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傳統文化的孝道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3W

傳統文化的孝道作文【精品多篇】

傳統文化的孝道作文 篇一

古之聖賢,皆以孝為百善之根本。——題記

孝,簡單。孝,也不簡單。

簡單在於孝的本質,贍養父母、使其安享晚年。不簡單在於十幾年如一日的不辭辛苦,如同父母撫養我們那樣毫無怨言。

俗話説:‘牀前無百日孝’,父母要的不是我們幾許富貴,滿足温飽足矣;父母要的不是我們幾多大愛,每日問候足矣;父母要的不是我們幾句豪言,時常陪伴足矣。簡單的原因是這些為父母做的都是小事,舉手便能做到。不簡單的原因是那份堅持、愛心,孝的考驗。

孝不簡單。與生活了十幾年的父母之間看似毫無“距離”,然而年齡的代溝總是有的,我們因成長而變得敏感的心,説出“爸媽我愛你”那樣的話,總顯得彆扭、拘束。孝,是我們不能簡單表達的愛。

孝不簡單。

時光流逝,歲月如梭。

日子一天天過着,我們就這樣長大了,曾經還只會在父母懷裏孩提般哭泣的我們,長大了。一天天,父母也老了,過去那個高興時便會將我們高高舉起的父親,臂膀早已不再堅強有力;那個為我們擦去委屈淚花的母親,臉上也已出現了清晰可聞的皺紋。父母老了。

閉眼沉思。昨天那因為手機而與父母冷戰的我們,該不該那樣狠狠關上房門;昨天那因為學習而對父母反感的我們,該不該説出那樣刻薄的話;昨天還為了煩惱起牀、吃飯的我們,該不該那般粗魯。

我們與父母相處時總是充滿了情緒。有甜,也有酸,總之時間在減少。人,總是在患得患失,當失去了,才珍惜。曾因叛逆忽略了做子女該有的孝心我的們,希望父母能夠原諒。

“不孝”,是我們曾經共同的苦澀記憶。

孝不簡單。一日三餐當思穀粒來之不易,一身正氣當思父母骨肉之恩。孝敬父母無需做多少驚天動地的大事,平平淡淡就好,無需華麗的修飾,真實就好,它平常到可以是父母的一個微笑。孝,簡單,行孝不易。它如同牽掛,需要心的澆灌滋養。

孝,不簡單。

國學孝道作文 篇二

百善孝為先,孝道是華夏子孫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的事例比比皆是,或是父母幹完活回家送上的一杯熱茶;或是父母累的時候我們一句安慰的話;或是父母晚上回家後我們端上的洗腳水。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撫養長大,為了我們無怨無悔地付出,對我們卻沒有任何的奢求。古人云:“父母之恩大於天!”因此,我們必須盡“孝道”,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媽媽經常教育我要尊敬長輩,對長輩要有孝心。她不僅這麼教育我,也是這麼做的,她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好媳婦。由於爸爸常年在國外工作,照顧爺爺奶奶都落在媽媽身上。一次奶奶住院,媽媽整整守在醫院半個多月,有許多人對我奶奶説:“你這個女兒真孝順!”當奶奶告訴是媳婦的時候,他們竟然都不相信。媽媽為了陪我讀書住到鎮上,可她只要有空,就會帶我一起去看望爺爺奶奶。一到那裏,她就沒得説了,陪爺爺奶奶聊天、燒飯、炒菜……

每到天冷的時候,她的手就會裂開幾道口子,有時還會溢出血絲。每次大家吃完飯,她都忙碌一陣子。她那雙手,浸泡在冰涼的水裏,會像針扎一般疼,她從來不説,但我知道,這種疼痛對於她而言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在她心裏永遠刻着一個“孝”字。

有一天,媽媽説她很難受,午飯也不想吃。我倒了一杯開水給她端去,走到牀前,遞給開水讓她喝。她有氣無力地吞着水,那個樣子可真讓我心疼。我一摸她額頭,好燙啊!我用温度計一量,居然高燒三十九度五,這麼高!太嚇人了。我急忙跑出家門,給媽媽去買退燒藥。不一會兒,我就買回藥讓她吃了。到了晚上媽媽高燒還是沒退,我心裏暗暗祈禱,盼望她明天有所好轉。到了第二天,我早早就醒了,摸摸媽媽的額頭,發現她一個晚上過去還是老樣子,持續高燒。我便把媽媽送進醫院,醫生檢查説是扁導體潰爛,需要住院治療。辦完住院手續,掛上點滴,我對媽媽説要不要告訴爺爺奶奶,她説,千萬別告訴他們,不要讓老人家擔心。

後來爺爺給我們送蔬菜來,才知道媽媽住院,他立即趕到醫院看望媽媽,爺爺説把我帶去老家住。可是,我堅持要留在醫院守着媽媽,爺爺拿我沒辦法……

是啊,孝道一直伴隨着我成長,它是一種親情,是一種愛,是家庭和諧的音符。古語説得好:“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情”,更何況我們是有血有肉的人啊。所以,讓孝心永存!讓我們懂得感恩,懂得孝敬親人。

傳統文化的孝道作文 篇三

它,是古時候文人墨客追求完美的最高境界;它,是人們歷經上千年繁殖迄今的最大規範;它,是華夏兒女心裏永恆不變的信心。無論全球怎樣轉變,它依然是大家心裏的精神力量。

因為它,唐朝孟郊留有了千載傳揚的詩文——《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歌樸實淡雅的詩,千百年來造成了成千上萬閲讀者明顯的共鳴點,到清代又發生了“父書空滿筐,母案件線索我褥。素來是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如此感人的詩句。

這便是從古到今大家所尊為的“百善孝為先”,這便是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各代君主所青睞的孝心。

曾今有一次外出去玩,風很大,大家都靠在山上歇息。仰頭遠眺,見到一隻老烏鴉趴到一個山腰上早已奄奄一息了,那時候我覺得,它一定會餓死了的。這時候,跑過來一隻年輕的烏鴉,它將口中的食材來養老烏鴉吃,喂完以後又飛走,那樣往返幾回,年輕烏鴉任勞任怨地餵養老烏鴉。

老烏鴉獲救了,因為我獲得了文化教育,即便是被大家覺得“不祥之兆物”的烏鴉,都能抱有哺育母鴉的本能反應,更何況作為人們,有着高級智力,並青睞文明社會的大家。

當你走上了一個高峯期,俯望高山下的一切時,你不能自大,更不必驕傲自滿,要了解,你往往能夠走上山巔處,不徹底在於你本身,不能忘記這些曾助你一臂之力的盆友、家人、乃至是路人。擁有她們,才擁有今日的你,滿懷一顆進取之心去看待她們。

或許大家如今唯一能做的便是把握住每一分每一秒,去孝敬她們,去心懷感恩她們,終究,與家人歡聚的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消逝。當你發覺你的爸爸已經是兩鬢斑白,行動越來越遲緩,不會再具備令人震驚的精力時,當你發覺你的'媽媽已經是一臉皺褶,喪失年青的光澤度,對周邊的一切逐漸不那麼察覺的情況下,你應該搞清楚,她們早已逐漸年紀大了,她們早已漸漸地邁向人生道路的終點……

千萬別留有缺憾,那將就是你心裏永久性的傷痛,那就是一種痛苦不堪的覺得,你無能為力,那時候你才會發覺人是那麼微不足道、軟弱無能。

客觀事實是那麼殘酷,那麼絕情,即然我們無法更改,那麼就趕緊每分每秒,超過運勢吧!

傳統文化的孝道作文 篇四

孝道,自古以來便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許多和“孝”有關的故事,例如“卧冰求鯉”、“黃香温席”等,都被傳為佳話。而我們家的家風,也正是這樣的。

我的奶奶今年62歲,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了,而前不久發生的事,完美地詮釋了我們家的“孝道”。

大概是去年吧,那會兒奶奶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太姥姥,正在享受她人生最後的時光。那時候太姥姥的兩個兒子都已過世,除了尚在外地趕不回來的三女兒之外,只有我奶奶和二姨奶兩個人在身邊,她們倆輪流侍奉老人,每月一輪。

當太姥姥住在我家之後,日常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吃飯,洗漱,拉屎撒尿都需要有人侍候。吃飯時,奶奶總是用一個小勺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喂太姥姥吃,就象是在照顧一個嬰兒一樣,太姥姥吃完了坐到沙發上了奶奶才吃。上衞生間時,奶奶會小心翼翼地扶着太姥姥,生怕她摔倒。晚上睡覺時,奶奶基本上都是一個小時就醒一次,給太姥姥搭好被子,掖好被角,才重新躺下再睡。

每天我放學回到家裏,總感覺有一股臭味在屋裏飄蕩,那大概是太姥姥身上的味道吧。我對此很厭惡,但奶奶卻依然盡心盡力地侍候她老人家。我就問奶奶:“她一個快死的人了,你還這麼用心幹什麼?”那時的我不懂忌諱,“死”字脱口而出。“你呀你,”奶奶對我説,“真不懂事,即使她再怎麼樣,那也是我媽媽,總不能不管不顧吧?”“那麼,送到養老院不行麼?”我很迷惑。“養老院哪兒有家裏條件好,去那兒是受苦。”奶奶很自然地説。

這一刻,我着實被震撼了。奶奶雖然文化不高,但是她的舉動,卻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試想如果有一天,你的母親也變成這樣,你能盡心盡力地做到這一切麼?可能大多數答案是否定的。

孝,是我們家的家風,也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別每天光説不做,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讓孝融入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孝道,就能夠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的孝道作文 篇五

“如果説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學,那我就要説,我的農村媽媽,她是我人生最好的導師。”我想讀過《中學生道德修養讀本》的人,對這句話一定不會覺得陌生。這就是第38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的獲得者安金鵬在講述他的母親時所説的話。

是啊!從我們在這個世界誕生的開始,父母就在我們的身邊教給我們各種知識,父母就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導師。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大國。“孝”是德的根本之一。回想,從開天闢地至今,就有着許多孝敬父母的故事。“花木蘭代父從軍”感人至深,試想一下是什麼能夠讓花木蘭挺身而出,是什麼讓她代替父親在箭如雨下的戰場上英勇殺敵呢?是孝心,是她對父母的一片孝心,是父母給與她的無限力量。可想而知,母親對我們付出血汗,我們長大了就要報答母親,可是如今仍有一些人對自己的父母不管不問,這不僅讓我想起了在書中看到的一件令人髮指的事。

一個老人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老人含辛茹苦的撫養他們成人,漸漸老人病了,卧牀不起,竟沒有一個人來看望老人,不久,老人病重離開了人世,老人去世的下午,他的兒女來到這,把老人之前東西都帶走,只剩下一些破舊不堪的東西了。

我想,讀完這個故事,人們一定會罵那些兒女,為老人打抱不平。

中國是文明古國,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有着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可是現在人們都把這些美德丟了。烏鴉尚知反哺,難道他們連烏鴉都不如!想着這些衣着華麗的兒女,再想想躺在牀上青褲布衣老人,讓人心裏不是滋味。

讀了上面的故事,我們應當更好的孝敬父母。現時代人們生活好了,物質上對父母的供給,已不能完全是孝敬父母的方法了,精神的支柱更為重要。

只有讓父母生活快樂,心情舒暢,有健康的身心,子女才算盡到了孝道。

老師點評:

這篇讀後感引用開頭,從中國傳統文化“孝是德的根本之一”談起,列舉歷史上孝敬老人的經典故事,與當今不孝敬老人的事例形成對比。文章語言流暢,發人深思。

國學孝道作文 篇六

孝道,可以是一聲温暖的問候;孝道,可以是一個微小的舉動;孝道,可以是一句美好的祝願。而我認為,孝道,就如同那根長長的電話線一般,連通人與人的心。

小時候,我一直覺得給長輩打電話是一項可有可無的任務,也不明白為何一向沉默寡言的爺爺奶奶只要聽見我的聲音,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即刻活躍開朗起來。在我朦朧的記憶中,那根早已疏遠的電話線,總是由父親拿起,在沉重地放下;電話那頭,也總是隻有“嗯”“哦”等平淡無味的字眼。

一次,我經過客廳去廚房倒水時,偶然聽見了爸爸和奶奶在電話裏的對話。開了“免提”按鈕的座機裏,傳出了奶奶充滿期待的聲音:“哎!”“媽,是我……”爸爸的話還未説完,奶奶的聲音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一下泄了氣:“哦……”聲音中帶着空虛與失落。到底是什麼是奶奶的情緒一落千丈呢?我一邊聽着兩人毫無生氣的對話,一邊疑惑地想。只聽奶奶和爸爸聊畢家長裏短後,突然發出一聲讓人倍感沉重與猝不及防的歎息:“唉,孩子這麼久都沒有主動給我們打電話,我和你爸都很想她……”奶奶囁嚅了。我聽着奶奶落寞的話語,心中第一次湧起一股酸澀的滋味,好像吃下了一個黃連。聲聲歎息如冰雹般敲擊着我的心,發出陣陣能搖撼萬物的響聲。難道是我做錯了什麼,才導致了這聲歎息嗎?是沒有盡到孝道麼?這個答案飄蕩着,像一片烏雲籠罩在心頭。我咬緊嘴脣,一聲不響地思考,內心亂成一團。這時,爺爺那帶着一線企盼,又激動、低沉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讓孩子接電話吧……”此刻,我彷彿真真實實地看見了,看見了爺爺那因激動而發白的嘴脣,看見了握着電話的那隻顫抖不已的手。啊!我終於明白了自己的錯誤,也終於明白了自己應盡的孝道——給長輩打電話,便飛也似的衝到座機前,接過爸爸手中的電話,喊了聲“爺爺,是我!”聽着爺爺親切的回答,我感到眼前的一切都塗上了一層親情的色彩。呵,孝道,不正體會在“打電話”這個小細節中麼?

從此,我立馬變得勤快起來,隔三岔五就會急不可耐地撥通爺爺奶奶家的電話。每當此時此刻,我都會聽見他們愉悦的、興奮的聲音,又彷彿看見了他們臉上燦爛的笑容。如今,通過這根長長的電話線,我既欣喜又自豪地明白:這,就是孝道的體現!

孝道,如熱茶般温暖;孝道,如花朵般美好;孝道,如珍寶般重要,又是親情的粘合劑,顯得如此彌足珍貴!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就讓我們行動起來,用孝心温暖身邊的每一個人吧!

傳統文化的孝道作文 篇七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記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説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100族之風!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

就在前不久,我的姥爺因為疾病需要住院治療,爸爸媽媽義無反顧的承擔起了照顧姥爺的責任。住院期間,媽媽每天要去醫院照顧姥爺,幫姥爺擦臉,捶背,翻身。爸爸每天除了接送我上下學,還要精心地為姥爺準備各種有營養的飯菜,給姥爺送到醫院,爸爸媽媽就這樣一直照顧姥爺到出院。每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可他們卻從來不説累。爸爸媽媽對姥爺的這份孝心也深深地感染我,放學回家,我不用爸爸説就先寫作業,寫完後自己認真檢查,收拾好書包;晚上吃完飯,自己洗漱完後上牀睡覺。因為我能為他們做的事情還太少,所以只能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讓他們為我的事情操心。這是我對他們唯一能盡的孝心。

我們在父母、親人無微不至的關愛下,茁壯無憂的成長,我們貪婪的享受他們給予我們所有的愛,他們總那麼無私的愛我們,我們也就習慣的照單全收,我有時也會想:等有一天我長大了一定要給父母買很多東西,可是父親教育我説:“孝順不是體現在你能給我們買多少東西,孝順父母可以是父母下班回到家後你能送上一杯熱茶,父母累的時候你能説上一句安慰的話,父母晚上回到家你能端上一盆洗腳水,還有就是能看到你學習成績進步,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於我們來説就是你的孝順。”

雖然我們還小,還不能把孝表現得淋漓盡致,那就讓我們在學習上努力地進步,努力地向前衝,在生活中盡我們所能的去孝順父母、親人,尊敬師長,做一個有孝心的好孩子!

國學孝道作文 篇八

中華文明五千多年,孝道貫穿其中,何為孝道?

善事父母為孝;子愛利親謂之孝。因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係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

孝心沒有具體的表現內容,它可以是對父母長輩語氣温柔的一聲問候、一個祝福,甚至一個眼神,也可以是對家人的一絲掛念,常回家看看這些都會成為父母永遠温馨的回憶。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和核心,它既是做人的準則,也是安身立命之根本。

可以説,孝不僅是百行之首,也是百行之先,百行之本。百善孝為先,動天之德莫大於孝,感物之道莫過於誠;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詩書立業,孝悌做人;父母在,不遠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在人們的意識上,孝不再是封建倫理,而是成了應該發揚的美德。發掘孝賢人物,講述孝道故事,用平凡人不平凡的孝道故事,去感染、教育更多的人。讓人們去感悟孝道這一傳統文化中所藴含的温情與感動,讓孝道故事去温潤每個人的成長之路,讓孝道文化不斷傳承。

孝道也是知易行難,有個同學,早先是冠生園的小姐,家景殷實,現今退休在家,服侍兩老,老爸九旬,已住療養院,她每週多次看往;老媽獨居也要每週多次關心,家中小孩仍需照看,每天忙忙碌碌,忘了自己,若有生病就加班加點,沒了自己;有時外加公公婆婆之事,她會忙裏忙外,辛辛苦苦,沒有了自由,我心中點贊她。

還有同學,又要工作又要服侍兩老,老父年老大病,老母多病年老,她一人管三家,樂觀開朗的她仍陽光彩爛,但言行中也有力不心的感悟。我心中有憂。

還有同學,本身有大病,長期生病已貧困交加,但仍願為大家管理網絡,贏得尊敬,同學們也關心愛護,使她榮歸故里。

行孝道,其實,個人的力量是杯水車薪,社會的力量才是無窮的,國家的力量尤是必須的。

人民是國家的父母,為人民服務是政府的宗旨,國家有義務有能力,辦好養老事業。割麥留邊角,收麥遺麥穗,讓大眾體面的生活是先輩的希望。

只有全社會共同關心養老;照顧養老;造福養老,我們的明天才能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我們的社會才能和諧,我們國家才能進步。

明理而行,需大家的行動,登高而呼各盡所能,受點滴之恩,理應為人民呼;為人民告。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去造就萬民大福。

傳統文化的孝道作文 篇九

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才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下去。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的佳話。對於青年來説,孝可能不能那麼完美的表現出來,但是我們要盡我們最大努力去詮釋它,讓他變得更具意義,而不是徒有虛名。

孝,是父母幹完活回到家後我們送上的那一杯熱茶;孝,是父母累的時候我們一句安慰的話;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後我們端上的洗腳水;孝,是讓父母看到我們成績進步,孝。是父母從犯=我們嘴裏得到那一句讓人感動得話;孝,是我們能夠健康的成長,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於他們來説也已是對他們的孝。

父母,不奢求我們能夠給他們買多少東西,不奢求我們有多有錢,而是我們能夠在傷心的時候給他們打一個電話,是我們在外上學對他們報的那一句平安,使我們期中,末考試成績單上的前幾名,即使沒考好,父母還是會鼓勵我們,讓我們努力,讓我們有出息。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

想想父母在家拼命地掙錢,為的是什麼?為的是能夠讓我們過上好日子,能夠有個好的學習壞境,能夠讓我們有出息,能夠讓我們健康的成長。

為了父母,為了我們這個家。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應該付出多倍的努力去孝順我們的父母。不要求我們給他們買多少東西,就只請我們,在學習上努力地進步,努力地向前;大休你回到家後,給父母洗上一次腳,給他們捶捶背,説説這段時間的進步,聊聊這星期發生的事。這些對於他們來説就已經是孝了。

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歷史的佳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感化父母,孝順父母:端上一杯熱茶,對父母噓寒問暖,洗洗腳,捶捶背,報上一句平安,學習上的進步。

雖然我們不能夠把孝表現的淋漓盡致,但是我們一定要努力地去詮釋它,不要讓它從我們這裏不再是佳話。

孝,是我們永不會忘記的傳統美德,是感化心靈的名詞。

國學孝道作文 篇十

中華古國,悠悠五千載;中華文明,綿綿無千年;中華經典,浩浩五千卷。中華經典的星空裏,羣星閃耀。詩情融花意一體,智慧與激情齊飛。閲讀經典就猶如與先哲同行,聆聽他們對世界、對歷史、對人生的感悟,就會被那蓉智的思想靈光所感染,比如,《三字經》中的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的言而有信;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的廣闊胸襟;《道德經》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的宇宙萬物的奧妙……厚德載物、達濟天下的廣闊偉略,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其中不僅藴含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澱着一個偉大民族不朽的靈魂。毋庸置疑,國學經典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精神約定俗成的輔助教學書,成為一種長效的民族素質滋養濟,更是當代學生學習的模範用書。

是這本書教會了我何為真誠,讓我領略了真誠的無限魅力!以言語温暖他人也是泛愛眾。人生有限,可祝福別人的機會屈指可數,利用好自會喜悦。當老師以真誠心幫助學生,昔日視若無睹的機會驟然間變得清晰可見、觸手可摸。方知沒有哪種職業會比國學經典更有功勞、最愉快,漸漸在享受經典。原來我的生活習慣不節儉,現在的習慣令人讚歎,這一切佳績源於《弟子規》潛移默化間教會學生逐漸形成高尚的品德、強烈的責任感,嚴謹細緻、團結守信、處處為人着想的待人處世方法,鍥而不捨、善思好學的態度。德育和教學並駕齊驅,相得益彰。

我喜歡眼見為實。一本《弟子規》讓我明白立身處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於聖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中,慶幸聖賢與己如影隨形。懂得經典是拿來做的,不知何時起贏得了家長從未有過的尊敬,只因我請了古聖先賢來幫我。

樹的本是根,人的本是孝。孝是我們做人的根,是我們成長的根。我們一定要從小做起,把根扎牢,讓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做人要孝順父母,尊敬老師,把孝永遠傳下去。我向善啟孝心的國學經典致敬,是你為我們紮下了正確做人的深根。雞蛋原理中,因為雞蛋是幼小的生命,在破碎的那一刻,我們一定會心靈傷痛。我們要喚醒和保護他們那一顆生命同體的仁愛之心。那是一種很清晰的感覺——心靈得到了深深的淨化,同時,又把自己深藏在心底好久都沒有去關注的東西給喚醒了。我相信,我們班的每個同學,自小就讀過很多中國儒家的名句和文章,而且很多都是在課堂上經過老師講解的,深諳其中的道理,印象都應該很深刻。可是這些寶貴的東西,在重複的考試和自我的奮鬥中,離我們越來越遠,已經和那些染塵很久的器皿一樣,被埋沒了。

現在,系又把國學經典強調走進我們日常生活,又一落到很現實的行為點上。修身,對古代人而言是人生的終極追求。但對於現代人又何嘗不是呢?處在全球化的時代裏,我們更身處在一個多元文化所交匯的國家裏。日復一日快節奏的生活,使我們變得急功近利,忘了去關注自己本質的東西。可是拋掉根本,我們會變得一無所有。

古人的話語值得我們好好去聆聽。因為這些話語歷經千年,依然如珍珠般奪目。不學禮,無以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一直被當做人生的基礎課程而備受重視。在人類邁進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講究禮儀已上升成為一個國家或民族進步、開化與興旺的標誌。而我們要做社會的文明人,更需要學習和講究禮儀。以平等心對待別人,幹什麼事情都不要有很強的優越感或自卑感。

真是令人自豪,中國人在幾千年前就領悟到了這個道理;可是也令我們感覺有些悲哀,我們趨之若鶩地去搜尋、閲讀那些外國人士寫的成功之道,卻忽視了自己祖宗留下的東西,甚而將它拱手給了別人。看看現在國外越來越熱鬧的中國文化研究潮,我們真該反省了。

人生幸福的根源確實是愛和被愛。看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獲得了成功,自己同樣地興奮和雀躍。默默地把自己的愛給予別人,自己的心同樣是温暖的。而作為被愛的人,我們更能感受到這一點。最真切的便是撫育我們的父母。只有他們從你一出生,即開始擔當兩個守護天使的角色。縱使你到了那遙遠的天邊,他們還是始終不離地關注着你。你忘乎所以地忘掉了他們,他們卻將你時時掛在心頭。每次説到父母,正在嬉笑的我都會心有濡濕,對他們充滿了愛敬。

現在重新審視我們家幾代人對自己長輩所做的微不足道的、在常理之中的事情,我才發現孝道在我們家隨處可見、無處不在。因為我們從小就在孝道的氛圍中長大,認為對長輩本來就應該這麼做。可以説孝道在我們頭腦裏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在行動上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那麼平常。現在看來,所不同的就是家突出了一個孝字和身教。由於孝,兒女們聽話,母親和我的理念得以灌輸;由於孝,兒女們懂得尊敬師長,人人喜歡;由於孝,兒女們懂得仁愛,同學

團結;由於孝,兒女們奮發學習,成績優異;由於孝,他們好好做人,不讓媽媽操心等等。就是因為做到了一個孝字而一順百順。

我才開始明白,別人沒有錯,所有的錯誤都在自己德未修呀。此生最大的幸運就是聆聽到聖賢教育,然而當自己的修養沒有達到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時,很有可能出發的目的是好的,做着做着就偏離方向了。在這個假期的國學經典學習中,我深深感到像我這樣從小好逸惡勞的人,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要改習氣,立身行道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自己一定要堅持改過向善,做到久自芬芳。

從小到大,我都在取,到了該予的年紀時,還是一事無成。我希望能為別人做點事,學習儘自己的本分做人。國學經典使我明白做一個真正的人,一個大愛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使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有了很大的轉變。國學經典,聖賢滌盪了我們心靈的污垢,淨化了我們的靈魂,使我們有一種脱胎換骨、再世為人的感覺。如果把這幾天的學習用兩個字概括,我想會用這樣兩個字:感動。國學經典教我們怎樣孝敬父母,怎樣與兄弟姐妹和睦相處,怎樣為人師、為人父、為人母,怎樣和朋友相處,怎樣善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甚至每一件物品,讓我們時時刻刻都懷着感恩之心。系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我係努力的將中華文化承傳,成全我們的家庭,成全我們的幸福,誰能説,國學經典不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呢?你們用自己的善行義舉實踐着聖賢的教誨,用自己的一片愛心去成就他人,為我們做出了表率,相信你們今日種下了福田,種下了善的種子,他日定能開出世間最美麗的花朵,結出累累的善果。

學習經典,首先要從自身做起。我們要時時懷着一顆感恩之心,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與人為善,也與己為善。回校以後,我要積極地向全校師生、推廣力行經典的理念,讓全校師生都來接受經典教育,並通過青年路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使全校師生受益一生,來影響和帶動蘭州市經典教育的開展,讓更多的學子接受聖賢智慧的教誨,能夠擁有更加健康美好的人生!一個人對父母不敬,對你的性德是最大的損傷,我不騙你,一個人只要對父母不孝,整個業障絕對快速現前。國學經典的道義、情義那厚重的力量生養了我們,我們懂得了自立、自強,奮鬥不息,這是我才感到自己曾經把父母傷得那麼深,可是父母對兒女的愛,卻永遠不會改變,那是一種最最真摯永恆的愛。我是在幸福中長大的孩子,比起父母來説,我簡直就像金枝玉葉一樣,而父母只是卑微的小草。但是父母這株草,活得有尊嚴,有志節,不低頭,也不奢求,非常快樂,從小就知道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社會的污染,從來都沒有誘惑、動搖過父母。

人的一生,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而父親母親,永遠是我源源不絕的支持力量,伴隨我,也引領我。《弟子規》正是在時時處處、引導我們如何仁愛待人,正確處事,分寸有度接物的好教材。在現實生活中真是隨時可以用到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