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學習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29K

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學習體會精品多篇

航天精神思政大課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一

中國的太空部門,是目前中國屈指可數的幾個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有最重大戰略意義的行業之一;中國太空事業的建設者們,以他們的奉獻、創新和輝煌的成就,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和中國知識分子的風采。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中國國內各行業中投入和產出比率最高的行業之一,而且對中國的國家利益具有頭等的戰略重要性,難能可貴的是中國的航天部門多年來始終保持着中國革命的精神:以大局為重、艱苦奮鬥、發憤圖強、最終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一支重要航天力量。

中國航天工業志存高遠,奮發圖強和廉潔報國的行業風貌,應該成為全體中國人共同的精神財富,中國航天人的精神應該像過去的x精神一樣,成為中國現代的進程中所有行業的楷模。

中國航天事業所創造的這些有形和無形的財富,是我們這個民族不竭的物質和精神寶藏。

航天精神思政課觀後感 篇二

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去航天基地,在那裏我看見太空漫步椅、太空旋轉盤和太空食物,最後當然是航天模型了。

我們首先去參觀了太空漫步椅和旋轉盤。太空漫步椅是銀灰色的,它外表像椅子,其實是航天員必備的物品:太空旋轉盤是用特殊的紅色金屬製作成的,它可以讓人感受到虛擬太空航行的感覺。

原來這些東西可以模擬試着操作看看。管理人員讓我坐上去感受一下太空的奇妙感覺,我坐上了太空漫步椅,感覺像坐在了海棉墊子上一樣。不久,我就進入了夢鄉。

我夢到了,我和我的助手一起坐着前往水星的列車,我要去那邊收集資料。到了水星,我用y博士給我的集能劇採集了能量最高的水星石頭和水星海藻。採集完後,跟y博士彙報,接着y博士又讓我們去火星,採集熔巖樣本。於是,我們又登上了去火星的列車。

到了火星,我和我的助手走到了巖漿口,y博士突然打了電話給我們説:“小心巖漿巨人!”話音剛落,我就聽見,“咚!咚!”的巨響。一個高大,魁梧身上冒着火的巨人,突然出現在我作文的面前,他二話不説,就用他的拳頭向我們砸來!幸好我們眼疾手快,輕輕一跳躲過了他的致命一擊。我讓我的助手先為我抵擋一下他的攻擊,我迅速的採集到溶巖樣本,然後拉起助手撒腿就跑,幸虧我跑的快,不然我們就要成為溶巖巨人的拳下亡魂了,想想就後怕。y博士又打來電話説:“你們完成的太出色了,回來我要給你們太空晚餐大獎勵,但是,你們還得去一次木星採集木龍藤!祝你們好運,再見!”

我們終於來到了木星,看到了一個巨大綠色的圖藤,我輕手輕腳的來到它的旁邊快速採集樣本,怕遇到和溶巖巨人一樣的怪物。

這時y博士又打來了電話,聽聲音不像是他本人,而是一個尖刃恐怖的聲音説:“小東西,你到底還要睡到什麼時候,都要回家了,你讓工作人員很困擾!給我起來!”於是我被那刺耳的叫聲給驚醒了。

哎!要是真有那個世界的話,我還真希望待在那裏,要不是媽媽把我叫醒了,我就可以吃上y博士為我們準備的太空晚餐了,想想都生氣!於是我的宇宙航天夢又被破滅了!嗚嗚……真慘!

觀看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有感心得體會 篇三

剛開始聽到這個激動人心的消息,我們可真謂是三把鑰匙掛胸膛——開心開心真開心啊!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同學們一路上就像一羣小鳥“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一直聽聞周氏家族的子孫個個業績輝煌,但一直都沒能見到過真人,俗話説得好:百聞不如一見嘛!我的一顆好奇心讓我加快了前進的`步伐。

不過一會兒,報告廳到了,大屏幕上“國際航天航空專家美國前中國區大使周嗣良博士航天科普演講”這幾個大字就映入眼簾。可我放眼望去,卻沒有看到周爺爺的身影。找好位子坐好之後,我們焦急地等待着,不時地向門口張望。一分鐘,兩分鐘……約摸十分鐘過去了,一位頭髮花白的老者在眾人的簇擁下邁着穩健的步伐向我們走來,他緩緩地走上主席台深情地做着自我介紹。

原來周爺爺的曾祖父就是曾擔任山東巡撫、兩江總督、兩廣總督的周馥,祖父是近代著名實業家周學熙。周爺爺出生在天津,1956年開始在香港讀中學。1963年在美國南部阿拉巴馬州讀。周爺爺告訴我們在那裏一到五年級的國小生每年都要參加太空營活動,以提高兒童對航天知識的興趣。1967年,周爺爺大學畢業,又通過刻苦學習獲得了碩士博士學位,真讓人敬佩!

“您知道為什麼宇航員一次不能多上幾個嗎?”“因為人類離開地球就失去了引力,到太空上去對身體多少是有傷害的。比如鈣質會流失,雖然我們有鍛鍊肌肉之類的,但還是不行,有的人從太空回來連路都走不了。”

“您知道在未來10年之內我們國家能否建一個太空空間站呢?”“關於這個問題嘛,美國是有經驗的,如果他們願意分享,那麼是不需要10年時間的。”

……

面對一個個小航天迷的提問,周爺爺都一一詳細地做了解答,我們更是聽得津津有味。

騰飛的中國航天事業承載着人們的希望,飛向藍天,飛向宇宙,去探索無窮無盡的奧祕!周爺爺的一席話讓我們對未知的航天領域又有了新的認識,更激勵着我們努力為夢想去拼搏。

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 篇四

2022年4月16日,是一個令國人振奮的日子,是一個讓全世界都為之震驚的日子,是一個被永遠的載入史冊的日子,因為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名宇航員在歷經183天的太空旅行後,成功返回祖國的懷抱。

看!時隔六個月,宇航員們的面容依舊是那麼帥氣和美麗。那大椰子般返回艙上的焦痕,見證了他們從深邃宇宙回來的痕跡。而那二十多件實驗樣品,又是多麼偉大的非凡成就。

聽!那邊返回艙着陸一瞬間,那巨大的轟隆聲讓萬千華夏兒子忐忑不安的心一剎那安靜了下來。宇航員們自我感覺良好,這也表現出了他們對航天事業的驕傲與自豪,這些聲音是多麼了不起呀!

看着這激動人心的畫面,聽着那一陣陣掌聲,爸爸驕傲地説:“這些年來,我們中國的經濟、科技獲得了巨大的騰飛,而三位宇航員在軌6個月又是多麼令人振奮呀!”

我自豪,因為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有一羣為國爭光的航天員,有世界一流的科技。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建設祖國,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強!讓一艘艘裝載着夢想的飛船飛入太空,讓中國聲音響徹太空!

航天思政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五

20年後的我已經是一位偉大的航天科學家了。我發明了一架a-il708號飛火箭,又稱“神舟76號”。這架火箭比美國火箭高科技了許多,在美國火箭裏面活動,要穿航天服,而在中國火箭裏的人類可以活動自如,火箭還具有神奇的力量,而且變幻多多,具備極強的戰鬥力。

在2073年12月25日,我接受一項神聖的任務——去太空與孫悟空決鬥,驗證一下我發明的火箭是否有神奇的魔力。這天,發明的火箭已經把我帶到了外太空,突然遇到了七十三萬年前的孫悟空。它在外天空大喝一聲道:“有誰敢單挑我老孫?”我悄悄地躲在了地球后面,變身了,我把火箭變成一個“終極鬥龍王”,這個“鬥龍王”不但可以複製對方的攻擊、速度、防禦和技能絕招,而且還有“終級鬥龍王”的攻擊速度……

我從地球后面鑽出來説道:“孫悟空,什麼風把您給吹來了?”孫悟空説:“我可是大鬧天宮的孫行者,你想跟我單挑嗎?”我一本正經地答道:“正有此意。”孫悟空不等我反應,舉起金箍棒向我掄來。我立刻用了米拉的絕招“逆光隱形”,孫悟空發現上當了,便拔出一撮猴毛吹向天空,猴毛立刻變成幾十億萬個孫悟空,我立刻複製了他的猴毛,現了身,也變成幾十億萬個“終級鬥龍王”。

我與孫悟空大戰得昏天黑地,打了整整一千三百二十五萬個回合,也沒分出勝負來。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孫悟空由於體力不支,被我用“聖光刀斬”擊敗,他輸了。孫悟空甘敗下風,可他不服輸地説:“我下定決心修行10年再跟你較量較量吧!”説完,架着筋斗雲走了。

我的任務也完成,回到了地球,我把經過告訴主席,主席説:“幹得好,你為人類創造了奇蹟,也是對航天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説:“我會繼續努力的!”主席台前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航天思政大課》直播觀後感 篇六

4月24日是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在軌駐留的第159天。返程在即,3名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為青少年們講授了“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此次的地面主課堂設在中國科技館,分課堂設在西藏拉薩和新疆烏魯木齊。當天下午,記者走進中國科技館,在地面主課堂同青少年們一起聆聽了這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大家好,我是‘太空教師’王亞平,很開心我們又見面了,今天是我們的‘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我是指令長翟志剛,繼續擔任拍攝工作。”“我是航天員葉光富,很高興能夠再次給大家分享太空中的科學知識。”

熟悉的聲音響起,“太空教師團隊”的身影再次出現在“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立刻就將同學們“帶入”奇妙的太空。

前不久,北京2022年冬奧會與冬殘奧會讓人們領略了冰雪運動的魅力。“太空教師”王亞平首先展示的便是太空“冰雪”實驗。只見她拿出一個裝有過飽和乙酸鈉溶液的透明袋子,袋口連接着一根吸管。接着,她小心翼翼地從袋子裏擠出溶液,經過幾次嘗試後,在吸管口漸漸地形成一個透明液體球。“馬上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了。”王亞平用提前沾了點結晶核的毛根輕輕碰觸球體,彷彿被施了魔法一般,透明球迅速變成了結晶球,看起來像一顆“冰球”。

“乙酸鈉溶液在温度較高的水中溶解度非常大,很容易形成過飽和溶液,在這種溶液裏,只要有一丁點的結晶核顆粒,就能打破它的穩定狀態,析出大量的晶體。” 王亞平揭示了其中的奧祕,而在析出晶體時,還會釋放熱量,因此這顆“冰球”摸起來有發熱的感覺。

在空間站內,微重力環境下液體的表面張力作用使得擠出的液體形成了飽滿均勻的液體球。為了向同學們更直觀地展示表面張力,王亞平緊接着做了第二個實驗。只見她手裏拿着兩塊塑料板,葉光富拿着裝有飲用水的袋子向兩塊塑料板的表面分別擠上一個水球。與此同時,地面主課堂的學生們也在做着一樣的實驗。王亞平將兩個水球靠在一起直至相融後,又將它們緩緩拉開,一座奇特的液橋搭建而成。

在地面主課堂現場,記者觀察到,同學們手中並沒有出現相同的現象。“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授課專家組成員、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陳徵告訴記者,液橋是水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將兩個塑料板聯結起來所形成的。在空間站的微重力環境下,水有一點點的表面張力就可以形成液橋。而在地面有重力的因素,需要運用高壓等條件才能實現,兩者的實驗原理也不相同。

在隨後太空中的浮力實驗中,王亞平遇到了“難題”。在屏幕中可以看到,她拿着一個小瓶子,裏面裝有兩種液體,分別是透明的水和黃色的食用油。王亞平和同學們一起將各自手中的瓶子進行搖晃並靜置後,天地課堂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現象:同學們手中瓶子裏的液體漸漸形成分層,而王亞平的瓶子裏水油還是混合在一起。

怎麼辦?王亞平向地面課堂的同學們求助。一位同學提議,使用旋轉的方式,藉助離心作用將水和油分開。“人工離心機”葉光富隨即進行了演示,只見他將繩子系在瓶口,快速旋轉瓶子,不一會兒,瓶子裏的水油混合液就分層了。

展示完太空奇妙的液體現象後,王亞平開始進行最後一項實驗——太空拋物。此時,一個小巧可愛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在“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閃亮登場。據瞭解,這位頂流“助教”去年就隨着神舟十三號乘組一起進駐中國空間站。

只見王亞平用手指輕輕一推,“冰墩墩”徑直慢慢飄向不遠處的葉光富。葉光富接住後,又將其推向王亞平,“冰墩墩”在兩人之間來回做着近似勻速直線運動。

“平拋運動指的是在不計空氣阻力的情況下,將一個物體以水平初速度拋出並受重力作用的運動。”“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地面主課堂授課老師、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物理教師張健告訴記者,“‘冰墩墩’能在空間站裏做近似勻速直線運動,是因為在空間站微重力的環境下,物體是幾乎不受重力影響的。”

有趣的實驗演示完畢,中國空間站上兩個炫酷的科學實驗櫃——高微重力實驗櫃和無容器材料實驗櫃首次登場,通過現場介紹和實驗視頻回放,“太空教師”們利用“太空教具”實驗櫃形象地展示了本次任務中的空間科學實(試)驗進展。

“科學實驗是助力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科學實驗櫃是我們在空間站開展科學實驗的主要設施,等到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發射入軌之後,還將會增加更多的實驗櫃,開展更多領域的科學實驗項目。”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應用發展中心主任張偉表示,中國空間站內還有生命科學實驗櫃、微重力流體物理實驗櫃等十幾個科學實驗櫃,未來將支撐開展大規模科學實驗。

“到那時候,中外科學家都可以依託實驗櫃來開展研究,我們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為一個造福全人類的太空科學平台。”葉光富説,“同學們,我們也熱切地期待你們能提出自己的科學實驗設想,説不定下一次我們在太空中展示的就是你的實驗項目了。”

太空實驗讓人意猶未盡,天地之間的精彩互動還在延續。

“在空間站流眼淚,是像果凍一樣在眼角拉得很長還是會蹦出來,一顆顆地飄起來?”

“空間站裏看到的月亮和地球上看到的一樣嗎?”

“太空中的水能燒開嗎?”

“如何成為一名到空間站裏做實驗的科學家?”

在天地互動環節中,網友們和地面課堂的同學們拋出了許多有趣的問題,3位航天員耐心詳細作答。

王亞平與同學們分享了在空間站流淚的感受:“在空間站裏飛行這麼久,我們也經歷過許多心情激動乃至熱淚盈眶的時刻。但眼淚無法像在地面時那樣自然地流下來,而是在眼眶中打轉,或者是在眼角。所以在地面上強忍眼淚故作堅強也許很難,但是在太空中我們就很容易做到。”

葉光富更是鼓勵同學們未來到空間站上來做實驗,也可以把自己設計的實驗項目提交到空間站,然後在地面上遠程操作。他説:“同學們,你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鍛鍊好身體,要勇敢追夢,相信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很快,就到了告別的時刻,3名航天員分別向同學們送出祝福和期望——

翟志剛説:“同學們,未來屬於你們!”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希望同學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在追夢的道路上堅定前行!”葉光富説。

王亞平説:“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期待同學們繼續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探索科學奧妙,未來的空間站將由你們來建設!”

課後,北京中學學生徐一航告訴記者,很高興自己能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幫助“太空教師”解決水油分離的問題。“這次與航天員的交流令我非常難忘,也點燃了我的科學夢想。我為中國航天的發展無比驕傲和自豪!”徐一航動情地説。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正如航天員們的祝福,飛天夢與科學夢將引領着更多青少年的夢想,激勵他們探索未知,種下科學思維的種子、生根發芽……

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 篇七

搭載着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於2天后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牽手太空,景海鵬和陳冬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太空駐留。

約575秒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景海鵬和陳冬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這是我國組織實施的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和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第2次應用性飛行。

飛船入軌後,按照預定程序,先進行約2天的獨立飛行,然後與天宮二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完成為期30天的駐留,並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神舟十一號空間交會對接,預示着我國為來空間站的建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象徵着我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體現了我國科技的發達,國家的繁榮昌盛。祝願遠在太空的宇航員能夠凱旋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