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生賦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6W

人生賦心得體會多篇

人生賦心得體會篇1

通過廉政教育的學習,使我更加深刻地懂得反腐倡廉的重大意義,特別是對一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活生生的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使我感觸頗深。當前,池州正處在大發展、大建設的關鍵時期,做為一名城市規劃管理工作人員,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難免會和不同社會階層、不同文化修養、人生觀與價值觀取向不同的人接觸,從而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和考驗;如何把握自我,堅守防線,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律:

一、堅定信念,保持清醒頭腦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總開關,是能否做到自律的思想基矗只有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頭腦清醒,在小事細節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理想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無數事實證明,背棄理想信念是腐-敗分子違法犯罪的根本原因。做為手上掌握着祖國和人民賦予公權的國家幹部要自覺把堅定理想信念、嚴格律己作為加強自身修養的重要內容,並融入到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之中,化為自覺自願的實際行動。

二、正確對待名利,把住關鍵環節

正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近年來,很多被查處的腐-敗分子雖然職務各有高低、年齡差別較大、學歷層次不等,走向犯罪道路的心路歷程也不盡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能正確看待個人名利得失,小洞不補,大洞吃苦。黨員幹部要築牢拒腐防變的防線,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和良好心態,正確對待名利,從司空見慣的小事和小節抓起,加強世界觀改造,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切實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三、加強思想教育,築嚴思想防線

一個人的變化是從思想上的變化開始的。為此,必須經常加強政治學習,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牢固樹立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志當存高遠,才不致被困於名韁利索,受制於一己私慾。

四、嚴於律己,帶頭遵紀守法

黨的紀律、各種法律、規定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在紀律面前沒有特殊黨員和特殊幹部,作為國家幹部更不能等同於一般羣眾,必須嚴格遵守,模範執行各項黨紀國法,只有這樣,才能取信於羣眾,取信於組織。同時,要自覺地接受監督,而絕不能漠視甚至規避監督。

五、構築防線、保住底線

一例例觸目驚心的腐-敗案例,看到昔日熱血方剛、躊躇滿志的同志,如今卻身陷囹圄,看到他們聲淚俱下的懺悔和遲來的反省,深感震憾與惋惜。築牢思想道德防線非常重要,為此應常學習、辯是非、不攀比、想大事、幹好事,以平常的心態處理事情,不羨慕、不嫉妒別人的富有,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順境時不飄然,逆境時也不至於太消沉。做事、做官、做人要有底線,這個底線就是黨紀國法,要真正把黨紀國法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六、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規劃部門除是社會關注度很高的熱點部門和敏感部門外,還是一個矛盾突出的焦點部門。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更要做到嚴守紅線,嚴格規劃、陽光規劃。面對各種矛盾和困難,作為一名規劃人員,在工作中一定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改變工作作風,以誠為本,以實為本、紮實有效地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的開展。

人生賦心得體會篇2

本該是萬家燈火,家人閒坐,燈火可親,。亦或是鞭炮慶新春,開門迎財神。朝陽同往日一般照耀在廣袤的華夏大地,可抬眼,只覺街道幾分寒;閉眸,耳畔只是傳來令人恐慌的救護車之聲,歸塵,已入大寒……

“己亥末,庚子春,荊楚大疫,眾惶恐,舉國防,皆閉户。”奈何,你我不是能夠抗戰在前線的白衣天使,奈何,你我亦不是能夠在科研室研發疫苗的科學家們,只能在家靜待春暖花開,守得雲開見月明……

戰“疫”,以謝致敬。從一片沉寂的九州大地走來,在肆虐的病毒中逆行,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不畏艱險,鎮守江南都,率白衣郎中,數萬以抗之,只為守護生命的意義,保護足下的這片淨土,擁抱黎明的曙光。從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走來,中國人似乎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

這個春節,人們的視線聚集在江城,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捐款與問候,也有來自海外同胞籌集的醫用物資。其實,不僅是抗戰在前線的白衣天使們,還有搶工建設的工人們,送外賣的小哥,清理街道的環衞工人們,甚至是待在家中的我們都在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出一份力,正如一位哲人所説:“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這是一場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戰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戰士。

回眸,旭日東昇。“首批疫苗已經產生抗體”“疫情出現積極變化,部分地區確診病例下降為”0“。一個個好消息傳來,人們心中的那塊大石也終於在慢慢落下,其實,在我看來,這次疫情折射出的不僅是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與向心力,更反映出祖國日益強大的綜合國力,俄羅斯和巴鐵的傾力幫助,甚至是韓國與日本的慰問與幫助,十天建成一座醫院,迅速封鎖城市…世界衞生組織評價道:”除了中國,沒有哪個國家能這麼光速,中國的抗疫行動值得每一個國家所學習與借鑑。“

星河璀璨,漫漫歲月,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也見過無數大風大浪,卻也仍是余光中先生筆下的:”我的國家,依然是五嶽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滾滾向東,民族的意志永遠向前。“這裏是中國,是世無其二歷經千年更迭而綿延至今的中華民族,是山水倉泱的遼闊大地。

歲月沉香,寒冬將逝,祖國的這次疫情,彰顯着自古以來亙古不斷的華夏兒女的凝聚力,那些成長在新時代的90後也挺身而出,以他們之青春,守衞這盛世之中華,他們若光明,中國便不再黑暗,這是新時代的青年!

新年的鐘聲早已敲響,那些疾病與災難也會被春日和煦而温暖風吹散,化作歲月的塵埃,因為,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當黎明的勝利曙光重新灑向這片被病毒籠罩的土地上時,我堅信,三月的櫻花將開的無比的燦爛,與我們一起迎接生命的春天。魯迅先生曾説:”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迷霧將散,疫情將去,我們也終於懂得;無論是蔓延速度多快的病毒,它也終將敗在愛與温暖之下,待凜冬離去,春草重生,新的春季將與温暖延續,我們也終會等到”幾處早鶯爭暖樹“,獨賞那”一日看盡長安花“,踏上那”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征程。

向那些堅守在崗位,抗戰在一線的”逆行者“們致敬,冬盡,春至,浮生皆逝,黑暗只如紙墨雲煙,困難終將過去,而疫情過後,”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屆時,春草重生,山河無恙,終守得雲開見月明……

人生賦心得體會篇3

20xx年半年就這樣過去了,算算博士畢業回來2年餘了。回頭想想,這兩年來,我們經歷了很多,大到國家,小到個人,有歡笑,有淚水。奧運成功,載人火箭發射,當時激動的淚花似乎很遙遠了。而留在腦海裏,印象更深的反而是一些不幸的事,西藏、新疆**,尤其是最近震驚全國的南平“醫鬧”事件;2007年7月博士畢業典禮時閃光燈和歡呼聲彷彿似乎已經淡得想不起來了。反倒是一些患者的呻吟聲、死亡患者家屬的慟哭聲猶如就在耳邊。

小時候,村衞生所只有一個醫生,大人們都説他會看病。有一次,腳丫被碎瓷片割了一個很深傷口,用水洗洗,沒管它,竟然化膿了。自己塗紅藥水和傷口撒鹽,沒效果,腹股溝淋巴結腫大、下肢沿着淋巴管紅得不得了。父親帶去村衞生所打針,印象中那醫生、護士是坐在濃濃的藥水味辦公室,連打三天就好了。那濃濃的藥水味和神奇的療效,第一次讓我覺得醫生護士象天使一樣。

1991年大學聯考報考是醫學專業,到廣州讀書、考研。記得當時不能留校,很是鬱悶。分配在在一七五醫院,小是小點,但也是三甲。當醫生雖然很苦,很累,很枯燥,這卻是我在社會可以立足的一技之長。後來又有幸去讀博士了。到了博士一個新的平台,才看到醫學專業知識有着多少日新月異的突破,自己的心應該有多低,低到我只要努力解決我自己分管的那幾個病人疾病痛楚。“寧靜致遠”四個字,我把它寫在我的本記本電腦桌面。我的很多稜角和性格漸漸已經被磨去,變成一個性格温和的人。原來的張揚和不可一世,漸漸成為現在的很平和,很安靜。

我總希望給別人帶去快樂,尤其是自己喜歡的朋友和愛的人,可是我的心裏總是有很多的憂傷。2007年博士畢業,以為自己期待的幸福就要到來。可是,我很笨,總是自己愛的人受傷。整天加班,小孩的事幾乎不管,而病人一個話隨時可以把我叫到科室。每天不管加班到深夜幾點了,我愛人都等我回去才願去睡。最嚴重干擾生活的是,一些病人在凌晨或中午休息時打電話來。一次可以理解,二次可以理解,一百次呢?從科裏回家一趟,就會傷人一次,就象一把把鹽撒在愛人傷心的地方,慢慢地滲透,一次比一次傷得更深。

有時我想不當醫生算了,但我不當醫生,我還有其他對社會有用的地方嗎?我能關掉手機嗎?手機不通、不知道就不用操心了,反正有值班醫生。但我從來不敢關機,病人打電話肯定是事的,不管大事,還是小事,都是患者放心不下或在擔憂的事。非常幸運的是,丈母孃克服千萬種困難來幫帶小孩、管家務,挽救了我的家庭。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總是覺得很累。醫生,兒時對醫生的那種仰慕已完全消失,漸漸對醫生這個職業有點厭煩。可是我為什麼總不能懈怠自己、放鬆自己,每天對患者的病情變化膽顫心驚,確定每一個診療方案都如履薄冰。或許,是因為我每每被患者感動和落淚,真實的東西總是能直指人心。也許,在這個冷酷的商業社會裏,我們並沒有麻木。

今年春節前,科室有一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是一位漳州知名的企業家,入院後很快出現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等併發症,家屬對疾病不瞭解、期望值非常高,也提出轉診省或上海更大的醫院。當時我正在複習準備晉升高級職稱的考試,壓力已非常大了,並且如今社會的醫患關係已把醫生逼在懸涯邊了。自己提醒自己:2000多項考試內容呢,我要複習。不管他了,是家屬吵着要轉的,籤個字讓他轉院算了,轉診過程時死掉或病情惡化也不關我的事;但是,醫學常識告訴我,病人合併呼吸衰竭、病情太重了,轉診肯定會使病情惡化、他院繼續搶救成功率幾乎為零。心底的良知讓我不能放棄,於是耐心地與家屬溝通後,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搶救上,連續十多個日日夜夜守在病房裏。在全科以及許多相關科室的共同努力下,終於使病人轉危為安。突然的,我和患者説我請假兩天去考試,患者緊緊地握着我的手流下眼淚,我的眼眶也不禁濕潤。這十多個日日夜夜,我和患者似乎感同身受、一起經歷着生和死的決擇,患者對於醫生的感激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

一次次成功搶救,換來了患者對我的醫術的肯定。什麼是醫術呢。我認為醫術,是智慧和經驗的積累,是團隊的力量;從內心講,我相信每個醫生都希望自己醫術高超,猶如華佗在世。把患者當親人,當作自己的親生父母、子女,我目前還無法做到。但是,我們醫生履行的是一項特殊職業,醫德是我們的規範和指南針。醫德就是醫術的核心,是醫術最基本的元素。良好的醫德,才能成就高。

人生賦心得體會篇4

小説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高加林是村裏少有的文化人,高中畢業回到村裏後當上了民辦國小的教師時,他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期望的職業,可是好景不長,他就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幹起了賣蒸饃,出山勞動,挑糞的工作。但當叔叔高玉智轉業回到家鄉當了縣勞動局局長時,加林的機會又來了,副局長為討好他,為他安排到縣委做通訊幹事,使他重新回到了城市。可是沒過多久,加林經過關係得到城內工作這件事最終被人告發了,他再次回到了農村這塊土地這段大起大落的人生。

在這中間還穿插了兩段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的主要矛盾。正當加林第一次回到農村失意無奈,甚至有些絕望的時候,善良美麗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劉巧珍雖然沒有文化,可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樸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活力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讓他失意時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而隨着加林重新回到城市,又讓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黃亞萍提出帶他去更大的城市(南京)發展時,加林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在經過反覆研究後,他無情的拋棄了巧珍,最終無奈的巧珍下嫁後川馬店村一隊的生產隊長馬拴,可心裏依然記掛着加林。可當加林再次回到農村亞萍還是和他分手了。

看完這本小説給我的初步感想就是:生活啊,真是開了一個玩笑。每一個選擇都至關重要,都會影響一生。主人公高加林經過反覆折騰最終還是回到了農村這塊土地重新開始自我的人生。如果當初他選擇了巧珍而非亞萍,那麼亞萍就不會和克南分手,也就不會有之後克南母親舉報加林走後門,説不定加林就不用回到農村繼續在縣委工作;但他如果選擇了亞萍而非巧珍那他就可能去更大的城市一展自我的才華,這正體現了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着遠大的夢想和抱負的精神。這真是個兩難的抉擇,這讓我想起了我第一次教書時講的課文《未選擇的路》。也正如作家柳青説的: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僅有幾步,異常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錯一步,能夠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能夠影響一生。

回過頭來細細的品味這本小説的最終一章——第二十三章,路遙先生用並非結局做為副標題。這章主要講了高加林從縣委回到農村路上回憶起和巧珍以前在農村的點點滴滴後悔不已,和遇到老光棍德順老漢,德順開解加林,他的所有的夢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難以承受的是這份打擊更難以應對的是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褪去了驕傲,認清了現實,理解了德順爺爺的一翻話,而後懊悔的撲倒在了地上。我認為路遙先生用並非結局告訴我們加林的人生路遠非這本小説裏寫的已經到了盡頭,他的人生路才剛剛開始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還有更豐富的經歷在等着他,也告訴加林和廣大讀者只要生命沒走到盡頭就永遠在不斷的探尋人生這個主題,何況他還年輕,德順老漢70了還在摸索,這大概就是路遙先生在探索人生路中的真實寫照吧。用一個不是結局的結局告訴人們他還在思考在城市化的浪潮洶湧而來的種種衝擊中,農村知識青年該如何作出選擇。

我覺得路遙先生經過小説《人生》在探尋人生的同時也啟發讀者去反思自我的人生,哪些地方做好了,哪些地方做的還不夠,將來的人生路該如何做出選擇,何去何從?給自我一個重新認識自我和定位自我人生的機會,當代很多名人都説《人生》讓他們重新認識了自我。賈樟柯曾説30年閲讀史中對他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路遙的《人生》,《人生》讓他開始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思考他的人生。馬雲曾説對他影響最大的人是路遙,他大學聯考失利時是《人生》改變了他,讓他意識到不放棄總有機會,否則他此刻還在踩三輪車呢。馬雲的話我深有感想,當初我會考沒考好,父親讓我去讀個技校做維修工,但我堅持將來要讀大學所以必須念高中然後參加大學聯考。雖然當時我並沒看過《人生》這本小説,但此刻想來當初的選擇是對的,年輕人怎樣能輕易的放棄自我呢!雖然此刻的工作也不是很好,但我相信只要不放棄信念我們總有機會終究會取得成功的。

那麼你是不是也該好好思考一下自我的人生呢?

人生賦心得體會篇5

“上河裏的鴨子下河裏鵝,一對毛眼眼望哥哥……”

渺遠的陝北黃土地上,一曲跌宕悠長的信天游翩然入耳,女孩清澈而嘹亮的歌聲撞入心田,秋波動人的雙眼正凝然遠望着那個身影,清純而幸福的漣漪在眸間流轉。紙頁摩挲間,這個美麗的畫面躍入腦海,竟不知覺間令我沉醉。然而,當我終於憶及這書名“人生”之時,又不禁愕然於這淳樸民謠中營造的甜蜜,浪漫與天真的氛圍,與這兩個沉重而實在的字眼所產生的鮮明對比。最終,一本書讀完,我才恍然明瞭,其實這故事本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對比與矛盾,實不負這平凡卻深澀難料的“人生”二字。

讀這本書時,總不由地將自己的情感帶入其中,設身處地地感受着一介凡人被那時代暗流所裹挾的命運。我為高加林被頂替職務回到農村而感到難過,卻又為他在巧珍的陪伴下逐漸走出陰霾而感到温暖,為他在愛情的矛盾中艱難抉擇而感到擔憂,最後又為他理想破滅重返土地的結局而唏噓感歎。我曾為此陷入到一個下午的悵然若失之中,彷彿目睹了一個志存高遠,滿腹才華的年輕人在生活的激流中奮勇掙扎,卻最終被無情地打敗在了二十多歲的青春年華。我惋惜,惋惜於一個辛勤耕耘的農夫在秋風蕭瑟的時節裏顆粒無收,無處控訴命運的不公;惋惜於一個鬥志昂揚的戰士被過早地挫滅了鋭氣,不得不屈服於殘酷的現實。我惋惜,惋惜於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勇敢的人與社會大潮進行博弈,卻往往以失敗告終的悲劇。

有時,回想起書中的高加林那一段在起伏與波折中奮力掙脱既定命運的光陰年歲,我不禁陷入長久的沉思。高加林出生於偏僻的農村,他本應同父輩們一樣安分地當一輩子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可是書本帶來的知識卻又偏偏在這個落後而矇蔽的世界中播撒下了些許光的種子,為這個封閉而灰茫的階級劃開一條逃離的細縫。他開始有所希望,有所追求,他想要蜕變,去實現自身真正的價值。他為此奮鬥二十餘載,一步一步,緩慢卻堅定地邁進着,多年的付出凝結促成了他勝任的民辦教師一職。怎奈,有些現實終究是努力也無法改變的。他擁有學識,但他卻深受身為一個農民的限制,即使他被如此不公地頂替下崗,他能做的卻僅僅只有忍氣吞聲,甘於命運嘲弄般的擺佈。高加林不是個輕易認輸的人,直到他最後一條遠走高飛至新疆的去路也被堵死,僅存的希望火苗又一次被冰冷的現實澆滅。

終於,在現實的催迫和理想的誘惑下,他承受着道德的譴責,背棄了心中的正直,懷着僥倖心理踏上了通往上一級社會的唯一跳板。最後,在享盡了漫長人生中短短數月的巔峯之後,他從最高處重重摔回了現實,宣佈了他與命運無數次艱難較量的結果——被困在原點,一敗塗地。縱觀高加林這一生的種種經歷與結果,我的腦海中便不禁產生了這樣的思考:若使最終的失敗已成定局,那麼這付出的一切是否還有意義?

想必路遙寫《人生》時,一定也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時隔多年,路遙對待這個問題的想法已無從深究,但當我重新合上這本書時,我想我已得到了自己的答案。如果讓我用最簡潔的方式去概括書中高加林的命運,那必定是一個“慘”字。高加林確實是慘,他只因自己比村裏的其他人多了一些知識與開闊的眼界,多了一份理想與追求,便在時代的洪流中撞得鼻青臉腫。然而,難道這些在與命運的拼搏中留下的累累傷痕,僅僅是為了去渲染一種無謂的悲慘,實則毫無價值嗎?也許,最後的最後,高加林已再無機會去完成他的夙願,但當他獨守一方黃土,回首往事之時,不會因自己的碌碌無為而羞愧。他的青春曾點燃過的理想的火苗,他的內心曾湧動過的激盪的熱血,他的生命曾譜寫出的昂揚的戰歌,會將他與那些畢生俯首於黃土地的人們從精神上區分開來。這便是有所行動與無所作為的區別,這便是一個人面對自己的一生,是否能問心無愧的區別。讀後感·人生一世,在天地間走過一遭,是不是應有些錚錚鐵骨,去勇敢地同命運一搏,去追尋真正的理想呢?不論結果如何,曾經奮鬥過,努力過,曾經在世界的某處留下汗水與眼淚的痕跡,那至少也是一個人活過的證明。而真正世俗意義上的失敗在人生緯度上,也不過是一種歷練,是一塊個人歷史的里程碑。

人與動物之間最大的區別,莫過於人使自己不斷進步與超越的能力。《人生》一書展示了這種社會縮影下的進步的樸素表現,即使書中的高加林失敗了,但正是這千千萬萬的高加林們在時代大潮中奮進着,他們的躁動與野心,才成為了推動社會不斷進步的力量。

時至今日,距小説所反映的那個時代的結束已相距多年。但是悲劇是屬於每一個時代的,即使是如今的二十一世紀,高加林的故事也必將一次次地上演。畢竟能真正實現人生層面上的理想的人、真正可以稱之為“成功”的人,總歸是少數,而那些剩餘的大多數,要麼甘於平庸,無所作為,要麼一蹶不振,泯然眾人。這或許就是路遙想要着力表現的、不侷限於時代的、殘酷卻真實的人生。

讀畢此書,高加林的人生暫且告一段落,而我也終究要面對獨屬自己的人生。也許這本書所講的就是個徹徹底底的悲劇,但正是這種樸實而平凡的悲,帶給了我極大的啟迪與激勵:既已知天地人的侷限,就不如放手一搏,帶着理想與衝勁踏上旅途,只求不負韶華,無愧本心地走向歸路。人生如此,不過一次仗劍闖江湖的快意與豪情,以豁達的襟懷去容納世間百態的風風雨雨,何必計較命運的得失,更何必為此而悲慼憂愁呢?或許這就是笑對人生最瀟灑的姿態,是行走一世最無悔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