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浙江卷大學聯考精品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5W

2021浙江卷大學聯考精品作文多篇

浙江卷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1

人生是一個過程,歷史也是一個過程。漫長的人生,只是浩瀚歷史長卷中的一個段落,只是無限歷史長鏈中的某個環節。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得到,而得意洋洋,以為這是人生的終點;我們也不能因為一時的失去,而意氣蕭索,因為它可以成為新的開始。人的生命,本無所謂起點,也無所謂終點,要知道,即便是肉體的死亡,人生的故事也沒有結束。懂得人生得失只是一個過程,我們才能夠活得坦然,活得堅定,活得理智,活得精彩。

以為得到就是終點,這樣的人,容易鬆懈。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把得到當作人生終點的人太多了。吳王闔閭打敗了越王勾踐,變得驕奢淫逸,他與西施終日尋歡作樂,過上了李白所描寫的那種生活:姑蘇城外烏棲時,吳王宮裏醉西施。他對越國失去了戒備之心。而這個時候,越王勾踐卧薪嚐膽,最終,三千越甲可吞吳,將吳國徹底滅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把得到當作人生的終點,是失去了深謀遠慮的一種表現。秦始皇把統一六國當作人生的終點,他大興土木,營造驪山陵墓,阿房宮,鞭撻天下黔首,滿足一己私慾,卻不知道,統一六國其實不過是人生的一個新的開始而已。他喪失了理智,瘋狂索取,最終,引得天下騷動,土崩瓦解,咸陽一炬,可憐焦土。

把失去當作人生的開始,這其實也是好事。越王勾踐失去了自己的國土,但是,他沒有消沉,而是把他當作新的起點。王陽明被貶謫到貴州龍場驛做驛臣,人生不可謂不失意,但是,他的內心強大,他知道,這是一個新的開始。他沒有消沉,而是與當地的人民打成一片。他將儒家內聖外王的思想運用到生活的實際當中,任何時候都不悲觀不絕望。終於,他龍場悟道,在失去以後,在坎坷之中,成就了聖賢品格。後來,他平定叛亂,報效國家,成了明朝文治武功皆為第一的人物。在浩瀚的歷史畫卷中,他留下了輝煌燦爛的一筆。他知行合一的思想,他致良知的學説,是他用生命證明了的卓越智慧。這一智慧,與孔孟思想暗相聯通,對中國文化產生影響深遠。

其實,從長遠來看,人生哪裏是起點,哪裏是終點呢?一時的得失,又怎麼能稱為人生的起點和終點?人生只是浩瀚歷史長卷中的一個段落,它與前文相呼應,為下文埋伏筆,它立足於歷史,又影響着歷史。

時間的得到,何必沾沾自喜,而應繼續努力;一時的失去,何須意志消沉,而應奮勇向前。要知道,得失只是一個過程,失以後,我們要奮發,得以後,我們要再接再厲,這樣,才能保證人生的精彩,為下一個勝利的到來做好準備。

浙江卷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2

中美博弈,美國的精英們就認為:成功了,美國可以繼續領導世界一百年,失敗了,美國夢就碎了一地;馬雲的阿里前幾年謀劃着在美國上市,局中人就認為成功者,阿里帝國基業永固三百年,失敗了,則泯滅於江湖;同樣,我們高中生端坐考場,有的同學就在想我高中榜首,進了名校,就已經與未來簽好了期貨協議,反之,大學聯考失敗,則前途黯淡,萬念俱灰。如此種種,貌似在理,實則做的是一錘子買賣,更是一葉障目,視宏大的人生盛宴為眼前的一盤菜。

把得與失看成起點,似乎也有理。但細細思量,其實終點論與起點論似乎是同一回事。

起點者,也可以理解為出發點,出發點者,也可以理解為做人做事的基本動機,即當下人們耳熟能詳的初心。終點者,即目的地,是我們做人做事希望達成的目標。如果説兩者一定有所區別,那無非是終點論者看重的是做人做事的前半場,起點論者強調的是做人做事的後半程。但無論哪一種,它們都極為重視得失,得之則喜,失之則悲,人生哀樂全繫於得失。

但洞悉世事人生者,則不然,他們會把得與失看成一個過程。

做人做事往往是由無數個節點組成,每個節點都會標示出做人做事成敗得失的刻度,如果只凝視着這些刻度,那每一次都是歷高山,跨深壑,縱然成功多次,只要一次失去,就會墮入深淵。反之,提高站位,放眼整體,就會知曉一個節點的得失常常不影響全局。天無絕人之路,水隨山轉,危中有機,柳暗花明其實也是世間的常態。

把得與失看成一個過程者,不會計較一時的得失,但他不會允許自己一敗再敗,活成自己討厭的模樣。他會像水一樣,遇到阻擋,力有不逮,就靜靜地積聚能量,或者繞行而過,不怨天,不尤人,總會流出自己的河牀和前程。蘇軾如此,汪曾祺也是如此,毛澤如此,鄧小平也是如此,他們能容忍失敗,及時轉換思路,旁逸斜出,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把得與失看成一個過程者,絕不是逆來順受,無慾無求,徹底躺平。他們只是看清了所謂的得失很多情況下只是在爭一時的臉面虛榮,他們更在乎的是生命的本真。他們清醒地活在天地間,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活成了莊子所言的“舉世而譽之不加勸,舉世而毀之不加沮”。如此,得與失怎會成了他們的終點或所謂的起點呢?

得到一棵樹往往要放棄一片森林,兩手空空,就意味着無限的可能得到,太在乎得失,歲月的盡頭往往兩手空空。世間事只要努力了即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在我們的人生終點到來之前,所有的得失都只是一個過程,終點之後,世事又與我們何干?

我們的心境決定了得失的份量,得失的深處隱現着的是我們的心境。

浙江卷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3

我會記得我的作文第一次得100分的那天。那是三年級的一個星期三,語文老師把週記發回每個人手裏。我寫了自己製作明信片的經過,並使用了“我是明信片”的口吻來寫作。週記得了100分,我很有成就感,腦海裏出現一個念頭:我要當作家。

現在看來,這個夢想對於一個國小生而言,僅僅意味着兩個抽屜的稿紙、無數被拋棄的故事開頭、輔導班課間的遐想時光,以及兩大紙盒的空筆芯。我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偶像,錢鍾書、卡夫卡、米蘭·昆德拉,我越來越熟悉他們的腔調。我的作文經常被老師表揚,被當作範文引得同學們眼紅。

高中,激情依舊。我熱愛馬爾克斯、博爾赫斯、羅貝託·波拉尼奧。但從國中起,寫作的時間就經常被壓榨,被擠入只需要打勾、寫日期的摘記本里。我無可避免地意識到,寫作和寫作文是兩回事。那時候我想,或許只有讀了文學專業才能自由寫作吧?與我的熱情形成對比的是大學聯考語文成績,109分。我的作文只拿了平均分。

我如願進入漢語言文學專業,因為我在志願書上只填了這個專業。然而,即使在文學專業,熱愛寫作的也只是極少數。我的讀者依然只有我。文學系進行的是文學研究,而非文學寫作;有些時候,文學研究與寫作是彼此衝突的。更無奈的是,我和高中時候一樣,被大量必修課程分散了精力,很少寫作。

事情的轉折在四月,學校文學社舉辦徵文大賽。我寫了一個名為《藍山》的小説,沒能通過初審。我把它投給文學雜誌,經過一年的等待,它發表在《長江文藝》。我想它得到了不錯的歸宿。寫作路途似乎從此變得順利。

與此同時,我從未感到如此焦慮。多年的私人化寫作,讓我習慣了在寫作時僅僅面對自己的目光。從發表第一個作品起,出於種種因素及考慮,我修改過小説的結尾、刪改過高潮部分、更換過地點人名。這意味着不自由嗎?我想,不能以簡單的'二分法看待這個問題。

通常意義上,一個完整的作品,必然經歷被寫作、被閲讀、被髮表以及被銘記或被遺忘等過程。一個從未被人讀到過的作品,如同一顆遙遠的星球,沉默地存在,從不發光,也不曾反射其他星球的光亮,就像從未存在過一樣;而一旦被觀察者所識別,它就會被命名、被歸類、被勘測。它會有一個名字,這個名字或許不是它的原名,也會被歸為某一級的星球序列,這種分類法或許並不科學……但事物註定被觀察,也註定被誤識,如同我寫下的文字註定被誤讀。我的寫作,就像這顆遙遠的星球。它曾在孤獨中自得其樂,甚至從未意識到孤獨;而現在,它被一台兩台望遠鏡所觀測,開始為自己的星環顏色、地質成分、宜居狀態所焦慮。它得到了關注,就必然會遭受焦慮。得與失從來都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不過,刪節並不必然意味着作品質量的下降;只不過對於我本人而言,至今未能徹底適應來自他者的審視目光,就像被監禁多年的囚犯無法適應石室外的火光。即便如此,我依然會寫下去,並且渴望被認可,因為我始終銘記作文第一次得到100分的那天。那是三年級的一個星期三,語文老師把週記發回每個人手裏。

浙江卷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4

歲月騖過,山陵浸遠。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於是,我們感歎,我們痛心,光陰流逝。因為,我們沉浸於這時光中,我們所丟失的,我們所錯過的,我們曾不捨的。

然,歲月也帶給我們昔日未曾降臨的期盼,帶給我們一直渴望的光亮,帶給我們,不得不學會的成長。

人生在世,得與失在所難免。但在我看來,得失是辯證統一的,沒有無失之得,也沒有無得之失,關鍵看我們怎麼去理解。

“花開花落總有時”,一切都有它的所得和所失。

科學家貝佛裏奇説過:“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處於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其實,“殘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夠正視現實。不要感歎命運多舛不公。命運向來都是公正的,在這方面失去了,就會在那方面得到補償。當你感到遺憾失去的同時,可能有另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穫。

泰戈爾説:“如果你因失去太陽而流淚,那你也失去羣星了。”泰翁看似平常,實則深刻的哲理名言幫我們架通了一座橋——一座失望化為希望,痛苦化為快樂的橋。讓我們明白了得到一種幸福,失去是另一種幸福,明白了擁有什麼就品嚐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

如畢淑敏所言:歲月送給我苦難,也隨贈我清醒與冷靜。清醒與冷靜是時光的。饋贈,是歲月的温柔,是一份難得的禮物,是得到。在我們悲痛着歲月帶來的苦難,失去着歲月偷走的美好的同時,它也帶給了我們,或許並不想要的成長。因為,歲月靜好時,你會忘記清醒與冷靜。只有經歷苦難後,才學會了清醒與冷靜。

我們姑且將失去放入苦難,把清醒與冷靜納為得到。如此,暫定得與失。

得失是如此的辯證統一,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正確認識得失。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沒有不失之得,也沒有不得之失,不以物為喜,不以己為悲。不必為“失去”而難過,因為世間之物本來就是去住無常。我們所能做、所應做的只是在“得到”時珍惜它。

浙江卷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5

人生百年,白駒過隙,豈能困惑於得與失的方寸之地。陶醉於一城一池之得,或惆悵於一時一事之失,都屬於一葉障目,不見遠方的星辰大海。只有看淡得失,把它當成人生的過程,才能閲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錯把得失當終點。

年逾不惑,事業小成,工作穩定,業務熟練,於是乎滿足於現狀,失去奮鬥目標,喪失鬥志與激情,不再期望更高的山峯。這不妨稱為“得之殤”。單位高級職稱指標稀少,個人積分排名又靠後,即便努力三年五載也未能如願。既然晉升無望,又何必累死累活?於是對自己放鬆要求,得過且過。這不妨稱為“失之痛”。

緣何如此?細思極恐。不管“得之殤”,抑或“失之痛”,實質都是錯把得失當成終點。在這種錯誤的思想認識下,或是小進則滿,小富則安,躺在功勞簿上自我陶醉;或是聞失則憂,聞敗則餒,不再奢望新的挑戰與作為。久而久之,心靈受到羈絆,人生陷入困境,蹉跎了歲月,浪費了人生。

把得與失當成過程來看,你就會發現得與失既是終點,更是起點。

得失只不過是一個過程。就如同父輩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不管旱澇,無論悲喜,周而復始,勞作不息。耕種與收穫就是農民的生命,豐年也好,災荒也罷,都是生命的一個過程。既然如此,就應當認清前路,看淡得失,鍥而不捨,馳而不息。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中,消除後顧之憂,這是終點;然後上《出師表》於劉禪,六出祁山,攘除奸兇,這又是起點。2020年,中國實現全面脱貧,脱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這是終點;但鄉村振興還任重道遠,必須再接再厲持續發力,這又是一個新的起點。

人生就像一輛列車,得失都是過程,不痴迷於某一個站點的得失,才能到達終點,贏在全程。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這是蘇軾面對得與失的態度,得與失不過是河流中的朵朵漣漪,河水不會因為漣漪而停留腳步,人生又哪能因為一時得失裹足不前。持有寬廣的胸懷,良好的心態,智慧的心境,得不驕傲,失不沮喪,你才能看淡得失,享受過程,收穫厚重的人生。

願你把得失當成過程,閲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浙江卷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6

時光行走,初夏時節,天氣會有一些激烈的變化,還會有些風雨交加。歷練成長,迎接未來,這就是一個成長的世界。

人生在路上,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歷練着情懷,經歷着得失,展望着前方。每個人都要經過生命向前的歷練,需要內心的昂揚,需要內心的致敬,需要內心的温柔,需要內心信念的強大,去看那片未知的風景。

生活免不了得得失失,冷暖炎涼,行走其間的時候,不是挑剔世態多麼曲折,而是要保持一份清醒,遠離抱怨,凝神聚氣,用智慧去引領生活,去轉化它的缺憾和錯失。

不挑剔人間百態的諸多不是,也不在得失中迷失沉淪,而是化解自我內心的分別和對立,活出對生活的一種陽光心態,積極出發。

對生活有一個堅定的態度,才能有更好的人生把握,不是小聰明,而是一種大智慧,而是一種化解得失的能力,而是指引未來光明的象徵。

能於內心紛擾的時候,用自己的心態去產生一種內心情懷的統一,產生生活的智慧。所有的故事是成就內心的品格和情懷,所有的遭遇是輔助於生命的光陰和自己經過的感知,我們叫做覺醒。

得與失之間,舍與得之間,讓它迴歸內心的安寧、平靜與祥和。人生一場,走的是世態炎涼,看的是人情涼薄,經一事,長一智,所有的智慧就是在這人與事之間磨練,擦亮,閃光,能付出忍耐是福,能消除煩惱是慧,福慧雙增。

在這是非得失當中,不迷茫,不忐忑,不緊張,不缺失,真正地完成自我的更新,能夠更多的迴歸內心世界的自省功夫,化解得失,安頓取捨,迴歸安寧,成為自我內心世界的一種安穩和平衡。

走出一份笑而不語的榮光青春,終將會強大,終將會發現,終將會覺醒,力量越來越強,淚水越來越少,希望越來越大,脆弱越來越渺茫。讓脆弱去逃亡,讓那些曾經的不安、崩潰、迷失和那些絕望,在青春的力量面前無處可遁,化為烏有。

願生活光明,願生活有力量,願經過的時光帶走那些曾經的煩憂,讓自己在生命時光這份鍛鍊中自我強大,不被外界所影響,歡喜接納,柔軟改變。迎接世態炎涼,對應萬般得失,成為自己內心的一種生活的智慧與明亮。

浙江卷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7

從得到生命開始,到失去生命結束,期間無數的得與失,便是人的一生。

自有意識起,我們總是渴望得到,而害怕失去。每次去超市,常常不可避免地路過玩具區,總能看到有小朋友跟父母討要某樣玩具,為此他們或撒嬌賣萌或撒潑打諢。不由地想起,自己小時候也總是渴望得到新衣服、新玩具,得到愛和關注,而若是失去了某件自己的心愛之物,更是耿耿於懷久久不能平復。渴望得到、害怕失去,是我們每個人人生的起點。

孩子漸漸長大,渴望得到的、害怕失去的也不再僅僅是玩具之類,也漸漸明白得與失不能全然仰仗父母,而是取決於自己。我們為一個好的成績而挑燈夜讀,為了一段感情而徹夜難眠,為了一個項目通宵達旦。學習、生活、工作皆是,為每一次的功夫不負有心人的獲得而欣喜,也為每一次的僥倖獲得而欣喜;為每一次可以避免的失去而痛苦,也為每一次不可避免的失去而痛苦。努力得到,避免失去,我們執着於得失的結果。

我們繼續長大,也經歷了更多的得與失。渴望得到的總是太多,試着抓住得與失的主動權,卻難免由不得自己。有些時候,我們拼盡全力卻如平地摘月不可得,拼命挽留又如掬手捧水般留它不住。一次次地求而不得,我曾一度被困在人生無奈的患得患失之中,陷入自我的猶豫徘徊,母親總是勸我別想那麼多,有些東西不是非得到不可,生活過得去便可以了。母親的寬慰和理解我全然明白,卻始終難以與自己和解,她看在眼裏也不再多説什麼。某天突然接到電話,母親不知哪裏得知了一部電影《敗者為王》,叫我有空一定去看。我一時感到莫名其妙,她從不關注電影卻特意打來這樣一個電話。其實這電影我早有聽聞,是羽毛球運動員李宗偉的紀錄片。爸媽喜歡羽毛球,尤其喜歡林丹,那時家裏常看羽毛球比賽,林丹的對手常常是李宗偉。兩人的比賽總是格外精彩,父母作為林丹的粉絲總笑着叫李宗偉“千年老二”,為林丹的一次又一次勝利而歡呼。李宗偉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他們也逐漸誇起了李宗偉,父親説李宗偉的技術越來越好了,母親説他其實也很棒。

當我打開電影,才真正明白了母親的電話。我們在失去的過程何嘗不曾得到,只因得失心太重,一味沉浸在自己的不可得之中卻忽略了自己早已得到的最寶貴的東西。這才明白珍惜得到,接納失去,得與失皆是生活,最重要的是享受過程。

浙江卷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8

得與失,是終點,是起點,還是過程?我認為都是,也都不是。得與失,是人生某一階段對所做事情的一種判定,一種結果。什麼是終點?終點就是一段路程結束的地方。什麼是起點?起點就是一段路程開始的地方。什麼是過程?過程就是事物發展所經過的程序。但我認為得與失是起點或者是終點,都割裂了事物發展的聯繫。而過程,是得與失這個結果所經過的階段,不是得失的本身。

綜上所述,我認為,得與失,不僅是終點,也不僅是起點,而是人生中的一個個節點。

得與失,是對前段時間工作和學習的歸納和總結。

人生在世,我們總要經歷某些事情。在人生的某一階段,我們面對的都是未知的人生。由於時代不同,條件有異,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最終的得與失,都是事物發生的自然結果。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先確定哪些是得,哪些是失,然後從“得”中歸納出經驗,從“失”中吸取教訓。比如説,我在高二年級參加學考,語文成績是A,數學成績是C。A是符合我的預期,是“得”;而C不符合我的預期,是“失”。那麼,我語文為什麼考得好?是因為我對語文的興趣大,平時喜歡閲讀,作業比較認真。這些是成功的經驗,我要好好歸納總結。為什麼數學考不好?是因為我不喜歡數學,作業也不認真做。這些都是失敗的教訓。為了改變數學成績差的局面,我要好好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多花時間,認真對待,爭取在大學聯考會考出好成績。所以説,得與失,就是對前段時間的歸納和總結。

得與失,是為後一段時間工作和學習提供參考。

總結前段時間的得與失,就是為了下一階段處理事情提供參考。有經驗,可以借鑑;有教訓,必須避免。有了經驗,做事就有章可循,也能增加信心;有了教訓,做事就能避開不利因素,避免重蹈覆轍。古代有一個官員,精明能幹,處理政務井井有條,頗受同僚、上司讚賞。但因為貪污受賄,被罷免官職。經過多方奔走,他重新任職。他沒有接受教訓,還是管不住自己的手,結果第二次被罷免官職。他的一個窮親戚得知後,跟他講了一個故事。窮親戚説,他家有一頭毛驢,第一次過橋的時候,不小心踩進了橋上的小坑,傷了蹄子。治好之後,毛驢每次過橋,都小心避開小坑。而你,第一次因為貪賄被罷官,第二次還是因為貪賄被罷官,你還不如俺家的毛驢。這個貪官,就是沒有吸取教訓。如果這個官員,第二次上任後,利用自己超強的能力,一心為國為民,就能名利雙收,怎麼會又被黜免?所以説,前段時間的得與失,能為後一段時間的工作提供參考。

在漫長的人生中,一段時間的得與失,構成了生活中的一個個節點。在每一個節點,我們都要總結經驗和教訓;在每一個節點,我們都要開啟我們下一段航程。只有鑑往知來,我們才能總結過去,做好當下,展望未來,我們才能創造出屬於我們的美麗的人生。

浙江卷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9

“有人把得與失看成過程”,這不無道理。在我看來,人生要重視得失、享受過程。

之所以説要重視得失、享受過程,是因為對人而言,得失是不可避免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對人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沒有誰能把它當做蛛絲一樣輕輕抹去,因為人的慾望和原始本能不可能對得失視而不見。人不得不經歷各種得失,在這些經歷中與其怨天尤人,不如享受它,那怕是帶着鐐銬跳舞,也未嘗不可。就像讀書,不一定能夠改變命,但是一定可以抓住運,何樂而不為!

當然,我所説的“讀書”,是指把書讀好的情況,是指“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黑髮不知勤學早,三更燈火五更雞”的情況,而非泛泛而讀。

我國外交家楊潔篪,當年在電錶廠當工人,利用空餘時間啃英語,工友嘲笑他:“你一個小工,學英語有什麼用?學到什麼程度一輩子也就是個電工!”但對嘲笑,他無動於衷。他當時也許並沒有想到啃英語可以改變命,但他一定相信讀英語有用。後來廠裏接到一些英文材料,廠裏的人犯愁了:看不懂啊!這時楊潔篪出馬了,他將內容翻譯成中文,轟動全廠!

讀書不一定能夠改變命,是因為命的改變受多種因素的制約。但在讀書過程中,我們可以與古今中外的智者對話,可以吸收他們的智慧精華為我所用,可以豐富自己的心靈和精神世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讓乾癟的生活變得豐盈和飽滿。讀書所得,不一定帶來功名利祿,但可以避免紙醉金迷的生活,可以消解玩世不恭的態度,可以除去怨天尤人的愁苦。這些應該加以重視,因為這些東西可能正是套在人生脖頸上的枷鎖,失去這些東西不可惜,反而會讓人變得清醒、明智。因此,我説讀書要重視得失,享受過程。

將書讀好,一定能夠抓住運。海倫。凱勒先天聾啞,但在莎莉文老師的培育下,她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奮力讀書,在這個過程中,她也失去了很多,比如玩樂、懈怠、自暴自棄等;但最終獲得了他人難以企及的成就。海倫。凱勒通過讀書而抓住了運,扼住了運的咽喉。

之所説讀書能夠抓住運,是因為通過讀書,我們可以由無知變得有知,由愚昧變得聰慧,由眼界狹窄變得視野開闊;對問題、對事物的分析由片面變得全面,由粗糙變得精準,等等。一旦機會來臨,我們就有能力抓住它、馴服它,從而改變它!就像雲南華坪女子高中的孩子們一樣,她們就是通過好好讀書抓住了運,從而改變了命!

總之,重視得失,是人基於原始慾望與本能的反應;享受過程,是經過歷練後的精神境界提升。讀書,要重視得失過程,尤其把書讀好,更需要重視得失,享受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