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辛亥革命110週年講話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18K

辛亥革命110週年講話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辛亥革命110週年心得體會 篇一

北京10月9日上午10時,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習主席的講話,高屋建瓴、擲地有聲。回顧110年前那場翻天覆地的革命,分析當前風雲多變的國際形勢,展望民族未來的宏偉藍圖。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言: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如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正在不可逆轉地走向復興,任何勢力都休想阻止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向復興;任何勢力都休想阻止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向統一。

我們生逢偉大的時代,處在歷史的交匯點。我們熱望國家走向富強,而我們也應清楚時代賦予的重任。我們應該深入學習110年前那場偉*的精神內涵,時至今日,依然秉持我們革命先輩擁有的愛國精神、革命精神、奮鬥精神,來更好的學習、工作、生活,凸顯大國擔當,彰顯大國氣象,以源源不竭的力量,奉獻偉大時代,奉獻中華民族的歷史性復興。

辛亥革命110週年講話心得體會 篇二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意義重大而深遠。認真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深受震撼和鼓舞。

總書記高度評價了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和重大意義,回顧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繼承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鬥的光輝歷程,深刻闡述了辛亥革命110年來的歷史啟示。

總書記的講話鼓舞人心,催人奮進。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我要加強學習,深刻領會總書記講話精神,踐行教育初心使命,將總書記講話精神融入思政課程,勇擔立德樹人之使命,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奮鬥。

辛亥革命110週年心得體會 篇三

2021年10月9日,紀念辛亥革命一百一十週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兩次大會無疑不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兩次重要的大會。

辛亥革命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制度,在我國曆是一項重要的大事,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息息相關。辛亥革命“打敗清朝統治、建立共和政體”對中國共產黨有着深遠的影響,其開啟的思想解放,為包括馬克思主義在內的各種政治和社會學説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環境,為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打下了思想基礎。

撫今追昔,以史為鑑、開創未來。歷史總是可以透露出無限的真理,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是歷史的【本站】選擇、人民的選擇,是民心所向,可以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謀幸福、謀復興。當前我國處在兩個一百年的時間交匯節點上,這一特殊時期更應該學習歷史,堅定理想信念,弘揚偉大精神。

作為新時代青年人,作為一名共青團員,作為一名慈善事業者、志願工作者,我們應該緊密團結,緊緊圍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聽黨話、跟黨走,積極學習先進思想,思想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一致,並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全面提高自身修養,不斷髮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反對外來力量干涉中國內政,以實際行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添磚加瓦。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心得感悟 篇四

任何一箇中國人都知道,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大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儘管中國自身仍面臨許多挑戰,但是社會發展的堅冰已經被打破,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大趨勢已經不可逆轉。而在這一時刻,回顧近代中國走過的曲折道路,回顧百年前的先人們為改變中國面貌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奮鬥與犧牲,仍然是激勵我們繼續前進的寶貴資源。

近代前的中國曾經是大國、強國,但是近代以來,由於政治的腐朽與經濟的衰退,無法扼制西方列強的侵略與壓迫,在一次次列強的進攻面前敗下陣來。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都是中國被迫割地賠款,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而引起列強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國聯軍進入中國並強迫簽訂《辛丑條約》,迫使中國“將大沽炮台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務,而外國軍隊則駐紮於中國京畿周圍的要地,實行永久軍事佔領。中國在西方殖民主義強加的不平等條約體系束縛下一步一步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中國人民當然不甘心承認備受列強欺凌的侵略現實,面對列強侵略的加深也掀起過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動。民族復興的追求是幾代人的目標、理想。但是,實現近代中國的復興則面臨十分艱鉅的困難:擺脱帝國主義的外來干涉侵略與壓迫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第一步,而使廣大人民擺脱貧困,使中國作為大國富強起來,則是中華民族復興更艱鉅的一步。歷史上,許多人為這一目標曾經進行了多次嘗試,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從事的努力。中國近代史就是人們以這樣一種精神支撐着從坎坷中走過來的歷史。

列寧曾就中國的辛亥革命表達過這樣的觀點:“沒有真實的民主主義高潮,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擺脱歷來的奴隸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這種高潮才能激發勞動羣眾,使他們創造奇蹟。在孫中山綱領的每一句話中都可以看出這種高潮。”

辛亥革命吸納了當時幾乎所有的中國先進分子,他們獻身革命,同時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斷修正改變積貧積弱中國的想法。孫中山作為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與當時的志士仁人們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百年後的人們已經很難切身體會辛亥時期的社會狀況,甚至不能理解當時的革命志士們的歷史性的抉擇。所以在辛亥百年後的今天,社會上流行着一些模糊的認識:如認為“辛亥革命給社會造成的破壞大於建設,延緩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進程”,或者認為革命的設計“超越了中國的國情”,“搞君主立憲會更好些,政治局面會更穩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進主義思想的產物”,還是避免為好。

其實,辛亥革命的親歷者們如何不歡迎以温和的沒有犧牲的方式改變封建中國的面貌呢?對辛亥革命時期革命者的人生經歷整體考察後即可看出:他們並非從一開始就醉心於以激進手段改變中國落後局面,但是在經歷了一再的失敗與挫折,意識到清王朝決不可能真心實意地退出權力的中心而實施“立憲”,而當時的政治環境也並沒有開明到可以以和平請願的手段而推動立憲的時候,他們才選擇了被認為是“激進”的革命道路,這其實是當時條件下應當做出的正確選擇。看了紀錄片,對革命者的選擇就會有更清醒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