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了不起的我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04W

讀了不起的我心得體會多篇

讀了不起的我心得體會篇1

今晚讀完了《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到結尾處的時候,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是什麼給了我觸動?我想,是蓋茨比的夢,以及這個夢想幻滅後現實的淒涼、人心的冷漠。蓋茨比生前種種繁華與他死後的慘淡景況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讓人覺得他生前舉辦的那些數不清的盛大宴會、那些歡聲笑語、歌舞昇平、熱鬧喧囂,是多麼諷刺的一幕幕幻相,即使在他舉辦那些舞會時,那些參會的、免費地享受了他的慷慨款待的人,對他也多是持有種種不良的揣測,真正的知音、真正的朋友、真正對他感恩的人,除了文中的“我”勉強稱得上之外,竟再無其他,包括那些無數次享受他盛宴款待的人們(在這所有人中,只有一個參加了他的葬禮);他真心深愛的、為之守望了多年的女子,最後卻間接地成了終結他生命的罪魁禍首,在他離世之後,她銷聲匿跡,甚至冷血地連他的葬禮也沒參加,而就在那之前,她還聲稱自己“愛他”。這些生前生後的情景,因其強烈的對比,更增添了蓋茨比悲劇的性質。初初看來,蓋茨比的人生結局,真的是充滿了無盡的悲哀與傷感!而他生前的種種,都是虛假的幻相。

但是,在這些內容後面,還有另外一層東西,更深層的東西,讓我忍不住去思索,去細細感悟。我想,蓋茨比故事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以上所寫出來的那一些,如果僅僅是因為他舉辦過無數的宴會、守候過一份深深的感情,那麼,蓋茨比的故事和精神就不足以使我為之感傷。潛藏在作者敍述裏的,有蓋茨比追尋夢想、堅持夢想的執著,作者在文中有幾次隱晦地表達過,蓋茨比就像是一個生活在自己的幻夢中的人,他對自己的形象和人生的描畫、對夢中情人的勾勒,都是自己的意念的產物。他在不斷的按照自己創造的形象、規劃的遠景去夯實自己的生活基礎,從赤貧奮鬥到了鉅富;他將美好的形象賦予自己初戀的情人,為她苦苦守候經年;他赤誠而充滿活力,慷慨大方而不計回報,他的身上,集中了很多人類的美好品質,在現實中他也獲得了經濟方面巨大成功、甚至一度再次得到了心上人的愛,雖然這愛的品質因其人而不高,最終還造成了他的悲劇。掩卷良久,我真誠地希望蓋茨比能永遠生活在他的幻夢裏,繼續去規劃和描摹他的人生、守望他的真愛,永遠不要在現實無情地鞭笞下醒來。寫到這裏,我忽然想到,作者給蓋茨比安排那樣突然的一個結局,也許是出於一種仁慈,這樣對於蓋茨比來説,就無需去面對夢醒之後的心碎與創痛,蓋茨比,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也還是生活在希望之中的。

作為一個看到了蓋茨比故事的人,我不禁捫心自問,面對蓋茨比悲哀的結局、人生真相的最終上演,知道了生存過程中的種種幻相,如果把我換作蓋茨比,我還會過他那樣的一生嗎?我會像他那樣去追求去奮鬥去付出去守候嗎?思來想去,答案是肯定的。人生的結局是我們無法掌控的,我們不知道我們會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離開這個世界;他人如何對待自己,往往也是難以預料與把握的。我們能做的,唯有把握自己,把握過程,像蓋茨比那樣,去夢想自己的夢想,去堅持自己的堅持,即使難免一死,即使死的悲涼,卻也不失悲壯。就像文章的標題那樣,是的,“了不起的蓋茨比”!

不知道這是不是作者想表達的思想。在此向《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美國作家f.s.菲茨傑拉德致敬。

讀了不起的我心得體會篇2

合上這本書,我們心中不盡感慨萬千。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的代表作,蓋茨比原來是西部的一個貧寒的農家子弟,但他並不認為,此生就要像父親那輩一樣碌碌無為下去,所以他很早就離開家鄉出去闖蕩,在複雜的社會中努力學習和生活着,然而,黛西的出現改變了蓋茨比,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黛西,他希望他的一夜暴富就引起黛西的注意,希望獲得受人尊重的社會地位讓戴西感到安全感。但是此時蓋茨比的軍官身份讓他暫時無法兑現這些願望。一別就是幾年後了,黛西嫁為人婦,但蓋茨比卻並不認為是他們之間出了問題,所以他讓自己成為富人病葉葉,笙哥引起戴西的注意。甚至她為黛西而去死的那一刻都在一遍遍,她向黛西的確認她一生只愛自己一個人,但並沒有得到肯定的回答,而黛西,早已淪為了優越的物質生活的奴隸,他即使用再華麗的表面也無法遮掩住她精神上的空虛,為了優越的生活,放棄了自己昔日的戀人蓋茨比,去和一個沒有感情基礎的人生活,而蓋茨比卻仍然一廂情願的相信着黛西,這正是蓋茨比的可悲之處。

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尼克·卡羅威,因為是黛西的表弟,所以有緣認識了蓋茨比,他親眼看到蓋茨比為了愛情孤注一擲,最終被利用,悽慘死去的情景,身為旁觀者,尼克對蓋茨比的結局有着深深的體會,對現實中人們的虛情寡意深感厭惡,懷着悲痛的心情,遠離冷漠,虛偽的大都市,黯然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而蓋茨比的“了不起”是説:在紙醉金迷的東部,人們已經丟失了心中的純潔,精神也隨之墜入空虛,但蓋茨比儘管生在這樣的一個社會環境中,並有所成就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他都沒有失去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仍然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靈魂人物,就像他到死都不相信黛西已經變心,也就是説,他至死都沒有放棄對內心理想的追求,他並沒有被虛偽的社會影響所矇蔽,這正是蓋茨比的可貴之處,這也是我敬佩的地方。

尼克之所以離去也正是因為從蓋茨比身上看到了這種優越生活背後的骯髒不堪,也使他對夢想的追求產生了懷疑,蓋茨比的死則是讓他看清了這個炎涼世態,給了尼克一個沉重的打擊,如果“美國夢”的追求是要用人內心的純潔與真誠換取,那還有意義嗎?即使真的擁有了財富,又會獲得真正的快樂嗎?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但能像蓋茨比那樣由始至終都堅持着內心的夢想的人又有多少呢?夢想的堅持是可貴的,物質生活有其的重要性,但如果連堅持精神都是空虛了的話還有什麼意義呢?

雖然蓋茨比最終失敗了,但他的內心夢想與純潔讓他很了不起。

通過蓋茨比的悲劇告訴我們這樣的一個道理:對理想的構建不能建立在虛幻的影像中,對理想的追求不能只滿足於物質的富足,對理想的不懈努力不能失去自我,蓋茨比的那顆純碎而堅強的心,執着的追求是讓人敬佩的,但是他把這種渴望依附在了一個愛慕虛榮的上層社會的女子身上,也許註定了會以悲劇收尾,所以,每個人的夢想都應該建立在真實可靠的基礎上,它要值得我們為之去努力奮鬥,即使夢想不能完全實現,我們也要清醒勇敢的堅持下去。

讀了不起的我心得體會篇3

蓋茨比的愛情內涵是什麼呢?是什麼讓黛西對他產生了如此強大的吸引力?是金錢,金錢把她裝點成了高貴的公主,讓她遠離與貧窮相連的卑微、暗淡、缺乏保障的生活,而這種生活是蓋茨比在青少年時代十分熟悉的,他是農民的孩子,差不多是從“陰溝裏來的”。和黛西這樣的“公主”在一起使蓋茨比的虛榮心得到極大的滿足,這表明了他的潛力,他的資本,他要好好的開掘自己,成為一個有錢人,成為上流社會的一員。雖然他和黛西認識時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下級軍官,而且軍服也隨時會被脱掉,前途沒有什麼保證,但是和一個富家小姐相愛的事實,給了他勇氣,給了他向前衝的動力,那個“理念”中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並不是建立在仙女的翅膀上,它有了一點現實的支撐。但是,黛西愛他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深,他過於自信了,在沒有了解一個人之前就為她瘋狂。或許我們也不能責怪他,因為愛是非理性的。

小説對黛西的聲音作了多次描寫,那聲音抑揚頓挫,“彷彿每句話都是永遠不會重新演奏的彝族音符。”那聲音叮噹做響,嫵媚動人,歡快明媚。為她傾倒的男人都覺得這聲音難以忘懷。“她的臉龐由於而美麗,臉上有明媚的神采,有兩隻明媚的眼睛,有一張明媚而熱情的嘴”。黛西是一朵光彩奪目的花,永遠開在金碧輝煌的王宮裏。她生氣勃勃,光鮮亮麗,高居於人生的痛苦之上,悠閒、庸懶地擺弄她的手指。這就是她,是小説對她的感性描述,作者沒有多她,對小説裏的任何一個人做傳統的心理分析。除了這樣感性的描寫外,我們對人物的瞭解只能通過他們的語言和行為。這種客觀化,外在化的描寫使讀者不易從整體上對人物有一個清晰、完整的把握。在人物的語言和行為背後存在着怎樣的心理動機讀者只能去猜測,或許這就是現代人的精神特徵,行為背後的動機不是單一的,而是複雜、模糊的。現實逼迫着他們趕快作出一個決定,即使還沒想清楚,實際上他們也想不清楚,因為理性和道德已經崩潰,驅使他們行動的是混亂的慾望——對金錢、虛榮、惟我獨尊的慾望。黛西畢竟是愛過蓋茨比的,但是經過一翻鬥爭後,他還是嫁給了湯姆。愛情的力量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強大,那樣長久。人不可能過久的持續在一種不切實際的熱情裏。黛西不過是愛感情上成熟地比蓋茨比早,因為有太多的男人向她獻殷勤,她對男女之間的激情過於瞭解了,她以男人的本來面目看男人,包括蓋茨比。而蓋茨比用自己的想象“不斷地給黛西添枝加葉”。

他幻想中的黛西與黛西本人的距離就是他的理想與現實的距離。理想和現實有距離,不是現實的錯,我們不能責怪現實太冷酷、太醜陋,我們不能責怪它沒有我們想象的好。所以,我們也不能責怪黛西遠不如蓋茨比的夢想。黛西另嫁他人,和蓋茨比再度相逢,再度重温舊夢,和丈夫共同策劃蓋茨比的死亡。她最終的損人利己,最終的背叛,所有這一切,都是必然的。“他們(她和她的丈夫)是粗心大意的人——他們雜碎了東西,毀滅了人,然後就退縮到自己的金錢或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麼使他們留在一起的東西之中,讓別人呢去收拾他們的爛攤子。”他們是有錢人,有錢而殘忍的人,毀滅別人,保全自己,是他們的行事準則。儘管他們的兩人世界並不和諧,兩個人都有過“小小的胡鬧”,但是他們是同屬一個陣營的夥伴,如果有第三者威脅他們的共同安全時,在片刻的討論後,自然是聯起手來,一致對外。明哲保身,趨利弊害,人之本性也。

沒有一個人應該受到責怪。人們在慾望的枝頭搖搖欲墜,昏昏欲睡。

“每個人的青春都是一場夢,一種化學的發瘋形式”。

我不知道蓋茨比為什麼了不起。是因為他敢於為了一個女人徹底發瘋嗎?

讀了不起的我心得體會篇4

近來,我讀了一本很有意義的書,書名是《了不起的小葉子》。這本書的作者是龐婕蕾,一個偏愛粉紅色,出版很多兒童作品的大姐姐,她的作品還獲得過冰心兒童圖書獎呢。

起初,我還以為小葉子是一片“葉子”呢?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葉子怎麼能了不起呢?”現在,看了書裏的內容我明白了,原來小葉子是一名叫葉小田的女生。

葉小田生性柔順,長相一般,學習也一般。總之,她是一個普通的女生,但她具有幽默感,能時常把同學們的不開心化解,在她的世界裏開心就是每天的工作。她還純真善良,真誠的對待朋友,她樂觀開朗,對周圍的一切都抱有好奇心。

小葉子勇往直前,不怕困難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所以,有時候她又讓人覺得挺了不起的。我們要向小葉子那樣,遇到困難認真地去解決,對待老師要尊重,對待同學朋友要熱情。我們不一定都是優等生,只要我們努力了就好。我們成長的路還很長,還有許多困難,但只要我們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讀了不起的我心得體會篇5

或許只有戴上金帽才會成為舞會公主眼裏的“完美情人”,誰又在乎你肯否為她起舞。

憂傷但不哀怨,裏面所有的情節、所有的人物、所有的跌宕也不過是等待着碼頭盡頭那盞綠燈的熄滅……我們都曾堅持過什麼,也許已經忘卻,也許仍舊銘記,卻最終無力實現。

上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社會充斥着金錢與物慾,人們沉浸在戰後消費主義盛行的“柯立芝繁榮”之中,滿目浮華,夜夜笙歌。在這個美國經濟以“平方倍數”向上飆升的“爵士時代”,無數人成為“美國夢”的追隨者。他們堅信:任何人在美國,只要不懈奮鬥,便可擁有美好的生活。但與此同時,作家菲茲傑拉德卻未能苟同。相反,他以敏鋭的目光洞察到時代的黑洞,並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一書中用道德的自省來審視所謂的“美國夢”。在當他發現人們對“更好的生活”的定義僅僅是“純金的物質的享受”時,失落的筆者只能用微薄的力量去批判,去抗爭,去改變。

小説中的傑伊·蓋茨比彷彿是純粹的“美國夢”的化身:少年貧寒,但從小勤奮得訓練自己,過着如“富蘭克林”般自律的生活。而經過多年的奮鬥與不擇手段的參與各種有悖法律的勾當,他終於有資本躋身所謂的“上流社會”。在西卵,他的海岸豪宅中各色名流尋歡作樂,紙醉金迷;奢靡的的宴會上富商巨賈鐘鳴鼎食,揮金如土。

表面上看蓋茨比是“美國夢”成真的又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然而,他的理想卻又並非是實現自己的“美國夢”,那滿溢的香檳與熱鬧的舞池,也只會襯托出他的落寞與空虛。他買下整座華廈,把星光施捨給那些飛蛾似的男女,冷眼於他們的呢喃與舞步。他的所有心血,不過是為了找回曾經因貧窮而失去的愛情——戴熙。在這個妙齡少女的勢力世界裏,輕歌曼舞盡日不息,聲色犬馬終年無休。“薩克斯管泣訴着畢爾街的藍調,各色舞鞋踢踏起閃亮的灰塵”。她拋棄了曾經一文不名的傑伊,卻依偎在明知自己不愛並且對方尋花問柳成性的湯姆·布坎南的懷中,因為她那婉轉的嗓音與藍色的眼眸中充斥着金錢的銅臭。然而可悲的是,本想重新挽回戴熙的蓋茨比萬萬沒有想到一次意外結束了他一切的夢想。戴熙開車恰巧撞死了布坎南的情婦梅朵,但湯姆與戴熙卻推卸了責任,龜縮到金錢與巨大冷漠的殼中,讓別人來清理他們毀掉的一切。梅朵的丈夫失去了理智,瘋狂又錯誤的用槍結束了蓋茨比先生的生命。葬禮上,那些每週準時來白吃白喝傑伊家宴會的傢伙們,那些在傑伊的舞池中也要嘲笑他的出身、來歷與着衣風格的名流們,那些用物慾與金錢換來的朋友們,一個也沒來。就像“從不評判別人品行”的尼克·卡拉威對蓋茨比説的:那幫光鮮的混蛋加在一起也沒有你高貴。豪門望族的操守,如是而已。

最終,蓋茨比的“美國夢”結束了,代表着道德在與金錢對抗中的徹底慘敗。顯然,他不是為了追求所謂的“更好的生活”,他只是希冀追回自己心中依舊純潔的愛情,這是他悲劇下場的根源,更是他值得尊重的原因。

小説囊括了一個時代的全部元素,抓住了其中的一切韻味,一切芬芳與一切情調。而其中執着落寞的蓋茨比、虛榮自私的戴熙、傲慢吝嗇的布坎南、高傲冷淡的喬丹·貝克等更是這個時代美國上流社會人物的映像與剪影。那些或悲劇、或可鄙的命運又不禁令人唏噓,令人慨歎。小説不僅憤怒地擊碎了實為物質包裹的所謂“美國夢”,更理性地倡導了一種對道德的自省,一種對誠實與良知的倫理的崇尚。這普世皆同的意義,在今天的中國,同樣意義重大,價值非凡。

讀了不起的我心得體會篇6

這是一個以往以為幾乎不可能抓不住,未料,它早已因為時間,或者是命運,逃脱了我們的追求之手的夢。

菲茨傑拉德借用尼克的眼睛,旁觀了蓋茨比從滿懷憧憬地追夢,一步步愈靠愈近,卻在快要觸到的時候突然間像泡沫一樣應槍聲而碎的過程。如其書名所述,蓋茨比的確是了不起的。他出身卑微,靠欺騙贏得大家小姐的芳心,然後憑着他的努力和敢賭的膽量兑現了他的謊言。即便聽到那些每週來他家赴宴的世俗之流肆無忌憚地傳播有關他的蜚語,蓋茨比也毫不在乎的繼續款待他們,而僅僅反駁不相信他曾就讀於牛津的懷疑者。他的確不必在意,因為他的財富足以掩瞞不夠光鮮的過去。

然而,了不起的蓋茨比似乎註定不是屬於這個污濁勢力的上層社會的人。不得不説,他很幼稚,幼稚到把別人早已忘懷的夢一年又一年地還藏在心裏。

文本中隨處可見蓋茨比對黛西的一片痴心。但我並不認為他是真的如此迷戀黛西這個人。他可是在潛意識裏認定了自我迷戀黛西。在他獲得財富之前,“黛西”意味着它以往被上層社會接納的“輝煌歷史”。這段完美的經歷刺激他不擇手段去賺錢,奮力躋身上流。他成功的每一步都在為他心中名為黛西的雕塑添磚加瓦。不知不覺地,“黛西”的分量變得巨大,大到成為他的精神支柱。即使在蓋茨比揚名立萬之後,他也只能習慣性地把這個夢做下去。能夠説,在他日復一日的幻想中,“黛西”已被抽象成他所渴望的一切的完美。她是火,她是光,她是他奮鬥一生的意義。

其實毋庸置疑,這個夢早就死去了。只是蓋茨比太忠於最終一點零星的期望之火,所以才無暇記起這個現實,繼續執著地企圖撲向火焰的光明,卻不幸地——其實又是註定的`,奔赴死亡。

在這場鬧劇中,唯一知曉真相的就是“我”了。尼克本是生活平淡而隨性的普通人。意外地,他成了富商鄰居最終的“好友”。這件事與他並不相關,他可是是因一點沾親帶故的聯繫而牽扯進來。尼克充當了一個清醒的旁觀者的主角。當主角們紛紛失去了一些東西然後沿截然不一樣的軌跡開始新的人生,唯獨他的軌道固定不變。彷彿一切清零般續着之前的生活走下去,可是是交的新女友又沒了,而他依舊不悲不喜地無所謂着。

或許,尼克是你也是我。無論從性格還是才能上來説都乏善可稱。他不是什麼攪動大局的主角,而僅僅見證着別人的風起雲湧。然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繼續循規蹈矩的生活。

但我總覺得,這樣是不夠的。

生命僅有一次,就當令它豔如花卉,既限時美麗,就放手追逐一次夢想。哪怕明知是愚蠢的無所濟事的撲火,至少好過一輩子像工蟻般重複周遭其他人的動作:於己,找不出記憶可回望;於他人,亦無存在感可言,就像從來沒活過一樣。

蓋茨比每晚在岸邊望見的點點燈火給他堅持的力量,他眼裏容不下其他的光亮,只明白奮力振羽飛向對岸。可惜,蓋茨比這種沉重的感情不是追求世俗感情和歡愉的黛西所能承受和理解的。起初,她以為找回了從前眾星捧月的青春韶華,歡快地沉浸在蓋茨比的愛中。可是,在湯姆和蓋茨比二人的嚴加追問下,黛西重又變得搖擺不定。她可能愛過他們兩個,又或許誰都沒愛過。她只想享受被寵愛的浪漫,不願承擔任何職責和麻煩,也不想做令人頭疼的選擇。她的世界裏,自我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就算撞死了湯姆的情婦,又間接害蓋茨比命喪槍下,她也終究沒有站出來説出真相。黛西未必是個小人,但一味逃避的行為證明,她是一個自私的“懦夫”。可凡人誰又不是如此呢只識目前寸光,在對價格的權衡比較中蹉跎一生,就此失去價值。

作者在開頭就為這部小説做了總結:“蓋茨比本人到頭來倒是無可厚非的,使我對人們短暫的悲哀和片刻的歡欣暫時喪失興趣的,卻是那些吞噬蓋茨比心靈的東西,是在他的幻夢消逝後跟蹤而來的惡濁的灰塵。”蓋茨比是悲哀的。不是因為他的夢的破碎,是因為作者所説的那些“惡濁的灰塵”。他的豪宅始終那麼熱鬧,卻又始終是空虛的。人們徹夜歌舞喧譁,但並不認識坐在角落的主人蓋茨比。儘管他身邊從來不缺不請自來的客人,可他又實實在在是孑然一身。連他的同夥也想盡辦法推辭不去他的葬禮,難怪那個睡在圖書館的怪人亦會感到詫異。蓋茨比結交甚廣,卻沒有真正的朋友和真正愛他的人。但,不明白為什麼,我覺得他不會在意這些。他忙碌一生的所得向黛西炫耀過,他心中的光芒磅礴地迸發過。最終在他失望地苦等黛西不得時喪命,倒也避免了徹底的絕望。這樣也就夠了。在我看來,蓋茨比在失敗的結局下或許已算達成了他的願望。

火光終究熄滅了。燃燒殘留的灰燼掩蓋大地。不要緊,蓋茨比本就不是惡濁世界的火光所能照亮的。撲火,在於撲之前喜悦的一瞬,而不是接近後的失落。如今,他在這灰燼上起舞,同情地俯視着腳下的世俗人間。他渾身煥發着耀目光芒,我明白,那是會做夢的人才會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