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理想國讀書心得總結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05W

理想國讀書心得總結多篇

知道柏拉圖的人幾乎都知道《理想國》這本書,這本書不僅詳細記載了古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更以對話體完整的表達了柏拉圖的哲學見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學、政治都是一份瑰寶。這個學期,我用心的讀完了電子雜誌版的《理想國》,感覺既有啟發又有異議。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理想國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參閲。

理想國讀書心得1

記得在上西方哲學史的課時,講到柏拉圖時老師的幻燈片上有懷特海的這麼一句話:全部西方哲學史不過是對柏拉圖的註解。由這句話可見柏拉圖在西哲學乃到整個人類的精明文明中的崇高地位。而柏拉圖最著名的著作,或者説他的代表作,則是人盡皆知的《理想國》。所以當我捧起這本代代人推崇備至的偉大著作時,不期望能一下子讀懂它,只希望能夠從這本凝結着柏拉圖和希臘智慧的結晶的書中,得到那麼一點點的啟示和認識罷了。

《理想國》一書乃柏拉圖壯年時期的力作,也可以説是其巔峯之作。柏拉圖的著作多以蘇格拉底為主角的對話體的形式以示讀者,此書也不例外。自知僅讀一遍是無法體會其精髓,因此在閲讀過程中有不解之處便匆匆帶過,只期能稍知其意而已。譯者在引言中的介紹已經能令我大體瞭解到本書的博大精深,談到書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由於我的無知和欲速則不達,實在無法領略到本書的真意,因此僅在此回憶下本書的主體內容和所帶給我的一點幫助和啟發。

譯者在介紹中談到本書討論到優生學問題,節育問題,婚姻自由問題,專政問題,獨裁問題,共產問題,民主問題,宗教問題,道德問題,文藝問題,教育問題等一系列的問題。不過這是學者在多次研究此書所總結歸納出來的結論,而對於我這種沒有一點學術功底和走馬觀花似的閲讀方式,實在無法得出如此繁多和細緻的結論。只能就此簡易回憶下本書的大概內容了。

第一卷在蘇格拉底和幾個書中的人物開始對話之後,很快便引入本書所探討的一大主線——關於正義的定義。色拉敍馬霍斯首先表達了他的觀點,他要蘇格拉底不要光提問題,而是要直接對正義下定義。而他對正義的定義則是: 正義是強者的利益,是當時政府的利益。而蘇格拉底則對此定義予駁斥。

第二捲到第四捲開始以從城邦來看正義比從一個人來看更加容易,由此探討一個城邦的正義。接着在第三講到城邦需要培養什麼樣的護衞者以及如何來培養的問題。接着談到全體公民應當按天賦各就各業,城邦的正義在於智慧、勇敢和節制,城邦的三種人各自做自己的事就是正義的。再由城邦的正義引到人的靈魂裏有三種品質:理智、激情、慾望。

第五卷蘇格拉底又談到關於婚姻的問題,提出一個觀點:最好的男人必須與最好的女人結合,而最壞的要盡少結合,以使品種保持最高的質量。

接着一系列的論述談到什麼樣的人才是最優秀的哲學家,並且提出哲學家是最完善的護衞者,也就是哲學家是最好的國王這個著名的論點。

第七卷接着談到囚犯看陰影的比喻,講到了靈魂要觀看所有實在中最明亮者,即我們所説的善者。

在第八卷中總結了一個理想的國家應該具備的條件。並且談到了四種不好的政制:斯巴達和克里特政制;寡頭政制,民主政制,僭主政制。

五種政制所對應的五種人。

理想的政制——善者,正義者。

斯巴達政制——好勝爭強,領略榮名。

寡頭政制——愛財,寸利必得,省儉。

民主政制——快樂間的平等,生活沒有秩序,沒有節制,平等主義,集合最多習性於一身的多樣的人。

僭主政制——被惡所充滿,醒着時能夠幹出睡夢中的那種事的人。

第九卷談到人的基本類型:哲學家或愛智者、愛勝者、愛利者。

三種人的快樂對比:哲學家能體驗另兩種快樂和學習事物本質的快樂。靈魂中用以學習的部分的快樂是最真實的快樂。

快樂和痛苦之間的中間狀態,痛苦時想要平靜為快樂,快樂時停止為痛苦。這是快樂和痛苦的影像,是一種欺騙。通過身體傳到心靈的那些所謂最大的快樂,其實是某種意義上的脱離痛苦。

第十卷談到理念的模仿。畫家,造牀匠和神誰是真正的模仿者。事物都有三種技術,使用者的技術,製造者的技術,模仿者的技術。

以上就是在看書時所記的一些主要的觀點,自己看都有點對不起柏拉圖這偉大的著作。本書的主線主要是圍繞正義這一主線展開,對理想的國度的一系列規劃,以及對應的人所應當具有的正義。在看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啟發,不過現在想總結卻不知從何説起了。柏拉圖對正義的一系列闡述使我認識到在人生中應當使嚴格的要求自己,控制自己不該有的慾望,讓理性來引導自己,遠離一切的惡,進入那真正的善。並且要一生追求真理,追求知識,追求智慧,不斷的充實自我,成為真正有智慧的人。

而柏拉圖關於哲學王的論述,在通過閲讀了本書之後,才明白以前所認為的哲學家為王的觀念是很片面的。柏拉圖對於哲學家的定義是非常之嚴格的,並不是隨便一個哲學家都能夠成為一個理想國的國王,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家才能夠成為理想國的國王。

書中關於婚姻及生育的問題在我看我是不合乎人類的倫理的,如子女公有等提法根本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實現。而關於優生優育的問題也是如此,將那些素質不好的後代棄之更是有悖於眾生皆平等的法則。

書中對政制的描述也讓我對以前民主政制的一昧推崇的看法得到改變,發現民主政制並不是想象中的完美,而是確實存在着許多的問題。過份的自由和寬容,民主制的多面性和複雜性確實是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柏拉圖對快樂的論述也給我很大的啟發。原來我們原本所認為理所當然的快樂與痛苦其實並不像我們所想象的那麼簡單和單純,而常常是快樂與痛苦的假象。有時候快樂只是痛苦的停止,而有時痛苦也恰恰是快樂的停止。這讓我們在生活中,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夠以更寬廣的心態,更高瞻遠矚的眼光去看待我們所面對的一切。

而柏當圖的理念論也帶給我很多看見。讓我更懂得去尋找事物的本質,而不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當然柏當圖的理念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僅一點點的接觸是不足以完全的認識它,但也已經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終於很勉強的將這本書看完,雖然過程挺辛苦挺糾結,但是收穫頗豐。有人説,二十歲讀柏拉圖和四十歲柏拉圖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相信以後的歲月時,還需要不但的從柏拉圖的書裏來尋求智慧,因為柏拉圖的智慧實是幾千年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葩,是哲學這個皇冠上的明珠。

理想國讀書心得2

西蒙尼得説“正義是欠債還債”。

蘇格拉底打比方:譬如説,你有個朋友在頭腦清楚的時候,曾經把武器交給你;假如後來他瘋了,再跟你要回去;任何人都會説不能還給他。如果竟還給了他,那倒是不正義的。把整個真情實況告訴瘋子也是不正義的。當原主頭腦不正常的時候,無論如何不該還給他。

這樣看來,西蒙尼得所説的“正義是欠債還債”這句話,是別有所指的。如果雙方是朋友,又,如果把錢歸還原主,對收方或還方是有害的,這就不算是還債了。那麼,我們欠敵人的要不要歸還呢?

有人理解認為:朋友之間應該與人為善,不應該與人為惡。敵人對敵人所欠的無非是惡,因為這才是恰如其份的。

蘇格拉底理解認為: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這就是他所謂的“還債”。

至此一段,可看作暫時對“什麼是正義”的認可。

而接下來,則是漸進討論“正義有用與無用的時候”。

蘇格拉底得出的一觀點:正義平時在“訂立合同契約,合夥關係”在滿足這些需要,獲得這些好處上是有用的。

蘇格拉底把“正義有用的時候”趨向於“靜”的狀態,或者可以説是“和平”的狀態。他讓對話者的思想糾結:當你要妥善保管錢、盾、琴或者其他東西暫時“靜”的時候,人們合夥,正義的人才是一個較好的夥伴,但在利用這些東西的時候,商人、軍人、琴師的技術就更有用了。可以認為,正義在你所信任的人或事物上是有用的,像聯友。

因此蘇格拉底反問道:這麼説,所有的.事物統統都是這樣的嗎?——它們有用,正義就無用,它們無用,正義就有用了?如果正義僅僅對於無用的東西才是有用的,那麼正義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了。

至此,我看的還是有點不着邊際,似是而非。難道正義不能存在於“對抗”“分歧”“戰爭”的狀態。儘管,確實很多戰爭的發生從第三方態度來説沒有誰方正義之戰説。所有戰爭的發生,都沒有“正義”存在可言?

接着,蘇格拉底從另一個側面來説明:對於那些不識好歹的人來説,傷害他們的朋友,幫助他們的敵人反而是正義的——因為他們的若干朋友是壞人,若干敵人是好人。所以,我們得到的結論就剛好跟西蒙尼得的意思相反了。

蘇格拉底看似自然而然,毫無痕跡地把“敵人”和“朋友”放大了。這樣看來,這裏的關係是絕對的一對一,是兩邊的位置,不存在任何中立方。舉例説:A和B是對抗方,C、D、E。。。就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在A方,要麼在B方?

理想國讀書心得3

《理想國》的對話體寫作方式讓我自然而然想起了我們中國的孔子。雖然《理想國》裏思想都是柏拉圖本人的,但是我們不可否認,他作為蘇格拉底的弟子,其思想觀念受蘇格拉底之深,而且以蘇格拉底的口吻來寫,書中一直把正義作為討論的對象,並通過歸謬的方法,先提出正義的不確切定義,而後歸納抽象來尋找正義的真正含義,遵循着蘇格拉底“助產術”的尋求智慧之路,所以我們讀來常常感覺就是蘇格拉底本人在辯論。同樣是生活在差不多時代的偉大哲學家,一先一後,經歷竟也是如此相似,孔子有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撰寫的、記錄其言行的《論語》,蘇格拉底有其弟子借其口而使早期對古希臘哲學最初探索得以流傳的《理想國》。

國中時就通過一些簡單渠道聽説過《理想國》,心中對“理想國”的定位如莫爾的“烏托邦”,如陶淵明的“桃花源”,真正拿到這本書才知道“Republic”的真正來源。比起充滿幻想的描繪一個理想社會,這本書更是向我們展現了古希臘那個充滿魅力的辯論時代。由於讀的不夠精細,所以不敢説真正讀懂領會了多少東西,但是卻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哲學家們最七年級直倡導和崇拜的理性的玄冥、邏輯之曲折、言辭之詭祕。曾經中學時代在歷史課上看到那些類似於智者學派的古希臘人熱衷於辯論,在田間街頭、小巷集市運用各種辯論法則,或談笑風生,或面紅耳赤,或洋洋得意,或灰頭土臉的你説我論時,總會對那個誕生最早文明的古國之一,產生無限遐想,所以慶幸在年輕時代還能真正有機會走進書裏,走進那個神祕世界。

“什麼是正義,”這是柏拉圖和格勞孔、玻勒馬霍斯、色拉敍馬霍斯、西蒙尼德在第一卷一直討論圍繞的中心,“欠債還錢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分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而後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認為一個好的城邦應該具備勇敢、智慧和節制等美德,每個人都是在國家裏執行適合他天性的職務,如孔子的“性相近也”觀點一樣,蘇格拉底認為教育可以激發人性裏潛在的能力和知識,而柏拉圖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沿襲。當城邦裏的統治者、守衞者、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和諧分工時,這個城邦就具有了“正義的美德”,然後從城邦類比到個人,認為那是“大”“小”“內”外‘的關係,正義的個人就是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自己主宰自己,對自己友善,同時在某些政治事務、私人事務上,保持和諧的狀態的行為,就是正義的好行為。

正義永遠是快樂的,而不正義反之,王政最好,寡頭政治、民主政體、僭主政體都不如以哲學王做統治者更符合正義的定義。針對社會,討論還涉及了女子教育、兒童的生育與培養等問題,並且含有男女平等的民主輝光,一個國家裏也能夠造就出類拔萃的女人,他們也可以去守衞城邦。“理念”説也是柏拉圖思想的一個重要支撐部分,他認為哲學王應該成為正義城邦的統治者,因為他可以“把握永恆不變的事物”,“永遠酷愛那種能讓他們看到永恆的不受產生與滅亡過程影響的實體的知識”“天賦具有良好的記性,敏於理解,豁達大度,温文爾雅,愛好和親近真理、正義、勇敢和節制。”文中“蘇格拉底”用船長的譬喻説明一個真正哲學家在城邦的處境。

讀到中後部分,我的腦海裏似乎才開始勾畫出“蘇格拉底”所描繪的“理想國,”可是就他自己來看,“只有在某種必然性碰巧迫使當前被稱為無用的那些極少數的未腐敗的哲學家,出來主管城邦,並使得公民服從他們管理時,或者,只有噹噹權的那些人的兒子、國王的兒子或當權者本人、國王本人受到神的感化,真正愛上了真哲學的時候,”城市、國家才能完善,才能成為理想國。同時柏拉圖還用一系列的比喻來論證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這似乎也成為柏拉圖哲學的出發點和堅持的原則。於是我也深刻的體會了所謂的“日喻”“線喻”和“洞喻,”柏拉圖建構起了他的理念世界。

關於國家,非得有哲學王不可,於是柏拉圖也極力探討幾何學的重要性,也包括天文學、音樂、體操和辯證法,並且論述了這些的重要程度,他有關這些課程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對我們有很大的借鑑作用。“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是他心目中創建理想國的思想核心。柏拉圖為我們這些後來人描繪的理想藍圖,為19世紀的空想主義者提供了藍本。

一本《理想國》,涉及到了道德、民主、教育、文藝、平等等諸多問題,一系列看似平常的談話,範疇廣泛,信息量大,卻又毫無間隙,娓娓道來,整合而連貫。我想,哲學應該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學科,不僅是因為先哲們對它的孜孜以求,也不僅僅是因為後來的許多學科就是從哲學分支而來,而是因為它是先人們智慧的結晶,理論與實踐的精華。深邃的思考、對美好的追求,看待事物的態度、縝密的思維方式等等都與哲學息息相關,我們想要更好的生活,想要看待學術問題的不同眼光,無一不需要我們的哲學功底,需要我們與哲人對話,採擷他們思想的豐碩花朵。

理想國讀書心得4

我沒想到,我隨意讀的一本書,竟讓我邂逅了這位古希臘大哲學家;我也沒想到,正是他,讓我從新對身邊的很多東西有了新的認知;甚至讓我對快樂,幸福,痛苦,善,正義,勇敢,激情,慾望,智慧,愛情等有了新的定義,而正是這些新的定義,讓我多多少少地掃去了那些舊的理念,開始往另一條曲徑去通幽,而且,因為我不是生活在兩千多年前,我是個無神論者,我可以更真切的去選擇我需要的,我不是格勞孔,總是贊成蘇格拉底的,

所以我同意,智慧是快樂的,正義是善的,慾望與激情是惡的,而理念與激情是追求智慧的最好組合,愛要是蘇格拉底或伯拉圖的似的愛,而勇敢需要好的智慧做伴,做正義的事,不做獨截者。。。。。但我不贊成天堂與地獄會接納好人與壞人,靈魂也不會脱離肉體而存在,更不會不朽,而且統治者不一定是哲學家,雖然他可能不是指我們現在的哲學家,但絕對不是最有智慧的人。。。。。。

現在可以説為什麼要感謝他了,其實我那兩天很矛盾的,一方面,我認同着物質與金錢是最好的快樂,另一方面,我又把自己放在一個不屬於現在大多數人所默認的幸福之上,並把他作為一種追求。怎麼説呢,就象伯拉圖在理想國所寫的,我是金,銀,銅的混合體,雖然這是不成立的,但是可以把他看作是一個最好的比喻,他們在我靈魂裏不協調的運作。可是,蘇格拉底説,可以讓善駕御其他兩種,這是可行的,而且,我所要的東西,就是那種,當然,哪一種,這是我的一個理念。

理想國讀書心得5

看這本書,會被蘇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詭辯不僅教對手難以招架,也讓讀書的人難以跟上他飛快、機智的思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辯論一步步將自己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完整表達出來,同時通過對城邦的哲學、道德、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爭論,設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規定,並在辯論中不斷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國”的藍圖,向世人展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圖心目中的理想國實質應該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節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掌握哲學思想的貴族統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大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力應掌握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須是有護衞國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心國家利益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城邦的正義。而代表勇敢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安全,並維護統治者的任何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者和被統治者間應保持和諧、團結的關係,被統治者要服從統治者的所有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理想藍圖,滿懷着憧憬,被後來的空想主義者所向往。

而讀到這部分,我卻覺得很多説法都似曾相識,早在中國的夏商周時期,就有用系統的禮制來約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隸服從統治,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勞動所有,但有義務向君主定期朝貢、納税,君王號召時要集合軍隊保護君主。而在中國傳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與柏拉圖的許多主張有着相似之處。君主對全國的思想專制、用道德和禮儀約束人民行為、武力全部收歸中央掌權者所有……通過一系列的比較和思考,我明白了:這一切,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的專制統治的需要,這一系列的教育灌輸、道德約束、假借神意,最終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維護封建統治,愚弄人民。所以,通過書中的政治辯論,我發現了很多我並不認同的柏拉圖的觀點。例如:為維護統治,掌權者可以用假話欺騙民眾,甚至編造所謂的“腓尼基人的傳説”,假借神意來證明人生來就有貴賤之分,“老天鑄造他們的時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黃金,這些人因而是最可寶貴的,是統治者。在輔助者(軍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銀。在農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鐵和銅。”這些都體現了柏拉圖所倡導的“理想國”的實質——封建貴族專職的奴隸制國家,特權橫行、等級森嚴,壓迫沉重,人與人之間嚴重不平等。我認為,柏拉圖生在那樣一個時代,他已經是具有創新意識、目光深遠、有改革思考的智者。但是,因為時代的侷限性以及階級的侷限性,柏拉圖代表的是封建貴族的利益,這決定了他的政策主張都是為封建貴族服務的,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客觀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張都不見得是正確的,他的主張也不見得是真正正義的。

《理想國》展現了作者超凡的教育理念。柏拉圖非常重視教育問題,他為理想國設定的很多規矩、禮儀、道德,都沒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於通過從小時候開始的教育來引導人的行為和方向。正如書中所説:“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裏引導,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裏走。”柏拉圖認為理想國的教育應從人小時候開始,包括質樸的音樂教育和體育教育,“樸質的音樂文藝教育則能產生心靈方面的節制,樸質的體育鍛煉產生身體的健康。”他希望監督詩人、強迫他們在詩篇裏培植良好的形象,同時監督其他的藝人,禁止描繪邪惡、卑鄙的精神。他希望通過這樣,讓城邦的護衞者遠離罪惡的形象,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受到薰陶,從童年時,就和優美、理智融合為一。這些從小抓教育的理念,無疑是有遠見的,並抓到了問題的關鍵之處。從一個人的童年開始施加影響,將服從統治的信念根植於心中,必然是最徹底、最有效、最穩定的統治方法。這些教育理念,對後世的教育發展有着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