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電影《吳仁寶》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2W

電影《吳仁寶》觀後感【多篇】

關於華西決策的民主化 篇一

影片中很多次村支部會議都在民主投票中落下帷幕,而且基本每次都是全票通過,顯然這樣的橋段是美化處理的`,實際工作中利益多元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怎麼可能每次都是全票通過。如果有這樣的情況,那隻能説明吳仁寶一人專制,書記一言堂。在影片的結尾,新任書記吳協恩帶領班子成員在天安門廣場上宣誓就職,可是導演沒有也不想讓觀眾知道,此子為吳仁寶的小兒子,這村支書是子承父業。記得當年《面對面》欄目王志專訪吳仁寶,為什麼兒子成了村支書,吳仁寶鎮定自若地説,羣眾推選,支部會議全票通過。這讓我想起了金家王朝的故事,金大胖28歲執掌一國,據説是人民代表選舉全票通過。也不知這吳協恩是才華出眾技壓羣雄,還是捧了個吳仁寶這塊金子招牌。總之,從若干細節處理,可略窺華西民主運轉之端倪。

《吳仁寶》影片觀後感 篇二

透過電影《吳仁寶》更加深了我對華西村的認識。華西村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而應對挑戰的根本法寶只有四個字:實事求是!作為基層幹部,吳仁寶對實事求是的理解很樸素,叫做“吃透兩頭”、“兩頭一致”。吳仁寶的所謂“吃透兩頭”,指的是吃透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實際。“兩頭一致”,則是一頭與中央持續一致,一頭與老百姓持續一致。因此,不管政治風雲如何變幻、國家方針政策怎樣調整,他與華西村都能夠啟動自己的“響應機制”,一次次抓住發展機遇,實現超前發展、科學發展。吳仁寶的人生經歷深深吸引着眾多的人,帶領華西村民走出了一條具有普遍好處的農村發展和農民致富之路。

電影裏還有個小插曲,一個父親的不捨和無私深深地打動了我,他把他的小兒子阿四送給一位剛剛失去兒子的人家,囑咐阿四為那户人家養老送終,阿四由起初的哭鬧、不原意到最後的理解,他的懂事、理解也打動了在場所有的人。

電影的最後吳仁寶説他的成功有兩條,一是實事求是,二是埋頭苦幹。作為黨員,我們務必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務必以老百姓為本,吳仁寶説,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全人類人民幸福就是共產主義。務必與時俱進,永不止步,永遠不滿足於自己現有的成績成果,永遠在追求更加完美的生活。務必實事求是,對現狀有清醒的認識,對未來有清醒的規劃,對上級政策有自己的理解,對下級宣傳有自己的辦法,這樣才能夠集合最大的力量辦實事、辦好事。

《吳仁寶》影片觀後感 篇三

這部電影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沒有恢宏磅礴的氣勢,但卻像磁鐵一樣,激起了每位觀影黨員內心深處的強烈共鳴。是什麼令人如此感動呢?是從這部電影中所體現出來的不屈不撓、自強不息、虛懷若谷、敢為人先的精神。主人公全心全意為百姓謀利益的民情懷,深深打動了我。一句“有福民享,有難我當”讓我深深感受到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質。為了華西村的需要,吳仁寶能夠置家中4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於不顧,而捐出米缸中僅剩的大米。為了救村民的孩子,他揹着孩子夜行小路,從農村一向奔到縣城醫院,最後挽救了孩子性命。為了安撫一位失去孩子的村民,吳仁寶毅然將自已最疼愛的小兒子送到這位村民的家中……這一幕幕讓我熱淚盈眶。

對於黨的政策,他沒有隨大流地去做,而在保證大方向不變的狀況下,實事求是,結合當地發展現狀,另闢蹊徑。大愛無疆,華西富了,吳仁寶還用心帶動周邊的村落髮展。儘管困難重重,但是吳仁寶始終沒有退縮。他要讓更多的人分享到華西致富後的成果,要讓天下都明白,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在中國的大地上創造出無數的人間奇蹟。華西村富了,老書記始終堅持不拿村裏最高的工資,不住村裏最好的房子,他始終身體力行地教育身邊的人們“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不忘共產黨。

要説華西村的成功祕訣,他用了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實事求是、吃苦耐勞。這句話就如警世名言一樣時候鞭策着我。作為一名年輕黨員,我要好好地向吳書記學習,學習他率先發展、科學發展的氣魄。沒有這種超前的思維,沒有這種共產黨員模範帶頭的動力,沒有這種想幹事的。氣魄,沒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沒有過人的膽識,沒有執着的信念,就不可能有今日的華西村。鄰居紅旗村的王書記説:“也不明白他腦子裏哪來的那麼多點了,這天要幹這個事,明天要弄那個事,弄得我們跟着屁股後你追我趕的,拼了命都趕不上”。學習吳仁寶就要學習他致富百姓、着眼未來的胸懷。他常説:“當幹部的就得想得吃不下睡不着,老百姓才有盼頭”、“只要我們大家團結一心,我看再大的困難也難不住我們”。正是有了他這種致富百姓的想法和着眼未來的胸懷,全村的社員同志們才會振臂高呼:“你們共產黨員在前面走,我們在後面一步都不落下”。

《吳仁寶》影片觀後感 篇四

電影《吳仁寶》以老書記吳仁寶本色出鏡為敍事線索,經緯交融,虛實相間,生動地再現了時代大潮激盪下華西村的美麗畫卷,提示了其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普通貧困到共同富裕的歷史鉅變,刻畫了吳仁寶帶領華西人幾十年如一日不斷摸索、打拼、發展、不斷創業、創新、創優,不斷爭先、領先、率先的光輝形象。故事從上世紀60年代的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揭開序幕。在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華西村人逐步走出了一條具有華西特色的社會主義致富道路,從開始的“15年規劃”平整田地,到下狠心購買大磨盤,再到“頂峯”開辦小五金工廠,以及後來的分田到户,農副產品兩手抓等等。時代的節點為華西人帶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和機遇,他們憑着自己的勞動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在黨員老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始終走在時代的前端,最終走出了這條華西道路。

在新時代的歷史條件下,作為一名黨員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立黨為公,切實的為羣眾辦好事、辦實事。電影《吳仁寶》的觀看,有着其深遠的意義,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它啟迪人們堅定理想信念,指導人們悟出應該怎樣去追求奮鬥,並思考個人價值同社會價值怎樣去結合。

電影《吳仁寶》觀後感 篇五

《吳仁寶》作為一部為十八大獻禮的主旋律電影,其收視票房主要來自黨政機關的集體觀影學習,豆瓣評分為2.8分,可見普通大眾並不待見。然電影一面世我就特別想去觀摩下,直到今天在電腦上看完,倒不是因為痴迷主旋律,只是身為江陰人想進一步瞭解下華西村,雖然這樣的影視劇百分之百進行了哲學上所説的遮蔽。

看完影片有好多感受,對於吳仁寶這個人物,隨着觀影及思考產生了一些相左甚至完全對立的情感。也許,就像許多歷史英雄人物一般,吳仁寶的行為有着多面意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評價,也許再過幾百年會看得比較通透些。

《吳仁寶》影片觀後感 篇六

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天動地的偉作,憑的是心懷讓鄉親們能過上好日子的強烈願望和踏踏實實帶領老百姓奔小康的實幹,成就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的輝煌人生,也成就獨具特色的華西精神。華西作為全國曾經不起眼的一個村莊,它歷經了改革開放的探索實踐和全面發展的三十年,在險象環生的探索實踐階段,華西人拿出了敢為人先的膽識,創出了一條改革新路。華西村無論什麼時候,始終響應黨加快經濟建設的號召;無論什麼形勢,都堅持走富國強民的道路;無論什麼環境,都堅持黨員先行密切聯繫羣眾、依靠羣眾的方針,華西精神指引着華西村成為全國創新發展的先鋒。

華西精神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老支書吳仁寶把上級鼓勵“包產到户”的精神帶回來,“咱農民的事就得在田間地頭解決”,他帶領着一幫村幹部在田隴間集體決定化零為整,整合優勢共同富裕。

華西精神是求真務實創新創優的精神。面對上級審查走“資產階級道路”建議對小五金工廠整頓的要求,吳仁寶書記喊出了“有福民享,有難官當”的誓言,堅定地把“資產階級路子”走到底。

華西精神是以人為本共同富裕的精神。華西人富裕不忘鄉親,帶領左鄰右舍村莊共同富裕,甚至省內外幫助多個貧困村脱貧致富。

為什麼一個伴隨着文化成長的經濟致富村引起全國矚目?為什麼它的經驗值得在行政管理領域推廣?我想,它堅持黨的路線,是實事求是,開拓進取最徹底的實踐者。是改革開放時期以黨為核心,堅持走羣眾路線方針道路上最先進的引路人。而這正是我們現代社會各行各業所需要的時代精神,所以它的經驗具有廣譜推廣性。聯繫到社區工作,更具指導性。社區工作的對象是廣大的老百姓,我們只有必須拿出向民問怨、問計和問政的虛心,創新適合社會科學發展的新型工作機制和辦法,實實在在地為民辦事,才是最有效地踐行羣眾路線。從這一層意義來説,基層是開展羣眾路線實踐活動最好的試驗田。在這塊試驗田裏,我們可以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和糾正“四F”活動,廣泛聽取百姓的呼聲,充分體恤人民的疾苦,科學制定管理的辦法,建設黨和人民的魚水深情,力爭將龍湘社區建設成上級認可、人民滿意的新社區。

關於華西早期的建設與成果 篇七

華西村有今天的發展,不容易!了不起!雖然很多人對於華西的成就抱有成見,然相比於當年和他相同建制的大隊,華西的發展已屬全國先進。一個小小的大隊從一塊小磨盤開始,加工磨面,開辦五金廠,機械廠,紡織廠,鋼鐵廠,直至華西村上市,江陰第一高樓的竣工,可為篳路藍縷,苦盡甘來。以我老家蔣家村為對照,簡直是不堪入目,據父輩言,人民公社時期蔣家村存在着當時所有流行的弊病,直接表現為磨洋工沒有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上不去,大家都餓肚子。華西在人民公社期間就能勇當先進,可見老吳的組織動員能力非常之強,他讓社員在大鍋飯的制度下居然都吃飽飯,其功勞着實不小,這點可以讓全中國古往今來千千萬萬的大隊書記、村支書、村長無臉見人。這種踏實苦幹的精神是我們所缺失而需要學習傳承的。影片中華西村要趕建新工廠,吳仁寶為鼓勵大家,冒着風雨手持擴音器扯着嗓門喊,“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大慶精神就是我們華西精神,我們只有背水一戰,才能夠柳暗花明”,這樣催人奮進豪氣沖天的話語想來只有在高三課堂上才能聽聞了,很多時候我們把決心熱情丟了,把吃苦耐勞腳踏實地也忘了。

《吳仁寶》影片觀後感 篇八

一個夢,由小而大,由簡單而豐富,有樸素而多彩;一個夢,始終在腦海,在心底,在每天的堅持中;一個夢,由己及人,共同建築,共同守護。風雨陽光,大道險途,令我感動不已的是華西村的夢想始終在直線行走着,一步,一步,一步,……

吳仁寶可謂是這個華西之夢的創始者,他唯一的願望就是讓華西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過上越來越好的日子,簡簡單單的願望,卻是最動人心的願望,他有堅定的信念。他是一名共產黨員,他有一個共產黨人的信仰,那就是為人民服務。恪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信條。其次,他有着一顆善於觀察的心,經常思考,為了建設一個理想的華西村,可謂是傾盡全力,最後,他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高貴的心靈。這種高貴的覺悟讓他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顆心始終裝着別人,這就讓他的行為超出眾人。在他身上,體現了共產黨員為人民造福共同富裕的理想境界,體現了共產黨員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政治品格;體現了共產黨員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歸根結底,集中體現了當代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作為一名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我該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以吳仁寶為學習榜樣;作為一名學生,我應該努力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實事求是吃苦耐勞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吳仁寶堅持買下其他村裏的磨坊,即使在許多人都不贊同的情況下,他還是堅持自己正確的判斷。從某一方面來説,華西村是從那塊磨坊發展的。

電影中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吳仁寶為了村裏人着想,把自己的兒子送給了村裏人,那家的兒子得了病死了,同時那家也不能再生育了,正當一家人處於悲痛傷絕的時候,吳仁寶下了決定:把自己的兒子送給他們,給他們養老。對自己的兒子説:“以後我不是你爸爸了,也不要叫我,如果實在想叫,就在心裏叫吧!”看到那場景時,眼淚情不自禁地落了下來。問天下有哪個父親不愛自己的孩子,捨得與自己的的骨肉分離,吳仁寶心繫人民而割捨他的兒子。

最近一吳仁寶的一句話:“保證華西家家户户有多餘的糧食,住上小洋房,看病到華西村自己的醫院兑費,過上幸福生活”。