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精品黨員先進事蹟心得感悟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9W

精品黨員先進事蹟心得感悟多篇

優秀黨員先進事蹟心得感悟篇1

聽到張小娟遇難的消息時,很多她生前的同學和老師都難以接受這個現實。

“我聽説消息後,第一時間找人再三核實。我不敢相信這是我們的孩子,但這真的就是我們的孩子。”10月10日,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告訴《中國青年》記者,她反覆確認,這位犧牲在一線的扶貧幹部,竟然真的就是自己的學生張小娟。

“唸書的時候,小娟屬於不前不後,不聲不響的女孩子,如果不是因為我帶了她們班去湘西實習,可能都不會留下太深的印象。”蒙曼回憶説。

張小娟大學室友烏蘭得知張小娟遇難的噩耗後,在朋友圈寫道:“那次相聚還想着以後白頭再聚首,沒想到竟然沒有以後。”

瞭解張小娟的人都説,她是一個愛笑的人。烏蘭告訴《中國青年》記者,她們大學宿舍過生日的時候,大家會買好多吃的,一起玩兒棋牌遊戲。每次小娟當殺手的時候眼睛都瞪得很大,表情很嚴肅。“小娟給我的印象很深刻,長得漂亮,小麥膚色,眼睛雪亮,黑白分明,烏黑的頭髮,笑起來很爽朗,很能感染他人。”

“那時候覺得她最大的特點就是愛笑,是大大咧咧的那種笑,好像永遠沒有煩心事似的。嗓門大,愛唱歌,尤其擅長《青藏高原》,每次唱k的時候,最後的高音部分總要請她來壓軸。”張小娟的大學同學張新宇説。

張小娟出身普通農家,家境一般。她在上大學期間,勤工儉學,努力賺錢補貼家用。在艱苦的條件下,她總是樂觀開朗,積極向上。在烏蘭的記憶中,張小娟特別懂事,“上大三的時候,她兼職給學生補課,補課很辛苦,課餘時間基本不在宿舍,發工資後還請我們吃飯,她是個既節省又大方的好姑娘。”

張小娟的大學室友賴虹回憶説,在本科期間,張小娟並不是班裏成績最突出的學生,但她讀書很認真,一到考試通宵背書時,總是滿頭亂糟糟,讓頭髮做發愁狀。“她在我心中永遠是22歲時,意氣風發,善良開朗的樣子。”

張新宇還記得,快畢業的時候,他問小娟,以後最想做什麼,她説就想一直坐在國圖那棵銀杏樹下看書,聽着風吹樹葉的聲音,等着太陽慢慢轉過來照在南邊那一排窗户上。“小娟描述的特別有畫面感,一切鮮活地就像昨天發生的一樣,而她的人生已經再也沒有了想象中的可能。”

“畢業後的一個春天,我們在學校附近小聚,席間得知那天正好是她的生日。就在魏公村的轉角處,同學們買了一大束太陽花送給她。她欣然接受,緊接着便展露出了標誌般的笑容。誰知道那一面竟成了永別。”張新宇悲傷地説。

年少時的分別,雖然也會難過,但同學們覺得天大地大,相見有期。她留給大家的最後印象,就是像那束太陽花一樣,永不凋零的笑容。

優秀黨員先進事蹟心得感悟篇2

堅守,漢語言中一個平常的詞語,我們習慣了使用它,卻很少有人認真研究它的真意和寶貴。偶見老黨員、離休幹部周永開20多年紮根大山、守山護林的感人事蹟,真可謂是古有陶淵明歸隱田園,採菊東籬下,堅守他的怡然自得,今有周永開離休登高巡山,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令人可敬可佩,這不就是堅守最好的詮釋嗎?

周永開,一個平凡的名字,他放棄閒適的生活,只為護住那山林鳥獸,守住自己的初心使命,一入深山便是幾十年。他是一個剛毅堅卓的人,退休後不顧他人反對,住在茅草屋內,千百次地做着羣眾工作,宣傳環保理念,保山育林不勝不休;他是一個敢闖敢幹的人,帶領羣眾靠山吃山,發展特色中藥材產業,幫助村民找到致富門路;他是懂得懷古思今的人,始終銘記黨和民族歷史,以史為鏡激勵自我,把優良傳統發揚光大;他也是一個忠誠擔當的人,始終對黨赤膽忠心,不怕苦,不怕死,不為名,不為利,真正從思想上入了黨,把為人民服務作為一生的追求。他正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典型代表,值得每一個人用心用情地學習。

車水馬龍的現代都市、紛繁複雜的城市生活、快速凌亂的生活節奏……影響着人們的生活和情緒。周永開同志的事蹟,讓我們學着找到人生追求的目標,明確自己的階段定位,沉澱自己、調整心態、釋放自我,為了正確的方向堅持到底。可以來一次和田園的親密接觸,用靜謐悠然的田園生活中那蛙聲四野、鳥啼蟲鳴洗滌心靈;亦可以來一次放飛自我,把夢想根植於美好向往,作一個內心純潔的人,無畏無懼勇往直前。一切現實的改變,美好夢想的實現又需要和美好中國夢緊密相連,用實現小夢想共築偉大中國夢。

有的人,成長的足跡很模糊,走着走着就忘記了來時的路;有的人,每一步都那麼清晰,在不斷糾偏中越行越遠。我想,作為一名共產黨人,必須是一個純粹的人,不講私心,堅定執着。中國有句古話叫“人在做天在看”,共產黨員的行為羣眾時時刻刻都在看,看我們是否真正捨己為公,是否真正為了人民,是否真正先人後己,只有真正做到了這些,才會得到人民羣眾的認可和點贊。周永開同志就是這樣一個越活越明白、越走越清晰的人,他始終不忘初心使命,用一言一行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品質,贏得掌聲一片,值得尊敬和效仿。

一些人入黨時動機是純正的,但在物慾權錢和美色的誘惑下,逐漸迷失了自我,如周永康、嚴春風之流,竹根溯源在於這些人沒有堅守初心,忘記了自己的使命擔當,喪失了共產黨人的道德底線和黨性原則,讓人痛心疾首。但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直以來我們黨都不缺乏有品行、有情操的典型模範,如雷鋒、楊善洲、郭明義等人,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全黨全國上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學習的熱潮,這即是德不孤必有鄰的真實寫照。周永開同志正是全國千千萬萬共產黨員中的一顆明珠,閃亮着光芒,照亮着他人,感染着同志們爭相學習,讓人民羣眾看到的是希望,期盼的是美好,也讓那些低級趣味者無地自容,這就是共產黨人!

優秀黨員先進事蹟心得感悟篇3

有這麼一位黨員,他出生於香港,20歲不到在香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去美國留過學,放棄原本在美國的大好前途,毅然回國投身於祖國的水稻事業;他積累的財富可以讓他的生活安逸,可他省吃儉用,將積蓄都捐獻給了中國的教育事業。他就是“時代楷模”,中科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

盧永根常把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的名言掛在嘴邊:“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改革開放後,盧永根以公派訪問學者的身份赴美國學習。在美國的親朋都勸盧永根留在美國發展,但盧永根沒有被勸服,他堅守着初心,堅定着不曾動搖的信念。“我是中國人,祖國需要我”,盧永根這樣回絕親朋的好意。

盧永根始終把個人理想融入到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1952年盧永根成為華南農學院的首批學生,師從著名農業科學家、教育家丁穎先生。他跟隨丁穎先生的步伐,繼承丁老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種,經過不斷的找尋,逐步擴充到1萬多份水稻種質資源,成為我國水稻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寶庫之一。既使70多歲,盧永根依然親自帶着學生穿梭在祖國的崇山峻嶺中,蒐集資料,找尋野生稻種,走不動了就讓學生們抬着去找尋。

盧永根不但投身於水稻的研究,還積極為國家培養優秀的技術人員。盧永根廣納英才,唯才是用,在華南農業大學校長的任職期間把抓緊人才放在第一要務。在過往人才的選拔中,職稱的評定需要論資排輩,費時費力,年輕人才很難有上升空間。針對這個情況,盧永根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破格晉升了一批年富力強,能力突出的年輕人,為華南農業大學儲備了一批中堅力量。他還通過書信方式,聯繫了很多國內外優秀的教授、名家,讓他們投身於祖國的農業事業。他為祖國的農業事業積累了大批人才,成為中華民族復興路上的助推劑。

近年來,年事已高的盧永根長期卧病在牀,無法參加黨支部活動。為了能正常參加黨支部活動,盧永根向黨組織申請,在醫院病房裏成立一個特殊的臨時黨支部。在開展學習十九大報告的專題組織生活會上,雖然盧永根身體虛弱,但他依然全程參與學習和討論,更新黨的知識,履行黨員義務。

擁有70年黨齡的盧永根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典型代表,雖然他已離開了我們,但他一心向黨,一生愛國,一身正氣,一生恭儉的情懷和情操,是我們每位共產黨人需要學習和弘揚的。我們共產黨人要堅守初心和使命,在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砥礪前行。

優秀黨員先進事蹟心得感悟篇4

初識周永開同志,還是十幾年前在萬源市官渡鎮工作期間。每次到項家坪村花萼山,總聽到老百姓説:“這個“老革命”,不知道是圖啥子,年紀那麼大了,還有退休工資,不曉得享福,專門跑到這山上來吃苦”,為此,還在山上也總能聽到老百姓訴苦,周永開同志只要在山上看到有人掰竹筍、聽到有人打野味,他都要干涉,都要管,讓這些原本靠山吃山的老百姓頗有怨言。現在上山,看到花萼山上綠草葱葱,生機盎然,老百姓靠種植珍稀藥材致富,真正做到“靠山吃山”了。

保持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體現了周永開同志寬闊的胸懷。他幾十年如一日堅守花萼山,走遍花萼山11個鄉鎮30多個村,既為保護山上的珍稀動植物苦口婆心向羣眾進行宣傳,同時自己也花費上萬元解決貧困羣眾的生產生活困難。這份堅持,這份堅守,是周永開同志自己的話“對黨赤膽忠心,不怕苦,不怕死,不講名利地位。組織上入黨是一陣子,思想上入黨是一輩子”的忠實寫照。

保持初心,始終踐行“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花萼山因周永開同志的堅守,最終保持了原始自然生態,2007年花萼山也成功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如今的花萼山綠意盎然,野鳥翻騰,人與自然一片和諧。

保持初心,積善成德彰顯大愛。周永開同志不但積極為貧困户捐款捐物,還在老家學校倡導設立“共產主義獎學金”,用於獎勵優秀骨幹教師和品學兼優的學生。自己平時生活儉樸、省吃儉用,幾乎將他的全部家當用在了他一生追隨的“革命”事業上,這體現了周永開同志心中只有老百姓的大愛精神。

優秀黨員先進事蹟心得感悟篇5

在應對超強颱風“利奇馬”過程中,宣城市績溪縣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夏在下鄉巡查時突遇山體塌方,不幸遇難,年僅33歲。今天上午,當地數百名羣眾自發為他送別。

這是8月10號下午,宣城市績溪縣荊州鄉村民拍攝的一段視頻,視頻中,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夏正準備出發前往下胡家村查看災情,誰承想,這竟是李夏生前最後的畫面。

受超強颱風“利奇馬”影響,績溪縣東北部普降大到暴雨,8月10號,荊州鄉3小時降雨量達96.5毫米,強降雨導致多處山體塌方、道路中斷。面對險情,本來每週五都要回縣裏與妻子團聚的李夏主動請纓,深入村組開展搶險救災。

回憶當時情況 下午3點左右 我們一起先到了鄉里的敬老院 排除了險情 做好安撫工作 我們又準備感到下胡家村

他們決定撤回安全地帶,回撤途中,李夏又折返護送一對母子離開塌方地段。就這樣,觀察了十幾分鍾後,下午4點30分左右,三人再次路過塌方地段時,忽然從山頂傳來“轟隆隆”的聲音,泥石流瞬間向下滑落,李夏躲避不及,被泥石流捲走……

經過13個半小時的持續搜救,李夏遺體在下游約2公里被找到。這位年僅33歲的紀檢幹部,將生命永遠定格在為民服務的路上。

李夏,1986年出生,2011年,通過公務員公開招考進入績溪縣長安鎮人民政府工作,2019年7月至今,任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作為一名基層紀檢幹部,李夏始終將羣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參與處理問題線索75起,追繳超發五保户資金1.2萬多元,清退違紀款上萬元。

李夏同志把不畏風險、不懼艱難、忠誠擔當、恪盡職守的精神帶到了抗台搶險工作一線,用年輕寶貴的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優秀黨員先進事蹟心得感悟篇6

時光荏苒,見證芳華。97年的風雨洗禮,南湖紅船精神始終不變,共產黨人的初心始終不改。近日,中共中央關於追授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黃羣、宋月才、姜開斌、王繼才四位同志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的決定。他們面對颱風和巨浪,挺身而出、英勇無懼,為保護國家重點試驗平台壯烈犧牲,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對黨忠誠、恪盡職守、不怕犧牲的優秀品格,用寶貴生命踐行了共產黨員“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新時代的長征路,註定將會是又一次的艱苦卓絕的偉大斗爭,我們應該在這些英雄學習,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緊握奮鬥之槳,高揚奮鬥之帆,在時代的進程中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業績。

一是要學習他們堅定信念,一心為黨的高貴品格。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28年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達370多萬人。他們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和信仰樹立了光輝典範。黃羣、宋月才、姜開斌三位同志面對滔天台風和傾波巨浪,捨身忘我,信念如磐。

二是要學習他們牢記使命、恪盡職守的敬業精神。在工作中我們要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在職業工作中要有選擇職業時不變的初心、要將曾經的理想壯志融入到工作中,不論何時何地,不論職位高低,安心本職工作。對工作始終有責任意識,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紮紮實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確保每項工作都取得成效,不負組織的培養和重託。

三是學習他們捨己奉獻、不怕犧牲的可貴精神。黃羣等同志的行為,體現了捨己救人、見義勇為、不怕犧牲、甘於奉獻的優秀品質。通過對黃羣等同志先進事蹟的學習,我感觸頗深,為中國共產黨有這樣的好黨員而感到自豪,也從內心深處產生了對他們的無限敬佩之情。

他們用自己行動詮釋了黨員幹部敢為人先、奮鬥向前的高尚品格。信仰在傳承,無論時代的主題如何轉換,堅守信仰,都將是共產黨人永葆青春、與時俱進的不二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