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8W

【説明】導語:2020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多篇】為本站的會員“linina”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2020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多篇】

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歡迎閲讀!

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1

作為我國民事法律的集大成者,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直接以“民”命名的法典。

以“法典”命名,表明凡是納入民法典的規則,都具有基礎性、典範性的特點;以“民”命名,説明民法典把人民願望置於首位,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訴求。此次民法典草案亮點很多,最大的亮點就是為民立法、以民為本,最大化地謀求人民的利益。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充分反映人民羣眾的意願,保障私權,維護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

“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對民事權利的保護逐漸加強。今天,我們之所以要頒行民法典,是因為進入新時代,人民羣眾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對民事權利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歷史時期,保障人民更加廣泛的民事權利十分重要。民法典的分則各編由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和侵權責任編構成,既確認了個人享有各項具體民事權利,明確了這些權利的具體內容和邊界,又保護個人能夠正常行使和主張權利,免受他人不法侵害。

民法典不僅廣泛確認了各類主體的財產權,以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還廣泛確認了人格權,以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追求。民法典對私權的充分保障,主要圍繞兩個方面展開:

一是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的要求,保護公民的人身權、人格權。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均受到民法典的保護。為避免列舉權利不完整,併為未來社會發展不斷創設的新的人格權益提供保護,人格權編還確認了對人格權益保護的兜底條款。針對他人發送垃圾短信、垃圾郵件侵擾個人私人生活安寧的行為,專門在隱私權部分規定了此種侵害隱私權的行為類型,並明確將個人私人生活安寧規定在隱私權之中,禁止非法進入、窺視、拍攝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禁止非法拍攝、錄製、公開、窺視、竊聽他人的私密活動,禁止非法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這些規則既有力迴應了個人隱私遭受侵擾的現實問題,又為保障社會生活安定有序提供了法律依據。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泄露已經成為一種公害。人格權編專門規定了個人信息保護規則,在對個人信息進行正面確權的基礎上,對合法收集、處理個人信息的規則作出了規定。此外,針對網絡誹謗、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等網絡侵權現象,民法典積極應對,構建了預防與救濟一體的制度體系。人格權編中的禁令制度和侵權責任編中的網絡侵權規則對有效規範網絡侵害人格權的行為,實現對侵害人格權損害後果的預防等,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完善財產權制度,強化財產權保護。財產權是人民羣眾獲得美好幸福生活的物質保障,保護財產權就是保障民生。民法典在物權法和合同法等的基礎上,採用完善既有規則或增設全新規則的方式實現保障民生的目的。在財產權客體方面,民法典適應大數據的發展,將網絡虛擬財產等納入財產保護的範圍。民法典明確了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自動續期規則,從而建立了財產權保護的長效機制。民法典通過完善徵收徵用、禁止非法限制個人行為自由等制度,防止公權力對私權的不當侵害,使每個人生活在安全的環境中,享受安寧的生活。民法典針對業主大會成立難、表決難,以及維修基金使用難的問題,完善了相關制度。民法典合同編為實現人民羣眾居住的需求,注重維持租賃合同的穩定性,完善了承租人優先購買權,新增加承租人的優先承租權,有利於規範租賃市場秩序、保障承租人的居住利益。民法典採用租購併舉的體系,並輔之以居住權制度,為保障人民羣眾的居住需求提供了多層次的制度供給。民法典增設的居住權制度,對於解決非繼承人的居住問題、離婚後需要經濟幫助的一方的居住問題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提供了法律支撐。為適應農村土地改革的需要,民法典完善了土地經營權制度並與土地“三權”分置相銜接。民法典規定了土地經營權以約定的方式設立,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並明確了土地經營權變動的生效和登記規則,使其融入現有的物權變動規則之內。民法典同時明確了土地經營權的權利內容,即在約定期限內佔有農村土地,自主開展農業生產經營並獲取收益。這些財產權利規則的創設或完善共同構成人民羣眾民生保障的法律基石。

在確認對人身權、人格權、財產權保護的基礎上,民法典通過各項民事責任制度充分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的實現。例如,在產品責任制度中規定了懲罰性賠償,可以有效保護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再如,鑑於高樓拋物行為頻頻發生,民法典在總結我國侵權責任法立法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於侵權責任編中專門規定了高樓拋物致人損害責任規則,強化了有關機關在查找行為人方面的職責,有力保護了人們“頭頂上的安全”。

現代法治強調“規範公權,保障私權”。民法典助推實現公權與私權的良性互動,以私權保障規範公權力行使,是權利保障的宣言書。民法典通過充分保障私權,充分調動各類主體參與國家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有利於實現多層次、多維度的社會治理,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2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編纂民法典,就是通過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範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形成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範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的法典。這是一項系統的、重大的立法工程。

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黨和國家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於多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1979年第三次啟動,由於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條件尚不具備。因此,當時領導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立法工作的彭真、習仲勛等同志深入研究後,在八十年代初決定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律。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工作思路下先後制定的。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並於2002年12月進行了一次審議。經討論和研究,仍確定繼續採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推進我國民事法律制度建設。2003年十屆全國人大以來,又陸續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涉外民事關係法律適用法等。總的看,經過多年來努力,我國民事立法是富有成效的,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民事法律規範體系,民事司法實踐積累了豐富經驗,民事法律服務取得顯著進步,民法理論研究也達到較高水平,全社會民事法治觀念普遍增強,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較好的制度基礎、實踐基礎、理論基礎和社會基礎。隨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髮展和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人民羣眾和社會各方面對編纂和出台民法典寄予很大的期盼。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擺在突出位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徵程中,編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

回顧人類文明史,編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標誌意義的法治建設工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繁榮強盛的象徵和標誌。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鬥,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正是伴隨着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而形成並不斷髮展完善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系統總結制度建設成果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不僅能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進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髮展,也能為人類法治文明的發展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二)編纂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民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事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它規範各類民事主體的各種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涉及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建立健全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以良法保障善治,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民法通過確立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等民事總則制度,確立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民事分則制度,來調整各類民事關係。民法與國家其他領域法律規範一起,支撐着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保證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正常有效運行的基礎性法律規範。編纂民法典,就是全面總結我國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實踐經驗,對現行民事單行法律進行系統編訂纂修,將相關民事法律規範編纂成一部綜合性法典,不斷健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對於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地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三)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以法治為基礎、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受法治規則調整的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我國民事主體制度中的法人制度,規範民事活動的民事法律行為制度、代理制度,調整各類財產關係的物權制度,調整各類交易關係的合同制度,保護和救濟民事權益的侵權責任制度,都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規範和行為規則。同時,我國民事法律制度建設一直秉持“民商合一”的傳統,把許多商事法律規範納入民法之中。編纂民法典,進一步完善我國民商事領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為規則,為各類民商事活動提供基本遵循,有利於充分調動民事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維護交易安全、維護市場秩序,有利於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編纂民法典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權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事法律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和發展,公民的民事權利也得到越來越充分的保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隨着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隨着經濟發展和國民財富的不斷積累,隨着信息化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民羣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希望對權利的保護更加充分、更加有效。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而現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規範已經滯後,難以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編纂民法典,健全和充實民事權利種類,形成更加完備的民事權利體系,完善權利保護和救濟規則,形成規範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對於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不斷增加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3

民法典中與互聯網相關的條款與規則,不僅是為了規範、約束,更是為了推動我國方興未艾的互聯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如今,互聯網早已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塑造着人際互動的基本模式,中國民法典在編纂過程中敏鋭捕捉到這一深刻的社會變遷,並在多個方面予以迴應。也正因此,中國民法典被視為互聯網時代的一部標誌性民法典,將在世界民法典編纂史上佔據一席之地。

互聯網帶來的一個顯著變化,就是“無紙化”“電子化”模式普及,在社會經濟交往中得到廣泛應用。對此,民法典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規範。比如,在網絡上進行交易或簽訂電子合同時,什麼時候可以被認定為訂立了一個合同?網絡上哪些行為被視為有法律約束力的要約,哪些被視為承諾?以在線方式交付標的物,在什麼時間節點被認為完成交付?這些問題在民法典中都能找到法律依據。從某種意義上説,民法典為線上經濟交往提供了一套較完整的法律規則,將有效降低線上交易的制度性成本,助力電子商務等業態的發展。

互聯網也催生了平台經濟的興起,許多互聯網平台開始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樞紐作用。面對平台這種新型市場主體,民法典給予了足夠關注。在2009年制定的侵權責任法中,只有一個條文涉及網絡服務提供者侵權問題;而在民法典中,則發展出相對完備的平台責任條款羣,包括廣為人知的“通知刪除規則”,也被更加詳細的“通知與反通知規則”所取代。民法典中的平台責任條款搭起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制度框架,圍繞平台產生的各類權益侵害,都可在這一制度框架下獲得救濟,平台經濟也必將藉此駛上更加規範、更加可持續的發展快車道。

互聯網時代,人的社會活動進一步“在線化”,使得人格權、財產權等呈現出新的特徵、新的變化。比如,每一位網民都可能擁有的“網名”,成為人的社會性人格形象的重要載體之一,民法典因此將網名納入保護範圍。對於互聯網時代出現的新的財產現象,民法典富有創見地將網絡虛擬財產、數據等設定為一個立法層面上的概念。可以期待,隨着互聯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民法典相關規定為基礎,有望發展出一套全新的互聯網時代的財產法體系。

還需特別強調的是,加大互聯網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力度,也是民法典的一個重點和亮點。互聯網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是個全球性問題,很多國家通過制定單獨的個人信息保護專門法律來回應這一需求,在中國也有類似的立法安排。即便如此,我國民法典仍然從民法的角度,對作為個體私人法益性質的個人信息法益給予了充分關注。可以説,伴隨民法典的頒佈實施,我國在法律層面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將被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民法典所展現的互聯網時代的深刻烙印,與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的長足發展密切相關。民法典中與互聯網相關的條款與規則,不僅是為了規範、約束,更是為了推動我國方興未艾的互聯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相信隨着民法典的施行,一個穩定、可預期的法律制度環境將日趨完善,中國的數字化、信息化腳步將走得更穩、行得更遠。

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4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法典編纂工作,將編纂民法典列入黨中央重要工作議程,並對編纂民法典工作任務作出總體部署、提出明確要求。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都高度重視這一立法工作,將編纂民法典納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確定為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工作重點項目,積極持續推進。為做好民法典編纂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先後多次向黨中央請示和報告,就民法典編纂工作的總體考慮、工作步驟、體例結構等重大問題進行彙報。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並原則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就民法典編纂工作所作的請示彙報,對民法典編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民法典編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導和基本遵循。

編纂民法典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和有關中央全會精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緊緊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總結實踐經驗,適應時代要求,對我國現行的、制定於不同時期的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和人格權方面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全面系統的編訂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為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完備的民事法治保障。

貫徹上述指導思想,切實做好民法典編纂工作,必須遵循和體現以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堅持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充分發揮民法典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保護民事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迴應人民的法治需求,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民法典成為新時代保護人民民事權利的好法典。三是堅持立足國情和實際,全面總結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事立法和實踐經驗,以法典化方式鞏固、確認和發展民事法治建設成果,以實踐需求指引立法方向,提高民事法律制度的針對性、有效性、適應性,發揮法治的引領、規範、保障作用。四是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注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事法律規範,大力弘揚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維護公序良俗。五是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斷增強民事法律規範的系統性、完整性,既保持民事法律制度的連續性、穩定性,又保持適度的前瞻性、開放性,同時處理好、銜接好法典化民事法律制度下各類規範之間的關係。

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5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安排這次集體學習,目的是充分認識頒佈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

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民事法律制定實施。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在中央蘇區、陝甘寧邊區等局部地區就制定實施了涉及土地、婚姻、勞動、財經等方面的法律。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相繼制定實施了婚姻法、土地改革法等重要法律和有關户籍、工商業、合作社、城市房屋、合同等方面的一批法令。我們黨還於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4次啟動制定和編纂民法典相關工作,但由於條件所限沒有完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事商事法制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先後制定或修訂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婚姻法、經濟合同法、商標法、專利法、涉外經濟合同法、繼承法、民法通則、土地管理法、企業破產法、外資企業法、技術合同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著作權法、收養法、公司法、擔保法、保險法、票據法、拍賣法、合夥企業法、證券法、合同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一大批民事商事法律,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

2020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範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