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生減負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23W

學生減負的心得體會多篇

學生減負的心得體會篇1

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是每個人珍藏在記憶深處的美好時光。但是,現在的孩子卻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因為他們的童年時光被大量的作業和各種課外補習班所淹沒。作為一名教師,我更欣賞那些上課認真聽講,能夠有效的抓住課堂上的40分鐘的'學習,回家認真預習、複習、獨立完成好作業的孩子。這些孩子,能有效地把基礎知識學好,他們有着很大的發展潛力。每當看到一些學生在學習上累得小臉煞白,經常十一、二點睡覺就很心疼。作為一名老師,我充分地認識到教學活動中講求技巧,讓孩子們從繁重的課業學習中解脱出來的價值與意義。我們又該如何去做呢?

一、要向40分鐘的課堂要質量,努力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通過課堂教學這一環節切實地給學生進行減負。

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精神就是要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這就決定教師的講只能是精講。要達到精講,我認為就必須做到一課一得或兩得,不可貪多求全。每篇課文值得探討的知識點很多,但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就要抓住教學重點,大膽地裁剪取捨。要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我個人覺得要做到五條:

(一)、是精心備課。在深鑽課標和教材的基礎上備課,做到備過程、備語言、備板書、備習題、備教具。

(二)、是減少時間損耗。要求學生課前作好上課準備,合理提高課堂密度,增加教學信息量,濃縮教學語言,精簡板書,提高教學效率。

(三)、是改變課堂結構,達到講、練、查結合,知識點落實,體現精講精練。

(四)、是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技術。通過投影等多媒體作用於學生各種感官,以增加直觀性和形象性,增加信息傳輸量,提高學生儲存記憶的速度、效率。

(五)、是對後進生實行及時的輔導。

二、多一些開放作業。

以開放性的作業提高和改善學生的思維,通過解放和開發學生思維以達把學生從枯燥煩悶的作業中解脱出來的目的。

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識後,反覆抄寫只能加重學生負擔,在學習課文之後,為了讓學生們理解的更透徹,應立足於教材又超越教材,讓他們查找有關作者的資料及時代背景,拓展閲讀相關的文章,要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不感到繁重枯燥。在教學過程中要受用的練習,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把學習任務完成。

三、培養學生自學習慣。

對於學生的減負,我們還是一味的減,更不可能一味地空減,而是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有意的,有目的的轉變學生思想,從而轉變學生觀念,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而變為主動地學習,才有可能達到我們減負所期望的目的。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在不斷的教學活動中,不時地、不斷地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自學習慣,具體説來就是要培養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的習慣,課外閲讀和勤於練筆的習慣。

四、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健康的心態,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學生的身心不健康,則會對事物產生錯誤的認識與理解,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因此,對於學生個人的心理教育在我們的整個教學過程中亦相當的重要。

學生減負的心得體會篇2

“課堂作業”顧名思義課堂中完成、並得以反饋的作業,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數學課堂,作業不能做到當堂完成當場反饋的現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師把課堂作業變成課外作業,剝奪了學生活動時間的同時,也增加了教師的負擔,事倍功半直接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

存在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老師。有些教師認為,教師課堂講授時間與教學效果成正比,認為教師課堂講,學生課外練,既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又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課外時間。因此不惜擠掉學生獨立作業與反饋的時間,用於講授,認為這樣就能提高教學效果,就能取得好成績。殊不知學生構建新的認知結構,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均離不開自身的獨立活動,單*教師講授和師生共同活動,充其量只能使學生“懂”,而達不到“會”。

更有些教師認為儘早把書本教完,儘早開始總複習效果較好,因此,他們砍掉學生課堂作業與反饋的時間用於敢進度。應試教育觀念指導下,強抓分數的教學嚴重違反了信息接受原理與學生認知規律,結果適得其反,不利於學生知識的獲取,技能的形成和認知結構的構建。

課堂獨立作業是學生課堂獨立作業的一項重要活動,它一方面能促使學生將剛剛理解的知識加以應用,在應用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學生對新知識應用上的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共同活動,必能獲得一定成效,這些成效若得到及時反饋,就能成為進一步調整教與學的新信息。對學生來説,及時瞭解學習的結果,可以很快得獲得矯正性信息,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學習,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的、恰當的評價,是一種很重要的反饋形式,是推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的有利因素。因此,在設計練習時,教師要充分估計學生每次聯繫中困難出現的情況,在教學時,還要不斷從學生的練習中,及時,全面的獲得反饋信息,調整教學進程,促進學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當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幫助和指導下解決問題後,教師就應該對他們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教師的評價特別是對學生個體的評價,應使學生生產一種“學習成功”的情緒體驗,這有助於學生形成“樂學”的心態。教師對學生評價時使用的“個性色彩”語言,應是幫助學生對自己為什麼能夠取得練習成果進行合理歸因。實踐證明,有歸因的評價要比那種“公式化語言”評價更有效,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信心十足,情緒高漲的心理狀態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培養學生探索、創新意識。

學生減負的心得體會篇3

中國小生“減負”受到社會各方面的普遍關注,為何“突圍”這麼難呢?筆者以為主要矛盾是中國小“減負”沒有與“保質增效”掛鈎,學校和家長擔心“減負”會降低教學質量,影響學校的升學率,影響學生的升學和前途。怎樣做到既“減負”又“保質增效”呢?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提高中國小教學質量主要依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進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來實現。學校應該加強教學研究和探討,改進教學形式和方法。教師要採取“啟發式”教學法,精講多練。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也就無需補課了。

二、加強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勞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能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而輕視德育和體育,讓孩子失去愉快而美好的童年。一個班上學生的學習狀況參差不齊,老師要分層次進行教學,照顧方方面面,特別是要關注“差生”,及時彌補薄弱環節。學習有張有弛,不要繃得太緊,使學生沒有咀嚼和消化的餘地,沒有喘息的機會。提倡個別輔導,對症下藥,注重對學生個性化的指導。減負的同時,中國小要創造條件讓學生髮展個性特長。開設多種拓展型、研究型課程,成立學生社團,開放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房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又喜聞樂見的活動中增長才幹,脱穎而出。

依法治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也是切實減輕中國小生過重課業負擔的關鍵所在。我們應該拿起教育法規的有力武器,切實落實教育部有關“減負”的各項規定,同時加大會考、大學聯考的改革力度,使“減負增效”真正落到實處。

學生減負的心得體會篇4

一、完善“綠色作業制度”,將減負與教學有機結合。

1、開學初,完善了《台湛路國小作業佈置、批改與講評規範》,並且組織全體教師學習,為“綠色作業”活動的有效開展定下了主基調。

2、開展了“零作業日”的活動,即沒有書面作業,代之以形式多樣的實踐性作業。例如:一年級學生在陌生人面前讀剛剛學會的拼音,中年級學生動手做科學實驗,高年級的學生自己組織宣傳普通話活動……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的同時,也在寬鬆的氛圍中將課本知識的學習融入了生活之中。

3、獨創了“快樂作業”活動。“快樂作業”的作業設計上求“新”。施行雙休日作業、節日作業。“快樂作業”的作業佈置上求“變”。學生自主選擇作業,必做題與選做題,文字題與操作題,學生自選完成方式,充分尊重學生興趣與選擇。“快樂作業”的展示上求“真”。學校深入班級,傾聽學生的意見,選取班級中學生最喜歡的作業、學生最希望展示的內容,由高年級學生和老師一起,進行錄像,並藉助學校的“星光演播室”,進行“情景再現”,讓全校學生觀摩學習。

二、構建“綠色評價體系”,將減負與評價有機結合。

1、學校開展了“學生學業評價”工作,每個孩子都有一張“學生學業評價”卡片。評價內容涉及課堂常規、書面作業、實踐能力、合作水平四個方面。學校每兩個月由任課教師同各班的學生評價員一起對本班學生的各科學業情況以等級進行評價,然後,將各科綜合情況填寫在這張卡片上。學生自己根據表現,在卡片上寫出自己的不足以及努力方向。學期末由教師對學生的學期情況進行綜合評定。這種評定方式,不必排名次,學生就能知道自己學業上的不足,明確奮鬥的目標。這種評價的方式,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對於學生健康成長有着很好的推動作用。

2、學校開展了“星光少年”評比工作。“星光少年”評比,每兩月一次,學生可以爭“品德星”、“學習星”、“守紀星”、“健體星”、“特長星”。學校的每位任課教師都參與評價,每個學生都有表決權,每一個孩子都有“閃光”的機會。它對於塑造學生健康的心態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三、開闢“綠色監控通道”,將減負與監控有機結合。

1、組織了學生“記作業本”的檢查與反饋,針對發現的個別教師佈置作業中出現的機械性內容過多、實踐性內容過少;只有學生必做的內容,沒有學生能力提高的選做的內容的現象,進行了個別指導,並且跟蹤了整改情況。

2、開展了作業月檢查活動。學校將《同步》和《配套》的作業批改情況,列入了每月必查的內容。全體幹部在檢查當天反饋檢查結果,並提出整改要求,隨後隨機檢查,跟蹤整改效果,為“綠色作業”活動的有效開展保駕護航。

3、開展了減負調查問卷活動,通過隨機抽取學生調查,瞭解學校“減負”工作的落實情況。

4、堅持“巡課制度”。每天檢查按課表上課情況,關注課堂教學的質量;每天落實一小時體育活動,規範體育活動的內容。

學生減負的心得體會篇5

xxx市推行“減負提質”政策已歷時幾個月,從學習瞭解政策到實際貫徹執行,一步步地深入推進讓我感觸頗深。

首先,我們都必須得承認現在的學生課業負擔和精神負擔確實很重,國小生也逃脱不了來自家長和學校的雙重壓力,失去了他們應有的休息娛樂時間,很難再找到像以前我們兒時的那份純真和快樂。面對升學的壓力,就業的壓力,家長、學校對學生施加了更多的壓力,都認為不打好基礎就會影響今後的學習。因此,在國小階段,家長們就非常重視子女的學習狀況,除了每天做不完的作業外,節假日,雙休日還送子女上輔導班,特長斑,做習題,學這樣學那樣,把時間安排得緊緊的,孩子們的童年就在這沒完沒了的學習,培訓中度過,何談快樂,何談幸福!

其實“減負”已是個老話題,記得我上中學時口號就已喊響,可似乎這僅僅是一個口號。時隔多年,我已是一名人民教師,而這次的“減負提質”讓我感覺到它實實在在落實到了日常教學中,真真切切灌輸到了每個老師的思想中。在校領導的指導下我們每位老師都學習並領悟了“減負十條”的深刻意義,並嚴格按照“十條“開展教學。在這期間,學生的課業負擔確實明顯減輕,我也非常願意把原本屬於孩子們的時間還給他們,讓他們去感受屬於他們美好純真的童年。

但我們不能忘記“減負提質“是一個整體,減負並不代表鬆懈,並不代表減輕老師的負擔,反而是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效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在有限的時間內交給學生很多的知識,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這無形中給教師施加了很多壓力,同時鞭策教師以高標準推進自己前進。

當然,在深入推進“減負提質”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家長們並不是很領情,反而有不少家長增加了擔憂。通過交流,瞭解到大多數家長反應“減負”後學生的課餘時間多了,回到家大部分時間花在看電視,玩電腦上,一二年級沒有書面家庭作業更是家長們擔心的一個重點。另外,作為一名剛踏入工作崗位的老師,由於經驗不足,我也時常擔心孩子在這減負的環境下能不能取得應有的成績。我很贊同減負,因為我也是在沉重不堪的課業壓力和精神壓力下學習成長的,看到現在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笑容我感到很高興,但同時我也在隱隱地擔心,社會這個大環境沒有變,孩子們將來能否應對各種壓力,能否創造自己美好的未來……

最後,我想就目前的減負提質提出自己的一點點膚淺之見,根據不同區域教育水平,不同學校學生狀況,制定減負計劃,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切忌“一把抓”,也許更有利於師生共同成長,實現教育可持續發展。

學生減負的心得體會篇6

為了把國小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拯救出來,讓孩子們有更多的玩耍時間,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的發展,因此要“減負”。學生的負擔有二:一是課業負擔;二是精神負擔。為什麼會有如此沉重的負擔,也來源於兩個方面:一來自家長;二來自學校。眾所周知,面對升學的競爭,就業的壓力,家長、學校對學生施加了更多的壓力。不打好基礎就會影響今後的學習。因此,在國小階段,家長們就非常重視子女的學習情況,他們“望子成龍”心切,節假日,雙休日送子女上輔導班,做習題,把時間安排得緊緊的,孩子們哪還有玩的時間啊!在家長們的教育下,現在的孩子思想過早地成熟,想着進重點中學,上名牌大學,哪還有以前我們兒時的那份純真,快樂。但是這份壓力的真正來源還是社會,現今社會用人制度過分追求高學歷,使家長對子女的今後就業問題產生了擔憂,如果進不了名牌大學,面臨的就業問題就會更大,因此,他們不得不在現在讓子女們承受這“不能承受之重”。而學校裏師生的負擔來自統考以及升學考試的壓力。

“減負”已是個老話題,可為什麼學生的負擔沒有減下,反而更重,原因究竟在何處?首先,減輕學生負擔的規定,家長們並不領情,反而有不少家長增加了擔憂。 他們擔心現在進行的快樂教育,到時候就是考不出好成績的結果。面臨的情況是國小不好好學就考不上好國中,考不上好國中就別想考上好高中,考不上好高中上大學就沒戲,這是一環扣一環,哪環鬆了也不行。 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就是學校放鬆了不少家長也會給孩子暗地裏加碼,那反而是一種更可怕的競爭、更可怕的壓力。這幾個學期,我校為了給學生減負,沒有徵訂“每課一練”等作業本,但是家長們自發去書店購買。有些家長甚至認為老師在“偷懶”,在家長會上提出要增加作業量。 “減負”後大多數的學生的課餘時間多了,但有了這麼充裕的時間,有的學生不加任何利用,只一味沉迷於玩電腦,看電視,於是家長們又對“減負”產生了擔心。

要做到真正的“減負”,正如江校長説的,師生過重的精神負擔要減,機械性的、懲罰性的、累死人的作業不要佈置,而必要的課業負擔不能減。目前有些學校的“減負”出現令人憂慮的傾向:藉口“減負”隨意刪減教學內容;藉口“減負”隨意修改教學計劃;藉口“減負”隨意減少教學時間。甚至,“減負”成為個別教師工作不負責任,降低教學要求的理由。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一考定終身”的體制還沒有完全改變的情況下,真正能為學生“減負”的方法只有一條,就是學校要走“輕負擔,高質量”之路,教師們應該積極探索和研究教學改革,總結出在課內、課外有效可行的教學經驗,嚴格控制作業量,精心安排,注意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學生歡迎的作業。作業就內容來説,既要突出新知識的重點,又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既要考慮鞏固“雙基”,又要注意發展智能,既要面向大多數,又要照顧兩頭。形式上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如有口頭的、觀察性的、思考性的、實踐操作性的作業,有時,根據教學需要,還可讓孩子自己設計作業,發揮他們的自主性,並且佈置作業因人而異,既有統一的必做作業,也有選擇性和自主性的作業。另外,學校和家庭應該給學生們營造一個輕鬆、良好的環境,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的身心過於疲憊。

學生減負的心得體會篇7

通過關於國小生減負的問題的學習,我感受頗深,怎樣才能真正做到給國小生“減負增效”,要實現“減負增效”我得到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教師轉變教學思想,切實做到“減負增效”要推進素質教育,真正實施“減負增效”,就必須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恰當地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給自己加壓,提高課堂效率“減負增效”,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培養學生的能力。俗話説得好,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應有一桶水。現在,知識信息正高速發展,教學技術不斷更新。教學手段更是不斷變化和創新,具有其先進性。所以教師也應該不斷學習,給自己充電,吸取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為高效的教學創造條件。要提高課堂效率就要在備課上下功夫。為此,應花幾倍於一堂課的時間和精力去備好一節課。

三、上好每一堂課是減負增效的關鍵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充分條件,備好課不等於能上好課。備課中的主角是教師本身,而上好課的主角是師生雙方。上好課除了課前的充分準備以外,課堂上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1、課堂教學的原則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課堂上應師生互動,且動而不亂。教師要加強課堂組織教學,注意雙邊活動來引起學生注意。上課做到明白、準確、新穎、生動、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處於良好的學習狀態。試想,教師上得很認真,學生不積極參與,不認真聽講,有何效率可言?

2、教學手段靈活多樣、綜合利用。任何事物都應一分為二地看待,我們一方面要適當地應用現代教學技術,另一方面我認為,更不能忽視傳統教學手段的繼承和創新。在有限的一節課時間內,運用輔助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好處,絕不能搞花架子。運用好的教學手段,能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智力,而不能把它們變成課堂教學上的娛樂,或分散了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注意力。把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傳統的教學手段結合起來。“給人於魚,不如授人漁”,教學生學習科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地變“學會”為“會學”,變“死學”為“活學”。

3、樹立良好的學習風尚,營造輕鬆愉快、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有了良好的、濃厚的學習風氣形成一批勤奮學習的學生骨幹和優秀生,就可以帶領全班同學積極向上,好好學習。相反一個學風不正,教師單純地追求升學率,只顧尖子學生,放棄對所謂”差生”的教育和輔導,結果班級秩序混亂,即使是好學生也學不下去,怎能讀好書!所以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全面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

學生減負的心得體會篇8

我是杭州景芳中學的一名七年級學生,進入國中才不到三個月時間,對我來説卻是一個非常大的跨越。在國小裏,我可以睡到早上七點鐘,現在我一般都在六點前起牀,睡覺不到八小時;在國小裏,我揹着不到五斤重的書包,現在每天揹着個超過二十斤重的書包還有作業本;在國小裏,我可以七點五十分到校,現在必須六點五十分到校;在國小裏,我可以在不上課的時候去操場上跑跑跳跳,現在除了體育課和大課間時間,我只能坐在教室裏為下一堂課做準備,甚至連上廁所也被規定不能跑步;在國小裏,我可以在下午四點十五分放學回家運動一下,現在學校規定五點二十分放學,而我們七年級學生很少有班級能夠在五點半之前走出校門的,經常是回到家已經超過六點了。現在是冬天啊,回到家,天也黑了,飯菜也涼了;在國小裏,我的回家作業八點半之前就能完成,九點鐘肯定能睡覺,現在一般都要到十點鐘才能結束。注意哦,是結束,而不是完成。因為父母覺得十點鐘必須睡覺了,留下的作業只能早上早起加油了。為了節約時間,我的早飯從來都是在上學路上吃的。作業做多了,當然有好處,每一種類型都做過了,考試當然遊刃有餘。但是,我已經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做作業上了,根本沒時間進行身體鍛鍊。

在國小我可是體育鍛煉先進分子,曾被請上講台傳授家庭體育鍛煉經驗呢;所有的興趣愛好都已經割捨而去,體音美全面發展曾是我的理想,或許這世間因此而少了一位優秀的運動員、音樂家、美術家;對於做不完的作業心生厭惡,只是為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由於不交作業是不能進教室的,部分同學不是抄襲就是湊數字。美國教學問題專家哈里斯·庫帕對家庭作業與學業成績的關係進行了研究,他通過對比研究,得出了令人深思的結論:家庭作業對高中生成績有重要的積極的影響,對國中生也有用,但功效大約只有一半,對國小生來説,就算作業對他們的成績真的有效,那也是微不足道的。澳大利亞教育專家説家庭作業沒有太大作用,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的家庭作業,並不會讓孩子的成績在班裏有所提升。事實上情況恰恰相反——花在家庭作業上的時間越多,學習效果越差。據最近杭州市中國小體質健康情況公佈表瞭解到,景芳中學的近視率達到88.37%,我們班就有三分之二的同學戴上了近視眼鏡。處在生長髮育關鍵時刻的我們,已經過早的被教育制度綁架了,考一個好分數已成為我們唯一的人生目標。

梁啟超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少年急功近利只為考個好分數,則國家急功近利只為增加個gdp。都市快報評論員徐迅雷説:在今天,對於越來越弱不禁風的學生們來講,“開動雙腿”,已經比“開動腦筋”更重要了。聽説某大學取消了5000米長跑項目;某大學軍訓6000人暈倒;甚至有升旗儀式上站幾分鐘就有人暈倒的。這種“四體不勤”是瘋狂的應試教育所帶來的。這樣下去,怎麼行?奧運會拿金牌的水平上去了,全民的體能卻明顯下降了。“心欲遠而身須強”,這是一個基本道理。去運動場所越多去醫院就越少。強身健體,需要一種傳統,需要從小就養成一種習慣。這在最根本上還是教育者的理念問題。如果總是把升學率看得天一樣大,如果總是拿應試成績來壓倒一切,那麼我們必然會被澆灌成温室裏的弱苗。教育教育,“教”而不“育”,真是一種本末倒置。

最近都市快報報道了《夏令營中的較量》,描述了中日少年們的生存能力對比,中國少年完敗。報道用了一個振聾發聵的標題:“東亞病夫”的帽子將要回來了?報道説:日本中國小每天都有體育課,學生放學後,還規定得鍛鍊1小時——這才是硬碰硬的“家庭作業”,日本每天鍛鍊兩個小時以上的學生佔總數四成多。而我們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從早到晚都是瘋狂地做習題寫作業。日本幼兒園的孩子經常在大冬天裏光着上身跑步,而我們則有許許多多學校田徑運動會取消了長跑比賽,根本原因是我們已經“跑不動”了。這就是差距,這就是差別。不僅僅與日本是這樣的區別,與歐美等國家相比也一樣。

體育已經被擠壓到近乎可以忽略不計;學校組織的鍛鍊大抵形同虛設。應試教育,不僅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而且會把下一代壓迫成新的`“東亞病夫”。這真的是輸了。如果硬是要説有什麼“起跑線”,那麼這才真的叫“輸在起跑線上”。輸在孩子,錯在成人。這錯,錯在教育本身,錯在教育體制,錯在人和人才培養的根本理念上。學校急功近利,不比拼體質,只比拼分數,拼得個個都弱不禁風,拼得人人都苦不堪言。所有這些都有悖於我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這樣的教育註定是沒有前途沒有希望的。這基本道理就在於:體制錯,體質錯。我們一股腦兒全都擠錯了路、上錯了船,可是,從學校到家長到社會,卻一直認為這樣方式是對的——這才叫全社會的悲劇、全民族的悲劇。這不是學校的問題,這是政府部門的大事。希望人大常委會的領導對於教育制度的改革多多關照。

此刻,我覺得很有必要重温這段話:“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衞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着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你看看,這裏所説的“更好的教育”、“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哪個與健康教育沒有關係?“更好的教育”能不包括健康教育嗎?離開了身體健康,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嗎?被分數榨乾了所有業餘時間的學生還有快樂可言嗎?回顧一下樑啟超的話: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於地球,則國弱於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