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觀看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直播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95K

2020觀看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直播心得體會多篇為本站會員“編輯部006”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2020觀看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直播心得體會多篇

觀看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直播讓我看到我國民法典創造性迭出,其在抽象理念、宏觀結構、立法技術、微觀制度設計等諸多方面具有鮮明特色,為人類法治文明的發展與進步提供了中國經驗、貢獻出中國智慧。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觀看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直播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歡迎閲讀!

觀看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直播心得體會1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

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全國人大代表提出意見建議,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全國人大代表林毅:

以民法典促進法治政府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的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行政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民法典為各級行政機關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劃定了行為和活動的範圍和界限,因此,行政機關開展工作時必須充分考慮民法典規定,不能侵犯羣眾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為了切實實施民法典,行政機關應該以民法典的頒行為契機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杜絕違背法律法規隨意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其義務的決定。同時,應該進一步規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行政裁決等活動,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對於侵犯羣眾合法權益的行為和人員應該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全國人大代表王晉:

把民法典作為民事審判遵循

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範,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為司法機關辦理民事案件提供了基本遵循。切實實施民法典,要求各級司法機關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審判水平和效率,因為民事案件同人民羣眾權益聯繫最直接最密切,民事案件能否得到公正高效處理,直接關係到人民羣眾對民法典實施效果的感受和評價。為了正確實施民法典,建議最高人民法院及時完善相關民事司法解釋,使之同民法典精神保持一致,統一民事法律適用標準,加強對涉及財產權保護、人格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的民事審判工作和監督指導工作,及時迴應社會關切。同時,應該加強民事檢察工作,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暢通司法救濟渠道,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防止以刑事案件名義插手民事糾紛、經濟糾紛。

全國人大代表王俊峯:

用民法典維護羣眾合法權益

民法典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民法典的權威也在於實施。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羣眾身邊、走進羣眾心裏。在民事案件訴訟活動中,律師接受當事人委託,通過調查取證,從專業角度提出證據材料和意見,有助於人民法院正確認定事實,準確適用法律,實現對民法典所明確的當事人民事權利的充分保護和有效救濟。在人民調解和商事仲裁活動中,律師從切實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出發,運用對法律的理解和執業經驗,幫助當事人對爭議事項進行權衡比較、理性判斷、慎重抉擇,及時妥善化解矛盾糾紛。因此,要充分發揮律師事務所和律師等法律專業機構、專業人員的作用,幫助羣眾實現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此外,應該深入開展民法典普及宣傳工作,引導全體社會成員自覺遵守民法典,正確運用民法典,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

觀看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直播心得體會2

全面深化改革不僅着眼於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還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努力提升廣大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重視與人的權利保護相關的立法工作,制定和修改了一系列民事單行法,如1980年的婚姻法、1985年的繼承法、1986年的民法通則、1991年的收養法、1995年的擔保法、1999年的合同法、2007年的物權法、2009年的侵權責任法等。這些法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比較零散、銜接不夠等問題。

編纂民法典,既“編”又“纂”。“編”就是將原有的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民事法律和制度進行綜合,進行科學化、體系化的整理。“纂”就是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實踐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來確立新制度,從而把對人的權利的保護提升到新高度。民法典的制度和規則設計致力於迴應廣大人民羣眾日益廣泛多樣的利益需求,始終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在物質需求方面,廣大人民羣眾生活中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問題,民法典都有充分體現。比如,物權編關於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規定,充分考慮土地使用效率,依法保護農民集體所有和使用的耕地、林地。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全面系統地規定了業主對建築物的各項權利。合同編完善了租賃合同中的承租人優先購買權、新增加承租人的優先承租權,這對於規範租賃市場秩序、保障承租人的居住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羣眾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長,希望過上更有尊嚴、更加體面的生活,對人格尊嚴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強烈。民法典全面確認個人所享有的各項人格權利,為人格權保護提供了民事基本法依據。針對網絡誹謗、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網絡侵權等問題,民法典積極應對,構建起預防與救濟制度體系。人格權編細化對隱私權、個人信息等人格權利的保護,並對侵害個人人格權利、危及個人人格尊嚴的行為進行有效規制。可以説,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整個民法典之中,對於更好維護人民權益、增強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義。

觀看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直播心得體會3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真實寫照。我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我國民事立法的集大成,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的編纂、審議過程,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其頒佈實施必將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重要法律保障。

順應更好維護人民權益的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應。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編纂民法典”的部署,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大舉措,也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我國進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目的是更好實現人民福祉,充分保障廣大人民羣眾合法權益。民法典主要以民事權利為主線而展開,在系統確認民事主體所廣泛享有的各項權利的基礎上,明確權利的行使規則,併為權利的實現提供有力保障。對民事權利進行確認和保護是人民羣眾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前提,權利行使規則指引人們正確實施民事行為,權利保障規則為維護權利提供強有力保障。

我國民法典構建了完整的民事權利體系,為人民羣眾追求美好生活提供製度保障。民法典總則編規定了民事權利保護的一般規則,確立民事權利保護的總綱;民法典物權編、合同編構建並完善了產權保障體系;民法典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等廣泛確認個人的各項人格權利和身份權利,與財產權規則相結合,共同構成民事權利保護的完整體系;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對侵害民事權利的侵權責任作出規定,為民事權利的保護提供兜底保障。可見,整個民法典體系就是圍繞民事權利的確認與保護而展開的。可以説,民法典在價值導向上始終將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為目標追求,順應了人民羣眾更好維護自身權益的要求。

觀看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直播心得體會4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範,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鑑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由此可見,民法典不僅從廣博的世界法治文明中來,更是從偉大的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中來,從波瀾壯闊的新中國法治實踐中來,是一部凝聚並閃耀着中國人首創精神與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偉大法典。

民法典高度重視“習慣”“公序良俗”的作用。相較於制定法,作為非正式制度的習慣更貼近人們生活與心理,對人們影響更大,也能更好地被接受與適用。習慣也是社會發展的紐帶,將現今與過去的歷史傳統緊密關聯。民法典將習慣規定為民法的法源(第10條),還在其他17個條文中規定“習慣”或“交易習慣”,充分體現了開放包容的立法態度和對民眾生活習俗的尊重。善風良俗是國家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一般道德,它大量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民法典將公序良俗確立為民法基本原則(第8條),反映了人們美好的道德願望,有利於規範指導人們的日常生活。

民法典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本主義”思想。中華傳統文化中藴含着濃厚的人本主義思想,“天地之性人為貴”所倡導的人的價值和尊嚴,與現代法治精神相契合。民法典以人民為中心,將保護民事權利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法典的宏觀結構、中觀制度、微觀規則為舞台,建構出一套科學完備、氣勢恢宏的民事權利體系,切實迴應人民的法治需求。

中國古代矜恤老幼婦殘,體現了扶助社會困難羣體的文化傳統。民法典特別注重對弱者利益的保護。如第658條不允許贈與人撤銷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性質的贈與合同,第666條為保障陷於窮困的贈與人而允許其不再履行贈與義務;第810條不僅延續《合同法》規定的公共承運人強制締約義務,而且確立了受要約人強制締約義務的一般條款(第494條第三款),以維護更多要約人利益等。

民法典汲取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崇德尊法”思想。禮法結合、德主刑輔是中華法系的基本特徵與結構。《唐律疏議·名例》説“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兩者猶昏曉陽秋相須而成者也”。民法典注重發揮道德教化在培育民法文化、滋養民法精神、促進民法實施、增進社會文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鮮明的體現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法典編纂中,將民法的技術性、規範性與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性有機結合起來。

民法典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誠信”“友善”思想。中華傳統文明尊崇“敦誠守信、親仁善鄰”的處世之道。孔子云:“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將“信”看作是人立身行事的根本。孟子云:“誠者,天下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將“誠”作為人天之間的媒介。此精神在法律上的表現就是賞信罰必、嚴治詐偽。民法典不僅將誠信確立為民法基本原則(第7條);還經由諸多具體制度使誠信原則發揮積極功能,如依情事變更制度調整給付法律效果(第533條)、將誠信原則作為權利行使的準則(第132條)。

在艱苦的生存與生產鬥爭中,中華民族為應對“天有不測風雲”,需羣策羣力,團結互助,由此形成了以和為貴、和睦相處的民族精神,以及鄰里之間相互幫助、禮讓睦鄰的傳統美德。民法典汲取這些美德併發揚光大,如要求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係(第288條);要求繼承人本着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處理繼承問題(第1132條);要求離婚時有負擔能力的一方適當幫助生活困難的另一方(第1090條)等。

民法典汲取了中華傳統文化中注重家庭倫理的思想。中國傳統文化高度重視家庭倫理,強調家庭在國家中的重要性。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將家庭倫理作為社會倫理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家庭建設的重要意義,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民法典注重維護家庭倫理,倡導“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規定夫妻之間互相忠實、尊重、關愛義務,以及家庭成員之間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義務等。

民法典汲取傳統文化中的“秩序”思想。中國傳統文化重視秩序,注重社羣價值與整體利益,強調個人的自我剋制與約束,通過設定個人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的義務構造出一種序列化的穩定社會形態,以維持和諧的社會秩序。民法典超越近代民事立法的權利本位觀,對所有權絕對觀念、合同自由加以修正與限制,要求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權利義務責任相適應,以謀社會永續發展。如將“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確立為基本原則(第8條),明定禁止權利濫用原則(第131條),明定違反強制性規定或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第153條),建立強制要約與強制承諾制度(第494條第二、三款),加強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處理功能(第534條)等。

觀看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直播心得體會5

編纂民法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將民事權利法定化、具體化。這就要求構建更加完備、更加有效的民事權利體系。在民法典中,關於財產權、人身權、人格權等的各項規定以及對民事權利遭受侵害時的救濟方案,充分彰顯了對權利的尊重、對個體尊嚴的維護。

民法典物權編進一步完善物權保護制度。有恆產者有恆心。保護物權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基礎,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環節,是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的助推器。物權編通過保障物權,為人民美好生活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比如,我們黨強調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為此,民法典物權編明確,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向他人流轉土地經營權,並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內容作出較為詳細規定。再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民法典物權編在總結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明確居住權功能,為實現相應民事權利提供重要法律支撐,也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在實踐中,居住權制度對於解決非繼承人的居住問題、離婚後需要經濟幫助的一方的居住問題、政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公有房屋中的居住問題等,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民法典合同編加強對合同債權的保護。比如,物業服務合同關係千家萬户切身利益,是重要民生問題。為維護廣大業主的合法權益,有必要在法律上對物業服務合同作出規定。民法典合同編積極迴應現實需要,總結既有立法、司法實踐經驗,對物業服務合同相關內容加以規定,明確業主所享有的權利,為積極預防和妥善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各類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提供明確法律指引。民法典合同編涵蓋合同的訂立、效力、履行、保全、變更和轉讓、權利義務終止、違約責任等,還對買賣合同、借款合同等典型合同作出規定,這對於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保障權利人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民法典人格權編全面加強各項人格權保護。尊重和維護人格權是滿足人民羣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突出了人格權保護的重要價值。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偷拍偷錄、網絡暴力、垃圾短信、人肉搜索、非法泄露和倒賣個人信息等現象,亟須加強法律規範。民法典以單獨成編的人格權編對各項人格權利進行全面確認。民法典禁止以電話、短信、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私人生活安寧的行為,禁止非法進入、窺視、拍攝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禁止非法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禁止非法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等,有利於保障社會生活的安定有序。民法典人格權編強化對人格權的保護,明確規定個人具體享有哪些人格權,確定這些權利的具體內容和邊界,並在權利遭受侵害的情形下給予相應保護等,充分體現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宗旨。

現代社會是風險社會,風險無處不在,各種事故頻發。在這樣的背景下,人身和財產損害的救濟問題受到社會高度關注。民法典單設侵權責任編,為民事權利救濟提供多層次保障,也為風險預防提供基本規則。民法典侵權責任編關注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有力迴應社會實踐提出的新挑戰。比如,明確網絡侵權責任形態,有效平衡網絡用户和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權利義務關係,為網絡侵權提供裁判規則,有助於建立和諧有序的互聯網環境。此外,許多規則體現了對風險進行預防的理念。比如,近年來,高空拋物墜物傷人事件頻頻發生。對此,民法典侵權責任編明確規定,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並且進一步強化了有關機關在查找行為人方面的職責,強化了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責任。這些規定必將更加有效地維護人民羣眾安全,保障人民羣眾的美好幸福生活。

2020觀看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直播心得體會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