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新版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心得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5W

2021新版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心得精品多篇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 篇一

“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110年前爆發的辛亥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推動了中國社會的變革。辛亥革命在歷史長河裏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可謂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近代啟示錄,也永遠成為了中華民族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革命先行者的“以民族獨立、國家強盛為己任”的精神一脈相承,經久不息。辛亥革命傳承下來的精神力量也激勵和團結着海內外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為早日完成祖國統一而努力。處於新徵程的我們,正在在以不可阻擋的步伐,向着第二個百年的目標,昂首闊步前進,追尋探索民族復興的道路。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傳承先輩精神,繼續為國家為民族而奮鬥!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及感悟 篇二

盛夏時節,爸媽帶我一道遊覽武漢三鎮——聽江濤聲、登黃鶴樓、看二七遺址、聞琴台知音,名勝古蹟,應接不暇,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參觀武昌首義紀念館。

站在首義廣場,遠遠望去一座紅色建築莊嚴聳立,“武昌首義紀念館”幾個大字鑲嵌在門庭上方,首義旗幟在微風中飄蕩。走進館內,一副副照片,一件件實物映入我的眼簾,歷史的場景震撼着我的心靈。一邊看存列展品,一邊聽解説員講解,不懂的地方我時時細聲問爸爸媽媽,彷彿首義的槍炮聲在我耳邊響起,先烈們衝鋒陷陣的身影呈現在我眼前。通過參觀我瞭解到辛亥革命發生在1911年,吳兆、熊秉坤等領導革命軍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攻佔了武昌城。這是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者領導起義以來第一次取得勝利。首義的勝利,如星星之火,呈燎然之勢,席捲全國,不到兩月,全國十四省宣佈獨立,清王朝封建專 制統治迅速土崩瓦解,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

如今先烈離我們而去,只有聳立長江兩端的龜蛇歷經風霜血雨的洗禮,見證新中國的繁榮富強。但歷史是不能忘卻的,不能忘卻的是無產階級革命先烈為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拋頭顱、灑熱血、槍林彈雨、前赴後繼、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可歌可泣;不能忘卻的是辛亥革命的勝利吹響了埋葬封建王朝、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號角,拉開了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不能忘卻的是辛亥革命的勝利喚醒了廣大人民羣眾的思想覺悟,推動了中國近代革命的發展。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淚”。歷史的硝煙已經散盡,生活在明媚陽光下的我們,要牢記歷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為實現先烈的理想,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東方巨龍的騰飛而刻苦學習、發奮圖強。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及感悟 篇三

撫今追昔,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社會變革。更加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前提和序曲,中國共產黨誕生是辛亥革命的繼續和必然。辛亥革命加速了共產主義的傳播、工人階級的成長、革命幹部的培養,為中國共產黨的應運而生提供了客觀條件。正因如此,紀念辛亥革命方式,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繼承革命先驅志向,廣泛凝聚智慧力量,共同推進祖國統一,不斷將復興偉業推向前進。

聆聽辛亥迴響,銘記“扶大廈將傾”的救國之行。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大門,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劫難,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從太平天國到辛亥革命,為了“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無數仁人志士和革命先驅苦苦求索、奔走吶喊,各種救國方案輪番登場。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廣西起義、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徐錫麟、秋瑾、“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一座座閃耀的精神座標、一串串響亮的英雄姓名,為辛亥革命寫下救國的註腳。於滿目瘡痍中救亡圖存,於羣狼環伺中師學中外,於漫長黑夜中求索光明,中華民族最早的一批先行者們用生命、青春、熱血,扛起了時代賦予的使命。辛亥革命先驅愈挫愈奮、再接再厲的不屈意志;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赤子之心;慷慨赴義、捨生報國的無畏本色;值得我們永遠敬仰和銘記。

聆聽辛亥迴響,砥礪“放眼看世界”的強國之志。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如何反抗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如何改變國家貧窮落後的面貌,使之臻於繁榮富強的境地?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面臨的主要矛盾,更是辛亥革命先驅反覆思考的重大命題。辛亥革命雖然沒有最終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但卻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辛亥革命作為中國歷史的關鍵“渡口”,為如何“變”才能趕上世界、振興中華,探索了方向和道路,積累了經驗和教訓。今天的我們已不用“仰視西方”,而可以“平視世界”。但我們仍要繼承辛亥革命先驅放眼世界、迎頭趕上的雄心壯志,勇於突破一個又一個“卡脖子”難題,不畏“溝壑縱橫”、不懼“激流險灘”,敢於和的比、勇於和的賽、善於向最先進的看齊,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以奮楫揚帆實現走在前列。

聆聽辛亥迴響,凝聚“合力繪宏圖”的愛國之心。從辛亥革命爆發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中間只有十年時間。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很多參加過辛亥革命,或受到過辛亥革命的影響而走上革命道路。許多同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的民主黨派、民主人士更是從辛亥革命出發,繼續邁向前進的。習近平總書記在祝賀朱立倫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賀電中指出,要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堅守民族大義,勠力合作,為同胞謀福祉,為台海謀和平,為國家謀統一,為民族謀復興。今天,我們弘揚辛亥革命精神,緬懷孫中山先生的光輝業績,就要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堅持多樣性和一致性相統一,厚植家國情懷,用好統一戰線這個凝心聚力的重要法寶,尋求公約數、畫出同心圓,為實現民族復興匯聚起海內外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智往一處謀的磅礴偉力。

歷史的畫卷總是在前赴後繼中鋪展,時代的華章只能在接續奮鬥中寫就。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和發揚辛亥革命精神,帶領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演繹了民族復興自強不息的不朽傳奇。未來,我們必將永葆“同志仍須努力”的精神狀態和“革命進行到底”的鬥爭精神,步履鏗鏘、風雨無阻地行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 篇四

今天上午黨中央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深切緬懷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驅的革命鬥爭和歷史功勛。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建立的歷史功績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奮鬥和壯烈犧牲的志士們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今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是孫中山先生留給我們的革命遺囑,它也激勵着一輩又一輩的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復的目標而不懈奮鬥,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我們也應該謹記這句話,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不斷為之奮鬥。

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個人心得 篇五

今年的辛亥革命110週年讓我感到既興奮又更能靜下心去了解和感受這一改變中國命運的革命。

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我當然要學習那些革命義士們的為夢想而奮鬥,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正如影片中引用的孫中山先生的一句話,“革命”的“命”所指的並不只是生命,更是命運,全中國全體民眾的命運啊。以往,林覺民的一封《與妻書》感動和震撼了多少人,如此年輕的生命捨棄了深愛的妻子,甚至沒來得及看一眼自我的孩子,他毅然決然的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明白他的夢想、他的信念是什麼,他的選擇意味着將要失去的,但正如他在影片中用重傷流血的雙腿支撐着虛弱的身體,應對着腐朽的清廷的官吏擲地有聲的喊出這是何等的氣勢,何等的堅韌,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我被震撼了,被革命黨人的這份執着、堅持和信念所折服。

還有一點使我感受很深的。那就是孫文與黃興之間的情意與信任。早就想明白,傳説中的“黃興打回來的江山為何拱手讓給孫文”的答案。看過之後我想我明白了一些。這是“夢想”與“實行”的關係,孫中山先生的夢想需要有人去實踐,去拼搏,而這個人又必須是完全信奉孫先生的夢想,又完全相信孫先生為人的一個知己,所以黃興作為貼合以上條件的不二人選擔當了此重任。事實證明,這種配合與情誼到達了最好的效果,歷史選擇了孫中山與黃克強,他們二人也用事實證明了這項選擇的正確性!

此刻我想説,我也會用自我的實際行動去履行我的諾言,真正起到青年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從各方面年提升自我的黨性修養的!

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個人心得 篇六

在中國歷史舞台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日,我們去回顧它、銘記它,並必將把它給我們傳遞的一種一精一神和歷史使命延續到以後的無止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去。時光流逝,歷史遠去。歲月能夠改變滄海桑田,可是永遠無法抹去歷史在此間留下的烙印,那震耳欲聾的槍聲將永遠定格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能夠這樣説,隨着硝煙散去的那一刻起,人們就一向在探究這段歷史以期從中吸取有益的借鑑。

電一影一精一心塑造了以孫中山、黃興為代表的革命先驅的形象。同時它也把那個時代的一批知識界的風雲人物活靈活現地呈此刻今日的觀眾面前,展示出一幅中國近現代知識分子的一精一神歷史,這對我們今日是極富啟示意義的。電一影用辛亥革命那批志士仁人的一精一神寫辛亥革命,同時這部劇的這批演員,確實是在屏幕上為我們供給了很好的藝術享受。

我們今日要肯定和發揚的是我們這個民族的一種對待歷史,尤其是決定國家民族命運的重要歷史的敬畏態度。這些電一影創作人員能夠説是在我們一黨一史專家、文獻專家的帶領下、啟發下,認認真真地學一習一歷史,細心翼翼地走近歷史,感悟創造了貼合曆史人物的心靈,一精一益求一精一地塑造好歷史人物的藝術形象。為今日的觀眾供給歷史營養,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地對待歷史的傳統,跟那種借歷史去展示明星的做法大相徑庭。

以銅為鑑,能夠正衣冠;以人為鑑,能夠明得失;以史為鑑,能夠知興替。古人云: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我們,這些生活在安樂世界裏的人們,怎該忘記這段歷史?如今的我們要做的已不是追尋夢境中童話般的天真,而是在現實世界裏腳踏實地的去踐行一黨一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要將孫中山先生“博一愛一”的思想發揚光大,即使道路崎嶇、佈滿荊棘,也該微笑着握緊拳頭,因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