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瓦子街紅色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7W

瓦子街紅色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瓦子街紅色教育心得體會篇1

2018年10月21日上午8時28分,在西安市第一醫院黨委、政工科組織下,由院黨委邢海柱書記和蔡秀蓮總會計師帶隊,我們第一批紅色教育學員一行93人,懷着格外激動的心情,從西安北客站乘坐d5082動車,於當日10時48分到達中國革命聖地——延安。當一腳踏在厚重的延安黃土地,一下子使我感受到革命聖地凝重神聖的氣息。我們學習團一行乘坐延安黨校的旅行大巴到培訓基地舉行開班儀式,邢書記、蔡總和延安培訓基地的杜老師、白老師在開班儀式上作了重要講話。下午我們首先去了習近平主席曾經下鄉的地方--樑家河

從延安市出發,沿210國道向東北方向大約行進70公里,我們到達了延川縣的文安驛鎮。從文安驛繼續往南,沿着一條新建的柏油路向山裏大約又行進5公里,便到達了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樑家河村。

雖然村名叫“樑家河”,但實際上這裏並沒有河,只有一條溝渠。黃土高原乾燥少雨,難得有雨時,溝渠裏才會積攢些泥水。溝渠兩側是陡峭的山坡,依山坡挖出的一孔孔窯洞,就是村民曾經的家。在這裏,中延院教授現場為我們講授了《習近平主席的知青生活與他的羣眾觀》。隨後便是現場教學,參觀樑家河。

1969年至1975年,習近平在陝西省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樑家河村插隊期間,和鄉親們一起開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播秋收、挑糞拉煤、打壩淤地的生活。同鄉親們一起勞動、生活,和鄉親們成了一家人。作為知識青年,習近平有文化,有思想,敢擔當,能做事。任樑家河村支書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建設沼氣池,解決了當地缺柴燒的問題;還辦了鐵業社、代銷點、縫紉社以及磨坊等,切實解決了村民們一系列的勞動和生活需求問題。

幾十年之後,習近平主席寫過一篇題為《我是黃土地的兒子》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回憶初到樑家河村的狀況:“年僅15歲的我,最初感到十分孤獨。但我想,黃土高坡曾養育了我的父親,她也一定會以自己寬大的胸襟接納我這個不諳世事的孩子。”

黃土地雖然有博大的胸懷,但習近平主席是過了四關考驗才被她接納的!哪四關?他説“幾年中,我過了四大關:一是跳蚤關,二是飲食關,三是勞動關,四是思想關。” 他也用真誠和實幹來回報這片歷經苦難而又無比多情的土地。1992年重回樑家河村,曾回憶自己當年插隊的生活:“早上天亮起來上山幹活,10點多回來自己做飯,吃過飯後11點多再上山幹活,幹完活晚上再看兩個小時的書。”勞動、做飯、吃飯、讀書,這就是這個15歲少年在這裏的日常作息表了。

上歲數的村民回憶起當年的習近平,説他“什麼活兒都能幹,什麼苦都能吃”、“能挑一二百斤麥子走10裏山路長時間不換肩”,後來曾有記着問,説習近平主席脖子為什麼有點偏?習近平主席説,那就是當年挑擔來着。“幹活不惜力”。村民們還向我們描述了當年打壩的情景:零下十幾度,河渠裏冰塊很厚,先要用手搬冰塊,再剷掉凍土,掏土、推車子、夯土……連當地人都怕幹這活,可卻第一個捲起褲管、光着腳,站在刺骨的冰水裏幹,手上磨出了血泡。村民們説:“他帶頭幹,我們咋好意思不幹?”從15歲到22歲,完全生活在人民中間,勞動在人民中間,不分彼此,坦誠相待,而這正是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最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説“年輕的我,在當年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着squo;生存還是毀滅squo;的問題,最後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他説:“1969年,我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樑家河。在這裏一待就是七年。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裏。” 他對人民的深情和對腳下這片黃土地的熱愛,也逐漸化作他日益堅定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責任和擔當。

在知青們當年住過的一孔土窯洞的牆壁上,我們看到了當年和村民們、知青們留下的合影。照片上的略顯單薄,但在每張照片中他總是快樂地笑着,笑得那樣開懷。看來,物質生活的貧乏終究阻擋不了精神世界的光芒,有夢想就不會被眼前的苦難所嚇倒。後來談到在陝北7年工作生活經歷時説,最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羣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後來遇到什麼困難,就想起那個時候,在那樣困難的條件下還可以幹事,現在幹嗎不幹?”

習近平總書記對樑家河人民的感情最深,他常説:“陝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鄉,這裏的父老鄉親永遠是我的牽掛,多少次讓我魂牽夢繞!”

7點,天色已晚,我們趕到寶塔山,面對寶塔,我們重温入黨誓詞,心潮澎湃。接着,觀看寶塔山燈光秀,體驗炫彩延安。

次日,先後參觀了延安革命紀念館、王家坪革命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和棗園革命舊址。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回顧了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艱苦歷程,併合影留念。在王家坪舊址,聆聽了中延院教授現場授課:《毛澤東與毛岸英感天動地的父子情》。在棗園,聆聽中延院教授的《白求恩與白求恩精神》。

參觀時,聽現場解説員翔實而生動的講解。很是感慨。參觀完,再次回到延安基地,舉行結業儀式,全體起立,高唱國歌,然後所有學員在西安市第一醫院紅色教育隊旗上簽名。

延安,既是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贏得抗日戰爭勝利,進而奪取全國勝利的解放戰爭的出發點。從1935年到1948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是在這裏生活和戰鬥了13個春秋,他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領導和指揮了中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堅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的歷史篇章。毛澤東同志的許多重要著作,如《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時期完成的。毛澤東思想正是在延安時期逐步成熟並正式寫到了黨的旗幟上。可以説,延安時期是我們黨科學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成功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理論上實現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時期。沒有延安,就不會有毛澤東思想,就不會有我們現在的新中國。

延水悠悠,千年不斷;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有了“精神”這個法寶,人才變得有“精神”,事業才會有“精神”,民族才能更“精神”。此次延安紅色教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實踐、發展、弘揚延安精神的歷史使命卻遠未結束,甚至才剛剛開始。我們,為了尋找一種精神而來,帶着一個堅定的信念而走,向着一個偉大的目標而努力前行。不虛此行,確實不虛此行!

實際上這次是我第四次來延安。第一次是2001年的九月,到延安醫科大學開男性科學術會,會後,我自己去寶塔山,王家坪革命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棗園革命舊址參觀。第二次是2002年國慶,我隨陝西電視台和華商報記者開車去延安。到了2003年,我再一次寫申請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2004年金秋十月被批准正式入黨。第三次來延安,是2005年五一勞動節,我開車帶着四川來的舅舅與父母去的。但是,哪一次去延安都沒有這一次讓我感動。因為這次是醫院組織的,所有黨員的和積極分子的大型政治學習活動,這是第一醫院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如此的培訓活動,增強我們黨員對黨的歷史瞭解,身臨其境地觸摸延安黃土高坡,避免了紙上談兵,既讀萬卷書,又行萬里路,現場教育使人印象深刻,堅定了對黨信仰,開闊了視野,增進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加強了醫院團隊精神,幹工作也更加有勁。這一切,我們必須感謝邢書記,感謝院黨委,感謝院領導的大力倡導與支持,感謝政工科各位領導的辛勤工作,使我們醫院第一批延安紅色教育團隊,在黨的十九大召開期間,來到革命聖地,體會延安精神,緊跟習近平主席,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延安,紅色革命的搖籃,讓我魂牽夢繞的神聖地方!

瓦子街紅色教育心得體會篇2

20__年8月12-13日,我隨黨校學員一起,參加了東蘭革命傳統教育學習活動。東蘭—-右江革命的腹心地,這裏不僅有着綺麗的風光,更因它獨特的歷史背景和啟人緬懷的革命勝蹟成為令世人敬仰的紅色革命聖地。我是東蘭人,這次又有幸成為黨校研討班的一員來到東蘭,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接受了兩天的學習和教育,在革命紀念碑前、拔羣墓前、拔羣廣場、拔羣紀念館、列寧巖,我們重温了革命歷史,瞻仰了鄧小平、韋拔羣等革命先烈偉績,全身心地融入到了東蘭的紅色文化中,學到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充分領悟學習了東蘭的精神和真諦。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淺談我此次學習的一些心得和感受。

第一、要學習革命先輩堅定理想信念、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的革命精神。社會主義江山來之不易,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犧牲,敢於奪取勝利。我們要象韋拔羣等革命先輩那樣,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在實踐中把這一堅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實到我們的行動中,落實到我們的崗位上,腳踏實地地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確保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打下的社會主義江山千秋萬代永不變色。

第二、要學習革命先輩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中國革命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開展的。但是,廣大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不畏艱難,團結一致,以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戰勝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我們必須學習革命先輩們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革命精神,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不畏艱難,勇於開拓,善於創新,全面做好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全面、協調、健康發展。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我們黨組織的先進性。

第三,要學習革命先輩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我們黨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鬥發展壯大、成就偉業的。沒有艱苦奮鬥,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新中國的歷史、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一部艱苦奮鬥的歷史。歷史和現實一再表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黨的__大剛開過不久,__帶領中央書記處的領導同志到西柏坡學習考察,重温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兩個務必,要求全黨要牢記兩個務必,大力倡導並身體力行艱苦奮鬥精神,這在今天仍有特殊意義。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我們必須學習革命先輩們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樹立為黨和人民長期艱苦奮鬥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堅韌的革命品格。牢記歷史責任,自覺加強黨性鍛鍊,弘揚艱苦樸素的作風,堅持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情,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廣大黨員領導幹部要經受住執政、改革開放、市場

瓦子街紅色教育心得體會篇3

四天大別山幹部學院的學習,瞬間消失,脱下紅軍服的瞬間,自己的心充滿了愛情和崇敬。看着這件軍裝和紅色的領帶,給我帶來了忠誠、責任和奮鬥的力量!

回顧4天的學習,從課堂教育大別山精神及其時代價值到現場參觀鄂豫皖蘇區首次支付革命博物館、烈士紀念館、革命舊址羣的熱情教育大別山,我來了,體驗式教育重走長征路,我們的心一次激動,洗禮,淨化

①忠誠。大別山十萬英雄的孩子在戰場上奔跑,血沃中華,自己忘記死亡,繼承人的行動體現了對黨的忠誠。在和平時代,我們應該更加珍惜,忠於黨,忠於履行責任。

②為民。參觀李先念故居,讓我們看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身體力量,身先士兵實踐先國後家,先民後自己的獻身精神和人類愛情。為民永遠是我們黨員追逐的人生目標。

③團結。重走長征路的切身感受,讓我們感受到,只要目標堅定,團結一心,排萬難,勇往直前,一定能實現勝利。

歷史顯示了未來。習總書記説,看看昨天的雄關漫道真如鐵今天的人類正道是滄桑,看看明天的長風破浪有時。作為洛陽的中青年幹部,有多大的勇氣,有多大的領袖,有多大的能量,有多大的責任,有多大的貢獻!學習後,我們必須繼承大別山的精神。

當我們遇到困難和挑戰時,我們應該迎接困難,鼓勵前進,勇於亮劍,為人民的利益獻身,為黨的事業而努力。當我們遇到困惑和疑問時,我們應該先士兵,做表率,在黨言黨,在黨愛黨,在!黨護黨,做人民公僕,做黨的利益維護者。當我們遇到誘惑和不平時,我們應該堅持廉潔、自律、精進、為人民工作、為人民解憂、為黨事業發展壯大的實踐者和奮鬥。

古人説:天地出生的人,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工作的人生活着,一天一天的勤奮,履行責任,表現出生活的價值,反映出人生的意義。讓我們努力成為對黨忠誠的人,成為有價值的人,成為有人生獻身的人。

瓦子街紅色教育心得體會篇4

1、愛祖國,為祖國的前途而奮鬥,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職責。

2、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着我的祖國和人民。

3、祖國就是我的家,黨就是我的母親,為了他們,我決心獻出我的一切!

4、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和自力更生精神,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力量。

5、我是炎黃子孫,理所當然地要把學到的知識全部奉獻給我親愛的祖國。

6、我愛祖國的勞動人民,是他們開闢荒野,種出糧食,挑來河水或井水把我哺育長大。

7、我正增加百倍的勇氣和信心,奮勵自勵,為我們偉大祖國與偉大人民繼續奮鬥。

8、我懷念我的母親。她用她的乳汁餵養我,她用大巴掌撫摩我的頭。直到今天,我的身上還能感到她懷裏的體温。

9、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錢能買的,我的音樂,要獻給祖國,獻給勞動人民大眾,為挽救民族危機服務。

10、愛國主義的力量多麼偉大呀,在它面前,人的愛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麼呢?

11、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它,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

12、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3、真正的愛國主義不應表現在漂亮的話上,而應表現在為祖國謀福利,為人民謀福利的行動上。

14、祖國的山對我們總是有情的。我們對它們每唱一首歌,它們都總是作出同樣響亮而又熱情的迴響。

15、每一個偉大人物的歷史意義,是以他對祖國的功勛來衡量的,他的人品是以他的愛國行為來衡量的。

16、一個人只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有一顆愛國之心,就什麼事情都能解決。什麼苦楚,什麼冤屈都受得了。

17、有些人想到人類“最高貴”的品質,其中包括協作、利他主義、愛國主義、領士戰鬥中的英勇等到,都是__的遺傳成果。

18、屬於人民的人為了愛國的理想而死去,他們犧牲了自己。可是派他們去犧牲的人卻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着。結果利益比理想的壽命更長。

19、愛國主義是我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光輝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強大動力,而愛國教育無疑是最重要的教育!

20、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這個民族最美的花朵。愛國,是一個神聖的字眼,在歷史發展的曲折過程中,愛國主義歷來是我國人民所崇尚的。

瓦子街紅色教育心得體會篇5

x年7月1日,遙牆交通管理所的所有共產黨員參加了歷城交通運輸局洪樓黨支部組織的去太行山野三坡和抗日根據地白洋澱為期三天的參加學習。我們跟仲宮支部的所有黨員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積極影響支部號召,投身到這次紅色革命教育中去。作為改革開放三十年鑑證的新時期共產黨員,在這次紅色教育以後,我的體會很多,受到的教育也是巨大的,總得説來有以下幾點體會,想跟大家共同探討共同學習:

首先是思想認識方面:現在很多八零後,九零後們對曾經的紅軍過雪山,草地二萬五千里長徵已經沒有太多記憶了,甚至我們這些所謂的六零,七零後們也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印象都是從書中或者是當年的老紅軍,老八路口中得知的,所以我認為當前大力宣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尤為重要。在網上看到有些國外言論談到我們的紅色政權將在第幾代第幾代人手中變色的説法,因此我認為,只有我們不忘記昨天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的思想才能永保共產主義先進性,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視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才能在工作中堅持正確的方針、路線,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提高幹好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把我們的交通事業推向更高。在野三坡革命老區參觀時,我們瞭解到70年前蕭克將軍在這裏創建了平西抗日根據地,浴血奮戰中,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野三坡的每一道山,每一寸土,都留下了先烈們殷紅的鮮血。我們走在野三坡,無處不在感受着歷史的薰染,無論是古代戍邊埋骨青山的將士,還是昨天戰鬥獻身革命的英烈,無時無刻不在給我們心靈帶來劇烈的震撼。再看看改革開放以來,這裏的人民大力發展紅色旅遊項目,過去的荒山野地如今發展成為綠色農家小院。經濟發展了,人民的熱情更為高漲,這就是千萬箇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縮影,新時期的中國農村,正變單一的普通耕種向經濟型多元化邁進,相信不久的將來,這裏的景色一定會更加美好。

其次,通過這次的參觀學習,使我更深的體會到不能只把宣傳教育掛在嘴邊,每年喊喊口號,便覺得是受到教育了,更要把紅色教育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這種想法在我參觀完白洋澱後體會更為深刻。白洋澱是中國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於河北省中部。舊稱白羊澱,又稱西澱。因電影《小兵張嘎》而馳名中外。白洋澱人民有着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抗日戰爭時期,白洋澱地區人民成立了著名的水上游擊隊雁翎隊,利用河湖港叉開展游擊戰爭,威震敵膽。我又想到了地雷戰,地道戰,這都是把毛澤東思想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的典型事例,我認為無論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還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在吃透精神實質的同時,更要拿出切合實際的工作措施,把我們的工作做得更能服務羣眾,讓廣大老百姓真正體會到社會主義的先進性,更有優越感,最大的發揮我們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把我們的思想行動完全融入到我們所從事的交通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嚴格執法,依法行政,把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碌碌無為,得過且過,亦或唱唱高調,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混日子,甚至有些人怕幹事,怕幹錯事,甚至不幹事,不作為,這樣的後果是多麼可怕啊。要徹底轉變工作作風,變被動等待為積極主動,快樂工作,幸福生活,這樣,我們的行動才能出效率,工作才能出成績。

再次,作為新時期的共產黨員,我們還要不斷地學習,用知識豐富我們的頭腦,用理論武裝我們的思想,用行動體現我們的價值,不斷強化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在工作中帶領大家發揮吃苦耐勞精神,勇於奉獻,甘當鋪路石。有些同志覺得現在的工作比較穩定,不用學習了,甚至有些同志也不關心國家大事,變得有些冷漠。隨着經濟多元化的發展,我們的工作、生活節奏也越發的加快,許多人變得浮躁起來。其實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整個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説明了世界大融合,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的經濟也不能脱離世界經濟而單獨發展,不光經濟如此,文化、科技、教育等各方面都是如此。越是在這樣的時候,我們越得加強自身的學習,在學習中沉澱自己,保持高度清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被那些妄圖顛覆中國的思想所侵擾,從而更加堅定我們的政治信念,更好地投入到我們所熱愛的事業中去。

以上是我參觀紅色教育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不當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