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綠色低碳生活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09W

綠色低碳生活作文精品多篇

綠色低碳生活作文 篇一

最近,全球各地極端氣候已成常態:

冰島火山噴發;巴基斯坦持續暴雨;在青藏高原,雪線上升;在西南地區降水增加,但乾旱頻繁發生

“過而不悛,亡之本也”,無數災難再次向世人敲響生態保護的警鐘,生態文明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前提。那麼請從自己做起,從敬畏自然做起,從低碳生活、低碳家庭做起。

所以現在我們最流行的口頭禪就是“低碳”。低碳是指在生活中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我記得,有一年夏天,我聽見廚房有“滴嗒,滴嗒”的聲,我急忙跑過去看,原來是水龍頭關不緊漏水了。我想:“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該怎麼辦呢?”過了一會兒,我趕緊把老爸叫過來並讓老爸把水壺拿了出來。我着急地説:“讓水都流到這壺裏,等滿了再放在火爐上加熱,這樣就可以喝了。”老爸點了點頭,説:“真聰明,我都沒想到。”

還有一次,我和老爸去超市,爸爸對我説:“咱們開車去吧,要不那麼多東西怎麼拿回來?”我急忙説:“不許開車,騎自行車去!難道您不知道為什麼氣候變暖?為什麼雪山融化得更快了?為什麼動物滅絕的也多了!就是人們不把低碳放在眼裏,不重視低碳生活,即使別人不低碳,我們也必須做到低碳,所以我們還是不開車去超市,從現在開始我們的低碳生活吧!”老爸皺着眉頭説:“那哪成,那麼多東西拿回來呀?”“難道您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氣候變暖?為什麼雪山融化得更快了?為什麼動物滅絕的也多了!”“好,好,好,為了低碳騎車去。”在去超市的路上,我對爸爸説:“我們不僅要自己做到低碳,還要宣傳低碳!曾經有人算過,如果每家都把白熾燈換成節能燈,就可以省下三峽大壩一年的發電總量呢。”

其實,要想低碳還有許多小竅門,讓我來告訴你吧:

把喝剩下的茶葉曬乾,做成一個茶枕頭,既舒服又可以改變睡眠質量;選擇節能空調,温度不要開的過高過低,這樣不但耗能,而且讓人不舒適,削弱了人體自動調節體温的能力;多步行,騎自行車、坐輕軌或地鐵;電視機屏幕不要太亮,調中等亮度,則既能節能又保護視力,3億台電視機,僅調暗亮度這個小動作,每年就可以省50億度電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其實都是在為“低碳”做貢獻。

同學們,我們的地球需要我們共同來愛護,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珍惜資源,降低能耗,讓我們的生活的環境更加美好!讓我們一起努力吧,保衞我們的家園,共同來揚起低碳生活之帆吧!

低碳環保主題徵文 篇二

今天是全國低碳日,主題是“低碳生活,綠建未來”。

在多年宣傳普及下,在“綠色出行”“義務植樹”“光盤行動”等活動持續開展後,生活中的“綠色低碳”於大多數人並不陌生。空調開高一度電,短途出行少開車,生活中節水節電節約能源,哪怕是使用紙巾這樣的小物件,夠用就行。

綠色低碳是一種責任,還是一種未來生活方式。過去雖然有不少人積極響應倡導,出門帶環保餐具和環保袋,少使用不可降解制品,多用公共交通等,但是從觀念上説,只是認為綠色低碳是一種責任,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需犧牲生活中的某些方便為代價,並沒有把低碳生活當作一種風尚。

細細想來,並非如此。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去奢、去泰、去甚”“抱朴見素,少思寡慾”“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不改其樂”,都是倡導以物質的節制帶來精神上的提升。如今老一輩常説艱苦樸素,不但是傳統美德,也是革命傳統、良好家風。“綠色低碳”是從能源角度對生活方式進行描述,從根本上説,就是節制人對資源的使用,這與中國傳統文化所倡導的生活方式內在一致。

“綠建未來”,從未來看現在,綠色生活方式將是主流。中國人告別物質匱乏以後,對生活的要求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健康成為重要主題,常運動、低碳水、更環保將成為主流的生活方式。

通過網絡,我們看到很多自律達人的生活,比如有人控制飲食,以卡路里來規劃飲食,按鐘點來規範進食,不要説鋪張浪費,連暴飲暴食一齊戒了。有人瞅空運動,騎車、跑步,甚至游泳上下班。武漢就曾經有渡江奇人,每天橫渡長江來通勤,説是運動健身,連清晨和黃昏時最美的城市風景一齊收了。如此種種,演繹了綠色低碳方式帶來的生活精彩。這些生活態度與方式,與其説是犧牲了某些方便,不如説是奔向更健康、更愉悦的生活。

有人認為犧牲了生活中的那些方便,其實是一些習慣。有些習慣是過去習以為常,但其實未必綠色健康,有些則是尚未形成的未來生活習慣,比如分盤就食、環保出行等。試想,當我們在綠樹成蔭的馬路上,騎着自行車開始一天的工作時,更能感受生活的美好,而非僅僅履行一份責任。綠色低碳改變的不僅是生活方式,更應是人們的觀念和意識,那是未來生活吹過來的一種新風尚。

低碳環保主題徵文 篇三

低碳生活從你我做起

“從前書信很慢,車馬很遠,日子裹在淡淡的煙火裏,一生,彷彿也只夠愛一個人……”唯美詩詞裏那些詩意浪漫的慢生活,其實也象徵着一種綠色環保的低碳生活。

低碳意指較低(更低)的温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的排放,而低碳生活就是一種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

如今,低碳生活這股潮流逐漸在我國很多城市興起,並潛移默化地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

當今社會,隨着人類生活發展,生活物質條件的提高,隨之也對人類周圍環境帶來了影響與改變。

而低碳對於普通人來説是一種生活態度,它給我們提出的是一個“願不願意和大家共同創造低碳生活”的問題,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在生活中注意節電、節氣、節能、減排……反映在具體行動上,可以植樹,買運輸里程很短的商品,堅持爬樓梯,減少機動車出行……這些點滴既是一種生活方式,同時更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環保責任。

2022綠色低碳節能先行優秀徵文 篇四

一。生活環境日漸惡化

隨着我們國家改革開放40年來的高速發展,讓我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這個變化中也有一些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比如:河水變得渾濁,自來水味道惡臭,天空變成了灰色,夜晚抬頭仰望天空,卻看不到一顆星星,咳嗽的人越來越多,得呼吸系統疾病的人與日俱增,垃圾隨處可見,城市裏除了人類和寵物幾乎再也看不到其他的動物。我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惡劣。想想6500多萬年的恐龍為什麼會滅絕?不就是因為地球的生存環境突然變得極度惡劣麼?再想想我們人類如果再這樣“破壞性”的發展下去,我們生活的環境也會變得更加惡略。

二。加大力度治理環境,初見“藍天”

過去,由於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不合理、地理地貌特殊、生態環境脆弱,長期以來,蘭州深受大氣污染困擾,一度成為全球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蘭州市雖然持續實施了“藍天計劃”等治理大氣污染工程,但治理效果一直不明顯。

慶幸的是,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吉發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講話。隨後的十幾年來,我們國家在大力的改善環境,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也是在這樣的國家政策之下,近年來,省委、省政府確立了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的目標,全面推進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等戰略平台建設,全力支持做大做強,做美蘭州,提出打一場蘭州大氣污染治理的整體戰攻堅戰。在省市聯動的強力推動下,蘭州市闖出一條科學化、目標化、工程化、法治化、創新化的治污之路,摘掉了長期罩在城市頭上的“黑帽子”,打造了人人共享的“蘭州藍”,穩定退出全國十大污染城市行列,也成為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污染指數下降最快的城市,同時取得環境大幅改善、羣眾直接受益、發展明顯提速、作風不斷轉變等方面的綜合效應。也正是因此在2015年蘭州市榮獲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中國低碳聯盟、美國環保協會和中國低碳減排專項委會聯合頒發的“今日變革進步獎”。本次大會,蘭州市作為全國唯一的非低碳試點城市應邀參會,蘭州市大氣污染治理的做法、建設低碳城市的美好願景以及向世界發出綠色發展的“蘭州聲音”,得到與會專家、代表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評價。

三。垃圾分類,造福人類

記得有一次看電視節目説杭州市唯一的垃圾掩埋場設計的是可以使用24年,但短短12年就已經滿分作文網被填滿了。而且是各種垃圾混合在一起,根本無法再利用,只能埋在地下,並且這些垃圾中有很多都需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自然降解,甚至還有些是永遠無法降解的,更可怕的是這些垃圾中還有許多有毒有害的垃圾,這樣的混合垃圾埋在地下,會對當地的水土,環境等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另外,垃圾填埋的費用是高昂的,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為200元至300元人民幣。而僅北京市日產垃圾就有12000噸,目前面積在36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在北京五環路以內有700多處,佔地500多萬平方米,每年在3-5%的速度增加。人們大量地消耗資源,大規模生產,大量地消費,又大量地產生着廢棄物。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項消費增加了。據統計,1979年全國城市垃圾的清運量是2500多萬噸,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運量是1。16億噸,是1979年的4倍。這麼大量的垃圾需要把多少土地變成填埋場?佔地60公頃,日處理量為2000噸的阿蘇衞填埋場僅能處理北京六分之一的垃圾,且在第11個年頭就會被填滿。被廢棄的垃圾填埋場不復為耕地,也無法建成生活小區。

對待垃圾目前最好的辦法的就是垃圾分類,在源頭將垃圾分類投放,並通過分類的清運和回收使之重新變成資源。垃圾分類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垃圾分類後被送到工廠而不是填埋場,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燒所產生的污染,還可以變廢為寶。垃圾分類對於一向勤儉持家的中國人並不陌生。我們還記得五六十年代回收廢品的情景:牙膏皮攢起來回收,橘子皮用來製藥,生物垃圾用來做堆肥,廢布頭,墨水瓶等等都能得到再利分類後的垃圾,既避免了垃圾公害,又為工農業提供了原料。

最近這段時間上海的垃圾分類成了“頭條”,人們在調侃的同時,也真正感覺到了我們國家對垃圾分類的重視,全國首批46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中,蘭州也在其中,雖然一開始有點兒不適應,但這是一個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好事,不但能夠節約資源,減少污染,變廢為寶,同時還能讓我們子孫後代生活的更加美好,為整個地球的環境做出貢獻。

四。愛護環境從我做起

為了保護地球,為了使地球母親不再哭泣,為了讓黑色的天空變回藍色,為了晚上能夠看到滿天星辰,為了能夠喝上乾淨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為了使地球不再受污染,為了給子孫後代一個美好的家園,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

低碳環保主題徵文 篇五

踐行低碳生活,需從你我身邊做起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可持續發展關乎人類未來。近年來,地球變暖、温室效應等全球氣候變化讓人們更多關注節能降耗、綠色低碳。在國家層面,我國承諾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碳達峯、碳中和的具體行動上,韶關奮勇爭先。今年先後舉辦新能源產業韶關對接大會、製造業高峯論壇等,築牢粵北生態屏障,加快老工業基地轉型。為推動實現“雙碳”目標,韶關制定清晰的發展路線圖,努力將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實現“雙碳”目標,除了要實現經濟發展的低碳轉型,也要在全社會形成綠色低碳的社會風尚。提倡低碳生活,從源頭減少資源消耗,不僅能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也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綠色力量。

低碳生活其實並不難做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例如:合理設置空調温度、網絡無紙化辦公、選擇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積極踐行垃圾分類……對個體來説,踐行低碳生活不是能力,而是一種健康、環保的生活態度。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事關你我。只要我們能從思想上認識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建立起低碳的生活方式,我們就能在舉手投足間減少碳排放。

生態文明,須久久為功;綠色低碳,要合力共為。踐行低碳生活,我們應當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從你我身邊小事做起,營造低碳生活的社會風尚,讓低碳出行蔚然成風,讓低碳生活成為市民們追求的時尚和城市的亮麗風景,從而提高城市文明健康與發展的廣度與深度。

為了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為了天更藍,水更清,市民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響應綠色低碳生活的倡議,從身邊做起,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踐行簡約適度的生活方式,做低碳生活先鋒,營造節能低碳的社會氛圍,為韶關實現碳達峯、碳中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低碳環保主題徵文 篇六

從我做起,踐行低碳生活方式

全球暖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臭氧層空洞、災害頻發……人類正面臨着能源耗竭和氣候變暖的生存危機。積極行動,保護地球已刻不容緩,而減少温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又被稱為拯救地球的“治本”之舉。為此,我國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是中國基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當前我國正值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不協調問題的窗口期。此時提出“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對公眾提升綠色消費概念、養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更是順勢而為、恰逢其時。

然而,一些人仍然認為“碳達峯碳中和”是政府事務,與個體無關。實際上,“碳達峯碳中和”碳中和碳達峯離我們並不遙遠,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產生二氧化碳,衣食住行都會產生二氧化碳,開大排量汽車、住豪華空調別墅的人還有可能產生比別人多得多的二氧化碳。這在學術上有一個名詞叫‘碳足跡’,計算的就是人的一生會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在地球上會留下多深的碳腳印。

低碳首先是一種生活理念、一種環保態度。我們要做“低碳減排、綠色生活”的倡導者,向家人、鄰里、同事、朋友和社會宣講低碳知識,影響和帶動更多的居民踐行低碳生活,節約能源,減少污染。

低碳不是空喊口號,而是踐於行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從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杜絕木筷、紙杯、紙巾等一次性製品,重複使用紙張,多發電子賀卡,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減少白色污染,愛護森林資源;學會舊物巧用,儘量一物多用,節約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儘量購買簡單包裝的商品,選購綠色產品、綠色食物,循環利用水資源,自覺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以公共交通代替私人車輛,以自行車和步行方式減少交通擁擠、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等等。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對碳達峯、碳中和的一種支持。

當然,在實現碳中和進程中,政府、企業、公眾個人所扮演的角色各有側重。政府通過將碳中和目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全面推進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企業是碳中和的行動主體,應積極履行節能減排社會責任,通過科技研發等實現低碳生產,並且向市場和消費者提供零碳或低碳的產品服務,提升消費者體驗感,實現消費方式的轉變和轉型。而公眾則是碳中和行動的實踐者和影響者,響應政府的“碳中和”號召,減少碳排放,過低碳生活,就是在直接或間接地節約高碳能源。而個人消費習慣和行為會發生改變,形成以低碳為導向的新的價值衡量標準,反過來將影響企業市場競爭力,進而促使企業更多地參與碳中和行動。此外,公眾參與是低碳政策制定的重要環節,發揮公眾監督作用,為構建高效的碳中和政策體系建言獻策。

踐行低碳生活方式,是一種放眼未來的智慧,更是一份社會責任的擔當;不僅是一種幸福指數的盤算,更是一份澤被後人的詮釋。為了我們的天空更清朗,為了我們的城市更美麗,為了我們的身體更健康,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讓低碳生活成為温州城市文明的新風尚!

2022綠色低碳節能先行優秀徵文 篇七

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結合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進一步提升幹部職工對公共機構在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所應承擔的歷史責任的認識。結合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做好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活動,營造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共同為建設“美麗蘭州”做出積極貢獻。

環境保護對我們來説並不是一個新問題,一件件小事雖然都很不起眼,但卻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在當今一個時期,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嚴守生態環境底線,發揮自身優勢、積極主動作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從我個人做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樹立生態文明理念。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建設生態文明必須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樹立人和自然平等的生態文明意識,有了生態文明意識,才會有符合生態要求的生活和生產行為。

第二,把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到生產、生活中,倡導綠色工作、綠色生活。人類個體生活既不能損害羣體生存的自然環境,也不應損害其他物種的繁衍生存。在消費領域,大力倡導適度消費、公平消費和綠色消費,反對過度消費、奢侈消費,帶動環境友好產品的生產和服務,形成綠色消費與綠色生產之間的良性互動,為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打下良好基礎。積極做好垃圾分類,變廢為寶;使用節能燈,做到人走燈滅、隨手關燈;將電腦設置成自動待機或自動休眠模式,工作結束後,關閉插座的電源;減少打印廢紙,確定無誤後方可打印,增加重複利用,儘量雙面打印多發電子文檔,減少不必要的紙張浪費;平時不剩菜、不剩飯,節約糧食。

第三,從我做起,爭當節能領跑先鋒。節約節能,從我做起,帶動身邊的人珍惜每一度電、每一升油、每一滴水、每一張紙,培養綠色生活、綠色辦公、綠色消費的良好行為習慣。共同為建設綠色地球貢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竭,失之難存。在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上,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堅持保護優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共建碧水藍天、建設美麗蘭州,鞏固“蘭州藍”的社會風尚!

2022綠色低碳節能先行優秀徵文 篇八

2018年5月,備受關注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

從提出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到黨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再到十九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到組建生態環境部等部門,我國生態環境恢復和保護的腳步從未停歇,美麗中國建設步步向前,逐步從概念變為現實。

所謂知易行難,短短一句話的目標凝聚的是無數環保人的心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革命性變革,工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體系重塑,責任層層壓實,多措並舉,只為告別灰霾滿天,迎來澄淨如洗的碧空。

那麼,“美麗中國”怎麼建?

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實字當頭,既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求真務實做好科學規劃,又要真抓實幹,以釘釘子精神一抓到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既能增進全民福祉,也需要全社會積極投身其中,成為踐行者、推動者。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民眾的積極參與。我們既要明確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等責任,又要運用法律、環境經濟政策等手段,調動其他社會主體的積極性,落實相應責任,共同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

隨着科技的發展,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高,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不斷加劇。低碳、環保必須要引起重視,綠色消費理念應成為社會共識,一己之力難成大事,我們應該全員總動員,切實地行動起來,將環保的理念植入我們的生活中,推動綠色生活理念。

一、環保無小事,引導綠色生活+綠色消費模式

綠色,代表生命,代表健康和活力,是充滿希望的顏色。國際上對“綠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節能、環保三個方面。綠色消費,包含的內容非常寬泛,不僅包括綠色產品,還包括物資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對生存環境,對物種的保護等,可以説涵蓋生產行為,消費行為的方方面面。

1、綠色生活:

節約水電、綠色出行、節約紙張、少用洗潔精、選用無磷洗衣粉、合理控制室內空調温度、重複使用環保購物袋、減少使用一次性日用品、充分利用可回收物品等。

2、綠色消費:

選購綠色食品、拒絕過度包裝、抵制珍惜動物製品、選購高效節能電機、節能環保汽車、高效照明等節能產品。

3、綠色辦公:

全面推行綠色辦公,提高辦公設備和資產使用效率,儘量做到紙張雙面打印,推進信息系統建設和數據分享共用,積極推行無紙化辦公。完善採購制度,嚴格執行政府對節能環保產品的優先採購和強制採購制度,擴大政府綠色採購範圍倡導綠色消費及出行意識,是持續推動生態文明發展的不竭動力。人民是社會生活的主體,只要我們做好宣傳,合理引導每個人的生活習慣,讓生態消費作為習慣,隨手節電,減少塑料袋使用,合理開關大功率電器,短途出行以自行車等綠色方式,積少成多,積習成慣,一定可以形成生態消費的理念和意識。

二、踐行垃圾分類

任何事情都是説得容易,行動難。垃圾分類也不例外,無論是政策制定者,還是生活在社區中每個居民,都想過舒適的生活,而不願意和髒臭的垃圾有任何聯繫。

但是生態容量是有限的,在地球環境日益惡化的情況下,在更多因環境帶來的疾病或慢性病不斷高發的現實中,我們必須要覺醒。而且僅僅停留在覺醒還不夠,我們要採取切實的行動。

1、從政策制定者來説,應該獎懲同步。既要有亂扔垃圾或不分類行為的懲罰措施,同時還要提供正向的激勵,來鼓勵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比如上海的綠色賬户積分、礦泉水瓶的押金制度等。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政府主導的垃圾清運過程透明化,來給公眾參與提供信心和持久的行動激勵。把垃圾分類和清運的過程講述清楚,讓公眾明白,每個人分類的努力對環境改善有貢獻、有回報。

2、從社區居民來説,應該把垃圾分類作為一個教育項目或者自我學習的過程,養成習慣。有孩子的家庭,不妨把垃圾分類做成對孩子的一個家庭教育小項目,在跟孩子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沒有孩子的個人,垃圾分類的過程,也是一種社交(比如台灣的“垃圾不落地”運動),以及瞭解你的周邊鄰居和了解你自己生活狀態的一種方式。

生活垃圾分類首先是要養成好習慣,其次是為了努力改善人民生活環境、為了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做貢獻。垃圾分類不是簡單的垃圾處理,而是我國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及生態文明建設的交匯點,是中華文明融入世界文明的新標誌。

垃圾分類的目的是要提倡全民族綠色生活方式,踐行勤儉節約,避免鋪張浪費,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自然資源。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是手段,不是目的,把各種垃圾投入其自然屬性的垃圾桶(箱)僅僅是手段之一,應該因地制宜在不同階段和不同地區靈活務實、客觀經濟進行調整。

在社會消費中,不僅要滿足我們這一代人的消費需求和安全、健康,還要滿足子孫萬代的消費需求和安全、健康。綠色發展,不僅是一場關乎產業結構和生產調整的經濟變革,也是一次消費模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轉變的綠色革命,需要政府的強力推行,更需要全社會的通力配合,形成自覺踐行綠色消費的新風尚。促進綠色消費,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引導綠色生產、綠色製造,從源頭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污染排放。凝聚共識,匯聚全社會力量,形成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強大合力。

總體規劃,多管齊下,長期堅持,不懈引導,我相信通過這一系列全面科學的綠色發展方式,生態文明建設的勝利旗幟一定會早日飄揚在藍天碧水的美麗中華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