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地質學野外實習報告(新版多篇)

欄目: 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88W

地質學野外實習報告(新版多篇)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 篇一

在這為期一月的實習生活中,我受益匪淺。短短的30多天內,我不僅向老工人師傅學習了鑽探基本方法和技巧,體會到應該如何跟和同事交流和相處,更被隊裏同志們的無私敬業精神所感動。這不僅為我今後的理論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使我今後從事鑽探行業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最後,更加感謝學校和隊領導給了我實習學習的機會,也多謝同事們多日來無私的照顧和關心,使我開心順利的完成在隊裏的實習生活。報告章節如下:

第一章緒言,

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

第二章地層

首先簡述實習地區出露的地層及分佈的特點,然後按地層時代自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佈和發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係、厚度等(附素描圖)。

第三章巖石

描述各種巖體的巖石特徵、產狀、形態、規模、出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附剖面圖、素描圖)。

第四章構造

概述實習地區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徵,分別敍述實習區的褶皺和斷裂。

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徵(附素描圖、剖面圖)

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

證據(附素描圖、剖面圖)

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佈上的特點。

第五章地質發展階段簡述

根據地層的順序、巖性特徵、接觸關係、構造運動情況、巖漿活動過程等説明本區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徵。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動力地質現象。

後記,説明實習後的體會、感想、意見和要求。

地質實習報告 篇二

一、唐山市灤縣地質實習的目的

1、學會對巖石的肉眼判別。

2、瞭解饅頭山沉積巖的每一層的巖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4、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巖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5、掌握褶皺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

6、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巖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二、實習地點介紹

唐山市灤縣地處河北省北部,灤河西岸,地處東經118°16′,北緯39°35′,西北距北京220千米,西南距天津136千米,西距唐山35千米,東距秦皇島82千米。全縣下轄灤河街道、古城街道、灤州鎮、響R鎮、東安各莊鎮、雷莊鎮、茨榆坨鎮、榛子鎮、楊柳莊鎮、油榨鎮、古馬鎮、小馬莊鎮、九百户鎮、王店子鎮,共2個街道、12個鎮。截止到20xx年,全鎮常駐人口71。5萬人。地處燕山南麓灤河西岸。地理位置為東經118°14′3”――118°49′45”,北緯39°34′39”――39°58′25”。東西長50。9千米,南北寬43。8千米。東與盧龍、昌黎隔灤河相望,南和灤南縣相接,西鄰豐潤、古冶區,北靠遷安、遷西二市縣。

三、實習體驗

在課堂上我們已經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識都有了一定的瞭解。通過此次唐山市灤縣地質實習,我瞭解到唐山市灤縣的地勢是北高南低,沙河以西及白龍河、橫河以東為山丘區,面積395。75平方公里,其中山丘面積為219。41平方公里,佔全縣面積的22%,主要山脈有羅家嶺、青龍山、魏峯山、風山、橫山等。境內最高峯城山峯海拔高程535。7米,一般山丘海拔高程200―30米之間。中部平原區面積603。25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60。4%,京山鐵路以北,地面高程在海拔50米以上,局部有山丘出露,地勢較為平坦,京山鐵路以南地面高程一般在30―50米,由於受風沙影響及河流切割,沙丘溝谷出現較多。

四、實習總結

通過本次唐山市灤縣地質實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種巖石呈現在我們眼前,通過老師細緻的講解,我們更深一層的瞭解到各種巖石的性質,從外表到巖石的組成及結構。地質學確實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們以後的工作中我們肯定會用到很多地質知識,這是我們的基礎。總的來説,本次實習不輕鬆,首先,短時間接觸到這麼多的巖石,想要了解透徹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查閲資料。實習是每一個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打開視野,增長見識,為我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三

第一章緒言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學科,許多地質理論和知識都必須經過實踐的過程,才能加深我們對它的理解和認識。因此,地質學的野外實習是不可缺少的實踐環節。通過這次在昆明、武定、元謀地區的教學實踐活動,使我們有了一次理論聯繫實際的機會,使我對《地質學》的有關理論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地層、構造、巖石、礦物等地質學基本概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一、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

(一)實習目的

通過實習,使我們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地質學基礎理論知識。運用這些知識去觀察、研究、分析和判斷各種地質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我們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鍛鍊我們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地質精神。樹立熱愛專業以及勤奮學習的思想和決心。

(二)任務

1、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着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2、初步對三大類巖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瞭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佈狀況。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採集、地質現象觀察和描述記錄等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

1、實習前認真學習實習指導書,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

2、實習中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講解。

3、認真細緻觀察各種地質現象,作好記錄,多提問、多思考。

4、採集3~5塊有代表性的巖石、礦物或化石標本。

5、實習結束後,編寫一份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的基本情況

(一)組織形式

以班為單位進行。每個班作為一個小組,由一名實習教師指導,組長和安全員協同老師工作,同時還有班主任負責學生生活、交通等管理。

(二)實習過程

本次實習地點為昆明、武定、元謀地區。時間為一週,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由昆明至武定縣五孔橋;

下午芭蕉箐採礦場、雷鋼廠;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獅山石棉廠至獅山風景區;

下午由武定縣至元謀縣;

第四天上午元謀縣朱布超基性巖體;

下午元謀縣黃瓜園大橋;

第五天上午元謀縣德大大橋至那化大橋;

下午元謀縣彎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三、任務完成情況

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有了初步認識,如地質構造的識別、對風化作用及地表流水作用現象的認識等;對三大巖類能進行初步識別;能使用地質羅盤測巖體的產狀;採集了有代表性的巖石、礦物和化石標本並作了詳細的野外記錄。

普通地質學實習報告第二章1(20xx-12-2612:29:02)

第二章各實習地區地質概況

一、昆明西山地區

1、普渡河——西山大斷裂

大斷裂為昆明地區南北向的主幹斷裂。斷面向東傾斜,走向近南北,傾角較陡,近於直立,東盤下降形成昆明斷陷盆地,西盤上升形成觀音山、西山、龍門等山地地貌景觀。該斷層控制了昆明地區的地層、構造、礦產及地形地貌的形成與發展。受該大斷裂的影響,使昆明西山地區南瀕斷陷湖泊滇池,三面環山。(屬於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温15℃。氣候温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每年的12月到來年的3月,一羣羣躲避北方海域寒風的紅嘴鷗,萬里迢迢地從遠方飛來,落棲在昆明城中。)正是在普渡河——西山大斷裂的作用下形成的這一特殊地貌特徵為昆明市提供了獨特的旅遊資源。

2、滇池——龍門地質現象

沿線觀察到的是西山石炭紀至二疊紀地層剖面,以及物理風化作用和負荷地質作用形成的倒石堆現象,出露地層由老至新有:

泥盆紀上統

宰格組:上部為灰色燧石灰巖,下部為灰色至深灰色厚層狀白雲質灰巖,厚324m。

石炭紀下統

大塘組:灰色、深灰色角礫狀灰巖夾厚層狀灰巖,底部為翠綠色頁巖,與宰格組呈假整合接觸,厚12.5m。

石炭紀中統

威寧組:為灰白色中至厚層狀灰巖,中部夾角礫狀灰巖。與大塘組整合接觸,厚112m。

二疊紀下統

倒石頭組:上部黑色頁巖與泥灰巖互層;中部呈黑色頁巖夾薄層砂巖,含植物化石;下部為雜色粘土、黃鐵礦及煤線,與威寧組呈假整合接觸,厚9m。

棲霞組:為淺灰、灰色厚至塊狀細晶白雲巖,虎斑狀白雲質灰巖,含豐富的珊瑚化石。與倒石頭組整合接觸,厚123m。

茅口組:上部為灰至灰白色中到厚層狀灰巖;中部為灰色厚層狀灰巖與灰*斑狀白雲質灰巖互層,含珊瑚化石;下部為灰色厚層狀不規則虎斑狀白雲質灰巖,與棲霞組整合接觸,厚276m。

二疊紀上統

峨眉山組:上部為黑綠色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巖、塊狀玄武巖。部分地段見柱狀節理或球狀風化;中部為紫色、紫紅色凝灰巖,可見由粗到細的韻律變化層理;下部為玄武質火山集塊巖,含灰質角礫玄武巖、含灰質角礫凝灰巖,厚>600m。

3、西山小石林

地表巖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風化、溶蝕形成巖溶地貌(kast地貌)。巖溶地貌是很好的旅遊資源。

二、武定地區

1、五孔橋

通過觀察輝綠巖和三疊紀舍資組的接觸,下為灰綠色輝綠巖,上為三疊紀舍資組褐*礫石層,為含礫砂巖、砂巖及粉砂巖。二者接觸面特徵:接觸面呈波狀起伏,面上有5~100m厚的灰褐色鈦鐵礦及褐*的風化粘土層。輝綠巖中無舍資組的俘虜體,其上舍資組中底礫巖無烘烤現象。從以上特徵可看出存在沉積間斷且上下兩套地層產狀不平行,故該接觸為角度不整合接觸。

2、雷剛廠

通過觀察三疊紀舍資組與寒武紀西王廟組的接觸,西王廟組為紫紅色泥巖與*粉砂巖互層。舍資組為紫灰色泥巖夾多層淺灰黃至淺黃紫色薄到中層狀粉砂巖為主。底部為灰*薄至中層狀含細粒、含鮞狀赤鐵礦不等粒石英砂巖夾泥質粉砂巖,接觸面為含礫粗砂巖。與下伏西王廟組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觸。

3、芭蕉箐鐵礦

該鐵礦位於武定縣南東5公里,屬於文筆山——魚子甸鐵礦牀的一部分。礦體產於泥盆紀中統魚子甸組第一段內,屬於沉積型鐵礦牀。礦石主要為鮞狀赤鐵礦,含礦巖係為:

上覆地層魚子甸組第二段,為灰色薄至中層狀隱晶質灰巖,泥灰巖夾白雲巖、鈣質泥巖。

魚子甸組第一段可分五小層,主礦層為褐紅至暗紅色鮞狀赤鐵礦,厚2~5m不等。

下覆地層為縮頭山組:*中至厚層狀石英砂巖。

4、人民渡(獅山斷層)

該斷層為逆斷層,走向北東~南西,斷層面產狀300°~315°∠45°~80°,上盤為震旦系燈影組,下盤為奧陶紀湯池組和紅石崖組等地層。上下盤植被不同。斷層帶上發育大量構造巖。上盤多見大理巖化、角礫巖化等蝕變現象。斷距由北向南逐漸增大。斷層帶寬數米至兩百米,多由構造巖組成。

5、獅山石棉礦

位於獅山向斜北東翼白雲質灰巖與輝綠巖體的接觸帶,為輝綠巖體侵入,使基性巖漿熱液與白雲質灰巖中的鎂質發生熱變質和交代變質作用,形成大理巖化、蛇紋巖化和石棉,所形成的石棉產狀與巖層產狀一致,纖維很短,開採價值不大。

6、獅山景區

獅山位於武定縣城之西,其山勢雄渾秀麗,古樹參天,蒼松翠柏,古寺幽靜,是國家aa*名勝風景區。

在寺廟下公路一側,有寒武紀笻竹寺組,還有貝殼和植物化石,廣泛分佈,為灰黃、黃綠色頁巖、粉砂巖,其內三葉蟲化石極為豐富,不乏很多完整的化石,可見這裏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寺廟後山為寒武紀滄浪鋪組巨厚層砂巖組成的懸崖陡壁,陡壁上隨處可見三角洲相典型沉積構造。

普通地質學實習報告第二章2

(20xx-12-2812:33:16)

三、元謀地區

1、朱布超基性巖體概況

巖體侵入於前震旦系元謀羣黑雲母斜長片麻巖中,其規模不大,巖體北、西、南三面接觸帶近於直立,並向深部巖體內傾斜,東部接觸帶向西傾斜。

巖體分異較好,據垂直分帶,有上而下一般可分為:輝綠輝長巖帶、輝長巖帶、輝石帶、橄欖輝巖帶、橄欖巖帶,各帶為漸變過渡關係。巖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蝕變,主要有蛇紋石化、綠泥石化、滑石化、碳酸鹽化等。

巖體雖小,含鉑達到工業品位要求,是含鉑礦體。可見磁黃鐵礦、黃鐵礦、鉑礦、孔雀石、黃銅礦。硫化物含量與鉑品位呈正比。

2、黃瓜園大橋元謀羣變質巖

該變質巖系主要分佈於元謀縣龍川江西側,呈南北向展布。屬於元古界變質巖。由新至老為:

海資哨組:淺灰色千枚巖、雲英片巖夾結晶灰巖、大理巖。厚約598m。

鳳凰山組:上部細晶大理巖夾千枚巖,下部夾中至粗粒大理巖,其中有交代或充填型赤鐵礦及沉積型菱鐵礦,厚約1430m。

路古模組:眼球狀雲母片麻巖、黑雲母斜長石片麻巖,雲母石英片巖、角閃石片巖等,厚>1000米。

另外還觀察到了河流地質作用及河流地貌,上游的侵蝕作用,下游的沉積作用及形成的蛇曲河、河心攤及肥沃的河漫灘。還有很多遠距離搬運形成的磨圓度較高、抗風化能力較強的鵝卵石。

3、德大、那化花崗巖體

巖體主要由黑雲母花崗巖、黑雲母二長花崗巖、花崗閃長巖組成。

黑雲母花崗巖:淺灰色,略呈粉紅色,粗至中粒結構,局部為粗粒結構。主要由正長石、酸性斜長石、石英、黑雲母組成,蝕變礦物為絹雲母、綠泥石、綠簾石。

閃長巖:暗灰、綠灰色,多為細到中粒結構,塊狀構造。主要有斜長石、角閃石及少量石英組成。暗綠色角閃石呈柱狀。並有綠泥石化的蝕變現象。

除此之外,巖體中還見閃長巖脈、輝綠巖脈及大量暗色析離體團塊,還可見到後期輝綠巖中捕擄有前期的花崗巖。

4、彎堡土林

彎堡位於元謀北西20公里,這一帶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鬆散碎屑沉積物,為一套黃灰色沙礫石、粘土及粉砂沉積物,其成巖作用差,結構疏鬆,經過三百多萬年的風化剝蝕和地表流水沖刷,逐漸形成了現今的地貌景觀——土林。

早在三百萬年前,這裏曾是一片水草豐盛的淺湖,氣候温和、涼爽,湖中繁衍着浮游生物,湖岸森林茂密,動物活躍。後來由於入湖河流帶來的大量泥沙沉積,加上後期的地殼抬升,使它出露地表,遭受風化剝蝕。特別是第四紀以來,由於氣候炎熱、氣温高、降雨量小於蒸發量,在漫長的歲月裏,泥土不斷吸水、膨脹和失水、收縮,地面發生了龜裂,加上雨水沿着裂縫不斷地流蝕、沖刷,又使地面裂縫漸漸加深,使這裏顯露出一座座土柱。土林之所以能夠保存,是由於土柱頂上有含鐵質(氧化鐵)礫石層覆蓋,形成一層保護傘,使鬆散堆積物保存下來。由於氣候乾旱,樹木被硅化,在土林中到處可見硅化木轉石和被剝蝕出來的埋藏在土層中的硅化木,古老樹幹的外形及內部的纖維構造都清晰可見。

千姿百態的土峯造型令人無限遐思,是一處有待開發的寶貴旅遊資源。

普通地質學實習報告第三章

(20xx-12-3112:35:19)

第三章結束語

一、在此次實習中,我對西山小石林的巖溶地貌很感興趣,結合查閲的資料在這裏簡單談一下我的見解。

巖溶地貌又稱喀斯特地貌,是水對可溶性巖石所進行的作用,它以溶蝕作用為主,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巖溶地貌分佈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巖石地區,在碳酸鹽巖地層分佈區最為發育。巖溶地貌下往往存在有流水侵蝕形成的地下河,在地表常見有石芽、溶溝、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蝕窪地、坡立谷、盲谷、峯林等地貌形態,而地下則發育溶洞、地下河等各種洞*系統以及洞中石鐘乳、石筍、石柱、石瀑布等。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有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又稱為“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由於其獨特的地貌特徵,經常被人們開發為類型各異的風景區,是一種珍貴的旅遊資源。

二、小結:這一星期的實習,我深切地感覺到,只瞭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理論和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把知識牢固地掌握,並熟練地應用到生產實踐中。我學會了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也學會了如何與人團結協作。這些天雖然辛苦,但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同學們在生活上互相幫助,感情更加深厚了。老師不辭辛勞地跟在我們隊伍中講解,讓我們更加體會到了他們的偉大,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敬業的精神,我想這也是作為一個地質工作者必備的精神素質。這一星期的實習,令我在艱苦和學習中得到了成長,是我人生道路上一次難忘的經歷。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四

一、實習內容:

我們首先用的是水準儀測高程。開始的時候測量進展得很順利,可是最後檢驗的時候發現誤差整整差了十多釐米。我們開始反思是哪裏出了問題,有可能是因為天色晚的時候,我把十字絲上下絲讀成中絲了。因為結果誤差不合格,我們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測量過了一遍,對比前一次的讀數,發現上次是十字絲的讀數問題,有了這次失敗的經驗,我們都細心起來了。最後校合時fh=—28

二、碎部測量:

我們採用了全站儀和經緯儀觀測,現場展點繪圖。測量中我主要負則的是觀測,其他成員記錄、立杆、繪圖密切配合。開始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測量。經緯儀測站的高程是要計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規範外還要正確的讀出水平角、豎直角、下下十字線距離和中絲讀數。因為工作比較繁鎖,一天下來才得四五十個點,繪圖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們用全站儀觀測。因為全站儀只要在站點對中整平後,對準前視點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測得很快,一天下來就測了兩三百個觀測點,繪圖工作就相對跟不上了。而我們使用儀器的時間有限,因此我們就先把點位給測好,並在旁邊標註點的性質,這些方面查找,又讓畫圖者一目瞭然,知道該怎麼畫。部分測站上觀測不到的區域,我們採了用角度交匯法和鋼尺量距法測出數據把圖畫了出來。因為對測繪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預定的時間內我們把測圖任務完成了。

三、施工放樣:

我們這次放樣是將15*20m的建築畫在圖上空閒處,以一定的精度標定到實地上。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放樣建築物的軸線。我們先在圖上測出要放樣的一點的座標,然後運用已知點的座標和方位角算出該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以此類推,分別算出另外三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將經緯儀安置在已知點上,以控制點定向,定好方位,用鋼尺量所需距離,在所算好的距離上定點。因為開始時我們計算我數據出了錯誤,所以在放樣時校核不對,我們又重新計算過,用正確的數據放樣。因為在最後一點實地有阻礙,我們用了角度放樣得到了點。最後檢測得到相對精度1/XX0達到了要求(數據和略圖詳見表6)。高程放樣我們用的是水準儀,已知高程a與需要標定已知高程的待定點b之間安置水準儀,精平後讀取a點的讀數a,則儀器視線高程為hi=ha+a,則放樣已知高程為h的點b前視讀數為b=hi—h。組員每人操作一次。

四、心得體會

我們的實習正好是期末,很影響考試的心理。同時全站儀數量太少對我們的測量不免產生了不少感歎。要是這些方面能得到解決,我相信我們的實習會更加愉悦。

通過這次實習,我明白了組員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貴。這種測量是不能單靠個人能力所能完成的。同時我更加深刻體會到細心做事反覆思考的重要性。這次實習很堅苦,天冷,而且還下着雨,給測量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組員們早起不午休的測繪,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務不是問題。在此過程中,老師也不分時段的來給我們耐心指導,感謝老師。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五

《地籍測量》是一門專業課,是一門尤為重要的課程,不僅注重理論知識,實際動手能力也相當主要。

一、實習目的

1、熟練掌握地籍測量的流程及相關軟件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

2、熟練掌握地籍調查的程序,地籍草圖的繪製,宗地圖的繪製。

3、培養測量的組織能力,團隊意識,提高各自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熟悉掌握地籍測量的全過程

二、實習要求

1、對測區佈置控制點,對界址點以及相關的地籍要素進行施測和數據處理,對相關的地形要素做到合理取捨。

2、理解界址點的概念,掌握面積量算的方法

3、繪製地籍圖,並由地籍圖編制宗地圖

4、小組成員必須全部參與各環節,並且要求各成員熟練掌握

5、實習過程中不得隨意請假,無故不去測量,若有特殊原因,必須向老師請假,並經老師許可才行

6、各組成員之間要互相配合,團結一致,嚴格按照要求完成地籍測量的各個實習環節

7、組長要負責組織、安排,保證本組成員都能熟悉地籍測量的各個環節,各環節人員輪流替換(並在外業草圖上簽名)

8、成圖比例尺為1:500,房屋測量0.5米以上要求測出

9、愛護儀器,強化野外作業觀念,儘量做到以最短的時間完成任務,並在實習過程中注意做好日記,以方便實習結束時寫實習報告

三、實習任務

1、資料整理和上交實習成果

(1)每人一份不低於20xx字的實習報告,以電子稿的形式上交;

(2)個人提交電子成果(PDF格式)

包括:

地籍調查表

宗地圖

界址點成果表

界址點點之記

(3)實習組提交成果——CASS實測外業圖(CAD格式,單獨發)

四、實習地點時間

地點:東華理工大學周邊黃家湖村

時間:20xx.12.27-20xx.1.15

五、實習具體內容

1、實習準備

實習之前召開了動員大會,並且老師給了我們CASS7.0的相關教程視頻,讓我們進行學習,對GPS的操作學習,學會如何使用GPS 分組 : 三人一組,自行分組,總共分成了12組,各組分別按照要求借好儀器。

2、儀器

全站儀2組1台,稜鏡1個,腳架1個,對中杆1根,記號1瓶(或塗改液),GPS一個班一台

3、土地權屬調查及準備工具

權屬調查的實際工作流程為:利用GOOGLE地圖作為地籍調查工作圖,對黃家湖村進行地籍調查。預計時間:外業宗地權屬調查1天。內業宗地草圖繪製2晚。

準備工具:(1)塗改液(或記號筆) ()皮尺(2)地籍調查表&宗地(3)記錄紙(記錄丈量尺寸信息等)(4)每人調查本作業區一個宗地(不重複),主要調查土地坐落、地號、土地用途,人名等權屬信息可模擬。

4、界址調查

每組應假定幾個宗地界址點、線,並距建築物有一定的距離,以便埋設不同的界址點,對界址點進行編號,老師會進行實地檢查 界址點編號方法:在宗地編號的基礎上按一定順序進行界址點編號

5、宗地草圖繪製

按照老師上課所講的的方法對宗地草圖進行繪製

6、地籍控制測量

採用GPS進行控制測量、碎部測量,測量之前,用GPS佈置控制點,再根據控制點支導線,方便於碎部的測量和觀測

7、地籍圖的野外測量

主要內容:

(1)宗地界址點測量,實測每個界址點

(2)房屋測繪

(3)地形測量

(4)其餘地籍要素與地形要素的測量

8、內業地籍成圖及所需使用的軟件

(1)AUTOCAD、CASS7.0測量外業圖繪製,宗地圖繪製

(2)pdfFactory Pro 中文版(帶註冊機):虛擬打印機,用於生成PDF文件(圖件利用虛擬打印機pdfFactory Pro 中文版輸出為PDF格式,再進行打印)

(3)用Foxit PDF Reader打開PDF文件 。

9、土地面積量算

根據測量成果、計算各宗地土地面積。

10、成果驗收:實地用全站儀及鋼捲尺量距,不合格重測。

六、實習總結

本次生產實習收穫頗多,感受頗深。收穫是學到了許多課堂以外的東西,許多時候現實工作與課堂內容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這時我們就必須以實際情況為準。此外,我還感受到現在農村的土地管理上存在着很多問題:

1、空心村整治需要下大力度;

2、有很多地方存在着違章建築,有的人家把自家車庫建到了宅基地以外,嚴重影響了別人的交通。

3、農村缺乏整體的規劃,房屋道路參差不齊,大量新宅基地還在吞噬農用耕地。

因此借這次實習的機會,也想提醒有關部門加以注意。更好的做好新形勢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六

一。實驗時間

20xx年12月17號

二。實驗地點

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金馬河大橋→汶川縣映秀鎮→都江堰紫坪鋪鎮都江村→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

三。實驗目的

通過對實習路線附近的地質條件,使野外現象和課堂教學內容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並在此認識上進行綜合分析,在培養野外工作能力的基礎上初步學會地學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鞏固、消化已學的理論知識,初步學習野外實習工作方法,跟着指導教師的思考方式,理解實習中遇到的具體現象。地質學野外實習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同學們對地質地貌的觀察能力,為後繼的專業課打下基礎。

四。實驗任務

1、觀察並瞭解實習沿途的地形地貌,思考為什麼在短距離內地形地貌會有如此大的變化。

2、全面分析所看到的地形地貌並加以延伸

3、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

五。區域概況

地點一:金馬河

(1)金馬河位於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平原、地勢平坦、水域遍佈,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平原由岷江、沱江、青衣江、大渡河沖積平原組成。成都平原的地質構造是在很硬的巖石上覆蓋了一層厚厚以泥土為主的沉積物。據四川深部地球物理資料記載,盆地基地是硬化程度很高的早前寒武紀花崗石結晶基底,成都平原巖層十分堅硬。成都平原地形好,氣温高於同緯度其它地區。最冷月均温5℃~8℃。土壤以紫色土為主,土壤中富含多種礦物質,該地區農業較為發達,後來,由於長期種植水稻,部分土壤成為水稻土。成都平原很多河流的源頭都可以追溯到都江堰的岷江。成都平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中亞熱帶温和濕潤氣候),以紫色土為主,主要種植水稻,棉花等。在都江堰以下的岷江等河流的灌溉下在亞熱帶濕潤的季風氣候使得成都平原年平均氣温約為16℃,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因平原鄰近川西高原山地,深受山地下沉的冷空氣的影響,加之平原河水大多來自西部高原山地的冰雪融水。同時,平原上地勢低窪的古河道地區,地下水位高,土壤冷濕。故成都平原無論氣温、水温和土温均較低,熱量條件較之四川盆地其他地區稍為遜色。金馬河大橋處於四川盆地中部的成都平原,由成都平原水系即岷江水系沖積而成,多成樹枝狀和格子狀,其中格子狀水系是人為因素導致的。

(2)金馬河的地質地貌

成都金馬河,又名正南江。岷江干流,屬幹流局部河段,即都江堰魚嘴分水後的外江。始流河段河寬96-104米,過江節制閘後稱金馬河,河牀逐漸增寬,由300米闊至1200米,流經新津縣五津鎮時,納入西河分支以及南河後又複稱岷江。金馬河段全場76.1公里。是長江上游兩處險工段之一,是岷江進入成都平原的主要排洪河道,也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河牀寬窄不均,最寬處1010m,一般為300~600m;河牀甚淺,橫剖面呈“U”型,洪枯流量變幅大。金馬河的地勢開闊平坦,河水攜帶固體物質的能力較低,致使年均約900萬噸的推移質和懸移質沿河淤積,河牀逐年抬高,河洲遍佈,岔濠眾多,灘沱相間,河道彎曲,河牀左右擺動不定。金馬河是一條寬、淺、散、彎的典型平原遊蕩性河流。部分河段,牀身較高,堤岸低矮,通道狹窄,排水不暢,洪水期對沿江城鎮、灌溉渠系、農田造成嚴重威脅。我們看到的金馬河的水位較低,這是因為四川盆地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較多,冬季降水較少,所以河流的水量較少,露出了大片的河漫灘。河漫灘是指洪水期淹沒河牀以外的谷底部分,河漫灘具有二元結構,這是沖積物區別於其他成因堆積物的主要標誌之一。洪水期河漫灘上的水流速度較小,環流從河牀中帶到河漫灘上的物質為細砂、黏土等稱為河漫灘相沖積物,下層是由河牀側方向移動沉積粗砂、礫石,稱為河牀相沖積物,這種上層細,下層粗的結構就構成了完整的河漫灘二元結構。河牀相沖積物具有下粗上細的特點,下部粗大顆粒是在洪水期河牀水流最強部分堆積的,稱蝕餘堆積。洪水期在河牀凸岸的淺灘部位,水流速度相對緩慢,則沉積較細的物質。洪水期隨着河牀的側移,蝕餘堆積逐漸被河牀淺灘堆積物覆蓋。

金馬河位於成都平原故河漫灘寬度較大河漫灘的形成經過雛形河漫灘、原始河漫灘,再到河漫灘三個階段。原來的河谷低與河漫灘,因河流的下蝕而高出一般洪水位之上,並呈階梯狀分佈於谷坡上,稱為河流階地。階地形態要素包括階地面、階地前緣、階地後緣和階地坡麓。河流階地在谷坡上可以有多級分佈,把高出河漫灘的最低一級階地成為一級階地,依次由低到高為二級階地、三級階地,低階地形成時間晚,高階地形成時間早。金馬河一級階地修築成公路,常年洪水不能淹沒一級階地,但非常年洪水能淹沒,故不能修建永久性建築。

金馬河周圍的河漫灘在金馬河大橋那裏,通過地質學基礎的學習,我們可以很容易辨別出金馬河屬於壯年期的河流。因為一般來説幼年期的河流較為曲折,且沉積物的磨圓度不高。經過河流的向源侵蝕和裁彎取直之後河流河道逐漸趨於直線,河流中的沉積物也由於河流的侵蝕作用,掩飾的邊緣逐漸被磨平磨圓。由於金馬河河道較為筆直,且河漫灘上的沉積物磨圓度較高,所以金馬河屬於壯年期的河流。金馬河大橋屬於岷江的中游地區,河流減速使得河流中的巖石堆積於此,我們所看的巖石種類有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巖漿巖是由巖漿噴出地表冷凝固結而成的,種類分為超基性巖、基性巖、中性巖和酸性巖;結構有:全晶等粒結構、斑狀和似斑狀結構、隱晶質結構、玻璃質結構;構造分為:塊狀構造、氣孔和杏仁狀構造、流紋構造。超基性巖類主要的礦物由橄欖石、輝石組成,這兩種礦物受熱液作用和風化作用,常形成次生礦物,因此在我們所看到的流水沖刷以後的巖石中超基性巖類基本就沒有,最常見的是花崗巖(花崗巖石大陸地殼中分佈最廣的巖漿巖)和一些含石英、雲母、長石礦物較多的巖石。由於金馬河大橋那的地貌是有流水沉積作用而成的,所以也有沉積巖。沉積巖的形成是在常温常壓下經過壓固、膠結和重結晶作用形成的,就其結構可分為碎屑結構、泥質結構、化學結構、生物結構;構造分為層理構造、層面構造、結核、縫合線和刀砍狀構造。在金馬河大橋,看到的最多的沉積巖就是縫合線構造的。

金馬河大橋那裏的河流地貌,由於河流的沖刷面積大,所以河牀很寬。這裏的沖刷面積大,主要是由於在河流上游多山,形成了較大的積水面,很容易形成洪流,沖刷作用就尤為明顯。河流兩岸由於流水的的搬運沉積作用,形成了沖積平原。由於這裏處於一個地台區,所以這裏的地質條件還是很好的,比較穩定。金馬河的土主要是灰色土,這主要是上游分佈着大量的灰色巖石造成的。金馬河的土壤較為肥沃,這是由於金馬河上游的岷江在出都江堰山口後,地勢開闊,流速驟減,帶來的大量肥沃的物質淤積而成的。金馬河沿岸是良好的農業灌溉區,不僅有豐富的灌溉水且有肥沃的土壤,地形較為平坦,熱量充分,也適宜耕作業的發展。但同時金馬河也易發生洪水災害,沖毀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馬河沿岸堤防工程。要是遇到大洪水時就會淹沒莊家、農田、村莊等災害,這點值得我們注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七

前言

一概況:工程地質勘察是各類工民建築和交通工程設計和施工的重要基礎工作。各類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交通工程建設中的地基、邊坡和洞室圍限介質等問題都與巖土體的地質條件有密切的關係。為了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增強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工程地質學方面知識的感性認識,進一步瞭解地質形態和現象的形成與其對工程施工的影響, 20xx年4月20日,我們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專業與交通專業在福州各地進行了前後一週的工程地質實習,為畢業以後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本次實習由鄧老師、李老師以及姚老師三位老師帶領,土木工程專業六個班,交通專業2個班總共兩百多人蔘加。

二:實習性質

(1)與『(大)土木工程地質』課相配合的課程實踐教學實習。

(2)為學習土木工程和交通建築工程專業服務的認識教學實習。 三:實習要求

(1) 對於土木工程和交通建築工程有密切關係的地質作用,地質現象及地質

環境條件有較深的印象。

(2) 對於與土木工程和交通建築工程的設計、施工有密切關係的工程地質工

作的內容、過程與步驟有較清晰的感性認識。

四:實習目的

(1)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學會用地質羅盤測量巖層的產狀

(2)瞭解巖石種類及物理性質。學會對工程地質的基本判別方法,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瞭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

(3)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實習激發和提高學習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專業的熱情和興趣。建立地質環境和工程地質條件與各類土木工程建設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協調關係的思想意識。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聯繫。

(4)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

實習內容

第一章:動員及觀看影像資料—不良地質現象,地質實況。

第二章:巖層產狀測量,是地質調查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質羅盤直接在巖層的層面上測量的。

測量走向時,使羅盤的長邊緊貼層面,將羅盤放平,水準泡擊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巖層的走向。

測量傾向時,將羅盤的短邊緊貼層面,水準泡居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巖層的傾向。因為巖層的傾向只有一個,所以在測量巖層的傾向時,要注意將羅盤的北端朝向巖層的傾斜方向。

測量傾角時,需將羅盤橫着豎起來,使長邊與巖層的走向垂直,緊貼層面,等傾斜器上的水準泡居中後,讀懸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巖層的傾角。

第三章:道路邊坡與巖石的風化

邊坡有許多種類型,我們着重考察了土質邊坡以及巖質邊坡,下面是我們實習的幾個地點的一些實地情況:

1福廈路某路旁

挖開的坡積物,屬於土質邊坡。因處範圍及高度都較小,故加固時只用了簡單加固方式——噴一層水泥砂漿,內部加一些排水管道。

此外,在一巖漿巖邊坡,我們還觀察了酸性噴出巖中的流紋巖,其空間排列定向有序,似有流動紋理,流體四處流動形成的流紋構造,屬於整體塊狀類型。其結構面由不同走向,不同傾向的各種結構面構成。我們選擇了一塊有代表性的結構面產狀用羅盤進行了測量考察:坡的走向:北偏東28°,傾向北偏西62°,傾角95°)。此處的巖質邊坡較穩定,但也存在一些失穩現象,例如其結構面傾角比坡角小,存在潛在滑移。

2宏路東張水庫某公路某

我們考察了巖質邊坡的碎裂結構,自穩定性差。路塹式邊坡的結構等。 3東張水庫

壩區由粗粒花崗巖構成,巖石呈緻密塊狀構造。壩基的花崗巖是無風化的硬質巖。巖漿巖又叫火成巖,佔地殼總質量的95%,在三大類巖石中,巖漿巖佔有比較重要的位置。選擇了一塊巖體我們測量了它的三個產狀:走向N偏E28°,傾向N偏W62°,傾角64°。

4農大明洞附近

當邊坡的傾向與坡向相同,且傾角較小時通常採用明洞(橫樑、縱梁、錨杆)加固。

我們觀察了一個較為特殊的邊坡,其巖石風化分帶不明顯,穩定性較低。其主要的防護是上部按照土力學原理加固,下部按照巖石力學加固。

5、江田某加油站附近公路

這裏我們主要學習的是沉積巖和褶皺構造。從實地觀察發現沉積巖具有層理,層面構造,其顆粒及厚度也個不相同。另外我們還觀察了此處的褶皺構造,通過測量道路兩邊的巖石產狀,發現此處屬於傾斜背斜構造。

6、下沙海岸帶某海岬

在長樂的海灘,遍佈花崗巖,其中觀察了酸性侵入巖中的花崗巖以及基性脈狀的輝綠巖。此處巖石是整體塊狀型的,可見斷裂面和節理面。其中深綠色基性巖漿巖由暗色礦物構成,形成灰綠色巖脈,是較為特殊的巖體。在海灘邊,我選了一塊花崗巖對產狀進行測量:走向N偏E3°,傾向N偏E93°,傾角27° 7鼓山

公路旁的花崗巖受物理、生物、化學風化作用於一身。巖體自表面向下呈全風化、強風化、中風化、未風化狀。

這裏有鼓山特有的花崗巖晶洞花崗巖,其上遍佈的麻點就是晶洞。作為酸性侵入巖的一種,鼓山的花崗巖有獨特的構造特徵即晶洞構造。形成的環境條件和成分較為特殊,有別於其他地區的花崗巖。

半山頂某停車場採石開挖剖面,花崗巖遭受強烈的風化作用,表現出顯著的不均勻性,不連續性和各向異性。

鼓山西側半山坡的完整連續的花崗巖體,由於遭受強烈的風化作用的破壞。已呈現支離破碎的殘丘、石鼓與孤石。

第四章:侵蝕,堆積作用

1洪塘大橋,閩江南港

閩江的流域面積佔福建土地的一半,流水量大於黃河,年徑流量可達600多億立方米。閩江的水質好,是福建的重要水源,對於福州內河的治理有重要的作用!另外,閩江含有大量質量優質的中粗沙,為福建建設提供了優質的材料。閩江的縱向坡度大、河流急能量大用於大力發電。

河流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上游以侵蝕為主,下游以堆積為主。下游堆積作用會引起河面開闊、沙灘很發育。但在同一河流段也可能會出現侵蝕、搬運和堆積同時進行的情況,流水將凹岸侵蝕下來的物質同時搬運到凸岸堆積,這就是三種作用在同一段河流中同時進行的情形。

閩江下游的南港侵蝕作用強,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兩個(1)自然:河谷寬,河漫灘發育,且給水量少,但局部的侵蝕作用強。(2)人為:大量採砂,加強了侵蝕作用。

這些不良的地質條件使大橋存在安全隱患,主要表現為樑的開裂,及深部滑移。在橋墩底部加樁加固,但此舉治標不治本,滑移仍然在進行,只是速度有所減慢。 2洪山新橋南端

流水下游侵蝕作用強堆積弱,這裏分流量不均勻,由於沖刷作用河面開闊。南北兩港河谷寬度相差大,形成原因主要有(1)自然:北港侵蝕作用強,河牀比南港低,而且來水量相差較大。(2)人為:水口電站建成使下游水流含沙量減少,加劇了侵蝕作用。

下游兩岸崩塌,最嚴重的橋墩高差18米。而舊橋墩的存在,是為了保持其原有的平衡。

3下沙海岸

海岸帶海水的地質作用:海水的侵蝕侵蝕和堆積作用在海岸的不同地帶,由於巖體不同、地貌條件不同而呈現不同的表現。

實習心得總結

忙碌的生活時間總是過得很快,經過五天的實地考察,雖然很累,但是現在想起來,我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除了自己對課本上內容更加清晰外,對三大類巖石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讓我知道了書本上的東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實際聯繫起來的話它只能變成無用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儘量多的去實踐,如果實習的時間能再長一點的話我們就能進行更深入的考察,對各種地址面貌有個更深的理解。這次實習也讓我認識到團體協作的力量,。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後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實習的過程也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使我更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種種不足,激發了我在將來學習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