮樂器及禮樂制度講座的心得體會

《禮記﹒樂記》中記載“樂由天作,禮以地制”。禮是人自別於禽獸,區分文明與野蠻的標尺。樂則應有益於人的教化,用於奏於廟堂、播於四方、化育萬民。世界上其他地區的青銅文明主要是青銅兵器和工具,而中國古代的青銅器是以禮器和樂器為主。由此可見,禮樂文明是中國古代的重要特徵。

周代形成的冠、婚、喪、祭、朝、聘、鄉、射以及職官制度等禮儀、禮制和禮義,西周王朝的統治者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禮樂制度用於管理國家,使人們在一種禮儀規範中遵循社會道德和秩序,維護社會人倫和諧。而周朝的禮樂制度,不僅維繫了周王朝長達八百多年,更為以後秦漢帝國建立的大一統華夏文明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兩千多年來禮樂成為儒家思想根本的支撐,禮樂教化在人們修身治國與構建融洽的社會關係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為古代中國文化主要的理論基礎和價值標準,也成為中華文明區別於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的一個重要的標誌。

那麼,既然禮樂教化是中華文明中的特殊部分,我們為什麼不將其繼承下去呢?儘管當代已不是封建王朝,但想要鞏固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必然要有一種維繫它的東西存在。而最好的選擇便是禮樂教化,這種思想灌輸必然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人的行為舉止,從而身修,進而家齊,進而社會和諧,進而天下平。

第四篇:禮樂仁義

禮樂仁義——《孔子》觀後感

2014新年伊始,電影《孔子》給我們帶來了一次心靈與靈魂的洗禮。看《孔子》之前對這部電影就有很多猜測與期待:猜測是因為孔子作為中國人的文化象徵,我十分好奇導演如何將一個傳奇化的人物變為現實中一個活靈活現的人;期待是因為自己本身尊崇孔子的中庸之道,希望能通過電影使自己對孔子思想的理解有進一步的昇華。

《孔子》總體來説沒有令我失望,整部電影在一種行雲流水的節奏中進行,配以舒緩、大氣、優雅的音樂,使人有一種心境放鬆,胸懷擴寬的感覺。電影主要演繹了孔子的一生,前半生他積極入世,從一介布衣做到中都宰,又升為小司空,再到大司寇,以致成為魯國國相,達到了人生事業的巔峯期。雖然他運用智慧,幫魯國從齊國手中奪回了汶上三城,還幫魯君墮三都,加強了中央集權。但最終因得罪人太多,魯君不得不在重重壓力下下了他的課,將孔子驅除出了魯國。從此孔子及其弟子游走於其它列國之間,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禮樂仁義——孔子一生都在追尋的最高目標。前半生,他執着地推行自己的理念,卻終於以失敗而告終。最後領悟於老子的:無為而治,無為而無所不為。後半生他遊説列國,卻在潛移默化中將自己的思想深入人心。

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張實行“仁政”,強調“民貴君輕”,提倡放寬刑罰,輕徭薄賦。孔子做中都宰一年光景,中都“路不拾遺,夜不

閉户”。孔子還勸誡魯君用周禮治國,他稱:用周禮治國,一年將有小成,三年必有大成。魯國想要模仿強大的齊國。但孔子卻不同意,他説:“齊國老百姓不犯法,因為他們害怕刑法,如果老百姓不犯法,是因為他們講禮儀,知廉恥,有品格,那不更好麼?選賢能,修信用,賊不做,謀不用,則天下大同。”我們從這些話中對孔子的思想可見一斑,在古代很多君王都用孔子的儒家思想治理一個國家,那在現代我們管理一家企業是否也可以拿來主義呢?很多企業家管理企業喜歡制定各式各樣的規章制度,當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在中國這樣一個注重人情的大環境下,是不是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更能深入人心呢?得民心者的天下,所有的管理者不應該把自己的員工當成敵人來提防,制定各種措施來懲罰員工,而應該將所有員工當做一家人,用良好的企業文化温暖他們,讓所有員工能與企業同發展,共命運。

當然,孔子推行儒家思想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孔子的思想在魯國實行了一大半的時候,遭到了國內外各種勢力的阻撓。魯君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決定停止改革,他對孔子説:“戰敗了,還談什麼仁義,世上只有成敗,仁與不仁那只是説辭。孔丘你還是學學寡人吧,裝點呆,冒點傻。”孔子在極度無可奈何中將自己的仁義治國嘎然而止。就連世尊老子也勸孔子索性放棄吧,他説:“無為方能無不為。名爵者,公器也,不可久居。”但孔子不安於像一隻葫蘆一樣被掛在門楣,毫無作用。老子説:“無用,安知不是大用。弱則生,柔則存,天下莫弱於水,而攻堅者(本站:)莫之能勝,上善若水啊!”孔子稱:“先生的道是大象無形,超然物外,不限於世間,而我的道則在人間。”最

終他還是不能做到像老子那樣超然出世,便只能甘願被天下人的誤解,也要尋求心中那份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坦蕩。於是孔子離開了自己的故鄉魯國,和自己的弟子周遊列國進行傳道、授業、解惑。但他依然堅持他的仁義治國,在衞國時,衞君問他:“衞國人口眾多,怎樣治理才能不亂?”孔子答:“要讓百姓富足。”衞君説:“可是現在富足的人不少啊,可是社會並不安定。”孔子説:“那是風氣不好,要教化人們。禮法喪失,國家就會混亂。”可見,即使流離失所,孔子依舊堅持着心中那份信仰。一路上,孔子受盡了磨難,但他絲毫不會抱怨社會,抱怨人生,始終用人性美好感召天下人。從此,我們看到孔子成為一個大聖人的不易與毋庸置疑。這同樣也讓我們從一個側面瞭解到,用企業文化感化員工,治理企業也需要一個曲折的過程。但我們也應該向孔子學習,做到百折不撓,勇往直前。

但最終,在魯國受到危機的時候,孔子便又被想起了。國危思將,國難思相。這時,孔子終於又被請回了魯國,大家才真正認識到了他的重要性。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也許很多時候,只有經歷了挫折與困難才能體現出賢能與忠臣。希望我們所有的管理者都能以史為鑑,做到明辨真偽,認清忠奸。知人善用,任人唯賢,唯有認準人,會用人,我們的企業才能長盛不衰!

當然,在這部電影中,也體現了一位聖人也會有凡人的七情六慾。孔子在衞國的時候,衞夫人南子對孔子説:“夫子可否留在衞國,我們再見面。”孔子説:“微臣不便。”“不便什麼,有何不便?”“微臣從沒見過如此好德如好色的人。”看到此時,發現原來孔子也是有

常人的情愫的。這一個小小的細節,絲毫沒有影響孔子在我心中的光輝形象,反而讓我堅信,孔子也是個普通人,他是個人,而不是神。最後南子説:“世人也許很容易瞭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瞭解到夫子在痛苦中能領悟到的境界。”看來,我們想要達到孔子的高度,瞭解他的領悟,仍然要持續不斷的提高自身修養才行。

孔子在最後彌留之際感歎:後人理解我,因為這部書,誤解我,也是因為這部書。的確,我們認識孔子,瞭解孔子都是從國小的《論語》開始的。我們甚至把他説過的話當做真理來傳誦,但是卻很少地思考這位大聖人更加偉大的思想境界。感謝這部電影,讓我更加親近孔子,對他的思想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用孔子的思想淨化自己,與人為善,人亦善焉!

第五篇:禮樂青春 夢想中國 總結

文學院中文師範主題團日活動總結 中文師範131.132班主題團日活動總結

為積極響應校團委和院系團支部的號召,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中文師範131,132班於2014年 4月8日星期二晚上 7點 開展了“禮樂青春,夢想中國”為主題的團日活動。活動 從策劃到執行,得到了同學們的全面的支持和踴躍的參與,活動的成功舉辦是所有同學共同努力的結果。

智慧的火花總是在團隊中源源不斷地迸發出來。在活動的前期準備階段,班級同學都積極討論了活動的主題目的,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策劃方案。有些同學也向全班同學分享了自己的夢想,同時暢談了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對於作為中國進步的青年,如何把自己的青春夢想與祖國的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該如何努力,努力實現自己的夢,為實現國家的發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的具體問題也做了較為深入的思考。節目的徵集階段,我們採用打亂宿舍界限的跨舍表演方式,旨在增進不同宿舍同學的感情,這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在活動遊戲環節,我們別出心裁的插入了四大名著中的詞彙作為遊戲素材,用這種方式讓大家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特殊魅力和自身修養的不足,同時將班會主題與同學生活密切結合起來。

活動的形式創新是這次最大的收穫,其中,夢想勵志教育和大家的暢所欲言成為了活動最精彩的部分,這些都使活動較好的避免了淪為純粹的文藝表演。另外,相聲表演所表現的反面形象也使得主題更加突出,使同學們在輕鬆地氛圍中感受到了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只有繼承傳統,才能有所發展,才有真正出彩的人生。只有進行了激情奮

文學院中文師範主題團日活動總結 斗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温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

貫穿整場活動的是最接近同學們的流行文化元素,更是禮樂青春,夢想中國的活動主題,夢想因此離我們不再遙遠,它在最初的夢想的歌聲裏,在激情洋溢的演講中,在積極踴躍的發言裏,在深情講述的故事裏,在雙手放飛的彩色氣球裏。整個活動期間,大家都各司其職,認真的準備自己負責的部分,再次過程中,班級的凝聚力得到了切實的加強,每一位班級成員都是活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這是一次自我展示和自我激勵的實踐。

活動結束後結合現場評委誠懇的點評,我們進行了深刻的總結,節目開始時還是會有些許的雜音出現以及有時候節目之間的銜接還是不夠順暢,這些都是我們下次的活動需要改進的。我們一定會吸取教訓爭取以後的活動辦的更加的完善經驗,亦或是教訓,都是我們寶貴的財富,更加期待下一次的歷練。

中師131 132

2014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