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紅色教育學習心得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1W

紅色教育學習心得多篇

紅色教育學習心得篇1

20__年8月12-13日,我隨黨校學員一起,參加了東蘭革命傳統教育學習活動。東蘭—-右江革命的腹心地,這裏不僅有着綺麗的風光,更因它獨特的歷史背景和啟人緬懷的革命勝蹟成為令世人敬仰的紅色革命聖地。我是東蘭人,這次又有幸成為黨校研討班的一員來到東蘭,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接受了兩天的學習和教育,在革命紀念碑前、拔羣墓前、拔羣廣場、拔羣紀念館、列寧巖,我們重温了革命歷史,瞻仰了鄧小平、韋拔羣等革命先烈偉績,全身心地融入到了東蘭的紅色文化中,學到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充分領悟學習了東蘭的精神和真諦。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淺談我此次學習的一些心得和感受。

第一、要學習革命先輩堅定理想信念、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的革命精神。社會主義江山來之不易,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犧牲,敢於奪取勝利。我們要象韋拔羣等革命先輩那樣,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在實踐中把這一堅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實到我們的行動中,落實到我們的崗位上,腳踏實地地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確保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打下的社會主義江山千秋萬代永不變色。

第二、要學習革命先輩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中國革命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開展的。但是,廣大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不畏艱難,團結一致,以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戰勝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我們必須學習革命先輩們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革命精神,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不畏艱難,勇於開拓,善於創新,全面做好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全面、協調、健康發展。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我們黨組織的先進性。

第三,要學習革命先輩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我們黨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鬥發展壯大、成就偉業的。沒有艱苦奮鬥,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新中國的歷史、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一部艱苦奮鬥的歷史。歷史和現實一再表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黨的__大剛開過不久,__帶領中央書記處的領導同志到西柏坡學習考察,大力倡導並身體力行艱苦奮鬥精神,這在今天仍有特殊意義。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我們必須學習革命先輩們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樹立為黨和人民長期艱苦奮鬥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堅韌的革命品格。牢記歷史責任,自覺加強黨性鍛鍊,弘揚艱苦樸素的作風,堅持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情,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堅決反對鋪張浪費。

紅色教育學習心得篇2

為了認真貫徹_關於“弘揚井岡山精神上要走在前列”的要求,我市把“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井岡山精神”寫入全市“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施方案,作為學、做的首要內容,作為推進學習教育的重要抓手。

大力傳承和激活紅色基因。我市深入發掘紅色資源、紅色精神的時代價值和現實啟示,努力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為此,專門籌建了吉安市理想信念教育館,編輯了井岡山紅色教育培訓讀本、並把其作為“兩學一做”的必學篇目,開發了_在吉安五個調查研究點,有效豐富紅色教育載體。並通過牢記入黨誓詞、傳唱紅色歌曲、講述紅色故事等方式,不斷豐富學習教育形式。在省委組織部帶領下,撰寫的重點調研課題《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的實踐經驗和現實啟示》,榮獲中組部組織工作調研成果二等獎和中組部黨建研究所重點課題成果一等獎。

建好用好紅色教育陣地。我市充分利用好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東固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市理想信念教育館,把其作為培養廣大黨員幹部增強愛國情感、發揚井岡山精神的重要陣地與重要課堂。創新紅色教育形式,設計“看一場紅色展覽,聽一堂傳統教育課,走一段紅軍小路,向革命先烈獻一次花圈,吃一頓紅軍套餐,學唱一首紅軍歌謠”“六個一”體驗式教學模式,開發出專題講課、現場互動教學、紅色拓展訓練等10多種教學方式,把再現革命情景、體驗紅色文化、考驗自我品格、熔鍊團隊精神融合在一起,切實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入腦入心。同時,建立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機制,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黨員幹部第一課和必修課。

大力宣傳弘揚老區革命精神和光榮傳統。通過開展清明祭英烈、學雷鋒志願服務、黨員志願服務等實踐活動,大力弘揚先輩們革命精神,繼承黨的光榮革命傳統,井岡山先後吸引省內外100餘萬幹部羣眾參與。87歲的全國道德模範毛秉華為表達對黨的感恩之情,在47年如一日義務宣講井岡山精神2萬餘場、捐款10萬餘元、幫助180餘名貧困學生的基礎上,今年又捐款10萬元幫助井岡山市神山村村民脱貧。

此外,我市還強化先進典型引領,以先進典型推動紅色精神的弘揚和傳播,開展了“身邊好黨員”評選活動,用身邊人講述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讓廣大幹部羣眾感受身邊好黨員的正能量,引導廣大黨員從身邊小事做起,積極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教育學習心得篇3

真正的共產黨人血脈中流淌着紅色基因。深藴着忠誠堅定、不畏犧牲、艱苦奮鬥、服務人民的優良傳統,凝練成為共產黨人血脈中代代相傳的紅色基因。無論是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還是艱苦創業的建設時期,直至今天波瀾壯闊的改革大潮,紅色基因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向前。

_多次寄語廣大黨員幹部,“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使我們的黨永遠不變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每一名共產黨員,自面向黨旗莊嚴宣誓的那一刻起,就應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煥發生機,潤養精神源泉。

堅守忠誠剛毅的理想信念。“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回顧黨領導的革命史,無論是大革命失敗後的低潮,還是漫漫長征路,抑或是八年艱苦抗戰,歷經千難萬險最終奪取革命勝利,靠的就是共產黨人對黨、對共產主義信念的忠誠堅定。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堅毅的信念,也就有了奪取勝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對共產主義執着而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我們每一個共產黨人都必須傳承和堅守的,這是政治靈魂,更是不朽的精神支柱。

弘揚不畏犧牲的英雄氣概。“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共產黨人獨有的標識。自建黨伊始,無以數計的革命先烈為黨、為新中國作出了巨大的奉獻與犧牲,他們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甚至是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視死如歸、犧牲拼搏的壯麗凱歌。如今,新中國行進在崛起復興之路,更需要傳承這種不怕犧牲、勇於勝利的情懷和氣魄,繼承革命先輩遺志的信念,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畏困難,勇往直前。

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在延安時期,_曾講到,“艱苦樸素,艱苦奮鬥,這既是黨的作風,也是每個共產黨員,每個革命者的作風。”在革命年代,缺吃少衣少藥,武器落後,物質條件極為困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正是靠着艱苦奮鬥精神和旺盛的革命鬥志,克服各種困難艱險,贏得勝利。在新的建設時期,艱苦奮鬥精神就是我們事業的原動力,更要傳承和發揚,將其作為共產黨人的精神品格,在工作、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去堅守奉行。

緊密血肉相連的黨羣關係。我們黨在敵我力量懸殊的困境下堅持下來,由小變大,由弱變強,一步步走向勝利,所依賴的就是黨始終與人民羣眾同甘共苦,建立了與人民羣眾的.魚水深情和血肉聯繫,贏得了羣眾的衷心擁護和傾其所有的支持。直到今天,我們在新形勢下完成新任務開創新局面實現新目標,制勝的法寶仍舊是密切聯繫羣眾的優良作風,只有各項工作符合基層實際和黨員羣眾意願,我們的工作才能獲得最大的支持,各項事業才能無往而不勝。

紅色基因是共產黨人的信仰根基、精神之源,黨的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必須傳承理想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的基因,煥發出戰斗的精神、拼搏的勁頭,奪取事業新的勝利。

紅色教育學習心得篇4

8月下旬,我有幸參加了市人社局組織的赴紅旗渠幹部學院第二期黨性教育專題培訓班。通過四天的培訓,我受到了深刻的洗禮。我深感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紅旗渠精神正是實現中國夢的典範,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為建設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斷“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而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更應繼續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讓這一面鮮紅的旗幟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時代風采。通過這幾天的學習講座、現場觀摩、勞模訪談等課程,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紅旗渠剛剛修建時,林縣縣委先成立了臨時黨委會,然後在修渠隊伍中成立了黨支部和黨小組,加強黨對修渠工程的領導。事實證明,紅旗渠建設時,黨的組織領導成功為修渠隊伍指明瞭方向,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勞模李改雲就是這樣一位值得我們尊敬的先鋒模範。她是一名優秀的黨員,是村裏第一位走上了紅旗渠工地的女同志。在修渠過程中,她為了救一名女生,自己卻被蹋下來的土石壓入深溝。當她被工友救出來送往醫院後,只説了兩句話便昏迷了過去,一句是“大家回去吧,回去把咱們的渠修好,要把水親自帶回去”;另一句是“如果我不行了,我在信用社有10塊錢,幫我把黨費交了”。正是李改雲這種挺身而出,捨身救人不言悔的精神,深深的激勵了修渠隊伍,大家在李改雲受傷的地方建了一座“改雲橋”,來弘揚這位女英雄不顧個人安危、捨己救人的精神。

二、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家園。習近平總書記曾説:“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在物資匱乏、技術落後、人們吃飯都是問題的年代,能夠建成紅旗渠這個世界奇蹟,關鍵是靠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正是因為有了理想信念,才有前進的動力,才有努力的方向,才有畏難的決心和鉚足的幹勁。在我們現在這個物質豐裕的時代,更需要弘揚紅旗渠精神,紅旗渠精神就是我們身邊的“鈣源”。我們黨員幹部要時刻堅定理想信念,堅持用紅旗渠精神培根鑄魂,牢記黨的宗旨和使命,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做“守初心、擔使命”的新時代的實踐者,堅守我們的精神家園。

三、牢記為民宗旨,勇於擔當,敢於作為。“十萬民眾上太行,誓把山河重安排,沒有工具自己造,沒有石灰自己燒,沒有炸藥自己制,一錘一釺兩隻手,鑿出水渠幾萬米,一炮一車萬眾心,劈開太行千重山。”紅旗渠的修建是為了解決林縣人民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吃水灌溉問題。人民羣眾在林縣縣委書記楊貴的領導下,用十年的時間終於引來了漳河水。如果沒有羣眾迫切的願望,就不會產生修建紅旗渠的初衷;如果沒有黨員幹部勇於擔當、敢於作為的精神,也不可能建成紅旗渠。當年修建紅旗渠之時,工程浩大、環境惡劣、缺乏資金、缺乏技術,面對這種狀況,當時的林縣縣委書記楊貴同志説:“如果修渠不成功,只有從太行山上跳下去,向全縣人民謝罪!”最後,楊貴同志硬是頂住了各種困難和壓力,帶領全縣人民堅決打贏了這場硬仗。如今,新時代的我們更應在這面永遠鮮紅的旗幟下,深刻感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聽取羣眾所思所想所盼,同時拿出修渠大軍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的拼勁,不斷以新擔當展現新作為,努力作出新貢獻。

紅色教育學習心得篇5

2013年1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臨沂時指出:山東是革命老區,有關光榮傳統,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準確理解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7月23日—8月3日,局機關黨委分兩批次組織所屬黨員幹部等赴山東沂蒙黨性教育基地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黨性教育活動。在沂蒙黨性教育基地的3天時間裏,培訓人員先後參觀了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大青山勝利突圍紀念館、沂蒙紅嫂紀念館、沂蒙根據地羣眾工作展館、劉少奇在山東紀念館等教學點,聆聽臨沂市委黨校莊紀旭教授《從沂蒙精神看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專題輔導報告,《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一個範例—劉少奇1942年山東之行的貢獻和啟示》輔導報告,組織重温了入黨誓詞、集體學習黨章、觀看了《沂蒙六姐妹》教學電影等。大家彷彿置身於當年那段血雨腥風的年代,真切感受到戰爭年代我們黨和老百姓之間那種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真摯情感。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沂蒙精神根植沂蒙革命和建設的實踐沃土,歷經戰爭年代的洗禮,建設時期的陶冶,改革時期的考驗,是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戰爭時期創造的光輝精神財富,同時又是在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不斷髮展完善、深化拓展的。革命戰爭年代,沂蒙精神主要表現為接受黨的領導,對黨無比忠誠、對人民無比熱愛、對共產主義信仰無比堅定的思想品格和對祖國解放事業勇於犧牲的奉獻精神,其內涵是立場堅定、無私奉獻;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沂蒙精神主要表現為戰天鬥地、艱苦創業;改革開放以來,沂蒙精神的內涵隨着時代的發展有了新的發展,主要特點是開拓創新、敢為人先。1997年沂蒙精神被概括為“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2002年,其內涵又被擴展為“愛黨愛國、艱苦創業,改革創新、敢為人先,不懈奮鬥、無私奉獻”,但不管怎樣沂蒙老區人民對黨的偉大信仰無比堅定和對黨的崇高事業無限忠誠,以及人民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內核”和“精髓”始終沒有變。“忠誠”反映了人民對黨無限忠誠、對人民軍隊無比熱愛、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無比堅定的思想品格,體現了沂蒙人民立場堅定、方向明確、追求執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奉獻”體現了人民顧全大局、公而忘私、敢於犧牲、勇於奉獻的價值取向。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時代需要新作為。作為新時代的一名黨員領導幹部,要積極做踐行沂蒙精神的帶頭人。一要始終堅定信仰信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經過90多年的奮鬥、創造、積累,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髮展的成就。沂蒙精神“內核”展示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黨和黨的偉大事業的堅定信念,從根本上反映了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仰追求。新時期弘揚沂蒙精神,就要求我們每一名共產黨人進一步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着力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險,牢固確立和不斷強化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定黨和人民事業必勝的信念,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艱難困苦,始終滿懷豪情地朝着既定的目標奮進。二要保持艱苦奮鬥、開拓創新。沂蒙精神的真正價值在於其所藴含的實踐意義,在於弘揚和發揮這種精神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現實作用。新時期弘揚沂蒙精神,就要加強沂蒙精神關於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的宣傳和教育,不斷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就要把弘揚沂蒙精神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與單位的實際工作相結合,落實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要在實踐中實現弘揚沂蒙精神的時代化社會化大眾化實踐化。三要提高做羣眾工作的能力。沂蒙精神的實踐主體是人民羣眾,服務對象是最廣大人民羣眾,以實現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為最高價值取向,這既是我們黨崇高信仰價值觀的具體實踐,也是我們黨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羣眾,一切依靠人民羣眾,始終保持與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的羣眾工作宗旨和傳統優良作風的根本體現。沂蒙精神的核心內涵就是建立在良好的黨羣幹羣關係相互信任基礎之上的。新時期弘揚沂蒙精神,就是要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精神,深刻理解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牢把握為人民服務這個黨的根本宗旨,時刻遵循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這個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時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認真貫徹黨的羣眾工作路線,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多幹讓老百姓滿意的好事實事,在實踐中努力提高自己做羣眾工作的能力。

紅色教育學習心得篇6

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有助於黨員幹部從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中接受教育,時刻不忘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和精神追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_指出,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我們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是從哪裏走來的,永遠都要從革命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發揚紅色資源優勢,深入進行_和優良傳統教育,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我們在當年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新縣建立了大別山幹部學院,把革命文化資源作為黨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動教材,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學習黨的歷史,深刻理解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是加強大別山革命精神研究。大別山幹部學院不僅是一個教學基地,更要成為一個研究基地。我們組織編寫並出版了《大別山革命簡史》等教學叢書,拍攝了反映大別山地區革命“四度輝煌”的黨性教育專題片《信念的力量》,展示大別山革命前輩奮鬥的歷程、堅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英勇的事蹟;成立了大別山精神研究中心,連續3年召開大別山歷史和大別山精神理論研討會,探索大別山革命精神形成條件、科學內涵與時代價值。強化研究式教學,用主動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力求在解惑中傳道、在傳道中解惑。

二是強化體驗式學習。體驗式學習形式內容多樣,能夠使學員在現場教學中獲得體驗與思考,可以是講授精彩、發人深省的專題課,可以是催人淚下、觸動靈魂的現場課,可以是身臨其境、情融其中的體驗課,還可以是樸實無華、詮釋偉大的紅色故事會。每一個紅色遺址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藴含着豐沛的道德滋養。比如在“紅田”慘案遺址,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點評、烈士後代感人至深的追憶,為學員還原300餘名烈士英勇就義時的悲壯場面,把學員拉回到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使他們設身處地感受革命鬥爭的殘酷與大別山地區人民誓死不渝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和赤膽忠誠。

三是強化創新性學習。黨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必須着眼於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黨正在進行的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服務。大別山幹部學院開設了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主題的系列專題課,開發了《誓言的力量》等現場講授課,實現了教育內容的與時俱進。重視教學方式的不斷創新,先後開發了專題講授課程、情景教學課程、訪談教學課程、紅色故事會教學課程等10餘種教學門類,基本涵蓋了當前黨員幹部教育培訓的主要教學方式。

紅色教育學習心得篇7

井岡山作為“革命搖籃”是個很吸引人的地方,中學時讀過的毛主席的詩篇《重上井岡山》現在還能背誦,讓我們再一次重温一遍,“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鼈,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帶着深深印刻在腦中的毛主席豪邁詩篇,由蘇州市統計局機關黨委統一組織,我榮幸的來到井崗山,進入東井岡山幹部學院,進行為期五天的黨性和廉政教育培訓。

一週的井岡山紅色培訓學習,感觸頗多。這次培訓讓我收穫了精神上的寶貴財富,工作上的寶貴經驗,人生上的寶貴啟示。

培訓第一堂課,我們換上紅軍的軍裝,就是莊重的授軍帽儀式,由學院領導和局帶班領導同時將紅軍帽給我們戴上,此時感到一切是那麼的莊重,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油然而生,我想這就應該是一名紅軍戰士的使命和做一名共產黨員要具備的責任。

在這片神聖的革命搖籃裏,我們向革命烈士們敬獻了花圈和真誠的緬懷,我們莊嚴地在黨旗下重温了入黨誓詞,我們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黃洋界紀念碑、黃洋界哨口工事和紅軍營房、紅軍醫院等紅色景點,重走了當年的紅軍挑糧小道。

參觀學習以後,使我充分認識了井岡山精神的偉大,這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井岡山軍民在革命戰爭年代共同創建和培育起來的。1927年,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經過兩年零四個月的艱苦鬥爭,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國革命從這裏走向勝利。我走進這些老一輩革命家的舊址以及著名的戰鬥遺址,在紅米飯裏咀嚼歷史,在南瓜湯裏回味鬥爭,親身體悟着那段艱苦生活中的達觀,反覆感受着那段烽火歲月裏的豪情,書本記載的歷史和親歷的現實場景擦出了火花,耳熟能詳的政治話語顯得無比鮮活、分外有力。而我感受最深的還是那份由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精神瑰寶——井岡山精神:“從鬥爭中創造新局面”的創新氣概;“艱難奮戰而不潰散”的優良作風;“為共產主義而犧牲”的奉獻精神;“喚起工農千百萬”的羣眾觀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堅定信念。

我作為一名支部書記,通過這次學習,領悟到我們一定要傳承好紅色基因,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發揮好黨員作用,積極抓好支部建設:

一要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精神,努力做好支部黨建工作,必須堅定執着追理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到對黨絕對忠誠,堅定不移地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旗幟,築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二要進一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化黨組織在幹部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和發揮好政治引領作用。把學習先烈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發揚傳承,把所學、所感、所悟轉化為工作的動力。三要抓支部制度建設,促進黨支部戰鬥力的進一步發揮,努力使支部活動緊貼統計中心工作實際,改變以“圍坐式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做到黨支部的活動靈活多樣,與時俱進。四要抓黨員隊伍建設,促進黨員日常學習管理進一步完善。通過“亮旗幟、樹牌子、做樣子”,建立爭創機制,激勵黨員提升工作水平,比學趕超,爭創一流,培養黨員骨幹隊伍。五要抓黨的組織建設,積極推進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工作,為組織提供新鮮血液,傳承紅色基因。六是在黨建工作與統計業務工作上,努力克服“單打一”“兩張皮”,就黨建抓黨建,保證黨支部各項工作與統計中心工作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在基層黨建工作實踐中弘揚井岡山精神。在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迎難而上,奮力前行,以實際行動緊跟新時代,推動統計工作再上新台階。

紅色教育學習心得篇8

很多年前聽到《沂蒙小調》,“人人那個都説,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好風光,青山那個綠水,多好看,風吹那個草地,見牛羊……”優美嘹亮的旋律讓人難以忘懷。從這首小調裏瞭解了沂蒙革命根據地軍民魚水情,以及人民對共產黨的愛戴,但這種瞭解比較膚淺。直至今年夏天到山東沂蒙黨性教育基地培訓後,才更深切地感受到在抗戰烽火和國內戰爭期間,我黨在沂蒙人民的無私幫助與支持下,穩固了山東沂蒙根據地,打敗了日寇一次次的掃蕩,並取得了孟良崮戰役的勝利。

2013年1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臨沂時指出:山東是革命老區,有着光榮傳統,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工作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經過參觀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大青山勝利突圍紀念館、沂蒙紅嫂紀念館、沂蒙根據地羣眾工作紀念館、劉少奇在山東紀念館等實地教育,並觀看了《沂蒙六姐妹》電影,認真聆聽臨沂黨校教授柴鷗林教授作《沂蒙精神與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的專題報告,深刻領會習總書記對沂蒙精神的高度評價,那種“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值得每位黨員學習,值得我們世代相傳。

抗戰爆發後,黨中央在山東建立沂蒙抗日根據地。羅榮桓、朱瑞、劉少奇等不怕艱難險阻,來到山東,及時瞭解當地情況,開展深入細緻的羣眾工作,宣傳我黨的抗日主張,激起廣大人民羣眾的愛國熱情和對日寇的仇恨,一個個故事,一個個人物,彷彿讓我們回到戰火紛飛的年代。大青山勝利大突圍是山東黨政軍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的一次集中體現,是我黨領導沂蒙人民積極投身抗日的一次重大戰役;孟良崮戰役是我黨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蔣介石王牌部隊的重要戰役,它關係到淮海戰役的勝負,這場戰役打出了我黨的威力,打出了我軍的自信。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在我黨的正確領導下,人民子弟兵不怕犧牲,以落後的裝備取得勝利,關鍵在於我黨堅持的是正義事業,關鍵在於我黨堅持羣眾路線,緊緊依靠和團結人民羣眾,為人民謀幸福。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沂蒙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及其以後取得大青山突圍和孟良崮戰役的勝利,都在於黨中央和山東黨政軍領導審時度勢,在於我黨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才能逆境中取得一切又一次的勝利。

最後一塊布、最後一口糧,最後一個兒子,沂蒙人民奉獻了無數最後,他們奉獻的是全部的希望,是對共產黨無限的信任,是對美好未來的嚮往。王換於老人為解決山東黨政軍領導的後顧之憂,毅然辦起戰時託兒所,寧願餓死自己的孩子,也不讓這些革命者的後代受半點委屈;她冒着生命危險,想盡一切辦法尋醫問藥,將大眾報記者白鐵華從死神手裏搶過來;她將革命女青年陳若克當作親閨女,為她和朱瑞補辦婚禮,最近還將犧牲的陳若克母女安葬在自家的菜園子裏。革命的成功,離不開成千上萬的沂蒙婦女,正因為她們舍小家為大家的犧牲才有了前方勝利的消息,她們功不可沒,她們可歌可泣!在十多年裏,沂蒙婦女支持丈夫兄弟參軍打仗,她們在燈下在腿上搓麻線,一針一針納鞋底做軍鞋;她們拿出最後一顆糧食烙煎餅,她們甚至以自己柔弱的雙肩搭起人橋,讓戰士們在最短的時間內通行奔赴前線。王換於、明德英、李桂芳、胡玉萍……還有無數的無名女英雄們,她們的故事濃縮在《沂蒙六姐妹》中。

這些紀念館、這些展覽,用檔案説話,講述真實而生動的歷史,讓我們緬懷革命先烈,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讓我們銘記沂蒙人民,更讓我們深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沂蒙精神。誠如臨沂市委黨校柴鷗林教授所講1997年確定的沂蒙精神:“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沂蒙人民在新中國成立後一如繼往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熱潮中,努力建設新沂蒙,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尤其突出表現的是,他們把擁軍的優良傳統保留下來,擁軍媽媽胡玉萍1978年隨兒子到撫順生活,將革命老區的光榮傳統帶到撫順,與“雷鋒團”結下不解之緣,不怕苦不怕累,自己養豬送給戰士們,省吃儉用,收集廢品,只為多交黨費。她們平凡而偉大,她們是沂蒙人民的傑出代表,她們對黨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值得我們每一位黨員學習,令我們銘記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