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做個文明的中國人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21W

做個文明的中國人作文精品多篇

做文明人,講文明事作文 篇一

文明就在我身邊講文明,懂禮貌是衡量一個人道德的基準。尊敬長輩,愛護弱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後代,更應該做到講文明、懂禮貌。在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文明的'社會,文明是一種美好的道德素養。做文明人,就是要講文明話,做文明事,學會尊重他人,懂禮貌、明事理。

那麼文明是什麼呢?文明是遇上同學時的甜甜微笑,文明是發現同學有困難時的熱情幫助,文明是在公共汽車上對老年人的攙扶與讓座,文明是見到師長時的親切問候,文明是得到別人幫助後的一聲“謝謝”,文明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理解與寬容,文明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一舉一動……文明就體現在我們平時生活中的細小事情中。

做文明人,就要講文明話。文明用語是文明人的一種基本素養,它能增進同學間的友誼。然而,平常在與小朋友玩耍時,總會聽到一些小朋友亂説髒話,讓人聽起來很不舒服,甚至傷害到他人的自尊心,這不利於同學之間的團結,也得不到同學們的喜歡。所以,我要記住,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文明用語,不講髒話。

做文明人,就要學會尊重他人。比如,課堂上老師在給我們上課,或者同學在發言,而你卻在下面悄悄講話,摸小東西而不認真聽課。也有時在教室裏,你不小心將別人的學習用品弄倒在地上,你卻一走了之。這些都是一種不尊重他人的行為,不尊重自己的老師。我覺得一個人如果不能學會尊重他人,也肯定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因為你不講基本禮貌。

做文明人,就要有文明的行為。在我們的校園裏,同學之間難免會發生一些小的衝突與矛盾。有的同學會避而遠之,但有的同學就會以拳頭論英雄,把別人打倒在地上,或者當兩個人打成兩敗俱傷時才肯罷休,結果,都會受到老師的批評與家長的指責。記得前幾天,我們班上一個同學和我發生了爭吵,我們互相就打了起來,我用力把他弄倒在了地上,他就狠狠地用他的指甲抓着我的手臂,手臂上有好幾個地方都被抓破了,留下了幾道血痕。媽媽因為我被別人抓破而感到心痛,同時又教育我以後不要跟同學打架,打不過別人就逃得遠一些,而那位同學也受到了他媽媽的批評。從那以後,我明白了,打架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打架是一種野蠻的行為,我們要做文明的學生。

做文明人,就要自覺養成文明習慣。比如在學校吃飯時不能隨便浪費糧食,課間不亂打亂鬧;愛護公共衞生,不亂扔垃圾,愛護環境,人人有責。

一個家庭裏的每個人都講文明,就會成為一個文明家庭;一個學校裏的人都講文明,就會成為一個文明學校;一個社會上的人都講文明,就會形成一個文明的社會。創建一個文明社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文明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講文明話,行文明事,做文明人,讓我們社會的文明禮儀之花綻放每一個角落。

做個文明中國人 篇二

城市文明是社會文明、社會和諧在城市的縮影,是社會文明、社會和諧在城市的集中表現。因為城市是人類社會的歷史在各個發展階段上文明成果的積澱,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上的產物;文明時代的城市第一次具有了城市的意義,文明時代的城市第一次揭開了“城市文明”的篇章。城市文明作為社會文明、社會和諧的聚焦,它在根本上標示着人類社會的發展所達到的一種和諧、文明狀態。如果説人類文明的演進經歷了原始矇昧時代的文明、農業社會的文明、工業社會的文明、信息社會的文明,那麼,不同時代的城市文明與社會和諧、社會文明狀態是一致的。尤其是在工業時代、信息時代的城市、城市文明,更典型、更集中地反映了該時代社會文明的特徵和狀態,更突出了社會和諧的本質要求——作為和諧社會核心理念、核心價值的城市文明,應成為承載社會和諧、展示社會和諧、提升社會和諧的理想樣式、理想追求。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説:“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説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説,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裏,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説,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説“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做個文明中國人 篇三

從古至今,我們中國的歷代偉人都提倡勤儉節約、尊老愛幼、團結互助等文明行為,可是這種行為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卻越來越少了。

記得有一天早上,我坐公交車去學校,當時公交車上只剩下一個座位了,我趕緊坐了上去,高興的好像抱了個金元寶似的!當公交車行駛到下一站時,上來了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我猶豫着剛想站起來,這時一位大哥哥“噌”地站起身,對老爺爺説:“爺爺,你來坐吧!我快要下車了。”老人再三推辭,還是被那位哥哥扶到座位上,車上的人都向他投來讚許的目光。

那位哥哥對我的啟發很大,他使我懂了一個做人的道理,就是——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從此以後,每當坐公交車時,我總願意站着,再也不願為了一個座位和別人爭搶,更不會為佔到一個座位而暗自竊喜!在學校,我也不再把掃地當作老師強加給我們的苦差事,用積極、快樂的心態去完成老師交辦事情。我打掃過的衞生還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呢!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我都依靠着這樣簡單質樸的道理前進。

尊老愛幼是全世界應該學習的美德,一個國家的強盛應該從文明禮儀做起,讓我們都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做一個文明有禮的漯河人,讓我們生活的家園多一抹絢麗的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