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採訪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79K

採訪心得體會多篇

採訪心得體會篇1

大一學年臨近尾聲,我們supersenior的隊員在___的陪伴下積極熱烈的展開了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經過多次研討,我們一致通過了“關於蘇州小吃的研究”這一課題,並相關的展開了一系列的活動。

首先我們通過網上調查和文獻資料的'收集為課題做了前期準備,也因此對蘇州小吃的歷史發展、種類以及特色有了一些必要的瞭解。接下來我們準備了問卷調查和實地訪察兩部分活動,希望通過這兩部分對我們的課題進行深一步的瞭解,以便探究。當然,在進行這兩部分時,我們是以2~3人為一小組的形式分頭行動的。我們問卷調查的訪問對象分為蘇州本地人、遊客、外國人和大學生這四類。因為口音相似,我負責的是本地人。我和張啟星同學先去了學校的教育超市,很快就找到了幾位本地人,我們就自制的問卷對他們進行了調查,得到了很多非常有用的資料,之後我們又去了公園等休閒場所調查了幾位老年人。經過總結、歸類、分析等一系列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他們普遍都認為現行的小吃價格比較合理,都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但是對於小吃的味道和口感,説法就有些不一致了,有的鬆脆可口,有的過於甜膩……這對於我們下一部活動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説使我們進行實地訪察的方向更清晰,目標更明確了。

在七月初,在之前的一系列準備下,我們同樣是以分組的形式去了幾家老字號進行採訪,對於這部分我是感觸頗深,這其中不僅僅是蘇州小吃的研究這麼簡單的問題了,可以説我與陳虹諭同學對採芝齋經理採訪的過程並不是一番分順,甚至可以説是很坎坷的完成了這一採訪,這不得不使我對這個社會產生了很多想法。對於採芝齋,我想不管是本地人,就連我們外地的朋友也是早有耳聞的。在網上,我瞭解到採芝齋是中國老字號糖果店,它建於19世紀末,素以品種繁多、風味獨特的蘇式糖果而聞名中外。採芝齋自產自銷的糖果上百種,主要有各式松子軟糖、烏梅餅、九制陳皮、沉香橄欖等。其特色是選料講究、加工精細、營養豐富、甜香可口,既有中國傳統糖果的特色,又吸取西式糖果的長處,自成一格。糖果內的某些原料,不僅好吃,且具有滋養補益作用,寓藥理於甘美食品之中。

所以我們是帶着非常興奮和期待的心情去採訪的,只是結果有點不盡如人意。首先也是因為我們對採芝齋的現狀和近年的發展還不是特別瞭解,對他們的運行體制和形式都沒有研究透徹,所以採訪的過程難免有些磕磕絆絆,問題準備的也不充分,語言可能也表達的不委婉吧,説得有些尖鋭了,致使主管以及大廳負責人都不是很配合我們,採訪需要的圖片資料我們也沒有拍到,使得我們很是焦慮,不得不變的步步為營啊。

其實就採芝齋我們也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例如把茶點和冰激凌結合,或是如何更吸引青少年顧客,但似乎那位主管只是一味的敷衍我們,並不屑於我們的想法與意見,也多次在言語上顯示了他們極其強烈的優越感,我想他們是有優越的資本的,畢竟是中國最優秀的百年老字號之一。

可是這種不屑,這種與其他幾組完全不同的遭遇和冷待,真是讓我很不舒服,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出入社會了,但我想這種事在複雜的社會比比皆是,我不能一味的選擇出生牛犢不怕虎,這樣只會被久經風霜的人説成是魯莽,是無知。我經過了這件事似乎有些瞭解父母老師口中所説的社會以及社會的複雜,似乎這件事情又只能作為一個警示,也不能以偏概全的就否認了這個社會是有温暖存在的,我想我是幸運的,採訪的是採芝齋,才有了機會上了這樣一堂生動的課,我應該算是受益匪淺的吧。

採訪心得體會篇2

我分別採訪了國企和民企的管理者,我發現因為行業及管理者本身性格的差異,所以在面對很多同樣的問題時,他們思考的方向也是異同並存的。

比方説在聊到如何提高員工敬業精神這一問題時,民企的管理者認為可以通過“提高員工對企業和老闆的認同感”,而國企管理者則覺得應該側重於培養員工,讓其瞭解自己的工作意義。我想這是因為民企的親切感在一定程度上是大於國企的,民企的老闆更容易影響、鼓舞到員工。

但在有些方面,管理的經驗是跨越行業的:在處理上下級關係時都需要尊重、真誠;在處理平級關係時需要多溝通、少挑剔;而在處理“大鍋飯”現象時可以採用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此處的“勞”顯然並不單純指工作強度,而是與工作效益有關,管理者應當引導員工用最經濟的方法做最大化的成果)。

對於這次採訪提綱中的問題,我都事先問過自己“如果是自己會怎樣處理”。但在聽了兩位管理者的想法後,我發現要去學習、去經歷的還有很多。

在面對“大鍋飯”問題時,趙四九建議可以從多個方面鼓勵員工的積極性:競爭上崗(你的基礎工資直接與所處崗位有關)、工作績效(與個人績效有關)、超額獎(獲享集體總體收益)。我只想到了通過個人工作績效來提高積極性,而我現在就覺得“超額獎”是一味很好的佐料:讓員工獲享集體的'收益能增強員工的歸屬感、認同感,並通過了物質獎勵給員工以激勵

在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之前,你首先要學會做人。在工作上最大限度地實現公平,在生活上關懷,體諒周圍的人。

在聊到如何處理與上下級及平級之間的關係時,兩位管理者反覆提到的字眼是“尊重”、“真誠”、“理解”、“寬容”、“公平”。我想作為一名管理者,他需要人格魅力、需要以身作則、需要讓人信服,只有在這樣一個具有凝聚力的管理者的帶領下,企業的發展才能事半功倍。

現代社會的管理者們早就拋棄舊理論中把員工定義為“經濟人”的觀點,即除了工作之外,員工應當更多地被關懷(無論是心理上、生活上、還是未來發展上),我想當員工處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時,他們的潛力更能被有效挖掘,也更能心平氣和地接受上級提出的錯誤。

通過採訪兩個管理者讓我明白,在今後的學習中,我應該多接觸各種管理者的最新想法,通過多方面的閲讀和思考來完善武裝自己的觀念儲備。管理是門很深的學問,沒有萬能的答案可以應對所有難題,這就需要管理者有敏鋭的行業前瞻力、組建高效率的組織結構、強有力的執行能力和其他方方面面的綜合,並根據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行業來做調整。

艱難的採花

對於管理方面的收穫我有很多,現就我感到意料之外的、很有啟發的幾點寫一下感想:

1.關於國際化對組織的影響與制定組織長遠發展計劃方面

根據他們的回答,我深深地感到這兩者很大關係。

首先因為中國越發的國際化,很多公司先前的經營模式完全被打破,因而長期發展計劃必須要變化。長期計劃又需要根據組織外部環境的變化與公司的經營情況而不斷的慎重的修正,而組織外部環境的變化與公司的經營情況又或多或少的取決於應對國際化的策略如何。其中關於長遠發展計劃中田磊舉出的公司租用寫字樓的例子就十分貼切。

但對於銀行業來説,國際化程度還很低,當經濟危機世界銀行業遭到了重創時,中國銀行業依然保持着良好的運行狀態與經營績效。但是中國銀行業越來越有必要加快國際化發展,以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這邊在它們的長期計劃中,如:不斷地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業務上,重點致力於加快發展零售業務、中間業務和中小企業業務。不斷優化業務結構、客户結構和收入結構。管理上,採取進一步改進績效考核體系、強化經濟資本管理、提升貸款定價能力、降低成本費用開支和完善組織管理體制等舉措。

可見不同行業對二者的要求不一致,但都要根據自身行業特點來應對國際化對組織的影響和制定組織長遠發展計劃。

2.關於解決“忙不過來,時間不夠用”的問題方面

如果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就會説:那就要更加努力了。但是田磊的答案卻給出了更加開闊的理解。

他把這個問題看作是工作不到位的結果。出現這個問題只有兩種情況:領導分權有問題,對下屬的培養不夠;大家忙的內容並非都有價值。並且提到“領導扮演的是教練的角色”令我受益匪淺。而李明則説到擠時間、統籌安排、分工協作等辦法,也讓我深受啟發。

3.關於解決“員工不遵守規章制度”的問題方面

我本以為這是個答案很顯然的問題,無非是要求員工必須遵守制度,違反規定的人必然要按規章受到嚴格的懲罰。

但是,李明卻説,首先是制度制定要科學、合理、到位、易操作,要充分聽取廣大員工的意見和建議,確保制度完善、健全。並且那位公司業務部經理也告訴我:“規章制度是嚴格的,但組織是有人情味的,不應當只是個機器,否則成員的歸屬感將會降低。”我從來也沒有想過這與員工的歸屬感與關,不過仔細品味也的確是這樣。如果組織失去了人情味,誰又會有動力去努力工作呢?他還指出了規章制度的種類問題,有重要的“雷區”與不重要的部分,使我開闊了眼界。

4.關於對大學生學習管理的忠告

開始我只是認為學習管理無非是要掌握理論,多找機會實踐就好了,但是看了他們的回答,我才知道我是多麼的知之甚淺。

我還需要多關注一些國內知名企業和世界500強企業的發展動態,從具體案例中提煉先進管理模式和經驗。我還明白了這是一門深奧的社會學科,是人際交往的藝術,我們既要了解人的社會屬性,又要洞察人心!

當然除了這幾條,還有很多也啟發了我對管理工作的認識,如:對下屬要率先垂範、要看到下屬部門工作中的困難、對平級部門要以誠相待、要不斷提高市場敏感度等等。

通過這次難忘的採訪,我學到了很多不僅是管理方面的知識,也有與人打交道方面的技巧。這些所學也許不是立刻就在我的成績單上顯現出來的,但是我相信它將會給我今後人生的選擇、定位、思想指導等等很多方面以積極的影響,並已經、正在、將會使我受益匪淺!

採訪心得體會篇3

畢老師你好,我是太平洋女性網的編輯陳菁,很榮幸今天可以採訪您。今天我們就您的新書《花冠病毒》對您進行一個採訪,同時我們也收集了一些網友的問題。

1.首先很多網友看到新書,是被書名《花冠病毒》吸引,很特別的書名,請問畢老師是怎麼想到用這麼特別的名字呢?

畢老師:“病毒”本來是挺可怕的東西,但我這裏想有一個概念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就是地球不止是人類的,它也是很多其他生物的,病毒雖然是低等的生物,不過它在地球的時間比人類在地球的時間更古老,人類是最高等的生物,病毒是最低等的生物之一,但是它和人類的一個相博,這樣一個過程,那誰勝誰負,並不一定我們人類就可以取得最後的勝利。

我想用這樣一個觀點,不要覺得病毒它非常的可恨,就能把它徹底地消滅,不能的,從這個觀點出發呢,我就把它定為一個“花冠病毒”,給了它一個挺好聽的名字。

2.不同《花冠病毒》是畢老師時隔五年的又一作品,那經過五年的深沉,你覺得這次的作品與之前的作品最大的區別在哪呢?

畢老師:就是主旨來講,應該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關注生命,然後有一種人道的精神貫穿始終。如果説一定要找什麼,我覺得這部有很多科幻的成份、想像的成份,寫的是一個未曾發生過的故事,是一個在將來時可能會發生的故事,就和我以往寫的,都是以實際當中,更多以事實為依據的小説不一樣。

3.您在書的首頁寫道:“讀這本小説,有一個小小用處——倘若某一天你遭逢瘟疫,生死相搏,或許你有可能活下來。”這個您是怎麼解釋的呢?

畢老師:因為我曾經採訪過sars一線,那個時候他們就會提到一個共性,在病牀上很多病人是這樣的情況:當他知道自己得病了,然後又覺得沒有什麼特效藥,就變得悲觀、消沉,十分的害怕,醫生跟我講你知道什麼人死得最快嗎?就是這種人,喪失了希望,他覺得自己已經沒有勝算的可能性了,當然我這部小説,它也不是特效藥,它也不是靈符啊,可以保佑你,我只是説,我通過這部小説,我傳遞了一個理念——珍惜生命,不要放棄,滿懷希望和信心,我覺得這樣,我們活下來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大一點,那種面對生命之絕境而最能堅持下來的那些人,堅持到救助出現,和生命的曙光再次地照耀我們,都是因為那些不放棄的人們。

4.都説《花冠病毒》中其實模擬了一場2003年的sars事件,不管是不是sars,還是其他任何東西,在人生中是缺少不了災難的,然後畢老師您是怎麼看待災難的呢?

畢老師:你説的很對,在我們的人生中不缺少災難,我想我們每一個都不能給自己打包票説:我就是上天的寵兒,這一輩子只是有鮮花,只是有揚帆起航的順利的旅途,卻沒有那種意外、災難,甚至是絕境出現,因為,人生本來就充滿了未知之數,我們有歡欣鼓舞的時候,也一定有那種一籌莫展的時刻,歡欣鼓舞呢,是比較容易過去的,但是那種絕境就需要你的智慧和勇氣,然後要為自己找到出口,然後我想,我們更多地來討論的就是當絕境出現的時候,我們要怎麼樣了。

5.寫一部作品通常都要先蒐集非常非常多的資料,但是畢老師自身的生活經歷就已經非常豐富了,那能不能談一下哪段經歷是對人影響最大的呢?

畢老師:我想對我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青年時代,我在西藏阿里當兵,而且當衞生員,為什麼這個對我影響這麼大?我想這是青年時代,我們方方面面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正在形成過程當中,為什麼那個時候人特別的敏感,特別能吸收各種各樣的知識,包括一些理論還有很多自己進行的思考,這些階段對我來説特別的重要,去到阿里,由於它高、寒、缺氧,十分惡劣的自然環境,那就讓我那個時候就感覺到大自然是這麼的偉大,而我們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暫和脆弱,再有一點,青年時代去學醫,學醫這件事情,就讓我特別早地去接觸病患、接觸死亡,因為通常你説一個花季少女,去的時候還不到17歲,16歲多,正是充滿童真、想象的時刻,經常會覺得世界都是粉紅色的,非常地美麗,因為那時候我已經成為一個軍人去學習,我就必須要去直面淋漓的鮮血,還有那時候讓我非常困惑,這個過程,都給了我很大的教育,形成我一生中非常穩定的一個想法:我的生命是有限的,我的生命非常的寶貴,我要好好珍惜我的生命,而且要讓這個生命去為別人增添一點點正面的影響,比如説因為你的生命,因為有了你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混亂了,更加不堪了,這就拿我們的生命做了一些很負面的事情,我希望哪怕非常的微小,也拿我們的生命作一些正面的影響。

6.以下是一些網友的提問了,網友南京咩咩問到:創作《花冠病毒》的過程中,有沒有遇過瓶頸?您是怎麼處理的?

畢老師:很好的問題,創作的過程中沒有瓶頸,瓶頸都在前面那八年當中,這是一個長長的瓶頸,我在那裏艱苦想啊想啊,想了整整八年,等我把它想通了,真正開始寫作的時候,反倒是比較地順暢。

7.網友嗨嗨喀秋莎説,人往往肉體上的解放都是很容易,但是面對心靈上的困擾卻時常不知所措,之前您談到了在青藏遇到的生離死別,對待人生也有了不同的看法,那麼,除此之外,您是否還遇到過其他心靈上的困擾呢?

比如説,我快六十歲,我要去環球旅行,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我,他們説,你都是一個老太太了,這是多麼瘋狂的舉動啊,居然要去環球旅行,有人就説這個你得花不少錢呢,你拿着這些錢來養老不好嗎?或者是,給自己買點金銀首飾啊、名牌衣服啊,買點這個好吃的、保健品,這些東西都看得見摸得着,為什麼不拿來享受呢?你買了張船票,你出去轉了100多天,回來你什麼都沒有啊,你這一點的物質的東西都沒有留下,可是你錢沒了。我覺得他們説的有道理,可是,我心中想的是,這些錢都是我辛辛苦苦掙的,我覺得我有支配它們的權利,可以買衣服,可以買名牌的首飾啊、包包,或者用其他的方式,山珍海味都去消費,每一個人,他的興奮點不同,他的處置自己財富的方法是不同的,但對我來説,那些都不重要,我可以穿普遍的衣服,可以背最簡單的布縫的包就可以,這些對我來説都不是很重要,對我來講特別重要的事,就是我去完成我童年的一個夢想,那我就去做這件事情,當然我不是説我做的這個就一定對,只是説他符合我自己的心願。

8.網友瑞瑞、鴨力山大想問,這也是最後一個問題了,您曾經説過“幸福是個啞巴”,如今現在社會壓力已經越來發揮大了,都市女性在照顧家庭時還要兼顧事業,您對現在年輕的女孩子有什麼建議和忠告嗎?

畢老師:現在的女性,因為她既有傳統的要照料孩子照料家務的擔子,她們又有在工作中非常努力非常好強,在工作中也有她們的業績,這兩個擔子一起壓到一個女子的肩膀上,可以想象到那種壓力,我各人覺得,我常常自己用的方法,我經常會把它它的順序來回地調一調,常常碰到這樣的問題説:你把工作放第一位還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不要覺得顧了家庭一定顧不了工作,顧了工作一定顧不了家庭,我想你可以隨時調整這個順序。工作特別忙的時候以工作為主,工作不太忙的時候以家庭為主,有時候一天一調也可以,這兩個總要找到相對的平衡支點,希望現在的女性們,特別是在工作之中,做出非常卓越的成就,也能在自己的家庭裏面,成為賢妻良母,這個要求有點高,但正是因為這種挑戰,才需要我們更加聰明地去處理,當然還要愛惜自己,愛惜自己的身體,因為如果你沒有了好的身體,沒有身心健康,那麼成長起來就太艱難,所以祝福大家都能夠既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也有一個幸福的心理,讓自己生命的質量變得越來越好。

9.許多太平洋女性網的網友都非常喜歡畢老師,能不能送一句祝福的話給她們呢?

那祝福太平洋女性網的朋友們,希望你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希望你們的內心越來越堅強!

採訪心得體會篇4

尋找老紅軍、老革命以及烈士家屬情況調查表

在本次活動中,老紅軍給我們講述瞭解放安陽對敵作戰的精彩故事,不僅讓我們增長了知識,而且培養了我們愛國主義的精神。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們知道了“人要以正為貴,官要以廉為貴,學習要以精為貴”。作為我們學生,要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這次活動,讓我們牢記歷史,不要忘記過去,更要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與時俱進,開創未來。

爬雪山,過草地,飛奪瀘定橋?紅旗漫卷下的鐵血戰士,如今,已英雄暮年。他們的一生,就是一部部紅色傳奇,永遠值得後人銘記。在“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就讓我們聆聽老紅軍的故事,感受那風雨激盪的歲月,接受一次盪滌心靈的洗禮。“這次的走訪聽到的故事比以前書上看到的生動多了,其實對於歷史,還是切身的感受對自己震撼最大。看到他們,我瞭解到了為什麼戰友之間的感情是被奉為最深厚的感情。我相信這次特殊的“訪戰友”經歷會是我今後學習生活的精神原動力。”從王四虎老人的言談之間,我們深切的感受到老人寬廣的胸懷和偉大的人格魅力。我們應該發揚長征精神,努力工作,勤奮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採訪心得體會篇5

3月4日,愚與元元等人一起拜訪家住市郊三山、魏屯、馬坡等地的三個抗戰老兵,並給他們送去慰問金。完成任務之後,心緒像波濤翻滾的大海一樣,久久不能平靜。聊以幾句,算作心靈的慰藉。

這些老兵用生命書寫着中國近百年的歷史,但這些真實的歷史片段卻往往不被當今的人們所瞭解。他們所經歷的苦難,正是中國近百年所經歷的巨大制度變革和中華民族從衰落走向復興的寫照,是民族從愚昧、狂熱走向理性、文明的記錄。這些老兵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但軍人剛毅、忠貞的氣質依稀可見,對生活還是那麼熱愛,還渴望着繼續為社會貢獻自己的餘生——儘管他們甚至卧牀不起。他們為民族、為社會付出的是那麼多,但卻聽不到任何索取的聲音,儘管他們至今生活依然貧困,大多疾病纏身。你聽不到任何抱怨,儘管他們遭受了幾十年常人難以忍受的歧視和苦難。這就是當今你所見到的最可愛的人——抗戰老兵。

他們如今的境遇,讓人感到的不僅僅是酸楚,還有感動、敬佩、自省,甚至自責——自己沒有能力改變他們晚年的處境。他們那種吃苦耐勞、忍辱負重、遭受冤屈卻從不抱怨、三省吾身、從不索取、甘願為社會默默無聞地奉獻一生的高尚品格,震撼着人們的心靈,盪滌着心靈深處的污泥濁水,穿透狹小的自我和迷霧,恍惚感覺到心靈深處屹立着一個慈愛、可敬、可親、剛毅而高大的老父親。如今,人們又想起學雷鋒,可我突然發現:在雷鋒身上似乎看到了你的身影。

親愛的抗戰老兵,你不是一個普通的老父親,你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化身,你偉岸的身軀、高尚的品格和執著的精神,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樹立了一塊永不熄滅的燈塔,穿過迷霧,穿越時空,照亮子孫的前程……有人説,當下中國精神能源枯竭,可我認為你就是中華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大的永恆的引擎!

啊,抗戰老兵,普通而又偉大的老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