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家訓心得體會範本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5W

讀家訓心得體會範本多篇

讀家訓心得體會篇1

我十分喜歡讀《哈佛家訓》,這本書由很多個小故事組成,生動有趣又有意義。最近,我讀了《愛心從身邊開始》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介紹了幾則身體力行的愛心小故事:殘疾青年幫鄰居老太太買食品;一位婦女幫一位喪夫的年輕媽媽看孩子;一位大學生做義工幫卧牀病人做清洗工作。他們都是從身邊開始,長期堅持,真正幫助了別人。

我家的車房上方住着一户人家,他們有一個腦癱的兒子。這個兒子有二十歲了,很胖,不會走路,不會説話,只會發出“嗚嗚嗚”的叫喊聲。後來,我知道他的名字叫阿海。阿海的房間的窗户正好在我家車房正上方,我天天跟媽媽去取車上學。一來二去,阿海認得我們了。他一大早就趴在窗台,瞧着來來往往的行人。一旦發現認識的人,就興奮地叫喊“嗚嗚嗚……”

這時,如果你迴應他,他就安靜了,而且很高興。媽媽每次聽到他的叫喊,就立即高興地説:“早上好!阿海,吃早餐了沒?”阿海要不點頭,要不搖頭,然後就安靜下來了。媽媽也要求我這樣做。有時,時間很緊或是心情不好,我就不想搭理阿海了。媽媽批評我:“阿海不能走,不能説,沒有朋友跟他玩,他多可憐啊!所以我們不能不搭理他。”我想了想,媽媽的話很有道理,我如果不跟小夥伴玩,一天都受不了。阿海一步也不能離開家,我又怎能剝奪他小小的樂趣呢?自此,我每天早上都和阿海打招呼。

善意只有表達出來才是善行,否則,它只是太陽的影子,永遠不能給別人帶來温暖。釋放你的善意吧!

讀家訓心得體會篇2

沒有哪一本書像《哈佛家訓》那樣,讓我們震撼,也很少有一本書像它那樣,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將人生豐富的哲理生動有趣地展現出來。不同於眾多説教式的書籍,《哈佛家訓》從頭到尾都是生動的,引人入勝的。每讀完一個故事,就會覺得人生出現了另一片天空。

其中有三篇故事印象最深。第一篇《成功就站在失敗的後面》:1832年的美國,有一個人和大家一道失業了。他很傷心,但他下決心改行從政。他參加州議員競選,結果競選失敗了。他着手開辦自己的企業,可是,不到一年。這家企業倒閉了。此後幾年裏,他不得不為償還債務而到處奔波。在他一生經歷的十一次重大事件中,只成功了兩次,其他都以失敗告終,可他始終沒有停止追求。1860年,他終於當選為美國總統。他就是至今仍讓美國人深深懷念的亞伯拉罕。林肯。

這個故事給人的啟示是:一直堅持到最後的人才知道,世界上沒有“不可能”。偉人和凡人不同之處,只是在於能否堅持到最後而已。成功就站在失敗的後面,朝前走幾步,你就會看見。

第二篇《名著從一頁紙開始》:哈里在美國海岸警衞隊服役的時候就愛上了創作,但不知為什麼,他總不能寫出讓人滿意的作品。哈里認為,他必須先有了靈感才能寫作,所以,他每天都必須等待“情緒來了”,才能坐在打字機前開始工作。每當哈里想要寫作的時候,他的腦子就變得一片空白,這種情況使他感到害怕。為了避免瞪着白紙發呆,他就乾脆離開打字機。他去收拾一下花園,把寫作暫時忘掉,心裏馬上就好受些。他也用其他辦法來擺脱這種心境,比如去打掃衞生間,或者去刮刮鬍子。

後來,他偶爾聽了作家奧茨的經驗,覺得深受啟發。奧茨説:“對於情緒這種東西,你千萬不能依賴它,從一定意義上來説,寫作本身也可以產生情緒。有時,我感到疲憊不堪,精神全無,連五分鐘也堅持不住了。但我仍然強迫自己寫下去,而且不知不覺地,在寫作的過程中,情況完全變了樣。”哈里認識到,要實現一個目標,你必須呆在能夠實現目標的地方才行。要想寫作,就非在打字機前坐下來不可。在衞生間或花園裏,永遠都寫不出什麼。他馬上行動起來。他制訂了計劃,每天都堅持寫。經過了長達20xx年的努力,他的長篇小説終於問世了,這本小説就是我們今天讀到的經典名著—《根》,哈里因此書獲得了美國著名的“普利策獎”。

這個故事給人的啟示是:如果我們要做成一件大事,就必須付出艱辛和全身心的投入。許多人沒有成功,只是因為太容易放棄自己的努力。當我們要失去信心的時候,不妨自問一句:為什麼不能再堅持一會兒?

第三篇《5分鐘造就一生》:卡爾。華爾德曾經是美國近代詩人、小説家和出色的鋼琴家愛爾斯金的鋼琴教師。有一天。卡爾給愛爾斯金教課的時候,忽然問他:“你每天總共要練習多長時間鋼琴?”愛爾斯金説:“大約三四個小時。”“你每天練習間隔的時間都很長對嗎?”“我想是這樣,每次差不多一個小時,至少也是半個小時以上。我覺得這樣才好。”“不,不要這樣!”卡爾説:“你將來長大以後,每天不會有很長的空閒時間。你應該養成一種用極少時間練習的習慣,一有空閒就幾分鐘幾分鐘地練習。比如在你上學之前,或在午飯之後,或在工作的休息中間,哪怕5分鐘也去練習一下。把短時間的練習分散在一天裏。如此彈鋼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14歲的愛爾斯金因為聽了卡爾的忠告,使自己日後得到了不可估量的益處。後來愛爾斯金當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教師。他用卡爾教他的積少成多的辦法創作了長篇小説。他的授課工作雖然每天都很繁重,但是他每天仍有許多可利用的短暫餘暇用來寫作和練習鋼琴。愛爾斯金驚奇地發現,每天無數個幾分鐘的時間,足夠他完成創作和彈鋼琴兩項工作,而且最後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這個故事給人的啟示是:當“沒有時間”成為我們無所作為的藉口時,平庸就會伴隨我們一生。如果我們總想用一塊完整的時間去做一件事,那我們可能永遠一事無成。時間像海灘上的沙粒,要一點一點地抓取,積累很多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它的分量。

讀家訓心得體會篇3

前幾天,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本書,名叫《哈佛家訓》。

一拿到這本書,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書看了起來。我立刻被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吸引住了,裏面由品性、夢想、真愛、成功、思維等幾大塊內容組成了這本扣人心絃的書……我深深沉醉其中,忘記了時間的流逝,一口氣就把這本書看完了。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是勇氣篇裏的“在鞋帶上動點小腦筋”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擦鞋匠在幫一個逃犯擦鞋時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並從逃犯説的“除了要有想象之外,還要有敢於冒險的勇氣。其實,你可以在鞋帶、鞋油之類的小本買賣上動點腦筋”這句話中得到啟發,用計謀打敗了犯人,還得到了一份意外的財產。從這個故事中我體會到了:“你難免會遇上壞人,他一定是狡詐的,那麼,你要比他更狡詐。一方面要和他不動聲色地周旋,一方面要細心尋找逃脱或制服他的機會。先不要揭穿他,那樣很危險;也不能任他擺佈,否則你會失去掌控能力。不要慌亂,因為壞人比你慌亂一百倍。”的道理。

?哈佛家訓》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義,它激發了我對社會、人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點燃了我內心深處的智慧火花,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

讀家訓心得體會篇4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哈佛家訓》。這本書從頭到尾都是生動的。每讀完一個故事,就會覺得人生出現了另一片天空。這本書共有十個篇章,每個篇章都有十幾個小故事,如品性——站立生命的基石,夢想——裝點歲月的風景等。

品性——站立生命的基石,讓我懂得:謙讓的心猶如宇宙中的天空,猶如大地上的海洋和山谷。謙讓者因寬容而博大。

夢想——裝點歲月的風景,讓我懂得了:沒有夢想就沒有奇蹟!信念是一支火把,它可以燃起一個人的激情和潛能。

我喜歡這本書,特別是真愛——永恆不息的心跳中,《媽媽只收零美元》這個小故事。主要內容是:湯姆幫媽媽幹了一些家務,就給媽媽寫了一個賬單。媽媽看見賬單後,寬容的笑了。而媽媽寫給他的賬單卻只收零美元。當湯姆看見媽媽寫的賬單後,很慚愧。因為媽媽讓他懂得了:真愛是無法計量的。

在生活中我有時也有點像湯姆,比如説:我以前偶爾幫媽媽到個垃圾,擦擦桌子,就對媽媽説:”我今天幫你倒垃圾了,你得給我貳角錢,我今天擦桌子了,你得給我伍角錢。“媽媽聽了之後,總是笑着説:”你這孩子,啥時候才能長大。“讀完這個故事後,我終於明白:媽媽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她不求任何回報,只是默默付出,媽媽的寬容和慷慨,正是因為她愛得太深,愛的太重……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告訴我豐富的人生哲理,我從中深獲教益。

讀家訓心得體會篇5

“家和萬事興,只有家裏和和氣氣的,我們的大家,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昌盛。”3月22日,呼家樓街道聯合金色朝陽培訓學校開展了一場主題為“家風抵萬金”的講座,轄區百餘居民參加了此次活動。

此次活動旨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傳遞向上向善正能量,促使大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什麼是家風?家族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好的品德,能夠一直延續下去就成為了我們家族的風氣。家風好,這個地區的民風就好,國家就好。就像詩經中的《國風》和《雅頌》在唱歌的過程中就把這個地區的純樸善良的民風表現出來了。講座中,金色朝陽培訓學校的王虹老師首先為大家講解了家風的含義。

隨後,她講道:家風家訓融於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中,是每個家庭教育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重要教誨。家庭成就孩子的教養,品格來自家庭的傳承。“傳統文化是寶,我們要一起學習。”

“我大家講一個真實的例子。我一次我去王府井,看見一個父親領着10歲的左右的孩子玩。正巧,這個父親接了個電話,他馬上説,這事我幫不了你,我現在不在北京,在新疆呢。”聽了王虹老師的分享,大家哈哈大笑。王虹老師總結説:“教育孩子從小就要讓他學會誠實,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王虹老師結合自己成長的經歷和對家風、家訓的感悟,運用生活中鮮活的事例,為大家講解了《庭訓格言》部分內容,列舉了誠以及美國第一任華裔內閣趙小蘭的家教,通俗易懂地教居民們如何培養子女、孫子、孫女,以及如何營造良好的家風、家訓。有的居民拿出筆記本做着記錄,有的居民用手機記錄下講課場景,現場熱情火爆,響起陣陣掌聲。

講座結束後,居民李華感慨頗深,分享了聽課後的感受,她説,家風是一個家庭的傳統風尚,或作風,一個詞,一句話,一個家裏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家風不僅是民風、社風的組成要素,也是中華民族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家訓、家規、家教、家風,成為社會風氣、公民道德的源頭。家風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是一種無聲的動力、無言的激勵,它的影響是深刻的,全面的。“街道開展‘好家風好家訓’教育活動,我們非常喜歡,提醒我們這些老人不要溺愛孩子,引導我們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樹立家風家規的意識、進一步加強社會和諧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