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黨歷史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W

黨歷史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黨歷史心得體會篇1

緊張充實的暑期培訓已經結束了,回首走過的十幾天,我們感慨萬千,收穫頗多,讓我們回過頭來一起享受那風雨、艱辛、歡樂與幸福吧!

意料之外的驚喜

十幾天以來,全縣的歷史老師,在指派的優秀歷史老師的主持下,集中進行了培訓。剛開始,首先由來自縣、不同鄉鎮的教師,分別對七、八、九年級的歷史教材進行梳理,然後把每單元的知識結構、複習課的設計、教材的梳理、知識體系的構建等進行了精彩展示,各種類型課的設計環環相扣,教材梳理線索清晰明瞭,重難點突出。我認為他們展示給大家的不僅僅是一節優秀的教學設計,重難點的突破技巧,更是展現出了一個團隊精誠合作的精神,也體現出了教研室領導對老教師們的重視,更為年輕教師創造了鍛鍊的機會,搭建了成長的平台。

大浪淘沙始得金

老師們在緊張的展示着,展示着他們的精彩,忙碌的記錄着,記錄着他們的收穫,生怕別人的優秀成果,成為劃過天空的流星,想努力在自己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地痕跡。特別是問題回答環節,老師們妙語連珠,是那樣的有條理,那樣的讓人佩服。還有教研室魏禮堂老師的恰如其分的點評,表現出一個歷史老師豐厚的專業歷史知識,和一個學校、一個團隊的文化特色。

暑期培訓已接近尾聲了,可歷史老師們的熱情仍高漲如潮,爭相發表自己的見解,積極回答同仁們的質疑,引來陣陣掌聲。最讓我難忘的是亮點展示場景。當魏老師問道,誰還有更精彩的內容需要展示時,老師們爭先恐後的登台!其中,杜金英老師講到參加優質課評選時的精彩片段我們更是受益匪淺。講“和同為一家”時她設計的幾個問題:“松贊干布為什麼向唐朝求婚?”;“假如是你,你願意嗎?”;“當時有願意嫁給松贊干布的嗎?”。一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活躍了起來。講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她設計了三個問題:“農民承包什麼?”;“以什麼單位承包?”;“向誰承包?”。我們認為,這三個問題把難懂的問題簡單化了,明瞭化了,使學生容易接受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為此,魏老師還總結了什麼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一、有實效;二、有興趣;三、有活力;四、有新意;五、有美感;六、至少不能有常識性錯誤和任何政治方向性失誤。“以不變應萬變”,和諧課堂才行。

培訓即將結束的後半天,老師們站出來談收穫,會唱的老師出來唱歌,會跳的出來跳舞,李強老師還把近幾天的學習場景,整理成視頻,給大家觀看!!培訓達到了高潮!

黨歷史心得體會篇2

一、新教材的優勢。緊扣時代脈搏,增加經濟文化比重,介紹了不同的學術觀點,設置了 “學習探究課程”, “課前提示”,“學習思考”,“資料卡片”,“知識鏈接”,圖片資料增多;內容豐富多彩,引導方式多樣。既可使學生緊跟時代步伐,又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學習興趣,還能夠讓他們適當接觸不同的史學觀點,多角度地認識問題。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不少問題。

二、存在的問題

1.新教材沒有體系,史實不清,學生很難把握。目前高一歷史課本分必修一.二.三,分別講授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但是由於分專題展開,且不少內容沒有講清基本的歷史史實,使學生無從掌握。教師如果加以補充説明,時間不允許;如果不補充,學生疑問多,很難真正理解教材,提升能力就更難了。

2. 課文中的標題企圖體現文學色彩,淡化甚至消除了歷史學科特色。如必修二第一單元第一課“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中 “從 ‘刀耕火種’到以‘以牛耕’”,不如直接改為 “古代中國農耕技術的演進”;再如 “大禹和他的繼承人”改為“中國古代水利事業”等等。這樣既簡單明瞭,使學生能很快抓住中心,無需教師再重新 “翻譯”,又具有鮮明的歷史學科特色。

3. 有些課容量太大,無法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仍以必修二第一單元第一課 “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為例,該課正文含5目,此外還有“課前提示”1則,“學習思考”3題,“資料卡片”2則, “知識鏈接”1則。這樣,一堂課不可能完成基本任務;至於 “自我測評”. “材料閲讀與思考”以及“常規訓練”根本無法在課堂上涉及,而目前高一學生又沒有能力獨立完成。為了給學生講解一些必需講解的知識和試題,不得不多用課時,而學校只能按教學大綱給我們分配課時,最終就實現不了教學計劃。

三、相應對策 雖然新教材存在一定問題,但我們無法迴避,更不可能開 “歷史倒車”。為此必須有相應對策,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1. 緊扣 “會考標準”。教師應熟悉會考標準中的 “知識條目.考試要求”,在授課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2. 依據大綱精心備課,對教材進行重組,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

3. 動員學生做好預習工作。比如, “常規訓練”“知識整理”欄中的填空題就可以要求學生提前完成,教師正式上課前進行檢查督促。這一過程可使學生了解課文梗概,有助於提升教學進度。

4. 在預習基礎上,一些簡單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敢於“下放權力”,指導學生自己閲讀課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樣既可節約時間,又可培養學生能力,還可養成不依賴老師的良好習慣。

雖然採取一些措施,但效果並不理想,請各位同仁不吝賜教。

黨歷史心得體會篇3

20xx年2月23—24日,我參加了為期兩天的工作以來的首次有關歷史學科的培訓學習,雖然時間短,但對我來説確確實實是受益匪淺。因為參加工作28年來從未聽過其他學校任何學科教師的講課,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在本校我儘量聽各學科教師的講課,包括英語課,從中借鑑一些好的方法,然後自己不斷探索,從未有人説我的課講得不行。但通過這兩天的教材教法分析培訓,我確實感覺到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

對我來説,參加培訓的機會很少,所以,我很珍惜這兩天的培訓學習,也認認真真地聽了四位老師的講座,我覺得李秋雲老師和李仲林老師講的特別好。她們講的教學方法,有些我在語文教學和歷史教學中都用過,但沒有堅持下來。如李秋雲老師講的跟蹤提問法,我很早就用過,也很有成效。但在具體應用過程中,一方面,自己要花費很多很多的課餘時間來監督學生完成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忙的焦頭爛額,另一方面,我也佔用了學生的一些課餘時間,引起了其他老師的不滿,於是就慢慢放棄了課餘時間的追蹤督促法,而主要利用課堂時間完成上課及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查。平時只要有空堂課,我都去上,特別是到放假前一個月,不統考的課都停課了,我就抓住時機加課,用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學生學習成績也總是在不斷提升,正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20xx年以前,歷史還沒有列入會考範圍,除了歷史老師之外的人都不重視歷史,儘管這樣,我依然經常在課堂上強調歷史學科的重要性,以引起學生的重視。20xx年曆史列入了會考範圍,漸漸引起了學生的重視,但現在又定為開卷考試,讓學生又放鬆了,如果老師不抓緊,學生就學不到多少知識了。在培訓討論中,有位教歷史17年的老師説他上課的方法是:先讓學生看書他板書,學生看完書後就讓學生上黑板做題,然後完成課後作業,課後什麼作業也沒有,他很輕鬆。但學生能學到什麼呢?純粹是為應付考試。在我近30年的教學中,我感覺自己最大的不足就是對知識現狀不滿足,因為在我上國中時,教我的歷史老師每節課都是把課本啃啃巴巴地念一遍,實在是無聊,我什麼也沒學到,高中上的是理科,畢業後就參加教學工作了。在具體教學工作中,除了教科書和參考書外,什麼資料也沒有,有時連參考書也沒有,自己一直是現學現賣,就這樣教了幾十年。

這次培訓,時間短,我認為很有必要,其他老師不知怎麼想的,第一天下午的培訓,共20人蔘加,就有8人整整睡了一下午,我都替他們不好意思。以後若有類似的培訓,我覺得應挑選最好的老師授課,並有示範課一同進行,效果會更好。

黨歷史心得體會篇4

年輕時對歷史的不屑,通常是另一種形式的無知。等到中晚年才會明白,歷史不會重演,而是人一再的重演歷史。

開篇:絕大部分歷史是猜測,其餘部分則是偏見。由於變化的加劇,由過去推演未來比任何時候都有風險。當下乃成事而拾掇的往昔,往昔尤為解惑而展開之當下。歷史必須回答的問題:什麼是人性?什麼是人類行為的本質?人類的前途?

歷史本身之所以能大體上重複着,是因為人類天性的改變像地質改變那樣緩慢悠然,在面對經常發生的狀況,以及像飢餓、危險以及性愛一樣的刺激時,總是準備用最古老典型的方法去應對。

當然,在高度發達和複雜的文明社會中,個體要比在原始社會中的個體有更多的差異和獨特性,許多情形中包含新奇的情況,需要修正直覺的反應。習慣在減少,推理在擴展;結果變得更加不可預測。

未來是否重複過去並不那麼確定,每年都會有奇遇。從歷史的過程中,我們認為,人類的本性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改變,所有的技術成就,都不得不被看成是用新方法完成舊目標一一取得財貨,追求異性(或者同性),在競爭中取勝,發動戰爭。

後記:這本書,全書都是感悟,也就沒有許多特別的感悟了!只是不斷的將現實生活去驗證罷了!

黨歷史心得體會篇5

培訓已告一段落,整個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相得益彰。知名學者、專家講座、培訓學員同課異構、國中歷史新課程資源實地考察、一線教師説課與教學改革研討、教師自主研修、合作式互動探究互動等,讓參訓學員多層面、全方位的得到提升。

一、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專家們要求要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就必須要精心設計一個好的開頭和結尾。好的開頭應該根據課堂內容,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豐富多彩的形式巧妙地縮短學生與課本的距離,使學生產生渴求知識的積極心理。同樣,好的結尾可以使教材內在聯繫加強,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能引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進一步渴望和追求。

專家們還要求上課時教師要注重語言規範,注意言之有史、言之有據,要做到聲情並茂、形象生動。語調豐富的語言能給學生創造一個開放寬鬆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聽起來意猶未盡,興趣大增。例如,用親切、崇敬的語言講述對愛國者的愛,用鄙視、憎恨的語言講述對賣國者的恨,用通俗易懂、風趣幽默的語言講述歷史事件、歷史名詞等等。

二、做一個講真話的歷史教師。

歸納所有專家的講座,都會發現這個字眼“真”。作為歷史研究或是歷史教學,一定要儘可能追求和逼近歷史的真實。真實是歷史教學的生命,中學歷史教學必須以現代唯物史觀為指導,儘可能地蒐集史料,復原史實是歷史教師的責任。然而,教育有很強的選擇性和導向性,應選擇主流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並引領孩子看到社會光明的一面。

三、與其他學科知識滲透,使歷史教學豐富多彩

歷史是一門貫通古今、縱橫中外、與各學科知識相互滲透的綜合陸學科,在教學中應加強歷史同各學科知識的聯繫,擴大學生的視野,加強各學科知識的整合陸,增強學生對歷史學科的重視。

昨天的政治就是今天的歷史,政史是緊密聯繫的。如:西周戰國時期,七雄兼併戰爭極為慘烈,各國為爭城爭地相互殘殺。秦國崛起滅掉了六國,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可謂當時的政治大變革,今天再看已成了一頁歷史。

在歷史教學中,還要利用學科優勢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樹立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愛國熱忱。如:北京人是目前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火的使用是人類征服自然的巨大勝利,中華民族的勤勞與智慧對整個人類歷史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歷史與語文的關係也緊密相連,二者結合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增強學生對歷史的記憶。例如在講“三國鼎立”一課時,可先讓學生閲讀《隆中對》,瞭解當時的形勢和發展趨勢,進而再講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使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加深。

人類歷史與地理環境條件也息息相關,學習歷史離不開地理。在歷史課上利用地圖可以直觀地對歷史現象、歷史地點、歷史事件進行解釋,並能加深學生的認識,在分析歷史問題時充分利用地理知識,可以增強學生對歷史問題的理解。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中。德軍的機械化兵團在北方嚴寒冰雪的突擊下癱瘓。這使希特勒三個月消滅蘇聯的閃電戰受阻,大大削弱了德軍的戰鬥力。可見史地結合給歷史課帶來很大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培訓已然結束,學習仍將繼續。“國培”結束了,可我卻走上了國中歷史教改路上的又一個起點,我將乘教改的春風奔向教改的陽光大道。

黨歷史心得體會篇6

歷史教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門必修課。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領域最為深刻的思想變革,也是歷史教學領域的重大任務。在歷史教學的嘗試與實踐中,我切實感受到我們都在不由自主地發生着微妙的變化:從灌輸到探究的教學方法的轉變;從接受到合作的師生關係的轉變。對於如何落實課改,具體有如下心得。

(一)、教師在課堂中做一個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

要做好這些角色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師在課前、課中要做大量工作。

1、要精心背課、背學生。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設計每一個環節,力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歷史課堂充滿生機。要了解學生,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新的問題,既要做好可以預測的應對

2、關注學生和學生學習過程

教學中,教師真正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想想學生在做什麼,需要什麼,依據他們的學習情況,靈活地安排每一個教學環節,而不是機械地執行課前的課程設計。同時,還特別關注全體學生,注意學生間的學習差異,通過不斷調整教學進程,使盡可能多的學生捲入到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來。請保留此標記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

點。

3、充分開發課程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啟迪學生的智力潛能,學起來也就覺得輕鬆愉悦。歷史教師要充分開發課程資源,突出歷史知識的趣味性、生動性,變抽象為形象,變無趣為有趣,使課堂對學生永遠都有一種魅力,感受課堂生活的快樂。

(二)、教師需進一步提高自己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不斷探究的學習理論。那麼,光憑一本書、一張嘴走進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讓學生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説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蒐集與處理表達與系統等探索活動,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這一切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

新課程改革浪潮猶如一縷春風吹遍了祖國神州大地,給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嶄新的活力。通過學習和實踐我知道,新課程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着重大的創新和突破,要求也更高了。接下來我會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將課改精神落到實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