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綠色低碳節能先行精品徵文【多篇】

欄目: 徵文稿 / 發佈於: / 人氣:6.82K

2022綠色低碳節能先行精品徵文【多篇】

低碳環保主題徵文 篇一

今天是全國低碳日,主題是“低碳生活,綠建未來”。

在多年宣傳普及下,在“綠色出行”“義務植樹”“光盤行動”等活動持續開展後,生活中的“綠色低碳”於大多數人並不陌生。空調開高一度電,短途出行少開車,生活中節水節電節約能源,哪怕是使用紙巾這樣的小物件,夠用就行。

綠色低碳是一種責任,還是一種未來生活方式。過去雖然有不少人積極響應倡導,出門帶環保餐具和環保袋,少使用不可降解制品,多用公共交通等,但是從觀念上説,只是認為綠色低碳是一種責任,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需犧牲生活中的某些方便為代價,並沒有把低碳生活當作一種風尚。

細細想來,並非如此。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去奢、去泰、去甚”“抱朴見素,少思寡慾”“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不改其樂”,都是倡導以物質的節制帶來精神上的提升。如今老一輩常説艱苦樸素,不但是傳統美德,也是革命傳統、良好家風。“綠色低碳”是從能源角度對生活方式進行描述,從根本上説,就是節制人對資源的使用,這與中國傳統文化所倡導的生活方式內在一致。

“綠建未來”,從未來看現在,綠色生活方式將是主流。中國人告別物質匱乏以後,對生活的要求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健康成為重要主題,常運動、低碳水、更環保將成為主流的生活方式。

通過網絡,我們看到很多自律達人的生活,比如有人控制飲食,以卡路里來規劃飲食,按鐘點來規範進食,不要説鋪張浪費,連暴飲暴食一齊戒了。有人瞅空運動,騎車、跑步,甚至游泳上下班。武漢就曾經有渡江奇人,每天橫渡長江來通勤,説是運動健身,連清晨和黃昏時最美的城市風景一齊收了。如此種種,演繹了綠色低碳方式帶來的生活精彩。這些生活態度與方式,與其説是犧牲了某些方便,不如説是奔向更健康、更愉悦的生活。

有人認為犧牲了生活中的那些方便,其實是一些習慣。有些習慣是過去習以為常,但其實未必綠色健康,有些則是尚未形成的未來生活習慣,比如分盤就食、環保出行等。試想,當我們在綠樹成蔭的馬路上,騎着自行車開始一天的工作時,更能感受生活的美好,而非僅僅履行一份責任。綠色低碳改變的不僅是生活方式,更應是人們的觀念和意識,那是未來生活吹過來的一種新風尚。

低碳環保主題徵文 篇二

低碳生活,別樣美麗

疫情再起。有人説疫情和這兩年全球頻頻出現的極端氣候,大火高温風災水災地震冰川融化等等都在警示一個要點:低碳生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實低碳生活並不麻煩也不遙遠,用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主席、諾獎獲得者帕喬裏博士的話説:“不吃肉、騎腳踏車、少消費,就可以協助遏制全球暖化。”不僅如此,簡單健康的低碳生活還可以讓人的身心狀態調整至最佳,體驗一種別樣美麗。

不吃肉很多人覺得做不到,那就儘量少吃,反正肉吃多了與健康指標南轅北轍。我自己基本吃素十餘年的祕訣很簡單:量化小目標。比如一個月固定哪些天不吃肉,完成了用其他方式犒勞自己。再比如跟親友聚餐時,事先嚴正聲明我只吃青菜蘑菇豆腐,大家也樂得成全我。

回想當初因為生重病吃昂貴藥,但必須素食配合的我何其艱辛難捱。在小區裏散步,聞到一樓鄰居家的紅燒帶魚香味,垂涎欲滴停留好一會兒才肯離開。我開玩笑説年輕時熱愛五花肉、哈爾濱紅腸小肚和燻肉火腿,把吃肉指標給提前用完了!曾經有將近四年嘗試過不吃魚肉蛋奶的全素飲食,無他,就是想看看自己能否做到。原來都是可以的!十多年的基本素食堅持下來已經成為生活常態,既貫徹了低碳生活的最重要目標(肉食是增加碳排放的重點大户),每次體檢指標也好看的,自我感覺不錯,精力充沛,更年期都靜悄悄和平度過了。身心變得寧靜喜悦,對今後的退休生活充滿歡欣期待。

我理解的綠色生活,也就是低碳生活,幾乎可以包括所有物質層面。比如綠色出行,喜歡走路,願意用腳觸碰和丈量我喜愛的土地,在很多城市騎過共享單車,享受公共汽車裏鮮活的民生特色;出門自帶餐具和洗漱用品很多年,環保、安全,沒覺得麻煩;平時基本看紙質書,不看電視少看手機,剛結束的今夏東北避暑行一個月沒開過電視;少用塑料袋,隨身帶朋友親手縫製的美麗布袋;隨手關燈已經成了習慣,不管是誰的燈沒人用還要開着我就是感覺不爽。少消費也不難,很多東西不是買不起,關鍵是能控制自己不去消費,把這筆錢用到更有價值的地方去,這才算自律的本事。曾跟朋友打賭約定一年為期不買新衣服,慢慢形成習慣了,真的很多年沒買過新衣服。素食、運動和早睡早起帶來的自然瘦身效果,確保以前的衣服都能穿,還有從姐妹和女兒那裏討來她們淘汰的衣裳,款式面料都很好。一個人旅行時穿着拍照發朋友圈,大家都歡喜得很呢。感謝身邊熱愛環保生活的朋友們教會我低碳綠色,跟好朋友韓姐學會用手帕直到現在,從鄒鄒的分享瞭解到很多有機食品,閨蜜明順強令我濕紙巾必須和人分用,後遺症是從不敢單獨用一整張濕紙巾,會有嚴重的犯罪感。所以説一切好習慣堅持下來就是勝利!

堅持低碳生活可以帶來身心健康和美麗,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收穫,我懂得了簡單更快樂。人到中年必須扔掉過往的負累,把一路精神包袱清零,神清氣爽再出發。下一步目標是繼續扔扔扔,從簡化物品開始,最高理想是隻擁有兩位數私人物品。人生如寄,過不持有的低碳生活,才有可能把一個完好的地球家園留給子孫後代。

2022綠色低碳節能先行優秀徵文 篇三

2018年5月,備受關注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

從提出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到黨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再到十九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到組建生態環境部等部門,我國生態環境恢復和保護的腳步從未停歇,美麗中國建設步步向前,逐步從概念變為現實。

所謂知易行難,短短一句話的目標凝聚的是無數環保人的心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革命性變革,工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體系重塑,責任層層壓實,多措並舉,只為告別灰霾滿天,迎來澄淨如洗的碧空。

那麼,“美麗中國”怎麼建?

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實字當頭,既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求真務實做好科學規劃,又要真抓實幹,以釘釘子精神一抓到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既能增進全民福祉,也需要全社會積極投身其中,成為踐行者、推動者。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民眾的積極參與。我們既要明確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等責任,又要運用法律、環境經濟政策等手段,調動其他社會主體的積極性,落實相應責任,共同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

隨着科技的發展,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高,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不斷加劇。低碳、環保必須要引起重視,綠色消費理念應成為社會共識,一己之力難成大事,我們應該全員總動員,切實地行動起來,將環保的理念植入我們的生活中,推動綠色生活理念。

一、環保無小事,引導綠色生活+綠色消費模式

綠色,代表生命,代表健康和活力,是充滿希望的顏色。國際上對“綠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節能、環保三個方面。綠色消費,包含的內容非常寬泛,不僅包括綠色產品,還包括物資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對生存環境,對物種的保護等,可以説涵蓋生產行為,消費行為的方方面面。

1、綠色生活:

節約水電、綠色出行、節約紙張、少用洗潔精、選用無磷洗衣粉、合理控制室內空調温度、重複使用環保購物袋、減少使用一次性日用品、充分利用可回收物品等。

2、綠色消費:

選購綠色食品、拒絕過度包裝、抵制珍惜動物製品、選購高效節能電機、節能環保汽車、高效照明等節能產品。

3、綠色辦公:

全面推行綠色辦公,提高辦公設備和資產使用效率,儘量做到紙張雙面打印,推進信息系統建設和數據分享共用,積極推行無紙化辦公。完善採購制度,嚴格執行政府對節能環保產品的優先採購和強制採購制度,擴大政府綠色採購範圍倡導綠色消費及出行意識,是持續推動生態文明發展的不竭動力。人民是社會生活的主體,只要我們做好宣傳,合理引導每個人的生活習慣,讓生態消費作為習慣,隨手節電,減少塑料袋使用,合理開關大功率電器,短途出行以自行車等綠色方式,積少成多,積習成慣,一定可以形成生態消費的理念和意識。

二、踐行垃圾分類

任何事情都是説得容易,行動難。垃圾分類也不例外,無論是政策制定者,還是生活在社區中每個居民,都想過舒適的生活,而不願意和髒臭的垃圾有任何聯繫。

但是生態容量是有限的,在地球環境日益惡化的情況下,在更多因環境帶來的疾病或慢性病不斷高發的現實中,我們必須要覺醒。而且僅僅停留在覺醒還不夠,我們要採取切實的行動。

1、從政策制定者來説,應該獎懲同步。既要有亂扔垃圾或不分類行為的懲罰措施,同時還要提供正向的激勵,來鼓勵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比如上海的綠色賬户積分、礦泉水瓶的押金制度等。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政府主導的垃圾清運過程透明化,來給公眾參與提供信心和持久的行動激勵。把垃圾分類和清運的過程講述清楚,讓公眾明白,每個人分類的努力對環境改善有貢獻、有回報。

2、從社區居民來説,應該把垃圾分類作為一個教育項目或者自我學習的過程,養成習慣。有孩子的家庭,不妨把垃圾分類做成對孩子的一個家庭教育小項目,在跟孩子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沒有孩子的個人,垃圾分類的過程,也是一種社交(比如台灣的“垃圾不落地”運動),以及瞭解你的周邊鄰居和了解你自己生活狀態的一種方式。

生活垃圾分類首先是要養成好習慣,其次是為了努力改善人民生活環境、為了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做貢獻。垃圾分類不是簡單的垃圾處理,而是我國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及生態文明建設的交匯點,是中華文明融入世界文明的新標誌。

垃圾分類的目的是要提倡全民族綠色生活方式,踐行勤儉節約,避免鋪張浪費,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自然資源。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是手段,不是目的,把各種垃圾投入其自然屬性的垃圾桶(箱)僅僅是手段之一,應該因地制宜在不同階段和不同地區靈活務實、客觀經濟進行調整。

在社會消費中,不僅要滿足我們這一代人的消費需求和安全、健康,還要滿足子孫萬代的消費需求和安全、健康。綠色發展,不僅是一場關乎產業結構和生產調整的經濟變革,也是一次消費模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轉變的綠色革命,需要政府的強力推行,更需要全社會的通力配合,形成自覺踐行綠色消費的新風尚。促進綠色消費,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引導綠色生產、綠色製造,從源頭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污染排放。凝聚共識,匯聚全社會力量,形成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強大合力。

總體規劃,多管齊下,長期堅持,不懈引導,我相信通過這一系列全面科學的綠色發展方式,生態文明建設的勝利旗幟一定會早日飄揚在藍天碧水的美麗中華大地上。

低碳環保主題徵文 篇四

漫談低碳生活

四月,氣温回暖,草長鶯飛,正是踏青賞花時節,但不時來襲的沙塵卻讓綻葉吐蕊的嬌豔花朵瞬間失色。

人與自然,唯有和諧相處,才能相安無事。其實,我們的祖先早就明白這個道理,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它的精髓是讓人們認識自然,敬畏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比如要人們遵循自然規律,依據二十四節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懂得休養生息,《禮記·月令》篇和《呂氏春秋》裏就有禁止在樹木生長旺季伐木的禁令,勸告人們“不竭澤而漁”,戒殺詩有云:“勸君莫食三月鯽,萬千魚仔在腹中。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待母歸。”古人尚且知道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現代人更沒有理由不保護環境。

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低碳生活方式,讓人們在返璞歸真中體驗到一種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活,已被越來越多的家庭所接受。

在當下都市快節奏的生活中,如果能讓自己慢下來一些,過着簡單樸素的生活,反倒更能與自然和諧共處,“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生活雖清苦,也有種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樂趣。

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那時雖已不愁吃穿,但生活條件遠遠不及現在,我們沒有各種新奇的玩具,沒有五花八門的零食,也沒有網絡遊戲可打,整日奔走于田間地頭或村道小巷,風吹日曬卻無比快樂,身體好像也格外結實。

那時父親在外地,母親持家過日子一貫節儉,一台黑白電視只准我們週末看,晚上等我們姊妹幾個寫完作業,就催促我們老早關燈睡覺,她則藉着月光或摸黑掐麥辮換錢補貼家用。那時家裏沒有冰箱可儲存食物,夏天母親會將饃饃和西瓜放空桶子裏吊在井中,想吃時可隨時用轆轤絞上來,日子過得簡單卻舒心。

我母親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家從細處來,富是攢下的。這種“細”的生活之道與當下的低碳生活理念不謀而合。在母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我也養成了勤儉持家的習慣,相比之下,愛人反倒顯得有些大手大腳,我倆常常在用水用電這些瑣事上意見相左,他喜歡晚上打開家裏所有的電燈,人躺在客廳沙發上玩手機,電視卻開着無人看;我喜歡把洗過衣服的廢水收集起來衝馬桶,他每次乘我不備將這些廢水倒得一乾二淨。我嫌他鋪張浪費,他笑話我摳門,倆人説説笑笑間,誰也説服不了誰。後來我接觸到低碳生活的理念,便常常在他耳邊嘮叨,在我的影響下,他也慢慢養成了出門隨手關燈、拔插頭的習慣,還將家裏的燈全換成LED節能燈,去超市購物也是儘量減少用塑料袋。值得一提的是,在家用汽車基本普及的今天,我家居然是“無車族”,我愛人的理由是他對開車沒興趣,我自己又膽小不敢開車。有時出行不方便時我也會隨口嘮叨幾句,但轉念一想:家中無車,就沒有排放尾氣的煩惱,我倆每天用“11”號上下班既鍛鍊了身體,又減少了“碳足跡”,還為環保做了貢獻,又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一味追求低碳環保就讓歷史的車輪倒退回去,而應該是一邊發展,一邊重視生態,在搞好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把對生態的破壞減小到最低點。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大力倡導低碳生活,我國更不例外,倡導和踐行低碳生活,已成為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總之,低碳生活就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在日常的點點滴滴中,我們要在不降低自己生活質量的前提下,儘可能地將對生態的破壞減小到最低點。追求低碳生活,從我做起,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每天減少自己的“碳足跡”,力爭成為一個“低碳族”。

低碳環保主題徵文 篇五

手機充電,你是否記得電池滿格後拔下充電器?超市購物,你是否習慣自備一個耐用手提袋?夏日炎炎,你是否堅持空調不低於26攝氏度……這些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都藏着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綠色為導向,過一種低碳的生活,不僅體現着一個人的文明素養,更應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生活態度,促進每個人從意識到行為的深刻轉變。

8月25日是全國低碳日,今年的主題是“低碳生活,綠建未來”。如果説推動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那麼,踐行低碳生活,共建綠色家園,便是一場觸及靈魂的自我覺醒,是一種生活觀的綠色轉型。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滿分作文網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不需要誇誇其談的演説家、指手畫腳的旁觀者,而需要每一個人自警、自省和自律,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從少用一度電,多行一步路做起,推廣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為建設美麗中國付出腳踏實地的努力。

態度決定方向與成敗。每一個人都自覺行動起來,將“低碳”作為一種態度、一種理念,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通過生活方式綠色革命,倒逼生產方式綠色轉型,就一定能換來泱泱大國的天藍地綠、河清海碧,就一定能贏得中華民族的山川秀麗、基業長青。

2022綠色低碳節能先行優秀徵文 篇六

習近平同志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綠色發展,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抓經濟建設的鮮明主題。自從我國社會發展進入新時期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人民羣眾的熱切期盼下,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開展了豐富的實踐,真正走出了一條“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的新路子。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運用中國智慧,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保護環境與發展生產之間並非不可調和,提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方案。

綠色發展理念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據,以未來人類的繼續發展為着眼點。既要滿足當代人的發展需求,更要保護後代的生態權益,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理念不是消極的進行環境保護,而是將環境保護與發展經濟相融合,在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前提下,積極發展經濟,同時又將發展成果融入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綠色發展理念徹底轉變了我們對於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在它的指引下,各地區結合實際,創新了發展方式,改善了生態環境,提高了人民幸福感。

綠色發展理念堅持集約化發展,與以往的粗放式發展形成鮮明對比,其本質上是使有限的資源效益最大化。充分利用政府、社會、企業、個人等多種資源,努力打造生態宜居、生活便利、特色鮮明、管理精細的城市集羣,有效化解“城市病”。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是我們在實踐中總結出的成功經驗,更是我們向世界做出的莊嚴承諾,也是一個大國必須堅持的責任。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果我們不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不珍惜現有的資源,而是肆意妄為、毫無節制的索取資源,那不但是中華民族的災難,更會是全世界的災難。我們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總結中國經驗,走出了一條有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道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低碳環保主題徵文 篇七

低碳生活從你我做起

“從前書信很慢,車馬很遠,日子裹在淡淡的煙火裏,一生,彷彿也只夠愛一個人……”唯美詩詞裏那些詩意浪漫的慢生活,其實也象徵着一種綠色環保的低碳生活。

低碳意指較低(更低)的温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的排放,而低碳生活就是一種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

如今,低碳生活這股潮流逐漸在我國很多城市興起,並潛移默化地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

當今社會,隨着人類生活發展,生活物質條件的提高,隨之也對人類周圍環境帶來了影響與改變。

而低碳對於普通人來説是一種生活態度,它給我們提出的是一個“願不願意和大家共同創造低碳生活”的問題,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在生活中注意節電、節氣、節能、減排……反映在具體行動上,可以植樹,買運輸里程很短的商品,堅持爬樓梯,減少機動車出行……這些點滴既是一種生活方式,同時更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環保責任。

2022綠色低碳節能先行優秀徵文 篇八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現在正面臨着嚴峻的環境問題。“保護地球”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所以保護環境,善待地球已刻不容緩。這就需要我們選擇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當今社會,隨着人類生活發展,生活物質條件的提高,隨之也對人類周圍環境帶來了影響與改變。對於普通人來説是一種生活態度,低碳生活既是一種生活方式,同時更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環保責任。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車水馬龍”曾經是我們對於城市發展的讚美之詞,但是在環境污染、能源短缺、氣候變暖的全球視野下,這是一個應該讓我們倍感擔憂的詞彙。作為從事與市民出行息息相關的市政設施養護維修工作,隨着改革開放和市政建設事業的不斷髮展,城市建設項目的蒸蒸日上,市政設施和新建道路的增加,道路等級的提高,道路功效日益加大,在對城鎮道路養護維修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我們怎樣才能做好綠色發展?我們需要美麗的藍天,美麗的樹,美麗的水,選擇低碳生活,創造綠色家園,與綠色相伴,我們就要要行動起來。

節能是當前時代的主題,在實地的養護維修過程中,我們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減少水、砂石、混凝土材料的運轉週期,以減少人員和油耗,同時,我們積極採用先進、科學、節能的施工工藝、方法與材料,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出節能的效果。選用先進的機械設備節能。對機械的整體情況綜合性能進行考評,把性能差、能耗較大的機械進行更換或者檢修,使其能夠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操作人員為機械設備節油。人在整個道路養護維修過程中都佔據着主導地位,全體施工人員都應強化節能減排意識。尤其是機械操作人員,因為市政道路養護維修都要用到大型機械設備,必然要消耗大量的燃油,所以此方面的節能潛能更大。相關研究表明,在施工環境、機械設備、節油裝置等因素都相同的情況下,專業水平不同的操作人員使用不同的施工技術,其結果有着很大的差距。為節約更多的燃油,需儘量選擇高水平且經驗豐富的操作人員,並使用最先進的施工工藝。而且增強操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市政道路施工單位需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為機械操作人員積累經驗,積極開展好技能培訓工作,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更要注重實踐,使操作人員熟悉新設備性能,熟練應用新技術;有效控制油門和變速桿,鍛鍊其解決突發事件的能力。

在《勸學》中有這樣的幾句話: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綠色海洋的匯成,又何曾不是這樣呢?綠色海洋中,有你,有我!為自己,為家人,為地球添一份綠,許一份美好的願望,讓我們積極帶頭掀起低碳生活習慣。

“綠色發展,節能先行”,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對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廣泛宣傳生態文明建設,增強垃圾分類意識,培育和踐行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從我開始,做行為節約綠色辦公的自覺者。行為節約、綠色低碳辦公,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落實簡約適度、綠色低碳要求,防止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的最經濟高效的方法,是建設節約型機關的最直接行動。作為公共機構的一員,應在工作中自覺做到紙張雙面書寫、雙面打印;使用再生產品;儘量運用互聯網、局域網進行電子無紙化辦公;儘量少使用一次性紙杯,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習慣,控制每一個能源資源使用行為,不因貪圖個人便利而浪費能源資源,將生態文明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長期堅持、久久為功,使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一種精神。

做行為節約綠色生活的先行者。行為節約、綠色生活絕非口號,而是一種責任、一份擔當。作為公共機構的幹部職工,應遵循垃圾減量,減少污染的原則,在生活中養成適量點餐,合理搭配;剩菜要打包帶走,減少浪費;使用可重複使用的餐具,儘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品和紙巾等好習慣,以做好身邊事示範引領身邊人,形成綠色生活羣效應,帶動影響更多人行動起來,一起來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一起來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做行為節約綠色發展理念的踐行者。行為節約、綠色發展是一種意識,也是一種文化。我們要樹立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認真學習節約能源資源知識與要求,帶頭分享節約能源資源經驗,帶頭傳播生態文明思想和綠色發展理念,建設崇尚節約、厲行節約的文化。

讓我們迅速行動起來,用智慧踐行綠色辦公,用毅力養成節約習慣,用熱情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用勇氣阻止能源資源浪費,為建設“美麗蘭州”做出積極貢獻,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大路上闊步前行!

2022綠色低碳節能先行優秀徵文 篇九

一。生活環境日漸惡化

隨着我們國家改革開放40年來的高速發展,讓我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這個變化中也有一些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比如:河水變得渾濁,自來水味道惡臭,天空變成了灰色,夜晚抬頭仰望天空,卻看不到一顆星星,咳嗽的人越來越多,得呼吸系統疾病的人與日俱增,垃圾隨處可見,城市裏除了人類和寵物幾乎再也看不到其他的動物。我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惡劣。想想6500多萬年的恐龍為什麼會滅絕?不就是因為地球的生存環境突然變得極度惡劣麼?再想想我們人類如果再這樣“破壞性”的發展下去,我們生活的環境也會變得更加惡略。

二。加大力度治理環境,初見“藍天”

過去,由於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不合理、地理地貌特殊、生態環境脆弱,長期以來,蘭州深受大氣污染困擾,一度成為全球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蘭州市雖然持續實施了“藍天計劃”等治理大氣污染工程,但治理效果一直不明顯。

慶幸的是,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吉發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講話。隨後的十幾年來,我們國家在大力的改善環境,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也是在這樣的國家政策之下,近年來,省委、省政府確立了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的目標,全面推進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等戰略平台建設,全力支持做大做強,做美蘭州,提出打一場蘭州大氣污染治理的整體戰攻堅戰。在省市聯動的強力推動下,蘭州市闖出一條科學化、目標化、工程化、法治化、創新化的治污之路,摘掉了長期罩在城市頭上的“黑帽子”,打造了人人共享的“蘭州藍”,穩定退出全國十大污染城市行列,也成為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污染指數下降最快的城市,同時取得環境大幅改善、羣眾直接受益、發展明顯提速、作風不斷轉變等方面的綜合效應。也正是因此在2015年蘭州市榮獲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中國低碳聯盟、美國環保協會和中國低碳減排專項委會聯合頒發的“今日變革進步獎”。本次大會,蘭州市作為全國唯一的非低碳試點城市應邀參會,蘭州市大氣污染治理的做法、建設低碳城市的美好願景以及向世界發出綠色發展的“蘭州聲音”,得到與會專家、代表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評價。

三。垃圾分類,造福人類

記得有一次看電視節目説杭州市唯一的垃圾掩埋場設計的是可以使用24年,但短短12年就已經滿分作文網被填滿了。而且是各種垃圾混合在一起,根本無法再利用,只能埋在地下,並且這些垃圾中有很多都需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自然降解,甚至還有些是永遠無法降解的,更可怕的是這些垃圾中還有許多有毒有害的垃圾,這樣的混合垃圾埋在地下,會對當地的水土,環境等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另外,垃圾填埋的費用是高昂的,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為200元至300元人民幣。而僅北京市日產垃圾就有12000噸,目前面積在36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在北京五環路以內有700多處,佔地500多萬平方米,每年在3-5%的速度增加。人們大量地消耗資源,大規模生產,大量地消費,又大量地產生着廢棄物。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項消費增加了。據統計,1979年全國城市垃圾的清運量是2500多萬噸,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運量是1。16億噸,是1979年的4倍。這麼大量的垃圾需要把多少土地變成填埋場?佔地60公頃,日處理量為2000噸的阿蘇衞填埋場僅能處理北京六分之一的垃圾,且在第11個年頭就會被填滿。被廢棄的垃圾填埋場不復為耕地,也無法建成生活小區。

對待垃圾目前最好的辦法的就是垃圾分類,在源頭將垃圾分類投放,並通過分類的清運和回收使之重新變成資源。垃圾分類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垃圾分類後被送到工廠而不是填埋場,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燒所產生的污染,還可以變廢為寶。垃圾分類對於一向勤儉持家的中國人並不陌生。我們還記得五六十年代回收廢品的情景:牙膏皮攢起來回收,橘子皮用來製藥,生物垃圾用來做堆肥,廢布頭,墨水瓶等等都能得到再利分類後的垃圾,既避免了垃圾公害,又為工農業提供了原料。

最近這段時間上海的垃圾分類成了“頭條”,人們在調侃的同時,也真正感覺到了我們國家對垃圾分類的重視,全國首批46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中,蘭州也在其中,雖然一開始有點兒不適應,但這是一個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好事,不但能夠節約資源,減少污染,變廢為寶,同時還能讓我們子孫後代生活的更加美好,為整個地球的環境做出貢獻。

四。愛護環境從我做起

為了保護地球,為了使地球母親不再哭泣,為了讓黑色的天空變回藍色,為了晚上能夠看到滿天星辰,為了能夠喝上乾淨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為了使地球不再受污染,為了給子孫後代一個美好的家園,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