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社區服務300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02K

社區服務300心得體會多篇

社區服務300心得體會篇1

寒假,我到我所在的技術服務中心幫忙,進行社區服務。從1.28到2.3,一共七天,我每日都去技術服務中心幫忙,幫那裏的工作人員整理資料和文件,走訪人民羣眾,瞭解社區居民的生活情況。

剛開始,我並不適應那裏的工作,覺得很無聊,很沒用。但是,通過與當地居民和工作人員的接觸,我逐漸瞭解到了這個社區服務的樂趣。我知道了如何整理資料,如何照顧老人,如何體貼他人,也知道了成年人的艱辛、努力——這一切的一切,若是沒有走出家門,參與服務,就不會體會到的。

通過這次社區服務,我提高了社會適應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擴大了視野,對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不僅發現了自己知識結構中欠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現實和理想的差距,這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啟發。

比如説,技術服務中心的資料總是井井有條,分類整齊,通過那裏的阿姨的言傳身受,我知道了學習應該也像整理資料一樣,每天都應該按門按科地把知識梳理一遍,這樣,不僅有利於查找,而且還有利於記憶。不只是學習,家裏的一切也應當是這樣,書籍、衣服、玩具等等。

通過這次的社會實踐,讓我學會了很多東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個人在工作崗位上的那份熱情。()正因為如此,我才漸漸地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創造自己的事業,就必須付出加倍的努力,憑着一個人對工作的執,堅定的信念會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業之路。

在實踐的這段時間裏,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體會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這時才發現自己是最幸福的。因為我還在學習的階段,還沒能真正地接觸事業,沒能真正地瞭解到工作的難處和辛苦。想起來,還是覺得自己現在還是不錯的了,能在這麼好的環境下讀書,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基礎,只是,我覺得個別慚愧,都怪自己不夠爭氣,不珍惜這好的時間和機會去好好讀書,整天都無所事事,在家裏一點事也不會做。是這一次社會實踐給了我學習的機會,同時也給了我一次記憶深刻的經歷。

在實習的過程中,我認真、負責地做好每一件自己該做的事,對自己產生,都得到了一個滿意的答案。原本以為自己已經學會了一些基礎的知識就夠用了,可到了實習的時候才知道原來自己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以後自己要走的路還很長,不能只安於現狀,一定要奮勇直前。人是在不斷前進中成長起來的,雖然會有很多坎坷,但總是會有辦法解決的。做人不怕失敗,最怕失敗後永遠不能站起來。一定要相信自己,因為我總是對自己説“勇敢點,挫折?怕什麼,風雨過後一定會有彩虹的”。於是,我便有着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克服自己在成長中的困難,堅定不移地朝着自己奮鬥的目標前進。

半個月的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着希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後會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我們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拿出百尺竿頭的幹勁,胸懷會當凌絕頂的壯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這次社區服務活動,使我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我也學到了一些處理問題的技巧,與人溝通的技巧,受益匪淺。

學校把社會作為實踐的場所,讓我們參與社會,在公益勞動的實踐中有所啟示。啟發了我們在公益勞動中尋找能使我們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點,引導我們去了解社會、感受社會。

處於這個時代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對待一些人際關係和自我評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這次的活動讓我覺得自己是另一個雷峯。也讓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感。這些都促進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錯誤,正確認識自己。讓我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們輕視勞動和不勞而獲的思想的侵蝕,避免了我們形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

社區實踐活動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引導了我們接觸、瞭解社會,增強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更讓我們明白了學會獨立的重要性。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對於我們這些出生牛犢的中學生們,獨立的培養和社會的洗禮是多麼的重要。在這個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適應社會也是我們即將面臨的困難。對於現在的我們,越早接觸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就意味着我們越能適應它。也同樣加強了我們的勞動觀念,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了我們的競爭意識和開拓進取的精神。社區服務不僅能造福社會,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靈。而我們也該為了公共利益而自覺自願地參加勞動,因為那是我們中學生的勞動態度的一個特徵。不記報酬也是我們中學生勞動態度的一個特徵。我們講的服務,就是以不記報酬為前提的;那是根據以公共利益而勞動;我們必須為公共利益而勞動,自覺要求進行勞動。積極為社區服務是為社會盡力,是熱愛勞動的表現。

參加這類實踐活動,對於現在的高中生來説是十分重要的,一是鍛鍊我們的實踐能力,這也是這個活動開展的初衷;二是增加學生與外界的交流,使得學生不再死讀書,讀死書,而是在實踐中發現真理的所在;三是讓學生們學會感受社會,體驗社會,真正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讓我們自覺地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去感受更廣闊的人生。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只是古代讀書人的美好意願,它已經不符合現代高中生的追求,如今的高中生身在校園,心兒卻更加開闊,他們希望自己儘可能早地接觸社會,更早地融入豐富多彩的生活。時下,此類活動正逐漸壯大,成為校園裏一道亮麗的風景。顯然,這種活動已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社會潮流,學生更趨向於全方面發展。

張瑞敏曾説過:“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剛開始勞動是有點累,但很高興,有種成就感。就像一羣人坐在一起吃着你做的菜,心裏會很幸福高興。

看到了成績,也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我感觸深的是萬事都不是那麼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斷克服困難才會成功,做事要認真踏實。假如我不去認認真真地做一遍,就發現不了自己的不足。學習也一樣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自己體驗了才會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報。只有認真做了,才能有所得。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結果如何,那個過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

通過這次社區服務勞動,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想應該是我們在勞動中明白了許多平時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長大了,改變自己。勞動中,我知道了許多自己的不足之處。平時,在家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把我們當寶一樣的伺候,這次我們算是親身實踐了,而且我們都努力的去做了。在曲折中前進,在挫折中成長,相信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生活,我們每一天都是有收穫的,我們總是在進步。

這次社區服務活動,使我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我也學到了一些處理問題的技巧,與人溝通的技巧,受益匪淺。

學校把社會作為實踐的場所,讓我們參與社會,在公益勞動的實踐中有所啟示。啟發了我們在公益勞動中尋找能使我們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點,引導我們去了解社會、感受社會。

處於這個時代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對待一些人際關係和自我評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這次的活動讓我覺得自己是另一個雷峯。也讓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感。這些都促進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錯誤,正確認識自己。讓我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們輕視勞動和不勞而獲的思想的侵蝕,避免了我們形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

社區實踐活動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引導了我們接觸、瞭解社會,增強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更讓我們明白了學會獨立的重要性。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對於我們這些出生牛犢的中學生們,獨立的培養和社會的洗禮是多麼的重要。在這個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適應社會也是我們即將面臨的困難。對於現在的我們,越早接觸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就意味着我們越能適應它。也同樣加強了我們的勞動觀念,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了我們的競爭意識和開拓進取的精神。社區服務不僅能造福社會,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靈。而我們也該為了公共利益而自覺自願地參加勞動,因為那是我們中學生的勞動態度的一個特徵。不記報酬也是我們中學生勞動態度的一個特徵。我們講的服務,就是以不記報酬為前提的;那是根據以公共利益而勞動;我們必須為公共利益而勞動,自覺要求進行勞動。積極為社區服務是為社會盡力,是熱愛勞動的表現。

參加這類實踐活動,對於現在的高中生來説是十分重要的,一是鍛鍊我們的實踐能力,這也是這個活動開展的初衷;二是增加學生與外界的交流,使得學生不再死讀書,讀死書,而是在實踐中發現真理的所在;三是讓學生們學會感受社會,體驗社會,真正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讓我們自覺地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去感受更廣闊的人生。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只是古代讀書人的美好意願,它已經不符合現代高中生的追求,如今的高中生身在校園,心兒卻更加開闊,他們希望自己儘可能早地接觸社會,更早地融入豐富多彩的生活。時下,此類活動正逐漸壯大,成為校園裏一道亮麗的風景。顯然,這種活動已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社會潮流,學生更趨向於全方面發展。

張瑞敏曾説過:“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剛開始勞動是有點累,但很高興,有種成就感。就像一羣人坐在一起吃着你做的菜,心裏會很幸福高興。

看到了成績,也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我感觸深的是萬事都不是那麼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斷克服困難才會成功,做事要認真踏實。假如我不去認認真真地做一遍,就發現不了自己的不足。學習也一樣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自己體驗了才會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報。只有認真做了,才能有所得。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結果如何,那個過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

通過這次社區服務勞動,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想應該是我們在勞動中明白了許多平時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長大了,改變自己。勞動中,我知道了許多自己的不足之處。平時,在家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把我們當寶一樣的伺候,這次我們算是親身實踐了,而且我們都努力的去做了。在曲折中前進,在挫折中成長,相信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生活,我們每一天都是有收穫的,我們總是在進步。

社區服務300心得體會篇2

我是高二(4)班的一名普通班幹部,平日裏的我喜歡幫助同學解決問題,在班內工作上也是認真負責。每當我在幫助他人之後,我都會有一種充實感和滿足感。在豐富多彩的暑假裏,沒有機會去幫助同學,我就會選擇到社區或者學校裏充當志願者,並且以此為樂。

最近一次的志願者服務是在今年暑假裏,我在鎮上圖書館中做志願者。作為一個圖書館志願者,最重要的就是在工作過程中需要愛心、耐心和恆心。也許有人認為這份工作太過簡單,其實在志願者的工作過程中,也有許多困難,例如:在巡架和整理書籍的時候,會找不到一些生疏的書籍編號、有時讀者們會問一些書籍的擺放位置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志願者對圖書館的進一步認識和了解。而在工作過程中,我有時也會碰到志同道合之人,他們都是一些大學生。而我在他們面前我的閲歷相對較少,他們都會熱心的幫助我,共同完成工作。我每次等工作結束都會和他們交流心得,分享一天的快樂。

我有許多同學對志願者服務並不感興趣,認為這項工作無聊,浪費時間,但我不認同,在工作的過程中,我們志願者心中最大的感觸就是,熱心幫助別人的感覺真好,雖然有時會有些累,但是為了別人付出,看到別人滿意的笑容很值得。我們用自己的青春、活力來感染和幫助別人,我總覺得這樣很光榮,我相信還會有更多的人加入我們志願者的隊伍,和我們一樣開心的笑,一樣用自己的人生去幫助他人。社會也需要志願者來加強人們的社會責任感,來發揚人文精神。我相信當人們看到跟多具有奉獻精神,服務主動熱情,禮貌待人,一切言行於公心的志願者時,也會投入志願者的隊伍中。

我作為一名光榮的志願者。志願者的奉獻,得到的是非常純潔的情感;我也想告訴全社會的人我是志願者,我很幸運,也很自豪。我期望,志願精神能夠在全社會發揚光大。

社區服務300心得體會篇3

現在普通民眾面臨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是不容置疑的。看看大、中城市裏看病的有多少是本市居民,再看看大醫院裏看病的有多少是附近的市民,至少都有40%,這就可見一斑。我國的“看病難”,難在區域醫療衞生水平差距較大、難在地方醫療衞生資源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更難在社區衞生服務的不健全。

現在進行“新醫改”,必須實現結構性調整,這是“新醫革”的重中之重。因此,“新醫改方案”確定的近期五個重點中,就有兩個是關於基層衞生服務,即健全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和促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其實施主體的重點就是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在農村是鄉鎮衞生院和村衞生室,在城市是社區衞生服務站(中心)。健全和完善的社區衞生服務是醫改的基礎,不健全將直接導致城鄉居民的健康管理缺失和生活方式病等多發。為此,筆者就搞好社區衞生服務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建議。

1.轉變“小病去社區、大病去醫院”的功能定位和宣傳誤區,健全和完善社區衞生服務功能。

社區衞生服務應該是以社區和家庭為對象,開展疾病預防、常見病與多發病診治、醫療與傷殘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婦女兒童與老人殘疾人保健等“六位一體”的服務,醫療只是其中的一項,而且是全科醫療服務。這就是稱之為“社區衞生服務站”而非“社區醫院”的緣由。

而現在廣為傳之的“小病去社區、大病去醫院”的功能定位和宣傳,對社區衞生服務的實質內涵會產生兩方面的誤導:

一是使廣大羣眾,包括醫療衞生人員普遍認為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職能與大醫院是一樣的,只有醫療功能,不同的是看不了大病,是離家近、規模小、水平低的醫院和藥店。因而往往拿大醫院的醫療水平一項指標來要求和評價社區衞生服務機構,並以此來決定是否接受社區衞生服務或者是否就職於社區衞生服務機構。

二是不利於社區衞生服務人員在專業、業務技術能力的配備,也不利於醫療衞生人員從治療模式轉到“六位一體”的思維習慣上來,大部分人員的知識結構、從業經驗和思想意識仍集中在治療上,缺乏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相應的意識、知識和技能,因而距擔負相應職能尚存在較大差距。

正確的功能定位和宣傳引導,才能增強人們對社區衞生服務的認知,瞭解大醫院和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功能定位有何不同,瞭解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對社區居民生活和健康的影響,強化其在防病、養老、保健和康復等健康領域中的“守門人”作用。

2.健全和完善有關法律法規。

按現行法律規定,社區衞生的服務方式是不合法的。國家《執業醫師法》第14條規定:“醫師經註冊後,可以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按照註冊的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範圍執業,從事相應的醫療、預防、保健業務。”即法律規定醫師執業僅可在註冊的機構及地點內行醫。而許多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採取的服務方式,是“片區醫生團隊”、家庭醫生、24小時呼叫上門等。這些深受城鄉居民的歡迎,也是行之有效的以家庭為服務對象的基層服務方式,但卻是與法律規定相悖的。

因此要在加強對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和人員法規培訓、避免不當醫療行為發生的同時,應儘快制定和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對社區衞生入户服務也應制定操作規範,細化服務種類、範圍、方式和具體要求等,為社區衞生服務提供切實有效的法律保障。

3.健全和完善有關政策措施。

(1)改革“收支兩條線”管理體制。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體現了社區衞生服務的公益性和政府的主導性。但目前是按行政區劃由各市縣財政負責撥款,許多市縣財政安排公共預算執行的零基預算標準中,不包括職工的“四險一金”、取暖費、公費醫療超支款等保障福利性預算;也不包括工會經費、交通費、取暖費、會議費、物業管理費等支出預算,這些支出仍由社區衞生服務機構自身負擔並繳納。國家給事業單位人員的新增津貼,絕大多數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均無法落實。

基本經費的不足限制了社區衞生服務事業的發展,限制了衞生資源流向社區,社區衞生服務專業隊伍建設滯後,加之受服務人員編制、結構所限,難以承擔相應服務職能。衞生資源呈“倒三角”的不合理配置,一直是衞生事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政府為解決這一問題,不斷加大對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房屋建設、醫療設備更新和升級等投入,但硬件環境的改善並沒有改變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生存現狀。只有不斷提高人員素質,才能真正使居民留在基層、“流”向社區,減輕居民和大醫院的負擔。

改革收支兩條線資金管理模式,

一要科學合理地編制預算,將人員應有的待遇和專用業務費全部納入,這是該管理模式得以實施的基礎。

二要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科學考核預算執行及工作效率,根據考核結果兑現相應經濟責任和獎懲制度。

三要明確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性質,公立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應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四要深入研究收支兩條線下的財政補助模式,以解決社區衞生服務機構人員和人力嚴重短缺等問題。

五要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參與的長效發

展機制,鼓勵非公機構和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進入社區衞生服務領域,開發建設社區衞生基礎設施及市場,衞生、工商、税務、勞社、民政、保險、金融等行業共同制定影響社區衞生服務市場的多領域配套政策體系,對私立及其他社團興辦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實施“購買公共衞生服務”的補償機制,建立公平競爭機制,優化現有衞生資源,使社區衞生服務事業具有良好的生存空間,推進社區衞生服務事業的發展。

(2)“零差率售藥”舉措亟待配套政策以惠民。政府出資實行“零差率售藥”,是遴選出佔80%左右的百姓常用藥品,實行政府集中採購、統一配送、零差率銷售。目的是使廣大居民得到零差率的實惠,買到較廉價的藥品。本來是一項惠民舉措,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卻走了樣。如同一藥廠、同一規格藥品“銀杏葉片”,北京市某地附近藥店售價9.50元,而零差率售價卻達17.10元,差價7.60元,幾乎貴了一倍。

出現了“低價採購、高價售藥”的現象,經調查原因有三:一是零差率藥品採用的是“打包招標”的集中採購方式,在產品技術指標相同條件下,每包總價最低者中標。某些投標者對不常用的藥品以低價競標,而對百姓常用的藥品以高價競標,使得中標的各包藥品總價雖低,但社區衞生服務機構中百姓常用的“零”差率藥品價格,卻高於附近藥店裏的同類藥品。二是在實行零差率藥品舉措後,一些藥商停止了銷售某些低利潤藥品,另一些藥商尋找新的廠家代理藥品,出現了通過改變生產廠家和產品規格而抬高藥價的現象。三是藥商在低價中標後,無法供貨,使市民得不到零差率的實惠,甚至出現了有些社區衞生服務站高價購進市售藥品,再按中標價格低價售出藥品的價格倒掛現象。這些問題將越來越嚴重影響藥品“零差率銷售”這一惠民政策和舉措的效果,影響羣眾對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公益性的認同,也一定程度上詆譭了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聲譽。

為此,應完善“零差率售藥”實施相關政策和措施。一是完善藥品集中採購方式,將零差率藥品集中採購對象為藥商改為藥廠,減少藥品流通環節;評標時不只看每包的總報價,更應以分項報價表為主要評審依據,杜絕“打包藏價”現象的發生。二是完善藥品價格政策,限定最高價格,控制藥品利潤率,對違反者明確處罰規定。三是對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質優價廉的藥品,應制定切實的鼓勵政策,減少和杜絕“降價無貨”和“換名提價”現象的發生。

相信通過政府的大力宣傳和各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以及城鄉居民認知程度的提高,社區衞生服務能力一定能夠不斷提高,“六位一體”的公共衞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功能一定能夠整體發揮作用,基本醫療衞生服務網絡一定能夠實現全覆蓋。在此基礎上,醫改才能順利進行。

社區服務300心得體會篇4

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我們作為21世紀大學生,有着較高的文化素質,應當積極參加勞動。__曾在八榮八恥中明確提出:以辛勤勞動為榮,以服務人民為榮。我班在學校領導之下,積極組織開展社區服務勞動。

我班大部分同學進入部分單位參與志願服務。進入單位後,我們在單位負責人的分配下,有條不紊地做相關工作。在志願服務過程中,我們互相合作,互相搭配,爭取達到較高的工作效率。看着同學們熱情服務、忙碌的樣子,單位負責人對我們做了很高的評價,對我們的服務表示非常的滿意。

張瑞敏曾説過:“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勞動改造人。通過這次社區服務勞動,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想應該是我們在勞動中明白了許多平時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長大了,改變自己。勞動中,我知道了許多自己的不足之處。平時,在家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把我們當寶一樣的伺候,這次我們算是親身實踐了,而且我們都努力的去做了。我們做了將近半天的活,包括拖地、掃地、擦窗等。最後當事情全部完成的時候,我們鬆了一口氣,嘴角露出一絲笑意。剛開始勞動是有點累,但很高興,有種成就感。就像一羣人坐在一起吃着你做的菜,心裏會很幸福高興。我感觸深的是萬事都不是那麼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斷克服困難才會成功,做事要認真踏實。假如我不去認認真真地做一遍,就發現不了自己的不足。工作也一樣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自己體驗了才會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報。只有認真做了,才能有所得。認真學習了,會有好成績;認真工作了,會有成果。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結果如何,那個過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這次勞動並不是很難,想想父母每天都要工作,辛苦掙錢供我們讀書,而我們只要坐在教室裏學習,沒有負擔,我們沒有理由不認真學習。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生活,想到父母小時候連吃都吃不飽,更別説讀書,比起父母來,我們幸福多了。或許賺錢這麼辛苦,甚至比這樣更辛苦。一想到父母,我真的覺得好愧疚。因此,我在心底暗暗的下決心,以後一定要讓父母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讓父母以我為驕傲。

從這次勞動中,我還明白了我們應該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這樣的一次勞動對我的身心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我想不管以後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得認真負責,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這樣所得到的和所收穫的經驗和價值是值得學習和珍藏一輩子的。

社區服務300心得體會篇5

x月x日下午,我們利用星期四下午課餘時間進行了一次團組織活動。有34名同學參加。活動內容貫徹了“在校爭做文明學生”這一主題,地點是在xxx村,活動分為3個版塊。

1、為社區居民發放報紙,或許我們每天從信箱中拿到所訂閲的報紙,不曾嘗試過自己去發報紙的感覺,厚厚一疊的報紙,要一份一份的送到不同居民樓,每個信箱中去,雖然不是很難,但是真的做起來還是需要認真和耐心的,我們的同學很細心認真的完成了這項工作,證明了自己是一名優秀團員,不辱使命!

2、對社區進行一定範圍內的打掃,分二組,一組負責清掃街道,清掃街道這樣的任務當然難不到我們的同學,他們互相配合,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髒的精神作用下,他們很出色的完成了這項工作。經過同學們清掃過的街道,顯得特別的乾淨,整潔!另外一組同學負責,清理社區草坪上有的垃圾、雜物。經過同學們的辛勤勞動,使社區草坪上的環境明顯得到改善,一眼望去,一片綠色。

3、服務孤老,幫孤老人做家務,賣掉廢報紙後買水果等等。

我認為這次團組織生活是我們同學團隊精神和文明素質的體現,做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到培養自己的精神文明程度,這一點對於我們團員來説是更有必要的。通過這樣一種活動的方式同學們的文明素質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發揚的機會。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始我們一定會在以後的團組織活動中再接再厲,爭取一個比一個做的更。這個榮譽是屬於我們班級每個同學的,也是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所換來的!

希望從以後我們的同學能堅持不懈,繼續努力,真正地能夠體會到作為團員該履行的義務和責任,真正地為他人服務,為社會多做貢獻。

社區服務300心得體會篇6

為了開闊眼界,學習先進地區的先進經驗,提高社區服務的水平和質量,4月15日至21日,我們與街道各職能部門領導一行20人有幸踏入香港這片美麗的陽光海岸,入住協青社參加學習培訓。

香港協青社是以青少年為服務羣體的社工機構。在這裏,一切都出乎我的意料,從住宿、就餐,到學習培訓,條件簡陋得難以想象,

但是,在短短几天的學習培訓中,我們對香港的社會生活狀況、社會福利的發展水平和社會工作的開展狀況從理論到實踐都有了一個較直觀的瞭解,也體會到社會工作領域更深刻的內涵和專業價值觀。總得來説,收穫頗多。下面,將自己的學習培訓心得與大家交流分享。

一、協青社——邊緣少年可以回的家

曾經感歎為什麼現在的青少年犯罪越來越嚴重?人們會傾向於把他們的成長看作是一種罪惡,而且會越來越無藥可救,但社會缺乏了一種包容的力量,從一開始他們的問題本不是問題,只是為了發泄下情緒或者逃避一下不滿的心情而選擇了逃亡,但當他們想轉身的時候,發現已經沒有了接納他們的地方,當越走越遠的時候,他們才成了我們的問題……

成立於19__年的香港協青社是一個非政府組織機構,其經費來源主要靠香港賽馬會和部分慈善機構捐助,少量由政府撥款和自籌。該組織一直專注於為香港的邊緣青少年提供危機介入服務,特別是為每年六萬多名離家出走的年輕人。它所提供的服務有:

(1)深宵外展服務。這項服務主要在每晚深夜至翌日早上6點,主動尋找通宵流連在外,無家可歸或離家出走的青少年,將其帶回危機介入中心作進一步協助。作為全港社工機構中特色活動之一的深宵外展,對內地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2)危機介入住宿服務。有男中心和女中心各一個,能分別收容15名男、女青年。中心每日24小時開放,為留連街上的青少年提供及時、安全及温馨的家庭式服務。中心專業社工除向青少年提供個人及小組輔導以外,還會及時聯繫接觸其家長,以瞭解他們離家的原因,幫助其重新迴歸家庭。當這些青少年離開家庭之後,社工仍然會做6個月的跟進。

(3)自立堂。為在職青年提供六個月的過渡期宿舍服務,其間會提供自立生活技能訓練和就業輔導。

(4)青少年就業支援計劃。致力於安排失學、失業的雙失青年在協青社所開設的速遞公司、便利店以及餐廳擔任工作,讓這些低學歷、低技術的青年,邁出工作的第一步,獲得實際工作經驗。每名青年可在計劃下工作一年,並由業內人士督導,完成計劃時將獲得推薦信,協助他們在外尋找全職工作。

(5)蒲吧。是一所青少年潮流文化活動中心,24小時開放,提供多種娛樂設施及社工輔導服務,為“邊青”“夜青”提供一個安全的聚腳點,同時也為社工創造了機會和空間去接觸瞭解他們,並提供協助。這個中心同時也向社區居民開放,開設會員服務,鼓勵社區的居民瞭解並參與協青社的發展。

(6)城市之峯——專業歷奇。這是協青社新創立的一個活動項目,主要是通過經歷奇妙的經歷,從而改變自己的觀念

協青社不僅給邊緣少年一個可以迴歸的家,而且是邊緣少年可以獲得自尊的地方。通過提供工作機會來幫助邊緣少年,比直接贈予的方式要好得多,因為自食其力也是每一個成長中的青年渴望獲得的能力!

二、課堂教學

老師講課最大亮點是不斷提問,讓我們的思維跟着他走,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4月16日上午,由香港青年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卓華先生講解青年工作者培訓計劃。他介紹了鮑思高的使命、協青社的使命、協青社的基石、特色、理論架構、服務內容及目標等,主要是幫助我們認識協青社。下午,由香港青年學研究中心主任周巍屹女士授課,她授課的內容是《介入技巧—個案輔導技巧 關係建立及試探性行為處理》。周老師的講課內容豐富,語言生動,形式活潑,與我們的工作實際結合的比較緊密,使我們深受啟發。

4月20日上午是協青社自立堂社工陳志濠先生給我們講解《現實治療法》。由於陳先生講普通話比較困難,我們聽起來也很費力,經過徵求意見,陳先生結合自己在自立堂的工作實際,介紹瞭如何做好邊緣青少年感化工作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鑑。下午是協青社助理總幹事黃耀生先生的專題講座《關押與社區為本處理青少年犯罪》。他介紹了關押與社區為本的定義、理念,對比了二者的優缺點,強調了社區為本感化服務的好處,以及社區為本康復服務的內容。並播放了電視片《兩個迷途的少年》。

在協青社中,專業社工飽滿的工作熱情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早上到晚上,從晚上到深宵,雖然有輪班調度,但我們見到的每個人都充滿着激情。協青社所做的是重塑他人人格和心靈的工作,許多做法對於我們預防青少年犯罪很有借鑑意義。

三、機構參觀

作為這次學習培訓內容的一部分,4月17日,協青社青年學研究中心的楊卓華先生帶我們到香港女青年會明儒松柏社區服務中心、明愛筲箕灣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堅道明愛社區中心等社區服務機構進行了參觀。“社區”概念在香港是一個抽象概念,而不像國內社區有一定的地域。這次機構參觀不僅讓我們對香港的歷史文化發展有了初步的瞭解,而且還見識了香港的社會福利事業和居民生活狀況。

在明儒松柏社區服務中心,我們感受到香港社會福利署及各界對老齡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社會工作者的真心關愛、真誠服務,義工隊伍的整齊劃一、訓練有素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明愛筲箕灣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我們瞭解到該中心提供的以兒童為本、家庭為重、社區為基礎的一站式整合家庭輔導服務、家庭支援服務、家庭資源服務的具體內容和主要做法,參觀了他們的社工辦公室,為他們的敬業精神所感動。

在堅道明愛社區中心,我們認真聽取了工作人員的介紹。他們的主要工作包括:圖書館及自修室服務、兒童及少年工作、家庭工作、內地新來港人士服務、區內居民服務、獨居長者服務、精神病康復者服務區內工作、婦女工作等,致力於建立社區力量,培養互助精神,照顧弱勢社羣,提高社區凝聚力,推動社區參與。

這些機構各有各的特點,都有自己固定的服務項目、服務區域以及服務羣體,這些機構都為相應的社區對象提供了較為齊全的服務,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保障制度較為完全的香港社會。所到之處,我們沒有看到堆積如山的台帳報表,而是實實在在的愛心服務。

由於社會不同階層方方面面的要求與需求,而政府管理無法面面俱到的缺位,在香港,許多社會羣體、社會組織擔當起部分社會事務管理職責。他們開拓了某一方面社會工作的領域,為締造一個愛心、文明及關懷的社羣而做出自己的努力與探索。香港的社會工作發展在整個亞洲首屈一指,成熟的專業理念,完善的系統服務,優秀的人才隊伍,可觀的發展前景,令人羨慕。在這次培訓學習中能夠從多層面接觸香港社工,他們專業服務經驗和專業態度,深深地感染了我們。

在香港,有90%以上的人有義工服務的經歷。他們樂意奉獻自己的時間與愛心,不計較金錢與報酬,在專業人才的指導下從事大量協助性、輔助性、義務性、支援性的工作。

在整個旅途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極其現代化的城市。温和的陽光,湛藍的天空,清爽的海風,怡人的空氣令人讚歎。綠色裝點了整個城市,人性化的基礎設施令人羨慕。城市管理有序,街道乾淨整潔,交通四通八達,市民禮貌待人,勤奮、節儉……令我們感受到歷史和現代,東方和西方文化的差異。

香港之行讓我終身難忘,感謝街道領導給了我們這次學習培訓的機會。我會把所學到的先進經驗運用到社區工作的實踐中去。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希望能有更多的同仁能走出去看一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