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味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5.67K

中國味作文(多篇)

中國味作文 篇1

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文化燦爛。我們的傳統節日更是獨一無二,數不勝數:中秋節、重陽節、元宵節……我最喜歡的要數春節了。

雖然2021年的春節已經離開很久了,但我依然記憶猶新。

2021年的春節可熱鬧了!我們一家二十三人,都一起去餐館吃團圓飯。團圓飯可豐盛了:有油光光的炸春捲,有預祝髮財的香甜的發糕,有預祝我們“連年有餘”的清蒸鯉魚……看到這麼多美味佳餚,我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

吃完團圓飯,我們幾個小朋友一刻都沒閒,捧着禮炮,拿着打火機,去草坪上放禮炮了。“嘣——”震耳欲聾的聲音在我耳邊迴盪着。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禮炮送我情”啊!

剛放完禮炮,我又一溜煙兒地跑去觀看舞“板凳龍”了。板凳龍可神奇啦!數百個人都拿着披着“龍鱗”的長板凳,隨着“龍頭”的指揮舞動。百米長的龍在擁堵的馬路上走着,竟然不會亂掉,真是不可思議!

我愛春節,愛帶着濃濃中國味的春節。

中國味作文 篇2

循着絲綢之路,氤氲的是駝鈴聲聲載着的古老文明,是黃沙漠漠映着的雍容氣度,是中國的味道。

循着黃河長江,吐納的是浪起雲湧擁着的千年風雲,是滾滾東流蕩着的古老情思,是中國的味道。

是的,在這裏,在這片土地上,在這片山河間,每一寸每一縷的空氣中,滿是中國的味道,每一步每一行的腳印中,滿是中國的味道。

你可曾嗅到?筆墨紙硯間,中國的味道是那悠悠的墨香;是碑林裏楷之正,隸之莊,草之楊;是方塊字碼起來、疊起來、摞起來帶來的厚重與沉穩、靈動與飄逸;是透過每一筆每一劃——就像透過千年前倉頡純淨的眼底——注視到他的內心感觸到的每一縷情思每一份醇厚。舉手投足間,中國的味道是太極拳帶出的沉穩中庸、剛柔並濟;是京劇崑曲的唱唸做打、音容笑貌。“明如鏡、聲如磬,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柔”,中國的味道是青花瓷素胚上勾勒的線條;“軒楹雅素,不事藻繪雕工”,中國的味道是古建的青瓦檐“如斯飛”。這些我們引以為傲的,這些曾顛簸於絲綢之路上的,這些曾顛沛在歷史變更中的,這些被珍藏的、被傳承的、被銘記的是中國的味道。

你可曾嗅到?古籍冊冊中,中國的味道是那歷經千年濯洗,留下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份重託每一種叮嚀每一聲呢喃;是殺青後留下的如鳳凰涅的火的味道。是晉詩的風骨、唐詩的雍容、宋詞的清麗。“非淡泊無以明志”,中國的味道是《誡子書》的萬千叮嚀;“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中國的味道是記載中的豪放與大氣;“苟利國家生死以”,中國的味道是面對強敵暴凌的從容與傲骨。子曰禮尚往來,舉案齊眉至鬢白,吾老人幼皆親愛,掃徑迎客蓬門開,中國的味道就這般藴藉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藴藉在長輩口中的老規矩中,藴藉在古籍經典裏的每一份血汗中。這些深深融入我們腦海裏的、我們骨骼裏的、我們生命裏的,是中國的味道。

你可曾嗅到?山川河流中,中國的味道是那小橋流水人家的清秀婉約,是那漠北沙礫的豪邁風度。“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國的味道是九月九遍插茱萸的思念;“爆竹聲中一歲除”,中國的味道是除夕夜團團圍坐、盤盤餃子放好的騰騰熱氣,是新桃換了舊符的歡喜。你打開月餅盒,中國的味道絕不僅僅是黃澄澄的月、香噴噴的餅,更多的是“但願人長久”的牽掛和團團圓圓的期盼;你仰望中秋月,中國的味道亦不僅僅是桂花香、米酒醇,更多的是月下交疊的人影,桌上把酒言歡的笑意。山川疊嶂萬千氣象,中國的味道是我們腳下這幅員遼闊的國土上的每一寸載着歷史回憶的山河,是土地的烙印;江山錯落、人間星火,中國的味道是家人的每一次團圓每一句祝福,每一個風俗節日吐納着的如許沉重的期盼和千年壯闊。

不曾有一種味道如此,靠生命的延續和血脈的流淌而飄蕩;不曾有一種味道如此,是一個民族的基因血脈和凝聚的符號;不曾有一種味道如此,潤於每個國人的肌膚,浸入每個國人的骨髓,這是中國的味道。

中國的味道從來不曾單薄地印於鬆脆的史頁間,也從來不曾孤立地刻蝕在石刻石碑上。她飄在這山川大河間,她織在這團圓佳節裏,她藏在每一箇中國人的黑髮黃膚上。

中國的味道,我想,或許早已成為一種烙印烙在每位炎黃子孫的生命裏。我們血液中的“中國味道”,也是我們面對古籍經書五星紅旗熱淚盈眶的不二原因,亦是這味道,無論歷經多少年風雲幻變風沙濯洗永不褪色的唯一闡釋。

中國味作文 篇3

百年佳釀出窖必有釅香,數米之內皆得其醇厚,喜酒之人聞之足不能移。百年之沉積尚如此,更何況中華五千年時光浩浩湯湯,風物情長,皆有味道。

中國的味道是西湖煙柳深處綿延的一段蘇堤,是拙政園樓台林立中的一方閒亭,是吳儂軟語詩酒年華的煙雨江南,是長河落日大漠孤煙的駝鈴古道。雖説各國都有山水建築,但是中國的江山景色卻又有不同。就像威尼斯同樣擁有着古城水道,人們搖櫓而行時可以看到水中倒映的城,但是我卻從不會將它與江南弄混。江南總有着一種水墨的風致,色簡卻濃淡適宜,清淡卻意藴悠長,仿若於沸水中緩緩舒展的茶,清雅寂靜,香氣可繞樑。中國的味道就在中國的山水風光裏,像雁蕩山的風潤而輕,五台山的風潮而尖,張家界的山滯而綿,雖同為山卻各有味道,細想之下便能分辨。山猶如此,其他自不必説,而正是它們各自獨特的味道匯聚而成中國的味道。

中國的味道是筆走龍蛇如松濤龍吟的墨跡,是試把金觥浮生一醉休的唱詞,是渭城朝雨淋濕的一株柳,是夜半鐘聲驚醒的一輪月。楚辭漢賦,建安風骨,唐詩宋詞,明清小品,無數中華經典,數不勝數,書法繪畫,亦各著風流。而這些都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心性,而中國味道同樣寓藏於他們身上。當胡馬侵略金甌不全,有武藝加身者會挺身而出,執劍殺敵,“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有品階官級者會忠心進諫,力挽狂瀾,碧血丹心盡予社稷。哪怕僅餘殘山剩水或是江山輿圖換稿,他們仍舊會堅持義節,不事二主,鐵骨錚錚。鐵骨之外,中國文人們亦有柔情,花橋月夜雲動影來,紅袖添香日暮修竹,都可成為他們吟詠或描繪的對象,靈心善感可見一斑。這是中國文人的心性,而中國的味道正是寓於人而流萬古。

中國的味道是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的儒學,是逍遙自在無為而治的道家,是君子庭中蒼翠勁拔的竹,是隱士屋下悠然寧靜的菊。辜鴻銘在《中國人的精神》中曾説:“真正的中國人具有温和平靜、穩重節制、從容練達的內在品質,而且富有同情心。”誠然,中國的味道應是從容久遠的,擺脱了車馬喧囂,所行之處清風徐來。如同外柔內剛的太極和調和陰陽的中醫,“中庸”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特點,凡事過猶不及,而禍福天數不可強求。因而古人有“用舍行藏”,一如詩佛王維,位居人臣曾至右丞,而又參禪悟道領悟人生大境界,一入世一出世,兩者之間轉換自然,雖經世事浮沉但心卻愈淡靜練達,正是無數先賢追求的人生與境界。中國的味道因中國的哲理思想處世學説而深邃恆久,使人久而聞其香,香亦在骨子裏。

中國的味道在江山風光的別具一格,在筆墨風雅的文人性格,在經世流傳的哲學思想。它經時光之水,行萬里無涯,流傳至今,芳華百代。隨着開放交流,“洋味”進入中國,雖其勢頭正盛,但中國的味道仍以它一貫的姿態緩緩流淌,在新時代裏綻放着新的光芒。願我們都能閉目清心,一嗅中國的味道,並永志在心,守護其流長。

中國味作文 篇4

在江南霪霪的細雨中,撐一把油紙傘,看柳下打馬徐行的過客。在長安精雕的窗櫺旁,引一壺杜康,賞一輪不及故鄉明的玉盤。在漠北僕僕的黃沙中,滿上一張彎弓,聽金戈鐵馬裏隱約的《梅花落》。

中國味總是這樣不經意地展示他傲人的風采,小至一方刻印,大至一方水土,中國味這三個字濃縮了從海島到平原,又從平原到高原的一切,濃郁得口齒留香,意猶未盡。但這美味正被全球化的浪潮一點點稀釋,變成紛繁雜燴裏的一道調味菜,中國味,你還嘗得出嗎?良辰美景都付於,奈何天。一曲《牡丹亭》唱絕了那個且聽且吟的腔調。《遊園驚夢》驚不醒紙醉金迷的人們。多美的中國藝術瑰寶,卻只能從視頻模糊的光影中尋找杜麗娘的倩影。于丹教授曾做過專題節目,一出出摺子戲被解讀被透析,但這些過眼雲煙的一幕幕在閃爍的熒光屏上一晃,留給我更多的卻是對文化的歎息。

你脱下鳳冠霞帔,將油彩擦去,大紅的帷幔結束了這齣戲。崑曲所處的尷尬局面也是許多傳統藝術所正面臨的,希望這大紅的幔布在緩緩閉上之後還能再度拉開。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最具中國味的真情告白,比起直譯的我愛你更有中國人骨子裏的含蓄雋永。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不着一字,盡得風流。這是一格格的方塊字才可能擁有的魅力。而今,充斥着現代味的詩歌,可以輕易地換上字母裝,流傳於世界每個角落,卻再也回不去盛唐時素胚韻腳的中國味了。那些絕版的李白、蘇軾、無名氏,在櫃子的頂格發出灰濛濛的光,照得人心寒。

中國味中又一道美味叫劍。那個血雨腥風的江湖,那個快意恩仇的江湖,那個俠骨柔情的江湖都離不開一把好劍。鑄一支名劍花費多少功夫還有多少人知道?只有深山裏的師徒二人還在緬懷那個熱血飛揚的年頭,而我們,全身的熱血已在逐代的平和中變得循規蹈矩,早忘了祖先們的激情。

中國味還有多少正在溶解,多少已被替代?我們還有多少尚來不及品味就已被一碗雜燴取代?請大聲呼喊:給我來碗中國味!

中國味作文 篇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在一派生機中如約而至,走在回家的路上,才發現,如今的過年,早已今非昔比。

蠟梅花開,回家速度

雪落枝頭,銀裝素裹。蠟梅傲盛,佳節臨近。

高鐵站站台上的人們相互寒暄,各種方言夾雜在一起,透出一股兒濃濃的年味。談笑間,高鐵已駛來,穩穩當當地停在標誌線處。人們陸續上車,將行李安置妥當,尋一處坐下,一會兒就到家了。

以往回家,人們搭乘的是擁擠不堪的大巴或慢速火車,朝發夕至,身心俱疲。如今,你瞧啊,高鐵上行色匆匆的人正滿懷期待,風塵僕僕者正滿心歡喜。高鐵是中國飛速發展的代表之一,它穿過長長的隧道,向着遼闊的大地駛去,駛向心中温暖的港灣。

離家三日,刮目相看

剛到村口,就有一種“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感覺,近些年美麗鄉村的建設很是“給力”。村頭的老年活動中心好不熱鬧,公園裏的健身器材煥然一新。暮色降臨,隨着音樂擺動的廣場舞大媽們,為鄉村增色不少。

新年新氣象,美麗鄉村,好山好水好人家,好風好景好地方,幸福掛在了村民的臉上。

其樂融融,家味濃濃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紅極一時,將全國各地的美食展示了個遍。年年除夕,家長裏短,炊煙裊裊,最重要的是年夜飯。

柔嫩多汁的雞,紅燒獅子頭,鮮嫩肥美的魚……一盤盤令人脣齒生香舌根生津的美味佳餚,迅速被“洗劫一空”,甚至於仍意猶未盡。廚房裏熱氣騰騰,餐桌上人聲鼎沸,那絲絲裊裊的人間煙火映着一張張如花的笑臉,直直吹到我心坎裏,回味無窮。

中國年,感受着濃濃的中國味。過着中國年,享受着中華盛世!

中國味作文 篇6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啊出門購物的爸爸人還沒進門,歌聲就飄了進來,奶奶和媽媽正在廚房忙碌着,看京戲的爺爺也關了電視機説:買可樂了嗎?給思思做雞翅用明天我就要上中學了,家人們正在張羅一桌像樣的飯菜為我祝賀。

爺爺又坐在電視機前看他的京戲了。爺爺是一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我呀呀學語時,爺爺就教我人之初,性本善泛愛眾,而親仁,我再大一點兒,爺爺就教我誦唐詩背宋詞: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怒髮衝冠,憑欄處奶聲奶氣地背誦常常引來長輩們的`誇讚。上國小時,爺爺就引領我讀四大名著,黛玉的葬花詞我揹着揹着眼睛就濕潤了,我對不會武功的宋江做水泊梁山的統領總是心生疑問,爺爺告訴我,宋江做人做到了極致,當時我似懂非懂。我多麼感謝我的爺爺,在我的心田裏播下了經典的種子。

透過玻璃看見奶奶正在面板上包餃子,奶奶包的餃子,中間彎、兩頭尖,活脱脱的一個大元寶。奶奶總是笑眯眯地説:這樣的餃子吃了福氣多,財運多。奶奶最大的愛好就是看爺爺和爸爸下象棋,每次他們下棋,奶奶就會煮上一壺茶端上來。一會兒看看爺爺,一會兒看看爸爸,一會兒看看棋盤上的楚河漢界,滿眼滿心的笑意。奶奶愛看棋,其實她不懂棋。

飯菜好豐盛啊,有一種過年的味道。飯後,媽媽照例煮了一鍋洗腳水,爺爺、奶奶開始泡腳,奶奶的腰不好,每次都是媽媽幫着她洗腳。記得小時候我問奶奶,媽媽幫你洗腳,那誰給媽媽洗呢?奶奶指着我的頭説:當然是你這個小不點兒了。然後我就端一盆洗腳水,搖搖晃晃地走來,我用手指撓媽媽的腳趾丫,媽媽咯咯笑,我也咯咯笑,奶奶也咯咯笑今天我給媽媽洗腳卻異常的温柔。

爺爺和爸爸又開始對弈了,我這個候補隊員也躍躍欲試,奶奶又端來一壺茶水。

我們家的中國味,在爺爺的唐詩宋詞裏,在奶奶的餃子裏,在媽媽燒的洗腳水裏,在爸爸的歌聲裏,在北方,在寒冷的冬天裏,透露出濃濃的春意。

中國味作文 篇7

如果説經濟是物質財富的創造,那麼文化就是精神家園的耕耘。對於每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説,文化是發展的延續。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人們在追求“文化”,一個抽象的概念。只有當建築師或設計師將其具體化的時候,我們才習慣於把眼光投向城市與場地的久遠歷史——百年、千年,甚至萬年。而創造這些事物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體現腳下的文化:那些作為生活和城市的記憶,那些被遺忘、被湮沒、被鄙夷的文明。

土地與土地那麼不同,大城與小城那麼不同,過去與現在那麼不同,而人間的萬家燈火,小鎮裏的閭檐相望又堆砌了多少不同的絢爛奪目。而今我們最需要找尋的不是牆面的大字報,而是城市中、生活裏最本質的、也是最珍貴的風情。

民以食為天,汪曾祺先生對吃有獨到的研究。這位可愛的食客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圍、吃的來歷説得頭頭是道,口腹之慾與高雅文學在其筆下美妙的融合在一起。作為一枚普通的吃貨,我雖不懂“吃”學,不過論及吃法也另有一番見解。

國人對吃飯很講究,一桌飯菜所用的器物各不相同。光是倒酒就有數種杯子裝盛。唐人有詩云“玉碗盛來琥珀光”,可見玉碗玉杯能增酒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葡萄美酒作豔紅之色,盛入夜光杯之後,酒色便與鮮血一般無異,飲酒如飲血,更增豪邁之氣。

再説飯食,與外國主打的西餐不同,國人更偏愛主食,米飯、麪條,比起優雅地在餐廳用銀白刀叉切牛排,更多人偏愛操着筷子,捧着碗飯蹲坐在電腦前追劇。提及筷子,定要好好談論一番其中的奧妙了。筷子一頭方一頭圓,暗合“天圓地方”之意。圓象徵着天,方象徵着地;方形屬坤卦,圓形屬乾卦。用筷時,坤在上而乾在下,這就是“地天泰”卦,和順暢達,代表着吉祥之意。人手在中間,這是天地人和。由於筷子總是成雙成對,所以還被當做重要的嫁粧,古人結婚時會將筷子作為定情之物,兩根筷子寓意白頭到老,十雙筷子寓意十全十美。看似普通的吃飯家伙,也藴藏着鮮為人知的大智慧。

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作為生存的基本,衣服在我們生活中除了禦寒保暖,也有它的價值追求。

現代人潮流,日常穿着偏休閒。年輕人喜歡與眾不同,因而國內被歐美酷炫風、日系、韓流所席捲。雖説文化發展要博採眾長,但傳統文化的魅力也無法阻擋。與日常打扮不同,重大場合之下的裝扮更突顯民族文化的內涵。女人愛美,愛衣更甚吃飯,對於穿上婚紗嫁給心裏的白馬王子更是每一個女子年少時朦朧的情愫。確實每個披上白紗的新娘都是聖潔的、冷然的,像是遙不可即的仙子,不過婚紗過於素淨繁瑣遠不及旗袍來的豔麗簡單,想必這也是新娘選擇在敬酒時換上旗袍的原因吧。

旗袍雅緻,穿着紅色旗袍的女子如同暖陽,如火般熱烈卻不失風雅,帶着幸福的光暈,感染了席間的每一個人。比起西方的精緻美,我更偏愛東方紅的大氣。雖説旗袍的顏色款式很多,但我見得最多也最美的就是紅色,不同於單色系的素雅,紅色濃烈,就像女子的愛情張揚而熱切,採擷了晚霞最絢麗迷人的光芒,凝聚着血液最濃稠活躍的成分,糅進了相思豆最細膩的情感。它凝聚着中國悠久的歷史,彰顯着東方的韻味,即使經過了幾百年,卻仍然以它強大的生命力佔據着一席之地,不僅在國內,也在國外的模特界掀起了一場時尚風潮,向世界展現着中國文化獨有的魅力。

這些一直在我們生活存在的事物,微小到常常被我們忽略,卻承載着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散發着中國的傳統風味,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

中國味作文 篇8

藥香微温,纏繞着千百載來自然草木的悠長意韻,積澱了年歲流轉中亙古不變的文化傳承,又裊裊化成氤氲温柔的慈悲情懷,以含蓄沉斂的眉目浸潤着歷久彌新的匠人魂骨。這,便是濃郁厚重的中國味道。

我們所生活着的這片地大物博的錦繡河山,就如同是被自然的纖巧雙手精雕細琢,再過渡上靈性與盎然生機,便有了許許多多令人驚歎的神奇生命。而先人們在探尋與自然相處之道的過程中,跋涉了成百上千的年月,嚐遍百草,只為求一味良藥。最初,又是怎樣驚喜地覺察到一株清香沁人的草木也可以安定浮躁的心神、調節疲乏的筋骨的呢?是怎樣日復一日摸索出醫藥的門道,懸壺濟世,不辭辛苦……如今,隔着時光朦朧的剪影,很多古舊的過往已看不太真切,卻依舊可以明晰地感受到,支撐醫者前行的力量,是他們沉靜篤定、亦慈亦悲的柔腸。

將一株猶沾晨露的鮮活草木採下,以古法細細炮製、研磨,或文火輕煨,或小爐慢熬,每一個舉止都恰如其分,如同眉眼間的氣定神閒,不驕不躁,只靜靜地順應天時,心中明瞭怎樣的時機才算是正好。製藥的匠人們總在神色間銘刻着寵辱不驚的安然,因為他們守候着四時更迭的宛轉年華,守候着心底一方古韻悠然的淨土,願意等待一株靈芝的成熟、一朵紅花的綻露,任由一個又一個朝夕將自己的靈魂雕琢得愈發通透,最終淡了名利與榮辱,難以割捨古舊的技藝,只因那燻蒸研磨的過程皆隨日推月移化作生命中細碎而真切的幸福。或許是傳承古法的責任在身,又或許是與生俱來的宿命感,才使得這沉澱了天長日久的中國味道綿延至今。

珍珠的形成,是需要貝類忍受着細沙的砥礪,方能潤養出光彩熠熠的珍寶;附子唯有歷經熱薰火烤,種種煎熬,方能祛除劇毒,温養滋補;調製一劑膏方,不僅重在手藝的細緻精巧,同樣貴在誠信厚道,將多種藥材熬煮凝縮成一盞意藴深厚的良藥,這其間要過濾多重擇選……一味藥草的熬製要耗費諸多心思,一種文化的堅守又何嘗不是如此?他們不温不火地熬煮着自己的人生,亦會又有彌散開的藥澀滿溢在眉目間,或許是世人的淡漠,或許是獨守的孤涼,又或許是維持生計的多艱,但最終還是咬緊牙關忍了下來,予自己一場沉心靜氣的修行,執著於傳承先人遺風,就總會邂逅不渝的初心,完成與真我的相逢。日日與清靈草木相對,即便眼眸中映出的是簡潔逼仄的陋室,心中自有浩蕩的日月山川。想必,匠人情懷,便是一種流傳了千載的中國味道吧?

多少盛極一時的物事都隨着光陰輾轉,蒙上厚厚的塵埃。而那些匠心獨運的人們,用自身的年華細細拭去層層落灰,再施以妙手,使之重新煥發出温潤光澤。這般篤定的執著令人為之欽佩,或許我們也該如此,將平和的心態與堅定的意志根植在心間,不淡忘那些古樸深厚的傳統,學會從容,學會堅守,學會從一草一木中汲取處變不驚、順應天時的人生哲學。

縷縷藥香中纏繞着些微苦澀,如同一位慈眉善目的長者,有着含蓄深沉的靈魂。我彷彿從水霧升騰中看見了千載年歲的守候與傳承,那是古樸而濃郁的中國味道。

中國味作文 篇9

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家的味道是快樂的,家的味道是是甜蜜的,家的味道是滿足的,家的味道是……

家是一個孩子難以忘記和割捨的地方,在孩子的心裏,家就是一盞黑夜裏的明燈,照亮心的任何地方。家對於我來講也是這樣的,對我無比重要,只要是想到家,我就會感覺平靜、力量和幸福。

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爸爸還在部隊,家裏只有媽媽和我。半夜,我突然發起高燒,雖然臉燒得通紅,但是身上仍然感覺非常非常的冷,不停地説着胡話。媽媽知道我的情況後,二話不説,立即幫我穿戴好衣服,圍好圍脖,準備送我去醫院。當晚天空飄落着鵝毛般的大雪,伴着呼呼的北風,在路燈的照映下,像個精靈在跳舞,顯得格外的有詩境。但是媽媽顧不上了,厚厚的積雪,快要沒過膝蓋,電動車沒有辦法推動,媽媽就在樓梯口把我背上,深一腳淺一腳的向大路上走去,希望在路上碰上一輛出租車,把我們送到附近的醫院。

半夜的大雪天,北風呼呼地颳着,路邊的大樹不堪重負,在北風和大雪的欺侮下,左右的搖擺,不停地發出嗚嗚聲,路上靜悄悄的,一個人也看不到,以往半夜偶爾能見的出租車也毫無蹤影,只餘下一輛輛被大雪掩蓋的汽車停在路邊。媽媽把我往她的背上送了送,彎下腰,拉緊了我的外套下襬和褲腿,堅定的朝着醫院方向走去。

媽媽的喘氣聲傳入我迷糊的腦袋,飄落的雪花很快融化在媽媽面部和前額,在媽媽嘴邊和額頭不時飄起陣陣的熱氣,我的腦袋歪在媽媽頭側,眼睛不禁濕潤起來。經過近一個小時多的艱難跋涉,我們終於來到了第一醫院的急診區。媽媽把我放到椅子上,顧不上拍打身上的殘雪,先摸摸我的額頭,叮囑我不要亂動後就匆匆忙忙的為我掛號去了。掛完號,媽媽送我到急診室值班大夫那裏,大約十分鐘左右,一大堆的藥水、藥片出現在我的身旁,我也在輸液瓶藥水的緩慢滴入中陷入沉睡。

但當我再次甦醒過來,天已經矇矇亮了,3瓶藥水已經進入我的體內,使得我的高燒暫時退下去,一陣舒服的感覺油然而生,我四處打量,發現媽媽就坐在我的腿邊,眼中佈滿血絲,但是仍然温柔地望着我,不時地看看即將滴完的藥水,我心裏感到十分的温馨和感動。

啊,家是温暖的,家是快樂的,家是幸福的,家是和諧的,家是温馨的,家是甜蜜的,家是……我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充滿了温馨、快樂和幸福,如同蜂蜜一樣甜蜜,是我心中的淨土和天堂。我愛我的家。

中國味作文 篇10

與我們同行的有三位新疆老師。兩位女老師,一個棕色微卷的頭髮,一個是烏黑油亮的長辮子;一位男老師,微微有點胖;他們都是高鼻樑大眼睛,深深的雙眼皮。他們的到來,使課堂氣氛熱烈起來。他們將親自下廚,為我們呈現新疆特色手抓飯!

全場歡呼,我也激動又好奇。手抓飯?從我記事起,飯都是使用筷子或勺子的,用兩隻手抓?還有菜呢,難道只吃乾飯?

在我的疑惑中,老師們笑眯眯地開工了。一邊是淘米加水燜蒸,一邊是把羊肉切成小塊,洋葱切條,胡蘿蔔切絲,他們的手臂快速地上上下下,身體微微晃動,彷彿是舞蹈;噠噠噠噠噠,聲音細密輕快,那是伴奏。

油下鍋,菜翻炒,手臂來回擺動。同學們目不轉睛!一會兒功夫,洋葱羊肉濃烈的香還有米飯的清香,吊足了我們的胃口。

一手抓飯一手抓菜?我的疑惑終於解開了。老師們舀出米飯,攪拌均勻,然後入鍋與菜一起翻炒,再放入調料,火開到了最大,手臂高揚又落下,飯菜融合,滋滋作響,香味撲鼻,同學們手早已洗淨,個個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想抓一把入口啊!

老師們將飯裝盤,然後示範,先用手抓一把,吹幾下,然後揉成一個小團,再張嘴吃。同學中性子急的,早已抓了幾把,桌上臉上滿是飯粒了。手抓飯原來並不是胡亂抓,而是有技巧的啊!洋肉的肥嫩嫩,洋葱的濃香,胡蘿蔔的鮮美,都融在米飯中,化在舌尖上,那滋味美絕!即便都看到了老師的示範,很多同學依然任性而為,有的甚至兩手抓,左手一口右手一口,全然就是搶飯!一盤不夠,兩盤三盤,簡直就是小餓狼!老師們看我們吃得歡喜,也都開心地笑了。當然,桌上灑下的飯粒,我們是好不容易才撿乾淨的。

我只在新疆舞裏認識新疆人的活潑奔放,今天,新疆老師的手抓飯,留給我的不僅是味覺的記憶,還有做飯時的有條不紊和手抓飯時的智慧:吹一下,入口不燙;捏成團,入口不掉,還將好滋味融成一體。

這是一種民族範,更是地道的中國味。

中國味作文 篇11

文言詩詞對於一位現代學生而言也並不陌生,語文書本,考試卷常常露出它們的身影,陌生卻又感到十分親近,似乎猜謎不透,又似乎略知一二,真像位隱居居士。

我喜歡古文文言,喜歡它的韻味,初識文言,懵懂地以為文言真簡便,無需過多的詞彙,甚至認為古人可以在文字上偷懶一把了,隨着內容的深入,我的觀念開始改變,我開始懷疑古人是否能讀清彼此的藴意,會不會有所誤解呢?文言繼承了中國獨有的韻味,不同於外語,它不需與英語文本一樣長篇大論,文言詞句十分精練,將不需要的刪掉,將剩下的再壓縮,壓縮在竹簡上。陶器上。瓷器上。意”精”字”煉”。

文言像不朽的木舟,古色古香,先秦時期的口語奠定了文言的短棹,在浪濤中,文言文開始褪去短棹的木屑,”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古代並無”文言文”一説,文言文一詞是相對新文化運動後的本站而論的,文言古文包含了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它十分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我對文言傳統充滿好奇與敬意,像《論語》等古代作品,全文竟毫無標點,可以想象,古代科舉所要求的境界。

中國上下五千年,人無法長存,可文言把傳統的中國味傳承了下來。

中國味作文 篇12

那一抹熱情似火,是燃燒在華夏大地的千年風骨,不變情結。

每每年關將至,街頭巷尾的紅,便星子一般漸次亮起,歲末的冷空氣中洋溢着濃郁的年味,温馨、美好。

紅,自古便是節日喜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年的元素。中國人似乎偏愛紅色,一如熱烈的性格,對燦爛生活的嚮往,所以正紅,又名中國紅。

在年節中,紅,無處不在。

家家户户最少不了的便是大紅的春聯。無論是古色古香,潑墨揮毫,自家人親自用毛筆提寫,抑或買來裝飾精美的成品,寫下的都是華夏大地流傳千年的文學精華,短短几個字,獨具詩韻美,貼上的是人們對新一年的憧憬。墨韻飛揚,或豪壯或別緻,襯着大紅底色,更添風情,總是年味。

屋檐下隨風輕搖的,是紅彤彤的燈籠。扁圓的燈籠敦厚,樸實,像一輪初升的太陽,在新春微涼的風中搖曳,流蘇劃出靈動的弧度,看上一眼,心中便湧入温暖,隱隱還有節日的雀躍。燈籠火紅的顏色,抹去冬的蕭條,帶來春日的温和親切。

這樣一盞顯眼的燈似乎為歸來的遊子指明家的方向,是温暖喜悦的氣息。

最有人情味的,卻是中國結。

古時,中國結是翩翩公子的佩飾,現今是年節的主角。鮮豔的紅色長繩,被巧手上下翻飛一陣,結成一個個緊密相聯、密密麻麻挨擠在一方小小的中國結上,織就了年節最華美也最質樸的飾物。

曾聽説那緊密相連的十字結象徵團圓、團結。

原來,那高貴又大方的顏色,亦是對親人的企盼。年關將至,家中父母早已備好熱騰騰的家鄉菜,等待親人歸來的訊息,一家團聚的温馨時刻。

這,是中國年獨有的力量,獨有的親情味。

細細想來海峽兩岸不也正是連結一處的?漂泊多年的遊子,隨時可以回到祖**親的懷抱,正是因為中華文明中血濃於水的情緣。

紅,是中國味,是這片大地亙古不變的樸素與熱烈,血濃於水的情結,更是華夏文明璀璨又温暖的魅力。年味中,滲透出中國味。

中國味作文 篇13

火辣辣的豆腐,香噴噴的烤鴨,白嫩嫩的清蒸魚,這些菜集齊了當地百姓的智慧與心血。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飲食。

我國飲食主要分為八大菜系:川、粵、蘇、湘、閩、徽、浙、魯。這八大菜系聞名中外吸引眾多外國人前來我國品嚐。

上面有八大菜系就讓我來介紹八種之一的川菜,川菜在秦末漢初就初具規模。唐宋時發展迅速,明清已富有名氣。正宗的川菜以四川成都,重慶兩地的菜餚為代表。重視選料,講究規格,分色配菜主次分明。鮮豔協調。其特點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濃,注重調味,離不開三椒(即辣椒、胡椒及花椒)和鮮姜。烹調方法擅長於燒、烤、幹焗、蒸。以鹹、甜、麻、辣、酸五味基礎上。我來介紹聞名中外“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按名來解首先的就是麻辣然後就是豆腐了。麻婆豆腐是這麼做的。首先選一塊上好的嫩滑豆腐。把豆腐用熱水浸泡過的刀把豆腐切成數塊。同時要用砂鍋煮沸騰水然後倒入油,接着把豆腐入水,倒入耗油和醬油放在豆腐四周,最後蓋上鍋蓋讓味道漸漸入味。幾分鐘後香飄十里,打開鍋蓋看見豆腐在鍋中翩翩起舞,看那紅裏透白的表面就讓人忍不住流口水了。還差一把鹽、三椒、鮮姜。時間如蝸牛一般慢,在那裏爬呀爬呀。鍋裏透出陣陣誘人的麻辣香味,問到者肚子無不抗議的。在飢餓和香味的雙重摺磨下時間終於到了,我關掉火揭開鍋蓋空氣中的麻辣味頓時爆滿到極點,這時鍋裏的豆腐如火精靈一般在巖漿中玩耍。吃一口下去一陣辣感頓時到心裏,接着的是豆腐的絲絲甜味不斷湧出,然後在口中化掉。這樣的豆腐是多麼的誘人,多麼的好吃,多麼的香。

上面是川菜,接下來就是我們的本地菜——粵菜。我們的粵菜最早可追隨的西漢時期,我們粵菜與川菜是完全不同的。我們粵菜講究鮮、嫩、爽、滑,烹調擅長;煎、炸、燉、繪、焗。

我介紹特色菜之一的“鹽火焗雞”。首先準備的是粗鹽和一隻大小合適的雞和一張去油紙。先把鹽鋪滿鍋,再把雞包裹在紙中,往紙裏撒上一把鹽,再把一把鹽撒入雞的內部。一是為了去腥味。二是為了把味道融入骨頭和肉裏。在中間挖個洞吧把裹起的雞放進去。放在爐上焗一個小時方才入味。等待是漫長的……廚房開始出香味了,我知道大功告成了我三七二十一地衝到鍋前。輕輕揭開鍋蓋,只見白皚皚的鹽已變成黃澄澄的一片了,把雞拿出來有這鹽裹着,讓人好不會產生遐想!輕輕把鹽撥開抱出雞,再把紙撕開。看見了裏面誘人的金黃色讓人不禁食慾大開。扯下一隻雞腿咬一口,啊!真好吃,雞肉裏有淡淡的鹽香愛不釋手。咔,不小心咬到了骨頭。嗯?想象中的腥味並沒有出現取之而代的是香味,把骨頭都吃盡了。這樣的雞是多麼好吃!多麼香!多麼美味!

這種美味的食物是我們的美食,它影響了我們身邊的所有人。這菜是我們廣東等地方人們的智慧,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的驕傲!無論我們去到哪裏,都不會忘了我們的家鄉菜,忘了家鄉的味道!

中國味作文 篇14

古時,三國紛戰連連,劉備、曹操、孫權各佔天時、地利、人和。而我們家,是一個和平的聯合國,卻有點三國味道。

曹操·老媽

曹操的地盤可是人多地廣,千軍萬馬,而在家裏,只有老媽稱得上“曹操”,我們家最大的經濟來源就是老媽開的商店,當然,“財政部長”的職位也由她擔當,我們口袋裏的一分一角也要上交“國庫”,一旦我們反抗,就會把我們罵個狗血淋頭……

可是,媽媽也不容易。每天晚上十一點,她才拖着疲憊的身子回來;早上六點,當我還在夢裏快活時,媽媽就要上班了。

劉備·老爸

劉備一生勤勤懇懇,為了復興漢室,一生在戰鬥中。老爸也是如此,他是一名中學教師,他為人和藹可親。甚至有一些同學拿他開涮:“老師,你有雞蛋高嗎?”原來,“糕”與“高”同音,當爸爸以為那個同學問他有沒有雞蛋糕時,他果斷地回答:“沒有。”“哈哈哈!老師,原來你沒有雞蛋高啊!”那個同學哈哈大笑起來。爸爸想了半天才想了出來,還大誇那位學生很幽默。

晚上,爸爸總是捧着一大疊作業本回來,草草地吃了飯就去改作業了,他那龐大的身影,好像瘦小了一圈,彎下腰來,就像是一座白色的拱橋……

孫權·在下

當想到整個吳國只有赤壁、猇亭二戰值得一提,我就不禁悲傷起來,在家裏,我是最最最無地位的一人,看來只有吳國這樣“低等”的國家配得上我了。吳國孫權做事嚴謹小心,我也一樣,做一道練習題,都要推算個半天,我才敢確定答案。

家裏,媽媽爸爸正在討論,我也想過去説説,一説,媽媽就立刻轉過頭來看着我,發動自已的絕招“獅吼功”:“去去去,小孩子家,有什麼資格聽我們大人講話!”感受完獅吼功那強大的威力後,我只能退後一步,靜靜地聽着他們那熱烈的討論。

還有一點,我和爸爸經常聯合起來反抗媽媽的“剝削”和“壓迫”,就像古時孫權與劉備結交,一起對抗曹操。

“呼!”終於講完啦,同學們,聽了我這一番介紹,我家是不是有“一點兒”三國的味道呢?

如果你來到我家,我家有甘甜、火辣、酸甜等不同口味等你來選!來到了我家,就請你認真地感受“曹操”內柔外剛的母愛,“劉備”春風撲面般的和藹,還有“孫權”那似火的熱情吧!

哦!我家,三國的味道……

中國味作文 篇15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室內隱隱地傳出縷縷清香,那是四季不變的一杯菊花茶。

小時父母工作忙,姥姥來到我家照顧我。小區樓下是一片滑梯樂園,每每玩得滿頭大汗跑回家去,室內亙古不變的是菊花茶的香氣。夾雜些微苦的澀,在前方的木桌上裊裊地升騰起,洗滌着躁動的內心,餘下一片安詳、恬淡。當輕輕地叩上門,姥姥就會小步從廚房跑出,紅透的臉上浸着幸福的霞紅。看着我將菊花茶喝下,又邁着小碎步跑進廚房,繼續忙着別的。

姥姥做的菊花茶很精緻。杯是專門的小茶杯,上面還精心地印着一朵橘黃色的菊。喝亦是有講究的。先聞,輕輕地端起茶杯,用手將茶香絲絲扇動過來,要細品,菊花茶香是獨特的,不似玫瑰的濃郁亦不似梅的清淡,它香得收斂,有分寸,不張揚,平淡中有甜亦有澀,像平淡的人生中有喜亦有苦。菊花瓣是極有情態的,瓣是根根細長的,浮在水面上。是漸漸舒展開的,帶動水面,旋轉的波瀾像舞女的裙邊,優雅,大方。待完全舒展開後,有的竟會像磁石般相互吸引,最後密匝匝地挨在一起,漸漸下沉。

每天的黃昏午後,姥姥都會在陽台欄杆旁,尋一地,飲菊花茶。無論日子或閒或忙,無論生活是苦是甜,一杯淡淡的菊花茶,總是經久不變。

疑惑地去問過姥姥為何如此衷愛菊花茶,姥姥告訴我,每天飲一菊花茶,覺得心中滿足,踏實。

心不禁一顫,是花蕊中的一滴露,甜甜的佈滿了心頭。飲一杯菊花茶,又何嘗不是一種滿足。平淡的生活中,不急不忙,不驕不躁,安安穩穩做人,腳踏實地做事。無論外界如何燥吵,始終堅守心中的淨土,保持恬淡。

原來,踏實和沉穩、質樸的恬淡,就像這菊花茶一樣,連同中華民族的那種樸實的滿足,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深入我們的骨髓。這又何嘗不是一種中國味啊!

中國味作文 篇16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對於其他人來説,新年最美好的事就是收紅包,放鞭炮;但對我這個吃貨來説,新年最美好的事莫過於大年三十那頓年夜飯了!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中,年夜飯中可是湧出了不少傳統美食。其中最為著名的那邊是火鍋了。

火鍋的歷史十分悠久,在古代就出現了。古代的火鍋叫做染器,由盤,爐和耳杯組成。耳杯中放鹽和醬等調料,吃的時候把肉放在耳杯中,點火加熱,染上調料後即可食用,當時的皇宮貴族在設宴時一人一套染器,隨吃隨“染”。

火鍋經過歷史的薰陶,種類越來越多:如北京羊肉涮鍋,風味別緻,吊人胃口;重慶麻辣火鍋,麻辣醇香,名揚天下;廣東海鮮打邊爐,味美無窮;廣東鈣骨打邊爐,食而不膩,味美無窮;山東及北方的肥牛火鍋,單人單鍋,時尚精典;香港牛肉打邊爐,名揚天下……火鍋的種類令人匪夷所思。

不僅要選好火鍋的種類,火鍋的配料很重要,它決定火鍋的口味:芝麻醬冷水調成厚糊狀,加入紅油四川辣醬,生抽王,糖,醋,味精,葱薑末,麻油調至細糊狀;蠔油料,鍋內放入植物油,蒜泥炒香,再加入蠔油炒透,在加入料酒,糖,味精,胡椒粉拌勻即可;麻醬料,芝麻或花生醬冷開水調成糊狀,加入糖,鹽,胡椒粉,生抽王,味精,葱白頭,香菜末,麻油拌成;薑汁料,姜去皮切末,加入醋,綿白糖,生抽王,鹽,味精冷開水拌勻;麻醬油料,生抽王加冷開水,糖,味精,麻油拌成即可。這就是一種有名的自制配料,喜歡吃辣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

火鍋如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國深厚的傳統文化;火鍋如一塊海綿,擠出了我國生生不息的歷史;火鍋如一扇門,讓我們看到了背後多麼樸實,勤勞的民族。

中國味作文 篇17

在老舍先生的文章裏,確乎感覺到了“京味兒”,可是還有很多味兒,家味兒,就是一種。

今天,屋外正落着雨,豆大的雨珠滴到窗户上,立時就賦予了玻璃強大的活力,我就坐在一旁,靜靜地觀賞這有趣的、令人歡喜的故事。

這疫情還尚未結束,待在家裏實在無聊的我媽,竟提出要去菜場買菜,也好,為家裏補充一些資源。

可沒想到,她回來時除了拿着肉菜,還拎了一袋餃子皮,原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她這是實在無聊,想要包餃子。一開始我也不去過問,可我媽強行把我拉入了包餃子的行列,沒辦法,我只得遵命了。

別説,這行當看起來簡單但不下點功夫,稍不認真,這餃子在手中就不知會變成什麼樣子,還有可能,皮破餡流,一張餃子皮和一團肉就廢了。

可能是為了提鮮,每個餃子中都會放進一點蝦仁,別看這麼小一點蝦仁,吃起來可是巨鮮無比。想完了,我們繼續包,我認真的將每一塊肉放到該放的地方,讓每一個蝦仁去到它該去的地方,把每一張餃子皮都封緊,把每一個褶皺都摺好,嗯,我都能想到它是怎樣下鍋的了。

正在我包的用心之時,卻被我爸“無情”的打擾了,他説:“看,這盆富貴竹又在抽枝呢,都長這麼高了!”本來我打算責怪一下我爸的,可他來説的是這富貴竹,我就沒了責怪他的心思,趕緊跑去看看:“嗯,不錯,這幾天高了不少啊,看來我對它的栽培起效了,哈哈哈哈!”正高興之餘,又被我媽拉了回去,繼續當“苦力”,唉,煩煞我也。

沒辦法,繼續吧,反正盤子也快要裝滿了,這時,我媽突然把盤子上的餃子放到冷凍櫃裏,轉身“瀟灑”地對我説:“繼續,把餃子皮包包完!”

“啊——”

我快要瘋了,可沒辦法,只能遵命,繼續包吧,可靜下來包了幾個後,我覺得這便是疫情當頭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的親子活動了,於是,我又加倍地珍惜這段時間,可惜了,我爸實在太“懶”,不能來參加我們的包餃子活動,唉,這可是錯失了一次在疫情中進行親子活動的好機會啊。

想着想着,我爸突然從卧室裏走出,對我們説:“我也來!”

此時,我感受到了濃濃的家味兒,久久不能散去。

中國味作文 篇18

家,一個人失魂落魄時的避風港,一個漂泊在外遊子最嚮往的地方,一個温暖的代名詞。我不相信有人會不戀家,也不相信一些浪子在外面流浪會不想家,會不思念家人。家或許是一個你想忘也忘不了的地方,家總有那種莫名的吸引力。家總有讓你牽掛的東西,那些東西,是無論用多少錢也換不來的。無論多豪華的飯店,也比不上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過節回家,站在自家的大門前看見母親在廚房中做飯,一縷縷熱騰騰的霧氣溢出窗户,陣陣香味吸引着我的鼻子。一聲輕快的狗叫聲吸引了我的注意,原來是我們家的兩條狗。只見它們搖擺着那蓬鬆而又強壯的尾巴,也許是為了我的到來而感到歡呼吧!母親或許是聽到狗叫,或許是和我心有靈犀知道我回來了,抬頭望着我説:“孩子,大門沒有鎖,進來吧。”我推開大門,穿過院子,走進家中,一種温馨的感覺便瀰漫了開來。温馨的感覺,只有我自己才心領神會,不僅是春風般的温暖,更是一股熟悉之感。父親和哥哥坐在沙發上談笑風生,見到我回來了,站起來給我以愛的擁抱,並詢問我學校過的如何。看見父親和哥哥歡喜的模樣,心中有一些興奮。熟悉的模樣,熟悉的聲音,熟悉的動作兼一切所熟悉的東西,親人還是那樣的親人,可能會因為歲月的流逝,增添滄桑之感,而在我的眼中,他們依然如舊。我回復他們,並向他們敍述我們學校的奇聞趣事,有的時候逗得他們哈哈大笑。

“吃飯啦。”母親的聲音從廚房傳出來,“走,我們去吃飯。”父親拍着我們的肩膀説道。於是我和哥哥一前一後跟隨爸爸進了餐廳。望着媽媽為我專門做的一桌飯菜,一陣暖流從我心房流過,在學校那能吃到那麼好的飯菜啊!我狼吞虎嚥,津津有味的吃着美食,並與父母哥哥繼續訴説校園之事。媽媽一邊聽着我的見聞,一邊不停地替我夾着菜。“媽,你也吃啊。不要光為我夾,你自己也吃啊。”“好好,你多吃一點。”飯後,我們一家人圍着餐桌坐下討論這次全家要上哪裏遊玩。“要不我們去桃花島?聽説那裏又興建了許多建築,平時沒有什麼時間,正好趁這次機會好好放鬆一下。”父親的意見得到我們大家的一致認可,於是決定桃花島一遊。

幾天的時光很快逝去,轉眼又到了分離的時候。父母將我送到車站,叮囑我説:“在那邊自己要好好照顧自己,不要生病了。”我點點頭,隨着人流進入了站裏。坐在飛速行駛的高鐵上,我知道家又離我遠去。

中國味作文 篇19

北方的老家,三間小屋和一方小院,錯落有致地卧在山溝裏。

除夕,奶奶在天還矇矇亮時,就忙活開了:生火,揉麪,擀餃子皮。她拿出昨天切好的菜,開始和餡,又拿起昨天準備好的硬幣、蜜棗,夾雜在幾個包好的餃子裏。太陽升起,媽媽和嬸嬸坐在土炕上,一邊準備過年的食物,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

爺爺和爸爸在討論對聯的內容每年的對聯都是爺爺親手寫的,他總瞧不起外面賣的:“那用機器畫出來的,能有我一筆一畫寫出來的好?”每當他寫不出好春聯時,就望向遠處的山説:“這太陽也知道過年了,將光化成春聯,貼在山間。”就這樣嘀咕幾句,靈感就突然來臨,寫出全村也能數到着的對聯。爺爺的福字尤其好看,像一頭肥嘟嘟的小黑豬,招人喜愛。

接下來就是貼對聯、掛燈籠了。貼春聯用的糨糊,在東房爐子上的搪瓷大茶缸裏,正咕嘟咕嘟地冒氣。貼春聯講究默契,一人手拿春聯,一人手拿糨糊,春聯必須在糨糊剛剛刷上去時就貼上,不然糨糊會凍上。掛燈籠,我們都用電燈籠,而爸爸説:“他們小時候,都用紙做的。小時候一盼過年吃肉,二盼糊紙燈籠。”陽光把雪地照得發出橘黃的光,對門掛着兩盞紅燈籠,白雪白燈,格外分明。

我帶着弟弟妹妹,清理院子裏的積雪。掃完雪弟弟就跑去拿一種可以摔的鞭炮——摔炮,使勁一摔,會響。玩的時候,手高高地舉起來,像是在空中甩着鞭炮,一聲聲地吆喝着年。有調皮的,放在地上五六個摔炮,叫你一聲,再一下子跳到上面,“啪”的一聲,驚你一跳。不過這也是被明令禁止的一種玩法。妹妹和我一樣,不敢玩這東西,我就帶她去買冰糖葫蘆坐在門框上吃。她不時一口咬下一整個葫蘆,那又酸又甜的口感激的她一下子眯起了雙眼,像只貓,懶洋洋的。

天色漸晚,寒意愈深,站在小巷口,往小巷深處望去。滿巷都是紅燈籠,就像從天下垂下來的小碗,照亮遊子的歸途。這座小城,因為這些紅燈籠,在寒冬臘月時,依舊暖意融融。

我們家的中國味兒,在奶奶的餃子裏,在爺爺的春聯裏,在北方,在寒冷的冬天裏,透露出濃濃春意。

中國味作文 篇20

篔簹書院,古拙的琴音隱約傳出,悠遠、清靜。學它卻不易,要真正懂它,要先懂國學。

“國學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我們並不遙遠。”廣東省古琴協會副會長謝東笑老師如是説。不要認為,國學是門高深的、藝術的學問。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像經營,中國從古流傳下來的商業制度延續至今;像教育,孔夫子從兩千多年前開辦私塾傳授文化,如今,我們依然沿用孔子的思想,把私塾演變成國小、中學、大學……我們的國學文化順應着時代的變化,在每一個時代變革時進行無聲又巧妙地轉身。

我國傳統文化從古至今每天都在置新,適應所在時期的變動。否則,擁有幾千年歷史的國學經歷了戰火紛爭、滄海桑田,為何仍然受人推崇?國學所具有的延續性,正是適用於每個人的、古琴的精髓所在——養人、養心、養性、養志。

現在,國學大師越來越少,但國學離我們越來越近。它不再陽春白雪,不再被束之高閣,等着人們去解剖它。國小生不再單純地揹着“人之初,性本善”,他們慢慢開始理解《三字經》裏講的故事;演奏家們要舉辦古琴演奏會毋需大費周章地宣傳,也會有三千多人冒雨聆聽;我們通過各種渠道不斷豐富國學的內涵……

國學正在復甦,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國學,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國學變得不再浮躁,變得心平氣和。國學激發了我們與生俱來的中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