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了不起的蓋茨比》有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2W

讀《了不起的蓋茨比》有感【精品多篇】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篇一

我喜歡小説開頭出現的,父親教導兒子的一段話,“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那些優越條件。”這些都是封底上描述的本書的偉大之處。這些文學範疇內的概念,我不是很懂。《了不起的蓋茨比》被評為“華麗的爵士時代的輓歌,如詩般夢幻。”是美國文學史上墨色濃重的一筆,百年英語文學排行,高居第二位。文學真是個永遠可是時的東西,寫在85年前的這段句子,它甚至與這本書的主要資料沒有太多的關係,卻讓人為之長久的思考與反思。就像《詩經》中的“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在幾千年後的今日,依然讓人內心震動。我還喜歡小説的最終一句話,“於是我們奮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後推,被推入過去。”令人歎息的深深的一股無力感,人們,進取努力,向前邁步,邁向的終是,時光的過去。

在小説中,揮金如土的大富翁蓋茨比,夜夜舉辦着歡歌縱飲的派對,然後他內心唯一的牽絆卻是住在河對岸的黛西——他以往的戀人和如今的女神。“然而,冰冷的現實容不下飄渺的夢,他心中的女神也可是是凡塵俗世的物質女郎。”蓋茨比在真相大白後,選擇了隨夢一齊幻滅的歸途。生的孤獨,是吉光羽片,死的孤獨,是永恆。這本書的文字也是如介紹所説的“詩般夢幻”,唯美的很,就連車禍,槍殺,死亡這些與美沾不上關係的場景,菲茨傑拉德仍然能以詩一般的手法展現。

喜歡《了不起的蓋茨比》的理由有很多:喜歡開頭那句父親的忠告:你在評論他人的時候,要記住並非所有的人都有你這樣優越的條件。喜歡看着蓋茨比站在海邊遙望黛西家碼頭上的綠燈,喜歡看着他“以奇怪的方式伸出手臂”,喜歡那種驚奇和熱切;喜歡蓋茨比豪宅上徹夜不明的燈光,和從花園裏隨風飄至的音樂和笑聲,那樣聲色犬馬,醉生夢死。以及蓋茨比躲在這一切繁華背後的孤獨和被壓抑的慾望。喜歡死後的那段人情冷暖,喜歡看着那輛來自另一個世界盡頭的汽車來到豪宅門口,卻沒有發現完美的宴會早已散場。也喜歡書中的語言、隱喻、講故事的方式,和精緻卻縝密的結構。僅有在反覆閲讀之後,你才會發現原先書中的每個人不僅僅豐滿、獨立,並且在無形之中又被歸攏在情節的網羅裏,成為情節的一部分。

正因為如此,我們都會站到了黛茜的一邊,而蓋茨比則會永久的站在我們的對岸,憂傷但並不哀怨的注視着等待的哀歌無盡的包圍古老的杯具。我們都曾堅持過什麼,也許已經忘記,也許仍舊銘記卻無力實現。

這僅僅是一個夢碎的故事,所有的情節所有的人物所有的跌宕也可是是為碼頭盡頭的那盞綠燈的熄滅鋪墊的。

這本書讓我感到一種委屈。為我們自我。大人們稱我們是“浮躁的一代”。美國人稱為“迷惘的一代”。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篇二

本週看完了《了不起的蓋茨比》小説,今天又把電影版的小説也看了一遍,選擇這部小説,還是因為它是財經主持人芮成鋼在一檔節目中提及的,説這是一部不錯的小説。今天看完後,果真不假。

這部原着小説被選入美國高中語文教材。所以在美國,但凡受過中學教育的人,沒有不熟悉這個故事的。作者菲茨傑拉德(簡稱菲氏)創造了尼克。卡拉韋這一角色,他既是敍事者,又是故事中的人物。有了這樣一個“身兼二職”的人物,也使作品具大的客觀性,效果更集中。

1922年春天,尼克離開中西部來到東部,偶然住在了富豪蓋茨比的隔壁。他發現蓋茨比的巨型豪宅中日夜歡歌縱飲,而他本人卻心事滿腹,總隔水凝望對岸住所夜裏閃耀的綠光。因為那裏住着他初戀的愛人黛西。蓋茨比走過漫長的道路才站在這豪宅的草坪上,他第一次認出黛西家的綠光時,覺得自己的夢似乎近在咫尺,幾乎不可能抓不到。他沒想到,其實那個夢早已離他遠去,把他拋在後面,拋在這個城市後面那一片無垠的混沌中……

在故事開展的整個過程中,尼克只記事,而不作評論,他對蓋茨比本人及其生活態度一直抱着矛盾的心態,既吸引又反感。但是在故事結束時,他又站到了蓋茨比這一邊。他讚美他,認為湯姆等等一夥人都比不上他。蓋茨比所迷戀的黛西根本無力擔任起和蓋茨比一樣的夢想,她不過是一個以享樂為人生最高目標的資產階級小姐,沒有思想,沒有情操,淺薄虛假,百無聊賴,無所事事。她絕不可能為實現蓋茨比的夢想去犧牲自己的既得利益。

蓋茨比本人也是咎由自取,也許他並不是什麼上帝之子,有的只是某種了不起的品質,即為自己誤導的夢想頑強拼搏的意志。他和黛西的丈夫湯姆。布坎南都擁有財富,兩人的不同之處是他至少用他的財富去追求一種“美”,並竭盡全力得到它,然而並沒有贏得它。最後,喬治。威爾遜,也就是湯姆情婦的丈夫在黛西夫婦的合謀和挑唆下殺死了蓋茨比。多麼可悲啊!蓋茨比一心向往的未來已經不復存在,他那個在農業社會培育的夢想?-美國夢-已經煙銷去散。

雖然這部小説的結局帶有懷舊傷感的情調,但我們也能感受到作者菲氏所在的美國當時隨着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完成,原來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準則都必須改變。不管他的夢想如何高尚,帶有“美國夢”的特色,但它是荒誕的,城市中無美可言,而出自蓋茨比的柏拉圖式自我觀念中的美也是不可企及的。

以前,我對美國夢都只有一個很模糊的概念,直到看到《了不起的蓋茨比》葬禮上,蓋茨比的父親小心保管的那張少年蓋茨比認真執行的日程表,我突然領悟到,所謂美國夢,就是隻要你努力,你就可以過得更好。自詡為上帝之子的蓋茨比,堅信自己命裏有非凡的安排。他是愚者中的愚者,也是勇士中的勇士。他是真正以夢為馬一路披荊斬棘的人,他當然了不起。

其實我個人認為,蓋茨比的思想很適合當今社會,給自己制定時間作息表,這是為了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但是可能在當時那個年代並不適用。

剛剛也看完了改編的電影,對比後你就可以在電影中隨處捕捉到漸行漸遠最終骨肉分離的差異之處。小説中很多內容包括人的心理特徵都沒有在電影中體現,所以還是看原着小説更有體會,更能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

讀《了不起的蓋茨比》有感 篇三

如果不是有人問我蓋茨比到底哪裏了不起,我是不會考慮看第二遍的。第二遍讀《了不起的蓋茨比》,小説中三名主要女性人物分別是黛西、喬丹、茉特爾,作者筆下的三名女性人物都表現出自私、空虛、金錢至上的品性。而蓋茨比更是願意付出一切的守望一個夢想,一個其實不難實現卻沒有實現的夢想。

書中人物除了蓋茨比之外都是普通的人,要吃喝拉撒爬梯,也有愛恨情仇,個個都有人前人後得瑟失落多張面孔,關鍵是要“過日子”,然而蓋茨比卻是個不要過日子的人似的,有太多的不同尋常的過去,以及現在,看起來像世界的中心,其實只不過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對於這個時代來説,除了過好日子之外,英雄只不過是可有可無的點綴罷了。

蓋茨比給黛西看襯衫算是個經典橋段,黛西兩眼一花,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多好襯衫啊。蓋茨比靜靜地看着。後來黛西當着湯姆的面向蓋茨比示愛的時候,蓋茨比接着書裏的“我”的話説下去:

蓋茨比還是這麼冷靜,他清清楚楚黛西是什麼,可是卻依舊呀挽回黛西,或者更是完成一件自己決定要做的事情,不論如何。

再後來蓋茨比死了,所謂樹倒猢猻散,眾人都不願來葬禮,可是他們又不是勢利小人而已,他們跟你我一樣,不過都是要過普通日子的,普通人。

普通的黛西為了這種生活,第一次離開了蓋茨比,因為她不能等,很寂寞。後來她又一次離開了蓋茨比,依然是為了生活。

二十世紀初的美國西部跟東部大概有着很強的象徵意義。但我倒覺得,蓋茨比終究是這個“大多數人”生活的世界上,日常生活中,可以缺少的點綴吧。

書的故事雖然很簡單,講的卻是一個孤獨的英雄在一羣平民之中悲壯死去的時代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