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理想國》讀書筆記2000字(精選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4.03K

第一篇:《理想國》讀書筆記5000字

《理想國》讀書筆記2000字(精選多篇)

在柏拉圖的所有著作中,《理想國》是最成系統的一部。在這部對話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詳細地討論了人性、政治、哲學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為後來的西方思想奠定了基礎,指明瞭方向。以後的西方哲學,無論是繼承柏拉圖思想的,還是反對柏拉圖思想的,都不可能繞過柏拉圖的思想,尤其不能繞過《理想國》所表達的對人性和政治問題的深刻看法。 《理想國》通過蘇格拉底與對手們的談話,反覆詰難來推理尋求正義的定義。在第一卷,柏拉圖用蘇格拉底知識助產術的問答法推翻了幾種關於正義的定義:1.正義就是有話實説有債照還;2.正義就是幫助朋友傷害敵人;3.正義是強者的利益;4.不正義比正義有利。這四種説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圖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對於我們人生道路的選擇有深刻的啟示。針對第一種觀點,他用不能將武器還給一位瘋子朋友的例子反駁有債照還的正義説法,我們不能簡單的按照常理來辦事,應該考慮事情的結果是否會是不正義的,這種説法忽略了正義的真實本質,所以我們應在生活中多學習柏拉圖的思想方式,考慮問題不光從本身的立場出發,不能簡單照辦,還要考慮我們的對象和事情的後果。針對第三種觀點,柏拉圖指出掌權的統治者有時也會犯錯,制定出對自己不利而對被統治者有利的法規要被統治者執行,正義就變成了“弱者的利益”了。在此,柏拉圖提出“在任何政府裏,一個統治者,當他是統治者的時候,他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屬下老百姓的利益。”所以,作為統治者應該為人民謀福利而不僅僅是考慮自己的利益。

柏拉圖從國家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兩方面對正義進行了討論。他構建了一個正義的城邦,規定了一條總的原則:每個人必須在國家裏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柏拉圖認為,正義就是有自己的東西幹自己的事情。他認為國家由統治者、被統治者和輔助者三部分組成,國家應有四種品質,分別是智慧、勇敢、節制、正義。在一個國家中,人數最少的那個部分和這個部分中的最小一部分,這些領導着和統治着他的人們所具有的知識才配稱作智慧,具有這種知識的人總是最少數。柏拉圖主張的勇敢是一種關於可怕事物和不可怕事物的符合法律精神的正確信念的完全保持的精神能力。節制是一種好秩序或對某些快樂與慾望的控制。關於節制,在這裏,有一點讓我有深刻啟示,他提到:“人的靈魂裏面有一個好的部分和壞的部分,而所謂‘自己的主人’就是説較壞部分受天性較好部分的控制。這無無疑是一句稱讚之詞。當一個人由於壞的教養或者和壞人交往而使其較好的同時也是較小的那個部分受到較壞的同時也是較大的那個統治時,他便要受到譴責而被稱為自己的努力和沒有節制的人了„„”[2]這讓我有些感觸,我們時常提到要做自己的主人,而實際上我們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隸,而我們要突破自己主宰自己,就應該深刻懂得節制,學會控制自己,讓自己靈魂中較好的一部分控制較壞的從而主導自己,做到自身內秩序井然,成為自己的主人。在個人的正義方面,柏拉圖認為,人的心靈有三部分組成:理性、慾望、激情。柏拉圖主張個體靈魂的這三部分也應該是各行其是,保持和諧,這樣的人方為正義的個體。這種內在的分工與和諧,不是外在的“各做各的事”,而是一種內在的和諧有序。「3」當整個國家得到非常和諧的發展時,各個階級將得到自然賦予他們的那一份幸福,當一個國家最最像一個人的時候,它是管理的最好的國家,而管理的最好的國家最像各部分痛癢相關的機體。 張竹明總結《理想國》的推理過程是一種逆向思維,即:“國家的大治取決於少數精英人物的主導作用,他們的主導作用又取決於理性在他們心靈裏的主導作用;理性的主導作用又取決於它對善理念的把握;而善理念的把握又取決於辯證法的學習,歸根到底國家的大治取決於正確的教育。”

柏拉圖《理想國》中提到很多教育問題,對後世教育也有深遠的影響,盧梭曾稱讚“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論文,像這樣的教育論文,還從來沒有人寫過咧”也有一些説法“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留存在世,縱令其它教育論著被毀,教育園地也是馥郁芬芳的。”書中的教育思想精闢深刻,讓我受益頗多。 《理想國》中強調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兒童階段音樂文藝教育最關緊要”“先入為主,早年接受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為了培養美德,兒童們最初聽到的應該是最美最善的故事。”柏拉圖認為,兒童階段接受了音樂文藝的教育會變得温文有禮,對醜惡的東西反感,等到長大會受他所接受教養的影響,便會與理性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認為孩子應該從小實地見習戰爭,也從音樂中、遊戲中養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遊戲的方法,這樣我們可以在遊戲中更好的瞭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而這也讓我們思索,現在的教育是否帶給孩子給多的是強迫,我們的教育讓人迷茫和不知所措。柏拉圖認為對兒童的教育開發的越早越好,“凡事開頭最重要,特別是生物。在有效柔嫩的階段,最容易滲透也,你要把他生成什麼形式,就能生成什麼形式” 他提倡長者給兒童們講述一些規矩,如要盡孝道,注意髮式體態舉止等等。他認為,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裏引導,卻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裏走。隨着社會的進步,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越尊重兒童,關愛兒童,人們也已經建立起全新的兒童觀,這些關於兒童的看法中有一條是“幼兒的才能的發展存在逆減法則,開發得越早,就開發得越多”「7]這與柏拉圖提倡的對兒童的開發越早越好看法形同,也可見柏拉圖和《理想國》對早期教育的深遠影響。《理想國》中很重視教育對象的全面和諧的發展。柏拉圖認為,我們首先要接受音樂和體育的教育,而且缺一不可,只有愛智和激情這兩部分張弛得宜配合適當才能達到和諧。他也提出必須重視算術、幾何學、天文學和辯證法的學習。特別重視辯證法的學習。“如果提前是不知道的東西,結論和達到結論中間步驟也就是由不知道的東西組成的。這種情況下結果的一致又怎能變成真正的知識呢?”所以這種學習是不夠的,還要學習辯證法,只有掌握了辯證法擁有了善理念的哲學家才有能力以善理念為原型,塑造人間的理想國並護衞着它。在《國小教育學》中有介紹,國小教育的具體特點包括了全面性,所謂全面性,是指對於每一個特定的個體而言,當代國小教育都應該促進他們在各個方面的充分發展。所以,教育應該注重全面性,對人各方面的能力進行發掘和培養,才能和諧的發展。

《理想國》中也注重了人文素質的培養,提倡學習音樂,藝術,文學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從而使心靈更和善美好。“人的全面發展最本質的涵義是指人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充分、自由的發展。與科學精神相比,人文精神更能體現和反映人全面發展的本質內涵,是人全面發展的價值座標和精神動力。”科學與人文的結合更利於人的發展,學生也應體驗到生活的樂趣,藝術的陶冶從而使心靈更充實美好。

《理想國》中提出女子也應該接受教育。柏拉圖認為,一定要給女子和男子以同樣的教育,女子也要學習音樂、體操和軍事教育,因為“同樣的稟賦應該給以同樣職務”柏拉圖的這種思想打破了古代的傳統觀念,認為男女平等,天賦和才能相當的人就接受相同的教育、訓練,接受相同的職務,這就為婦女提供了學習和發展才能的機會,是很偉大的教育思想。

《理想國》中也提出了終身教育的思想。柏拉圖將人出生到死亡的每個階段應學習的內容都做了規劃。他認為,先用五年的時間學習辯證法和體操訓練,然後用十五年的時間到“地洞”裏接受考驗,積累經驗,到五十歲以上,那些通過了的優秀的人還要接受最後的考驗,要求他們講靈魂的目光轉移向上方,注視照亮一切事物的光源,這時候他們會看見善的本身,用它作原型來管理國家和人民,剩下的歲月裏他們用大部分時間來研究哲學,走上統治者的崗位。可見,人的一生是要不斷的努力學習,磨練自己,不斷接受考驗最終才會看到善,走向頂峯。柏拉圖的終身教育論讓教育不僅僅侷限與學校教育時間,在人一生中的所有時間都應該不斷學習和接受教育。這種觀點現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197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研究所主任達夫把終身教育理論概括為20條,使終身教育更加系統化和理論化。1994年,羅馬召開的首屆全球終身學習大會上,歐洲終身學習促進委員會為會議準備的報告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這讓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也更受重視。終身教育的思想,讓我們有能力自身發展,學會認知、學會生存。 另外,我認為《理想國》中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柏拉圖認為,為了使城邦一直強大,就要控制他們下一代的出生,他認為,最好的男人必須和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起,最好結合者的下一代必須培養成長,而最壞者的下一代則不予養育。他們的統治者首先要設計出抽籤的方法從而使優秀的男人和優秀的女人結合,他們為了保持治理者品種的純潔,對於優秀的者的孩子帶到託兒所進行撫養,竭力不讓母親認清自己的孩子,而對一般或其他人生下來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他們將祕密加以處理,有關情況誰都不清楚。首先我對這種夫妻的結合方式不認同,這種結合方式對於人們並不公平,其次對於小孩的處理方式太過殘忍,生命本就是可貴的,一生下來就要被處理掉,我們沒有這樣的權利,而且這樣太過重視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後天教育和環境影響的作用。還有,不讓親生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都缺乏親情和母愛,一個缺少愛的國家是很可怕的,而且這也違背了人的本能。 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確實藴藏了很多閃光的智慧和思想,它對後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理想的國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東西無法實現,但是柏拉圖同樣認為這是有價值的。就好比美麗畫中的風景人物並不真實存在,但我們不能説這幅畫的作家很糟糕,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國家不能在現實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樣好就否定這些理論。理想國是我們的一個目標,我們儘可能實現。

在《理想國》的最後,柏拉圖給大家的忠言:“靈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惡和善。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這樣我們才可以得到我們自己的神和愛,無論是今世活在這裏還是我們死後得到報酬的時候。我們才可以諸事順遂,無論今世在這裏還是將來在我們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讓我們在靈魂上永遠保持一種向上的姿勢吧,隨時不忘心中的理想國,不忘我們肩上這份神聖的使命,傾聽柏拉圖的思想,反思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國家。越來越清晰的世界,我們還需要一直追尋!

第二篇:理想國讀書筆記50000字

理想國 讀後感5000字

一杯的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本好書,可以淨化一個人美好的心靈。本欄目提供了中外名著的讀後感範文和參考,希望您在此能找到您所需要的讀後感範文,對於提升自己的鑑賞和閲讀水平有所提高。本站時時更新,歡迎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以獲取第一手資料!

在柏拉圖的所有著作中,《理想國》是最成系統的一部。在這部對話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詳細地討論了人性、政治、哲學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為後來的西方思想奠定了基礎,指明瞭方向。以後的西方哲學,無論是繼承柏拉圖思想的,還是反對柏拉圖思想的,都不可能繞過柏拉圖的思想,尤其不能繞過《理想國》所表達的對人性和政治問題的深刻看法。

《理想國》通過蘇格拉底與對手們的談話,反覆詰難來推理尋求正義的定義。在第一卷,柏拉圖用蘇格拉底知識助產術的問答法推翻了幾種關於正義的定義:1.正義就是有話實説有債照還;2.正義就是幫助朋友傷害敵人;3.正義是強者的利益;4.不正義比正義有利。這四種説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圖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對於我們人生道路的選擇有深刻的啟示。針對第一種觀點,他用不能將武器還給一位瘋子朋友的例子反駁有債照還的正義説法,我們不能簡單的按照常理來辦事,應該考慮事情的結果是否會是不正義的,這種説法忽略了正義的真實本質,所以我們應在生活中多學習柏拉圖的思想方式,考慮問題不光從本身的立場出發,不能簡單照辦,還要考慮我們的對象和事情的後果。針對第三種觀點,柏拉圖指出掌權的統治者有時也會犯錯,制定出對自己不利而對被統治者有利的法規要被統治者執行,正義就變成了“弱者的利益”了。在此,柏拉圖提出“在任何政府裏,一個統治者,當他是統治者的時候,他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屬下老百姓的利益。”「1」所以,作為統治者應該為人民謀福利而不僅僅是考慮自己的利益。

柏拉圖從國家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兩方面對正義進行了討論。他構建了一個正義的城邦,規定了一條總的原則:每個人必須在國家裏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柏拉圖認為,正義就是有自己的東西幹自己的事情。他認為國家由統治者、被統治者和輔助者三部分組成,國家應有四種品質,分別是智慧、勇敢、節制、正義。在一個國家中,人數最少的那個部分和這個部分中的最小一部分,這些領導着和統治着他的人們所具有的知識才配稱作智慧,具有這種知識的人總是最少數。柏拉圖主張的勇敢是一種關於可怕事物和不可怕事物的符合法律精神的正確信念的完全保持的精神能力。節制是一種好秩序或對某些快樂與慾望的控制。關於節制,在這裏,有一點讓我有深刻啟示,他提到:“人的靈魂裏面有一個好的部分和壞的部分,而所謂‘自己的主人’就是説較壞部分受天性較好部分的控制。這無無疑是一句稱讚之詞。當一個人由於壞的教養或者和壞人交往而使其較好的同時也是較小的那個部分受到較壞的同時也是較大的那個統治時,他便要受到譴責而被稱為自己的努力和沒有節制的人了??”[2]這讓我有些感觸,我們時常提到要做自己的主人,而實際上我們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隸,而我們要突破自己主宰自己,就應該深刻懂得節制,學會控制自己,讓自己靈魂中較好的一部分控制較壞的從而主導自己,做到自身內秩序井然,成為自己的主人。在個人的正義方面,柏拉圖認為,人的心靈有三部分組成:理性、慾望、激情。柏拉圖主張個體靈魂的這三部分也應該是各行其是,保持和諧,這樣的人方為正義的個體。這種內在的分工與和諧,不是外在的“各做各的事”,而是一種內在的和諧有序。「3」當整個國家得到非常和諧的發展時,各個階級將得到自然賦予他們的那一份幸福,當一個國家最最像一個人的時候,它是管理的最好的國家,而管理的最好的國家最像各部分痛癢相關的機體。

張竹明總結《理想國》的推理過程是一種逆向思維,即:“國家的大治取決於少數精英人物的主導作用,他們的主導作用又取決於理性在他們心靈裏的主導作用;理性的主導作用又取決於它對善理念的把握;而善理念的把握又取決於辯證法的學習,歸根到底國家的大治取

決於正確的教育。”

柏拉圖《理想國》中提到很多教育問題,對後世教育也有深遠的影響,盧梭曾稱讚“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論文,像這樣的教育論文,還從來沒有人寫過咧”也有一些説法“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留存在世,縱令其它教育論著被毀,教育園地也是馥郁芬芳的。”「3」書中的教育思想精闢深刻,讓我受益頗多。

《理想國》中強調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兒童階段音樂文藝教育最關緊要”“先入為主,早年接受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為了培養美德,兒童們最初聽到的應該是最美最善的故事。”「4」柏拉圖認為,兒童階段接受了音樂文藝的教育會變得温文有禮,對醜惡的東西反感,等到長大會受他所接受教養的影響,便會與理性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認為孩子應該從小實地見習戰爭,也從音樂中、遊戲中養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遊戲的方法,這樣我們可以在遊戲中更好的瞭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而這也讓我們思索,現在的教育是否帶給孩子給多的是強迫,我們的教育讓人迷茫和不知所措。柏拉圖認為對兒童的教育開發的越早越好,“凡事開頭最重要,特別是生物。在有效柔嫩的階段,最容易滲透也,你要把他生成什麼形式,就能生成什麼形式” 「5」他提倡長者給兒童們講述一些規矩,如要盡孝道,注意髮式體態舉止等等。他認為,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裏引導,卻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裏走。「6」隨着社會的進步,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越尊重兒童,關愛兒童,人們也已經建立起全新的兒童觀,這些關於兒童的看法中有一條是“幼兒的才能的發展存在逆減法則,開發得越早,就開發得越多”「7]這與柏拉圖提倡的對兒童的開發越早越好看法形同,也可見柏拉圖和《理想國》對早期教育的深遠影響。《理想國》中很重視教育對象的全面和諧的發展。柏拉圖認為,我們首先要接受音樂和體育的教育,而且缺一不可,只有愛智和激情這兩部分張弛得宜配合適當才能達到和諧。他也提出必須重視算術、幾何學、天文學和辯證法的學習。特別重視辯證法的學習。“如果提前是不知道的東西,結論和達到結論中間步驟也就是由不知道的東西組成的。這種情況下結果的一致又怎能變成真正的知識呢?”「8」所以這種學習是不夠的,還要學習辯證法,只有掌握了辯證法擁有了善理念的哲學家才有能力以善理念為原型,塑造人間的理想國並護衞着它。在《國小教育學》中有介紹,國小教育的具體特點包括了全面性,所謂全面性,是指對於每一個特定的個體而言,當代國小教育都應該促進他們在各個方面的充分發展。「9」所以,教育應該注重全面性,對人各方面的能力進行發掘和培養,才能和諧的發展。

《理想國》中也注重了人文素質的培養,提倡學習音樂,藝術,文學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從而使心靈更和善美好。“人的全面發展最本質的涵義是指人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充分、自由的發展。與科學精神相比,人文精神更能體現和反映人全面發展的本質內涵,是人全面發展的價值座標和精神動力。”「10」科學與人文的結合更利於人的發展,學生也應體驗到生活的樂趣,藝術的陶冶從而使心靈更充實美好。

《理想國》中提出女子也應該接受教育。柏拉圖認為,一定要給女子和男子以同樣的教育,女子也要學習音樂、體操和軍事教育,因為“同樣的稟賦應該給以同樣職務”「11」柏拉圖的這種思想打破了古代的傳統觀念,認為男女平等,天賦和才能相當的人就接受相同的教育、訓練,接受相同的職務,這就為婦女提供了學習和發展才能的機會,是很偉大的教育思想。

《理想國》中也提出了終身教育的思想。柏拉圖將人出生到死亡的每個階段應學習的內容都做了規劃。他認為,先用五年的時間學習辯證法和體操訓練,然後用十五年的時間到“地洞”裏接受考驗,積累經驗,到五十歲以上,那些通過了的優秀的人還要接受最後的考驗,要求他們講靈魂的目光轉移向上方,注視照亮一切事物的光源,這時候他們會看見善的本身,用它作原型來管理國家和人民,剩下的歲月裏他們用大部分時間來研究哲學,走上統治者的崗位。可見,人的一生是要不斷的努力學習,磨練自己,不斷接受考驗最終才會看到善,走

向頂峯。柏拉圖的終身教育論讓教育不僅僅侷限與學校教育時間,在人一生中的所有時間都應該不斷學習和接受教育。這種觀點現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197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研究所主任達夫把終身教育理論概括為20條,使終身教育更加系統化和理論化。1994年,羅馬召開的首屆全球終身學習大會上,歐洲終身學習促進委員會為會議準備的報告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12」這讓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也更受重視。終身教育的思想,讓我們有能力自身發展,學會認知、學會生存。另外,我認為《理想國》中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柏拉圖認為,為了使城邦一直強大,就要控制他們下一代的出生,他認為,最好的男人必須和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起,最好結合者的下一代必須培養成長,而最壞者的下一代則不予養育。他們的統治者首先要設計出抽籤的方法從而使優秀的男人和優秀的女人結合,他們為了保持治理者品種的純潔,對於優秀的者的孩子帶到託兒所進行撫養,竭力不讓母親認清自己的孩子,而對一般或其他人生下來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他們將祕密加以處理,有關情況誰都不清楚。首先我對這種夫妻的結合方式不認同,這種結合方式對於人們並不公平,其次對於小孩的處理方式太過殘忍,生命本就是可貴的,一生下來就要被處理掉,我們沒有這樣的權利,而且這樣太過重視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後天教育和環境影響的作用。還有,不讓親生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都缺乏親情和母愛,一個缺少愛的國家是很可怕的,而且這也違背了人的本能。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確實藴藏了很多閃光的智慧和思想,它對後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理想的國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東西無法實現,但是柏拉圖同樣認為這是有價值的。就好比美麗畫中的風景人物並不真實存在,但我們不能説這幅畫的作家很糟糕,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國家不能在現實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樣好就否定這些理論。理想國是我們的一個目標,我們儘可能實現。

在《理想國》的最後,柏拉圖給大家的忠言:“靈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惡和善。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這樣我們才可以得到我們自己的神和愛,無論是今世活在這裏還是我們死後得到報酬的時候。我們才可以諸事順遂,無論今世在這裏還是將來在我們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讓我們在靈魂上永遠保持一種向上的姿勢吧,隨時不忘心中的理想國,不忘我們肩上這份神聖的使命,傾聽柏拉圖的思想,反思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國家。越來越清晰的世界,我們還需要一直追尋!

注:文中的加粗字體是我加的,表示我特別的認同和讚賞。我對本篇筆記的反饋是:筆記不僅對柏拉圖和《理想國》做了簡單的介紹,對《理想國》的幾個重要思想進行了梳理和評説,並結合自身實踐進行反思,十分可貴,並在讀中持一種批判眼光,並不是照單全收,尤為可貴。

從筆記中還看出你讀書富有激情,並高揚理想的旗子,是一個心有熱情和抱負的人。如果增加以下部分可能更好:

1、首先對自己讀的版本做一個記載。

2、對全書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説明。

3、對柏拉圖的重要思想如果進行富有邏輯的歸類和梳理會更清晰。比如柏拉圖的政治思想與教育思想的關係、教育的層次問題。

4、對全書的精彩句子、段落或主要論點進行摘抄。

第三篇:2000字讀書筆記大全

2000字讀書筆記大全

之我讀戰爭與和平 故事梗概:

1805年7月,拿破崙率兵征服了歐洲,法俄之間正醖釀着激烈的戰爭。然而在彼得堡上層的人們依舊過着恬靜悠閒的生活,達官貴人們都匯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寵臣安娜·帕甫羅芙娜舉辦家宴招待會上。

赴宴的有宮廷官高位重的瓦西里公爵和他漂亮迷人的女兒海倫,還有個頭高大健壯的年輕人皮埃爾,他戴着眼鏡,剪短髮,穿淺色的流行短褲和褐色燕尾服。皮埃爾是莫斯科著名貴族別祖霍夫的私生子,從小出國留學,今年20歲,學成回國到首都謀職。他一進宴會廳,對人們議論拿破崙征戰歐洲頗感興趣。在這裏,他高興地結識了英俊而剛毅的青年安德烈--先朝保羅皇帝的退職老總司令伯爾孔斯基的長子,兩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此時,安德烈正應庫圖佐夫將軍的召喚,去任他的傳令官,將出國跟征戰歐洲的拿破崙軍隊作戰,任即將分娩的妻子莉莎和妹妹瑪麗婭再三勸留,也改變不了他的決心,他期望通過這次戰爭為自己帶來輝煌與榮耀。在出徵之前,安德烈把妻子從首都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親那裏,委託父親加以關照。於是他急奔前線,在波蘭追上了俄軍總司令庫圖佐夫,總司令派他到聯合縱隊去任職,並受到了嘉獎。

皮埃爾回到莫斯科,他繼承了別組霍夫伯爵身後所有的遺產,搖身一變成為莫斯科數一數二的資本家,成為社交界的寵兒。他的親戚瓦西里公爵早就窺視別祖霍夫家的財產,本想通過聯合別祖霍夫公爵的大女兒——大公爵小姐卡季什篡改遺囑來謀得,失敗後,又處心積慮地要拉攏皮埃爾,一方面為他在彼得堡謀得一個不小的官職,又挖空心思巧安排,讓已是宮廷女官的女兒海倫嫁給彼埃爾,以圖錢財。結果他的計謀順利達成,可這樁婚事實在不幸之至。皮埃爾發現了妻子與好友多羅霍夫之間的曖昧關係,他與多羅霍夫進行搏鬥,並幸運的擊倒對方,隨之與妻子分居,自己也陷入了善惡和生死的困擾之中,在加入共濟會後,受到寬宏大量的哲學的薰陶,回到了妻子身邊,但妻子依然放蕩如故,令皮埃爾陷入了鬱鬱寡歡的生活中。

當安德烈再次回到總司令身邊,俄奧聯軍對法的奧斯特里齊戰鬥就要打響了。由於在戰前的軍事會議上,否決了幾位老將軍的意見,採取了馬上出擊的戰略,結果慘敗。安德烈受傷被俘,途中昏迷,被敵人誤以為活不成而丟下,庫圖佐夫也以為安德烈陣亡,給他的父親去信報喪。可是安德烈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復了。愈後的他直奔老家,是日夜晚,妻子莉莎正好產下一名男嬰,但她卻在分娩中死去了。安德烈在孤獨與絕望之中給妻子最後一個吻,他覺得人生已再無意義,決定終老於領地。

一八零七年六月,俄與法言和,和平生活開始了。

一八零九年春天,安德烈·伯爾孔斯基公爵因貴族會之事而去拜託洛斯托夫伯爵。在伯爵家他被充滿生命力的年輕小姐娜塔莎深深地

吸引了。但由於伯爾孔斯基老公爵強烈反對,只好互相約以一年的緩衝期,而 後,安德烈·伯爾孔斯基公爵即出國去了。但是,年輕的娜塔莎無法忍受寂寞,且被皮埃爾之妻愛倫的哥哥阿納託利的誘惑,而擅自與其約定私奔,同時私自去信取消與安德烈·伯爾孔斯基公爵的婚約。但私奔一事及時被娜塔莎的好友索尼婭阻止,與此同時娜塔莎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愧疚大病一場,之後洗心革面。

一八一二年,俄、法兩國再度交戰,安德烈·伯爾孔斯基公爵於多勃琪諾戰役中身受重傷,而俄軍節節敗退,眼見莫斯科即將陷於敵人之手了。洛斯托夫家將原本用來搬運家產的馬車,改派去運送傷兵,娜塔莎方能於傷兵中發現將死的安德烈·伯爾孔斯基公爵。她向他謝罪並熱忱看護他,但一切都是徒勞了,安德烈·伯爾孔斯基公爵仍然逃不過死亡之神而去世了。

皮埃爾化裝成農夫,想伺機刺殺拿破崙,但卻被法軍逮捕而成為俘虜。其妻海倫於戰火中,仍繼續其放蕩行為。最後,因誤服墮胎藥而死亡。

幾番奮戰後,俄國終於贏得勝利,皮埃爾於莫斯科巧遇娜塔莎,兩人便結為夫婦,而安德烈·伯爾孔斯基公爵的妹妹瑪麗婭也與娜塔莎的哥哥尼古拉結婚,組成一個幸福的家庭。

有人説,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的契機是為了探尋俄國社會的出路,我卻始終覺得這種觀點過於片面。我認為,一部真正偉大的小説,應該是包羅萬象的,而不僅僅侷限於一個小小的目的。從《戰

爭與和平》裏面,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包括哲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甚至宗教學等等,這一切綜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這個體系既是主觀的,同時又是客觀的。説它主觀,是因為他來源於托爾斯泰的思考與總結,很多地方都打上了“託氏烙印”;説它客觀,則是因為他並不強加於人,而是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人在“託化”的同時又逐漸凸顯出自己的個性來。

另一方面,我又認為,以托爾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遠,他未必會把人類的所謂政治放在眼裏。從根本上講,托爾斯泰所關心的,應該是更廣闊的精神與永恆。《戰爭與和平》裏面,托爾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爾、安德烈的大腦來探討這個問題,探討的最終結果,他沒有告訴我們,這也正是其客觀之處。他似乎希望我們去獨立思考,並找出答案來。然而,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與見解,所以,凡是讀過《戰爭與和平》的人,都在心裏構造了一部屬於自己的《戰爭與和平》。

應該説,《戰爭與和平》這部書最大的成就在於其思想性,那是無與倫比的。但是,在其它方面,它的成就也同樣不凡。

結構安排方面,要處理好這樣一部浩瀚的作品原本是非常困難的,托爾斯泰卻能夠憑藉自己的藝術天才,在戰爭與和平之間穿來插去,井然有序,分毫不亂。而且,托爾斯泰似乎特別擅長描繪那種高難度的大場面,戰爭、舞會、宴席,他可以用極簡短的話把每個人的性格及心理和盤托出,卻從無顧此失彼雜亂無章的感覺,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望塵莫及的。

語言方面,《戰爭與和平》始終保持一種質樸大氣且與眾不同的風格,它並不旗幟鮮明,但內藴深邃,使人一看便知是託氏文字,比起莎士比亞的雕章琢句來,要強出許多。

人物性格方面,《戰爭與和平》也有其高超過人之處。首先,書中幾乎每一個人物,包括那些並不重要的配角,如伊波利特、莫特瑪、小尼古拉等,都有他們自己的性格(要做到這一點是比較困難的,其它小説如《紅樓夢》、《水滸傳》也有類似成就)。其次,書中許多人物的性格,都在不斷變化。如皮埃爾,從單身到結婚、從私生子到繼承人、從海倫到娜塔莎、從雅各賓派到共濟會、從戰爭前到戰中到戰後、從貴族老爺到俘虜再到釋放、從初出道時的年輕氣盛到後來的好學深思,他的性格一直處於一種無法停止的狀態,每經歷一件事情,他都會產生一些新的想法,並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自身的轉變。再如安德烈,他的一生經歷過很多大的變故,從軍、負傷、喪妻、對娜塔莎的愛情及娜塔莎的變心、還有死亡。相比皮埃爾而言,他的性格的變化是比較突然的,這與他所處的環境及自身特點有關。娜塔莎的變化最大,尤其是與皮埃爾結婚後,她由原來那個活潑、快樂、愛唱愛跳的小姑娘變成了一位不修邊幅、甚至有點吝嗇的母親,以至傑尼索夫再次見到她時,竟會大吃一驚。但,無論這些人物的變化多麼(請您繼續關注本站:)不可思議,我們都會覺得它合情合理,提不出任何異議,似乎一切事情就應該這樣。而且,無論他們怎樣變化,皮埃爾還是皮埃爾、娜塔莎還是娜塔莎、安德烈還是安德烈,他們天生具有的根本性特點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這就是托爾斯泰的高明之處,他總是能夠站在一個客觀的高

度,從客觀上描述並觀察人物的性格,而不因為任何主觀因素來刻意創造。表面上看,這種旁觀者的白描手法似乎缺乏情感,太過冷峻,但如果往深處挖掘,你便會發現,托爾斯泰其實在他筆下的人物身上寄寓了很多東西,包括這個世界上最為深沉的感情和悲憫。也正是這種最深沉的感情,才使得托爾斯泰與他所熱愛的東西始終保持着一定距離,他可以客觀地評判,卻很難一廂情願地投入。記得高爾基在致契可夫的一封信中説:“您可知道,在您的戲中,我覺得您處理人物比魔鬼還要冷酷,您對待他們像雪,像風雪一樣的冷。”可就是《萬尼亞舅舅》這部戲卻使高爾基感動得哭了。讀《戰爭與和平》也讓我有類似的感受。

《戰爭與和平》給了我許多東西,包括宇宙萬物運行的道理、人生的啟發以及心靈上的慰籍。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皮埃爾這個人物,並在精神上把他當作一個知心朋友來對待。他隨和、善良、落拓不羈、貪享受卻又沒有貴族老爺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裏以至於顯得魂不守舍,這些特點都讓我感到親切。娜塔莎很可愛,不過略顯輕浮了些,所以一經阿納托裏誘惑便放棄了對安德烈的愛情。經歷了戰火洗禮後的娜塔莎沉穩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時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潑與快樂。安德烈則是另一種性格,他冷峻、聰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爾的那種寬容氣度,所以常常後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結局來安排他,畢竟在臨死時他徹悟了。

《戰爭與和平》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呢?托爾斯泰曾經説過:“它不是傳奇,不是長詩,尤其不是歷史記事。《戰爭與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達和能夠在其中表達他所要表達內容的那種形式。”他説的是實話。孟子也曾有過類似的言語:“吾辭達而已矣。”辭能達意,就這麼簡單。托爾斯泰認為,文學只是表現思想的一種形式,作為形式,它遠不如內在的靈魂重要。後人讀《戰爭與和平》,往往呼為史詩,那樣其實正好違背了託翁的意願。真正讀懂《戰爭與和平》的人,最終會發現,這是一部思想的結晶,卻非文學。而小説的作者托爾斯泰,則純然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了

第四篇:簡愛讀書筆記2000字

簡愛讀書筆記

《簡·愛》的主人公簡?愛從小失去父母,十歲時被她的舅媽送到了慈善機構——洛伍德學校,在那裏她做了六年學生,當了兩年教師,八年後十八歲的她離開了培育她的地方,到桑菲爾德莊園給一個小姑娘做家庭教師,一年後離開桑菲爾德莊園又到一個小地方莫爾頓做了半年教師。

不管是在桑菲爾德莊園還是在莫爾頓,簡?愛都是一個出色的教師,另外她在荒原莊也因為自己高超的繪畫技能深得兩個女主人公的賞識,讀到這些,我想:簡?愛從小到大隻在一個學校上過學,六年後就可以留在學校當老師,離開學校到其他地方也可以做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是不做教師她也可以找到其他足以讓她自食其力的工作,比如縫紉、護理工等,看來那個洛伍德學校開設的課程是很實用的。根據故事情節來看,洛伍德學校開設的課程應該有:語言、歷史、勞作、繪畫等,勞作課應該有縫紉裁剪這一項。我不禁又想起了我們的學校所開設的課程,假如我們的學生六年的國小畢業後能到社會上找到工作嗎?別説是國小,就是再上三年國中畢業能到社會上找到像家庭教師這樣的工作嗎?當然不能。為什麼?我認為是和我們的中國小開設的課程有關。看看我們的中國小課程吧,哪一門不和考試緊密聯繫?就算是有美術、勞技、音樂等這些不和考試緊密聯繫的課程,但我們的中國小把這些課程當回事了嗎?

先説美術吧,凡是沒有額外在校外上過繪畫班的孩子,有幾個能在學校的課堂上學到點兒繪畫的技能和知識呢?學校裏或班裏一搞活動,需要畫個畫,哪班不是那些曾經上過繪畫班的孩子大顯身手呢?我女兒就是因為從小就上繪畫班,所以一到國中,只要班裏一搞活動,畫個黑板畫或出個海報什麼的,一準把我女兒給忙活壞,為什麼?其他孩子不會唄,班裏六十多個孩子,沒幾個能幫上忙的!嗚呼哀哉,我們的美術課,有其名無其實。簡?愛六年的學習生涯結束,給人畫肖像畫畫得栩栩如生,而我們的學生,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後也不一定會畫個簡筆畫。但這能怨我們的美術老師嗎?其實好多美術老師是有很高的水平的,因為他們大部分都在校外自己辦輔導班,教出的孩子畫的真不錯,為什麼在學校就教不出來呢?首先時間就不夠用,一星期一節美術課,幾十分鐘,夠幹啥呢?

再説音樂課,孩子們又學到了點兒什麼呢?認識簡譜?不會;認識五線譜?更別談。學會幾首歌?國中的孩子一到學期末,音樂考試要求唱一首歌好多孩子都唱不成。每一次課堂上做個遊戲,誰輸了要求唱首歌,一準把輸的人給難為壞。會談樂器,更別想。這就是我們的音樂課,每次看到身邊那些五六十的老教師們拿着歌譜開個唱,唱的那麼自在那麼開心。我都在想,現在的孩子好可憐,音樂是最能抒發感情最能宣泄感情的載體,而孩子們面對音樂如同不會游泳的孩子面對一個漂亮的游泳池,很想享受其中卻望而卻步。我又想到了二十幾年前,我的一個同學畢業於鄭州一個護士學校,分配到了河南省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她上班兩個月後我去找她,她無限遺憾地告訴我,她分在了一個最不好的科室:兒科。為什麼?她悲慘地為講述了分科室的經過:當時分到那個醫院的畢業生有二十幾個,最好的科室主任先去挑人,挑走了幾個長得漂亮的,接着次好一點兒的科室又去挑人,漂亮的沒了,科室主任就問誰會唱歌跳舞,所以會唱歌會跳舞的又被次好一點的科室挑走了,我這個同學長得又不好看,又不會唱歌跳舞,家又是農村的,拙嘴笨舌的,只有等到最後,被最不好的科室兒科主任給不情願的領走了。她萬分感慨道:長相吧,爹孃給的,咱沒辦法。可沒想到在醫院上班還會挑會唱歌跳舞的。後來才明白,一到年終醫院都會有表演比賽,人家當然要會唱歌會跳舞的了。唉,既然工作崗位上這麼需要會跳舞會唱歌的人才,那麼我們的學校就應該開設這樣的課程啊,但是,考大學考高中不考這些科目,有誰會想到這麼長遠呢?急功近利,應該不是老師們的錯誤吧。

最後説説勞技課吧,有的學校根本就沒有這門課,有的學校即使有,這門課也成了讓學生放鬆的大好機會,因為學生根本就學不到有用的東西,就拿求實中學的勞技課來説吧,我們的勞技老師夠用心的了,課堂上領着學生學手編、做蛋糕、學雕刻等,但是孩子們並沒有真正學到一門手藝,其實勞技課不必學那麼多花樣,不管是教學生學廚藝也好,學縫紉也好,學理髮也好,只要精通那麼一門,對學生來説都是有用的。我只要一到放假,就手把手教女兒疊衣服,整理衣櫃,教女兒切菜,炒菜,熬湯……這些都是孩子一生中必須學會的生存本領,可惜在學校學不到。

我又想到了北京十一學校所開設的過程,當我知道他們所開設的課程那麼豐富時,真想把孩子送到那裏去上學,有次看李希貴校長的視頻,瞭解到他們不但課程豐富,興趣小組搞得也特別好,有一個喜歡汽車的孩子已經把大學裏有關汽車的專業知識學完了,學校裏好多老師和親屬買汽車都要向這個孩子諮詢,我真羨慕這個孩子的幸運啊,要是這個孩子不在北京十一中學,那他的這方面的愛好和天分估計要被無休止的語數外練習題給埋沒了吧。

若干年前大家都開始反對應試教育,大力呼籲素質教育,可是到現在,我們的素質教育還像個二奶或小妾一樣無法取代應試教育這個正室,原因何在?目光短淺!家長和學校都盯着升學考試,可是即使考上了一本二本又怎樣?有多少研究生現如今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啊,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又是所學專業不好,待業的大學生啊,他們的痛苦有誰能理解?

也許我的見識很淺薄,但是我所説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吧?真希望我們的中國小能開設一些實用的課程,一些學生喜歡的課程。

第五篇:《簡愛》讀書筆記2000字

《簡愛》讀書筆記

愛情、信仰、力量——這是我閲讀《簡·愛》的感受的關鍵詞。

彷彿重新經歷了一次愛情,當羅切斯特和他的客人們在桑菲爾德府聚會活動時,我也開始隨着簡的目光,不斷尋找羅切斯特的身影,細細打量他的五官,揣摩他的內心。真的是“情人眼裏出美人”,他雖不漂亮,性格急躁,主觀,卻渾身上下透出了活力、決斷和意志,作為男人,這些特點遠勝於漂亮。相比之下,他的英武帥氣的朋友們反而顯得不值一提。就在這一刻,簡更加明確,她愛上了羅切斯特。而此時,羅切斯特也在試探簡對他的感情,希望使簡產生嫉妒,也能發瘋似地同他相愛。隨着簡和羅切斯特的感情不斷的進展並最終決定結婚,我在閲讀中也感受到了那份興奮、幸福……

彷彿,愛情的故事並總不是一番風順。幸福來的太快,他們的愛情還需考驗。羅切斯特小心翼翼隱瞞、一直擔心的事情終於還是發生了,已婚且妻子還在世上的事實被發現,婚禮取消,簡逃離桑菲爾德莊園。

在莫爾頓以及沼澤居的日子,簡經歷了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洗禮。在獲得財富和親人的同時,依然無法忘卻羅切斯特,不僅沒有忘卻,思念還與日俱增。遠離桑菲爾德,她不但沒有得到安寧,而是“失去了天堂而產生隱蔽而焦躁不安的悔恨”。我想,這悔恨就是簡因為自己狠心拋下羅切斯特,讓他獨自承受痛苦而產生的。只有深深相愛,甚至愛對方勝於自己的人才會為自己的決定這樣悔恨吧!也正是在艱難與獨處中,她逐漸放下了自己一直顧及的自尊、獨立和平等,一次次重新燃起回到羅切斯特身邊度過一生的希望。聖·約翰表哥的求婚,冥冥中聽到或感受到的羅切斯特的呼喚,更讓她堅定了去看望愛人的決心。為此,她已等不及白晝的來臨。

愛情的力量就在此,它讓人快速成長、成熟,並忘記自己。簡成長了,她變得成熟、自信,樂意為愛的人犧牲,不再糾結於地位、財產的對等。(當然,現在她也有了一筆可觀的財富)。重新見到羅切斯特的那一刻,她毅然決定留下來,陪伴他,並明白了“一心跟世上我最喜愛的人生活,為他而生活”,她“無比幸福——幸福的難以言傳,因為我完全是丈夫的生命,他也是我的生命。”看到此,我也幸福的難以言傳。同時,我也在問自己一個問題:是否對自己的愛情全情投入?是否能夠在做任何抉擇時,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愛人?我是否能夠感受到難以言傳的幸福?還有我的愛人呢,他是否也是如此感受?……

羅切斯特也變了。在簡眼中,“他彷彿是被鏈條鎖在棲木上的一頭巨鷹,竟不得不乞求一隻麻雀為它覓食”。他變得開始依賴簡,開始不討厭幫助,殊不知他原來是多麼討厭要人幫助啊!從只相信自己的力量,到承認上帝之手,並祈求上帝;開始由不屈服到變的順從,這是多麼大的反差!他戴着簡留下的珍珠項鍊,作為對她的懷念。讓我感受到了男人最温柔動人之處。他不再脾氣暴躁、易怒、專橫、高傲。為了愛的人,這種改變,也是一種成長吧。

欣喜的是,簡和羅切斯特從此幸福生活,“他同我推心置腹,我同他無話不談。我們的性格完全投合,結果彼此心心相印。”最重要的,羅切斯特一隻眼睛的視力也恢復了。幸福劃下了完美的句號。這也許就是愛情施力的結果吧。

不得不提,我在閲讀中時刻感受到的信仰的力量。信仰可以讓人視死如歸。十三歲的海倫,因為有信仰,相信上帝,毫無保留地信任、依賴着上帝的力量。對於別人的誤解、不公,她都可以真誠地寬恕。當面對死亡時,可以那麼平靜,甚至告訴簡,她很愉快,並期待着那個重要時刻(死亡)的來臨,因為可以逃脱大苦大難。能夠如此大度、坦然,讓我們汗顏。

聖·約翰也是一個持有強烈信仰的人。他對他的信仰懷有堅不可摧的堅貞。正如他自己所説:“我聽從職責,一直注視着我的第一個目標——為上帝的榮譽而竭盡全力。我的主長期受苦受難,我也會這樣。”他雖看似文靜,但軀體裏隱藏着一種熱情。表面温順,內心冷酷。簡對和他在一起時的感受是:“他説話的時候我顫抖着。我感覺到他的影響透入我骨髓——他捆住了我的手腳。”由此可見,他強大的滲透力量。信仰可以讓人如此有力量,讓我震撼。

我想,信仰不單單指宗教信仰。很多強烈的信念,比如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轉化為一種信仰。這些都是高貴的信仰,他們也能在我們需要幫助時助我們一臂之力,攻克難關。信仰有時也是一種追求和夢想,當我們能夠追逐夢想,感受到並受益於它時,就會產生力量。

缺乏信仰的年代,反思自己,是否還有追求,是否還有夢想?面對自己的追問,我沉思了……微笑,釋然:我們還有夢想、有追求!就將它化作信仰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