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感悟新版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8W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感悟新版多篇

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與感悟 篇一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雜交水稻之父”,一位農民朋友眼中的“當代神農”,“米菩薩”,離我們的生活如此遙遠又如此接近。12月2日,學校組織我們五年級全體師生觀看電影《袁隆平》,讓我對“雜交水稻之父”有了一個更深入的瞭解,在平凡中見到了偉大。

這部影片主要講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充滿坎坷的研究道路上奮力跋涉,把綠色的夢想書寫在大地之上,在佈滿荊棘的實驗叢中躑躅前行,嘔心瀝血。歷經無數次的挫折與失敗,為生命中彌足珍貴的雜交水稻事業無怨無悔,傾其一生;經歷數十載的不懈探索和艱難實踐,袁隆平終於成功了!他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給人類帶來了福音。影片通過再現袁隆平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進行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研究並取得成功的風雨歷程。表現了袁隆平心憂天下、造福人民的宏大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峯的創新精神,不畏艱難、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和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高尚情操。

有句俗話説:“不經巨大的困難,不會有偉大的事業。”袁隆平取得這些成果不是靠運氣,而是經過一次次的實驗,一次次的探索,才使他得到回報。我想,他成功的“祕訣”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正是有了這些,袁隆平才一次又一次地攀登高峯。而古今中外,哪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鮮花,不是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呢?愛迪生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李時珍經過長期艱苦的實地調查,編寫成了《本草綱目》。

我們也要在人生的起跑線,經過“加速”到“衝刺”中展示,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就一定能發揮美麗人生!

學習袁隆平功勛事蹟心得 篇二

袁老去世的消息令人痛惜,我們終將沒有等到媒體的二次闢謠。今天上午,一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今天去世的消息全網炸裂,好在媒體隨後進行了闢謠,直到噩耗再次傳來,我們依然希望“這不是真的”。對袁老稍有耳聞的人都會明白,先生的離世是我們的哀痛,更是國家的損失。

袁老的一生獻給了農業科學事業,他的生平也因此寫滿輝煌。1981年獲得國家發明特等獎,2001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4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18年獲“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勛章”。他還相繼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二十餘項國內國際大獎。説譽滿中外,毫不誇張。

如果説這些榮譽的表達還不夠真切,那麼我們再用一組數據來説明。1996年,農業部正式立項超級稻育種計劃。4年後,第一期每畝700公斤目標實現。隨後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連跳”。2020年11月2日,第三代雙季雜交稻畝產3000斤攻關測產在湖南衡南縣啟動,最終第三代雙季雜交稻畝產達到1530.76公斤。從700公斤到1500公斤,其意義不言而喻。

其實我們敬仰袁老不光是因為成績,更因為情懷。袁隆平院士曾説自己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第二個夢是雜交稻覆蓋全球夢。“全球有一億六千萬公頃稻田,如果一半有八千萬公頃(種雜交水稻),那現在的情況,每公頃增產兩噸,可以多養活五億人口。”他的奮鬥夢,讓他守護了“把飯碗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上”這句話近70年。

稻菽千重,禾下留夢。袁老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夢並沒有結束。今天下午,長沙市民夾道送別袁隆平院士靈車,齊喊“袁爺爺,一路走好”,這場面與“十里長街送總理”異曲同工。大家打開朋友圈,總有幾條動態屬於袁老,留言支持降半旗的聲音隨處可見。“從今以後珍惜每一粒糧食”的質樸表達,像極了晚輩對彌留長者告別……民眾的自發行動説明了一切。

袁老曾説,“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他把自己遍灑在祖國大地之上,也把他的兩個夢餘下的部分留給了我們來完成。始終端在自己手裏,就算我們中的大多數不能把農研的冷板凳坐熱,但我們能做到光碗、光盤,一日三餐、必不相忘。我們此後都會做一粒“好種子”,喜看稻菽千重浪。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感悟 篇三

5月23日下午,受習近平總書記委託,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專程看望了袁隆平同志的家屬,轉達習近平總書記對袁隆平同志的深切悼念和對其家屬的親切問候。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肯定袁隆平同志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技創新、世界糧食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並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學習,強調我們對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紀念,就是學習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信念堅定、矢志不渝,勇於創新、樸實無華的高貴品質,學習他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為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為目標,一輩子躬耕田野,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崇高風範。

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與世長辭,國人紛紛淚目。上萬市民雨中悼念袁隆平院士,一聲聲“袁爺爺,一路走好”令人心碎,網友哀思刷屏朋友圈……國士無雙,痛別之際,我們更應該化悲傷為力量,學習他的高貴品質和崇高風範,以實幹實效繼承他的遺志。

學習他奉獻祖國和人民的情懷。袁老立志學農,是因為“吃飯是天下第一樁大事”。1953年,他曾立誓“要解決糧食增產問題,不讓老百姓捱餓”;他從選種、試驗、失敗,歷經一次次曲折的過程,才終於取得科學道路上的成功。他心中時刻裝着國家和人民,“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心只為天下人“稻粱謀”。為了祖國和人民需要,他把自己化作了一顆種子,走到哪裏耕耘到哪裏,畢其一生專注田疇,汗水澆灌,碩果累累。

學習他一輩子躬耕田野的科技精神。他的一生,“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從1964年開創雜交水稻研究,1997年開展超級雜交稻研究,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分別實現了大面積示範每公頃10.5噸、12噸、13.5噸、15噸的目標,2020年實現了週年畝產稻穀3000斤的攻關目標……一次次重大技術創新的背後,是他永不知足的腳步,是精益求精的追求,亦是科學精神的生動註腳。

學習他腳踏實地的追夢精神。袁隆平常説,自己有兩個夢想,一是禾下乘涼夢,一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也曾勉勵青年“你們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我相信你們,必定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並將不會辜負時代的擔當”。追夢前行、不負時代,他的一生,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為目標,一輩子躬耕田野,書寫下了勵志的好樣本。今天,在緬懷和追悼他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傳承他的追夢精神,用創新與奮鬥書寫新的時代篇章。

學習是最好的紀念。江山思國士,人去稻田豐。世間再無雜交水稻之父,但他的精神風骨必將由後人接棒,永續傳承,生生不息。讓我們學習他的高貴品質和崇高風範,胸懷祖國、服務人民,一茬接着一茬幹、一棒接着一棒跑,立足本職、腳踏實地,繼續實現他“種下的稻田夢”。

學習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事蹟心得 篇四

客觀的説,張春賢到湖南省擔任省委書記的時間還不是很長,但是,在湖南人民心中的口碑還是較好的。張春賢之所以能夠贏得較好的口碑,我認為是張春賢能夠認識到人民的力量,因而能夠相信人民和尊重人民。

比如,在2006年8月發起了“迎接黨代會、共謀新發展”的全民獻計獻策活動。又比如,當幾乎所有的官員都還沒有認識到網絡的力量的時候,張春賢又要求湖南省全省的官員要重視網絡的力量,在網上了解民意,並在2007年春節開創省部級官員在網上向網民拜年的先例。最近又發生了一件令人耳目一新的事:2007年9月11日上午,在一次座談會後,又和省長周強邀袁隆平一起合影留念。身為省委書記的張春賢書記和身為省長的周強請袁隆平站在鏡頭的中間,他與周強分站兩邊。

在一個官本位還非常盛行的今天,儘管袁隆平不是一般的臣民,論對中國人民或者説全人類的貢獻,袁隆平可以與中國共產黨的第二代領導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媲美;即使若干年後,袁隆平的名字還能夠記在人民心裏;論年齡袁隆平比張春賢和周強要長;論官職袁隆平也是副省級,但他終究還是張春賢和周強的臣民。作為一個省的兩名最高長官,能夠放下父母官的架子,對一個受自己管轄的臣民有着如此恭敬的態度確實難能可貴,倘若沒有虛懷若谷的氣概、沒有尊老敬賢的品格是絕不會出現“袁隆平站中間,省委書記站兩旁”的情形的。所以,有人寫文章給予了熱情的讚美。我覺得也應該讚美。

但,還有一個人也應該讚美。這個人就是袁隆平。由於中國封建社會漫長,許多事情到了現在都還殘存着封建社會的烙印。如,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造就的官員幾乎都像魯迅説的在主子面前是奴才,在奴才面前是主子。因而官員在他所管轄的人面前幾乎盡是不可一世,而在他的上司面前又幾乎盡是奴顏婢膝。“袁隆平站中間,省委書記站兩旁”的可貴,不僅僅在於做官的沒有擺當官的譜,而做臣民的袁隆平,也沒有像有的臣民那樣一旦官員能夠對自己屈尊下就,就馬上誠惶誠恐。袁隆平的不亢不卑、不驕不躁也使人怦然心動。

張春賢和周強表現的是中國共產黨官員的大氣,袁隆平體現的是中國人民的風度。“袁隆平站中間,省委書記站兩旁”是一幅和諧的圖畫,但願這幅圖畫不僅僅只發生在張春賢、周強和袁隆平之間,而應該在所有的官員和他的臣民之間,成為我們社會生活中的一種常態。

觀看袁隆平先進事蹟有感心得體會 篇五

今天我們上了這個學期的第一節電影課,這節電影課看的電影是:《袁隆平》講的是:1958年,大躍進的浪潮席捲全國,如火如荼。安江農校的青年教師袁隆平尊重科學,潛心研究生物遺傳學。他獨特、富有哲理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經驗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可袁隆平不入潮流的所作所為,卻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議,女友害怕因此受到牽連,痛苦地選擇了分手。在學校的試驗田裏,袁隆平和學生董婕發現了一株結有230粒的“鶴立雞羣”高產稻穗,他興奮異常,如獲至寶,天天像忠誠的衞士悉心地呵護着它。次年,袁隆平把它們當成種子培育,期待着豐收的果實。

可事與願違,這230粒種子結出的稻穗,高的高矮的矮,參差不齊。袁隆平百思不得其解……自然災害造成的大饑荒,使袁隆平的心靈受到強烈地震撼,他清楚地意識到:國以人為本,民以食為天,是人類的生存法則。袁隆平暗自立下誓言:一定要研究出高產的雜交稻,讓天下受苦百姓都能吃飽飯,讓人類遠離飢餓!依據對生物遺傳學的深入研究,同時,仔細觀察和反覆推敲,論證了先前“鶴立雞羣”的稻株就是“天然雜交稻”!從此,袁隆平雜交水稻高產夢啟程了……縣委書記成洪濤是個惜才愛才的領導,當他得知袁隆平要進行雜交水稻研究,給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鼓勵,並責成學校為其配備了兩名助手。學生董婕一直在默默地關心老師的事業,臨行前的畢業晚會上,她送給袁隆平一個放大鏡,看着這份特殊的禮物,袁隆平若有所思……有情人終成眷屬,已經三十四歲的袁隆平和學生董婕走到了一起。

在妻子和兩名助手的幫助下,他們頭頂烈日,汗流浹 ua 背,終於在茫茫的稻海里找到了敗育型雄性不育株。隨後,袁隆平的《水稻的雄性不育性》論文發表在《科學通報》雜誌上。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紅衞兵把袁隆平精心培育的不育株砸了個稀巴爛,並準備批鬥他。烏雲遮不住太陽的光芒,袁隆平的論文受到了國家有關領導的關注,並以國家科委的名義發函,責成各級領導給予支持和重視。雜交水稻研究得以繼續,免遭厄運,袁隆平還當上了“抓革命促生產”的技術參謀。然而,總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對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忌妒在心,趁着傾盆大雨之機,將袁隆平精心培育的良種毀了個一乾二淨,袁隆平悲痛欲絕仰天長呼“這也是生命啊!”為了加快三系配套(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育種步伐,袁隆平告別妻子和孩子,帶着兩個助手遠赴海南,追逐夢想。

歷經多次失敗,袁隆平意識到應該在“遠緣雜交”上尋找突破。在海南人民的配合下,他們兵分幾路尋找野生稻。成洪濤到農業廳主持工作,首先就想到了袁隆平。時任農業廳辦公室主任的崔燦馬上和董婕赴海南找到了袁隆平,崔燦企圖説服袁隆平回湖南,被一口拒絕,因為他不想錯過野生稻一年一度的抽穗揚花期。董婕把父親病逝的消息告訴他,袁隆平悲痛萬分,在稻田邊跪拜遠逝的父親。成洪濤帶着專家遠赴海南,目的是為了求證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和進展情況。水稻專家的冷嘲熱諷,不但沒有削弱袁隆平的鋭氣,反而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念,袁隆平充滿激情地説道:“就算撤消項目,停撥科研經費,我也決不放棄!”成洪濤從袁隆平的眼神裏看到了成功的希望。野生稻和栽培稻的雜交成功,預示着“三系”配套的最後一道難關已攻破。全國十八個科研單位幾萬制種大軍彙集海南,協作攻關,大面積育種,在全國推廣。袁隆平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是中國繼四大發明以後的第五大發明,他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傑出貢獻!公元1999年,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北京天文台發現的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現實中的袁隆平仍在追逐夢想,探索着超級雜交水稻的新領域……

我看了之後就想,只要不放棄就沒有什麼完成不了的事,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就像袁隆平一樣,到了海南去繼續研究,成洪濤帶來了兩個專家,兩個都説這是研究不出來的,有很多外國科學家都放棄了,袁隆平不同意他們的意見,覺得只要堅持就能成功,到了最後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