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以精品人物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W

以精品人物的心得體會多篇

以優秀人物的心得體會篇1

今天,項目部組織全體職工觀看了央視一套播出的20__年度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評選節目,講述了那些大國工匠們用雙手匠心築夢的震撼而又感人的故事。他們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他們成為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國工匠們精益求精的精神讓他們創作了各種工程上的“中國精度”。高鳳林,焊接火箭“心臟”發動機的中國第一人,面對0。08毫米的管壁,他0。01秒的精確控制,是中國航天高成功率的保障;夏立,一個普通不過的鉗工,但是能將手工裝配精度做到頭髮絲直徑的1/40——0。002毫米,他親手裝配的天線指過北斗,送過神舟,護過戰艦,亮過“天眼”; 喬素凱,作為國內唯一核燃料組件修復團隊領軍人,4米長杆完成水下3。7毫米的修復工作,難如用抓大象的工具抓螞蟻;陳行行,一個年僅29歲的國防年輕工匠,在高精密數控加工上不斷改進工藝和技術,將無數尖端武器裝備上薄薄的殼體以100%的合格率加工出來。

通過看核電站領軍人喬素凱,國防軍工業陳行行,維修工人王樹軍,火箭焊接安裝高鳳林,地質鑽探者朱恆銀,特高壓帶電作業人員王進,鉗工夏立,復興號高鐵轉向焊接員李萬軍,油田開採譚文波,修復工匠李雲鶴等領軍人物最大感觸是,不管是各行各業的人只要是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不斷創新,不怕吃苦,敢於亮劍的精神最終會得到成功的,為國家帶來更大的利益,帶來最大的輝煌。

以優秀人物的心得體會篇2

陳兆海:1974年12月出生,男,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現任公司首席技能專家。陳兆海先後參建了我國首座30萬噸級礦石碼頭——大連港30萬噸級礦石碼頭工程;我國首座航母船塢——大船重工香爐礁新建船塢工程;國內最長船塢——中遠大連造船項目1號船塢工程;我國首座雙層地錨式懸索橋——星海灣跨海大橋工程,以及目前在建的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

陳兆海二十七年如一日地追求着測量精準的極致化,靠着鑽研和磨礪,憑着專注和堅守,刷新了一個又一個的測量行業傳奇。在大連灣海底隧道建設過程中,陳兆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團隊主動鑽研業務、統籌思考問題。在沉管主線基礎開挖施工過程中,總結完成了《多波束測深系統掃測代替傳統水工隱蔽工程驗收方式技術研究 》,構建了釐米級精度多波束測量方案設計與優化及測量質量控制指標體系,同時發明的兩項實用型專利也成功的應於主線施工中。在沉管最終接頭施工測量過程中,通過周密的籌劃,細緻的推演,反覆的論證,最終完成1毫米以內的主控項目測量精度要求。

以優秀人物的心得體會篇3

觀看“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他們來自航天科技、國網電力、國防軍工、電子科技、石油鑽探、文物修復等多個行業,大國工匠們最年長的86歲,最年輕的29歲。每一位當選“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都是所在行業的頂尖技術技能人才,都在普通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都是工匠精神的傑出傳承者。

“工匠精神”一詞,最早出自於聶聖哲(著名企業家、教育家),他培養出來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來自於這種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國製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業競爭發展的品牌資本、是員工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務精神。

當今社會存在諸多的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有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堅持“工匠精神”,從而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鑄造更多的精品。

作為我們施工企業,更應該有這種“工匠精神”,應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程度,從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做好本職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盡力做出的不平凡業績,為企業的健康、長久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以優秀人物的心得體會篇4

週五晚上收看了“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些“大國工匠”,既是匠人,也是追夢人。他們用雙手鑄就了港珠澳大橋的輝煌,用智慧將航天器送上太空,用堅守探測出一個個油田,用果敢挑戰超、特高壓帶電作業……他們是焊工、技工、電工、橋樑工等等,來自於不同的工作崗位,卻有着同樣對工作執着的追求。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建設港珠澳大橋的團隊。這座大橋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它的美麗、雄偉世人有目共睹,但在實現這份美麗的過程中,那些辛酸和勵志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其中一個難點便是一個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橋之前,全中國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來不到4公里,而且,這是我國第一次在外海環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説是從零開始從零跨越。我國的橋樑專家們,在困難面前沒有後退,也不能後退。2013年5月1日,歷經96個小時的連續鏖戰,海底隧道的第一節沉管成功安裝。這是不平凡的96個小時,彷彿一個從來沒有人教過,也從來沒有駕駛經驗的新手司機,要把一輛大貨車,開上北京的三環、五環。

這些可敬的榜樣,他們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一員。但是,他們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我們要向這些榜樣人物學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探索,精益求精,用自己的愛心、耐心、恆心去守護孩子們稚嫩的童心,讓他們在愛的雨露中茁壯成長。

以優秀人物的心得體會篇5

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紮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團結動員廣大職工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聯合舉辦的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佈活動3月2日揭曉評選結果。

山西省總工會推薦的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淮海工業集團量具鉗工、中國兵器首席技師周建民榮獲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這是山西省首位獲得“大國工匠”殊榮的職工。

近年來,山西省總工會大力培育、選樹、宣傳優秀工匠人才,用先進典型引導廣大職工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執着專注、精益求精、傳承創新、追求卓越。一個個模範人物和先進單位走上前台,成為全省職工和企業學習的典範,引領全省職工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身為2018年“三晉工匠”年度人物,淮海工業集團十四分廠高級技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的周建民,製作量具不借助任何機器設備,全憑眼看、耳聽和手感,做出來的量具就能達到微米級精度。他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個人”“中華技能大獎”“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等多項榮譽,是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作為山西省第一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周建民在工具鉗工這個平凡的崗位一干就是40年。40年來,他完成了15000餘項專用量規生產製造任務,完成小改小革等工藝創新項目1100餘個,累計為公司創造價值3100餘萬元;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2項,發表論文11篇。他完善和發展了幾代兵工人在專用量規制造中的工藝經驗,歸納總結出“三要訣加工法”“冷熱配合法”“基準轉換法”等絕技絕活;第一個獲得山西省國防系統以職工個人名字命名的“周建民操作法”,並榮獲中國兵器創新競賽一等獎、山西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賽金獎。

以優秀人物的心得體會篇6

在看過“大國工匠-20__年度人物”影片之後,心中充滿幸福和自豪,為自己越來越強盛的祖國,為自己祖國有這樣一羣推動祖國發展的偉人。

影片中以高鳳林為代表的大國工匠讓我明白我們我們缺乏的不是平台,不是技能而是堅持和責任。如果每個人都能恪盡職守,盡職盡責,兢兢業業,負責做好自己職責之內的事那就是一種偉大。但這種看似簡單的份內之事重要的是“做好”和“堅持”。

做好:話説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而這“好”不單單是我們平時流水線式的工作模式,也不是我們只中規中矩的完成對應工作。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正因為他們用心,不斷地探索、總結和實踐,才會有“0.01秒的精確控制、手工裝配精度做到頭髮絲直徑的1/40--0.002毫米……”這振奮人心的數據證實着一個個奇蹟的發生。

堅持:滴水穿石是亙古不變的哲理,貴在的就是堅持。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敬業精神是我們最該學習的榜樣,尤其作為項目管理者,施工生產的安全質量監控以及工程技能是我們必備的能力,在生產過程中不是一天,一項堅持按照標準完成,而是工作的每一天,每一項都要嚴格按照技術規範用心監管。我們也應該用堅持不懈的敬業精神書寫我們鐵建人的不平凡。

工匠精神不單單是一種謀生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是彰顯一個國家文化傳承,是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持,忍者清貧和寂寞在為祖國盡着自己的綿薄之力。這種精神和態度才是自己的財富,更是祖國的財富,也是我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