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千古風流人物李白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12W

千古風流人物李白作文(精品多篇)

話題作文千古風流人物 篇一

桑丘帶着他的主人堂·吉訶德與他的那些朋友們來到了現代世界。

桑丘為他主人堂·吉訶德的瘋瘋癲癲而十分煩惱,但當他聽説現在可以給人移植記憶時十分高興,因為這下就可以把主人腦子裏那些關於古代騎士的記憶全都刪去了。於是便帶堂·吉訶德做手術。等堂·吉訶德一醒來,便馬上大叫:“我的手提電腦呢?快把我的祕書叫來……”桑丘無法再認識這個新堂·吉訶德了,呆呆地站在那裏。原來,堂·吉訶德換得是電腦奇才比爾蓋茨的記憶。

桑丘帶着堂·吉訶德回到了自己的莊園。之後,堂·吉訶德再也沒有去和羊羣互相追趕,和大風車傻乎乎地搏鬥了。只是在天天想着新電腦的開發,聽説堂·吉訶德回來了,朋友們都去看望他,可這一去可把人們都有嚇壞了。

看,堂·吉訶德穿得那叫什麼啊。帶着黑色的,亮晶晶的東西(其實是釦子)腳下不再是皮靴,而是閃亮的皮鞋,身上穿着華麗的西服。這下,人們驚訝地看着他,全都張大了嘴。

這下,桑丘可受不了了,堂·吉訶德每天向他要電腦,要祕書,要工廠……他決定把堂·吉訶德的記憶換回來。

看,在遠處的沙漠上一片刀光劍影,原來的堂·吉訶德又回來了。

話題作文千古風流人物 篇二

古往今來,風流人物數不勝數。這些英雄一次又一次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含義。

他們昂首自立,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他們都是錚錚鐵骨,捨生而取義;他們個性張揚,從不諂媚權貴。。。。。。

一 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大宋已經山河破碎,江山搖墜的時候。文天祥即使有着赤膽忠心,也不得不長歎。多年的抗金救國,失敗一次次在眼前,他心中更是萬分淒涼。他,一介書生,又怎能換來大宋以往的輝煌!但是他面對敵將的話,心中頓時怒氣騰騰。因為他知道必死無疑,又怎麼能夠叛國投敵!

於是他選擇從容就義。

二 陳涉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是陳涉仰天質問的一種氣魄!

在秦王的壓迫剝削的暴政下,他從小立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為天下的百姓抱不平,為蒼天而咆哮!

於是他決定揭竿而起。

三 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身處蜀地,心卻留在長安。蜀道難啊,難於上青天。李白筆下的那一股力量,那一抹雄心。可是本以為可以大展宏圖,一施抱負。但卻落得日日想着為帝王粉飾太平,這又怎麼是他心裏所願意的呢?!他是不羈的,他筆下是蒼勁有力的。

於是他遊遍天下山水,造就半個盛唐。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國憂民的范仲淹歎息。擔心國土的留失,擔心老百姓的安危。

諸葛亮聰明過人“未出茅廬而天下三分。”成為劉備的輔佐。成就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可是他又怎能像輔佐劉備那樣,去輔佐“阿斗”呢?

唐雎不辱使命,為那一份區區五十里的國土。用他那善於外交的能力,與彗星襲月的堅定。讓秦王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布衣之怒”。最終保住了國土。

這些千古風流人物,成為我們的學習的榜樣。雖然我們不用捨生就義,但是我們應學着飄然灑脱的生活,潔身自好。應該讚歎,也應該相信自己,勇敢立誓,擁有遠大的抱負。

話題作文千古風流人物 篇三

貝多芬,作為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被人們冠以“樂聖”的頭銜,並不為過。人們敬仰貝多芬,這不單單是因為他短暫的生命為人類留下了極為豐厚的音樂財富,更多的是他那堅忍不拔,敢於同命運相抗衡的非凡品格所給予我們的十分珍貴的精神財富。

貝多芬的命運極其坎坷,甚至可以説“一開始,人生對於他就只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戰爭”。當他還是孩童時,就被父親剝奪了原本可以盡享歡娛的童年時光,在嚴酷體罰的壓迫下,苦學提琴。然而,痛苦似乎無時無刻不在叩門。在他30歲時耳聾又無情地對他施以酷刑,這對貝多芬內心深處無疑是一個驚天霹靂,造成了難以癒合的創傷,也帶來了一個沉重的打擊,絕望之際,他幾乎好幾次尋求自殺。於是,他從內心深處發出慘痛的哀號:“我躲避一切交際,我不能對別人説‘我是聾子’!倘若我幹別的職業尚可,但在我的行當裏,這是可怕的遭遇。”

但與此同時,他又發出另一個堅定有力的聲音:“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它決不能讓我完全屈服!”這斬釘截鐵的不屈誓言,怎能不令人驚服、振作、謳歌呢?究竟是什麼力量拯救了這顆趨於毀滅的心?還是讓貝多芬自己來回答吧:“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還是道德!”可見,貝多芬強忍着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摧殘,完全是出於對自己神聖使命的執着追求。他把對音樂的追求,對人類的奉獻視為比生命更可貴的靈魂。這是一種力量,一種抗拒生命的不竭動力,永不幹涸的生命之泉!

貝多芬的耳疾和他創作的大量音樂作品恐怕在許多人眼中仍是一個謎。最難以置信的是,一個聾子是如何創作出如此氣勢磅礴的《英雄交響樂》?又何以能譜寫出豪放宏偉的《命運交響曲》?更是怎樣去神話般地彈奏柔和明澈的《月光曲》的?翻閲他大量音樂作品,更令我驚奇的是,他的大部分音樂鉅作都是在耳疾之後以靠咬着木杆來感覺音符所完成的。貝多芬從何而來如此非同凡響的靈感,如此豐富的情感和激昂的性格?這一連串的問題在我腦海久久翻騰,無不讓人感奮不已,並使我油然想起奧裏森·馬登的一句名言:“縱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傑出人物,他們當中一大部分人曾經有過艱辛的童年,甚至備受命運的虐待,但強者總是善於找到生命的支點,及時調整心態,並承受艱難困苦,用恆久的努力去打破重重圍困,鑄就卓越與偉大。”

1827年3月26日下午5時40分,在狂風暴雨中,貝多芬結束了他57年的人生旅程,孤獨地死去了。死時拳頭緊握,或許在最後的時刻,他仍然要扼住命運的喉嚨。

讓貝多芬他那高貴的品格,善忍的德行,昇華的靈魂,以及稀世的人生價值亙古永存!讓貝多芬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去勇攀知識高峯,共創輝煌人生!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