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好記者講好故事》個人觀後感心得【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24K

《好記者講好故事》個人觀後感心得【精彩多篇】

《好記者講好故事》個人觀後感 篇一

一切都顯得那麼平靜。所以,當噩耗傳來的時候,我是不信的。但殘酷的新聞迅速出現在了各大媒體平台——重慶電視台的直升機在執行航拍任務時不幸墜毀,機上4人全部遇難!我的同事宋昊恩和蔣亞,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蔣亞和宋昊恩是重慶廣電航拍事業中的黃金搭檔,有人説,“他們就是為航拍而生的”。他們多年來所拍攝的《鳥瞰新重慶》,以其超低空穿行、橫跨90度的拍攝畫面令人驚歎折服,成為所有生活在這座城市裏的人心目中的經典。

每一次航拍對於宋昊恩和蔣亞來説,無疑都是一場戰鬥。他們必須透析重慶各種地形地貌,制定詳細計劃,應對各種氣候。一天可能會飛行9個小時,在狹窄的機艙裏,蜷縮着一動也不能動。昊恩患有高 血壓,但降壓藥有利尿作用,為減少飛機的起降,他在航拍時從不吃藥。蔣亞因為高強度的航拍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一疼就是一整夜。

2015年9月13日中午12點多鐘,昊恩給我發了一張他在飛機上拍攝的照片,説天氣不理想、有點失落。我萬萬沒有想到,那竟成了他留給我最後的聊天記錄。十幾分鍾後,飛機失事了。有着雄鷹夢想的昊恩和蔣亞,將他們年輕的生命定格在了雲層之上。

最初看他們留下的最後的影像時,這畫面上寫着美,寫着國家的發展與時代的變化。而現在,我看到這畫面上分明寫着記者的責任和擔當。而在中國,用生命踐行承諾、用忠誠守護使命的記者又何止宋昊恩和蔣亞……

20多年妙手著文章、創新做公益的俞佳友,18年始終衝在新聞第一線的高思傑,歷時9年寫數篇內參為一起冤案平-反堅持不懈的湯計……他們之所以有如此的人生高度,是因為他們把根紮在了最厚的土壤裏。

新聞界前輩穆青有句名言“勿忘人民”,因為人民在哪裏,新聞就在哪裏!做記者27年,我深深地知道,生在今天的中國,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有無數的新聞在前面等着我們。

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觀後感 篇二

中宣部、中國記協舉辦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紅山區融媒體中心及全區各單位、部門新聞工作者及時收看了網絡直播巡講。

來自全國新聞戰線的15位優秀新聞工作者們用樸實而真摯的語言,傾情講述他們的採訪經歷,這些巡講人或奔赴新聞現場、記錄偉大時代,或紮根基層一線、反映羣眾心聲……用好故事傳遞正能量,交流增強“四力”的深刻感悟。

講者動情,聽者動心。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令人熱淚盈眶、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展現了記者們的新聞理想與職業素養,引發了聽眾的強烈共鳴。

三中街街道宣傳委員李夢竹:“每一個故事都讓人感動,這就是新聞報道的力量,作為一名基層宣傳人員,要善於從凡人凡事中發現亮點,捕捉生活中的温情,寫有温度的信息,傳遞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

紅山區發改委張建輝:“通過學習聆聽好記者傾情講述的採訪經歷,被一個個有情感、有温度、有力量的好故事深深打動,受到了精神洗禮,將以好記者和好故事的主人公為榜樣,立足崗位履職盡責,為紅山區發展和改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接官廳社區居民陳忠新:“巡講活動舉辦的非常好,拉近了記者與我們的距離,聽完巡講後,記者給我的感覺不再是電視上的影像、報紙上的名字,而是用雙手記錄事實、用雙腳尋找新聞,記錄國家進步、傳播正能量的勞動者。”

一件件新聞故事,一段段深情紀錄,令人深思,催人奮進。融媒體中心採編人員紛紛表示:作為年輕一代的新聞工作者,將牢記使命,從實際出發踐行“四力”,反映羣眾呼聲,打造高質量的融媒產品,更好地宣傳羣眾、凝聚羣眾、服務羣眾。

《好記者講好故事》個人觀後感 篇三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好記者講好故事。我們持續看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這裏的每位記者講的都非常棒!他們講的每個故事都非常感人,還有值很多得我學習的`精神。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丹講的“大山深處的幼兒園”。那裏的好多孩子都不知道早上要刷牙洗臉,當他們看到牙刷時都不知道該怎麼用。後來,在李丹阿姨10天的教導下,他們不僅學會了怎麼刷牙,還可以完整的説出漢語。如果有機會我也想去告訴他們牙刷是怎麼用的。當我看到大山裏的孩子,冬天還光着黑乎乎的腳丫穿着破涼鞋時,我心裏真的非常難過,好想把自己的鞋送給他們穿呀。

這裏的幼兒園有5個班,其中4個班裏都漏風,裏面的桌子椅子都很破。李丹阿姨還在這裏認識了一個叫小阿牛的姑娘,她都十歲了還在幼兒園裏上一年級的課程,上完課就要去操場上自習,因為他們還要騰出教室讓別的孩子上課。

從這裏我體會到,不是每個地方的孩子都像我這樣幸福,有多少兒童還缺衣少食,不能接受好的教育。我要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學校裏的每一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實現自己的理想!

媽媽的話:觀看好記者講好故事,我和孩子都感觸很深。每一個故事不僅令我們感動、而且還傳播着一股強大的正能量。這些正能量會在成長的道路上凝聚成一種堅不可摧的力量,激勵着孩子前行!

《好記者講好故事》個人觀後感 篇四

我叫餘__,是__市廣播電視台新聞綜合頻率的一名記者。

今天在這裏,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經歷。那是我從事記者行業8年來,最難割捨一段情結,也是我對愛崗敬業這一價值觀的全新認識。

那是在20__年的夏天,我們頻率進行“走轉改”,我領到的任務是“走訪留守兒童”,要求與被訪的留守兒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時以上。

説實話,這樣的採訪,以前我做得並不多。有時為了趕稿子,一天要跑多個現場。不過,既然是“走基層”,那就得踏踏實實,“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帶回來”。

我去的那户人家,在肥西縣高店鄉邵廟村。家裏有兩個孩子,是姐弟倆,姐姐上七年級,名叫靜靜,弟弟叫稱稱,當時才4歲。

這户人家日子的艱難,超出我的想象。爺爺、父親因病先後去世,少了“頂樑柱”的家,也幾乎坍了一半。母親無奈外出打工,家裏只有年邁的奶奶帶着兩個孩子。

我去的時候,給姐弟倆帶了些文具學習用品,還有幾樣點心,雖説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讓兩個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小男孩稱稱的天真頑皮,和姐姐靜靜的沉默少語,讓我的採訪很難進行,只能聽着奶奶時不時的念叼,從中拼湊起一些不完整的段落。好在靜靜很快接受了我這個不速之客,支言片語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識和想法。令我吃驚的是,這個13歲的孩子,已對自已的未來有了一個執着的想法,她説,唸完國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會像媽媽一樣,外出打工。因為,她要給弟弟掙學費。説到以後可能上不了學,她流下眼淚。

聽着這個懂事的姐姐這個“人生計劃”,我先是震驚,繼而沉默了。我無法開導她。面對家庭的困境,這個女孩或許很難有其他的選擇。

第二天,我就要和這個剛認識的小朋友説再見了。我在她的枕頭下留下我的電話,還有200元錢。我真的希望能幫她一把。後來,她真的打來電話告訴我説:“餘姐姐,等弟弟上學了,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採訪應當説是成功的,稿件《暑假裏的留守兒童》也順利完成了。

可是,從那開始很長一段時間,我很害怕再去接觸留守兒童這個羣體,因為採訪免不了要問一些問題,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願説出來的。

我一直在問自已,面對這樣的一個羣體,我的採訪,是一次次觸及他們的傷處,還是揭示了他們真實的困境,讓社會更瞭解他們,去為他們做更多的事情?

敬業,並不只是願意為工作花費時間和精力。敬業,應當是對崗位的正確理解,發揮崗位應有的作用。我憐惜而心痛的感受,或許沒有錯,但用這種情緒把自已包裹起來,而放棄了記者應該有的責任與擔當,這是失職。

記者,應當用心去聽,用心去記,用心去寫,用心,去鼓與呼。

在之後的幾年裏,我又陸陸續續走過__很多鄉村,去和留守兒童接觸、交流。我始終做一名觀察者,一名記錄者,記下他們的憂愁與歡樂,記下他們的夢想與憧憬,當然,其間也有孤獨、無助、冷漠,甚至叛逆。

今年6月9號,貴州畢節發生4名留守兒童自殺身亡的悲劇。痛定思痛,留給人們更多的思考: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需要引起全社會更多的關注,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愛!

記者,應當站出來,為留守兒童大聲疾呼。

我再一次走進留守兒童的家。這一次走訪,我不再僅僅是探尋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更多的,是把話筒遞向他們的家長,他們的老師,鄉鎮的負責人。我想知道,為這些孩子,他們應該做些什麼,做了些什麼,打算做些什麼。

令人欣慰的是,隨着__的快速發展,鄉鎮經濟的崛起,已有越來越多的鄉鎮工業園、農業示範園、種植養殖場,吸納了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他們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越來越多了。同時,全市鄉鎮實現了留守兒童活動室全覆蓋,在這裏,留守兒童又有了一個大家園。

在這篇《__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狀況調查報告》的連續報道中,我在結尾處這樣寫道:“留守兒童的問題是不可忽視也不能迴避的。而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家庭、學校、各級政府乃至全社會,都應該為這些孩子創造條件,共同撐起一把‘心靈保護傘’”。

各位評委老師,我和留守兒童的故事,就講到這裏。

最後我還想説一句,希望能為這些孩子撐起“心靈保護傘”的人越來越多。説這句話,是我的職責所繫。

謝謝大家!

《好記者講好故事》個人觀後感 篇五

中宣部、中國記協舉辦第_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紅山區融媒體中心及全區各單位、部門新聞工作者及時收看了網絡直播巡講。

來自全國新聞戰線的15位優秀新聞工作者們用樸實而真摯的語言,傾情講述他們的採訪經歷,這些巡講人或奔赴新聞現場、記錄偉大時代,或紮根基層一線、反映羣眾心聲……用好故事傳遞正能量,交流增強“四力”的深刻感悟。

講者動情,聽者動心。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令人熱淚盈眶、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展現了記者們的新聞理想與職業素養,引發了聽眾的強烈共鳴。

三中街街道宣傳委員李夢竹:“每一個故事都讓人感動,這就是新聞報道的力量,作為一名基層宣傳人員,要善於從凡人凡事中發現亮點,捕捉生活中的温情,寫有温度的信息,傳遞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

紅山區發改委張建輝:“通過學習聆聽好記者傾情講述的採訪經歷,被一個個有情感、有温度、有力量的好故事深深打動,受到了精神洗禮,將以好記者和好故事的主人公為榜樣,立足崗位履職盡責,為紅山區發展和改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接官廳社區居民陳忠新:“巡講活動舉辦的非常好,拉近了記者與我們的距離,聽完巡講後,記者給我的感覺不再是電視上的影像、報紙上的名字,而是用雙手記錄事實、用雙腳尋找新聞,記錄國家進步、傳播正能量的勞動者。”

一件件新聞故事,一段段深情紀錄,令人深思,催人奮進。融媒體中心採編人員紛紛表示:作為年輕一代的新聞工作者,將牢記使命,從實際出發踐行“四力”,反映羣眾呼聲,打造高質量的融媒產品,更好地宣傳羣眾、凝聚羣眾、服務羣眾。

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觀後感 篇六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戰線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重要指示精神,6月23日下午2點30分,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網絡直播巡講活動走進達拉特旗融媒體中心。為進一步擴大活動影響力和覆蓋面,同時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巡講活動以網絡直播形式進行,融媒體中心部分採編播人員參加了活動。

來自人民日報社、新華社、江蘇廣電總枱融媒體新聞中心、山西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等新聞單位的15位記者,講述了他們在職業生涯中的親身經歷和故事,回憶了他們在平凡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業績,細談了工作中的內心感受,用小故事展現了大時代下新聞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把羣眾訴求解決好,把羣眾利益維護好,把羣眾工作做深些,把羣眾情緒疏導好”。人民日報社讀者來信編輯室副主編張洋動情地講述着記者跟隨農民工討工資以及歷時3個月解決回遷户20年沒辦成房產證的故事,讓大家產生了“只要讀者有需要,我們就出發”的強烈共鳴。

“在危險的現場哪個人不是媽媽的寶貝兒女,但堅守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山西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記者孫夢醒説:“要成為一名好記者,除了要在危險中去堅守,更要在平凡中去發現,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講好中國故事、百姓故事,只有堅守初心才做得好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我從事電視新聞工作10個年頭,從烏克蘭、敍利亞的戰役到時政報道的舞台,我更加感受到我們祖國所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新聞中心央視時政新聞部編輯王鵬飛激動地講述着新中國70華誕時8秒鐘的細節,這8秒鐘不允許有任何失誤,這8秒鐘是新聞人無數次演練後立下的軍令狀。新聞人永遠貼近現場、永遠與祖國的心跳同頻共振,用心、用情、用功地投身於偉大的新聞事業,這就是媒體人的初心和使命。

英雄無愧於天地,唯一愧對的是家人。來自江蘇廣電總枱融媒體新聞中心的姜超楠,為大家講述的是在西藏戍邊執行任務時為救戰友而失去生命的胡永飛,他犧牲時孩子16個月大,只見過爸爸一次,當時拍了一張合影。為了不讓孩子的成長有失去爸爸的痛苦,這件事胡永飛的妻子瞞了10年。

那些在平凡崗位上綻開的絢爛花朵,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真實故事,啟迪着大家深沉的思考,真情的演講讓不少人流下了眼淚。大家不僅感受到了傳媒人的追求與情懷,也對新時代如何講好中國好故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認識。

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觀後感 篇七

週四下午,我們集體觀看了“好記者講好故事”的視頻,受益很多。我深知,要做一位好記者就要為實現中國夢傳遞。一位好記者不光要講好故事,還有恪守職業操守,進一步增強社會學責任感。在視頻中,這些記者們通過照片和演講的情勢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故事震動心靈,演講引發共鳴,大家為而熱血沸騰,為捍衞共同的價值觀而百感交集,為記錄這偉大的的時期而心潮澎湃。

《好記者講好故事》每位記者所親歷的故事,感人、親切而有生動。每個樸實無華的故事,猶如都化作了一束束温暖的陽光,照亮了我們的心房。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澤仁拉姆記者所講述的卓嘎和央宗一家的故事。兩代人五十年如一日,堅持守護着腳下這片邊疆國土,不畏懼大自然的狂風暴雪,也不畏懼鄰國印度人的恐嚇,乃至連家裏至親的遇難也沒有令他們畏縮。半個多世紀的堅守完善詮釋了“中國,一點都不能少!”家是玉麥,國是中國。短短八字,直抵人心,這凝聚的既是卓嘎和央宗一家堅守玉麥的決心氣力,更是這兩代人濃厚的愛國情懷。雖然玉麥位於極寒的青藏高原上,但我從一家人的堅守中感遭到了無盡的温暖,也感遭到了是我們的國旗、國家、也是每個中國人的氣力,共同建構起我們安全而美麗的中國。

除此以外,記者崔真真所講述的她本人作為一位新聞主播,在融媒體中心發展下轉型為一線記者的故事也讓我深受震動。高跟鞋、運動鞋、雨鞋三雙鞋見證了她職業轉型的所走的道路。她從無知、迷茫,到踉踉蹡蹌地摸索到融媒體改革,到最後感遭到了媒體融會的氣力,走到演播室之外的世界,成功轉型成為一位一線記者。而我作為一位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學生,也深知媒體融會的艱鉅,但從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媒體人應對困難時的那份堅持,面對變化時的那份冷靜,在媒體融會發展的時期,我們更應當接受磨練,滿懷希望地迎接未來。

通過凝聽他們的故事,感受他們的新聞熱忱,看到了甚麼是新聞人的堅守和責任,讓我反思這個時期的新聞意義,給了我繼續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氣。講好故事即便鼓勵他人,也是教育自己。作為一位新聞傳播學院的學生,具有偉大的新聞傳播理想,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心,堅定了做一位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好記者的尋求。今後更會腳踏實地,發現越愈來愈多的中國好人,發掘愈來愈多的中國好故事,講述愈來愈多的中國好夢想。

《好記者講好故事》個人觀後感 篇八

14位媒體記者用親身經歷,講述採訪背後的故事,那些新聞報道之外的故事更加打動人心。中宣部“好記者講好故事”全國直播“雲開講”,華商報社的編輯記者認真收看學習,收穫頗豐。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戰線不斷增強“四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今年繼續舉辦第_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

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記者張興莎以《湖南最後的慢火車》為題,講述了她在採訪慢火車過程中,坐上慢火車記錄下了一個又一個感人至深的山裏故事。因為慢火車,果農的水果賣上了高價錢,生活富裕了,因為慢火車,果農們看到了大山外面的世界。張興莎説:“如果説高鐵是中國高速發展的速度,那麼綠皮慢火車傳遞的就是不讓大山裏任何一個人掉隊的温度。”

14位記者的講述飽含深情,每一個背後的故事都讓人深思,催人淚下。中國記協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好記者傾情講述採訪經歷,全面交流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真實感受和深刻感悟,感情真摯、精神飽滿,充分展現出紮實的新聞理論素養、高超的新聞採編水平、高尚的新聞職業道德,樹立和傳播了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華商報記者李婧看完直播後表示:《遲到十年的拼圖》這個故事讓人記憶深刻,完成拼圖的過程,就是記者陪同不知父親犧牲已十年的兒子,和一個撒下愛的謊言的媽媽,去西藏重走父親英雄路的過程,記者的講述讓人感到了大愛和無私奉獻。李婧説,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忘初心,走到羣眾中去,用心傾聽讀者心聲,為人民發聲,講好陝西故事。

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觀後感 篇九

20__年9月13日,一切都顯得那麼平靜。所以,當噩耗傳來的時候,我是不信的。但殘酷的新聞迅速出現在了各大媒體平台——重慶電視台的直升機在執行航拍任務時不幸墜毀,機上4人全部遇難!我的同事宋昊恩和蔣亞,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蔣亞和宋昊恩是重慶廣電航拍事業中的黃金搭檔,有人説,“他們就是為航拍而生的”。他們多年來所拍攝的《鳥瞰新重慶》,以其超低空穿行、橫跨90度的拍攝畫面令人驚歎折服,成為所有生活在這座城市裏的人心目中的經典。

每一次航拍對於宋昊恩和蔣亞來説,無疑都是一場戰鬥。他們必須透析重慶各種地形地貌,制定詳細計劃,應對各種氣候。一天可能會飛行9個小時,在狹窄的機艙裏,蜷縮着一動也不能動。昊恩患有高血壓,但降壓藥有利尿作用,為減少飛機的起降,他在航拍時從不吃藥。蔣亞因為高強度的航拍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一疼就是一整夜。

20__年9月13日中午12點多鐘,昊恩給我發了一張他在飛機上拍攝的照片,説天氣不理想、有點失落。我萬萬沒有想到,那竟成了他留給我最後的聊天記錄。十幾分鍾後,飛機失事了。有着雄鷹夢想的昊恩和蔣亞,將他們年輕的生命定格在了雲層之上。

最初看他們留下的最後的影像時,這畫面上寫着美,寫着國家的發展與時代的變化。而現在,我看到這畫面上分明寫着記者的責任和擔當。而在中國,用生命踐行承諾、用忠誠守護使命的記者又何止宋昊恩和蔣亞……

20多年妙手著文章、創新做公益的俞佳友,18年始終衝在新聞第一線的高思傑,歷時9年寫數篇內參為一起冤案平-反堅持不懈的湯計……他們之所以有如此的人生高度,是因為他們把根紮在了最厚的土壤裏。

新聞界前輩穆青有句名言“勿忘人民”,因為人民在哪裏,新聞就在哪裏!做記者27年,我深深地知道,生在今天的中國,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有無數的新聞在前面等着我們。

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觀後感 篇十

14位媒體記者用親身經歷,講述採訪背後的故事,那些新聞報道之外的故事更加打動人心。6月23日下午,中宣部“好記者講好故事”全國直播“雲開講”,華商報社的編輯記者認真收看學習,收穫頗豐。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戰線不斷增強“四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今年繼續舉辦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6月23日14:30,巡講活動以網絡直播形式“全國開講”。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枱等單位的14名記者在線直播,講述在踐行“四力”新聞採訪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記者張興莎以《湖南最後的慢火車》為題,講述了她在採訪慢火車過程中,坐上慢火車記錄下了一個又一個感人至深的山裏故事。因為慢火車,果農的水果賣上了高價錢,生活富裕了,因為慢火車,果農們看到了大山外面的世界。張興莎説:“如果説高鐵是中國高速發展的速度,那麼綠皮慢火車傳遞的就是不讓大山裏任何一個人掉隊的温度。”

14位記者的講述飽含深情,每一個背後的故事都讓人深思,催人淚下。中國記協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好記者傾情講述採訪經歷,全面交流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真實感受和深刻感悟,感情真摯、精神飽滿,充分展現出紮實的新聞理論素養、高超的新聞採編水平、高尚的新聞職業道德,樹立和傳播了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華商報記者李婧看完直播後表示:《遲到十年的拼圖》這個故事讓人記憶深刻,完成拼圖的過程,就是記者陪同不知父親犧牲已十年的兒子,和一個撒下愛的謊言的媽媽,去西藏重走父親英雄路的過程,記者的講述讓人感到了大愛和無私奉獻。李婧説,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忘初心,走到羣眾中去,用心傾聽讀者心聲,為人民發聲,講好陝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