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與永恆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W

人與永恆心得體會多篇

人與永恆心得體會篇1

?人與永恆》一書記錄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態,而這樣的原生態正存在於每一個感受着思考的人的頭腦裏。當人們為了生活忙碌,忘記了思考,作者卻將他經過深思熟慮的生活感悟呈現出來,他用散文的筆調寫他的哲學思考:人、自然和生命、愛、孤獨、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時間和永恆等26個話題。

周國平先生的《人與永恆》,是他隨手寫下的內心的點滴感思,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文字奇妙的排列組合竟滲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諦。下面我將我在這本書中讀到的最喜歡句子摘錄出來跟大家分享,也跟大家談談我對這些句子的感想。周國平先生是個愛思考的人,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像他一樣從平常的生活中去感悟生活,感悟生命。“幽默是一種輕鬆的深刻。面對嚴肅的膚淺,深刻露出了玩世不恭的微笑。幽默是智慧的表情,它教不會,學不了。有一本雜誌聲稱它能教人幽默,從而輕鬆地生活。我不曾見過比這更缺乏幽默感的事情。幽默是對生活的一種哲學式態度,它要求與生活保持一個距離,暫時以局外人的眼光來發現和揶揄生活中的缺陷。毋寧説,人這時成了一個神,他通過對人生缺陷的戲侮而暫時擺脱了這缺陷。那種毫無幽默感的人,常常把隱蔽的諷刺聽作誇獎,又把善意的玩笑聽作辱罵。”我們喜歡和幽默的人相處是因為能從他們身上得到歡笑。那些幽默的人似乎天生具有一種能力能給人帶去歡樂,我們在羨慕那些幽默的人的同時卻忘了原來不苟言笑的我們也有這種能力。正如周國平先生説的那樣幽默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只要我們對生活持一種樂觀的態度,我們會驚奇的發現生活回饋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幽默而已。

“閒適和散漫都是從俗務中抽身出來的狀態,心境卻迥異。閒適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裏流連徜徉,悠然自得,內心是寧靜而澄澈的。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裏東抓西摸,無所適從,內心是煩亂而渾濁的。”在大都市的繁華中生活久了,感覺自己曾經澄澈的心都變得渾濁了,偶爾迴歸一下大自然,給自己的心放個假,到個恬靜的地方清洗一下內心的濁氣也不錯,或者就只是靜靜地一個人坐在房間裏放空一下頭腦,什麼也不想,試着去感受一下那忘我的怡然!

“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損失,包括名譽、地位、財產等等,只要不影響基本生存,實質上都不應該帶來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傷不了。”態度決定一切,我們應該正確看待這些身外之物。人能活着的時間就那麼幾十年,能享受的身外之物也就這麼多,可是享受不等於幸福,我們在苦苦追尋這些身外之物的時候為什麼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身邊的幸福呢?為什麼不駐足觀賞一下路兩旁的美景呢?

“聰明人嘲笑幸福是一個夢,傻瓜到夢中去找幸福,兩種人都不承認現實中存在幸福。看來,一個人要獲得實在的幸福,就必須不太聰明,也不太傻。人們把這種介於聰明與傻之間的狀態叫做生活的智慧。”幸福只是一種主觀感受,“信則有不信則無”相信有幸福的人他會用心去感受生活,去熱愛生活,去從生活中找幸福;不相信幸福的人他只會抱怨生活,排斥生活,在生活頹廢自己。

人與永恆心得體會篇2

提筆之前,我重温了一遍周國平先生的《人與永恆》。這是他早期的一本書,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時,隨手寫下的內心的點滴感思。起文筆隨性,文字樸實。細細品來,覺得意義深刻。文字奇妙的排列組合竟散發出如此芳香凜冽的人生真諦,正如“哲學家生活在永恆中,詩人生活在瞬時中,他們都不會老”。在世界萬物中,人是最大的謎,在人類心目中,永恆是最大的謎。展現了人生意義探求的廣闊領域,生與死,愛與孤獨,自然與生命,真實,美,等等,無不是人與永恆相溝通的形式與體驗。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之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因為意義沒有確定的標準,尋求生命的意義,可貴的不在意義本身,而在於尋求。

從生到死,人的起點和終點都一樣,人會遇見不同的路途風景,但人的情緒大多是相似的:快樂與悲傷,程度的不同只在於兩者的界限區分不同,就這樣形成兩種人,樂觀者與悲觀者。對我們年輕人而言,生與死的兩頭都很遙遠,無法感受生命開始的神聖,也無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懼。我們只是在行走,一路尋找一路走,“生”在腳下延續,“意義”可能在心裏,可能在腳印裏,始終遍尋不見。但我始終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級,就足夠。

愛是人生最美的夢,愛情一直是不朽的傳説。人類想要幸福,把“愛情”當作終極象徵的幸福,但世間好多的愛都不幸福,要麼是難成眷屬的無奈,要麼是終成眷屬後的厭倦,就如莊子雲,“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相濡以沫,卻讓人厭倦到老;相忘於江湖,卻讓人懷念到哭。愛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細流,時間在走,一切在變。沒有什麼人什麼事會靜止不動地等在原地。擁有的時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時候要懂得忘記,再銘記於心的曾經也只是過去,過去在去。回憶始終是時光贈予的最好的禮物,帶着這份禮物,可以微笑着往前走。

愛與孤獨一直是個矛盾,人怕孤獨,這是大多數人的宿命。宿命的原因在於他們不理解孤獨,孤獨源於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理解孤獨的人學會珍惜自己,能領悟人生根本性孤獨的人,便已經站到了一切人間歡愛的上方,不會做喜歡的奴隸,不會丟失自己。對人生深刻的感受大多是自我意識的產物,很難讓別人懂你所懂,想你所想。所以,學會孤獨,學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説話,就這樣學會深刻。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憐,孤獨者自知。理解孤獨的人,內心會冷暖自知,會眼神清亮,是一種智慧。

這個社會,經濟發展,旅遊業發展,大自然遭受破壞。周國平説:“世間最甜美的享受始終是那些最古老的享受。對一個直接面對於大自然和生命的人而言,相對於自然,地理不過是細節;相對於生命,歷史不過是細節。”的確,旅遊業發展到哪裏,就敗壞了哪裏的自然風景。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周莊的一座小橋上,每個台階都擠滿了人,那場面壯觀得讓人忘了周莊應有的古韻。“自然”在慢慢丟失,就如人性中的“本真”一樣,慢慢丟失。

我合上這本書,思考人與永恆;思考愛,孤獨;思考自然,生命。思想又變得混沌。有個哲學家説,從混沌到清醒,再復歸到混沌,稱之為徹悟。我才剛剛混沌,心靈的路很長很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因為意義沒有確定的標準,尋求生命的意義,可貴的不在意義本身,而在於尋求!生與死,愛與孤獨,自然與生命,真實,美,等等,是人們對永恆的探索。《人與永恆》用奇妙的文字排列組合竟滲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諦。

定理一:幸福是一種一開始人人都自以為能夠得到,最後沒有一個人敢説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

定理二:人是註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痛苦的。

定理三: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痛苦。

對我而言,生與死的兩頭都很遙遠,無法感受生命開始的神聖,也無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懼。我只是在行走,一路尋找一路走,終點無非就是一個終結,但我還是在尋找,尋找生活中屬於我的幸福,當讓有時也會迷路,敲了敲痛苦家的門。高三的我會因為作業寫到很晚而發出一種無名怒火,仇視時間的催促和大學聯考的審查。我會因為一次考試的成績不好而擔心一週。我會因為一大早起來帶着瞌睡,頂着寒冷上學而抱怨。可是,這些痛苦並非不可忍受的,何不在忍受過後笑一笑呢?仔細觀察,幸福可謂無處不在。頂着寒冷回家後桌上熱水帶來的温暖,和同學們一起為班級的付出,家人團聚後坐在一起聊天的快樂,身邊每個人的笑容,給我的不都是一種幸福嗎?對幸福我不再渴求太多,因為我已擁有很多;對痛苦我不再厭惡太多,幸福會填補這片空白。“聰明人嘲笑幸福是一個夢,傻瓜到夢中去找幸福,兩種人都不承認現實中存在幸福。看來,一個人要獲得實在的幸福,就必須不太聰明,也不太傻。人們把這種介於聰明與傻之間的狀態叫做生活的智慧。”幸福會藏在未來引領我們去尋找他,但當我們匆匆走過後,去發現幸福只能在記憶中找到。難道幸福這麼難得到嗎?還是我們普遍善於捨棄呢?珍惜身邊的幸福,那是我們擁有的最大財富。幸福與痛苦交替的生活,是我們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無論我的前方或易或難,我會努力去感受幸福與痛苦存在的那種充實!

?人與永恆》一書記錄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態,而這樣的原生態正存在於每一個感受着思考的人的頭腦裏。當人們為了生活忙碌,忘記了思考,作者卻將他經過深思熟慮的生活感悟呈現出來,他用散文的筆調寫他的哲學思考:人、自然和生命、愛、孤獨、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時間和永恆等26個話題。

周國平先生的《人與永恆》,是他隨手寫下的內心的點滴感思,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文字奇妙的排列組合竟滲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諦。下面我將我在這本書中讀到的最喜歡句子摘錄出來跟大家分享,也跟大家談談我對這些句子的感想。周國平先生是個愛思考的人,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像他一樣從平常的生活中去感悟生活,感悟生命。

“幽默是一種輕鬆的深刻。面對嚴肅的膚淺,深刻露出了玩世不恭的微笑。幽默是智慧的表情,它教不會,學不了。有一本雜誌聲稱它能教人幽默,從而輕鬆地生活。我不曾見過比這更缺乏幽默感的事情。幽默是對生活的一種哲學式態度,它要求與生活保持一個距離,暫時以局外人的眼光來發現和揶揄生活中的缺陷。毋寧説,人這時成了一個神,他通過對人生缺陷的戲侮而暫時擺脱了這缺陷。那種毫無幽默感的人,常常把隱蔽的諷刺聽作誇獎,又把善意的玩笑聽作辱罵。”我們喜歡和幽默的人相處是因為能從他們身上得到歡笑。那些幽默的人似乎天生具有一種能力能給人帶去歡樂,我們在羨慕那些幽默的人的同時卻忘了原來不苟言笑的我們也有這種能力。正如周國平先生説的那樣幽默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只要我們對生活持一種樂觀的態度,我們會驚奇的發現生活回饋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幽默而已。

“閒適和散漫都是從俗務中抽身出來的狀態,心境卻迥異。閒適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裏流連徜徉,悠然自得,內心是寧靜而澄澈的。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裏東抓西摸,無所適從,內心是煩亂而渾濁的。”在大都市的繁華中生活久了,感覺自己曾經澄澈的心都變得渾濁了,偶爾迴歸一下大自然,給自己的心放個假,到個恬靜的地方清洗一下內心的濁氣也不錯,或者就只是靜靜地一個人坐在房間裏放空一下頭腦,什麼也不想,試着去感受一下那忘我的怡然!

“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損失,包括名譽、地位、財產等等,只要不影響基本生存,實質上都不應該帶來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傷不了。”態度決定一切,我們應該正確看待這些身外之物。人能活着的時間就那麼幾十年,能享受的身外之物也就這麼多,可是享受不等於幸福,我們在苦苦追尋這些身外之物的時候為什麼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身邊的幸福呢?為什麼不駐足觀賞一下路兩旁的美景呢?“聰明人嘲笑幸福是一個夢,傻瓜到夢中去找幸福,兩種人都不承認現實中存在幸福。看來,一個人要獲得實在的幸福,就必須不太聰明,也不太傻。人們把這種介於聰明與傻之間的狀態叫做生活的智慧。”幸福只是一種主觀感受,“信則有不信則無”相信有幸福的人他會用心去感受生活,去熱愛生活,去從生活中找幸福;不相信幸福的人他只會抱怨生活,排斥生活,在生活頹廢自己。

我沒有周國平先生那樣的智慧,但我還是會學着去感悟生活,思考人生。這就是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穫。

?人與永恆》是周國平的代表作之一,他以隨筆短語的形式闡述了其畢生對人生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包括人、自然和生命、愛、孤獨、幸福和痛苦、時間和永恆等多個話題,內容精闢而深刻。其中《自然和生命》篇章給身處與泥土打交道的我帶來一股清風之餘,也使我開始思考生命存在的意義。對於生命的含義,也許大部分人所聯想到的是人生。然而“天下生命原是一家”,自然是生命的原始起點,也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心,世間最難以控制的東西,在一片小小的自然生命中得以復甦。

春天,暖暖的空氣開始懷抱着你,漸漸萌芽的枝條開始無限地伸入廣闊的天空。隨風飄揚的'柳絮在陽光中顯得朦朧而悠散。一年之計在於春。你也許正在忙碌地制定種種目標以豐富自己的生命,而你可知隔絕自然的人生是充滿寂寞和孤獨的嗎?那是心無法在自然生命中釋放的寂寞和孤獨。

夏天,你還記得濃密的香樟留在地面上的斑駁樹影嗎?你還記得在烈日下被曬的微微發燙的臉頰嗎?你還記得氣宇軒昂的少年迎風吹拂的白襯衫嗎?這些温暖和美好的小細節構成了難以言之奇妙的生命,生命就是那夏日的遲暮,需要你融入其中而非等待它擁抱你。融入生命是自然的行為,是一種安靜地潛移默化的力量。夏日磅礴的大雨也能彈奏出生命的樂章,夏日的微風將生命吹成綻放的花瓣。

秋天,這個季節在構成四分之一的生命的同時更讓你和我融入生命之中。如同硬幣的正反面,生命是在歡樂和悲傷之中交替延續的。生命的妙處在於不是像知識那樣可以言傳身教,更多的在於感悟。一片旋轉凋零的落葉,一朵來自晴空的浮雲,一隻飛翔於紅霞的孤鷲,所藴含的是生命的啟示。思緒融入這自然生命的本質,那麼你也會遷移地融入自身的微妙生命中。

冬天,漫天飛舞的雪花不聽話的停留在髮絲上,手心的温度也隨着一陣呼嘯而過的風迅速下降。偏偏在這個時候,朋友之間的離別,生活的煩惱,親人之間的矛盾接踵而至,你是選着逃避嗎?逃避所解決的暫時的痛苦,而更好的方法是將其融入,坦然面對。

“痛苦和歡樂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無歡樂,也無痛苦。”我眼中的融入生命,是將自然的生命融入人的生命,而人的生命是要既融入痛苦又融入歡樂的結合體。春夏秋冬的循環便組成了生命,人沒有永恆的生命,但人可以思量生命並且主導它。正如周國平所言:“當我感覺到自己的肢體和血管里布滿了新鮮的、活躍的生命之時,我的確認為,此時此刻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

?人與永恆》是周國平隨手寫下的一些隨感的結集,它展現了生與死、愛與孤獨、真實、美、哲學與藝術、寫作、天才等等的廣闊領域。

周國平在他的小書裏説,“死是最令人同情的,因為物傷其類:自己也會死。死又是最不令人同情的,因為殊途同歸:自己也得死。”可能是因為年輕吧,路還很長,我還不曾想到因最終會死而同情自己。但是,我卻因經歷別人的死而心生感觸。其實,對於死,人並不是本能的害怕的,它給帶來的傷心絕望,很多時候不是因為知道自己最終會死,而是因為看到自己的至親至愛在自己眼前死去。我看到過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他們向上天祈求,讓他們代替孩子死。這讓我覺得,許多人其實是不畏自己死的,而是擔心他人死。然而無論是誰死,最後大家也都“殊途同歸”:死。曾經,我因為一個至親的離世而久久不能從悲傷中走出來。正如無人不知的誰都必須死,我也深知這個道理。但是,就是不能釋懷。直到有一天,我的一個老師對我説,“人就是這樣的,來這世上一趟,做完了他該做的事,他也就走了。”多麼微妙,我頓時放下心中所有的陰鬱。在所有的主題中,我最喜歡“幸福與痛苦”作者寫道:“幸福是有限的,因為上帝的賜予本來就是有限的。痛苦是有限的,因為人自己承受痛苦的能力有限。”我們總是一味地追求幸福,缺刻意避開痛苦。其實,幸福與痛苦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人氣有很大的差別,只是因為我們的偏見。然而,作者確認為幸福都是在痛苦中破繭而出,換句話説,我們不可以把幸福與痛苦看得太膚淺。

我沒有周國平先生那樣的智慧,但我還是會學着去感悟生活、思考人生。這就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收穫。

人與永恆心得體會篇3

周國平先生的《人與永恆》,是他寫下的內心的感思,書中道出了人生真諦。我讀後的感想如下,特與大家分享!

一、讓我對身邊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認識

書中對幸福與痛苦的解説,使我不斷的思考。在世界萬物中,人是最大的謎,在人類心目中,永恆是最大的謎。周先生説“人是一種講究實際的植物,他忙着給自己澆水、適肥、結果實、但常常忘記了開花。”我想開花是生命的過程。從生到死,有多遠,只是呼吸之間,人的起點和終點都一樣,人會遇見不同的路途風景,但人的心情大多是相似的:悲傷與快樂!與其悲傷生活還不如開心快樂過好每一天。

二、對自我能力的重新認識

周先生語錄:“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反過來説,不善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此書讓我心靈沉澱,免除浮躁。懂得去學會享受孤獨。

三、對以前的我產生思考

我活着,不單是為了體驗生活,辛酸的,痛苦的,這都是一種豐富的生命。歡樂和痛苦是我們應具備的。我們生活在眼前,不能忘記了永恆和無限,不能忘掉了生命的悲壯和美麗。

這本書,《人與永恆》,讓我思考永恆,鞭策自己做個有深度的人,學會從容,試着坦然!

人與永恆心得體會篇4

大學裏曾流傳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周國平是中國著名的學者和作家,其作品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人與永恆》是周國平的代表作之一,以隨筆短語的形式闡述了他畢生對人生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包括人、自然和生命、愛、孤獨、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時間和永恆等26個話題,內容精闢而深刻,讓我們從中收穫了智慧和超然。

第一次看到周國平這本《人與永恆》完全出自偶然,在圖書館裏來回轉,一直找不到很感興趣的書,然後就這樣發現了它。這樣一本隨筆,一句或者一段話都足以給人無盡感觸。

人説隨感錄的可貴在於真實,在於字字珠璣而又凝鍊傳神,就這個意義而言,周國平的隨感處處呈現出單純而練達、質樸而傳神的精巧之美。這本書中沒有很難懂的術語,相反卻是用很易懂的語言來寫,讓我們可以簡單的閲讀,留下無盡的思考。

我記得書中有很多話題,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有關於愛。

“給愛情劃界時,不妨寬容一些,以便為人生種種美好的遭遇保留懷念的權利。”這句話正出自《人與永恆》。我想,我們每個人對愛情的要求都很苛刻,起碼我是,我要的愛情不要絲毫懈怠,我要全心全意,只是這樣的愛情似乎真的不能長久,還會以彼此的恨來結束。看到這句話時,我想了很多,也許愛情真的需要寬容。

“不要以成敗論人生,也不要以成敗愛情。”在愛情的世界裏,沒有誰對誰錯,就算最後兩個人各奔東西,就此分離,也不是愛情的失敗。擁有過,存在過,那就是最美好的,就算只剩回憶,也一樣值得珍惜。

“一切終將暗淡,未有被愛的目光鍍過金的日子在歲月的深谷裏永遠閃着光芒。”有愛情存在的日子,永遠都會閃爍,那是一段有價值的回憶,因為愛,所以美麗。

“愛一個人,就是心疼一個人……凡正常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兩種需要。在這茫茫宇宙間,有誰不是想要人疼的孤兒……”我特別喜歡這段話,每個人都有自己軟弱的一面,沒有誰能永遠堅強,我們都需要被人疼,需要那種被人關心與呵護的感覺,我們不過是平凡人……

除卻愛情,書中還有很多給人以思考的話語,在人生的旅途上,細細品讀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你會收穫更多。

人與永恆心得體會篇5

周國平是中國著名的學者和作家,其作品深受廣大讀者喜愛。《人與永恆》是周國平的代表作之一,以隨筆短語的形式闡述了他畢生對人生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包括人、自然和生命、愛、孤獨、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時間和永恆等26個話題,內容精闢而深刻,文字優美而富哲理。

本書是周國平的一本隨感錄。隨感錄的可貴在於真實,在於字字珠璣而又凝鍊傳神,就這個意義而言,周國平的隨感少卻了濃重的雕琢氣,少卻了老於世故的圓滑,處處呈現出單純而練達、質樸而傳神的精巧之美。作者把自己十年來寫的一些生活隨筆都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文章關於愛情、生活、孤獨、詩、生死等人生常遇到的問題,雖然作者是一位哲學博人,但是書中並沒有艱深的哲學術語,相反都是淺白的詞語,用生花之筆精雕細刻地寫下了對人生的理解和困惑,也許其中就有你所想的!

這本書貫穿着對人生重大問題的哲學思考,諸如生命,痛苦,愛。周國平的文字是送給熱愛生活,情感深沉豐富,追尋人生價值探求生命意義的讀者的一份珍貴的禮物。他的這本隨感集被評為陶冶性情最應閲讀的十本書之一,也在於其中談到許多為人處世的哲學。這種哲學式的人生解讀,既不是一種世俗的圓滑哲學,也不是遊離於塵世之外的出世哲學,而是追尋幸福感悟生活,發現自我實現自我,更貼近一個有着痛苦心靈的人的哲學。正如在書中所説:“人是唯一能追問存在之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人是萬物的尺度。’人把自己當作尺度去衡量萬物,尋求萬物的意義。可是當他尋找自身的意義時用什麼尺度呢?仍然用人嗎?尺度與對象同一,無法衡量。用人之外的事物嗎?人又豈肯屈從他物,這本身就貶低了人的存在價值和意義。意義的尋求使人陷入二律背返。”周國平在談到《人與永恆》時説:“我自己喜歡它,是因為它完全是無意為之的產物,腦中閃過一個思緒,一點感想,我就隨手記了下來,心態非常自由。它記錄的彷彿是思想的原生態,而這樣的原生態是存在於每一個感受着思考着的人的頭腦裏的,很容易引起聯想、勾連、撞擊、共鳴、驚疑,我想也許正因為此,就也獲得了讀者的喜歡。”

周國平,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2—1968年就學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分配在廣西深山老林中。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1996年以懷念夭折女兒為主題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而聞名,但其最大量的作品還是以哲理性思辯性為主,出版各類著作20餘種,幾百萬字。其中《人與永恆》、《守望的距離》、《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迷者的悟》等產生了極大的反響,近日出版有心靈自傳《歲月與性情》。

除了哲學著作和翻譯,周國平還寫了大量的散文隨筆,併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其散文長於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

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於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而他的散文隨筆充滿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學的美麗,融理性和激情於一體,筆調清新自然,內涵睿智深刻。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贏得了無數讀者的青睞,無論是花季少年還是耄耋老人,都能從他的文字中獲得智與美的啟迪。

周國平是國內著名的尼采哲學研究專家,出版各類著作二十餘種,其中《人與永恆》是他最受讀者歡迎,也是他最喜歡的一本書。這本書是周國平的一本隨感錄,也是他的第二本書,對於周國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在1987年出版以後即長銷不衰,在廣大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間,產生了持久和深遠的影響。

人與永恆心得體會篇6

大學時代,周國平是我最早接觸到的國內作家之一,十分讚賞他的直白樸素。

多年後,重讀他的《人與永恆》又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感悟,曾經把精妙絕句摘抄在筆記本上的習慣也未曾更改。

或許,正如周國平所言,在思想的碰撞中,既有共鳴、又有抗爭,譴責或辯護,都過於狹隘,這種對話式的理解才可以稱作"讀書"。

和《人與永恆》的這次"碰面",機緣巧合自朋友説了一句話:"根本問題是不可討論的,枝節問題又是不必討論的。

"翻開塵封多年的學生時代的筆記本,這是我初讀《人與永恆》時摘抄的第一句話。

大學的課程總是有着這樣那樣的辯論題、討論會,在庸長的論詞中援引幾句先哲的思想精髓,會為論點增色不少,如能恰入題眼,更會贏得掌聲陣陣。

由此可見,年輕人總是虛榮的,喜歡浮誇的存在感。

?人與永恆》的出版,在作者看來也是出乎意料的。

隨性而為的札記,成了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無需用意雕琢、語句通順即成,全憑"感知"二字描述思緒過往。

作者寫得自得其樂,不曾生憋硬造,讀者也看得隨性自由,不受苦澀折磨。

之所以推薦這本書,因為它簡單、美好,缺少一本書常態的連貫性,而這正可以適應不同情景、心態下,我們的閲讀需要。

短則十餘字,多則百餘字,有篇章、有段落,喜歡的句子多看上兩遍,不解的,大可翻頁而過,這般不受閲讀次序、時間和空間限制的隨心瀏覽,或許只有隨筆類的讀物方能做到。

閲讀也是一種抗爭,與作者思想的抗爭,與本我的抗爭。

書中的所思所感,有些確切樸實有理,有些則稍顯偏頗激盪;有醍醐灌頂的拍案叫絕,亦有付之一笑的不以為然,但這都不足以為《人與永恆》蓋棺定論,畢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人生妙事,這才是讀書的樂趣、閲讀的真諦。

人與永恆心得體會篇7

《人與永恆》,是周國平隨手寫下的點滴生活思考,但令我萬沒有想到,文字的巧妙排列組合竟然滲透出如此令人歎服的人生哲理。

“人是唯一能夠追問自身存在具有什麼意義的生物,這就是人的偉大之處,但也正是人的悲壯之處,因為對自己的存在意義沒有確定的標準。”人尋求生命存在的意義,其實可貴的並不在意義本身,而是在於尋求的過程!生或死,愛或孤獨,自然或生命,真實以及美,等等,這些都是是人們對永恆的探索。讀完了這本書,我對身邊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認識和不一樣的思考,尤其是書中對幸福與痛苦的解説,使我不斷的思考不斷玩味。我喜歡那些用隨筆散文等形式寫作的作家,彷彿徜徉在哲學的天地裏。他們的文章裏少獨斷的論證和説教,有更多的質樸感情和自然感悟,有更多的直覺以及洞見。

作者的偉大在於他的樸實。看了《人與永恆》後,更覺得他的樸實是我所向往追求的,誰都會喜歡這種樸實無華的感覺的。一直渴望恬靜而平和的生活,不需要太多歡笑,同樣也不要有太多痛苦;一直害怕遇到困難阻礙,害怕跌宕起伏,狂風大起的海面將我整個淹沒。看了《人與永恆》才明白過來,人生最可悲的,不是失去什麼,是生命力居然如此乏弱!

周國平先生通過平淡的敍述,表達了對自然和生命的理解、看法及兩者的關係。雖然只是幾段文字,但卻足以撼動我的心靈,讓我不禁對自己以前的人生產生種種思考。人渴望平淡,不是真正喜歡這種顯得有些無聊的生活,不是排斥轟轟烈烈的人生。相反,正是因為人們嚮往精彩紛呈的人生,從而產生了懼怕得不到,害怕要為此付出巨大代價的想法,那有為何不接受平淡呢?至少這樣做不會有所謂的失敗。

書裏説道:“之所以渴望平淡,是怕自己承受不住大喜大悲,是害怕不再平淡的日子將會承受更多的坎坷和磨難。所以,我屈服於平淡,我跪倒在了阻礙面前。是的,我討厭失敗,我害怕阻礙,於是我甘願讓生活化為一汪平靜的湖水。但我並沒有注意到“生命”這個美麗的詞所潛藏的美被就此掩蓋了。我們活着,不就是為了時時刻刻體驗生活,哪怕辛酸,哪怕刺痛,都是一種豐富的生命之美。歡樂和痛苦才是我們應具備的表情。然而,這樣的時候很少,大多數時候,我們倒像是無生命的機械一樣活着,沒有表情,被一個個巨大的四四方方的盒子籠罩着。我們總生活在眼前,忘記了永恆和無限,忘掉了生命的悲壯和美麗。”

人與永恆心得體會篇8

初次接觸周國平,是在很久之前,書店看到他的那本《妞妞》,翻了介紹,知道是寫他女兒的。又一次去書店,看到小半個展台放的都是他的書,才知道他寫過許多書,瞭解到他是學哲學的。後來關注王小波,看小波的書,也知道了那句名言“男讀王小波,女讀周國平”,遂對其另眼相看,也開始關注他的書。去年曾淘到一本《妞妞》,鼓氣再三,還是沒敢翻開,實在怕自己承受不了那種悲傷。如今發現他的書再次再版,沒忍住還是出手了,就從《人與永恆》這本有名的隨筆集開始探尋他的征程罷。

迫不及待地翻開書,裏面是一條一條的隨筆,按照相似的主題分類到一起。第一條,嗯有道理,準備摘抄,第二條,嗯有道理,準備摘抄,第三條……第四條……好吧,我不抄了,看這情形,只怕要抄上大半本書了,改變策略,這本還是加入牀頭書的行列,時常翻看、多多回味吧。

他的文字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不愧是學過哲學的,感覺他的話都好有哲理啊,有些需要閉上雙眼,驅除雜念,仔細地咂摸咂摸其中的滋味。

他的這本隨筆裏包含很多主題:人,生命,愛,孤獨,藝術,美,人生,讀書,寫作,婚姻,思想,信仰,死,永恆……每一部分都總能讓你有所觸動,似有豁然開朗之感。我所能表達的實在不足其思想之萬一。

關於讀書,周國平説:“藏書多得一輩子讀不完,可是,一見好書或似乎好的書,還是忍不住要買,彷彿能夠永遠活下去讀下去似的。嗜好往往使人忘記自己終有一死。”我想愛書之人大多如是吧……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

其又言:“前人的思想對於我不過是食物。讓化學家們去精確地分析這些食物的化學成分吧,至於我,我只是憑着我的趣味去選擇食物,品嚐美味,吸收營養。我胃口很好,消化得很好,活得快樂而健康,這就夠了,哪裏有耐心去編制每一種食物的營養成分表!”——是啊,對於書,沒必要處處鑽得透徹,撿自己喜歡的去讀去消化就好。“世人不計其數,知己者數人而已;書籍汪洋大海,投機者數本而已。我們既然不為只結識總人口中的一小部分而遺憾,那麼也就不必為只讀過書籍中的一小部分而遺憾了。”——之前我總或多或少地處於一種淡淡的焦慮中,因為有那麼多的好書,我什麼時候才能都看過來啊,現在想來,管那麼多幹嘛,碰到好書,對自己胃口的書,大快朵頤一番就好。

“開卷有益,但也可能無益,甚至有害,就看它是激發還是壓抑了自己的創造力。我衡量一本書的價值的標準是:讀了它之後,我自己是否也遏制不住地想寫點什麼,哪怕我想寫的東西表面上與它似乎全然無關。”盡信書不如無書,不要輕易被書中的觀點帶跑偏了,要辯證地思考,要多方求證。

就像周國平自己説的:“在世間萬物中,人是最大的謎。在人類心目中,永恆是最大的謎。兩極之間又幻化出無窮的人生之謎,展現了人生意義探求的廣闊領域。生與死、愛與孤獨、真實、美、哲學與藝術、寫作、天才、女人和男人,無不是人與永恆相溝通的形式或體驗。”且讓我們與周國平一起探究這人世間的謎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