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校師資崗培感悟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1W

第一篇:高校師資崗培感悟

高校師資崗培感悟

高校師資崗培感悟

前言

2014年暑期(7月19日~8月18日)在我的教師生涯裏是一個值得紀念的一段時光,我在四川師範大學參加了四川省第十七屆高校青年教師為期一個月的崗前培訓班學習,首先我要感謝四川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為我們提供的學習近平台,感謝我的送培單位--四川天一學院,使得我有幸聆聽了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等數場高水平的專題講座,領略了教授們治學嚴謹的人格魅力和工作作風,學習到了他們為高等教育事業奉獻的精神。

通過培訓,我得到了很大的收穫,可以用“不虛此行,受益匪淺”來概括。現將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培訓雪中送炭,學習如獲至寶

這次培訓對於我來説如同雪中送炭、如飢似渴,教授們為我釋疑了許多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產生的種種困惑,同時在教授們的身上學到了許多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獲得了許多非常寶貴的教學經驗,下個學期把學到的這些經驗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讓我的學生受益。作為一名已經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我來説,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授課技能,但在如何組織教學,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效果上,還感到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通過崗前培訓,把以前一些認識模糊的問題,終於搞清楚了,以前的一些實踐體會,如今也找到了理論支持,更為重要的是,我深深體會到,教育確是一門藝術,一門大學問,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鑽研、去感悟。

專題課程組合,學員受益頗豐

從課表上能夠看出師培中心的老師用心良苦,他們把深奧的“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等課程,分解為若干個專題,然後請省上著名的專家學者開講座。從大課和晚上的三次選聽課來看,特別是晚上的課,場場爆滿,氣氛熱烈,這些動人場面近年在高校講座中恐怕是少有的。何平老師的“做幸福的人”,張皓老師的“陽光心態,幸福人生”,他們教給了我們專業知識以外的內容,他們提出的“境由心生”、“達者無憂”,讓我變得“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使我更加專注於自己的工作狀態。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開始用“陽光心態”去思考和麪對問題,自己變得豁然開朗起來。教師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感悟微格訓練,把握試講機會

一個月的培訓,課程多、時間緊,師培中心為了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增加了研討和交流的機會,專門安排了微格訓練課程,這個課程安排得非常好,受到學員們的歡迎,從主動報名參加的人數上就能説明這個問題,學員們不願意放棄這個難得的鍛鍊機會,因為它能讓參加微格訓練的學員在真正站上講台之前就有機會通過視頻的回放看到自己講課的全過程,然後通過班導師和學員進行點評切磋,指出不足,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而試講課程更是需要全程參與讓我們有了提升的空間,因為是在大教室有更多的學員參加,這更有利於大家的交流和提高,通過一次一次思想碰撞,及時發現自身的閃光點和改進點。

學習名師風範,加強品德修養

陳萬松教授在“教師形象與師德的兩種精神”的專題講座中,講述了哈工大馬祖光、武漢大學桂希恩和復旦大學賈植芳教授現身祖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動人事蹟,讓我再次感受了名師的蠟燭精神和園丁精神,使我的心靈得到淨化,境界得到提升。講座中,陳教授用《資治通鑑》中頗為耐人尋味的話“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來説明教師要“努力把‘人’這個字寫得端正些”。他説:教師責任感的強弱是職業高低的重要表現,也是學生評價和認可教師的重要標準。 他讓大家思考“學生最看重教師的是什麼?”他説開始學生可能注重教師的外表,但最終要看教師的人品、師德和學識,只有成為學生的楷模和讓學生記住的教師才是好教師。他告誡教師們:園丁的責任貫穿於一年四季,教師的責任也貫穿於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全過程,因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不止在課堂。

找出自身差距,明確努力方向

通過學習使我懂得了教師要“立德、立功、立言”的道理,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做到“正直、上進、博學和善良”才能成為一名好老師。我感到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肩上的責任以及崗前培訓的重要,找出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和今後努力的方向。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深知提升自己綜合素質的重要。首先我要注重人文與科學素養的提高;其次要做到表裏如一,更加註重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再次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注入自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將理論、實訓和感情都融入課堂,並設法把教學內容和自己的思想讓學生掌握,能有效啟發和引導學生,使自己不愧為“塑造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崇高而光榮的稱號。

結語

一個月的暑期培訓,雖然辛苦,但是我們樂此不疲,因為我們是帶着送培單位領導的囑託和同學們的期待來學習的。培訓雖然結束了,但真正的學習才剛剛開始,我要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完善自我,多向同行學習,特別是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爭取做一名受學生愛戴的優秀的高校教師。

第二篇:高校教師資格證培訓課程崗培心得

崗前培訓心得

一轉眼,為期兩週的新任教師崗前培訓結束了。通過在培訓班的學習,我在政治思想方面、教學業務技能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切實體會到了崗前培訓對所有新進教師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教育,是人類崇高的事業,這一事業的承擔者就是教師。教師傳遞人類的文化科學知識,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教師的歷史使命,光榮而艱鉅。人們用“百年樹人”來表達教師工作的深刻意義,用“辛勤的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來表達對教師的崇敬。“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是民族希望之所託,肩負着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大學教師又以其特定的歷史任務,起着特殊的社會作用,構成其特殊的社會地位。人們往往把大學教師這一職業同文化發達、科學昌盛、政治民主、人類進步緊密聯繫在一起,用“學者”、“專家”和“教授”來稱呼大學教師,把大學教師的形象作為社會文明建設的一面鏡子,能夠成為一名光榮的大學教師,我倍感榮幸和自豪。

通過《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學習,我在政治思想上有了明顯的進步。首先是對什麼是高等教育及怎麼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高等教育就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專業教育,是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的社會活動。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聖天職,“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既當“經師”,又當“人師”。經師教學問,人師則要教行為、教品德、教學生怎樣做人。高等學校教師肩負着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專門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師既是學術方面的專家,又是培養造就人才的行家。這就要求我們應具備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須的教育法規、教育科學、心理科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樹立依法從教的觀念和科學的教育觀念,熟悉教育活動中的心理現象,懂得教育規律,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只有具備了這些方面的知識,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師的職責,勝任教育教學工作。

其次是通過學習了《高等教育心理學》,我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有了更進一步的把握,也明白了心理健康對於高校教師來説有多重要。古往今來,多少人用詩一般的語言來讚美教師,賦予教師以崇高的榮譽。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廣大教師的辛勤而有效的勞動,那麼這個社會、國家、民族的

文明過程必將中斷,人類將永遠處於愚昧無知的狀態之中。因此,教師職業是一種崇高而又神聖的職業,同時,教師心理健康也是一個優秀教師必備的品格。“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教師職業之所以崇高,不僅因為它的光榮,還在於它的無私奉獻精神,更在於其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視為人生的最大幸福,最高的人生價值觀。如果一個教師能夠盡心盡力地教育和培養學生,並以自己的崇高道德言行一致地做學生的表率,使學生成為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有用之材。所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質,既是人民教師的崇高職責和時代賦予的使命,也是教師自我完善的根本要求,它對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把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深遠的意義。

通過學習,讓我知道大學教師是光榮的,但光榮的背後也有不愉快的方面,其實大學教師工作本身就像是生活,苦與樂同時存在,關鍵的整個心態,只有放眼未來,苦才會變成樂,只有更多的付出,才會有樂的存在。學習了《高校教師科研工作的定向與轉向》後,我深刻的體會到作為高校教師,科研是工作中必須的一部分,也是高校教師在工作之餘學習的一種表現。

總之,高校崗前培訓對我們這種新進高校教師這一崇高而又神聖職業的新教師來説,是具有深遠意義的,並且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我的大學教師生涯將從此起航!

第三篇: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初探

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初探

內容摘要:隨着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加大,當前高等教育進入了跨越式發展道路.各高校都在為如何建設一支政治、業務素質高、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進行有效的實踐和探索.如何更進一步從理論上探討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用以更好的指導實踐,是本文的主要思想。文章從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內容、制度設計與具體措施等方面對師資隊伍建設的政策制定、流動機制、激勵機制、考核評價機制的建立以及師資的穩定、使用、培養制度的設計、具體措。

隨着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教育戰略地位的提高,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加大,高校的改革駛入快車道,高校教師待遇得到提高,發展機會也大大增多,出現了人才大量回流學校的可喜變化。高校師資建設的問題也從如何穩定人才隊伍轉變為如何引進高層次的人才和更好的利用現有人才,優化師資結構上來。

一、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內容

師資隊伍建設是一個長久性的工作,內容多、涉及面廣,應分層次、有步驟的進行。師資隊伍建設至少應包括如下內容:

1.師資隊伍建設的政策制定

師資隊伍的建設首先要有好的政策導向。政策是指揮棒。師資隊伍建設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伴隨着學校的存在而存在。施等進行了論述。從政策層面上勾畫了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個構架. 因此,在師資隊伍的建設過程中,應有一個長遠的政策安排,以便從宏觀上把握師資隊伍建設的方向,使其成為師資隊伍動態建設的一種政策導向,使得師資隊伍建設總能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發展、外部環境的變化要求。

2.師資隊伍建設的制度設計

在政策方針確定之後,從管理層次來看,一套良好的制度能使得師資隊伍的建設持久、健康、平穩的進行。制度上的保證能使師資隊伍的建設在動態中完成數量上的平衡、結構上的優化和質量的提高。制度設計應能保證師資隊伍建設全過程的進行,使得在制度的作用下,形成一整套的建設機制。具體來講,制度的設計應包括引進、穩定、使用、培訓等內容。於高層次的人才、學校學科建設緊

缺的人才的工資待遇應從優確定,並隨本人職務和工作清況的變動作相應調整。並根據引進人才的產出效益,使引進人才的智力投入和物質利益直接掛鈎,以對引進人才產生充分的激勵作用。

其次從生活配套入手。如對引進人才的住房,學校以貨幣或實物的形式給予解決。在家屬安置、子女入托入學、醫療服務、文化生活等方面學校可統籌考慮,以解除引進人才的後顧之憂。

再次從工作環境入手。充分發揮科研啟動資金的作用,配備相關科研設備,為引進人才營造良好的工作條件,激發引進人才的創造力,調動工作積極性。

4.考核評價機制

對於引進的人才還得建立有效可行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機制,對引進的人才要進行目標管理、跟蹤考察、定期考評,使得考核工作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以便對他們所做出的貢獻和提供的成果進行全面科學的評估。這樣一方面是對現有人才的評估,以確定所存在的問題和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在以後人才引進中,可以根據己引進人才的情況對引進人才的方向和具體要求等方面做動態的修改,以更好的適應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

二、師資穩定的制度設計與具體措施

在教師的穩定製度設計與具體措施實施中,要樹立“求所有、求所留、求所在、求所用”的人才觀點,積極探索事業留人、環境留人、制度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用人機制。

1.待遇留人

物質利益是人們生存的基本條件和工作的根本保障,也是高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必要手段。薪酬待遇在某種程度上體現着人才的市場價值,是人們充分發揮工作能力的物質動力。根據注重效率,維護公平的原則,使人才的待遇與其經歷、能力和業績掛鈎,公平合理,建立實施能有效穩定激勵人才的薪酬制度。具體來講,首先,處理好“女婿”和“兒子”的關係。“兒子”是主人,在人才極度缺乏的情況下,理應謙讓“女婿,就是説引進人才待遇可以略高於校內人才的待遇,因為首先要解決的是人才的數量問題;當引進數量達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就必須考慮二者的待遇對等問題。否則,就會產生“引來女婿氣走兒子”的後果,也是得不償失。

2.事業留人

以事業的不斷髮展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吸引和穩定人才,營造用武之地。一是學校為人才的發展拓展營造良好的工作平台和發展空間。二是人才的職業生涯設計。人才很注重事業的成功,很注意在工作中追求滿足的需要,如貢獻、盡責、創造、成就、發展、提高等。在以成就個人事業和達到組織目標的統一過程中,實現人才的穩定。要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在組織中的作用和地位,意識到自己對未來學科發展的積極意義。

3.環境留人

通過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優美的生活環境、親和的人際關係環境和健康的學術環境等來吸引和穩定人才。人際關係融洽、氛圍温馨,生活安定,心情愉悦,增強人才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忠誠心,增強高校對人才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從根本上穩定人心,留住人才建設優秀的校園文化,努力豐富教師的文化生活,增進相互交流和凝聚力。

4.制度留人

通過選拔任用制度、雙向選擇制度、競爭上崗制度、考核評價制度、薪酬管理制度。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對具有創新思想並取得重大科研和教學成果的青年教師,學校要給予大力扶持。要充分利用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設立的各項專項基金和獎勵制度,重點支持青年教師中的優秀拔尖人才,促進青年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的成長。

2.高校人才資源培養培育形式力求多元化

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要依託和發揮學校和其他社會組織力量辦學的作用,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人才培育網絡。各單位制定培養計劃時要統籌兼顧,優先考慮學科建設、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對中青年教師教師,應實施學歷提升計劃,培養計劃的重點要放在提高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的比例上,對青年教師還應通過政策鼓勵,攻讀博士學位。另外,在選擇攻讀學位專業、學校時,應避免“近親繁殖”現象,重點放在211、985高校和重點學科上。

參考文獻:

1、張德.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

2、李嘯塵新人力資源管理.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4.

3、尚振國 殷正衝構建面向知識經濟的人力資源開發體系.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2).

4、皮江紅.論美國高校的師資竟爭—兼談對我國高校師資建設的啟示.皖西學院學報.2014, (10).

5,謝繩武主編.教師職務聘任與隊伍建設.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2014, (8).

第四篇:高校師資培養問題探討

高校師資培養問題探討

蘇雲竹

(雲南中醫學院,雲南昆明650200)

摘要:師資培養是高等教育中的一個基礎工作。本文從師資培養的內在規定性、師資培養的風險問題和師資培養機制建設方面進行分析討論,認為師資培養是實施教育創新、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主要內容,學校和教師個人都要正確認識師資培養的意義,合理規避師資培養中的風險,建立有效的師資培養體系。

關鍵詞:高等教育實踐活動;師資培養

高校師資培養是高等教育中的一個基礎工作。本文試圖對師資培養中的一些現實問題予以探討,以期引起討論,增進共識。

一、師資培養的內在規定性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堅持教育創新”的教育思想,指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的目標要求,同時強調“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這是現階段教育事業建設發展的目標和方法論。按此,師資培養是實施教育創新,推進素質教育,造就大批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前提和基礎。

分析我們現階段的師資隊伍狀況,大部分是在我國傳統教育模式下成長起來的。他們在傳統教育的作用下,智力方面的基礎知識夯實,非智力方面的知識相對不足。但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不僅要對學生實施智力因素教育,而且還要對學生實施非智力因素教育。教師自身存在與推進素質教育要求不適應的方面需要通過培養提高來達到。

另一方面,素質教育的本質是始終圍繞提高學生的素質這個目標來進行的。而人的素質提高是用其同社會發展要求的適應程度來衡量的。這就要求教師的知識儲備和更新要與社會發展中的知識更新週期同步甚至趨前。素質教育的這一本質規律揭示,師資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一個不 1

可或缺的主要內容,需要同素質教育的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同步開展,長期堅持。

應該説,實施教育創新,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場變革和教育思想及人才培養模式的進步。在這場變革中,除教育體制、教育手段、課程設置和教育內容等方面的變革外,其根本的應該是教師從知識傳播者向人在質的方面適應社會需要總和的人的物質要素和精神要素的塑造者轉化的變革。不實現教師角色轉化環節,教育創新理念的實踐和素質教育的推進都將是虛無的。因為教師是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教育創新理念的實踐和素質教育的推進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把自己的認知通過教育的外在作用,內化為學生的心理、品格和能力而實現的。所以教師的知識水平以及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對社會的理解都決定和影響着教育創新的實施和素質教育的推進。

按照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教育是人根據自身需要開展的一項具體的實踐活動。在高等教育的具體實踐中,其主體是教師,客體是學生,通過主體對客體的作用,教師使自己生命活動本身變成意志和意識的對象,塑造社會所需人才,實現自我超越,完成黨的教育任務,達到黨的教育目標。教師的主體地位規定了其在教育實踐中應有的素質和能力,必須符合教育的發展、社會的發展、人的發展需要要求。但教師的提高僅靠自我認知、自我改造來實現是侷限的,也需要按照教育規律,遵循人的成長曆程,在一定的教育作用下內化昇華來實現。

師資培養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根據教育發展需要適時完成教師接受再教育的重要措施。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關於教育創新思想對教師的應有狀況要求和推進素質教育的本質規律,都藴含着師資培養在教育實踐中的重要意義,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在規定。

二、師資培養的風險認知

師資培養是因為教師的現有狀況與教育發展對教師所要求的應有狀況之間存在差距,為消除這種差距,提高教師駕馭現代教育實踐活動的能力而對教師實施再教育。

從師資培養的目標行為考察,師資培養是一種投資行為。其投資經過

教師在培養後的具體的教育實踐活動中提高教育質量,提升人才培養素質來實現成果轉化,從而推進教育的發展以獲得投資回報。

分析師資培養的投資成本,包含組織投資和個人投資。組織投資是國家和學校,根據教育發展對教師的能力要求,有針對性地創造條件,為教師的能力提高提供培訓學習的投入。教師個人投資是教師參加學習所花費的時間、精力、學習費用的投入以及因參加學習而承擔的機會成本。其投資效應主要看成本收益。如果教師通過學習後,在教育實踐中創造的勞動價值大於學習投資成本,且教師個人通過學習獲得的人力資本儲量,在教師的教育實踐中獲得人力資本收益,那麼師資培養就是正效應設資,通過師資培養來實施教育創新,推進素質教育就達到了積極的效能作用。

師資培養作為一種投資行為來考察,必然需要認知其存在的風險。按投資行為的一般經濟學法則,投資風險承載於投資者,潛在於投資行為中。對師資培養的風險認知將直接影響着師資培養的組織行為和個人態度。

從組織投資風險分析,一是通過師資培養提高了教師自身人力資本儲量,為教師另擇業主,導致人才流失成為可能。再一是教師雖然通過師資培養提高了能力,但在具體的教育實踐活動中,由於教師主觀能動性發揮不夠充分等原因,有可能達不到學校的預期組織目標。

從教師個人的投資風險分析,主要是教師本人在參與學習期間可能出現因社會發展變化和新增人力資本儲量的預定作用平台變化等不可預測因素而使預期的能力發揮受挫,導致教師個體自身通過學習所獲得的人力資本不能按預期獲得回報。

考察投資行為,存在風險是其中必然,規避風險也是應有之意。但合理規避並不是因噎廢食,為避風險而消極待之。正確的態度應該是遵循資本運作最基本的趨利避害原則,調適各種因素,營造最大效應地發揮投資效益的環境和機制。

無可否認,教師通過師資培養途徑提高人力資本儲量,提高自身社會價值,使之產生流動思想和行為是一種可能的偶然。但教師通過主觀努力,把握客觀發展時機,提升自己並在實踐中釋放潛質,創造價值,是一種人的求真發展必然。而且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發展,使之在服務社會中

推動社會進步是教育的本質意義。廣而言之,經教育培養造就的高素質人才,無論在何行業從事何崗位,其最終作為都在於推進社會的發展,這與教育的最終追求是一致的。並且人才的合理流動,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是社會進步和人的發展內容,是教育的主導,是尊重人才的實踐內涵。作為引領社會進步,倡導人的發展的高等教育,應為人的進步、人的發展、人的價值實現創造更多符合人的發展需要的條件和環境,用組織措施來弱化師資培養,限制教師的合理流動,以期規避師資培養風險不是積極行為,有悖於教育發展主旨和人的發展需要。

作為教師,對參加學習中可能承擔的風險應理性判斷,客觀對待。社會的發展進步就是在打破舊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過程中實現的。環境的改變,條件的變化,可促進人在新的環境和條件下修正發展目標,採取積極行為,也能為人的發展在變化中尋得適宜機會。現代社會的標誌之一就是競爭。而現代社會的競爭是有秩競爭、能力競爭。黨的十六大要求“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教師是營造學習型社會的首要者,應率先垂範,主動實踐,以積極的態度來認知自身隊伍建設的師資培養意義,正視可能存在的風險,把握最終的發展目標,在學習中追求自身最大人力資本儲量,在發展中實現自身人力資本最大效益。

三、師資培養機制建設

師資培養的效能考察最終決定於學校的人才培養效益,取決於學生的顯能表現。而學生的顯能表現是教師把通過師資培養獲得的知識轉化於教育實踐過程中並內化為學生的能力來實現的。按教育實踐促進學生成才成長規律,師資培養不能是短期行為,其效能在短期內難有收益,也難於評估考證,需要在長期的有效機制作用下形成良性互動,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和事物發展過程中進行考察、評估、修正和完善。

根據教育規律對師資培養要求,師資培養機制應包括師資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培養措施及培養效能評估等方面。

師資培養目標是根據教育發展對教師的能力要求狀況提出教師通過培養應達到的狀況;培養方案是師資培養的經費保障、培養方法、實現途

徑、培養步驟等方面的總體設計;培養措施是為達到培養目標、落實培養方案的組織條件、組織保障和獎懲激勵、紀律約束等方面的組織要求;培養效果評估是對師資培養績效進行分析評價,根據分析評價結果,適時修訂培養目標,完善培養方案,加強培養措施。

只有在有效的師資培養體系的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師資培養的良好機制,教師隊伍建設才能滿足教育發展需求,並通過教師隊伍的提高與教育發展的互動作用,使教師隊伍建設為教育發展提供有力的師資力量,教育發展為教師隊伍建設提供正確導向和優良環境。

第五篇:崗培心得體會

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心得體會

李文鳳

摘要:“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傳遞人類的文化科學知識,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一代又一代的新人。而大學教師又以其特定的歷史任務,起特殊的社會作用,構成其特殊的社會地位。作為一名即將踏上大學講台的英語老師,通過一個月的崗前培訓,我在政治思想、職業道德、業務技能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對教師這一職業更加熱愛,認清了自身的職業定位,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做了很好的鋪墊。

關鍵詞:心得體會,政治思想,職業道德,業務技能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2014年的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師崗位職業技能培訓就要結束了。通過在培訓班的學習,我在政治思想方面、教學業務技能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與進步,切實體會到了崗位職業技能培訓對所有即將走上講台的教師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對此,我就在培訓班學習以來的心得體會小結如次。

教育,是人類崇高的事業,這一事業的承擔者就是教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傳遞人類的文化科學知識,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教師的歷史使命,光榮而艱鉅。人們用“百年樹人”來表達教師工作的深刻意義,用“辛勤的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來表達對教師的崇敬。“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是民族希望之所託,肩負着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大學教師又以其特定的歷史任務,起特殊的社會作用,構成其特殊的社會地位。作為一名大學英語教師,除了傳道授業外,“解惑”更應該得到重視並落實到我自己的日常工作當中。在當前的信息爆炸時代,傳統、現代和後現代思想以及東西方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與融合,加上學生本身的生理、心理等特徵,必然會給學生帶來這樣、那樣的困惑甚至迷惑,嚴重的可能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如何在各種複雜的狀態中給學生理清頭緒,解決他們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將是我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不斷思考的問題。 回首這一個月培訓,我在政治思想上有了明顯的進步。

首先是對什麼是高等教育及怎麼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高等教育就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專業教育,是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的社會活動。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聖天職。教師既當“經師”,又當“人師”。經師教學問,人師則要教行為、教品德、教學生怎樣做人。高等學校教師肩負着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專門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師既是學術方面的專家,又是培養造就人才的行家。這就要求我們應具備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須的教育法規、教育科學、心理科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樹立依法從教的觀念和科學的教育觀念,熟悉教育活動中的心理現象,懂得教育規律,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只有具備了這些方面的知識,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師的職責,勝任教育教學工作。 其次是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有了更進一步的把握。“師者,人之模仿也”,古往今來,多少人用詩一般的語言來讚美教師,賦予教師以崇高的榮譽。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廣大教師的辛勤而有效的勞動,那麼這個社會、國家、民族的文明過程必將中斷,人類將永遠處於愚昧無知的狀態之中。因此,教師職業是一種崇高而又神聖的職業。“純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教師職業之所以崇高,不僅因為它的光榮,還在於它的無私奉獻精神,更在於其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視為人生的最大幸福,最高的人生價值觀。如果一個教師能夠盡心盡力地教育和培養學生,並以自己的崇高道德品質言行一致地做學生的表率,使學生成為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有用之材。所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質,既是人民教師的崇高職責和時代賦予的使命,也是教師自我完善的要求,

它對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把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深遠的意義。

再次是明確了高等教育法與教師權利和義務,學會了運用法律法規來處理高等教育中的糾紛與維權。國家頒佈了《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法規以確保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同時也用法律形式確保了教師與受教育者的權利與義務,使我國的教育事業朝着依法治教、依法育人的方向發展。

在培訓班的學習,使我在政治思想上有明顯進步的同時,我在教學業務技能亦有大幅的提高。

第一是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與教育相結合的產物。學習教育心理學的首要任務在於揭示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質、培養自我意識、協調人際關係的心理規律,揭示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心理髮展與教育情境的依存關係,從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學的基礎上,提高教育的科學性和效益,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有助於幫助我們青年教師儘快熟悉和適應高校的教育工作,儘快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以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全面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自覺進行教學改革。只有運用符合科學規律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是認識到了學習《大學教學理論與方法》的重要性。想我們這種剛走出校園,即將步入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一方面對大學教學理論缺乏瞭解,另一方面又缺乏大學教學實踐經驗,對大學教學的過程認識不足。青年教師只有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大學教學理論與方法後,在欣賞別人的教學科研成果時才能看出其中的“門道”,把它用於實踐,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素養,並在教學活動中進一步開拓和創新,取得新的成果,從而促進大學教學理論的研究,推動大學教學理論的發展和教育方法的更新。

總之,高校青年教師崗位職業技能培訓對我們這種即將步入高校教師這一崇高而又神聖的職業的青年人來講是有深遠意義的,同時也是必不可少的。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更加熱愛,認清了自身的職業定位,作為年輕教師的我,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適應教學工作環境、生活環境、人際關係環境等,相信自己,不斷不前,懷着執着的信念去克服困難,在平凡的崗位上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謝安邦(主編),《高等教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伍新春(主編),《高等教育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勞凱聲(主編),《高等教育法規概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李春秋,《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