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作文精品(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9W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作文精品(精品多篇)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篇一

當今世界,人類文明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也面臨着許多突出的問題。要讓國家在解決矛盾的同時繼續發展,不僅需要運用今天發現和發展的智慧,也需要運用歷史文化的積累和儲備。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就是一座寶庫,如何將這座寶庫裏的資源“古為今用”呢?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一方面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動力。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豐厚滋養,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之需。因此我們要從多方面弘揚傳統文化。

一從上而下進行傳統文化弘揚。中宣部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聯席會議制度,相關部委推出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國家古籍保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傳統戲曲振興、中華老字號保護髮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等項目。

二發揮文藝作品對傳統文化的弘揚作用。文學作品方面,要推出立足學術、面向大眾的中華傳統文化古代典籍普及讀本,從不同角度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剖析、提煉和解讀,以帶領我們窺見文明寶庫的瑰麗。影視作品方面,要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涵養,創作無愧於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掘深厚的人文意藴和文化品格,從人民羣眾中尋找源頭活水,和社會熱點相契合,與觀眾的情感相融合,講中國故事、揚中國精神,傳中國文化。

三發揮博物館對文化的傳承推廣作用。博物館要以公共文化需求為導向,將博物館的古籍、文物資源保護功能與人們的文化需求相結合,讓文物活起來。可以系統梳理藏品、持續推進文物建築修繕、科學規劃設計參觀佈局、改善觀眾參觀服務設施、加強科研交流與合作、創新文化產品開發、擴大文化傳播,向世人彰顯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我國的傳統文化資源極為豐富,全社會對傳承發展傳統文化形成一種自覺,各地結合本地節日節慶、文化特色和民族風俗,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進社區、進校園。各種電視節目,以當代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優秀傳統文化與電視媒介有機結合,影響廣大觀眾。相信在全社會的上下聯動,中國傳統文化一定能夠開花結果,我國的文化經濟發展枝繁葉茂。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篇二

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古代發展而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過好傳統節日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更是對中華兒女身份的重要認同。

過好中國節,保證傳統是前提。傳統既是文化、習俗既是文化,傳統文化藴含在生活之中,也體現在每個傳統節日裏。傳統節日之所以和平常的日子不一樣就在於這一天就要做和平常不一樣的事情。春節,我們要闔家團圓,辭舊迎新;清明,我們要踏青郊遊,追思故人;端午,我們要划龍舟,吃粽子;中秋,我們要團團圓圓,賞月吃月餅等等。傳統活動和習俗的繼承是中國節是還是中國節的保證。

過好中國節,生活熱情是關鍵。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也日益富裕,現在我們不用等春節才能有新衣服穿,想吃月餅、粽子超市裏隨時可以買,好像年味變淡了,節日放假也變得沒那麼期待了。其實傳統節日還是那個傳統節日,變得是我們。我們習慣了平平淡淡的生活,每天過的如出一轍,生活變成了複製粘貼,我們變得不知道如何打扮自己的生活。傳統節日其實是平淡日子的一個突破口,我們在這些日子裏可以有更多的儀式感,只需要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多那麼些熱情。

過好中國節,文化自信是根本。文化自信更多的是自我認同,我以我是中華兒女為豪,我的行為習慣是符合中華兒女的設定要求的。中華兒女的樣子就是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有着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一些生活習慣,過着古代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的人的樣子。只有發自內心的認同,才會覺得傳統節日是我們理所當然應該過的。

中國的傳統節日市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過好中國傳統節日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我們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輔以自身對生活的熱情,過最地道的中國節。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篇三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關輝歷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源遠流長。傳統美德強調以德為本,每個人都應該培養良好的品德,樹立以道義為重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我認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第一位的是要熱愛祖國。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志士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為後人做出了榜樣,無數為國捐軀的先烈用生命譜寫了愛國主義樂章,新時代的青少年一定要以此為榜樣,時刻以祖國利益為重。其次,我們還要立志奮發,要立鴻鵠志。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奮發圖強既要從大處着眼更要從小處着手,要從自我做起。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還要誠實守信。翻開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誠信的故事!曾子殺豬為一“信”,商鞅變法首先取信於民;漢代的季布“一諾千金”是誠信,同仁堂三百年金招牌不倒是誠信;信陵君因誠信而得到侯生與朱亥,抗秦救趙,名揚四海;劉皇叔因誠信打動了諸葛孔明,成就霸業,天下三分。

人生呼喚誠信,時代呼喚誠信,國家更呼喚誠信。我國是個有五千年光輝歷史的文明古國,誠信一向是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美德,我們應該將其發揚光大,古人有“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言必行,行必果。”的“喻世明言”,今人有“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警世恆言”,都在提醒我們要言而有信,可見誠信在為人處世、立身行事之中是多麼的重要。

言必信,行必果。當言必信,行必果時,就能取得別人的信任。當言而無信之際,就會吃到苦頭。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篇四

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一直讓我感到由衷的驕傲和自豪,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其重要的一個源頭即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中國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也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也講過,要學習中國歷史,瞭解和懂得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創造的燦爛歷史文化,繼承中華民族在漫長曆史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從中汲取思想精華,結合新的實踐不斷髮揚光大。

我們要繼承、學習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在當今世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孤立地發展。文化的發展,除了繼承,我們更重要的是學習,是弘揚。要像習近平同志指出的一樣,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我們中華文化的強大之處,也正在她的海納百川、吸融並納,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報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向世界學習,不斷將世界上優秀的東西納入中華文化,並打上深刻的中華文化的烙印。現在的中華文化,已逐步走向世界,她是中國人的,同時也是世界的。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篇五

習總書記説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藴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戰線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6月18日是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是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在這一天我們門插艾、吃粽子、賽龍舟,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紀念、發揚我們的傳統端午文化。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要怎麼更好地進行文化傳承,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件小趣事做起。

一是將傳統文化融入家風教育中。一個家庭的文化背景對子女來説是尤為重要的,一個有文化的家庭中培養的孩子多數是有文化的。而對於傳統文化,更需要長者們言傳身教、社會營造氛圍,儘量讓大家在小時候就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家長、老師等可多帶孩子參加、觀看一些傳統文化知識講座或者一些討論,如有條件可以在外出旅遊時帶孩子參觀各地的博物館,親臨一場傳統文化展、感受文化帶來的震撼。

二是充分發揮網絡的傳播作用,開展生動活潑的活動,傳播文明、引領風尚。在現代社會,網絡信息技術具有非常強大的影響力,因此,發展、培育一批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公眾號、網絡平台、電視節目等作為重要的傳播媒介和載體,能更好地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的有效融合,也更具趣味性的為廣大羣眾文化自信的形成與提升提供良好的條件。

當然,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繼承傳統和借鑑外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必須正確處理“守”和“變”、“中”和“外”的關係,做到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樹立更正確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