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思而後行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19W

三思而後行作文多篇

三思而後行作文 篇1

我們應當以什麼態度面對生活?是英勇無畏地敢衝敢闖?可有時止步放棄也不失為一種智慧。是以年輕澎湃的心不斷地嘗試挑戰?可順從旁觀者與過來人的意見有時也可以避免我們撞得遍體鱗傷。

思前想後,“三思而後行”應該就是我們需要的一種態度。

話説蜀之鄙有二僧,貧者告富者以其欲之南海。富者譏笑着説自己多年來都夢想着去南海,然而憑藉自己雄厚的財力物力也沒有成功,你憑什麼去呢!很明顯,以富者的經濟基礎的確更有可能到達南海,但南海之路的迢迢漫漫、艱難險阻擊碎了富者的南海之夢,對於貧者又怎樣呢?連富者都到不了南海,富者也不贊成我去,去很難吧?

於是貧者選擇了放棄。不!不是這樣的!放棄通常不是一種合適的生活態度,面對困境更是不能輕言放棄。世之奇偉瑰麗之觀多在人跡罕見之處,不可輕得也。一位著名的登山隊員曾説過:“登上珠穆朗瑪峯的快感哪個小土丘可以媲美的!”所以貧者並沒有放棄。他考慮着,南海是不可到達的嗎?當然不是,佛教聖地永遠對每個來訪者敞開胸懷。一瓶一缽足乎?足矣。一路上不求風景如畫,不求安逸舒適,只求最後到達神聖的所在。我能到達嗎?我相信我能。一切客觀條件都已具備,加以我虔誠不二的朝聖之心,千里之外的南海最終會為我所擁抱。可以去南海了嗎?試試看吧。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也;不為,則易者亦難也。貧者選擇了“為之”。他周縝地考慮了事情的條件與情況,此謂之“三思”。最後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通往南海的路,此謂之“行”。三思而後行,他成功了。第二年從南海歸來,從那個讓他魂牽夢縈的聖地回來,也就是那個富者不曾到達的地方。

不得不所,是三思而後行幫助他實現了南海之夢。南海之夢由來非一朝,但他沒有衝動地馬上實行。他在等待,等待時機的成熟;他在思考,思考如何讓夢想變為現實。他忍住了猛地襲上心頭的衝動,我想這也是佛家共有的一種智慧吧。

三思而後行,前提是思,重點是行。沒有衝動可能埋下的禍根,沒有放棄可能留下的遺憾,不用懼怕不用逃避,面對生活,三思,然後就行動起來吧!

三思而後行作文 篇2

每個成功人士都是成熟、慎重的,這些成功人士每做一件事都會三思而後行,之所以會寫這個話題,是因為生活,生活中有太多太多沒有在大腦中過濾一遍的就脱口而出鬧的笑話。

譬如:昨日,我們班剛剛站好路隊,突然發現前面來了兩位老師,定眼一看,是科學老師和社會老師。李翹籤平時是個愛打招呼的同學,看到兩位老師正往前走,生怕錯過這個機會,於是,趕緊迎上前去,打了一聲招呼“兩位科學老師好!”忽然,隊中死一般的寂靜,接着是狂笑不止,李翹籤臉紅的像個大蘋果,一路上都用書包擋着臉,不敢露面呢!

凡事需三思而後行,這句話猶如一塊千斤重石,壓在我的心頭。仔細回想,有的同學在做家庭作業的時候,看到一些較難的題,不知怎麼做,可為了節省時間去玩耍,寥寥草草用一般解決基礎題的辦法寫上,到第二天,老師對答案,恰巧讓你説説這一題的答案,你一看自己的答案不正確,就四處看旁邊的同學的,結果因為太緊張看不清楚,把自己的錯答案説了出去,被同學們一致否決,你心裏是什麼滋味?誰讓你做題的時候不三思而後行呢?

回答問題的時候,如果想也不想就舉手,那肯定是不行的,必須要想了又想,儘管回答的不對,那也要保證語言流暢呀!

三思而後行,是一種態度,一種修養,一種素質,一種能力,經常如此,於是就有了“要養成三思而後行的習慣”

曾經有個貧者説自己要去南海,而富者譏笑着説自己多年來都夢想着去南海,然而憑藉自己雄厚的財力物力也沒有成功,你憑什麼去呢!很明顯,以富者的經濟基礎的確更有可能到達南海,但南海之路的迢迢漫漫、艱難險阻擊碎了富者的南海之夢,對於貧者又怎樣呢?連富者都到不了南海,富者也不贊成我去,去很難吧?

於是貧者選擇了放棄。不!不是這樣的!放棄通常不是一種合適的生活態度,面對困境更是不能輕言放棄。世之奇偉瑰麗之觀多在人跡罕見之處,不可輕得也。一位著名的登山隊員曾説過:“登上珠穆朗瑪峯的快感哪個小土丘可以媲美的!”所以貧者並沒有放棄。他考慮着,南海是不可到達的嗎?當然不是,佛教聖地永遠對每個來訪者敞開胸懷。一瓶一缽足乎?足矣。一路上不求風景如畫,不求安逸舒適,只求最後到達神聖的所在。我能到達嗎?我相信我能。

可見,三思而後行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不慎重就導致終身遺憾,凡事,需謹慎行事,否則,成不了大器也!

三思而後行作文 篇3

我很喜歡那樣一個比喻:“人是能思考的葦草。”也許思考就是那個讓人可以凌駕於萬物之上的台階。但也正是這思考的能力賦予了人類以思想,從而把人類置於了很多旭旭的境地,比如親情與真理。

我清楚地記得康德曾經説過:“有兩樣東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感到無上敬畏之情,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這句鎊刻在人類思想史上的話語,也許很精當地為人類擺脱尷尬境地,提供了柳暗花明的一招堅持自然真理與思想的道德法則。也許這樣,人類才可以真正做一棵生長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葦草。

我相信人類在判斷認知事物的時候一定都會烙上思想感情的印跡,更何況是那樣一種與生俱來揮之不去的神聖感情。中國歷史長河中清風明月般的人物當然有,但是完全割裂親情毫無私念的例子又實在不算多。而我也許真的不太主張做一個冷血無情的人,否則世界沒有了感情,也沒有了色彩。

我很喜歡魯迅,喜歡他那橫眉下的犀利思想。先生一定可以算是一個深刻的人。而先生客觀冷靜的觀點絕不是眾叛親離而來的,“無情末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這是先生的詩,而先生也是這樣做的。所以先生的面孔永遠是鮮活的,泛着血的殷紅。

世界失去了親情的牽絆將會變得多麼蒼白,多麼令人窒息。當然我們也很難接受一個親情氾濫的、失真與扭曲的世界。我相信人們可以找到一個折中的契合點,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極端。

去過草原的人一定會驚異於牧草的柔順和堅韌,人這棵可以思考的葦草也許也應該這樣遵循着自然與思想的雙重法則在風中生存。

柔情也許是一把雙刃劍,正負的功能淬於一身,但也許它更可以算是一把刻刀,在尊重真理的前提下刻出生活的特質與生命的特質:讓生命美麗而不輕佻,繁華而不浮躁。

三思而後行作文 篇4

商朝末年的重臣姜太公地位顯赫,被周武王封為齊候。然而,才華橫溢的他年輕時卻被當作“廢柴”,只能打一些雜活餬口。他的妻子馬氏嫌他窮,沒出息,便想離開他。無論姜太公怎樣挽留,馬氏還是絕情地走了。

後來,姜太公得志,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強盛周朝。這時的馬氏後悔不迭,她忙找到姜太公,請求他原諒自己。姜太公看透了她的為人,不想與她重修舊好,便將一碗水倒在地上,指着水説:“你已經離開我了,我們不可能再在一起了,好比倒在地上的水,很難再收回來了!”馬氏悔恨至極。

“三思而後行”這句話充斥着我們的生活,媽媽講過、老師講過,每次我們都説:“我知道了”。我們真的做到了嗎?四年級時我因為覺得好玩,便沒頭沒腦地跟在別人後面在同桌小顧的背上貼了”SG”的符號,看到小顧成了一個大笑話,我和同學哈哈大笑起來,然而,這片刻的開心卻付出了失去友誼的沉痛代價,我們之間不再親密,猶如隔了一堵牆。與同伴一起玩耍,有時會因一時衝動,毀了一段珍貴的友誼,當我們想要挽回,卻發現朋友已遠去。

有時,我們也會不喜歡哪位老師,便不好好學習,到頭來毀了自己的成績。當我們想要道歉,卻發現老師已失望……我們非常後悔卻改變不了事實。這,不都是步了馬氏的後塵嗎?

各種各樣的遺憾之事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這些“幸運者”該好好覺悟:做任何事我們都要考慮清楚,當感情控制理性的一刻是最可怕的;不可挽回的局面一旦造成就無法挽救;難以留下的情誼一旦破裂便無法修補……所以,為了美好的明天,為了無憾的終生,為了不再望“幸福”興歎,為了不成為下一個馬氏,請三思而後行吧!

三思而後行作文 篇5

“鈴,鈴……鈴”上課了,老師心情沉重地走進了教室,她緩緩地走向講台,慢慢地轉過身來,眼裏閃着晶瑩的淚花,聲音顫抖地説道:“我想,同學們都知道了吧,我班的李薇同學由於沒錢看趙薇的演出,於昨天自殺了。”大家聽後,尤如平地響起炸雷,腦袋嗡地一下,一顆顆心都在劇烈地跳動……

下課了,老師把李薇的好朋友小玉找到了辦公室。老師説:“小玉,你是好學生,又是李薇的好朋友,我想知道一些關於李薇的事。”小玉聽了,對老師説道:“唉,小薇對趙薇的崇拜,可以説是太瘋狂了。她家的牆上貼滿了趙薇做的海報、照片。趙薇梳什麼髮式,她就梳什麼髮式。可以説凡是印有趙薇圖案的物品,她幾乎都要買,沒想到她竟會因為……”

説到這兒,小玉再也説不下去了,淚水禁不住流了下來。

教師看着小玉那傷心的樣子,眼圈也紅了。過了一會兒,老師問:“她這樣,父母不知道嗎?”“她的父母知道,可怎麼勸她,她都不聽。最後,父母只能不給她零花錢,我想她的父母現在一定後悔了。”老師聽後,沉吟了片刻,一語雙關地説道:“李薇真可憐啊!”

老師認為這件事比較嚴重,於是特意用了一節課的時間,來教育大家。老師説:“同學們,李薇這件事,給我們一個深刻的教訓,大家今後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事一定要三思啊!”

是啊,老師説的對極了。我想:“為了這麼一點小事兒就服毒自殺,值得嗎?李薇啊,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怎麼可以這樣任性、拿自己的寶貴生命開玩笑呢?你不知道這樣做,你的家人、老師和同學們是多麼的替你難過和惋惜嗎?看來,不論是誰,做事一定要三思啊!”

三思而後行作文 篇6

有句諺語説:“人有失足,馬有失蹄”。這説明人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又説“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也就是説不論犯了什麼錯誤,只要能夠知錯改過,一樣能夠贏得別人的尊敬。而不是一直重蹈覆轍,成為他人眼中的“慣犯”或“累犯”,如此就無法得到他人的認同與尊重。

十三年前,在某個大醫院誕生了一個可愛的孩子,從那天起,他父母親的肩上就多了一個重擔,那個包袱一天比一天沉重,但父母親依然甘之如飴。孩子一天天的長大,突然有一天,孩子的口不擇言,如同一把鋭利的刀,深深地刺進母親的心,當時,母親的眼淚就如潰堤般的奔流,那個孩子就是我。當我看到瀕臨崩潰的媽媽那以淚洗面的模樣,我真的好後悔,多麼希望時光能夠倒轉,讓我收回那句傷人的話,也讓我再看看媽媽以往那燦爛的笑容。

現在,雖然媽媽已經釋懷,但是我知道當年因為我的不懂事,已經在媽媽的心頭上留了一道永遠無法抹去的疤痕,那道無形的傷疤就像一個毒鏢,深深的刺傷了媽媽的心,爸爸説那種痛無法形容,因為那個痛是自己最愛的人所造成的,那樣的痛比任何傷痛都還要痛。事情過了這麼久,我想,就算大家都忘記了,我也永遠不會忘記。

經過那一次的教訓,我深深體會“三思而後言”的重要,不論對任何人、事、物,開口説話前一定要謹慎思考,千萬不能口沒遮攔,因為禍從口出傷害的不只是他人,也是自己。更糟糕的是,那受傷害的“他人”往往是自己最親近的朋友或最親密的家人,所以我告誡自己要謹言慎行,才不會造成任何遺憾。至今,在我的內心裏,依然不斷的重複着那些話:“媽媽對不起,我錯了,請您原諒我。我會盡全力彌補對您造成的傷害,也謝謝您一直以來對我的愛與包容,我永遠愛您!”

三思而後行作文 篇7

萬物之靈,都一定會有喜怒哀樂,我們跟他人對話時態度、用詞,都會被當下的情緒影響。開心得時候,説出來的話如糖一般甜蜜,令人如沐春風;生氣的時候,説出口的話如刀一般鋒利,輕易就可以中傷他人的心。

我也曾生氣過,就在七年級年級的某一次分組報告中,由於某位組員不願配合分工,所以當下我的情緒高漲到跟一零一大樓一般,旁人的眼中可能看到我背後有一座火山正在爆發。且我的腦內機能就像當機的電腦一樣,説出口的話沒有一句是經過大腦的,我相信當時有許多話語都深深刺進他心裏的。但他卻沒有反駁我,只是默默地看着地板,不知道是在反省,還是藉着轉移注意力來剋制回罵我的衝動。然而,怒髮衝冠的我,完全聽不下別人的勸告,即使是我最好的朋友努力拉着我不斷揮舞的手,不停的叫我冷靜下來。可是盛怒之下,我只想着一件事,就是把氣出在他身上,除此之外,沒了。

事後,我不禁對我的情緒控管能力感到“佩服”。為什麼沒辦法好好選擇説出口的話?為什麼明知道對方的心正在淌血,還不能制止自己在對方傷口上撒鹽?“對不起”,這麼簡單的三個字,卻因為自己愛面子,而開不了口,也因為這討厭的面子讓自己和對方僵持不下。結果,居然是他説出令我糾結已久的三個字,雖然我表面上看似平靜,但其實我的心底早已愧疚不已。

經歷這件事後,我瞭解到:不管當下的你有多麼生氣、憤怒,也絕對別讓你的判斷能力停擺。“三思而後行”,是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的道理,如果忽視它且衝動行事將會令自己後悔不已,因為沒有思考而説出任何中傷他人的話,在氣消的'同時,心中也會承受加倍的痛楚。從此之後,當自己生氣時,我會試着冷靜下來,別再喪失理智!

三思而後行作文 篇8

一個寧靜的夜晚,放學後的我興高采烈地回了家。

一進家門,媽媽就火冒三丈地大吼着道:“小兔崽子,你今天又做了什麼壞事啊!”“就跟同學鬧了下矛盾,又沒做什麼!”我用諷刺的語氣説,“誰讓你吵架啊!”媽媽瞪了我一眼,“你還有理啦?”我的熱淚奪眶而出,我大叫道:“我就有理,我就有理!”

我立刻氣憤地衝進卧室,“啪”得一聲關上門,心想:媽媽你怎麼不問問我的委屈呢?

大約過了十分鐘,媽媽走進我的卧室,我摻着鼻音大叫道:“快走開,別來煩我!”媽媽心平氣和地説:“乖,聽媽媽的話,剛剛我找老師問清楚了,你雖然錯了,但是跟你鬧矛盾的同學也是有錯的,媽媽不應該把這件事都怪在你頭上。”我氣呼呼地説:“今天上午,我正認真地上課,他突然碰了一下我的肩膀,我一轉頭他又挑釁似的搓了一下我的手。下課之後,他甚至變本加厲,於是我才用兇惡的眼神看着他,他知道大事不妙,撒開腿就逃跑,我就一直追着他,不一會就追上了,只是輕輕推搡了他一下,他就立刻去報告老師!”媽媽聽了我的解釋説:“我知道了,這次你原諒我吧!”我甩過頭去,不理會媽媽。眉頭都皺成了一個川字,眼裏閃着怒火,心裏更是有一個刀刻般的傷疤。

媽媽輕撫着我的背説:“這次是媽媽不對,媽媽怕你在鬧矛盾的時候受了傷,我就是表達方式兇了點,下次我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再和你討論。”我聽了媽媽的這番解釋,體會到了媽媽的苦心,便釋然地躺進了媽媽的懷中,抹了抹眼淚説:“媽媽我原諒你了,其實我也是有錯的,不應該去推搡他。”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做事要三思而後行,還要善於溝通。

三思而後行作文 篇9

上週週五的時候,老師叫我們準備胡蘿蔔,我週日才記起這事,便打了個電話給媽媽……

“喂?媽媽,等一下你回來的時候記得幫我買一根胡蘿蔔,”媽媽彷彿火氣很大的樣子:“你要胡蘿蔔幹嘛?”我解釋道:“老師要用到。”媽媽彷彿不耐煩:“老師説要買的東西就要當天去買,跟你説過多少次了,不要總是等到着急的時候買,跟你説過多少次了,不要總是等到着急的時候才來説要買,你不會去廚房找一下有沒有啊!”我找了找,便找到了一根胡蘿蔔。於是對媽媽説:“有!找到了!”那邊媽媽可能頭頂冒火了:“那不就是嘍!什麼東西都不會先找一下,也不及時説,真是死蠢!”我一聽也不耐煩了:“打個電話都要被罵,怎麼火氣這麼大!”沒等媽媽説完話,我便一怒之下按下掛號鍵,把電話給掛了。

可一掛掉電話,我就後悔了,這真不應該,我當時掛了電話時完全沒有想到後果是什麼。於是,我又重新打了個電話過去,可一打過去就被媽媽教訓了一頓,沒等我認錯,媽媽就把電話掛了,我這時追悔莫及。

下班回來的媽媽理也沒理我,我跟她打招呼,她不理,再叫仍然不理。我心裏拍案叫苦:“該死!這後果太嚴重了!”我急忙幹起家務活,以此贖罪,媽媽才勉強原諒我,她語重心長地對我説道:“大人説的話要記住,不要屢教不改,還有要尊重大人,不能掛我的電話,這不是當兒子的行為。”

做事得三思而後行啊!告誡大家,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千萬別做,若是做了,要及時認錯,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還有,大人平時説的話呀,要牢記心裏。

三思而後行作文 篇10

有一句俗語説:“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人們在決定做一件事情之前,應該三思而後行,在把現在與以後聯繫起來之後再做決定,也遠遠不遲。

我曾在書裏看過這樣一張漫畫,漫畫裏是一隻熊和一個獵人撐着一根樹枝坐在山頂上。獵人的槍口對着那隻熊,而熊咆哮着,好像蓄意要撲向獵人。這張漫畫引起了我的沉思:獵人最後會不會朝着熊開槍?而那隻熊會不會撲倒獵人?但就此來看,彼此不動手才是最好的選擇。無論是誰先動手,樹枝都會因此而不平衡,最後只能是雙方都落下了懸崖,於誰都沒有好處。所以在做一個決定之前,必須要考慮清楚這個決定會帶來什麼後果,不然可能會落得一個從山頂到山麓的結果。

古人常説:“三思而後行”,無論行的是什麼,我們要看重的是“三思”。三思指的是再三考慮、多加思考的意思,那要思的是什麼呢?思考做這件事情的好處和壞處,思考這件事的後果會是什麼,思考為什麼要去做它,思考怎麼做才能把它做到最好......只有再三考慮清楚了,我們才能做出一個正確並且恰當的決定。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做事情不計後果,一瞬間想到什麼就去做了,一點也沒有想清楚結果是怎樣的,最後結果有好也有壞。我們不能否認突如其來的想法就是錯誤的,因為往往有時候事情還會朝着好的方向發展,這得取決於事情的性質和人們的決定。但是有時候,一件事情可能會因為一個衝動的決定而變得更加糟糕,因此我們不能魯莽行事,理智和冷靜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很多人在生氣的時候,會因為一時的氣憤而做出了一些不理智的行為,結果造成了自己的難堪。也有很多人因為一時的情緒而讓好事情變成了壞事情,現實就是這麼的殘酷,正如老闆會因為你工作完成的不好而訓斥你,沒有努力學習取不到好成績一樣,一旦做出一個錯誤的決定,事情就不那麼如意了。外界條件是多變的,但是我們的想法可以不變,只有思考清楚,沉着、理智的作出決定,才不至於在將來的日子裏感到後悔。

“今日留一線,他日好相見”,只有多思、多看、多想,才不會進退兩難,給自己、給他人都留點餘地,才能站穩了腳跟,才方便在以後的日子裏相見。

三思而後行作文 篇11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數百年前,文人們就通過朗朗上口的詩歌告誡後人,對待事物要站在正確的角度,切不可讓其他因素干擾了你對真相的審視。

宋人的牆為雨淋壞,兒子與鄰翁對他做出了相同的提醒:“修好牆,以防盜。”盜賊果真光顧後,宋人稱讚起兒子的先知先覺,卻懷疑鄰翁的手腳是否乾淨。同樣的提醒,為何招來截然不同的態度,恐怕宋人正是被感情上的親疏矇蔽了雙眼吧!自古以來,人們就頗為重視感情因素對事件成功與否的影響。“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誠然,感情上的親密對事業的成功也許會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在認知事物本質上,感情上的親疏有時也會給人帶來錯覺以及誤導。國外科學家曾做過試驗,讓試驗者在一組照片中選出長像最符合審美標準的一張,結果受測者選出的容貌多與自己親友相近。排除個人審美觀念不談,生活的耳儒目染對人的影響可見一斑。

視覺的評判尚且如此,事物本質的洞察更何以堪?自古以來多少人在感情因素上受到了矇蔽。西晉王室廣封王,欲使天下盡歸司馬氏之手,殊不知諸公之中良萎不齊,終於導致八王之亂、五胡亂中原的下場。三國中孔明因對馬謾偏愛有加,忘卻先主對馬謾“華而不實”的評價,委以重任,終使《出師表》空有“真名世”,也不免“長使英雄淚滿襟”。

如今,不也有領導幹部任人唯親、從而禍起蕭牆的事例嗎?可見,認知事物,為人處世,若戴上感情的有色眼鏡,危害大矣!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若要不被感情上好惡的雲霧矇蔽,身在高處,眼觀四方不失為好的方法。岳家軍威震四海,正是由於岳飛超越親情,以軍規處罰岳雲,軍風大肅,才有了“撼泰山易,撼岳家軍難”的美談。孔明事後揮淚斬馬謾,以肅軍紀,才沒有因感情親疏而再誤軍國大事。

一個公正的決斷往往是建立在理性觀察和思索基礎上的。而擺脱感情上的干擾則是做出正確理性評價的先決因素。

也許真正完全超越情感的決定難以做出,然而,三思而後行,從多個角度思考是可以儘量避免感情上的誤導。現今我國法規制度中"迴避"和"協商"原則不正是對理性處事的指導和提倡嗎?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從各個方面的理性觀察,將幫助我們邁過感情的誤區,真正認識到事物的複雜與多變性。而在一覽無餘的最高層,擺脱情感輯絆的我們,或許可以長吟:“莫讓浮雲遮望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