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師德大講堂"西遷精神"專題報告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6W

2020師德大講堂"西遷精神"專題報告觀後感多篇由本站會員“wuxiwen”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2020師德大講堂"西遷精神"專題報告觀後感多篇

2020師德大講堂“西遷精神”專題報告開始了。“艱苦創業、弘揚傳統、無私奉獻、胸懷大局”十六個字,為西遷精神完美的詮釋。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2020師德大講堂"西遷精神"專題報告觀後感,方便大家學習。

 2020師德大講堂"西遷精神"專題報告觀後感

  60多年前,為適應國防形勢和國家建設佈局的需要,應黨中央的號召,交通大學主體由上海西遷至西安。交大1400多名教工克服重重困難,離開故土來到西安,從此紮根西部,開創了西安交大的壯麗詩篇。

2005年12月6日,經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會批准,將“西遷精神”概括為“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

作為西安交大一員,被62年前交大師生全力響應國家號召,甘願捨棄優越的生活條件,克服種種困難,義無反顧遷往大西北,建設祖國的大西北的精神深深地感動着。西遷彰顯了交大師生“愛國愛校、顧全大局,明大理、識大體,一心為國、不計得失的家國情懷。”他們的精神像一面旗幟,激勵着一代一代交大人愛國、奮鬥、創造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我們要傳承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愛國、愛校、愛院、愛崗、敬業,以實際行動詮釋西遷精神。

今日聽取了“西遷精神”宣講報告,對西遷精神有了更加明確、深刻的體會。報告會上胡奈賽教授介紹了老一輩交大教授的事蹟:鍾兆琳教授安頓好病重的妻子,率先垂範、帶頭西遷;陳學俊教授上繳上海的房產,攜帶家人來到西安。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表現出老一代交大人熱愛祖國、胸懷大局、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交大人,感覺備受鼓舞,心潮澎湃,應將老一代教授西遷精神作為一面鏡子,時刻對照檢驗自己,激勵自己不斷前進。西遷精神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每一個交大人必須繼承及發揚的優秀品質。在以後的工作中,時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時刻以西遷精神鞭策自己不斷前進。

2020師德大講堂"西遷精神"專題報告觀後感2

“西遷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學由上海遷往西安的過程中,生髮出來的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在2020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交大西遷博物館考察調研。活動結束時,習近平同全校師生親切話別。習近平勉勵廣大師生説我們要發揚老教授們這種西遷精神。重大的歷史進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災難之後,我們這個民族就是這樣在艱難困苦中歷練、成長起來的。

在這次的疫情中,中國採取各項措施全力抗擊疫情,目前,中國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在國際社會普遍關注中國抗擊疫情所取得的積極進展,這就是這種精神的體現。

身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發揚“西遷精神”,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把西遷精神傳承下去。我們青年黨員,要時刻懷揣着愛國愛黨之心,以“西遷精神”滋養我們的心靈,築牢思想之基,牢記黨和國家賦予我們的使命,不負人民羣眾的期望,將個人理想信念同祖國發展前途相聯結,將個人價值的實現同國家命運緊密相聯繫。不忘初心,不忘老一輩辛勤付出,以此為榜樣省己身、明己責、思己行。我們定會以實際行動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2020師德大講堂"西遷精神"專題報告觀後感3

通過學習西遷精神,我們瞭解到了當年交大西遷時的一些情況,也意識到這次西遷對於整個中國教育事業的巨大影響。

半個世紀前,交通大學響應國家號召,從發達的上海來到了落後的西安,並在這裏修建校園,安裝器材,紮根於此地。從此以後,西安交通大學一直在為國家的夢想,民族的復興奉獻自己的力量。這中間,交大老一輩經歷了太多的困難和磨鍊,可以説現在西安交通大學的成就都是他們老一輩的付出換來的。當年西遷時的老前輩,他們在極其惡略的環境下,花費短短几年的時間就完成了校區的搬遷,並順利開學迎新。他們的這種不怕吃苦,艱苦奮鬥的精神令我們每個人感動。雖然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已經不在人世,但他們的精神永存。

傳承好西遷精神,口號,文獻總顯得有些蒼白無力,很難讓人真切的體會到西遷的精神內核與實際困難程度。因此,拿上一張印有“公雞”圖案的中國地圖,我們開起了大腦風暴。從上海到西安,路程遙遠,不可預知的因素太多太多。我們從小處細處着手,討論關於西遷的細節,例如準備的物資,校址的選定等等。從這些討論中,我們能夠實際地體會西遷之不易。“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西遷讓我們真切體會到這一點。所有的一切從零開始,這中間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灰啄巖允鼉 Mü庋幕疃頤翹寤岬轎髑ň竦惱嬲庖逵肽諍恕H媒窈蟮奈髑ň翊?變得更加有現實意義與基礎。

交大西遷現在已經成為過去留給現在的一點佳話,但這是個偉大的時代,這個時代的我們更需要老一輩交大人的西遷精神: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我們要在西遷精神的帶領下,為交大爭光,為祖國復興做出貢獻。

 2020師德大講堂"西遷精神"專題報告觀後感4

  1895年,南洋公學在上海建立,學校設施相對先進,學科覆蓋面很廣,文學,生物,物理等方面,用如今的話來説就是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硬件設施完備,享有“東方麻省理工”之美稱,也是當時莘莘學子們都希望光宗耀祖,興富門第的好去處。毫不例外,上世紀50年代,胡奈賽也進入了這所高校。歷史歲月的悠久,同時也提醒着我們每一個人銘記歷史。

胡奈賽上大學期間,國家可謂是“內憂外患”。中國當前面臨三大問題:一.東西差距較大,並進一步凸顯,東西意識形態不一致,西部動盪風險較大,民生問題嚴重。二.中國經濟重心成“”德國魯爾區”形態,處於不友好軍事輻射之下,成為軍事打擊的重心和薄弱地帶。東南軍國主義突出,越南,印度,菲律賓虎視眈眈,東盟兼顧三條島鏈,封鎖海路,雄霸海城的態勢一時難以扭轉。日韓美對東北輻射較大。三.台灣問題一時難以解決,港澳自治,港、澳,台處於中央的架空區域或是擱淺狀態。雖然起到了聯絡中外、緩解壓力的作用,但戰端一起,各生蹊蹺。

交通大學西遷,是一次響應祖國號召,跨越大半個中國的行軍。1956年,面對“交大西遷”的戰略部署,學生們義無反顧登上列車,從繁華的黃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黃土地。不到半年,6000多名交大人匯聚西安。僅一年多,新校區從麥田中拔地而起。此後,紮根在三秦大地上的西安交大成為祖國西部的科技高地,累計培養大學生23.6萬餘名,投身西部建設者達10萬人之眾。

當年風華正茂的少年,今年年近耄耋,憶起奮鬥歲月,他們仍舊無悔青春,絃歌夢想。他們的人生選擇明顯不是一筆用物質公式可以算清的賬。在中華民族的價值譜系中,從來尊崇“兼濟天下”,而非“獨善其身”,從來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講“好兒女志在四方”。中國人自小耳濡目染的詩文。敬仰崇拜的英雄,無不有深入骨髓的家國情懷,關鍵時刻為國擔當、為國奉獻。在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社會主義體制下,把個人得失放在國家禮儀後面,把個人選擇融於國家需要之中,其實是一種自主選擇。這種選擇,鑑照着對祖國的深情大愛,對時代的如火熱忱,永遠在民族的精神星空中熠熠生輝。

今天中國的發展水平今非昔比,但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仍在,地區差距、城鄉差距還是擺在全面小康社會之前的硬骨頭。“西部開發”“鄉村振行”等號召,呼喚着新時代的有志青年,去廣闊天地中創一番事業。隨着國家實力漸強,我們已經可以創造更好條件、提供鼓勵、支持,最大程度免除開拓者的後顧之憂。

西遷故事距今已遠,但西遷精神決不能丟。這樣的遷徙故事,是中國獨有的時代記憶,也是中國發展奇蹟的密鑰之一。眺望遠路,讓我們牢記“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並傳承和弘揚!

 2020師德大講堂"西遷精神"專題報告觀後感5

  習近平指出的西遷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有同學回顧當年的事件經過,發出感慨:大樹西遷,談何容易。1955年4月6日,時任交通大學校長彭康突然接到遷校通知。為改變當時高等教育佈局不合理的局面,支持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央決定交通大學從上海遷往西安。從上海優渥的生活環境到正在開發建設的大西北,那是一羣帶着希望和青春響應西部開發號召的先行者,他們吶喊着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同學們紛紛表示認同,在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大布局下,青年一代應積極響應號召,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無論苦與累,青春應奉獻在值得的地方。

那是一段無論何時提起都令人欽佩,充滿激情,飽含勇氣與力量的歷史歲月。一代代交大西遷人身體力行詮釋着“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奮鬥。”16字的真正內涵,詮釋了“國家至上”的交大精神。這些歷史的記憶是屬於交大的,是屬於交大西遷人的,也是屬於大西北的。如今的我們,應該懷着感恩的心去傳承,去體悟,去踐行“西遷精神”。

新時代,新目標,新徵程。如今的交大,一如既往以“紮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為己任,拓寬國際視野與胸懷,承載着歷史使命,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忘初心,砥礪奮鬥,打造“絲綢之路學術帶”,打造西部科技創新港,在“西遷精神”的引領下,果毅力行,面向世界,奔向遠方。

2020師德大講堂"西遷精神"專題報告觀後感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