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五本書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41W

讀五本書的心得體會多篇

讀五本書的心得體會篇1

寒假的一個晴午,我把《女兒大學聯考》這篇感人肺腑的美文反覆地咀嚼。書扉早於被淚水打濕,我卻仍沉浸在對父愛的感動與遐想中一位父親在女兒大學聯考時的心理活動,讓我們看到了所有在愛的考試中取得滿分的父母對孩子那深深的愛!

我想,本文最令人歎為觀止的還是那貫穿全文的自語式獨白。它生動細膩地描寫出了這位父親在大學聯考進行時想象女兒答題的情景與自己對女兒説的話。字裏行間,無處不體現着父親對女兒那深沉細緻的愛。

當我讀到:怎麼,看不懂?你鼻尖上冒出細細的汗星子。別急,女兒,看看題,再想想,實在不行就跳過去的時候;當我讀到:早點吃的很少,我嚐了嚐,鹽巴似乎放多了,你口乾嗎?的時候;當我讀到:唉,女兒我沒有心腸做飯。這段時間我還是來陪着你吧。如果真有所謂特異功能該多好,我能傳達給你力量,信心,以至於智慧的時候,心好像被一種平凡卻偉大的力量撞了一下難道不是嗎?在這看似隨意的三言兩語間,都能發現父愛閃亮的影子:想擁有特異功能,這是個如此天真的想法!但它寄託了父親此時緊張與焦慮的心情呀,瞧!父親多麼深沉!

其實,我最欣賞的是這位父親除了深沉,也給這份愛賦予了一個詩一般的代名詞。在這是,你只注意考卷,只忙着答題。你不知道父母也和你一樣在考試,在為你加油,在祝福你!這個句子中,父親把關愛子女比作成了一場考試!呵,真是妙喻!

難道不是嗎?你得了重病,需要住院。父母將怎樣做?這就是考試嘛,在考父母對兒女的愛!那麼,在做作業時吃飯時玩耍時,這場考試也會開始,它是隨時隨地的。但令人驚奇的是,父母們甚至不用上一天的課,總能在這些愛的考試中取得滿分!

我讀過許多讚美父母的文章,可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感動。或許,我們已把父母的考卷刻在心上,勉勵自己在真正的考試中還有生活中細節處,用切身行動來回報父母孝敬父母!

多麼精彩的一篇文章!多麼偉大的一位父親!感受它,透過它,我受益匪淺;我看到了所有在愛的考試中取得滿分的父母對孩子那深深的愛,我懂得了感恩。

讀五本書的心得體會篇2

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我們母子讀書的故事。

我家孩兒三年級,熱愛閲讀,愛體育,愛科學,是一枚標準的暖男。兒子的閲讀經歷從肚子裏開始,親子共讀繪本6000本次。今年,兒子的閲讀目標是200萬字,目標已經完成大半。現在我還會讀書給兒子聽,讀一些有難度的書。比如,一年級時,每晚我讀《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給兒子聽,從中發現他唯對物理學者那篇文章記憶深刻。之後,陸續買來物理科普書,開展一系列趣味物理叢書閲讀。

一、把孩子“扔”進圖書館

無論孩子多大,都保持每月進入圖書館閲讀的習慣。好比練習游泳,誰會在自己家洗臉盆裏練呢?至少去游泳館練吧!我家娃從2歲2個月開始泡圖書館,至今……;開始時只能安靜的聽10分鐘故事,到現在投入而專注的閲讀兩個小時,一點一滴貴在堅持。圖書館的好處太多啦!那裏是書的海洋,孩子總能找到他感興趣的書。在那裏都是愛看書的人,孩子有認同感。也能讓浮躁的心,安靜下來。

二、固定時間閲讀

我家9年如一日堅持和保證孩子的閲讀時間。上國小以前,睡前30分鐘。上國小後,調整到晚餐後30分鐘,週末起牀後1—2小時。每週保證最少5小時閲讀時間。每個家庭生活習慣不同,只要固定下時間,堅持做,就是最好。

三、重視精讀

我家的精讀:語文課文和每年1—2本書。每篇課文,我都會聽兒子給我講,我們也會一起看全解,品味詞語與句子。課文是符合孩子心智成長的短文,所以我們很重視它。找到一本好書細細品,受用一生。比如《佐賀的超級阿嬤》,既有趣味,又藴藏生活哲理。並且大道至簡,孩子易於理解和接納。

四、泛讀原則:看愛看的書

為啥説看愛看的書呢?

其一,兒子讀的書,均來自圖書館和我購買,所以隨便看也不會有不好的書出現。這裏再一次強調圖書館的好處,哈哈~

其二,在兒童階段,閲讀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興趣的培養。

其實閲讀是個長力,是終身閲讀。並且孩子的黃金閲讀期在14歲之後,閲讀是心智成長、生活經歷、興趣偏好、閲讀能力等級的總和。

所以,我家主張讓娃看他愛看的書,同時我會選擇時機推薦好書。

比如娃從小就不喜歡看動物類的科普,以及故事書。我試着給兒子讀過一些,也推薦過一些,反響都不強烈。按照我家的原則那就只能放下。

最近,娃看了一本《讓我陪你重返狼羣》的動物小説,對裏面的情節唏噓不已,我抓住時機推薦了沈石溪、椋鳩十,姜戎的動物小説,和dk的科普書。我家的習慣就是這樣,讀就把這一類的書讀透了。

所以我想,閲讀涉獵廣泛,還要以一段時間,一年或者幾年來衡量。這個時間維度可以放長一些。

由此及彼,我作為一個閲讀者,也是一段時間內,沉浸在一個類別的書裏,當我把這一類題材的好書讀完之後,內心會有躍於天空的喜悦。

也會從一本書中一個線索為索引,去看另一本書,從而又開啟了另一個系列的閲讀。比如我愛看《圍城》,又將楊絳先生的書都讀了,不知怎的,又去讀了樑思成和林徽因的書。

真的不要為了一本好書,孩子不愛看,就毀了孩子的閲讀興趣。不愛讀有以上總和中的諸多原因,給孩子讀一讀精彩章節,也許就愛看了;或是先放一放,孩子再大一點兒就愛讀了。因為閲讀理解能力是螺旋上升的。

五、適時的推一把

兒子的閲讀經歷了幾個階段:繪本(6歲前)—橋樑書(一年級)—短片小説(二年級)—長篇章節書(三年級)。

從繪本到橋樑書,讓《笨狼的故事》開啟自主閲讀之旅;從橋樑書到章節書,一本《佐賀的超級阿嬤》挑戰自我;如何升級閲讀能力?《讓我陪你重返狼羣》讀的愛不釋手。每個閲讀能力上升的階段,我都會選一本,讓兒子蹦一蹦摸得到的書,增強他的信心。

讀五本書的心得體會篇3

曾經很喜歡讀書,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不知道是沒有時間讀了,還是心中的那份情感丟失了,很久很久沒有好好的讀一本書了,似乎有一個世紀了。這次是教研室組織的讀書富腦活動讓我再一次拿起了書,真真切切的讀了下來,讀完之後,心中的感動很多,觸動也很多。

曾經以為教師的素質就是具備較強的業務素質,能夠教好自己所任教的學科,但是在讀了張思明的《用心做教育》之後,我的觸動很大,師德才是教師素質的根本,它是靈魂,而師愛又是師德的靈魂,用心做教育,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教師的素質。

用心做教育,它的根本體現就是要尊重學生,欣賞學生,學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愛的,而且他們正處於發展中,所以更需要呵護和尊重,生活中,寬容他們的缺點,寬容他們的偏激,寬容他們的錯誤;欣賞他們的優點,欣賞他們的個性,欣賞他們的特長,欣賞他們的進步,欣賞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這樣你才能獲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從而建立一種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學生愛你,就會喜歡聽你的課,也就能創造出一種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關愛中體味到學校生活的樂趣。

人們常説: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可是張思明認為,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應該開鑿一眼清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夠真正做一名讓學生滿意的教師。對此,我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它一方面告訴我們:作為教師必須多讀書多學習,使自己的知識儲備由“一桶水”變成“長流水”;另一方面還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只有教師思考的大腦才能教會學生大腦的思考,只有愛好學習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喜歡學習的學生。國小生他們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試想如果他的老師都不愛讀書學習,那麼我們怎麼要求學生也喜歡呢,所以做為教師我們首先要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做學生的楷模。

讀完了幾本書之後,我曾經反思過我自己,作為教師在教育當中我是否做到了朱永新先生説的“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與無私的奉獻。教育需要詩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義的情懷。教育需要機智,需要把握每一個轉瞬即逝的機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輕的心跳昂奮地工作。教育需要恆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與探索。”很慚愧,我沒有做到。今後我會努力去做好。應該説,教育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但我相信,只要愛崗敬業,用心去做,一定會有收穫的,我們的精神生活中將會有一份常人無法比擬的歡愉。對於我們教師來講,用心做教育,就是用心做自己,在教育的路上,我們總能找到自己,找到價值體現之所在。

讀五本書的心得體會篇4

國著名思想家狄德羅曾説過: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

無論在哪個年代,讀書都是不是一件壞事。“經常不斷地學習,你就什麼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但是越想好好讀書,越容易陷入“知識焦慮”:

年前買的書現在還在書架上沒有開封,趁着讀書日打折又囤了一波;

明明每天沒有很忙,但就是抽不出時間來讀書,只能用“碎片化閲讀”來自我安慰;

讀書筆記寫的亂七八糟,即使書讀完了也不知道書裏講的是什麼;

在網絡上看到別人一年能讀幾百本書,覺得自己像個“廢柴”一樣就更加沒有自信了......

對於以上問題,你中招了嗎?

其實,高效閲讀並不難,“碎片化閲讀”也不能算作”深度閲讀“的代餐,每件事情的背後都有其邏輯,只要我們掌握了好的讀書方法,“閲讀難”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打開看點快報,查看高清大圖

一、高效閲讀,掌握這三個步驟就夠了

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相信是許多人讀書的最終目的。不能僅僅滿足於在豆瓣點個“已讀”,收穫有多大你自己也心知肚明。

讀書是一個長久積累的過程,下面的四個步驟也許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1、帶着問題去讀

帶着問題去讀其實是讀書前的準備工作之一,胡適曾説:無目的讀書是散步而不是學習。

這裏可以利用華羅庚的“思考書名法”:

讀一本書前除了書名不要看書中的任何信息,包括目錄前言,你只需要看完書名後抽出一刻鐘的時間,閉目靜思,想想如果這本書的作者是你,同樣的題目,你會如何去寫?

思考完畢後便打開書,對照一下書的目錄和你思考的邏輯是否一樣,如果一樣的話基本可以放棄閲讀,如果不一樣就可以更加針對性地閲讀,看看作者是如何構思的。

除了找出原作者的邏輯漏洞外,你也可以想想看如果你來寫,你會怎樣表達你的觀點,這個過程中能加深自己對觀點的理解。

打開看點快報,查看高清大圖

2、試着輸出,讀完之後講給別人聽或者寫一篇心得體會

“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這一步,其實就是對書的內容用自己的方式做一次整理,及時的輸出,是掌握一本書的關鍵。

在《秋葉: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中,作者秋葉大叔給出的一個讀書方法就是:“對有感覺的書,記錄足夠多素材後,做讀書筆記,形式包括做一個ppt,模仿作者思維寫類似的文章等。”

你可以講給別人聽,像做一個演講那樣,把你從書裏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口語化輸出,還能提升口頭表達能力。

在這些過程中,能聽取他人的想法,瞭解自己的思維幅度,深化自己的閲讀成果。

打開看點快報,查看高清大圖

3、嘗試應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到了這一步,也就到了我們讀書的最終目的:化為己用。

在《這樣讀書就夠了》一書中,作者趙周提出了拆書的概念,核心觀點是讀者對一本書的一段話進行閲讀和思考,由一個有經驗的閲讀者引導讀者從這一段話歸納出思維方法,拆為己用。

讀書是為了解決問題,為了提升能力,不是為讀而讀。能夠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也算是最大化了讀書的價值。

讀五本書的心得體會篇5

讀書是一種享受,在享受中我可以得到體會;在體會中我可以得到樂趣;在樂趣中我可以得到知識。

在悠閒的時候,我會坐在陽台上,一邊享受着陽光毫不吝嗇的沐浴和微風温柔的輕撫,一邊翻動着帶着油墨香的書頁,會讓整個人感到心情舒暢,很愜意,很享受。

在遭受挫折,意志消沉的時候,我會找一些勵志的書籍來反覆讀,學習書中人物的堅強,學習他們面對挫折時的樂觀心態,激勵自己的鬥志,不讓自己繼續消陷沉淪,而是讓自己抱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

在孤單時,何不與書相伴呢?這時,我們可以進入書中的世界,去細細體會作者的心情。在孤獨時讀書,這時,我們的心會前所未有的空靈,是一種奇特的體驗。我們可以在書海中暢遊,在天空中翱翔。

在暑假,我看書基本上都在圖書館。或許有人會説,為什麼不去大書店呢?因為,媽媽曾告誡過我:“看一本書,不但要看,還要感受書中的情感,那才是真正的讀書。而在大書店,那裏的書是新,但你根本不會靜下心來好好讀一本書,也就不會體會到書中的情節了。而在圖書館,雖然書舊了點,但有着安靜的環境,同樣的書。不會隨波逐流。思考要看什麼,感受哪本書更適合你。這才是讀書的環境。”

希望書能夠在你的書房靜靜躺着,等待主人來翻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