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岡仁波齊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69K

岡仁波齊觀後感精品多篇

岡仁波齊觀後感 篇一

昨晚吃着餃子,順便打開電腦,看了這部下載了很久存於硬盤中的電影。

電影一開場,就是一副原生態的西藏地區的生活畫面,主人公家裏的條件不是很好,家裏養着牛羊,一家人揉着青稞面邊吃邊聊天。

一直知道,藏族同胞是一羣堅定的佛教信徒,藏傳佛教的文化也深户到每家每户每個藏族人的心裏。不知道電影裏的東西是不是完全按照現實中來拍的,沒有去研究這部電影背後的東西,只是從一個普通 觀眾的角度去觀看它。

藏族同胞普遍皮膚比較粗糙,也很好理解,畢竟生活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高的地區,常年冰雪漫天,就是凍也得凍紅了,還有寒風吹着。也正如古話長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西藏地區的氣候環境養育了這麼一羣樸素的人。在這裏,女人作為家庭的一份子,身份地位並不比男人差,都很賣力的為家庭操勞。而無論男女老少,則都透露出一種最原始的樸素,儘管聽不懂藏語,只能通過字幕去了解他們在説什麼。

《岡仁波齊》觀後感 篇二

《岡仁波齊》是一個沒有程式化劇本的概念,就是用一年的時間,跟着一組真實朝聖的隊伍拍攝。用苦行僧的方式跟他們朝夕相處,從他們本身的生活裏挖掘故事和人物,雖然這個電影沒有劇本,但大概的故事走向和人物設定我已經想了很久:首先要有個七八十歲的老人,他(她)可能會死在路上;要有個孕婦,她的小孩會在路上出生;還要有個屠夫,因為殺生過多想通過朝聖贖罪;要有個七八歲的孩子,這樣會增加很多趣味性和不確定性;有孩子就要有他(她)的父母;還要有個十六七歲的小夥子,他可能是個小流氓,也可能就是一個青春期敏感害羞的男孩,一路上他會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還要有一個50來歲、成熟穩健、類似於掌舵者身份的一個人,他會是整個朝聖隊伍的頭領。”

神奇的是,這一切預設居然全部應驗了——在地處川、滇、藏三省區交匯處的芒康縣普拉村,11個普通的村民願意跟劇組一起踏上這次冒險的朝拜之旅。

《岡仁波齊》像“朝聖”,平靜至極,而《掌紋地·皮繩上的魂》則如“降魔”,兼具“西部公路”與“魔幻現實主義”氣質,神祕、懸疑、時空交錯,人物環環相扣,愛恨交織,相生相殺,如入天堂,如墮地獄。

2022岡仁波齊觀後感優秀作文 篇三

何謂信仰?

信仰的極致,是一種心無旁騖的心靈極簡,虔誠的體現,不會有太多花哨的繁複。往往感人至深的,是純樸而持久的堅持,亦如我們會被匍匐前行風餐露宿,風雨無阻的朝聖人羣所感動一般。

三步一叩首的前行,身與心的合一,路在腳下。如此的堅持,如此的鍥而不捨,如此無所畏懼

信仰的力量,最大化會體現在無私無我之中。

忘記路途遙遠,只是用簡單的身心合一,去縮減與目的地的差距,風塵僕僕之中,我們或許窺見了生命的意義所在,不為此生,卻為來世。

在朝聖者的面龐前,或許更多是滿身泥濘或蓬頭垢面。但是那一雙雙堅毅而炯炯有神的眸子中,讓人莫名的感動和心生敬畏。

影片用作片名的岡仁波齊或許透露出某種玄思與啟迪:信仰,就是像岡仁波齊一樣的一個目的地;懷抱着對這個我們信其為神聖的目的地的執着信念,一路前行,就是信仰所能給予我們的全部力量和意義。

信仰的力量,信仰是一個人的精神內核,是支撐人堅定走下去的動力源泉。

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普蘭縣北部。岡仁波齊峯是中國岡底斯山脈主峯,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山頂高度海拔6721米,是岡底斯山脈第二高峯。藏語意為神靈之山。

神山神祕之處,山的向陽面,不知緣何,終年積雪不化,白雪皚皚;而神山之背面,巍峨挺拔的神山既有氣勢雄峻之處,又有幽靜肅穆之所,被眾多的奇峯環抱,更有那奇妙的巖石、峽谷、灌木古柏、潔泉清流。

岡仁波齊峯經常被白雲繚繞,很難目睹其真容,峯頂終年積雪,威凜萬峯之上,極具視覺和心靈震撼力。

多種教派共同奉岡仁波齊峯為世界的中心,每年都有很多信徒前來朝拜,他們沿着固定的轉山路線,徒步行走約71公里,很信徒日夜兼程、風雨無阻,憑着心中的信念,征服一個個陡坡,一座座險峯。

信仰的極致,是一種心無旁騖的心靈極簡,虔誠的體現,不會有太多花哨的繁複。往往感人至深的,是純樸而持久的堅持。

在朝聖者的面龐前,或許更多是滿身泥濘或蓬頭垢面。但是那一雙雙堅毅而炯炯有神的眸子中,讓人莫名的感動和心生敬畏。

信徒不遠千里,歷盡辛苦來到這裏,沿途磕頭祈禱,繞山拜罷之後,才算功德圓滿。

對西藏的信仰崇拜,似乎已經形成某種概念化的印象或思維定式。

信仰是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大氣凜然,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自在灑脱,是粉身粹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視死如歸,還是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迫切,還是地動山搖,我自巋然不動的堅定。信仰之於人,人人有異,各個不同,信仰在心底開花,在靈魂昇華,給予人們不斷向前的力量,給予人們明燈般的指引。

岡仁波齊觀後感作文 篇四

我這個人大概生性涼薄,很不容易被一些事情感動。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我不太喜歡看電影。上次的《摔跤吧,爸爸》這次的《岡仁波齊》都是跟着朋友圈走進了電影院。

網上好評率88%,一部震感靈魂的信仰歷程,平凡樸實艱辛無畏地行走在一條虔誠的路上,你看過就一定會被感染,這裏沒有宗教,只有深入骨髓的信仰

看不到活着的矯情,只有生與死的寧靜,看完這個片子睜眼看紅塵時內心的平靜。

如果你不能理解,我希望有一日,你能放下所有壓力,世俗,偏見,靜下心來走走那段路,你會感受到那是一種怎樣的信仰,漫漫人生路,心中無信仰,何去何從?

我小時候那個時代,社會上把信仰宗教當迷信,是愚昧,是無知。風水輪流轉,宗教信仰在某些人眼裏又變得高大起來了。是純潔,是高尚,是質樸。

信仰錢,信仰權利,信仰物質富裕,是庸俗,是市儈,是內心的污濁不堪。

在我看來,信仰宗教,信仰權利,信仰錢,信仰科學,信仰自我獨立,信仰愛情。這一切沒有高下之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守住道德底線,敬畏法律,這就夠了。

很多人都説中國人沒有信仰,我不認同,至少我從小環境不是這樣的。我媽信佛,她相信因果報應,所以她善良。她相信我們家庭的順遂是佛祖與祖宗的保佑,所以她會禮佛,會記拜祖宗。

當然還有人説,西方人信教是為了感恩,中國人拜佛是為了私慾為了有求與佛祖。如果你要這麼理解就這麼理解吧。

我們農村有一種風俗,新年過後,各個村莊要一百人以上的老人唸佛,以祈求這一年全村人的平安。一個村沒有這麼多老年婦女,就互相幫助了,每個村的老人都會到各個村莊去念佛,這些都是自願的,沒有強迫,沒有道德的譴責,我奶奶,我外婆都會參與到這樣的活動中去。這些老人是免費的,但老人吃飯,點心,香錢,佛紙錢,還是需要付出的,我媽媽就很願意這樣的付出。

為了全村人的安康,這些無償的付出在某些人的眼裏怎麼就成了只有私慾了呢?是,我媽並不全是無私,她會祈禱佛祖保佑我們一家的平安健康。一個女人基於愛與責任的祈禱,在某些人眼裏怎麼就變成的污濁不堪的私慾了呢?

原生態家庭多少還會影響我,我也會禮佛,但只是以旅遊的心態進入佛堂之後的敷衍。因為我媽從來沒有強迫,引導我向佛。那些年輕的僧人,我不理解,但我尊重他們。

我向不向佛是自由的,每個人的信仰都是基於自己的認知之後的自由選擇,這才是重點。

但是你看《岡仁波齊》的十個人,一千二百多公里的朝聖之路,歷經春夏秋冬,歷經各種艱辛,甚至於還有孩子和孕婦。這麼一件宏大的事,全村人居然沒有一個人反對的,沒有現實理性的思考,一片叫好之聲。

無論你的信仰是多麼崇高和偉大,無論是信仰科學,信仰馬列主義,信仰宗教,當週圍只剩一種聲音的時候,你的人生其實是被綁架了,而你還津津樂道感動於這種綁架,這就是愚昧和無知。

當然,世界是多元的,感動着你的感動,理性着我的理性。這本來就是一件事物的兩個不同角度,並不矛盾。

很多人會帶着朝聖,神祕的心去看待西藏,幾年前我去過西藏,那麼借這篇文章談談我的感受。

藏民很質樸嗎?

我不知道,因為我沒有太多的接觸。但有一件事可以説一下。汽車路過一個山坡,剛好日落,我們覺得站在那個山坡拍日落是很好的角度。這時有一個藏民過來要我們200元錢,要知道這時一個荒山坡啊。當然這不説明什麼問題,每一個人族都會有敗類。但令人深思的是我們的表現,在野外,他一個人,我們三十個人,拍好照,不給錢他能把我們怎麼樣?但我們還是放棄了,因為現在通訊這麼發達,他打個電話聚集一幫人在某個村口把我們攔截了怎麼辦?

也就是説我們的潛意識裏對藏民是不信任的,所以給你安全感的一定不會是某個宗教,而是法制,是文明,是倉鼎足而知禮儀。

西藏的幾大聖湖美嗎?

是的,很美,蔚藍的湖水倒影着聖潔的雪山,但它不像西湖一步一景,到了湖邊,啪啪幾張照片之後,你就不知道幹什麼了。

天很藍嗎?

是的,很藍。就像夏天高温中的杭州天空一樣藍,就像G20時候的杭州。

布達拉宮好嗎?

好,雄偉,莊嚴,夜幕下的布達拉宮就像一幅徐徐打開的巨大畫幅。潔白的牆體發出自然光澤,真正的低調奢華。看過很多城市耀眼,華麗的燈光秀,如果要我評價的話,我首推布達拉宮。

西藏值得去嗎?

當然,西藏和世界每一個你不熟悉的角落一樣,值得你去涉足。

去西藏因為高原反應會很危險嗎?

是的,我們在沱沱河無人區的一箇中轉站過夜,那裏只有一家客棧,一家飯店,一家小診所。碰到從北京來的自駕遊客,同伴下車時發現後座熟睡的人叫不醒了,然後在小診所掛上氧氣袋,吊針。診所醫生告訴我們,這個人活不過兩個小時,但無論是前方的醫院還是後方的醫院,都有四小時的車程。後來怎麼樣了我們也不知道。

當然你也不必太恐懼,自己小心點應該沒有問題。都説318很美,但很遺憾我們是從青藏線進,青藏線出,只看到了茫茫的戈壁灘。

岡仁波齊觀後感 篇五

這兩天,朋友圈在刷完屏幕後被稱為《okaren Boqi》,看過和沒看過的人都被含淚的影評感動和鼓勵。電影評論提醒那些看過電影的人比較描述是否與數據一致,然後添加幕後的深度和廣度以及他們沒有看到的內容。那些沒見過面的人正計劃和家人一起去。

我兩天前也去看了。在這個過程中,我被照片刺穿了好幾次,被他們的虔誠和平靜刺穿了。然而,不管我們流多少眼淚,別人的故事終究會過去。我們還得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寫自己的故事。如何讓這種震撼發酵成營養,成為通過反思滋養我們生活的動力,是文藝作品的終極目標。如果你不能將能量用於自我理解、擁有和使用,幾天後熱量就會消退,一切都會恢復到原來的樣子。油就是油和水,你仍然過着過去的習慣生活,不管作品多麼令人震驚和感人。

我一直認為看電影不是看一個生動的場景,而是在別人的靈魂裏看到自己。觀看後的感覺不是評價別人,而是把自己置於那種情況下,問我會發生什麼?向自己學習並改正自己。

當我看書、看電影和聽故事時,我總是喜歡把自己置身於那種情景中。我問自己,如果那一刻是我,我該如何選擇?

我將這一年的朝聖之旅延長了20xx多公里,以實現我自己的人生朝聖之旅。我將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和行動來應對路上的每一次朝聖,這是我想要思考和付諸行動的。

我從他們那裏瞭解到,在人生的道路上會有很多驚喜,但這並不妨礙我時不時地以簡單、愉快和冷靜的態度對待它們。沒必要擔心。士兵們將擋住水,覆蓋大地。沒有必要問生活的結果。只是它會在黃土下面變成一縷煙霧,而體驗過程是這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你不必急於得到結果。在這個過程中,你停下來聞花香,停下來喝杯茶,爬山涉水。你只是選擇毫不猶豫地向前走,猶豫和失望!最終到達你嚮往的目的地——聖山。

《岡仁波齊》觀後感 篇六

抽空去看了《岡仁波齊》,也確實需要放鬆和跟着他們進行一次朝聖,哪怕只是遠觀。

影評簡介:

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着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裏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這支隊伍裏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懷揣着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xx多裏的朝聖之路。.。.。.

羞愧

是的,羞愧!

這是我看到影片後的第一反應。後來想想我為什麼會覺得如此羞愧,不僅僅是自我評價和自我要求,最重要的是我一直覺得自己也算是個有信仰且在行動的人,但看到他們才知道自己給自己的虛妄太多了。

他們走出村子,踏上國道,砰地下跪,我頓時淚崩!我想起了20xx年一路西行的路上看到的騎行者、去朝聖的藏民,還有拉撲楞寺裏的那個小男孩;我想起了在靈光寺舍利塔旁失聲痛哭的善男信女、圍坐在舍利塔腳下的朝聖的藏民。

他們不問結果,簡單純粹去做!想太多,做太少!這是不是我們的通病我不知道,但卻是我的。

信仰

時常開玩笑説自己是個有信仰的人,之所以用調侃的語言,着實因為不自信。不自信大家對於有信仰的反應,也同時不自信自己的信仰。也許是覺得空泛,也許是覺得自己太過標榜,所以説着説着就變成了調侃。

不過經常掛在嘴邊的也確實淺薄了些,卻有些自我安慰的意味。家徒四壁的屠夫每次殺生後以喝酒來讓自己心裏舒服點,楊培為了哥哥的孩子終身未娶,剛生完孩子的母親加入了磕頭的行列,遇到積水脱掉衣服磕過去的大家,他們從未説過自己的信仰,一大早開始的長頭,每天晚上睡覺前的唸經,如果沒有信仰,又怎能堅持?!

人與自然

前年的一路西行,穿過盤旋的山道,大片的雲在眼前,一路荒蕪,又一路豐富。吃喝住用行,取之於大自然,又再次迴歸於自然。冰河上的冰塊鑿開來燒成水、山谷裏的樹枝撿起來生成火、人死去的軀體放下來讓兀鷲吞食,原來人與自然可以這樣完美統一。

突然覺得我們的生活浮誇而又淺薄,每一次的分享,每一次的求贊同,每一次的炫耀,彷彿需要嚷嚷着滿世界都要知道,然又有何意?

我需要的很少

是誰説了這句話,我不記得,彷彿我也説過,當然你也可以認為我站着説話不腰疼,不過目前我依然持此觀點。

一米二的牀鋪,一日三餐的飲食(或者可以兩餐),幾件衣服,兩三本書(也可圖書館借閲),這麼一算,即使在大城市裏,算上交通電話費用,讓自己生存下來也不是難事。

我們需要的很多,於是想起了電影《七宗罪》,片頭便是人的口腹之慾,看着飯店廣告裏的美食宣傳,再次覺得自己完了,我在掃大家的興致。

塵世中的修行

並非刻意受苦,朝聖是一種修行,我們在生活裏修行,無高低貴賤之分。活着之上的東西我們不需要嗎?我不信!即便如《萬物的簽名》裏在生活橫衝直撞百折不撓的亨特,他喜歡的除了錢和植物,還有哲學和書。修行的力量是向上的力量。朝聖也好,堅持也罷!

比阿特麗克斯對她十五歲左右的養女普魯登絲説“沉默是另一種虛榮!”驚愕!仔細一品,彷彿有幾分道理,於是發出一點感想,也是一個自我總結,算做修行!

《岡仁波齊》觀後感 篇七

電影《岡仁波齊》一個真實的紀錄片,五個家庭,五種人生:

楊培叔叔,為了養活瑪尼扎堆兄弟,終生未娶,他們帶着感恩走在朝拜的路上

孕婦,就是想把孩子生在朝拜的路上,讓孩子帶着這份榮耀和福氣走在朝拜的路上

屠夫,為了贖罪,在朝拜的路上戒了酒

小女孩 一家三口,家裏蓋房子兩死兩傷,為了祈福他們走上了朝拜的路

兩個兄弟,帶着自己的夢想,走在朝拜的路上

有人問我電影最觸動自己的地方在哪裏,我一時説不出來,不是不知道,而是太多不知道説哪一個: 路上車禍,沒有糾紛,沒有吵鬧,只因挽留生命,留下了困難給自己 車如此的`沉重,他們推着車子,唱唱跳跳,上坡下坡,尋找着樂趣?

不能錯過朝拜的每一段路,哪怕推車已經走過,返回去再走,這是虔誠的力量;哪怕前面有坑有水,整裝出發,匍匐前進,這是信仰的力量。哪怕前面有一個小蟲子,哪怕他只是一個小毛驢,那也是一個生命,我要保護你,這是大愛的力量。

一次次的震撼,一次次的揪心,我想觀眾應該是更加緊張,而這些朝拜者反而比較淡定,因為有着信仰的力量,任何困難在他們眼中都那麼渺小,這應該是我們所應該修煉的地方吧。

《岡仁波齊》觀後感 篇八

天去看了“岡仁波齊”這部電影,淘寶8.8的評分算是相對客觀的,它稱得上這個評分。

用一個詞來評價觀影的感受:沉悶,如果多加幾個字那就是:非常沉悶。影片講述的是西藏芒康一個農村,一位老人為了實現前往拉薩和岡仁波齊神山朝聖的心願,決定年後前往。村裏人聽説此事後,幾個有想法的年輕人加入這次朝聖之旅。故事情節非常簡單直接,就是單純的朝聖。至於路途中發生的生孩子、撞車、拉薩打工的插曲,如同幾滴雨水滴入大海,激不起半點漣漪。

這部影片可以説是無情節、無背景音樂、甚至是無主角的三無電影。總共十二個人去朝聖,但是從始至終能讓我知道個人背景的不超過一半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扎扎。這個小女孩兒磕長頭的姿勢並不標準,但是出現在一羣大人的朝聖之旅中,本身就讓我生起一份敬意。加上他在影片中單純的表現和純潔的眼神,讓我印象更加深刻。我在想,在扎扎這個年紀,她本身可能並不清楚朝聖到底有什麼意義,他能夠理解的可能就是大人們要去朝聖,而朝聖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她也希望能夠做這樣的好事,所以她要去。朝聖之路很艱苦,扎扎能有這樣的毅力,讓我這位成年人充滿敬意。這部電影沉悶另外的原因是很多的場景無對白,即使有也是簡單的幾句話,激不起觀眾任何的興奮點。而且,這種無對白的鏡頭經常持續好幾秒,讓人更覺悶得慌。整個觀影過程中,看到觀眾有反應的一段就是在睡覺時,講其中一位兔子眼的幾句話,觀眾給予輕微的笑聲回報。最讓人感到不解的是在他們最後在岡仁波齊繞山的時候,突然結束,這個結尾結的觀眾很錯愕。在忍受了前面一個多小沉悶的場景後,觀眾的心好不容易隨他們來到了岡仁波齊,而故事卻在此戛然而止。就像是一個單身幾十年的單身狗,向世界宣告我有女朋友了,但卻不告訴大家她是誰。觀眾經歷了前面漫長的鋪墊後,終於有點觀影狀態,對後面的故事正有所期待,這時突然從中被叫醒:喂喂,已經結束了。這種感覺,有些不爽。不知道是導演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舉。

但這部半紀錄片似的電影這麼沉悶和單調,在近期變形金剛、異變等國際大片集中地檔期中獨領風騷取得最高評分,肯定有它自己的價值所在。一個人人都喜歡的東西,肯定是能夠與之產生共鳴的東西。人與人就是這樣,情侶之間能夠相互吸引和認可不僅僅是因為異性,還是因為兩人之間能夠產生共鳴。這部電影也是,既然能有這麼高的評分,雖然在情節上打觀眾了個措手不及,但是在心靈上卻成功產生了共鳴。相信看這部電影的人都是有情懷的。我們都知道西藏是很神聖的,因為那裏佛教盛行,五千米的海拔被稱為離天堂最近的地方,而且藏民的信仰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在當下大家都談信仰缺失的年代,藏民虔誠的信仰顯得神祕而且讓人敬佩。所以,從我的觀點來看,很多人看這部電影,一部分原因就是衝着信仰去的。這並不是説要塑造個人的信仰,而是希望能讓自己與信仰更近,好讓自己感覺自己也是有追求的。這並不是件可悲的事,反而覺得挺好,因為畢竟在這些人的心目中,信仰還是件被關注,值得被追求的一件事,也正因此這部電影能和觀眾產生共鳴。另外一個產生共鳴的原因是我想是很多去過西藏的人看到沿途風景,就會想起自己曾經的故事。這部電影的朝聖之旅就是一條觀眾沿着318國道的回憶之旅。坐在我旁邊的一家三口,從他們的談話中得知,他們以前去過西藏。當鏡頭轉到某一個路碑、某一條河、某一座山、某一個湖的時候,他們就點出這不是那什麼山什麼湖,我們當初怎樣怎樣。所以我一部電影看下來,收穫了兩個故事,這也是意外的收貨,也更勾起我對西藏的嚮往。

一部電影如果僅僅能夠與觀眾產生共鳴就可以被評得上這麼高分,顯然有些低估觀眾的眼光。之所以稱它為半紀錄片似的電影,是因為它對藏區的展示很真實。影片開始展示的`藏區生活,朝聖途中遇到的好客的藏民,以及直接展現的藏區農村的落後景象,與我從書中和視頻中看到的,以及想象的基本上一致,讓我這個沒去過西藏的人都感到很真實。此外,影片對318國道沿線藏區美景的展示也是不遺餘力。枯黃的草木、湛藍的天空和白雲、大片的油菜花田、清澈的湖水以及潔白的雪山,給人視覺上的體驗足以勾起人們對這個地方的嚮往。

這些多方面的因素讓這部電影雖然沉悶卻仍能得到廣泛好評,導演應該也為此欣慰。雖然沉悶這個詞仍然是我對這部電影的最深印象,但是它真實反應的景象讓我漲的見識、藏民虔誠朝聖的信仰以及沿途美景帶來的視覺體驗仍然讓我感到滿足,所以這是一部好片,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