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音樂史心得體會 西方音樂史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21K

音樂史心得體會 西方音樂史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關於音樂史心得體會 篇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您好!

無論你是否選擇我,我都要很真誠的到一聲“謝謝您給了我機會”!

我叫xxx,是xxxx學院xxxx專業20xx屆畢業生。我的專業方向是xxxx。藉此擇業之際,我也真誠的向您推薦我自己。

我是個幸運兒,在求學的路上遇到了一批非常優秀的教師,他們在我心目中也有着崇高的地位,因此,做一名人民教師成為了我兒時的夢想,從我第一次踏上講台,第一次感受到了學生的天真活潑、純潔,甚至是調皮,他們的笑臉讓我感覺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此時此刻,我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愛就像母愛一樣純潔,做一名人民教師是我無怨無悔的選擇!

十六年來的求學生涯,有十年離開了父母親的呵護,這當然也成為我比別人更加獨立、頑強、求實、進取,富有挑戰性可以説是我性格的一大特點,我始終相信一句話,只要曾經努力過,失敗了也一樣是勝利,因為失敗給了我指點迷津、繼續往前的動力!結果固然重要,但經歷的過程會使你整個人堅強、奮發向上!

經過大學四年的不懈努力和實踐,聲樂、鋼琴伴奏、合唱指揮、音樂製作編輯及其他各門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課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如今的我,已經變得更加成熟、自信。如果您有疑惑,我隨時隨地地等待你的考核!

自薦人:xxx

時間:xxx年x月x日

關於音樂史心得體會 篇二

1、喜歡參加音樂活動,會在音樂中大膽表情感體驗。

2、感受樂曲的歡快氣氛,切準4/4節奏,能隨着音高音低的變化而改變動作。

這是一段歡快的樂曲,4/4的節奏明顯而且有跳躍感。本教材的重點是引導幼兒熟悉4/4節奏,切準節奏,並且運用歡快的動作表現樂曲的氣氛。本教材的難點是要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辨析音高官低的變化而改變4/4動作。

1、錄音磁帶“鑽山洞”樂曲。

2、製作一個山洞可供幼兒玩耍。

3、若干樂器、綢帶等幼兒自編舞蹈的道具。

為大班的幼兒按排這個教材,最主要的是讓幼兒熟悉4/4節奏,因為在兒童作品中很多是2/4節奏,聽一聽4/4旋律、並引導幼兒運用多種節奏型表現4/4拍能更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同時本教材還通過教師錄像磁帶將樂曲時而彈奏在高音部分,時而彈奏在低音部分,以引起幼兒對樂曲變化的注意,感受音高音低。

角落活動中熟悉樂曲、感受樂曲——集體活動中共同感受樂曲、表現樂曲——角落

活動中進一步表現樂曲

1、角落活動中熟悉樂曲、感受樂曲。

① 角落中放置樂曲磁帶供幼兒聽賞熟悉樂曲,感受樂曲的歡快氣氛。

②提供一些樂器、道具等引導幼兒在角落活動中可以表現樂曲;用樂器可以敲擊出各種節奏如|x xx x xx |;| xx xx xx xx|;| xx x xx x|;| x x x x |等等;還可以用綢帶等道具自編舞蹈。

説明

在角落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是聽賞樂曲,對於孩子們各自的表現(有的用樂器,有的用自編舞蹈),均要給予肯定。

教師在角落中放置此內容一般可維持一週左右時間,讓大部分的幼兒都去接觸過,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角落遊戲講評的時間評價幼兒在角落裏的情況以此吸引更多的幼兒去聽賞樂曲、感受樂曲。

2、集體活動中共同感受樂曲、表現樂曲。

①教師引出聽着音樂做“鑽山洞”遊戲,幼兒和教師一起在沒有山洞的場景中跟着音樂跳舞,其本動作是(1) 55 3 55 3|35 51 3 32|(2) 13 32 12 6| 62 16 55 6|

(1)小節幼兒小跑步;

(2)小節幼兒右腳在右前方腳跟着地,扣在腰並在右耳處拍手四下。

(3)(4)小節重複(1)(2)小節動作。

注:教師引導幼兒跟着音樂歡快地跳舞,可以自由地在設置的山洞裏鑽來鑽去,但必須遵守規則;聽着音樂按節奏動作。

②教師拆除設在場景裏的山洞,請一半幼兒自己來搭山洞,另一半幼兒來鑽山洞體會歡快情緒,如弟弟朋友二個二個手拉手架起山洞,妹妹朋友則跟着音樂邊作動作邊鑽山洞。

③教師引導幼兒聽出音樂中的變化:發現有的時候樂曲是彈奏在高音部分,而有的則是彈奏在低音部分,幼兒要聽着音樂歡快舞蹈,學聽到樂曲在高音部分請弟弟朋友搭山洞,妹妹朋友舞蹈鑽山洞;而學聽到樂曲在低音部則由妹妹朋友搭山洞,弟弟朋友歡快舞蹈鑽山洞。

説明遊戲可反覆進行引導幼兒發現高音、低音的變化,鼓勵幼兒大膽表現歡快氣氛。

3、角落活動中進一步表現樂曲。

教師可以將樂曲磁帶再度放置回角落裏,引導幼兒進一步在角落裏大膽表現,更可以鼓勵幼兒運用自己創編的基本動作來做“鑽山洞”遊戲。

教師可利用角落遊戲交流設置小舞台讓幼兒把自己的表演展現給大家看。

關於音樂史心得體會 篇三

音樂心理學是音樂學、音響物理學與心理學交叉的一門新興學科。它是研究音樂與人類心理的關係、人類的音樂反應及行為的科學。音樂心理學是從19世紀中葉發展起來的,它廣泛的吸收了生物學、生理學、物理學、發生學、數學、遺傳學、人類學、社會學的研究成果,逐漸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音樂心理學對人心理髮展及能力的認識

音樂心理學家對人的音樂能力的認識,有“先天”説和“後天”説兩大派,“先天”説認為音樂能力是天生的,是不能培養的。“後天”説認為,音樂能力是能夠培養的。只要有適當的教育,任何人都能夠獲得很高的音樂才能。

音樂才能的形成離不開遺傳因素,但後天的教育與環境因素對它起主導作用。大多音樂心理學家更傾向於不誇大先天因素,例如納德爾認為,音樂感要求一定的生理前提,但這些前提並不超出每個正常人的稟性,把它發展成為音樂教育和音樂技能意義上的音樂感,是教育的任務。由於“音樂體驗本身的直接根源在於人類的本性之中”,一次可以説正常人實際上應當是有音樂感的。

由此可見,在音樂教育中,音樂能力不是可否培養的問題,而是要抓緊及早的培養。音樂教育心理研究首先應該得出這樣的結論:全社會都來重視兒童的早期音樂教育。當然,音樂教育是面向全社會的,它的目的是使各年齡層的公民都參予到音樂生活中來,因此當我們説,早期音樂教育更有利於一個人音樂才能發展時,並不是説大的孩子,或者成年人接受音樂教育是沒有希望的,特別是當我們確認音樂教育的目的是使音樂成為現代人生活部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音樂教育,從根本上説是藝術的,審美的教育,而不是一種純粹的技能訓練。對音樂的情緒體驗,是引發受教育音樂生產興趣和熱情的關鍵,也是音樂技能發展的原動力並直接構成音樂能力的核心部分,更能促進人身心發展。

音樂心理學對人體心理髮展的作用

音樂教育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當我們談論到音樂教育對人德 智 體諸方面都能起到促進作用時,我們是説這樣一個假設:那就是我們所談論的音樂教育,都是正確的,健康與良好的,不論如何去實行,只要是音樂教育,就能收到如上有益的效果。然而事實上在很多場合中的音樂教育,並不象我們所假設的那樣。例如,當家長手裏拿着雞毛撣逼着孩子在鋼琴上做枯燥的指法練習或者逼着孩子寫作業時,我們很難相信這樣的教育對孩子的心理會起到什麼良好的作用。

認識音樂的本質

(一)音樂,作為一種聽覺音響的藝術,是一種最具有情感性的藝術。因此,在人心理力機制中,它屬於“知,意,情“情這一部分。從本質上説,是使人的整體心理結構處於自覺,主與自由的發展狀態。

(二)音樂,作為時間過程的藝術,它的存在緊緊依賴於人的創造活動。音樂心理,與整體心理結構發展所需要的創造性,有着深刻的聯繫。

(三)音樂,作為誘發人想象力的藝術,它的價值,在於激發的創造意識與創造行為,如果沒有誘發因素,在絕大多數情人很難感到自己自然節奏的存在。

(四)音樂,作為非語義性的藝術,觸發人各種思維的自想,直接參與和完善人的造活動。

(五)音樂,作為具有強烈情緒感染力的藝術,具有對人進行無意識的感化作用。因此音樂必須與良好的德育,智育結合來。

(六)音樂,是人類及其豐富的情感精神的藝術寶庫,不同音樂的不同情感形態和不同的精神氣質,通過不同的方式和層次,作用於人的精神。不同的音樂,產生不同的音樂心理,作用於人整體心理結構中不同的情感層次。

通過對音樂心理在人整體心理結構發展中的作用的分析,我們可以 得 出以下結論:在以培養人為根本目的的音樂教育中,培養人的主體意識和審美情感,激發人自覺的參予意識與創造意識,密切結合高尚情操的教育,全面發展人的精神品格,讓人心理結構中的知意 情得到高度統一,教育中的德 智 美得到全面發展,是基本的施教側略。這就是音樂教育。

關於音樂史心得體會 篇四

今天我執教的這節課是人音版第四冊第七課的歌曲《音樂小屋》。今天上課的學生還是剛剛升入二年級的新生,完成起來會有一些難度。所以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定的不是很高。首先要求孩子能用自然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其次是讓孩子感受學習音樂的快樂。

二年級的孩子還屬於國小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想象力比較豐富,所以整節課我還是以情境教學為主線,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情景裏邊出現了荷塘,荷花仙子,叩開音樂小屋大門的門鈴聲,最後通過重重困難,終於來到了音樂小屋的門前,可是大門緊閉着,怎麼辦呢?同學們積極的想辦法,通過這樣的方法我讓同學們初聽音樂並找出難點樂句進行練習,不僅讓音樂小屋的門打開了,而且呢,也克服了困難。讓同學們在快樂中學唱歌曲!體現了課標的寓教於樂。

整節課,學生整體還不錯,但狀態欠佳。可能是由於第四節的緣故吧!平時是比較熱情的,回答問題也比較積極。我在不停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可效果甚微,我的方法不夠好!在教唱環節,我只讓他們跟琴唱了一遍就要求單獨演唱。由於我的急於求成,導致了最後學生不敢單獨站起來唱歌,這是我的過失!教唱最後一句時,比較急切,沒能用較好的方法去教唱。

在初聽歌曲時體現了歌曲的強弱,可後邊復聽,再聽時沒有明顯體現節奏的強弱,我沒有及時的提醒孩子們。

在揭示課題時,沒有很好的過渡過來。剛把音樂小屋的門叩開,就到了“今天來學習這首歌曲…”好像來得太突然,夢突然醒了的感覺!這點我可以設計的更生動有趣一些!

欣賞環節有點倉促,在最後讓他們“拉起舞伴的手”學生秩序有點亂,孩子們比較害羞。

整節課老師的表情比較平淡,應該是激情似火,熱情洋溢的感覺,可是我並沒做到!整個教態不夠大方,這是我今後要努力的方向。

我的課堂組織教學的能力還是有一些偏弱,老師語言的連貫性和精準性不夠好,最後沒有很完美的結束這節課!如果活動能夠在歡樂的氣氛中井然有序地進行那才是我所期待的最終效果。

最後一個比較遺憾的地方就是,孩子們的聲音不是令人非常滿意,原因可能是在課上沒有花費很多的時間來進行發聲的練習,其次,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也應特別注意塑造孩子們的聲音。

總之,在這節課上,還有令人滿意的地方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會盡量地充實自己,不斷地完善自己,在探索中不斷地進步。

關於音樂史心得體會 篇五

一、拉近距離,引起情感共鳴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主要是看教師與幼兒之間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在雙方之間架起相互溝通的橋樑。如要保證橋樑的正常溝通,讓幼兒能積極地、主動地接受教師的一切授課內容,我認為關鍵是教師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離,"以童心喚童趣”。大班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授課。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對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喜歡和我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同時,他們就會把對我的這種感情遷移到對我所擔任的音樂課的學習上,逐漸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並有了強烈的學習慾望。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此,我深有體會,因為在我小的時候,喜歡哪個老師,就特別喜歡上他(她)教授的課,並且這幾門課成績也就最優秀。

二、創設意境,提高歌曲表達力

1、講述故事,引發興趣

歌詞,是音樂的一種文學形式,雖詞語不多、篇幅短小,但卻是幼兒與歌曲接觸的第一步,歌詞中所描繪的人物、情節、語言、動作對幼兒有着直接的影響。但幼兒園的孩子還不具備獨立朗讀和理解詞義的能力,此時若採用傳統的條文式的灌輸,對他們來講則會由於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學中我通常把歌詞變化為孩子們愛聽的小故事,作為教授新歌的導語,或者以故事情節貫穿整堂課,用生動的語言向他們講解。如在教授《春天來了》這首歌時,我先繪聲繪色地講述:"春天來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誰在迎接春天的到來?聽!是誰在為春天歌唱?美麗花兒、嫩綠的草兒、可愛的布穀鳥”------或者將歌曲融入故事情節當中。如歌曲《小烏鴉愛媽媽》,我就是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將歌曲通過角色對話演唱出來的------這樣,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情不自禁地對歌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隨之高漲。

2、範唱感染,激發慾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達的不同內容和情感,他們或高亢、或低沉、或歡快、或抒情,如何讓幼兒感知這一切呢?這時就需要教師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風格特點進行有感情的範唱。例如在歌曲《娃娃上灶》這節課,我進行了兩次範唱。第一次範唱是清唱並藉助於動作,讓幼兒感知歌曲的美妙、歡快活潑及有趣;第二次範唱是邊彈邊唱,讓幼兒根據我唱的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描繪出歌中所唱娃娃廚師切菜切肉、翻炒做飯,用心者飯香菜香味道好,貪玩者飯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畫面;而在歌曲《小烏鴉愛媽媽》的範唱中,我通過豐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讓孩子們體會媽媽生病了,小烏鴉不貪玩,捉了蟲兒飛回家,一口一口喂媽媽的感人畫面------這樣,使孩子們對歌曲有了一個較完整的藝術形象,從而激發了幼兒學唱歌曲、急於表演的慾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項重要的音樂實踐活動,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達方式,通過唱可以使幼兒在音準、吐字、唱詞、節奏等方面得到訓練和提高。由於大班孩子尚未具備一定的視唱的能力,不能獨立處理關於音準的高低、節奏的快慢等方面的問題,所以他們只能採用模仿演唱的方法來學唱歌曲。在教學中,我多用錄音帶。在幼兒初步瞭解歌曲的基礎上,通過三個步驟來幫助幼兒進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兒耳聽錄音,心裏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兒隨錄音進行輕聲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兒模仿錄音,反覆進行齊唱練習,直至幼兒能夠基本跟上錄音的速度為止。

4、輔助律動,融入情感

律動,是一種根據歌曲的內容創設動作,隨着旋律的發展進行表演的一種藝術形式。由於孩子們好動,尤其喜歡隨着音樂的節拍動,而律動正好符合他們這一年齡特點,因此也就成為他們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學習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這節課,通過梳頭、穿衣服、繫鞋帶、疊被子等一系列動作的編配,使幼兒在邊唱邊做的過程中,理解性地記憶歌詞,並能把疼愛媽媽的感情付注於演唱當中。

三、通過欣賞,提高鑑賞能力

音樂欣賞是人根據樂曲旋律的發展,進行形象思維的一種心理過程,是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大班幼兒尚不具備獨立欣賞的能力,他們必須有賴於歌詞的引導和教師講述的啟迪,才能完成整個欣賞過程。在教學中,我一般這樣引導幼兒:

1、通過講解、瞭解音樂。幼兒對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較深刻的,在首次給幼兒欣賞音樂作品時,一定應儘量使幼兒對音樂產生一種美好而深刻的印象。這個過程應能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想象活躍,情感上也有所觸動。例如在欣賞《啄木鳥》時,我要求幼兒閉目聆聽音樂,並跟隨教師有感情的配樂講解,在腦中展現出一幕幕啄木鳥為果樹治病以及果樹除蟲後枝繁葉茂的美麗畫面,使幼兒情不自禁地與音樂融為一體,更深地感受樂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2、通過動作,表現音樂。如在欣賞聖桑的《動物狂歡節》這組樂曲時,我先提出要求,讓孩子們只用動作,不許出聲,聽一至三遍音樂,並觀察孩子們的反應。結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動作表現出了樂曲中個別動物的動作。我抓住時機,鼓勵幼兒隨着樂曲中動物角色的變換,發揮想象,大膽地自編動作,使幼兒在邊聽邊想邊做的過程中感知音樂,表現音樂。3、通過圖畫,展現音樂。例如,在欣賞《嘀哩、嘀哩》這首曲子時,孩子們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我則鼓勵幼兒運用畫筆、大膽想象,在紙上把關於春天的種。種美妙景物展現出來,從而完成這一抽象到具體的過程。

總之,對於幼兒園孩子來講,教師只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思維發展規律,利用多種形式,突出一個"活”字來進行音樂教學,才能激發他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實踐表明:孩子們通過科學的音樂教育,不僅學到了一些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對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現力,提高了他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