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間正道是滄桑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71K

人間正道是滄桑觀後感(精彩多篇)

《人間正道是滄桑》觀後感 篇一

作為一名黃埔後代,我一直相信自己的血液有黃埔的顏色,因為祖父在成都中央軍校學習時,黃埔精神就已融入了他的血脈。8年前的春天,跟同學到漢中聖水寺遊玩,一些破舊的土房子使我久不能忘,斯人已去,空餘懷想。後來知道那兒曾是黃埔軍校一分校的舊址,那些老房子裏曾經培養了千百抗日誌士。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再去聖水寺,我還要到成都北校場去、到廣州黃埔島去,因為黃埔精神對一個黃埔後代的感召是巨大的,我要到生長出這種精神的土地去朝聖。

正是懷着朝聖地心情,我看完了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電視劇中所表現的愛國心、師生情是對黃埔精神的最好詮釋。瞿恩、楊立青、楊立仁、範希亮……這些黃埔人,他們都是值得我們尊重的,因為他們是萬千黃埔人的縮影,是一個時代精英羣體的縮影,他們用青春和熱血寫就了中華民族走向獨立、自由的歷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謂大同。”大同社會是我們民族幾千年的夢想。無論是三民主義,還是共產主義,都是為了實現民族復興的夢想。在此基礎上上構建起來的黃埔精神,具有鮮明的中國文化色彩,因為這種獨特的文化作用,黃埔軍校創造了一個令世界矚目的中國奇蹟——簡陋的教學設施、簡短的學制,學員卻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黃埔軍校成為與美國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以及俄羅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齊名的世界四大着名軍校。

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和平的民族,漢字“武”很好地詮釋了我們的戰爭觀,中華民族不好戰,但是也不懼怕戰爭。在那個戰亂不斷的`年代,我們不得不選擇用戰爭來結束戰亂。孫中山先生認識到,革命要有自己的武裝,黃埔軍校應運而生。“要從今天起,立一個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中山先生號召着優秀的中華兒女雲集黃埔,不必説周恩來、葉劍英,也不必説徐向前、林彪,看看《人間正道是滄桑》中的主人公吧!這些人物雖是虛構的,但他們每個人都是真實感人的,他們有血肉、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氣,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萬千黃埔人身影、眼神、思緒、微笑……黃埔島上曾有一羣如此可愛的人、武昌兩湖書院曾有一羣如此可愛的人、成都北校場曾有一羣如此可愛的人,我相信海峽對岸的台灣鳳山軍校也有一羣可愛的人,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愛着華夏民族、九州大地,他們都願意為了中華的偉大復興流血犧牲。

條條大路通羅馬,最終這些可愛的人因為信仰的不同,在歷史的路口選擇的不同的道路,他們都堅信前途是光明的。於是,我們看到他們分道揚鑣、同室操戈,歷史的道路就是這樣的曲折,正如李大釗先生所説,這是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沒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走過去的,共產黨員有這樣的精神、國民黨員也有這樣的精神,他們終於第二次攜手,以中華民族的英勇無畏打敗了日本侵略者。這是一段無法忘卻的歷史,多少黃埔兒女血灑疆場、多少黃埔兒女堅強不屈,記住他們的名字吧——左權、趙一曼、戴安瀾,當然還有薛嶽、張靈甫、關麟徵、杜聿明……《人間正道是滄桑》中的楊立青、楊立仁、範希亮就是英雄們的縮影,為民族付出的先輩,我們不應忘記、我們也不會忘記。

《人間正道是滄桑》這部電視劇,告訴我們黃埔精神的核心是愛國愛民,愛國主義是一種偉大的情懷。所有的中國人都應該是愛國的,所以我們相信,海峽兩岸既然都是中國人,黃皮膚、黑眼睛、方塊字、詩經、史記早已將我們連在一起,所以歷史上國共兩黨曾經兩度握手、共克時艱,相信有一天,國共兩黨會第三次握手,因為一種精神早已融入我們的血液之中,有一個聲音總在呼喚,那就是“到黃埔去!”

我多次被劇中的師生情、同學情所感動,“鋼刀是鋼刀,同學是同學!”這是範希亮在畢業聚會上的箴言,黃埔軍校繼承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尊師重教的優良作風。瞿恩是一名好老師,他充滿理想、充滿智慧、充滿大愛;劇中還有一位不知名的教官,近乎苛刻地要求學員。黃埔軍校有許多這樣的老師,他們嚴格執教,以身作則,在他們的帶領下,黃埔學子怎能不成為有用之才。而黃埔學子的同學之情,在觀看這部電視劇之前,我早已感受到。在我的家鄉陝西寧強,曾經有人就讀於黃埔軍校,我的祖父是其中一位,祖父在世時,常有一些老人來到家中,他們都是爺爺的黃埔校友。他們雖然不是同一級,或許還是不同分校的,但是他們都以同學相稱,他們在一起的那種親切讓人感動。所以,我見到這些老人,都覺得跟爺爺一樣親切,現在他們大都離開人世,我依然時常想念他們,祝福他們。

在《人間正道是滄桑》中,楊立青、範希亮雖然在不同的陣營,但是他們感情讓我們深深感動。親愛精誠,同學始終是同學,黃埔校友習慣以同學相稱,無論是那一屆畢業、無論是大陸台灣,黃埔學子始終都是同學,同學情常在。黃埔後代之間也有一種天然的紐帶,只要得知彼此都是黃埔後代,就會一下子親近起來,我遇到的每一個黃埔後代莫不如此,我們共同談起先輩的榮光,共同歎息、共同微笑。因為有黃埔同學的情意在,所以黃埔後代的情意在。黃埔同學雖然有一天會全部離開人世,但是黃埔後代的血脈裏始終流淌着黃埔的顏色,黃埔精神必將永存。

毛澤東在詩中寫過“人間正道是滄桑”,人間正道是什麼,人間正道就是中山先生所説的“要從今天起,立一個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因為我們是黃埔後代,所以我們必須記住自己作為一箇中華民族子孫的責任,我們有責任發揚黃埔精神、致力振興中華!

人間正道是滄桑觀後感 篇二

近期單位組織全體黨員及職工觀看了反腐《人間正道》這部影片,我看過了這部反腐影片後不禁感慨萬千,起到了警鐘長鳴的效果。

《人間正道》是一部反腐倡廉的好影片。影片講述了1942年的秋天,國民黨軍隊加強了對陝甘寧邊區的軍事和經濟封鎖,中共中央決定開展大生產運動,並同時加強税收工作,來粉碎敵人的封鎖。毛主席選派老紅軍肖懷忠擔任延安貿易税務局局長,在戰場上,肖懷忠戰功卓著、滿身傷疤,甚至曾因掩護毛主席而被炸彈彈片炸傷;然而在徵税過程中,肖懷忠禁不住金錢和女色的誘惑,由一名清正廉潔、工作成績突出的優秀共產黨員及税務幹部,淪為了罪大惡極的貪污犯,最終被判死刑的下場。這充分展示了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反腐倡廉的決心。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頓時感覺到自身的膽子又重了,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名值得大家稱讚的好職工。

首先,要加強學習。自身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要堅持政治理論學習,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只有不斷完善和提高自 己的素養,才能更好地保證自身的廉潔清正。深入學習鑽研業務和理 論水平。在學習中,通過多種學習的形式,觀看反腐倡廉的教育影片 和反腐教育書籍,將反面案例與正面教育相結合,進一步自身的思想 覺悟和道德水準。在工作中,保持與同仁的正常關係,防微杜漸,確 保不出任何違法違紀問題。其次,要做好自己的崗位工作。職工的職業精神是神聖而光榮的,擔負着建設祖國的重任,我們在工作中、下

班後的學習、生活、為人、處事等諸多方面都具有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會直接地影響到身邊人的身心發展。只有自身廉潔,才具備道德上的感召力,才能深刻影響到身邊人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我們在敬仰毛主席的偉大決策中,默默地產生着思想和行為的自我激勵、自我修養和自我改造。相反,如果自身言行不檢點,做事粗糙,責任心不強,則會對身邊人產生較大的負面作用,這樣的事情一定不能發生,警鐘長鳴。

再次,要做一個有愛心的職工。牢記自己職工敬業的職責,“關心愛護自己的家人是本能,而關心幫助他人是神聖的!”因為共產黨員的付出 “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樂於助人的精神,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因此, 黨員道德素質比黨員文化素質更為重要。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需要不斷創新,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際行動上,都需要每個人認真去執行有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反腐倡廉需要完善廉正建設制度,將責任、壓力、措施進一步到位,只要每個人都從思想上樹立反對腐敗,提倡廉潔的思想,以進步的思想來指導自身的行動,這項工作一定會取得勝利。我們每一個人,都要以此為警鐘,牢記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思想。觀看反腐影片《人間正道》後,我們這些黨員都為影片裏毛主席的反腐敗的決心和力度所感動。相信這部影片會觸動大家的心靈,都會努力爭做一名廉潔自律的好職工。

《人間正道是滄桑》觀後感 篇三

上午組織全隊黨員幹部觀看教育影片《人間正道》。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942年秋,國民黨軍隊加強了對陝甘寧邊區的軍事和經濟封鎖,中共中央決定開展大生產運動,同時加強税收工作,以粉碎敵人的封鎖。毛澤東選派老紅軍肖懷忠擔任延安貿易税務局局長。在戰場上,肖懷忠戰功卓著、滿身傷疤,甚至曾因掩護毛澤東而被炸彈炸傷;然而在徵税過程中,肖懷忠禁不住女色和金錢的誘惑,由一名清正廉潔、工作成績突出的優秀税務幹部淪為了罪大惡極的貪污犯。

影片中,肖懷忠因貪污受賄而犯罪,而在戰場上功績累累。在法律和情感、個人利益和羣眾利益的天平上,毛主席嚴肅指出:戰爭時期的腐敗,最直接的會使我們輸掉這場戰爭;和平時期的腐敗,最直接的是會使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徹底垮台。應同腐敗問題做堅決的鬥爭,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為什麼那麼多官員倒在權、錢、色的誘惑下,理想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思想道德的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如果一個黨的多數黨員的理想信念偏離了,動搖了,缺失了,這個黨是很危險的。

胡錦濤以前指出:“各級領導幹部要始終持續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堅持嚴於律己、清正廉潔,老老實實做人、乾乾淨淨做事,時刻警惕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堅決同一切腐敗行為作鬥爭,用實際行動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貪官們的墮落,多半是從“失德”或“缺德”開始的,雖然他們在為人之始、為官之初也注重一個“德”字,但最終因為“失德”或“缺德”,經不起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最終走上了腐敗墮落的不歸路。

“物必自腐而後蟲生”。對領導幹部來講,不僅僅要“立德修身”,更要注重講黨性。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每一位黨員幹部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務必始終堅定理想信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經受住執政的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市場經濟的考驗、外部環境的考驗,永葆共產黨人的本色;始終堅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鍛鍊意志品質,提高精神境界,持續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覺做到“時刻警惕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

然而,“戰鬥英雄”卻最終落入法網,這又是怎樣深刻的諷刺一個在戰場上視死如歸的人,卻輕易的倒在了沒有硝煙戰火的徵税路上,一個人們眼中的“英雄”,卻經不起金錢、美色的誘惑。一個人如果不能夠從內心深處對權力真正的敬畏,對誘惑真正的拒絕,對利益真正的正視,那麼,是很容易走入歧路,很容易走進極端,很容易毀掉一生的。

法網之大,不遺違法亂紀之漏;正義之彰,不驅陰暗黑幕不止。“智者見利而思難,暗者見利而忘患”,古人早給我們上了“利慾”之課。前車可鑑,何為利,何為患,利患之間當如何取捨,權力觀當如何擺正,領導幹部的廉風如何真正弘揚,氣節如何真正持續,靈魂如何真正淨潔,這實在是值得經常思考的話題。

人間正道是滄桑觀後感 篇四

理想和信仰是這部劇的第一主題,在那個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危亡非常年代,無數的中華熱血青年,為尋求救國救亡的道路,背井離鄉、出生入死,追尋革命的真理。楊瞿兩家的兒女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來到黃埔。在這裏他們接受到了不同的教育,遇到了不同的導師,受到了不同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觀,樹立了不同的理想,接受了不同的信仰,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片中的主角個個都有極高的理想和信仰,無論信仰什麼主義,無論在何種危急、複雜的狀態下,他們紛爭的只有主義的不同,道路的不同,他們堅持的是各為其主,而沒有個人的恩怨,沒有人格的貶低和污辱。他們有思想、有氣質、有高亢的愛國熱情,他們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融為一體,執着地追求國家與民族的獨立自主、民主自由,他們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潮流,他們是國家和民族的棟樑。

劇中主人公楊立青在1925年來到革命浪潮洶湧澎湃的廣州時,遇到了兩個導師。一個導師是屬於理想主義的共產黨人瞿恩,另一個導師是現實主義的職業軍人董建昌,董建昌和瞿恩,他們不僅代表着兩個黨派,更是兩種人生態度。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都對楊立青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瞿恩是那個年代優秀共產黨員的'化身,是集大成者。從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周恩來、瞿秋白的影子,可以看到共產黨人從幼稚到成熟的成長過程。他信仰的是理想和浪漫,併為了信仰而活着。正如瞿恩的那句名言所説:理想有兩種,一種是我實現了我的理想,另一種是理想通過我而實現。瞿恩自己屬於後者。在他那短暫的一生中為實現他的理想,表現出了執着的追求和無畏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連他的敵人都不得不尊敬他,不敢不尊敬他”。

董建昌信仰的是功利和現實,追求的是生存和利益。從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宋希廉、程潛的影子。他遇事總是先衡量利弊得失,順勢而動,變幻無常。

楊立青在人生道路上還遇到了一個對手,這個對手就是自己的親哥哥楊立仁。楊立仁是國民黨右派的化身,他標榜的是維護國家利益,而實際維護的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官僚買辦階級的利益,是自己家族、親人的利益。立青與立仁各自秉持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家”與“國”的理念,他們站在不同的階級立場,共產黨人為全民族勞苦大眾謀解放,謀平等,往往需要背叛自己的家族、親人,舍小家而顧大國。國民黨人要維護自己集團、家族、親人的即得利益,為不被勞苦大眾奪去,斷然揮舞屠刀屠殺友人。一個是為民眾甘願犧牲個人,一個是為個人甘願犧牲民眾。但楊立仁的信仰之路越走越窄,並最終淪落到理想破碎的悲慘地步,被歷史所淘汰。

為了不同的信仰,黃埔的同學們按照“鋼刀歸鋼刀,同學歸同學”的信條,或同壕奮戰、馳騁疆場,或刀槍相對、血肉橫飛,展現出“歷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俠肝義膽。

瞿恩和楊立華之間的愛情,楊立青與瞿霞之間的愛情,以及林娥與瞿恩、楊立青之間的愛情,無不受到理想和信仰的影響和制約,為了信仰,他們可以相親相愛、協手並肩,為了信仰,他們可以斷然絕裂、分道揚鑣。

在物質化的今天,在和平的年代裏,在價值觀多元取向的現實社會裏,還要不要理想和信仰?要樹立什麼樣的理想和信仰?很多人是迷茫的。其實人都是有信仰的,不是信仰什麼宗教,就是信仰什麼主義,沒有信仰的人只能是白痴。現在很多人説我沒有什麼信仰,但他們信奉的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遵循的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追求的是“功名利祿,紙醉金迷”,其實他們信仰的就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所以才出現豪富揮金如土,貪官囤金如山、紈絝暴殄天物、小兒不知何為幸福的怪象。

信仰是不能強求的。信仰的產生和形成,取決於客觀環境的薰染和影響,取決於自身的感知和悟性,需要教化和引導。楊家三兄弟同在一個家庭中生長,他們卻加入了不同的黨派。楊立青、範希亮、湯慕禹、穆震方同在一個校園學習,接受相同的教程,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理想是有階段性、有層次的。古人講:“道不同不以為謀。”國共兩黨在救國救亡、爭取民主自由、國家獨立自主方面具有共同的理想,所以才有國共兩次合作。而在國內代表哪個階級的利益、建設什麼樣的國家方面就有了根本的利害衝突,所以才有了“四、一二”大屠殺,才有了動天地、泣鬼神的解放戰爭。楊瞿兩家人的恩恩怨怨無不與這理想的分合密切相關。

看完在大結局,關閉電視機,我的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靜。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在黑暗中探索,在酷刑下煎熬,在槍林彈雨中衝殺出來的。是他們在漫長的歲月裏憑藉真理和奮鬥,依靠堅定的信念和無悔追求的奪得的。我們應該永遠牢記列寧的教導:“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仰,為人類社會的文明和進步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人間正道是滄桑觀後感 篇五

正在央視熱播的五十集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已接近尾聲。很多人看此劇正因是孫紅雷的粉絲,另一些人看此劇是正因它是一部史詩性質的歷史劇,而且觸動了國共兩黨鬥爭、聯合的那段敏感歷史,並能夠比較真實的反應這段歷史。對國民黨方面和其他中間力量的描述也比較真實的接近歷史,就是説比較公正的書寫歷史。劇中人物當然是藝術塑造,但也基本有歷史原型可依託。

該劇生動再現了從1920__年大革命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段波瀾壯闊的中國現代歷史,透過瞿、楊兩家五個年輕人的命運糾葛為主線,展現了以黃埔早期人物為主體的國共兩黨鬥爭史,把20__年間歷史大事件都囊括進去,書寫出來,個人命運交錯國家、民族的命運,是大手筆之作。該劇由曾執導過《大明王朝》、《軍人機密》、《走向共和》、《中國往事》等一批經典之作的著名導演張黎提綱導演;由《亮劍》、《漢武大帝》的著名編劇江奇濤創作;對編劇和導演,本人懷有崇敬之心。

這20__年間,國民黨從執政黨被趕到台灣,共產黨從種。種磨難之中頑強的成長,成為執政黨。這是一個歷史的抉擇。最近為慶祝建國60週年,各種節目對民國那段歷史報道很多。比如新文化户外、五四户外、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就應説20世紀初,中國的志士仁人、熱血青年都對中國的命運充滿焦慮,在尋求救國之道。個性是1920__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黎和會中國作為戰勝國參加,國人對西方民主寄予期望,能從戰敗國德國收回膠東半島的權利,結果是帝國主義之間犧牲中國利益,迫使國人堅定走蘇俄的道路。

個性是9。18東北不抵抗把大片國土讓給日寇,從那時起在青年中對蔣介石政權普遍反感。共產黨的主張和學説受到普遍的歡迎。在百歲老人周有光先生的回憶錄裏,就講當年大家十分愛國,對共產黨的激進思想青年都是十分容易理解的。

在《人間正道是滄桑》裏我們看到了這批理想主義情懷的志士和青年,代表人物就是瞿恩和瞿霞兄妹,為理想而獻身。當時參加共產黨就意味着犧牲、奉獻,參加的人理想主義多,投機分子少,為理想而獻身,為主義而奮鬥,戰鬥力肯定強,這也是共產黨勝利的原因之一。

瞿恩(孫淳飾)黃埔教官、中共黨員、地下黨的負責人。

《人間正道是滄桑》裏楊家的老大楊立仁是國民黨的堅定分子,是特務頭子。但劇本沒有簡單的把他臉譜化,而是展示了他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十分敬業、不貪婪、愛恨情仇、種。種矛盾痛苦,活的很鬱悶。演員黃志忠把這個主角演繹的十分到位,個性是他陰鬱的眼神、肉笑皮不笑的表情,讓人恐懼、厭惡。我們也是第一次在藝術作品中看到這樣一個反派形象,這是一個進步。

蔣介石的忠實信徒楊立仁和國民黨左派的楊立華,兄妹見面就爭執不休。

《人間正道是滄桑》裏的董建昌,是與蔣介石有矛盾的第三種力量,影射的背景是桂系軍閥。人物刻畫的也十分好,有血有肉。他在政治上的狡猾老道、投機觀望;在國家危難時刻的民族正氣、慷慨赴難;在感情生活上的大度和執着。

孫紅雷主演的楊家老三,給我的感覺並不好。孫紅雷本身就有一種痞氣,適合演黑幫人物,比如《刀鋒1937》和《像雨、像霧、又像風》飾演的黑幫人物,有情有義。演一些莽漢、流寇也好。在《潛伏》一片中,一反常態,演一個木訥文靜的形象,倒也有突破。楊立青按劇本安排是一個玩世不恭、聰明活潑、幽默可愛的青年,孫紅雷難脱他痞氣的做派,給人感覺不好。

我最不喜愛的是劇本安排楊立青對林娥的態度,林娥是烈士瞿恩的妻子,是楊立青的師母,楊立青在追林娥時是不管不顧,表示要照顧她一輩子。但娶後有意冷落林娥,表示他對瞿霞的懷念,這種劇情安排是不符常理,也不符楊立青的性格,對林娥更是精神摧殘。

柯藍飾演的瞿霞、張恆飾演的楊立華都還不到位,總有差一點的感覺。

一部鉅作,瑕不掩瑜,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