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3W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多篇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篇1

音樂欣賞就是通過聽覺去感受一首歌曲或樂曲的思想感情及藝術美,從而培養我們的審美能力,陶冶我們的情操。從其定義看出,音樂欣賞就是用耳去聽,並且在這過程中通過聯想等的一些思維方式去用心體會出來的對該歌曲或者樂曲本身的感情及美感

當人需要用音樂去放鬆心情的時候,可以純粹地從聽覺上享受音樂,即從欣賞音樂過程中,由於感受旋律、節奏等音樂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時達到放鬆心情的效果。在這個層面上,我們不一定要具備很多音樂知識或者有高層次的欣賞水平,只要“打開耳朵”去聽音樂即可。在欣賞音樂時,你便會感受到到旋律是優美的或者是動聽的,並且憑直覺去選擇個人覺得悦耳的歌曲或樂曲去欣賞。例如在聽很多的交響曲時,很多時候我們僅僅是欣賞它的旋律,從中獲得心情上的釋放。

在欣賞音樂作品時,也可以從更深的層面去體會歌曲和樂曲中的情感和內涵。我們可以通過反覆的欣賞同一首歌或者樂曲,通過聯想,通過思考,從而得出這首歌曲或者樂曲所渲染的感情。更進一步地,我們可以去了解音樂作品的時代背景、風格、體裁以及其音樂語言的特點和作者生平等等,更深層的體味音樂作品的內涵。這個過程中,我們就需要對音樂的基本知識有所瞭解以及具備一定得欣賞能力。而在更深入的欣賞音樂作品的時候,我們既可以獲得欣賞過程中的快感,還可以培養我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陶冶情操。正如當我們在聽交響曲時,如果我們知道的作者創作用意,創作背景,我們就能聽音樂作品更為深刻的內涵。在欣賞同一個音樂作品時,往往每個人所領略的感受或者從中聽出來的內涵是不一樣的,跟作者的創作的原意也不一定相同。這是跟幾個因素有關係的。第一,這與我們對該音樂作品的本身的瞭解相關。在不瞭解作者創作時的感情,音樂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等與該音樂作品相關的具體內容時,我們在欣賞該音樂作品時或許就不會真正體會的出作者相憑藉該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欣賞貝多芬《致愛麗絲》這首音樂作品時,如果我們不瞭解該音樂的題目以及與該音樂相關的一系列信息,我們大概會覺得旋律悦耳,再根據個人情感賦予它一些內容。不過當我們知道這個作品的題目以及可能是寫給一位貝多芬的學生還有作者的背景,我們或者會賦予這首作品一些浪漫的色彩,並且體會到更多與作者相近的情感。在我們聽《wearethechampion》,我覺得此作品就是一首鼓勵人心的歌曲,而從來沒想過原來作者創作用意是鼓勵同性戀的。第二,與我們的人生閲歷相關。在我們聽同一音樂作品的時候,人們通過聯想來豐富音樂作品的思想情感。因此,我們給這首歌賦予的內涵就會具有個人主觀色彩。在音樂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欣賞音樂的權利。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愛好的音樂的權利,欣賞自己偏好音樂的自由。欣賞音樂不應該是刻意的。一個音樂作品創作出來供大家欣賞,人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主觀思想從中聽出不一樣的感受,不一定要刻意讓自己體會到作者的原意。欣賞古典音樂或流行音樂皆是欣賞音樂,不必從中區分高尚與低俗。因為每一個音樂作品都是該作者的心血,抒發情感的產物。人們只要從欣賞音樂當中獲得心情的放鬆,情感的釋放即可。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篇2

都説“培訓是給老師最大的福利”,今天我們所有代音樂的老師就有幸接受了這樣一個有意義的培訓,聆聽了音樂方面的專家金亞文教授的講座,音樂講座心得體會800字。下面我就談幾點自己的感受。

這樣的培訓讓我感覺很新鮮。網上聽講座,而且還可以與各地的老師們在線互動交流,享受着網絡時代帶給我們的便捷,足不出户就可以聽到教育專家對於專業的精闢解讀。短短的兩個小時能向專家學些什麼呢?只有珍惜每分每秒,能聽多少是多少,儘可能多的學習、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本來還以為自己在音樂方面還有那麼點優越感,但在聽講座的同時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對音樂知識瞭解得是多麼膚淺,很多東西只有個模糊的印象。通過聽講座我也學到了一些音樂知識。如目標的制定要具體,不能模式化。金老師舉了一個案例《又見茉莉花》的教學目標進行説明,這樣一聽就很清楚了。又如合唱的姿勢,我只知道要注意坐姿才能唱好,但對於怎麼坐卻不明確,現在知道了坐姿一般採取淺坐,站姿要虛實結合。姿勢影響呼吸,呼吸影響發聲,可見唱歌姿勢的重要。

另外在二聲部合唱時通常會出現低聲部跟着高聲部唱上走了的現象,金老師説這時可以採用“輪流讓一個聲部突出些”的方法解決問題。還有指揮,左手“指”,右手“揮”,右手把握歌唱的節拍、節奏、速度,左手提示長音、力度、聲部、呼吸和換氣等等。對稱式的打拍子儘量少用。我覺得這個有難度,讓兩隻手各負其責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達到啊!

在聽講座的過程中,我一邊聽,一邊記筆記,有的比較淺顯易懂,有的卻不是很理解,還需要自己不斷地去學習,去探究。我記住了一句話:“先要自己走進音樂,才能用音樂的情感力量來感動學生。”是啊,自己不能僅僅滿足於已有的可憐的音樂知識,在要求學生進步的同時,自己也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努力把握音樂教學的本真。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篇3

音樂,我很感興趣,所以我選了這門選修課。我們的生活到處都充滿了音樂,悠揚的音樂可以撫平我們煩躁的情緒,輕快的音樂可以喚起沉重的心情,激昂的音樂可以調動消沉的心態。音樂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們的心靈。在這短暫的幾節課我對音樂的興趣更濃,也學到了很多,很多。對於我這樣的非音樂專業學生這幾節課學到的對我以後簡單的品味音樂有着很大作用,我熱愛這種感覺,這種和以前不同的感覺。瞭解了以及他們不為人知的艱難創作歷程。不像以前總是很盲目的去聽歌,根本什麼都不瞭解,一味地追求流行音樂,把很多經典的音樂遺忘了。平時我也只是聽聽音樂但並不是真正的瞭解音樂,所以我想借此機會更多的去了解音樂。在老師的教導下,我們也欣賞到了許多著名的曲目。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梁祝》和《義勇軍進行曲》賞析。

?梁祝》用琴聲還能告訴現世的世界,愛情是存在的。老師給我們播放《梁祝》的時候,只感覺心隨弦在撥動,愛與誓言在交匯。《梁祝》吸取了越劇中的曲調因素,是一部小提琴協奏曲。曲中音調婉轉,悲涼。使聽者動容. 在悲憤低音鑼聲中,縱身投入突然爆開墳墓中自盡,音樂同時推向最高潮。 樂曲的最終部分是再現部“化蝶”,在輕盈飄逸的絃樂襯托下,愛情主題再現,梁山伯與祝英台從墳墓中化為一對蝴蝶,在花間歡娛自由飛舞,永不分離。 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和墳前化蝶分別作為樂曲的顯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的內容,表現了青年男女對愛情忠誠和對封建禮教的控訴。最後化蝶的描寫,極富於浪漫色彩,可謂全曲的點睛之筆並以浙江的越劇唱腔為素材,成功地將我國民族音樂與西方作曲技法融為一體,用音樂的形式藝術地再現這一動人的故事。 《義勇軍進行曲》的作者是聶耳,他從小家境貧寒,對勞苦大眾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產物。在這樣的背景下聶耳仍然開闢了中國新音樂的道路,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先驅。它的歌詞不多,字也通俗易懂,但它卻是一部不朽的音樂名篇,是聶耳的代表作。它在中國人民爭取自由解放的鬥爭上,起過巨大的作用,並於1949年9月27日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為代國歌;1982年12月4日,經全國入民代表大會通過,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繼續鼓舞着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

歌曲開始是進軍號角似的前奏,其三連音節奏立刻把人們帶入戰鬥的氣氛中去。歌曲從後半拍起句,上行的旋律走向,表現出億萬人民羣眾面對民族危亡的嚴竣形勢而發出急切吶喊,和立即行動的昂奮情緒。歌詞第三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是前兩句昂奮情緒的進一步發展,是全部歌詞中最重要的警句。當出現全曲中最高、最強音和突然休止時,即造成一種特有的緊迫感,像發出最後的警報一樣,提醒人們: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從而突出了形勢的嚴重性。接着引出第四句:“每個人被迫着發出最後的吼聲!”於是,一種不可遏止的力量進發出來了,既是更響亮的號召,又是立即行動起來的決心!連續三個“起來”處理得一個比一個高,表現出廣大人民羣眾的情緒越來越高漲、歌曲也逐漸推向高潮,激動人心。

每個人對於同一首音樂作品,會有各種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時候,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對於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會發生很大的差異。適當的瞭解作品產生的時候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曲家當時的處境,對理解音樂也許有一定的幫助。對於音樂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鳴。再退一步講,也就是能不能讓我們覺得所聽的音樂“好聽”。

伴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音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必定將會更受我們的歡迎。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篇4

通過本學期對音樂鑑賞課的學習,我對音樂的思想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從前,我只是喜歡聆聽音樂,享受音樂給心靈帶來的那份愜意和舒心。現在,我認識到,音樂它是一個有靈魂的東西。它不僅藴含了豐富的思想,同時又是生活的真實反映。一個學期下來,我不僅聆聽了各種各樣的音樂,有古典派的,浪漫主義派的,遍及世界各地,也學到了不少音樂知識和一些偉大音樂家的成功事蹟。

第一堂課,老師給我們聽的是中國傳統的古典音樂——《梁祝》。這是一首值得讓人細細品味的優秀名曲。它源自於一個古老而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説:講述了一對青年男女因無法與封建禮教的婚姻約束作抗爭,最終化為兩隻蝴蝶的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整首曲子富有豐富的創作靈感,時而歡快,時而悲憤,時而舒緩,時而激昂。從旋律風格的變化中可以領悟到,劇情也是一起一伏地在變化。悠揚的笛聲中,我們彷彿可以看到一對青年男女在花間嬉戲的場景;悲涼的曲聲中,我們也能感受到祝英台因梁山伯的離去而萬分悲傷。曲子的最後一段也表現出一絲欣喜的韻味,那是兩人雙雙化蝶後所表現出來的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與渴望。終究,還是一個完美的結局。在欣賞之餘,老師也帶領同學們一起哼唱這首千古絕唱——《梁祝》,這讓我們對它的理解更深了一分。除了《梁祝》,我們我們也欣賞了其他的古典音樂,有鏗鏘有力、催人奮進的《十面埋伏》,也有別具情調、另有風情的《春江花月夜》,還有歡快悠揚、舒緩愜意的《高山流水》。我們更是被鍾子期與俞伯牙的深厚情誼所感動。

在聆聽中國當代著名音樂家唐建平的《聖火20xx》之時,思緒將我們拉回到那極不平凡的一年——20xx。雪災、地震,這些給中國帶來無比劇痛的災難深深地印在中國人民的腦海裏。然而,面對這些困難,中國人民並沒有屈服。相反,我們憑着頑強拼搏的精神戰勝了這些困難,挽救了眾多生命。《聖火20xx》表現的正是中國人民這種百折不撓、英勇奮鬥的大無畏精神。20xx,對於中國而言,自然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中國舉辦了第29屆夏季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北京奧運會,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國的魅力和驕傲。奧運聖火,它指引着勝利的曙光;奧運聖火,它象徵着頑強的意志;奧運聖火,它點亮了不滅的希望。這首《聖火20xx》幫助我們回顧了中國在20xx年走過的曲折征程,也突顯了中國人民面對困難不放棄、不屈服的頑強鬥志。

跟《聖火20xx》相似風格的還有舞劇《紅色娘子軍》,它以芭蕾舞劇的形式,表現了在抗日民族時期,中國人民不向日本惡勢力屈服的大無畏精神。《紅色娘子軍》在中國藝術領域的地位頗高,因為它融入了西方的音樂元素,以芭蕾舞的表演方式,展示了中國人民的英雄故事。這種中西結合的完美風格,更是在藝術領域的一大突破。妙哉!妙哉!

除了欣賞中國的古典音樂之外,我們當然也學到了諸多西方音樂史。在西方那個充滿誘惑又十分神祕的藝術世界裏,一代又一代極具音樂才華的藝術家誕生了,如貝多芬、

柴可夫斯基、約翰·施特勞斯、海頓等。傳承着浪漫主義風格的西方交響曲,它給我們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貝多芬,這個在我們看來再熟悉不過的音樂名人,事實上也有着不為人知的陰暗的一面。性格古怪,脾氣粗暴,這都是我以前不曾瞭解到的有關貝多芬的形象。但是偉人畢竟是偉人,他們都有着為世人所認可的璀璨的藝術作品。《命運交響曲》就是非常具代表性的一個例子。奔放、激昂的旋律寓示着絕不向命運低頭,命運應由人自己主宰。我喜歡它的風格,喜歡它的不為困難所壓倒的堅強意志。首章激昂澎湃的音樂宛如一場暴風雨在肆虐,它在考驗人們的鬥志。而我們,正應該要接受它的考驗,全力以赴,衝破黑暗的束縛,迎接勝利的曙光。而到了第二章,音樂曲風有變,旋律開始變得舒緩,像是一羣水手剛剛經歷了一場惡鬥,現要稍作休息,重新在心中喚起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與渴望。但是從第三章開始,曲風重又回到激昂、澎湃的風格。它意示着平靜是暫時的,稍作休息之後我們要做的是持之以恆地同命運作抗爭,一直這樣不停地奮鬥下去!《命運交響曲》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在物慾橫流的當代社會,我們應該始終懷着一顆充滿鬥志的心來迎接人生中的風風雨雨。

音樂的魅力是巨大的,音樂的思想是無止境的。《音樂鑑賞》,它不僅是一門簡單的藝術理論課。通過對這門課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也受用了很大。它使得我對音樂的熱愛又增添了幾分,它教會了我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也認真領悟它所傳達的思想和反映的人生主題。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篇5

音樂是我們生活裏重要的一部分,走路時要聽歌,吃飯時要聽歌,連寫論文的時候也要把電腦的音量儘量開到最大。但是,長久以來,我們所知道的聽到的大多為一些流行歌曲,像交響樂像鋼琴獨奏其實離我們很遠。

?把耳朵叫醒》是金海星的一首歌,曲風輕快,同時也表達了一個歌手對音樂的熱愛。作為一個聽眾,從“不管3363還是3127,像一個一個困在凡間的精靈”到“111235,像風箏呼嘯而去;555724,是落葉輕輕哭泣;111237,沒有人認真在聽”都可以感覺到歌者想表達,音樂是一種美好的存在,心靈有如一首美妙的樂曲,樂觀開朗的心情能讓你把微笑把動人的音樂節奏帶入人羣。

而通過《音樂鑑賞》的學習,對音樂的理解或者説自己認知的音樂圈更為寬廣了。音樂的四大要素是旋律、和聲、節奏以及音色,欣賞音樂包括純美感享受、想象與聯想、純音樂鑑賞。音樂欣賞這門課程教給我們的不只是音樂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個紳士的姿態面對音樂、面對藝術,真正的靜下心來感知和享受音樂帶給我們的激情與安慰。

一、看動漫認識了久石讓

在所有樂器中,我最先喜歡的是鋼琴,後來同學裏有學古箏的有學二胡的,慢慢的接觸越來越多的樂器,也能很快分辨出各種樂器。不過高中時,只是習慣性的稱其為輕音樂,只要是沒有人唱的就是輕音樂。

看新聞看電視時,會知道歐洲人很喜歡聽演奏會,那個時候覺得那種沒有“歌詞”的樂器合奏有什麼好聽的。

直到上大學,看了宮崎駿的動漫,聽到動漫中讓人醉心的天籟之音,這天籟之音正是久石讓的《天空之城》。《天空之城》的音樂以電聲,合成器為主,加上圓號,童聲合唱,鋼琴小品等等配合,主題曲《載着你走》由井上杏美小姐演唱。其中由杉並兒童合唱團唱出的版本簡直可説是天使之聲,將《天空之城》的漂渺與悲哀表現得絲絲入扣;《シ一夕の決意》是一首鋼琴小品,描述了兩位主角初到達laputa後所見到的情景,非常美妙,也是流傳極廣的一首。

舉個例子:某大學的年度藝術節匯演,有學系用了這首音樂來作表演得背景音樂,才剛彈出幾個音符,台下有80%的人“譁”了起來,説:是《天空之城》啊!其實不看動畫的人,一聽也會被其所迷住。

悠遠的鋼琴,飛揚的小提琴或是低沉的大提琴,安靜的旋律和温婉細膩的基調,是久石讓的一貫風格,也是《菊次郎之夏》這張電影原聲大碟中給我帶來的驚喜。

很多日本電影總是有一種安靜的氛圍,似如流水般的情節,卻能擊中人心底最軟弱的地方。記憶中最深的《千與千尋》,便記憶中最深的《千與千尋》,便是因為久石讓的音樂,我才得以與之結緣。也許是年少時最單純的夢想和願望,被那個小女孩的探險故事深深吸引,為宮崎駿和久石讓深深折服。

二、從張靚穎到喜多郎

喜多郎的《印象西湖》被格萊美獎提名,他邀請張靚穎做他的主唱,而我通過張靚穎又認識了一位日本音樂大師。音樂就是大自然的聲音,喜多郎一直覺得他所作的音樂不是源自他自己,這些音樂是源自天堂的,只是通過他自己的身體和他的手指組成。

可以説,早在70年代便開始致力於研究電子合成音樂的喜多郎,是newage音樂的首席代表,他的作品有着日本newage音樂開路先鋒的獨特風格。將古典、流行、爵士融入電子音樂,他以電子合成器為演奏器具,他説:“我可以用合成器創造海洋、冬天的海岸、夏天的海灘上的全部景色”。而評論家也把這種樂器製作的音樂成為“心靈音樂”。

喜多郎正是利用了合成器的多功能和巨大威力創作音樂,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種不同於西方音樂的東方魅力,使得他從首部作品《天界》面世開始,《宋家王朝》、《絲綢之路》的接踵而至,就得到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聽眾的肯定。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我學到了很多的音樂技巧,所以下面的音樂感覺是一樣的。下一步,我的目標,將是回到自己原始的立足點,用心靈的情感進行一次快樂而悲傷的宇宙旅行。我的音樂使自己感到和平和寧靜,我的願望是通過音樂達到時間和平。大自然激勵了我,我只不過是個使者。”喜多郎説。

認識了這些音樂大師,音樂也彷彿從此向我敝開了更寬廣的門,於是譚盾、雅尼也進入視野,於是開始關注格萊美獎的進展情況,於是看電影時聽到好聽的配樂,不再只看演員表的名字。音樂帶給人的那種閒適心情難以言表,似乎所有事情與音樂結合在一起都變得完美起來。

看過《泰坦尼克號》之後,除了裏面男女主角轟轟烈烈的愛情和沉船時的驚魂一刻帶給了我震撼之外,還有一個鏡頭讓我感動到流淚。那就是當人們都在又急又亂的逃命的時候,有一支拉小提琴的樂隊卻一直鎮定地在演奏。有人對他們説:“根本沒有人在聽”,可是他們説:“吃飯的時候也沒有人在聽,但是我們還是拉,音名樂能使人鎮定”。每次看到這個鏡頭,都會感到無比的震撼,更為音樂的神奇而驚訝。我想這才是一種藝術吧,我覺得藝術不僅僅是看到的聽到的或者是聞到的,而是用心感受到的,並且能給人帶來力量的東西。就像是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的老師,用淳樸的音樂改變了一個原本亂糟糟的班級,也改變了他們的一生。而那裏面優美的曲子和令人深思的故事,對我們這些觀眾來説也是一種力量。

物慾世界太過冷漠,音樂通過我們的耳朵傳達到心靈,叫醒的不只是我們的耳朵而已。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篇6

經過了一個學期的課程,音樂鑑賞這門課終於圓滿的結束了,可以説這門課對我的影響與改變是特別大的。她不僅讓我瞭解到了一些音樂的基本基礎、種類、歷史發展等等的,而且每次課都能欣賞到很多很多優秀動人的旋律,使我心情愉快,特別是在結束了一週忙碌的課程後能夠放鬆心情,陶冶情操。同時這門課更是改變了我對音樂以前的一些看法,甚至是一些人生的態度。另外,在這門課上我還真正的體會到了大學課堂的感覺,很輕鬆,很教會人東西。總之,我很是喜歡這門課。

記得剛開學的時候,我們的老師介紹自己,説自己有40年的教齡。當時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完了,這門課肯定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可能是上世紀的教學方法甚至古板死眼的,我不禁對我的選擇充滿了後悔………可是後來我發現,這門課不是我想象這個樣子的,老師上課的方法十分符合我們的上課方式,課堂上輕鬆又自在,每次課除了講一少部分的精闢的內容後,一般都是給我們欣賞一些美妙的音樂和精彩的電影,讓我們自己去學習體會,我個人一直認為,大學就應該擺脱高中時那種醍醐灌頂的施教方法,提倡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才會更加鍛鍊學生個人能力。同時呢,老師在給我們欣賞之後,還會給我們一些簡單而精彩的賞析,讓我們更好地去學習發現。我認為這一點是其他很多課所不具備的。

我可以説是一個非常喜歡音樂和電影的人,我喜歡聽音樂,流行歌曲,經典老歌,鋼琴曲都有涉獵,我也喜歡唱歌,是我們寢室的麥霸,我認為好的音樂不單要聽,還要親身體會,因為好的音樂可以詩人心情愉快,甚至是改變人生;我愛看電影,不管片,軍事片,舞台劇,歷史劇,武俠劇還是什麼的,我都喜歡看,可以説我家裏的各種碟片足以開一家小型音像店的了。但是在這門課上,我欣賞很多曾經沒有見到過的東西,這些東西有的歷史悠久,有的是最近流行的,不過不管是哪一樣,都深深的吸引着我,看那場面宏偉的交響曲,動人心魄的舞台劇,歷史悠久卻是當時中國文化的瑰寶的思路飛雨,每一件都是那麼的動人心絃,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在這門課上,第一個使我感到震撼的就是那個用古典樂器演奏出電子音樂才有的震撼與魄力的交響樂團,雖然名字我忘記了,但是當時我真的深深的被震撼了,那個宏偉的場面,緊張的氛圍,精彩的表演,動人的音符,每一個元素都讓我新潮澎湃,激情四射,活力無限。那個樂隊的指揮,瀟灑的指揮着樂隊進行演奏,小提琴的表演者,忘我的拉着小提琴,美妙絕倫,彈鋼琴的音樂家,手指在鍵盤上飛快的跳舞,真的一切是那麼的美妙動人,讓人陷入其中,無法自拔。同時我更加認識到了,其實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是沒有本質上的差異的,他只是變現的方法不同,但都可以説是一個大家族,真的很震撼。

後來看了一個電影,有關波蘭愛國鋼琴家肖邦的故事,影片從一開始一一段優美的鋼琴曲開始,轉入到了肖邦的少年,後來他的才能使他出名,但是他決絕為敵人演出而逃出波蘭來到了巴黎,在這裏他又遇到了許多挫折挑戰,最終完成了許多的優秀作品,舉世聞名。可以説,這部電影的鋼琴曲並不是很多,但是每首都很經典,這部影片使我認識到了,愛國熱情是每個人、每個職業都應該具備的,有了愛國之情,人們才會更加欣賞你,崇拜你甚至基本的被人所認可,可以説肖邦的名氣不僅來自於他那美妙的音樂,有一大部分都來自於他那偉大的愛國熱情。我很崇拜他。

在欣賞了一些國外的經典之後,老師拿出了壓箱的寶物,那必然是屬於我們中國人的藝術瑰寶了,像什麼經典民歌,山歌,牧歌等等,每一首不單單旋律動人,歌聲好聽,這更是我們中華人民勞動生活的結晶,是屬於我們的寶物,是不容踐踏的歷史瑰寶。在中國的經典歌曲中,我最喜歡的當屬山歌,因為我覺得山歌雖然沒有什麼樂器的搭配,只是很隨意的一個人扯着嗓子在那唱,但是這不更是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麼,這麼純粹的唱着,聲音優美動聽,時而高昂,時而低沉,讓人情不自禁產生一種迴歸大自然的感覺。真的非常美妙。

後來我們看了一部我國的經典的舞台劇式電影——《思路飛雨》,故事的內容很簡單,就是講一對父女在沙漠上救了一個男子,後來父女遇到了強盜女子被抓走了,後來那個被救了的男子無意巧合之下發現了那個救了他的女子,於是這一回他又把她救了,最後他們一家三人團聚一起,美妙的生活。可以説這個劇情要我寫都一定會比他精彩吸引人們的眼球,但是這個電影的買點並不是在他那無聊到死般的劇情,而是電影中那些優美的舞蹈,可以説這部電影匯聚了中國各省各市的五花八門的舞蹈,演員們也都是跳的很賣力,舞蹈真的很好看,這真是中國文化的一件優秀的收藏品啊。

其實到了這裏,我能寫的也就結束了,不是這門課的東西結束了,因為有很多東西看在眼裏放在腦子中後是拿不到紙上來着,就像上面我寫的一些,都沒有太完整的表達我腦海中的真正想法,因為他對我的影響是從感而發,有內心深處產生,所以,我無法太完美的寫出畢竟我的文筆有限,但是這門課真的非常的好,他讓我改變了以前我對音樂的一些看法,其實真正的音樂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是我們這幫凡夫俗子一時能夠欣賞學會的,他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去親身體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去找到藝術。

雖然,這門課已經結束了,但是她對我的影響卻仍在繼續着,她已經改變了我的一部分的人生觀,正如上面我提到的,我將用我的一生去欣賞音樂,欣賞電影,欣賞藝術。

賞到了很多曾經沒有見到過的東西,這些東西有的歷史悠久,有的是最近流行的,不過不管是哪一樣,都深深的吸引着我,看那場面宏偉的交響曲,動人心魄的舞台劇,歷史悠久卻是當時中國文化的瑰寶的思路飛雨,每一件都是那麼的動人心絃,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篇7

一直以來我對音樂有種説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以其獨特、美妙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聆聽一場音樂會,會使我們陶醉其中,觀看一場歌舞晚會,會使們激動萬分。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們羨慕不已,歌唱家動聽的歌聲,令我們躍躍欲試,這是因為音樂是美的藝術。追求美是人類的天性,高層次的審美追求會使人的精神得到昇華,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將變得更加豐富而充實。

我記得國小的音樂老師是一位氣質高雅的女教師,莫名的我們都很喜歡她,記得那時候課本叫唱遊,一直都是跟着老師唱唱跳跳,後來我們還學了一學期口琴,那個時候能夠吹出一首曲子非常興奮。課堂上老師沒教什麼樂理知識,只是教我們唱,不過我的音樂老師組織了校合唱團,那個時候她説我的聲音不錯,她希望我去參加她的團,那個時候我很高興,也去上了課,在那段時間我學了些樂理知識,包括識五線譜,簡譜,不過只學了一學期就升學了,後來也就沒再學,高中回老家唸書,音樂課幾乎被那些所謂的主課佔用了,也沒上什麼課,也就荒廢了。

本來這次選修音樂鑑賞課是因為學院要求修藝術類的課才選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種隨便聽聽的心態,不過漸漸地我被吸引了,它讓我再次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課堂上老師不但教給我們一些基礎樂理知識以便我們更好的學習,還叫我們視唱,還給我們能介紹樂曲和一些優秀歌唱家的作品。這不但使我們會唱,還讓我們瞭解一些民族音樂,使我們受益頗多。一些優美的民族音樂一直縈繞在我耳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康定情歌》,以前一直聽別人説起這首曲子,可從來沒認真聽過,也沒唱過,在課堂上我不但聽了,還會唱了。還有阿柄的二胡獨奏《二泉映月》深感人心,我終於明白音樂給人帶來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音樂是最能抒發人類情感的。

至於音樂鑑賞課有沒有必要學習一些基礎樂理知識和視唱知識,我不是很清楚,我個人認為如果僅僅就欣賞而言,不是很重要,音樂是作曲家(當然也包括演繹者)心靈的吟唱,所以,要用心靈去感受。如果過多的用樂理知識去分析一部音樂,那其實是對音樂的肢解。我認為,其實音樂的技巧即使對於作曲家來説也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內涵。就像那些世代傳頌,膾炙人口的詩詞往往不是那些格律謹嚴的詩詞;那些精於格律的詩詞家,其作品往往是蒼白的、空洞的技巧的堆砌。音樂也是同樣的道理。

周國平先生有過這樣一段話,比較有趣。他説“音樂家用天國的語言敍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用人間的語言述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痛苦了,因為俗人根據人間的事情來理解人間的語言,總是誤解了詩人。音樂家可以免於此患,反正俗人聽不懂天國的語言。”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其最後一句,也就是每個人對於同一首音樂作品,會有各種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時候,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對於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會發生很大的差異。

適當的瞭解作品產生的時候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曲家當時的處境,對理解音樂也許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也僅僅是“適當的幫助”而已。因為我們即使知道作曲家當時所處的時代環境、生活環境,我們也不可能完全瞭解作曲家當時的心境。對於音樂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鳴。再退一步講,也就是能不能讓我們覺得所聽的音樂“好聽”。伯牙與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鍾子期以一介樵夫,應該也沒有什麼高深的樂理知識,但是,卻能感受伯牙琴聲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覺得,樂理知識對於欣賞(僅僅是欣賞)音樂而言,不是太重要。欣賞音樂,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知識。

但説到音樂鑑賞與基礎樂理知識和視唱知識的聯繫時,我還是要承認他們之間是有一定聯繫的。音樂知識是音樂鑑賞的重要內容之一,和其他門類的科學知識一樣,由於高度理論,故難免顯得機械、枯燥、單調、乏味,所以我們一般特別不喜歡音樂課上講樂理。音樂知識可分為音樂常識和樂理兩類,音樂常識很容易掌握,而樂理則缺乏形象性、生動性,咬文嚼字的概念往往可以讓我們迅速失去對它的興趣。然而,樂理又是音樂知識的核心內容,只有掌握了樂理,才能使我們的音樂欣賞從必然王國邁向自由王國,才能從“欣賞”音樂提升到“鑑賞”音樂,才能做音樂的主人。因為樂理提供瞭解析音樂作品的武器、打開音樂神祕大門的鑰匙。在藝術與心靈的碰撞中,激起知識的火花,真正感受知識的力量與魅力。補充與樂理完全對應的、美妙的聽賞資料,只有在動聽的音響活動過程中細細地、盡情地品味旋律特徵帶來的震撼,才能真正領略所謂“音樂的靈魂”那豐富的內涵,進而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視唱包含了豐富的音樂詞彙,有節奏、旋律音調、和聲、調式以及各種體裁,這些元素不僅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而且是音樂中的經典。而且在視唱的過程中培養了我們的音樂感覺,同時提高我們的學習興趣。因此音樂鑑賞課上學習一些基礎樂理知識和視唱知識還是有必要的。

通過一學期的音樂鑑賞課學習,我對我國民族音樂又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前我一直覺得民族音樂不好聽,或者説是聽不懂,不瞭解。像大多數青年人一樣,我們喜歡當今的流行音樂,我們對港台流行音樂更是趨之若鶩,不喜歡民族音樂,對民族音樂知識可以説了解甚少,説不出幾種民族樂器的名稱、叫不出幾位中華民族音樂家的姓名。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國民族音樂的優美、動人,我被吸引了,我國民歌浩若煙海,內蒙民歌的豪放、遼闊,江南民歌的婉轉、秀麗,陝北民歌的高亢、奔放,雲南民歌的明麗、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潑、歡快,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從中得到豐富的體驗,體味到各民族的風俗民情和鮮明的地域色彩。民族音樂風格上地區差異而不同,這也是它們的魅力所在,因為只有這樣,音樂的元素才會豐富起來,否則再有內涵的歌曲總有一天也會聽“膩”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認為還是音樂元素的多元化。

伴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音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必定將會更受我們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