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易經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7W

學易經的心得體會多篇

學易經的心得體會篇1

一、易經的起源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最深奧的經典,它歷經了遠古、中古、近古的發展,逐漸形成的,其標誌性人物有遠古的伏羲,中古的周文王,近古的孔子。三位聖人的創造和發展,形成了今天的系統經典。易經被學者稱為“解開宇宙人生密碼的一部寶典”,為什麼這樣説呢?易經最早的雛形,是遠古(距今七千年前)伏羲畫出來的。後人稱其為“伏羲八卦”,中央一個圓,圓內有一對陰陽魚,稱為太極,周圍八個方向各有一個圖案,分別由橫滿(陽)橫缺(陰)二元素組成不同的結構,稱為八卦。由於當時沒有文字,此圖就稱為“無字天書”。

殷商末年周文王根據“伏羲八卦”演譯出64卦,並做了註解,撰寫了卦辭爻辭,共有4000多字,此稱周易,也就是易經,為什麼稱其為易經呢?我們來看“易”字的含義:易代表包羅萬象的宇宙有一個簡單的模式,變化是永恆的,其變化的規律是不變的。另外易字從外形來看,相當於上日下月,由此演變而成,有的古書稱“上日下月為易”,“易字,從月從日陰陽具矣。”

經字原義是織布的縱線,與緯線相對應。

“經線正,緯線才能成”,所以織布中的經線是最重要的,故有經絡、經脈、經典、經文等等。

二、易經的思想

易經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剛柔的變化法則去詮釋宇宙,人類,以及萬物運行的道理。人生之規律也就是天理和人道。《説卦傳》中説:“昔聖人作易,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也。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天,地,人為《三才》。”又曰:“立人之道《仁與義》”。而易經的哲學四象就是應對“無定”,和“順應”天命,而在未定中去預知吉凶,主要是為了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

三、易經的作用

易經四大作用:象(現象)數(定數)理(推理)佔(占卜)。天有天文、

地有地理、人有人相,相隨心轉。是讓人們認識並實用自然規律。易經六十四卦與三百八十四爻皆從八卦演變而來,它變幻莫測,頗具有射你色彩,其實這正是自然界既變化無常、又遵循一定規律的如實反映。所以唯物論者荀子説:“善《易》者,不卜。”可見易經並非供人卜卦佔問吉凶的,而是要人們從卦辭、爻辭中去體會哲理,對人們建立人生觀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四、學習易經的好處

過學習易經讓我對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為我的將來指明瞭方向。人安身立命,要與人為善,人是社會中的人,是被鑲嵌在社會中的,不能脱離社會環境而生存,任何人要有所成就必須借力於社會環境和其他人,所以就要與人為善,努力地幫助別人,營造一個適合個人發展的社會環境。要厚德載物,要用寬廣的胸懷對待別人的失誤與不足。要會協調和駕馭矛盾,工作學習中會產生矛盾,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矛盾,應該就事論事,一切圍繞着工作如何更好的發展和目標更好地達成而進行,當矛盾有可能超出工作學習之外時,就停止爭論。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把握住這一點,帶來許多負效應。

學易經的心得體會篇2

鑑”“靈警奇奧”的奇書。

易經是一門最高的哲學,不是算命學,所以路邊的算命先生根本不代表易經學説。易經分為三種方式解釋了整個社會三類人。道家的老子學説是易經中最難,也是最高的學問,它是代表社會最高層階級的利益和生活態度;儒家的孔子代表中層階級的利益和生活態度;墨子是代表我們普通百姓的利益和生活態度。這就是易經成為哲學之3父。易經是一門預測科學,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易經裏有卦象,就是説8_8=64個卦象分別解釋了不同的結果。那就是説卦是預測你現在可能會面臨的一種生活的現象,不是本質;也解釋了這樣的現象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去解決這個現象帶來的後果。在這裏,人們都會把它解釋成“命理“,“運氣“然後怎麼怎麼去化解。其實,對於“命“跟“運“易經有很好的解釋,因為卦只代表現象,你自己想想看一個現象能包括了你的真實的本質內容嗎。

能解決掉你發生的不好的一切事情嗎。能成為你心靈安慰的一種寄託嗎。不能的!易經就告訴你一些為人的道理,孔子的理論以及墨子的理論是我們要學習的。學習這些理論後你才能很好的去理解易經講的卦象是唯物主義哲學,不是算命的。它是可以預測到人生某些階段一些不順利的事情以及災難的事情,但是要變的。“卦“根據你行為的方式以及實踐的經歷要產生改變的。易經中“易“本身解釋就是“變“的意思。就是説隨着事物的變化而改變才是真正的道理。我們學習易經就是要學習孔子的做人理論以及墨子的做事理論,一個人能很好的做人,很好的做事情,有非常好的修為,那麼有可能成為有作為的人,那就是高層階級的領域,才能去學習道家的道理。學習易經可以從中看到自己所處環境所產生的很多現象,然後好好總結研究,改變它,改變了這些現象,讓它往好的方向發展,那就改變了你的“運“。唯物主義哲學講,“命”不可變,“運”是可變的。其實,“運”的不斷改變,也能導致小階段的“命”的改變。陰和陽總是處於一個平4衡的階段,好壞循環往復!學習易經的態度是積極的,不能總拿那個預測現象來對自己的“命”,整天不做事,整天亂想,那什麼“運”都不會來。積極的學習其中的精華,積極的吸收於利用,易經它只是能幫助你看到你將要發生的現象,所以真正解決事物還是靠自己的品質和意志。

學習易經不是説我預測出來命不好,我就不努力了,我今年婚姻不好,我就不結婚了。不是這樣的,易經它是告訴我們萬事要“中庸“,中庸不是極端的意思,解釋為恰到好處。事物要符合規律,符合現實要求。就象婚姻好壞,其兩個人的結合,最好的結合是“門當户對“。這個是古代人智慧,有他一定的道理。現在人不是要求這個,要求哪個,最終只有“門當户對“的婚姻幸福可能性最大,婆媳關係也最容易融洽。為什麼現代單身大齡青年這麼多啊,就是沒有處理好自己的位置,你到底適合哪個位置,有些人經常説:寧缺勿濫!這種不符合規律的盲目要求怎麼能找到幸福!學習易經這要看你帶着什麼目的讀它。它關係到哲學思想、天文地理、政治策略、軍事計謀、倫理道德、行為科學、思維方式、人際關係、醫學養生、信息預測、文藝美學等等,甚至現代的前沿科學如計算機軟件、遺傳密碼、混沌理論、耗散結構等等,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示。真是“仁者見之謂仁,智者見之謂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學易經的心得體會篇3

當電子書取代了紙質書籍,當淺閲讀充斥社會,不禁感歎:經典,你在何方?其實,經典常在,只是知音覓矣。暑假時,我品讀了羣經之首——《周易》,其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甚為經典,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所在,因此,引起了我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書中説道:天的運動剛強勁健,君子應像天一樣,不斷運行,不斷努力,發憤圖強。經過一番思考,不禁發問:君子是不是隻需不斷努力就能成功?我以為不一定。在我看來,這句話應該是“天健行,君子以之自強不息”,天上的日月星辰在不斷運行,君子通過順應這種規律,根據環境與自身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是自己變得強壯,生生不息。《逍遙傳》中也提到:“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人生於天地間,應順天而行,遵循事物的正確規律和方法,而不是隻讓君子埋頭苦幹,不鬆幹勁。在我身邊,不發努力刻苦之人,卻為何有些成績普普通通?愛因斯坦説過:“成功=艱苦勞動十正確方法+少説空話”他們缺少正確的方法而埋頭蠻幹,沒有遵循客觀規律,才會如此。所以説,君子不僅要努力刻苦,還需順應天道,才能使之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大地的氣勢寬厚和順,君子應效仿它來增厚美德,客載萬物。古德之心,泱泱中華之傳統。仁、義、禮、智、信五德修身,方可齊家治國,平天下!成孔子“志士仁人,無求生意害人,有殺身以成仁”的德之師;義之忠,成岳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德之將;禮之謙,成孔融“三歲讓梨,尊長尚禮”的德之賢;智之慧,成孔明“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德之臣;信之守,成季布“一諾千金,千金難買”的德之志。道德之心,使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學易經的心得體會篇4

相傳古有三易,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前二者皆已失傳,現僅存《周易》。《周易》是我國最早的文化典籍之一,分為《易經》和《易傳》。《易經》成書於三千多年前的殷商之際,是古人創造的符號體系和占卜之辭的彙編,包括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

就《易經》本身而言,的確有占卜及預測未來的成分,但是實際上這是一部揭示事物變化根源,引導人們理性生活的書籍。而《易傳》則是現存最早的解讀《易經》的著作,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易傳》不是簡單的談生活法則,而是談生命法則,並對君子提出了諸多要求,希望人人做君子,做一個頂天立地有智慧的人。

那《周易》究竟是什麼?僅僅是一部寫神寫鬼的封建迷信之作嗎?僅僅是我們現在用來推算運勢的工具嗎?不,《周易》應該是我國唯物主義的起源,它揭示了最簡單的道理和事物變化的基本規律。《周易》認為,萬事萬物是呈現週期變化的,這是一條永恆不變的規律。變化的本身是變化的,而且永遠都在變,但是這條規律是永恆的,是不變的。它提倡我們人類每個人都要去適應宇宙萬事萬物的變化,要掌握基本的大法則,才能預知、把握萬事萬物的變化。

我最先讀《周易》其實只是感慨於其中的推理演算之術,因為我曾經看過一部盜墓小説,其中正是以一部《連山易》為開端,引出一段段雲波詭譎的故事來。但是當我開始讀之後才發現,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心靈雞湯”了。《易經》裏強調是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是一種是一種聞過應改的生活習慣。

?易經》六十四卦裏有吉有兇,但以吉卦為主,鮮有大凶,這間接説明了,我們的祖宗可能是個天生的樂觀派,但這並不是説他們沒有憂患意識。如果佔到吉卦,就預示行事順利,可以放手去做;如果遇到兇險的卦象,可能預示着曲折和困難,所謂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這可能是一次考驗你的機會,看你是否能抓住一線生機,趨吉避凶。但是,如果你慾望太多,總是不知足,就是過分,不管是“大過”還是“小過”,都是不利,所以我們要學會保持常態。

這使我想到《論語》中説到的“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和佛教裏説到的“求人不如求己,求佛不如求我”,我們求神拜佛正是由於我們有太多欲望,要健康,要工作,要事業,要愛情,什麼都要,卻不願意自己努力,正如諺語裏説到的那樣:“君欲予之,必先取之”,你想得到什麼,就要先問問自己付出了些什麼,付出的夠不夠,如果你有付出,有努力,但是遲遲沒有得到回報,你也要相信,萬事萬物都是週期變化的,總有一天你的努力是會得到回報的,只是回報的時間或是方式不一樣罷了。

學易經的心得體會篇5

易經是先秦哲學的主要內容,也是中國哲學的根本,它的作用是讓人們認識並實用自然規律。易經六十四卦與三百八十四爻皆從八卦演變而來,它變幻莫測,頗具有射你色彩,其實這正是自然界既變化無常、又遵循一定規律的如實反映。所以唯物論者荀子説:“善《易》者,不卜。”可見易經並非供人卜卦佔問吉凶的,而是要人們從卦辭、爻辭中去體會哲理,對人們建立人生觀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顯示了自然發展的完整系統,它是揭開宇宙密碼的寶典。易經不僅教我們如何做人,做事、做學問、看天文、習地理,而且必須以照自然規律法則去做事。所以我們説易經是一部偉大的、不朽的著作。我們有必要好好的學習易經。

我對《易經》印象最深的就是兩個字:“整體”,這裏的整體,既是聯繫整體,也是發展的整體,還是內外的整體,中國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講的就是內外的整體,按我初淺的理解和你交,“整體”是中國文明思想的特徵,正是在“整體”源頭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明。

鹹卦告訴我們男女感應的重要性。這是談戀愛的法則,人們平時尋找對象也許不知道這個法則,但實際上已經按照這個法則去做了。我在這裏提一下,男女感應包擴兩個方面的感應,外表的和心靈個感應。

小過卦是讓我們懂得要學會休息。一隻小鳥向天空無窮無盡的飛翔,不能得到休息和飲食,只有向下飛,才能得到休息。

易經中的《兩儀》是太陽也稱《太極》,和月亮。太陽為陽,月亮為陰。故此兩儀又代表陽與陰。而由兩儀生出的四象則是春、夏、秋、東。南、西、北。故此四象既代表四季,又代表四方,四象生出的八卦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兑。分別代表萬物。因此八卦可以預測萬物。

易經是要求一明理而去預測,在預測中明理故謂之“解”。因為八卦之中只有這六個爻而這六個爻因為要表象萬物因此未免顯得粗糙和模糊,因此要求習易經者要用極高的領悟能力去參透卦理從而以便從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易經就是一門《模糊學》。當然這也象徵人類很難有清醒的時候,而對於那些時刻清醒的人類,我們稱他們為“聖人”。而孔子也只是在晚年才達到了“聖人”的境界的。

來指明瞭方向。人安身立命,要與人為善,人是社會中的人,是被鑲嵌在社會中的,不能脱離社會環境而生存,任何人要有所成就必須借力於社會環境和其他人,所以就要與人為善,努力地幫助別人,營造一個適合個人發展的社會環境。要厚德載物,要用寬廣的胸懷對待別人的失誤與不足。要會協調和駕馭矛盾,工作學習中會產生矛盾,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矛盾,應該就事論事,一切圍繞着工作如何更好的發展和目標更好地達成而進行,當矛盾有可能超出工作學習之外時,就停止爭論。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把握住這一點,帶來許多負效應

時間是人生命中最寶貴資源,因其是一維的,是不可逆的。在繁忙充實或無聊落寞之際,她都悄悄地以同樣的速度一去不復返了。不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和際遇,我們都要以一顆樂觀、積極、謙遜的心態來面對生活。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虔誠地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分鐘,使她富有意義!

學易經的心得體會篇6

?易經》對我來説並不陌生,在我還沒上學的時候,家裏一套厚厚的精裝書,上面的兩個大字,便是“易經”,這是爸爸最喜歡的書之一,聽爸爸説,他小時候很窮,買不起書,便把老師的書借來,手抄了一本,連插圖都是仔細的畫上去的,我便覺得這是一本絕世好書,但當我認字了之後,卻怎麼也看不懂易經,總是翻着翻着就睡着了,而父親卻一遍又一遍的翻閲,從中領悟到了很多,有時候,爸爸遇到了什麼困難,或者不記得東西放在了什麼地方,都會用其中的卦象占上一卦,結果還很準,也許會有人説我迷信,但《易經》的卦象是有根據的,是科學的,有道理的,因此,真的好佩服爸爸可以把易經看的那麼透,遇到難題,只要給他一個字,一個筆畫數,就可以由此知道事物的好壞。而我卻連《易經》的大概內容都不太理解,這學期有幸選了“中國傳統文化賞析”這門課,也給我一個名正言順的讀《易經》的機會。

?易經》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瑰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首要代表作,是“羣經之首”。六十四卦是易經的總精脈,它具有象、數、理、卦象、卦德、卦辭的豐富哲理,自始至終是,六十四卦分八個組,以宇宙萬物自然之“象”: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以陰陽互變為導線,象徵天體運動是晝夜永不停息的。又演繹出社會和人生萬事的變化。它又具“數”的深邃特徵——太極生兩儀陰陽,在陰陽兩態中,再加上一個陰態或者一個陽態,使三個態的陰和陽重疊連成一小卦,共有八個不同組合,便稱為八卦,卦的形成是離不2開“三”的互相變通,“三生萬物”的作用。三個小卦再加三個小卦重疊成一個雙重六爻卦象,不同的卦象排列出有八組,八組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萬事萬物的類象,其中有千變萬化的易理,所以六十四卦是智慧的哲理學。看着裏面的配圖,以及對歷史的簡要介紹,我漸漸的對此產生興趣,開始對神話產生嚮往,不由的把他和《山海經》,以及龍生九子等傳説聯繫在一起,但是,從學術角度來説,《易經》是一門科學,《易經》的形成過程是幾千年歷程,從伏羲先始畫八卦,以後經過炎帝、黃帝,雙從夏週三代,不斷地演化,到周文王重新畫後天八卦圖,整理卦辭、爻辭,後來又經過孔子作《十翼》上下幾千年中文化的結晶。它是源自歷史各時期中統治們的權術經驗、教訓、功、利、德、貞的總結,也曾是歷史朝代中的帝王國權者行使統治和執政朝綱時的《經論》和教誨書。但曾因六十四卦被視為“占筮之辭”,披上了迷信的外衣,作為預測吉凶的辭令,六十四卦成了古代頭領們掌權和使用權力必定要使用的祕密的搖卦占卜。而早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各學派為它正名,他們認為是可生“以史為鑑”“靈警奇奧”的奇書。

易經是一門最高的哲學,不是算命學,所以路邊的算命先生根本不代表易經學説。易經分為三種方式解釋了整個社會三類人。道家的老子學説是易經中最難,也是最高的學問,它是代表社會最高層階級的利益和生活態度;儒家的孔子代表中層階級的利益和生活態度;墨子是代表我們普通百姓的利益和生活態度。這就是易經成為哲學之3父。易經是一門預測科學,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易經裏有卦象,就是説8*8=64個卦象分別解釋了不同的結果。那就是説卦是預測你現在可能會面臨的一種生活的現象,不是本質;也解釋了這樣的現象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去解決這個現象帶來的後果。在這裏,人們都會把它解釋成“命理“,“運氣“然後怎麼怎麼去化解。其實,對於“命“跟“運“易經有很好的解釋,因為卦只代表現象,你自己想想看一個現象能包括了你的真實的本質內容嗎。

能解決掉你發生的不好的一切事情嗎。能成為你心靈安慰的`一種寄託嗎。不能的!易經就告訴你一些為人的道理,孔子的理論以及墨子的理論是我們要學習的。學習這些理論後你才能很好的去理解易經講的卦象是唯物主義哲學,不是算命的。它是可以預測到人生某些階段一些不順利的事情以及災難的事情,但是要變的。“卦“根據你行為的方式以及實踐的經歷要產生改變的。易經中“易“本身解釋就是“變“的意思。就是説隨着事物的變化而改變才是真正的道理。我們學習易經就是要學習孔子的做人理論以及墨子的做事理論,一個人能很好的做人,很好的做事情,有非常好的修為,那麼有可能成為有作為的人,那就是高層階級的領域,才能去學習道家的道理。學習易經可以從中看到自己所處環境所產生的很多現象,然後好好總結研究,改變它,改變了這些現象,讓它往好的方向發展,那就改變了你的“運“。唯物主義哲學講,“命”不可變,“運”是可變的。其實,“運”的不斷改變,也能導致小階段的“命”的改變。陰和陽總是處於一個平4衡的階段,好壞循環往復!學習易經的態度是積極的,不能總拿那個預測現象來對自己的“命”,整天不做事,整天亂想,那什麼“運”都不會來。積極的學習其中的精華,積極的吸收於利用,易經它只是能幫助你看到你將要發生的現象,所以真正解決事物還是靠自己的品質和意志。

學習易經不是説我預測出來命不好,我就不努力了,我今年婚姻不好,我就不結婚了。不是這樣的,易經它是告訴我們萬事要“中庸“,中庸不是極端的意思,解釋為恰到好處。事物要符合規律,符合現實要求。就象婚姻好壞,其兩個人的結合,最好的結合是“門當户對“。這個是古代人智慧,有他一定的道理。現在人不是要求這個,要求哪個,最終只有“門當户對“的婚姻幸福可能性最大,婆媳關係也最容易融洽。為什麼現代單身大齡青年這麼多啊,就是沒有處理好自己的位置,你到底適合哪個位置,有些人經常説:寧缺勿濫!這種不符合規律的盲目要求怎麼能找到幸福!學習易經這要看你帶着什麼目的讀它。它關係到哲學思想、天文地理、政治策略、軍事計謀、倫理道德、行為科學、思維方式、人際關係、醫學養生、信息預測、文藝美學等等,甚至現代的前沿科學如計算機軟件、遺傳密碼、混沌理論、耗散結構等等,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示。真是“仁者見之謂仁,智者見之謂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總的説來,它當然是一部揭示萬事萬物發展變化規律的哲理著作。《易經》,在古代是士大夫必讀的高深教科書;書中提到,全世界中國人的腦筋最好,最活,因為中國人最懂得5變通其實,自然辯證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講變通。好中有壞,壞中有好,不好不壞,不壞不好,由壞變好,由好變壞,反反覆覆,無窮盡也。《易經》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亙古不變的。你看,易經説宇宙萬物歸根到底是由兩種因素構成的:陰,陽。仔細想想,它的高明簡直超出人類智慧了。你看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接近的證明這一點,從我們知道原子是可分的開始,就已經往這個方向邁步了。因為沒有什麼實在的東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後是什麼呢?説的好,就是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生萬物!我們的祖先,他們是永遠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因為他們追求的是智慧,從本質上説,我們的祖先重視的智慧,他們不怎麼重視知識。最開始説的讀書,實際上指的是明理,讀書讀的是道理,道理是與智慧相關的東西。然而現在,讀書是去學知識,學一些誰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對不對的東西,尤其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讀書早已經不再是它最初的含義了。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易經》是完全根據自然發展出來的一套系統,外國人提自然辯證法,其實在科學麪前他們欠缺讓自然引導他們的科學,我們講師法自然,不是沒有道理的。其實,我覺得我們學的課程是不能叫自然辯證法的,叫辯證法還可以。宇宙中唯一的東西是什麼?就是自然,自然是不能加界的,加了界,就講不通了,只有國家才有界,地區才有界,植物界,動物界也可以。自然是整合的東西,如果自然可以再加界,就表示自然之外還有東西,那就不對了。所以我覺得,我們學的辯證法充其量也只是《易經》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冠之以自然是很6不合適的。看過《易經》後變的非常樂觀,不管什麼樣糟糕的事情我都似乎不在乎,就像其中的一句: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有什麼大不了的,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在我閲讀《易經》時,我第一次體會到,這個世界並不那麼黑暗,不管有多糟糕都會慢慢好起來,這就是“窮則變”吧!又應一句老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看的那六十四卦,倒不像算命,更像是人生處在什麼階段應採取什麼樣的人生態度。當你春風得意時,不要忘乎所以,當你悲痛欲絕時,應該告知自己,新的歷程即將開始;當你青春煥發卻一無所有,別要忘了你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去創造一切;當你的事業初成卻不堪一擊,別忘了自己的能力正處人生之鼎盛時期;當你為自己的身體與精力的衰竭而徹夜難眠時,別忘了你擁有的物質財富是一般人所不敢與之的;當你步入人之末年而感歎生之短暫時,別忘自己是飽經世事的老者,受到族人的尊敬。

當然,人的一生充滿各種變數,但我相信《易經》所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當我讀完此書,我深深地體會到《易經》給人的世界觀帶來的影響。抗“迫害”能力特強,很多事情別人認為不可能的,自己居然能忍受的了。起初,自己讀《易經》充其量只是想了解一下中醫理論的源頭,沒想到居然讓《易經》深深地改變了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大概就是“天意”吧!不過,我得感謝《易經》,給我如此大的精神力量去面對當今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