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對標先進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07W

對標先進心得體會多篇

對標先進心得體會篇1

又是一個春天,一個暖風吹拂、花香飄溢的春天。和着旭日,伴着歡笑,一瞬間我們又迎來了“五四”運動_週年。

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們共同步入了一個充滿生機的二十一世紀。回首往路,一路上伴有歡笑,伴有汗水,伴有眼淚,成長的步伐堅實而有力地向前邁進着。然而,我們不會忘記在漫長歲月裏中國是如何從衰落走向興盛,我們不會忘記那場劃時代的“五四”愛國運動,也不會忘記那些為開創新民主拯救民族之衰而壯烈犧牲的先驅者,也不會忘記烽火硝煙以及炮彈機槍的轟鳴聲,更不會忘記那遍灑過壯士們血汗的土地。現在我們的祖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振興中華的偉大責任落到了我們身上,“五四”的光環將傳到我們的頭上。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豐富、充滿靚麗色彩的世界裏。跳動的音符是我們譜出的樂章,新奇的創造力是我們的潛力,甜美的微笑是我們的活力。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暫的。它也許是我們人生當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許是我們笑容下的一縷燦爛的光芒。不過請記住,即使它像一顆流星,我們也要努力讓它成為一次輝煌的閃現,不怕艱難困苦,敢於拼搏,敢於創造,努力攀登更高的雲梯。

高中是一條全新的起跑線。在歲月的跑道上,即使要迎接風雨的洗禮,我們也要微笑面對,要知道風雨後的我們會變得更強壯;即使要越過崎嶇不平的路面,我們也要坦然處置,要知道困難背後的我們會變得堅強;即使要經受烈日的烤灼,我們也要努力地克服,要知道烈日背後的我們會變得更頑強。面對未來,新時代的我們要積極爭創人生的輝煌。這樣,生命的價值才會散發光芒。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紀,是屬於我們青年拼搏的舞台。現在的中國雖然已經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就,但不要忘記我們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某些方面我們仍有許許多多的不足,這就需要我們青年去完善和彌補。想要國家富強,我們就必須努力,希望寄予在我們每個青年身上。

我們緬懷“五四”先驅們的業績,回顧中國人民在整個世紀走過的歷程,作為當代青年的我們應當秉承民族精神,高舉“五四”光環的旗幟,肩負起時代的責任。讓我們用知識加汗水,以滿腔熱情去開拓去創造去擁抱新希望,迎接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世紀吧。

對標先進心得體會篇2

張桂梅同志是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是忠誠踐行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四有”好老師要求的榜樣。她堅守教育報國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紮根貧困地區40多年,立志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傾力建成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1600餘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託舉起當地羣眾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的信心與希望。張桂梅同志事蹟受到,中央媒體持續關注報道,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

張桂梅同志是教育脱貧攻堅中湧現出的先進教師典型,曾獲全國師德標兵、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最美鄉村教師等榮譽。2020年教育部授予張桂梅同志“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為進一步深入宣傳學習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大力弘揚她矢志不渝跟黨走、痴心執着辦教育、無私無我育新人的崇高品格,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引領作用,教育部決定在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活動。

學習張桂梅同志堅守初心、對黨忠誠的崇高品格。她響應黨的號召,毅然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跨越千里、輾轉多地,無怨無悔。她創辦免費女子高中,幫助數千名山區女孩改變命運,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堅定的理想信念融入辦學體系,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2000年,她在領取勞模獎金後,把全部獎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黨費。她把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滲透在血脈裏,在她身上充分體現着一名共產黨員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質和至誠至深的.家國情懷。

學習張桂梅同志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餘萬公里。她長期拖着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她不遺餘力踐行着“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用實際行動鋪就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圓夢之路。多年來她一直住在學生宿舍,和孩子們吃住在一起,陪伴學生學習生活。她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精神和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

學習張桂梅同志執着奮鬥、無私奉獻的至誠情懷。她心懷大我,對自己近乎苛刻的節儉,卻把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貧困山區教育中。長期義務兼任華坪福利院院長,多方奔走籌集善款,20年來含辛茹苦養育136名孤兒,被孩子們親切稱呼為“媽媽”。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福利事業,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以德施教的仁愛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師者大愛。

對標先進心得體會篇3

“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

無論在民族中學還是後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一直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學時,曾經有一個班令老師們頭疼,張桂梅卻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為看住那些晚上總想跑出去的學生,她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們漸漸接受了張桂梅,感覺“就像在家裏,和媽媽住在一起”。但是,男生們不知道,他們粗重的鼾聲、夢話和腳臭,常常讓張桂梅睡不好覺。她甚至從下午開始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裏鋪了兩張牀,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為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脱衣服。有個和張桂梅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説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牀,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裏很晚睡下,還要忍着疼痛和學生聊會兒天。3個月後,這名學生抱着張老師大哭起來,説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

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了問題,嘴脣經常沒有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牀,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説。

為給學生解饞,張桂梅每個月輪流帶着學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張桂梅去付賬時,學生髮現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這才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只捨得吃兩角錢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費僅3元。

她至今還在用一部老式諾基亞,手機裏存着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聽説智能手機容易壞,怕換手機後這些電話號碼會丟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別人買給她的。她去參加黨的十七大前,華坪縣委給她7000元置裝費,讓她買套西服去北京開會。她卻用這筆錢為學校買了台電腦。

她把獲得的3萬多元獎金,捐給了災區;5000元的勞模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捐給了華坪縣丁王民族國小;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撥給她治病的兩萬元,她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把這些錢用在山區孩子們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的榮譽證書,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説:“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對標先進心得體會篇4

圍繞“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目標要求,中央文明辦、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舉辦的“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蹟評選發佈活動,於__年5月22日和12月25日分兩批發布了20名優秀青少年的先進事蹟。推出的青少年典型事蹟,凸顯了新時代青少年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時代風貌,激勵廣大未成年人積極迎接新的時代,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新時代好少年”活動開展以來,各省(區、市)廣泛組織開展評選和學習宣傳,活動在各地引起強烈反響。通過典型選樹、示範引領和教育實踐,各地形成了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濃厚氛圍和“學習新時代好少年,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的熱潮。

尋找“好少年”,讓榜樣立起來

“新時代好少年”活動以綜合運用學生自薦、同學互薦以及老師、家長和社會推薦等方式,由各地分層級推選“好少年”先進事蹟,實現活動的廣泛參與、典型的優中選優。各地通過一系列有特色的選拔活動,發掘遴選出一批榜樣突出、事蹟真實感人的“新時代好少年”。

重慶市堅持“學生的榜樣學生找”的原則,全市各中國小校充分發揮主陣地、主渠道作用,通過學生自薦、同學互薦、老師推薦,把發現榜樣、推薦典型的過程變成教育、學習的過程。這種同伴教育、同伴激勵的辦法,吸引了全市3000多所學校的學生參與,見賢思齊的氛圍在學生中愈發濃厚。

上海市結合美德少年、孝心少年、優秀少先隊員、“三好學生”和全國最美中學生(中職生)等評選工作,建立“新時代好少年”典型人物數據庫,並制定了相應的進入與退出機制,積極推薦事蹟突出的青少年典型,在青少年中形成了“人人踐行核心價值觀、爭當時代新人”的生動局面。

為確保榜樣過硬,各地在評選過程中堅持嚴格審核,深入入選學生所在的學校、社區、家庭,對推薦材料進行實地求證,保證了典型事蹟的真實可信。與此同時,各地在評選標準上做到了兼顧類型,讓廣大青少年在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榜樣、有目標。如北京市志願服務十餘年的李東蔓、廣西壯族自治區孝老愛親撐起整個家的樊秋亮、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渠首“環保小衞士”張曉茹、江蘇省身殘志堅鑽研科學的陳耔蓬等典型,涵蓋了公益服務、孝老愛親、熱愛鑽研、綠色環保、積極進取等多個方面,其事蹟真實感人,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宣傳“好少年”,讓榜樣活起來

各地在選樹了一批“新時代好少年”模範典型的同時,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站等各類媒介進行宣傳報道,組織學生收看事蹟發佈會,並在校園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展示活動,形成全社會立體式宣傳,讓更多的人瞭解“好少年”、走近“好少年”、學習“好少年”,營造見賢思齊的良好氛圍。

對標先進心得體會篇5

在學習了“三愛”教育讀本,讓我明白了許多事情,我看到了穿透井噴囂張瀰漫的毒氣和無情的茫茫洪水的是人民教師高尚師德的光芒.我懂得了有一種比自己生命,比家人的安全更重要的東西,叫做老師的責任。在開展“三愛”師德師風階段的學習後,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為教師無尚光榮,看到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在人民羣眾中產生了重大社會反響,贏得了高度的讚譽。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愛教育。有敬業愛崗的精神,正確認清和對待教師責任,提高意識、能力。歌德説:“你要欣賞自己的價值,就得給世界增加價值。”“盡力履行你的職責,那你就會立刻知道你的價值。”奉獻是世世代代進步人類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質,所以我們的工作就是奉獻,通過向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使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最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對此,我們的責任在於教育和引導,重在樹立讓學生滿意的思想觀念,努力實現學生合理的要求。為了把教育寓於服務之中,使我們的教育得到學生的認可,成為社會滿意的教育。

其次,要愛學生。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可能是學校中最不容易滿足的羣體。他們思想活躍,對周圍的人和事容易理想化,而我們又習慣把學生當成“不懂事者”,對他們的聲音往往聽不見或者不想聽,對他們所做的事情往往是不屑一顧,做錯了事情不去深入瞭解就一味的批評。事實上,學生是一個活的“生命體”,他們有屬於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努力地去挖掘,其實就能發現他們每個都是祖國的花朵。

要把“學生當成人來培養”,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師生之間應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師生之間的教與學實際上是一種矛盾,處理得好就會像父與子、母與子的關係,但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對立態度。我在今後的教育中,注重把學生當成朋友,改變師道尊嚴的舊習俗,徹底轉換觀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師生共同發展,培養和造就一代新人。

最後,要愛自己。塑造師表風範。以“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為準則,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增強教師職業的光榮感、成就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正確處理自己與社會的關係,忠於職守,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做學生的楷模,做社會的表率,注重自身全面發展,增強自身師德修養,提高自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實現自身價值。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的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教師的素質不高也難以教出高素質的學生。隨着“育人”時代的發展不斷有新的內容,那麼就要求老師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業務素質。視野和思維不能僅僅着眼於孩子的現在教學過程中,應開發多方面的智力。

通過這次學習使我明白了:師生之間是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教師是服務於學生的,並在服務的同時教會他們怎樣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句話,教師專業發展是實現教師人生價值,讓學生滿意的客觀需要。

願“愛教育,愛學生,愛自己”成為我們的師表之基,師風之根,師德之魂。

對標先進心得體會篇6

經歷的事情越多,越容易心如止水,難於激起感動的波瀾。然而,這些天,畢世祥的點點滴滴,卻在心底久久縈迴。畢世祥同志生前是甘孜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事發當天,他到新龍縣去開展羣眾工作。由於天氣惡劣,在高爾寺山結冰路段時發生車禍,因公殉職。畢世祥作為一名普通共產黨員幹部,始終忠於黨、忠於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的利益高高舉起。然而,對家裏人卻要求很苛刻,從不以權謀私。畢世祥同志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執政諾言。

"12月18日,清晨的康定,設在甘孜日報社院落內的畢世祥靈堂前,擺放着430多個機關單位、幹部羣眾自發送來的花圈;遺像、黑紗、白花、酥油燈,前來悼念的人絡繹不絕。"(12月19日《成都商報》)

究竟是什麼,讓人們悼念他、懷念他?細細思量,驀然發現,正是畢世祥的忘我工作、情繫百姓、有情有義,才感動了這麼多認識和不認識的人。

要問畢世祥有多麼敬業?從一件事情可見一斑。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7.1級地震,與玉樹毗鄰的甘孜石渠縣也屬於災區。時任甘孜副州長的畢世祥,正好對口聯繫石渠縣。要知道,石渠縣可是海拔4300多米啊。平時道路就不怎麼好走,受地震影響,行路的艱難可想而知。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畢世祥當年先後17次奔赴700公里外的石渠縣訪貧問苦,救災救難。23800公里的高海拔行程,集中折射出畢世祥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公僕情懷。

從媒體報道的情況來看,"畢世祥每年基本上有200天以上在基層或在去基層的路上。""每年行程超過8萬公里,深入全州18個縣325個鄉鎮,面對面與羣眾交流。"換句話説,幾乎每個工作日,他都"泡"在基層,和人民羣眾打成一片。作為一名廳級幹部,實在是難能可貴。一葉知秋,這樣真心的付出,這樣深入基層"接地氣"的幹部,能不受到各界羣眾的歡迎和擁戴嗎?

從某種意義上講,畢世祥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如果説,畢世祥僅僅是工作"機器",也不會令人如此感動。一心撲在工作上的他,還有着對家人深深的愛。對妻子,每次出差回家都會帶禮物,甚至從美國帶回玫瑰,萬千深情盡在不言中;與妻子每天都會互發20多條短信,萬千牽掛心無間。而對母親的愛,畢世祥是愧疚的。"有一次路過丹巴縣畢世祥的家時,他看見母親和妹妹就在門口,就下車握着他母親的手,説了幾句話就上車了,連家門都沒有入。"是啊,因為他心裏的天平,一直以康巴羣眾為重,所以,對母親、對妻子、對兒子的愛,就只能深埋心底。

"給人們做牛馬的,人們永遠記住他。"斯人雖逝,卻挺立起一座黨員幹部的豐碑,在康巴大地巍然壯觀。畢世祥,這位踐行黨的羣眾路線的光輝楷模,倒下的是身子,不朽的是精神。

畢世祥同志是羣眾路線實踐的標杆,我們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情懷,學習他清正廉潔、大公無私、勤政為民的優秀政治品質,真正把畢世祥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黨的羣眾路線,將羣眾工作走實走好。

對標先進心得體會篇7

張桂梅,中共黨員,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是媒體多年關注報道的一位先進典型人物。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同志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着追求,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繫困難羣眾,投身教育扶貧,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她長期拖着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兑現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她始終艱苦樸素、甘守清貧,卻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華坪女子高中連續9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

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着説:“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着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為何與“感恩”產生聯繫,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媽”、“張媽媽”。

我們學習她的精神品質,有利於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