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鋼筋工程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K

鋼筋工程心得體會多篇

鋼筋工程心得體會篇1

在xx年9月1日到xx年9月18日,由張教授給我們安排學習和實訓還有看建築施工圖等。我們主要學習了有關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識、鋼筋工程施工、模板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裝飾工程等。對它們的瞭解,使我對建築施工技術又有了新的瞭解。建築安全施工管理涉及的'內容很多,對於安全檢查表中安全管理方面的東西,也不可能包羅萬象,什麼都檢查,但一些主要項目,關鍵的東西必須列入檢查表中,安全第一。安全教育是建築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旨在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使員工掌握一般的安全技能和應知應會。

因此要對安全教育這一項着重檢查,若新人廠員工未進行安全教育、員工變換工種時未進行安全教育、員工不懂本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範,均要進行檢查考核扣分。對於“三寶”及“四口”的防護等。建築施工發生的事故觸目驚心,對建築施工工地進行安全檢查是完全必要的。本文只是就目前建築施工工地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一般常用的檢查內容和實施運作方法,隨着建築施工新技術、新方法的不斷湧現,安全檢查的內容和方法也要不斷創新。惟有如此,才能開創建築施工工地安全檢查工作的新局面。

鋼筋工程中,鋼筋腐蝕是影響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首要因素。國內外對受腐蝕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性能已經做了一些研究。本文簡介了這方面研究的現狀,並對需要重點加強研究的方面提出了建議。鋼筋混凝土構件由鋼筋和混凝土組成。從原材料的力學性能而言,鋼筋有較強的抗拉、抗壓強度,但混凝土只有較高的抗壓強度,抗拉強度卻很低。然而兩者的彈性模量比較接近,還有較好的化學膠合力、機械咬合力和銷栓力,這樣既發揮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協調工作,共同承擔結構構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載。、在結構計算時,鋼筋混凝土構件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承受外力的;又由於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很低,為簡化計算,一般混凝土只考慮承受壓應力,而拉應力則全部由鋼筋來承擔。

對於裝飾工程我們也應該注意一些問題,如內外牆面磚的鑲貼。內牆釉面磚鑲貼。鑲貼前,應在水泥砂漿基層上彈線分格,彈出水平、垂直控制線。在同一牆面上的橫、豎排列中,不宜有一行以上的非整磚,非整磚行應安排在次要部位或陰角處。在鑲貼釉面磚的基層上用廢面磚按鑲貼厚度上下左右做灰餅,並上下用託線板校正垂直,橫向用線繩拉平,按1500mm間距補做灰餅。陽角處做灰餅的面磚正面和側邊均應吊垂直,即所謂雙面掛直。採用聚合物水泥漿不但可提高其粘結強度而且可使水泥漿緩凝,利於鑲貼時的壓平和調整操作。

鑲貼過程中,隨時用靠尺以灰餅為準檢查平整度和垂直度。如發現高出標準磚面,應立即壓擠面磚;如低於標準磚面,應揭下重貼,嚴禁從磚側邊擠塞砂漿。接縫寬度應控制在1~1.5mm範圍內,並保持寬窄一致。鑲貼完畢後,應用棉紗淨水及時擦淨表面餘漿,並用薄皮刮縫,然後用同色水泥漿嵌縫。鑲貼釉面磚的基層表面遇到突出的管線、燈具、衞生設備的支承等,應用整磚套割吻合,不得用非整磚拼湊鑲貼。

同時在牆裙、浴盆、水池的上口和陰、陽角處應使用配件磚,以便過渡圓滑、美觀,同時不易碰損。外牆面磚鑲貼外牆底、中層灰抹完後,養護1~2d即可鑲貼施工。鑲貼前應在基層上彈基準線,方法是在外牆陽角處用線錘吊垂線並經經緯儀校核,用花藍螺絲將鋼絲繃緊作為基準線。以基準線為準,按預排大樣先彈出頂面水平線,然後每隔約1000mm彈一垂線。在層高範圍內按預排實際尺寸和麪磚塊數彈出水平分縫、分層皮數線。一般要求外牆面磚的水平縫與窗台面在同一水平線上,陽角到窗口都是整磚。外牆面磚一般都為離縫鑲貼,可通過調整分格縫的尺寸(一個牆面分格縫尺寸應統一)來保證不出現非整磚。

在鑲貼面磚前應做標誌塊灰餅並灑水潤濕牆面。鑲貼外牆面磚的順序是整體自上而下分層分段進行,每段仍應自上而下鑲貼,先貼牆柱、腰線等牆面突出物,然後再貼大片外牆面。豎縫的寬度和垂直度除依彈出的垂線校正外,應經常用靠尺檢查或目測控制,並隨時吊垂直線檢查。一行貼完後,將磚面擠出的灰漿刮淨並將第二根分縫條靠在第一行的下口作為第二行面磚的鑲貼基準,然後依次鑲貼。分縫條同時還起着防止上行面磚下滑的作用。分縫條可於當日或次日起出,起出後可刮淨重複使用。

對於模板工程中我們也應該注意一些為了提高模板的利用率,避免施工中大模板在地面和施工樓層間上、下升降,大模板施工應劃分流水段,組織流水施工,使拆卸後的大模扳清理後即可安裝到下一段的施工牆體上。以內、外牆全現澆體系為例,大模板混凝土施工按以下工序進行抄平放線→,敷設鋼筋→固定門窗框→安裝摸扳→澆築混凝土→拆除模板→修整混凝土牆面→養護混凝土。抄平放線在每棟房屋的四個大角和流水段分段處,應設置標準軸線和控制樁。用經緯儀引測出各樓層的控制軸線,至少要有相互垂直的兩條控制軸線。根據各層的控制軸線用鋼尺放出牆位線和模板的邊線。每層房屋應設水準標點,在底層牆上確定控制水平線,並用鋼尺引測出各層水平標高。在牆身線外側用水準儀測出模板底標高,然後在牆身線外側抹兩道頂面與模板底標高一致的水泥砂漿帶,作為支放摸板的底墊。敷設鋼筋牆體宜優先採用點焊網片。

鋼筋的搭接部分應調直理順,綁紮牢固。搭接部分和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雙排鋼筋之間應設s鈎以保證兩排間距。鋼筋與模板間應設砂漿墊塊,保證鋼筋位置準確和保護層厚度,墊塊間距不宜大於1m。流水段劃分處的豎向接縫應按設計要求留出連接鋼筋並綁紮牢固,以備下段連接。當外牆用預製板時,外牆板安裝前應將兩側伸出的鋼筋套環理直。外牆板就位後,兩塊外牆板的套環應與內牆的套環重合,在其中插入豎向鋼筋。對每塊外牆板和內牆,豎筋插入的套環數均不應少於3個。

豎筋和鋼筋套環應綁紮牢固。大模扳時安裝和拆除大模板進場後應檢查整修,清點數量進行編號。塗刷脱模劑時,應做到塗層質地均勻,不得在模板就位後塗刷;常用的脱模劑有甲基硅樹脂脱模劑、皂角脱模劑、機柴油脱模劑等。大模板的組裝順序,應先組裝橫牆第2、3軸線的樓板和相應內縱牆的模板,形成框架後再組裝橫牆第一軸線的內模及相應縱模,然後依次組裝第4、5、…等軸線的橫牆和縱牆的模板,最後組裝外牆外模板。每間房間的組裝順序為先組裝橫牆模板,然後組裝內縱牆模板,最後插入角模。

組裝時,先用塔吊將模板吊運至牆邊線附近,模板斜立放穩。在牆邊線內放置預製的混凝土導牆塊,間距1.5m,一塊大模板不得少於2塊導牆塊。將大模板貼緊牆身邊線,利用調整螺栓將模板豎直,同時檢查和調整兩個方向的垂直度,然後臨時固定。另一側模板也同樣立好後,隨即在兩側模板間旋入穿牆螺栓及套管加以固定。縱、橫內牆模板和角模安裝好後應形成一個整體,然後即可安裝外牆的外模。拆除時應先拆除連接附件,再旋轉底部調整螺栓,使模板後傾與牆體脱離。任何情況下,不得在牆上口晃動、撬動或用大錘砸模板。經檢查各種連接附件拆除後;方準起吊模板。

通過對以上施工技術方面的學習,我認為我們土木人要以責任重於泰山,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為宗旨。而我們現在要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的能力,為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鋼筋工程心得體會篇2

當今的建築主要採用的是框架結構或者是框架剪力牆結構,磚混結構也採用但用的比較少。我們所參觀的新宿舍和實訓樓都採用的是框架結構。框架結構主要是用鋼筋混凝土施工,水泥是施工的黏合劑,所以施工前要買多少水泥呢?水泥的有效時間有多久呢?都是一個稱職的施工員要考慮的問題。還有磚,現在都不準用紅磚了,製造紅磚的污染大,而且質量重,相對於空心磚來講,空心磚質量輕,可以減少對基礎的壓力。框架結構的受力特點,是由荷載把力傳到樓面,再由樓面傳到柱子,再由柱子傳到基礎,在一教,老師跟我們講到變形縫,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他們的作用是保證房屋在正常温度變化、基礎不均勻沉降或地震時有一些自由伸縮,以防止牆體開裂,結構破壞。而後澆帶是在高層建築中來代替變形縫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縫寬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縫隙暫時不澆注混凝土。縫中鋼筋可採用搭接接頭,等荷載差不多穩定時,一般是結構封頂兩個月後再澆注混凝土。後澆帶都是用於建築長度大於50米的建築。而當建築長度小於50米時並且是框架結構,這時為了保證建築物的整體性和一定的剛度,就的設置單元牆來增加建築物的整體性和剛度。

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熟悉施操作,老師把完整的建築施工圖紙讓我們看,主要是讓我們瞭解樑的布筋情況,排水系統和電路。

感悟:我覺得實習主要是為了我們今後在工作及業務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促進的作用,增強了我們今後的競爭力,為我們以後立足增添了一塊基石。老師也給了我很多機會和甲方交流,使我懂得了很多將來從事設計工作所要面對的問題。這次實習豐富了我在這方面的知識,使我向更深的層次邁進,對我在今後的社會中立足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我也認識到,要想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單靠這幾天的實習是不行的,還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一點一點的積累,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才行。我們面前的路還是很漫長的,需要不斷的努力和奮鬥才能真正地走好。

通過這次實習,我還有一個感悟就是建築行業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職業,沒有真本事是不行的。為了以後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現在就必須踏踏實實的學好每一門功課。建築行業也是一個涉及人非常多的行業,你將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面對這樣一個複雜的交際圈,你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優秀的多西,去除自身的一些不好行為,同時也可以通過接觸不同的對象,增強自己的交際能力,讓自己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加自信,更加堅強!

鋼筋工程心得體會篇3

本此實習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適應環境。通過這次實習我適應了這種工地生活。雖説以後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這段時間的鍛鍊,不論以後做什麼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種吃苦耐勞的毅力,也學會了適應環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與學校不同的問題,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為一名技術人員應該怎樣去和工人交流等。

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對建築方面的有關知識在實際上有了更深一些的瞭解。應該説在學校學習再多的專業知識也只是理論上的,與實際還是有點差別的。這次實習對我的識圖能力都有一定的幫助,識圖時知道哪些地方該注意、須細心計算。在結構上哪些地方須考慮施工時的安全問題,在放線時哪些地方該考慮實際施工中的問題。達到能施工又符合規範要求,達到設計、施工標準化。沒有這次實習也許只是用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不會考慮太多的問題,更不可能想到自己看到的圖紙是否能施工。工地雖苦,但能學的是一些現實東西,鍛鍊的是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實習五個月後有必要好好總結一下,首先,通過這五個月的實習,通過實踐,使我學到了很多實踐知識。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親身經歷,使我近距離的觀察了整個建築的構造過程,學到了很多很適用的具體施工知識,這些知識往往是我在學校很少接觸,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礎的知識。大學生活是緊張而又充滿期望的日子,學習的閒暇時總是憧憬着背起行囊,遠離親人朋友以及師長護佑,去走真正屬於自己的路。然而當我們終於可以像剛剛長滿羽毛的雛鷹般離開長者們搭建好的巢穴,獨自一人走上社會工作這個大舞台時,卻發現人生的道路原來是如此的坎坷不平,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經歷一番狂風暴雨的。短短五月的實習生活中,讓我學會了不少東西,會對我以後工作有很大幫助的,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走入社會,第一次走向工作,感覺生活真的很不容易。

實習實質是畢業前的模擬演練,在即將走向社會,踏上工作崗位之即,這樣的磨礪很重要。希望人生能由此延展開來,真正使所學所想有用武之地。總結一句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鋼筋工程心得體會篇4

近幾年來,我國的安全生產形勢十分嚴峻,建築領域事故頻頻發生,分析建築施工傷亡事故發生的原因,探索預防對策和措施,對減少事故的發生,促進建築企業的健康發展,有重大意義。安全事故主要集中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人和觸電。造成建築業事故的原因,除了與建築業是高空、露天、勞動密集型作業有關,還與近年來市場的擴大,法制不健全,安全意識差,安全教育滯後,人員素質低,安全投入少有關。作為長期工作在建築業管理第一線的老同志,儘管已退休,但閒暇之餘,仍很關心建築行業的發展,為豐富退休生活,堅持讀書看報,關心國事,實事,身旁事。現結合建築施工領域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的現狀,簡要談一談本人近期學習建築法的心得體會。

一、施工人員素質低

目前我國建築從業人員大多是民工,這些民工普遍來經過基本培訓和教育,缺乏應有的安全

知識和安全防範意識,從而導致自己或他人發生安全事故。

二、建築市場不規範

時常出現一個項目有幾個分包商,這些分包商的社會信譽,施工技術和管理水平普遍較差,在工程施工過程下,偷工減料,安全意識淡薄,根本談不上對安全進行統一管理。

三、違反安全操作規程,野蠻施工

非機械動力工擅自操作機械,造成機毀人亡。非電工亂拉扯電線,不通過漏電開關,發生漏電事故時,漏電開關不起作用,造成觸電身亡。民工在綁腳手架和支外牆模板加固時,不繫安全帶,加上臨邊防護不嚴,時有墜落死亡事故的發生。為搶工程進度,造成民工疲勞過度,操作時注意力不集中,頭昏眼花不慎墜樓而亡。

四、材料機具質量不合格

塔機吊鈎失靈,吊斗失控落下,砸傷地面施工人員,塔臂組裝螺栓強度不夠,以小代大,抗剪能力削弱,螺栓被剪切斷,造成塔臂失控,扯斷鋼索落下,砸傷地面工作人員。安全網質量差,不能有效攔截高空墜物,造成地面人員傷亡。

五、防護設施不全

臨邊不搭設防護欄杆,安全網搭設低於施工作業層面高度,作業面沒有實行全封閉。有的電梯井口無護欄,電梯井內不隔層設置防護。預留洞口,採光井,通風口不設防護蓋,造成墜落事故發生。

施工企業必須建立健全項目安全組織機構,確定安全生產目標,明確參與各方對安全管理的具體分工,安全崗位責任與經濟利益掛鈎,根據項目的性質規模不同,採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對大型項目必須安排專門的安全總負責人,並配以合理的班子共同進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產管理的資料檔案。實行單位領導對全施工現場負責,專職安全員對部位負責,班組長,班組安全和施工技術員對各自的施工區域負責,操作者對自己的工作範圍負責的“四負責”制度。

鋼筋工程心得體會篇5

實習內容及過程作為一名合格的施工員,就是在項目經理和施工負責人領導下,負責所承擔的作業區、段內的施工組織安排和施工管理工作。換句話就是盯現場!協調施工,管理施工質量,現場資料,跟蹤施工進度,報物資材料消耗,上報需要的材料,協調監理,做好設計變更,現場合同外工程量確認等。首先是要把圖紙看好看懂,對工程實施要心裏有計劃,然後依靠圖紙按圖施工,其次要掌握施工各階段的施工工藝及控制施工質量和進度並協調搭配好人、材、機的現場管理。我在現場施工工作中主要負責施工工藝、施工質量、施工進度,負責施工安全,協同材料檢測、協同專業監理人員的現場管理。下面就工作做一簡單的介紹:

一、現場施工工藝中我知道工人們一般施工工序是:

1、按先地下、後地上、先主體、後圍護、先粗裝修後精裝修的原則組織施工,及時進行結構驗收,儘早形成工作面,組織主體交叉作業,有利縮短工期。柱、牆模板的配置考慮使用56次。特別屋面混凝土的施工按照要求不留設施工縫。

2、在工程施工時,要安排好各工序搭接的同時按照工序需要作好所須資源的全面就位。

3、在土方開挖階段及時組織足夠的勞動力修理邊坡,確保基坑槽的邊坡不塌方。如基坑槽的驗收不受相關條件的限制,基礎土方與砼墊層施工採取交叉作業,各區進行清土、驗槽、澆砼墊層,以保證持力層基底土不被雨水浸泡受擾動或是人為的擾動。

4、本工程為高層建築物,可考慮對結構工程進行中間結構驗收。結構施工中,合理安排工序穿插及預埋件的埋設。

5、水電、設備等預留、預埋安裝時,要緊密配合土建施工進度,積極組織穿插交叉作業,做好水、電管線的預埋預留工作,在裝修階段做好安裝調試工作。

二、施工質量管理中主要就是針對一些容易犯又經常犯的錯誤,比如地基基礎不均勻沉降由於地基土的質量因種類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別,不少為軟弱土和不良土。因此在工程建設中常會遇到不良地基、磚砌體和構造柱之間的裂縫、屋面漏雨和廚房衞生間的滲漏、預製鋼筋砼板縫裂等要進行及時的糾正和更改,以確保工程的質量達標。

建築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問題越來越成為建築業一個不可忽視的要素,而建築安全管理又是施工企業管理組成的重要部分,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學。質量和安全往往是分不開的,安全是質量的重點或主要內容,甚至可以説,質量就是安全,安全就是質量。在施工現場管理過程中,我們在在工程醒目的位置掛放安全標語及警示牌、定時向工人宣傳安全知識和開展工程安全教育活動、規範現場施工用電重視採用tns系統,確保專用保護零線備用電設備使用,重視三級配電二級保護和落實一機一閘一漏一箱,重視總配電房的規範設置,重視漏電保護裝置參數的匹配。要保持設備的良好狀態,提高它的使用期限和效率。加強和規範現場文明施工,重視文明施工意識宣傳,抓現場場容場貌、硬地化、通道、材料堆放、工完場清、排水系統、封閉治理,高度重視和規範生活設施。重視安全隱患分析建立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積極採用新工藝、新設備等不斷提高的工程質量,使的工人對管理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制定合理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與控制措施,在確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最優的工程質量。

三、協同材料檢測我們主要要做好材料、構配件進場檢驗記錄説明,如鋼結構材料中鋼構件、焊接材料、連接用緊固件及配件、防火防腐塗料、焊接螺栓球、封板、錐頭、套筒和金屬板、各種砌體、模板等等要做好各種材料的規格、品種以合理安排堆放在施工現場。同時配合材料員,施工現場各種材料的存量既需要量,以備後期施工不會因為材料短缺而停工造成工程損失和人員窩工。及時瞭解工地現場各種機械損耗程度何做好維修準備,使工程在工期內順利完工。

四、一個好的施工管理者既是一個勤奮家也是一個親善家。配合監理管理工程施工,要了解施工中各施工工藝及施工方法管理和督促好各是施工班班組及時完成該完成的任務及清理現場施工的各施工班組所轄範圍內的施工肥料既生活垃圾,使施工工地更文明更和諧、以人為本。迎接各相關單位的檢查及指導工作讓工程施工工地真正成為構建和諧城市的一部分。

鋼筋工程心得體會篇6

一、理論是基礎實踐是根本

沒有理論基礎,我們就不能正確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我們進行測量實習前,這學期張老師經過對理論知識精細的講解,我們踏踏實實的學習態度,致使我們很好地掌握了理論知識。對於學習建築工程技術這一專業的學生,我們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更應當有過硬的實踐操作能力。

無人不知“實踐是檢查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就是實踐。《建築工程測量》是這樣,其它的還是如此。我們不能紙上談兵,必須樹立起理論是基礎,實踐是根本這一理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明確目標制定計劃

沒有航向的船,永遠也無法到達成功的彼岸。當然,沒有目標的工作,永遠也無法品嚐成功的喜悦,所以我們這次測量實習首先明確了我們的目標。我們這次為期十天的測量實習的內容主要有三項,地形圖測繪、建築物放樣、道路圓曲線測設。明確了目標,就應當為之拼搏。我們可不能盲目地拼搏,因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所以我們在進行測量實習初就對測量實習的進程做了相關計劃。終於讓我們少走了許多曲折之路。比如,我們每天實習都有不同的內容和任務,那麼我們準備儀器時就只帶需要的儀器,而並非勞神、費力全都帶到實習場地。雖然這是在實習期間的親身體驗,我們卻對此受益終生。

鋼筋工程心得體會篇7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是1999年新的本科專業目錄中由原“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專業重組更名而來的。這個改變並不僅僅意味着專業名稱的改變,更重要的是隨着國際上本學科科研與技術應用的發展、人們認識的進步帶來我們對本專業定位的一個重新明確,從而導致培養目標的調整和整個課程體系的改革。通過近年來的實踐探索,我們對此問題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特別是對於專業基礎課的設置與課程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是本專業改革拓寬的重要環節。在此重點對本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做一個總結。

困惑:“通才”還是“專才”?魚與熊掌可以兼得嗎?

這恐怕是很多應用型工程學科都面臨的問題。一邊是多數大學都要求增加基礎課學時,削減專業課學時,另一邊是用人單位對近年來畢業生的專業實踐能力下降的抱怨。本專業教學改革也面臨着這樣一個重大矛盾,就是:在削減了專業課學時的條件下,如何同時滿足寬口徑的“通才”培養要求以及註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教育評估標準的“專才”要求?會不會讓用人單位認為,清華培養出來的學生今後是搞理論的,不適合到設計單位等應用一線工作?通過深入研究,我們認為,這兩者其實可以是不矛盾且相輔相成的,即所謂魚與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所謂“通才”要求的是基礎理論知識寬且紮實,所謂“專才”應該是具有靈活解決專業應用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從國際水平的角度看,現代建築的發展對建築設備工程師的寬口徑能力與在設計中採用先進理論與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儘管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技術是課堂上教不完的,仍然可以發現它們都是從基礎理論中不斷衍生出來的。但是,強化基礎理論教育僅靠增加基礎課學時並不能夠解決問題,應該讓學生在某種應用中反覆強化運用才能把基礎理論知識真正學到手,而不僅僅是考卷上的高分。那麼,專業應用的實踐訓練就應當是強化基礎理論知識的運用的優良載體。如果能夠正確運用基礎理論知識靈活解決各類專業應用問題,這樣的人就應當既是“通才”又是“專才”,有能力去解決他從來沒有學過或者遇到過的實際專業問題。而用人單位批評畢業生只會讀書不會幹活的問題恰恰正是因為基礎理論知識沒有學紮實,只會脱離實際地背書,不會在專業實踐中正確地靈活運用造成的。

解決了這樣一個認識定位上的關鍵矛盾,一切問題就都能夠迎刃而解了。

我們的教學計劃中,前三個學期的課程都是由其他院系開設的,只有從第四個學期開始有本研究所開設的課程。我們對自己承擔任務的教學環節中的教學方法、培養思路進行了革新,特別是從已往注重知識灌輸型的教學方法向啟發引導式的教學方法轉化。而實現這種轉化,光依靠教師在課堂上講課技巧的提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對課程的組成進行較大的重組改革。

我們可以把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分為教師講授型課程與學生動手型課程兩類。前者以教師講授為主,輔以實驗教學,如傳統的講課;後者以學生動手為主,輔以教師引導,如課程設計。這種引導包括適當的講課和個別輔導。我們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學分中,適當壓縮教師講授型課程的比例,加大學生動手型課程的比例,在教師講授型課程中也強化了實踐教學的作用。例如在培養方案中專業課有29學分,其中必修課11學分,必修的綜合課程設計為12學分,任選課為6學分。因此可以説,在專業課的必修學分中,學生自己動手型的課程設計的學分比講授型課程學分還大。我們把專業課進行了系統化的重組,課堂教學中強調基本概念、原理與宏觀的技術分析,把技術細節與具體技巧剔除。因為技巧不是能夠靠講授灌輸的,技術細節與技巧問題留待設計課中解決。這樣才可能把課堂講授的學時壓縮下來。

此外,我們還在強化暑期實習的實戰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教師講授型課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針對教師講授型課程這種比較傳統的教學環節,我們所做的工作是在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教學中引入實踐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前進入專業實踐。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有:

¨ 實踐型大作業:學生自己動手做研究

¨ 討論課: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進行自己教育

¨ 考核改革:大作業答辯、開卷考試

例一、建築環境學

專業基礎課“建築環境學”獲得了2005年國家級精品課稱號。儘管本課程是最能代表學科本質特點的重要專業基礎課,但只有32學時、2學分,而學生卻感到在這門課上花費的時間最多,而且通過本課程,對專業的特點和意義有了飛躍的認識,成為本科生進入研究室參與專業實踐的起步點。

本課程面向的是大二下學期的本科生。由於本課程課內學時少,內容多,教師的講授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應該講主線和要點、難點,起到學生學習教材與參考書的“導讀”作用,同時在各堂課後必須輔以大量要求分析思考的作業題,幫助學生在讀教材的時候深入理解理論內容,搞清那些容易混淆或者容易錯誤理解的概念和原理。批改好每一本作業以及在網絡論壇上答疑成為幫助學生學習的非常重要的途徑,當然給助教也帶來很重的壓力,正所謂“講一、練二、考三”。

除了課後的作業題(小作業)以外,我們還要求學生做大作業,內容至少包括一個實驗型大作業和一個論文,內容可以是文獻綜述、觀點論證等。考核方式是:學生可以選擇其中一個大作業做口頭報告,佔40%;另一篇書面報告佔20%;期末開卷考試佔20%,平時小作業佔20%。以往我們要求學生做3個大作業,但後來發現跟大作業內容有關的概念學生搞得非常清楚,但大作業沒有涉及到的內容學生掌握得就不夠。因此從今年開始減少一個大作業,以一個期末開卷考試來替代,促進學生對基本概念的全面掌握。

為了避免學生在選題上沒有思路,我們提出了一些建議性題目,如:牆體對室外氣象參數的熱響應、掛窗簾的影響、不同朝向房間的自然室温的區別、攀藤植物對牆體熱過程的影響、不同下墊面對微氣候的影響、不同小區佈局對小區風場的影響、交通噪聲對不同樓層的影響等等。除了這些題目以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擬題目,教師和助教幫助他們確定具體內容和技術路線,聯繫熟悉該方面研究內容的研究生,安排實驗設備。研究生也可以在網絡論壇上發佈他們希望本科生幫助做的實驗課題,由本科生選擇。

學生們對做大作業非常踴躍,擬定題目、查找文獻、找研究生諮詢,都非常主動。有的同學對校內不同教室、宿舍的室內空氣品質、熱舒適水平、照明水平等進行了測試分析;有的對校內不同區域的熱島情況進行了測試分析;有的對附近住宅小區的交通噪聲水平和風場進行了測試;還有同學自己推出不同朝向房間的自然室温模型,跑回河北農村家中測試沒有采暖影響的不同朝向房間的自然室温來進行驗證;有的同學總結中西古今建築的不同生態策略,提出自己對“生態建築”發展的看法;有的同學則分析了“風水學”合理的和糟粕的內容……。

學生普遍反映實踐型大作業對他們的學習方法影響很大,反映在:瞭解了專業,並大大提高了興趣;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學會不依賴課堂和教材、利用參考書和查閲文獻;第一次做研究型的實驗,瞭解什麼叫做研究;從二年級開始邁出了進入實驗室工作的第一步;第一次學寫學術論文和做學術報告;成績依賴於平時的積累,與臨場發揮等偶然因素關係不大。

由於實驗類的課題大部分都是在研究生指導下完成的,其成果都是研究生在課題中需要的基礎數據,特別是需要歷年積累的實驗數據,同時也鍛鍊了研究生的科研組織能力。所以研究生對指導本科生做大作業表現非常積極,達到了“雙贏”的效果。

例二、建築自動化

專業課“建築自動化”是江億院士主講的課程,48學時3學分,面向大三下學期本科生,採用的是英文教材。該課程由於採用討論課的教學方法,學生主動參與、自己教學,積極性非常高,受到學生的歡迎,在教學評估中多次在建築學院名列前茅。

本課程除48個課內學時以外,還有20個實驗和參觀的課外學時,共有6個實驗和1個現場參觀。除此以外,整個課程分不同階段有4~5個大作業,內容是為某種類型的建築設備系統設計樓宇自控系統(bas)方案,以學生3~4人的小組為單位來完成作業。不同階段有多次討論課,各小組派代表做大作業口頭報告,其他小組和教師進行質疑。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同學至少有一次機會進行口頭報告。期末成績主要根據幾次大作業與口頭報告的成績來綜合給出。

在討論課中,不僅發言的同學參與感非常強,聽報告的同學也有強烈的參與感。因為大家都做過bas方案,所以對他人的方案都很感興趣,質疑、討論均很踴躍,大家爭相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通過這樣的討論,同學們把老師課堂上沒有講過的問題或者在自己的方案中沒有想過的問題都搞清楚了。在2002年建設部學科評估中,該課程課堂的活躍程度令聽課的視察組專家印象深刻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除了上述兩個例子以外,其他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都不同程度地採用新的課堂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起到了促進學生主動自己學習的作用。

2、學生動手型課程仿真型課程設計

專業課程設計的改革方式是(1)綜合化(2)實戰仿真。目前的專業課程設計是12學分,課內192學時,課外不限,貫穿整個學期。

專業課程設計是在專業課與運行實習完成後的第七學期進行的。改革的方法是不僅把原有的跟在各門專業課後的5個1~3周的小課程設計合併成一個綜合課程設計,而且通過壓縮專業課學時來獲得課程設計總學時的增加。

課程設計綜合化的原因是原有的多個小課程設計存在着明顯的侷限,只訓練了學生做子系統(如空調系統、通風系統、採暖系統、冷源、熱源)的設計,缺乏對暖通空調系統整體的概念,更缺乏對總體方案的宏觀把握、優化能力,因為實際工程中採用什麼樣的子系統與整個大系統方案有關,例如用熱泵做熱源就不能用高温採暖,又如輻射板系統是空調與採暖兼用的。原有的方法沒有體現訓練學生綜合運用各種專業技術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特點,而僅僅是把子系統設計的步驟一二三、怎麼定某係數、怎麼查表、該用哪個公式過一遍,結果只是訓練了學生聽從指揮做查表機器和計算器的能力,沒有學到技術的精髓,更不可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除了把課程設計內容綜合化以外,還引入了跨專業合作的內容,讓本專業的學生為建築學同學所設計的3~4萬平方米的星級賓館配合設計暖通空調系統、冷熱源系統以及全年運行與自動控制方案。設計分小組進行,每組3~4人,選出設計組長,各成員分工配合完成整個設計。指導小組有教師5人,助教1人,建築設計院工程師1人,合作指導。進度包括4周的方案論證階段,6周的初步設計階段和6周的施工圖階段。其中方案與初步設計階段的工作包括與建築師商討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確定、遮陽的設置、被動式節能方法的採用、機房與管井的安排、防火分區的劃分等,鍛鍊了學生的跨專業合作的能力。

為了模擬真實的設計過程,在階段末安排有方案評審答辯、初步設計評審答辯與最終設計項目驗收評審答辯,指導教師組模擬評審專家組。按學生三次答辯的成績和期末提交的作業(設計説明書、圖紙和電子文檔)給出總成績。在評定成績中對學生設計的創新性和方案的難度有所傾斜,保護和鼓勵創新性思維。

通過上述訓練過程,使學生進一步消化各基礎課與專業課知識,學習如何入手處理較複雜的工程問題,學習工程設計方法與過程,瞭解標準、規範、法律、法規的運用,同時訓練三個能力:(1) 組織與合作能力,包括與其它專業合作的能力和與同組人員合作的能力,設計組長的組織能力(2)應用基礎知識處理非常規問題的能力,包括應用調查和產品調查、對策的可行性論證等(3)表達能力,包括文字表達、口頭表達和繪圖表達能力。學有餘力的學生還可以在課程設計中學會使用一些設計與計算分析軟件。

通過畢業班座談,學生反映該環節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有着重要的推動作用。

3、實戰型運行實習,解決實際工程問題

在所有的實踐環節中,運行實習(原稱生產實習)是我們重點建設的實踐環節。實習時間為5周,5學分。任務內容一般外單位委託的實際工程項目,即到存在問題的公共建築現場去進行暖通空調系統的初調節、故障檢測與診斷、能耗分析、性能評價和改進,或對樓宇自動化系統(bas)進行檢測、調試。成果的形式是向委託方提交測試分析、運行改進或系統改造的方案報告。如果能夠在現場進行調節改進的,就在現場解決問題。

本實習目的在於在學習專業課後,通過讓學生直接參與實際工程的測試、分析與調節,讓其逐漸深入接觸、學習專業知識並積累工程實踐經驗。通過這個實習,鍛鍊和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如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應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表述能力等。考核內容包括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提交的實習報告的質量。

由於是實戰型任務,要對委託方負責而非同兒戲,指導教師是至關重要的,是保證學校的聲譽和教學質量的需要。因此,實習分小組進行,一般由一位教授,一位講師,兩位研究生,帶4~6名本科生,指導者與學生的比例達到1:2~1:1。參加的研究生一般受過類似訓練,可以協助教師指導學生。沒有經過這種訓練的外校考來的研究生必須一起參加實習。因此,每個暑假學期,本研究所全體13名教師除帶認識實習的教師以外全部都要參與帶運行實習。

學生在實習中意識到委託方是把他們作為解決問題的專家來要求的,因此責任心得到了大大的強化。在實習中往往會遇到很複雜棘手的問題,超出了本科生的知識水平,還是要依靠教師和研究生來解決問題,但本科生必須參與問題與解決方案的研討,調動他們的基礎知識,瞭解他們自己的工作在整個解決問題的鏈條中起什麼作用,觀察教師和研究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在提交成果和考核方面,要求本科生分工執筆向委託方提交的報告,研究生修改,教師最後把關。在向委託方提交書面報告和口頭彙報前,儘管向委託方的正式彙報往往是由研究生來做,但事先仍然須在學校做模擬彙報,讓每個本科生有發言的鍛鍊機會,並作為實習報告答辯。包括研究生在內的指導小組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和報告的水平給出最終成績。

近年來,我們的運行實習為中央電視台、解放軍總醫院、建國門飯店、長富宮飯店、亮馬河大廈、國際飯店、北京西客站、首都機場、雙安商場、北京發展大廈、廣州世貿大廈、上海金貿大廈、廣州地鐵、北京地鐵等全國各地幾十座大型公共建築與交通樞紐的暖通空調系統進行了全面測試、故障診斷、現場調試和節能改造方案論證。由於每次都能有效地解決問題,獲得了很好的社會聲譽,因此每年委託我們的實習任務不斷。有的業主還和我們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為我們提供穩定的實習基地。在實習經費方面,一般由委託方提供路費、住宿費、餐費等,我們提供各種測試分析儀表和人力,也有部分項目的委託方付一定的諮詢費。這樣不僅解決了實習經費問題,還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很好的鍛鍊。

這種對實際系統的分析調研,對教師和學生來説都是很好的能力鍛鍊,要求對專業知識和基礎理論的充分掌握、靈活運用,而且還需要大量書本上學不到的相關知識,例如運行維護的水平、居住者使用習慣、施工安裝的問題等等都可能影響系統的性能。在實習中發現的問題,往往成為我們在專業課與隨後的課程設計中的反面教材,提醒學生什麼是好的設計,什麼是不合理的設計。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解決了普遍存在的困擾工科專業的“實習難”問題。儘管我們有本科生少、研究生多的優勢,但這個問題的解決仍然要求研究所全體教師投入很大的努力。多年來,為了保證運行實習的教學質量,研究所全體13名教師都投入了實習環節,老中青教師、科研和社會活動繁忙的院士都不能例外,對於青年教師則更是上崗必須的鍛鍊環節,因此帶實習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綜上所述,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是成功的,除課程體系改革以外,實踐教學的改革在其中也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達到了“通才”培養與“專才”培養兼顧的目的。與實踐教學相關的內容已有三篇論文發表在正式刊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